蘇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從粒子到宇宙》教案_第1頁
蘇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從粒子到宇宙》教案_第2頁
蘇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從粒子到宇宙》教案_第3頁
蘇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從粒子到宇宙》教案_第4頁
蘇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從粒子到宇宙》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最新蘇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從粒子到宇宙教案本章小結(jié)知識網(wǎng)絡從粒子到宇宙分子分子一直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中分子間存在吸引力和排斥力摩擦起電 原子原子核 質(zhì)子 中子 電子 太陽是宇宙的中心課堂例題例1下列例子中,不能用分子一直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中的理論來說明的是()A .在地上灑水,一會兒地又變干了B.燒菜時,放一小匙食鹽,一會兒菜都有了咸味C.將黃沙均勻拌入水泥中,成為混凝土D.關上門窗,然后向房間內(nèi)噴殺蟲劑,一段時間后,房里的蚊蟲全部被殺死了分析 A.在地上灑水,水分子運動成為氣體分子進入空氣;B.燒菜放鹽,食鹽溶化,食鹽分子運動到菜中去 ,所以菜變咸;C.黃沙拌入水泥中為物體受力運動,不是由于分

2、子運動;D.向屋內(nèi)噴殺蟲劑,殺蟲劑蒸發(fā),分子進入空氣中,蚊蟲聞到即被殺死。解C例2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的 ,原子核又是由質(zhì)子和中子組成的,質(zhì)子帶正電荷,中子不帶電,電子帶負電。可見原子是由帶電的粒子組成的,而整個原子對外為何不顯電性呢?分析 在通常,f#況下,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與核外電子總共所帶的負電荷在數(shù)量上相等,整個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對外不顯示帶電的性質(zhì)。當然,不同物質(zhì)的原子,原子核所帶的電荷并不相同,核外電子的數(shù)目也不相同。如氫原子的結(jié)構(gòu)最簡單,原子核帶有1個質(zhì)子,核外只有一個電子,氧原子核內(nèi)有8個質(zhì)子,核外有8個電子。例.3摩擦起電是()A .質(zhì)子從一個物體轉(zhuǎn)移到另一個物體的

3、過程B.使電子從一個物體轉(zhuǎn)移到另一物體的過程C.負電荷的產(chǎn)生和轉(zhuǎn)移的過程D.正、負電荷的產(chǎn)生和轉(zhuǎn)移的過程分析 摩擦起電的原因是不同物質(zhì)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而造成的。當兩個物體相互摩擦的時候,束縛.電子本領弱的物體上的電子就會轉(zhuǎn)移到另一個物體上,失去電子的物體因缺少電子而帶正電,束縛電子本領強的物體因得到多余電子而帶上等量的負電。因此 ,摩擦起電的實質(zhì)不是創(chuàng)造了電荷,只是電子從一個物體轉(zhuǎn)移到另一個物體,使正、負電荷分開。解B例4兩片光滑的玻璃片緊貼在一起,但不能粘在一起,如果在兩塊玻璃間放一些水,再讓 它們緊貼在一起,就很難將它們再分開,這是為什么?分析 兩塊光滑的玻璃,片雖然緊貼在一起,

4、但接觸處絕大多數(shù)的玻璃分子間的距 ,離都較 大,這時分子間的作用力極小,所以無法粘在一起;如果在這兩塊玻璃片間放些水,由于水流動性較強,可以減小水分子與玻璃分子之間的距離,分子間較大的吸引力使得它們能粘在一起。點撥 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與分子間的距離有關,只有當分子間的距離很小時 ,分子間的作用力才會表現(xiàn)出來。訓練檢測1 .氣體很容易被壓縮,是由于 液體和固體很難被壓縮,是由于分子間存在 力,鐵棒很難被拉伸是由于分子間存在著 力。2 .物體有了吸引 的性質(zhì),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或者說帶了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叫做。3 .分子和原子都是很小的微粒,把原子看作是球形的,一般原子的半徑只 有 m左

5、右。4 .原子核帶 電,電子帶電,電子在原子核的電力吸引作用下 ,在核外繞核運動,原子 的這種結(jié)構(gòu)稱為 結(jié)構(gòu)。它同太陽系中各行星繞太陽運動的情形有些相似。5 .一切物質(zhì)都是由 構(gòu)成,分子都在 分子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 力和力。6 .物體能夠被壓縮是由于物質(zhì)分子間存在著 ;而物體又不能無限地被壓縮又是由 于物體分子之間存在著 。7 .把兩塊表面干凈且平滑的鉛壓緊 ,在鉛的下面吊一個相當重的物體 ,鉛塊不會分離,這 是由于,再壓緊鉛塊又相當困難,這表明 。8 .通常情況下,整個原子是中性 的,這是因為原子核帶的 跟核外電子總共帶的 數(shù)量。9 .無色清水和藍色的硫酸銅溶液之間有明顯的界面。靜放幾天后

