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學課程論文06.01(22:19)_第1頁
植物生理學課程論文06.01(22:19)_第2頁
植物生理學課程論文06.01(22:19)_第3頁
植物生理學課程論文06.01(22:19)_第4頁
植物生理學課程論文06.01(22:19)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植物生理學課程論文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姓名: 胡錦赫 班級: 生物技術2013級02班 學號: 20131697 指導老師:王強 四川農業(yè)大學農學院植物生理學系 日期:2015年5月25日植物生理學課程論文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學院:農學院 班級:生技13-2班 指導教師:王強 姓名:胡錦赫 學號:20131697摘要:土壤的pH值不同,土壤中多種物質的形態(tài)均會發(fā)生改變,且土壤各方面的性質會受其影響而發(fā)生變化,從而會影響植物對土壤中養(yǎng)分的吸收等方面,最終影響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兩個方面:間接影響主要是通過土壤酸堿性對土壤的理化性質及肥

2、力等特征的影響而影響植物生長,直接影響則主要表現(xiàn)在對植物生理生化指標等的影響上。因此,研究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并根據影響酸堿性的因素找出改良酸堿失調踢人的途徑,具有十分主要的意義。關鍵詞:土壤 酸堿性 pH值 植物 生長前言:近些年來,由于人類對大自然不可再生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各種不可再生資源都出現(xiàn)了較嚴重的緊缺現(xiàn)象。土壤資源也不例外,各種退化的現(xiàn)象紛至沓來,包括土壤侵蝕、酸化、鹽化、沙化和污染退化等多種類型,其中土壤酸化屬于土壤酸堿性失調的一種重要形式。隨著土壤酸度的升高,土壤質量和生產力均下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也會隨之受到影響。因此,研究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發(fā)育的影響,對緩解日益突出

3、的人口與環(huán)境資源之間的矛盾具有重大的意義1。1 土壤酸堿性1.1 土壤酸堿性及其相關的定義1.1.1 土壤酸堿性土壤酸堿性,是指土壤的酸堿程度,即土壤溶液中H+濃度的負對數,用pH值表示2。它是土壤諸多的化學性質中重要的一個,其產生受到了(包括生物、氣候、水文、地質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3,對土壤肥力有著重要的影響。通常用土壤酸堿度來衡量土壤酸堿性的強弱。1.1.2 土壤溶液土壤溶液:即土壤水溶液的簡稱。土壤溶液中有以Ca2+、Mg2+、K+、Na+、NH4+等的硝酸、碳酸、磷酸鹽等為主的礦物質,也有O2、N2、CO2等氣體以及少量可溶性蛋白質、糖類、氨基酸等有機物質4。1.1.3 土壤酸堿

4、度土壤酸堿度,又稱“土壤反應”。是土壤溶液的酸堿反應。根據pH的不同,土壤酸堿度又可以分成7個等級,分級指標(pH反映強度)如下:4.5以下為極強酸性,4.55.5為強酸性,5.56.5為酸性,6.57.5為中性,7.58.5為堿性,8.59.5為強堿性,9.5為極強堿性5。1.2 土壤酸堿性的成因土壤酸堿性是由土壤溶液中的H+與吸附在土壤膠體表面的H+等所引起的,主要取決于土壤中H+和OH-的數量,即酸堿物質的多少。其中,酸性物質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大氣中的CO2溶于水所形成的碳酸;植物落葉等有機質分解產生的有機酸;有機質通過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產生的無機酸;農業(yè)生產等施用的肥料中殘留的

5、酸性物質4;還包括可代換性H和Al(原本被土壤膠體吸附的、不顯酸性的)通過離子交換作用進入土壤溶液中的酸性物質(反映了土壤的潛性酸度)。而堿性物質主要來源于土壤K、Na、Ca、Mg等堿金屬或堿土金屬的碳酸鹽和重碳酸鹽類4,以及膠體表面吸附的交換性Na。1.3 影響土壤酸堿性的因素影響土壤酸堿性的因素主要分為環(huán)境因素和人為因素。1.3.1 環(huán)境因素影響土壤酸堿性的環(huán)境因素包括土壤(母質)、水文、地形、氣候條件、植被以及土壤微生物的作用等。下面簡要的說明幾種因素對土壤酸堿性的影響。1.3.1.1 土壤因素成土母質差異(即土壤中礦質養(yǎng)分等物質含量的不同)及成土條件的差異,會導致土壤酸度的變化6。且土

6、壤因素與土壤膠體類型和性質、鹽基飽和度、空氣中的CO2的分壓、水分含量以及氧化還原條件等有關7 8 9。在其他成土因素相同的條件下,酸性的母巖(如砂巖、花崗巖)常較堿性的母巖(如石灰?guī)r)所形成的土壤有較低的pH。1.3.1.2 氣候條件氣候也是影響土壤酸堿性的要素之一,主要影響地帶性土壤酸堿性的形成。氣候干旱或半干旱的地區(qū)一般呈堿性,因為在干旱、半干旱的氣候條件下,水分的蒸發(fā)量大于降雨量,土壤中的鹽基物質會隨著水分的蒸發(fā)而表聚(即在土壤表層富集),使土壤堿化;而一般高溫多雨、氣候較為濕潤的地區(qū)土壤呈酸性。氣候主要影響地帶性土壤酸堿性的形成;而同一地帶內土壤酸堿性的差異主要受其它因素的影響,表現(xiàn)