6、,界面逐漸模糊不清,這表明 和10 .下列現(xiàn)象中,不能用來說明分子間有吸引力存在的是()A.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折斷鉛絲B.用膠水能把兩張紙粘合在一起C.磁鐵能夠吸引鐵釘D.灰塵容易沾在衣服上11 把兩塊光滑、干燥的玻璃貼著,它們不能吸引在一起,原因是( )A 兩塊玻璃分子間不存在作用力B 兩塊玻璃的分子運動緩慢C.兩塊玻璃的分子間距離太小,表現(xiàn)為排斥力D 兩塊玻璃的分子間距離太大, 作用力太小12 一滴紅墨水滴在一杯清水中,隔一段時間后全杯水都變紅,這個現(xiàn)象說明()A 組成物質(zhì)的分子的體積非常小B 分子永不停息地運動C.分子之間有相互作用力D 分子有一定的質(zhì)量13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7、用焊錫可以將一些元件焊接牢固 ,是因為錫和元件的物質(zhì)存在著分子吸引力 B 大霧天 ,我們可以看到空氣中有許多極小的水珠就是水分子C.分子很小很小,所以分子的體積可以忽略不計D 打開香水瓶蓋,可以聞到香味,是因為香水分子間的排斥力大于吸引力14氣體分子可以充滿整個容器空間,這是由為()A 氣體分子很輕B 氣體分子間的距離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C 氣體分子很小D 氣體分子間相互排斥15關于物體分子間的間隙,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一鐵塊的體積很難被壓縮,說明它的分子之間沒有間隙B 泡沫海綿被壓縮時體積就會變小,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隙C. 一滴紅墨水滴入清水,整杯清水變紅,不僅說明了分子一直處于永不停

8、息的運動中,而且也說明了分子之間存在著間隙D 一根銅絲很難拉長,說明它的分子之間沒間隙16在下列各種現(xiàn)象中,說明分子間存在排斥力的是( )A 給輪胎打氣時,氣筒里的空氣容易被壓縮B 液體、固體的體積很難壓縮C.酒精的氣味會充滿整個房間D 折斷的粉筆很難再合成一個整體17同樣粗細的棉線和鐵絲, 棉線容易被拉斷,而鐵絲不易拉斷,這是因為( )A.棉線的分子之間沒有吸引力,鐵絲的分子之間有吸引力B.棉線的分子之間存在排斥力,鐵絲的分子之間沒有排斥力C .棉線的分子之間存在的排斥力比吸引力大,而鐵絲分子之間的吸引力比排斥力大D .棉線和鐵絲的分子間都存在著吸引力,只是鐵絲分子之間的吸引力遠大于棉線分子

9、間的吸引力18 .氣體 分子在空間可以隨處運動,這是因為()A .氣體分子較大B .氣體分子較小C.氣體 分子運動快D.氣體分子間的作用力很小19 .在下面四個例子中,不能說明分子一直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的例子是()A .樟腦丸放久了會變小,最后不見了20 濕衣服被太陽曬干了C.擦過黑板后,粉筆灰紛紛落下D. 一塊糖投入一杯水中,過些時候整杯水都變甜了20 .圖74中,a中有一個鐵絲圈,中間松松地系一根棉線;圖 b是浸過肥皂水的鐵絲 圈;圖c表示用手指輕輕碰一下棉線的一邊;圖 d表示這一邊的肥皂膜破了 ,棉線被拉向另 一邊,這個實驗說明了()A.物質(zhì)是由大量分子構(gòu)成的B.分子之間存在著吸引力C.

10、組成物體的分子一直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中D.分子之間有空隙圖7421 .把兩塊純凈的鉛壓緊,它們就會合成一塊,而兩塊光滑的玻璃緊貼在一起,卻不會合 成一塊的原因是()A.玻璃分子間不存在吸引力B.玻璃分子間距離太大,分子間沒有作用力了C.玻璃太硬,排斥力大于吸引力D.以上說法都不對22 .通常情況下物體呈電中性,這是因為物體內(nèi)()A.沒有電子B.沒有質(zhì)子C.沒有電荷D.既不缺少電子,也沒有多余的電子23 . 一根鐵棒不容易彎曲,將它在爐子里加熱后就容易彎曲了,這是為什么?24 .設想把分子一個挨一個地排起來 ,要有多少個分子才能排滿 1m的長度?6 / 6本章小結(jié)訓練檢測1.分子間有間隙排斥 吸引2.輕小物體電荷.摩擦起電3.10-10 4.正 負 核式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