7、為非地帶性(又稱隱域性,是由非地帶性因素引起的無規(guī)律分布。母巖、地形、排水條件等即為非地帶性成土因素)6。我國地廣遼闊,南北方氣候差異較大,這也就導致了南北方的土壤類型大相徑庭。南方濕潤多雨,土壤多呈酸性,pH值一般在5.06.5,個別的甚至可以達到4,其主要包括棕壤、褐土、婁土等;而北方干旱少雨,土壤多呈中性或堿性,pH值一般在7.08.5,主要包括黃綿土、黑壚土、灰鈣土等105。這也就是常說的“南酸北堿”。當然,雖說土壤酸堿性對土壤的肥力有一定的影響,但并不是偏酸或偏堿的土壤肥力就一定比較差。例如:黑土是在寒冷的氣候條件下形成的,溫度低時土壤微生物活動微弱,不能將有機質轉化,因此地表植被會

8、長時間的腐蝕,使形成的腐殖質演化,逐漸形成深厚的腐殖質層11。因此,雖然東北黑土地呈微堿性,卻是土壤中最優(yōu)良的一種。這也就是說,土壤肥沃與否跟土壤中有機質含量是否豐富有直接的關系,而土壤酸堿性僅為影響土壤肥力的因素之一,不能直接反應土壤的肥沃程度。1.3.1.3 水文因素水文因素,即為下滲水的淋溶作用對土壤酸堿性的影響。淋溶作用是指降水或灌溉水通過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等作用,將土壤表層中某些物質帶到土壤下層或地下水中的作用12。一般在自然界中,下滲水主要來自降雨,雨水在下降過程中吸收了空氣中的CO2呈微酸性,在土壤中下滲時又會與一些有機酸或無機酸溶合而導致酸性增強,從而可將土壤中的Na+、

9、K+、Ca2+等可溶性鹽類溶解,并隨著下滲水滲入更深層的土壤中,因此隨著淋溶作用的進行,土壤會逐層酸化,從而改變了土壤酸堿性。當空氣中含有較多的NO、NO2、SO2等污染物時,雨水中就會溶解這些酸性物質從而產生酸雨,酸雨的pH越小,其所帶來的淋溶作用越大,對土壤的酸化作用也隨之增大,表層土壤pH和酸堿緩沖容量降低,這會進一步加速土壤酸化13。1.3.1.4 植被因素植物也能影響土壤酸堿性,這是因為某些高等植物會選擇性吸收一些金屬陽離子(如K+、Na+、Ca2+、Mg2+等),則一些呈堿性的鹽基會在土壤中積累,從而導致土壤逐漸變堿。植被是一個區(qū)域(如一片森林、草原等)內整個覆蓋層的植物,因此其對

10、土壤的作用效果比一棵或幾棵植物要大得多。比如,針葉林的灰分組成中的鹽基成分通常比闊葉林的少,所以在針葉林下的土壤一般酸性較強14。1.3.1.5 地形因素地形因素會使同一氣候的小區(qū)域內,地勢較高的土壤淋溶作用作用比較強,因此pH一般較低;而硅地土壤會有較多的鹽堿性成分從高處流入,一般呈堿性。1.3.2 人為因素影響土壤酸堿性的人為因素一般包括耕作、土壤上的施肥、排水與灌溉等9。人類的耕作活動,尤其是施用酸性或堿性肥料,對土壤的酸堿性影響很大。施用適量堿性肥料可以中和土壤酸度,但長期施用會造成土壤的次生鹽堿化,土壤結構惡化,肥力也會衰退1;同樣,長期施用硫酸銨等生理酸性肥料,會因遺留酸根而導致土

11、壤變酸。2 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2.1 土壤對植物生長的重要性影響植物生長的因素有很多種,土壤即為其中一種重要的因素。土壤是植物生長的依托,為植物提供根系的生長環(huán)境,可以輔助根部固定支撐植物體,并為植物根系保溫、保濕,有助于其生長;且土壤是很好的“儲藏室”,其中可以儲存水分、空氣和礦質元素等,而植物需要通過根系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分和足夠礦質元素以滿足其自身需要,維持其正常生命活動;且土壤可以間接影響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及同化物的運輸15;土壤內還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無脊椎動物。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機質,使之變成植物能夠直接利用的無機物,為植物的生長提供營養(yǎng);無脊椎動物如蚯蚓,能夠通過其生

12、理作用(運動等)改善土壤的結構,促進土壤的透氣性、輸水性及孔隙度的形成與增加,從而能夠增大土壤中空氣及水分的含量,且可以使更多的養(yǎng)分滲漏至土壤中,從而很好地促進了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同時,蚯蚓能分解粗有機物,使微生物更易更有效的將土壤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為植物提供更多的營養(yǎng);蚯蚓糞還有助于防止多種形式的土壤侵蝕,且其分解后能夠為植物提供直接營養(yǎng)16。以上即為土壤對植物生長重要的作用。也正因如此,土壤酸堿性對于植物生長的影響與調節(jié),大部分都是通過對土壤的直接影響而間接達成的。土壤酸堿性直接或間接影響著土壤的理化性質及肥力等特征,進而影響植物根系生長及其對水分、養(yǎng)分的吸收利用17,最終影響植物的生

13、長發(fā)育。2.2 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間接影響(即對土壤性質的影響)每種植物都有適宜自己生長的土壤酸堿性。大多數土壤養(yǎng)分在中性附近有效性最高,因此大多數植物在pH值>9.0或<2.5的情況下難以正常生長。土壤過酸或過堿,都會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養(yǎng)分的有效性及土壤的肥力,難以形成良好的土壤結構,嚴重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從而間接影響各種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2.2.1 使土壤養(yǎng)分的有效性降低土壤養(yǎng)分,即由土壤提供的、能直接或經轉化后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的營養(yǎng)元素18。養(yǎng)分的有效性,是指能夠在短期內能夠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養(yǎng)分(多為水溶性且易活化的養(yǎng)分)。雖然土壤中有多種營養(yǎng)

14、元素,且含量都比較豐富,但大部分養(yǎng)分都為有機態(tài)或難溶性的,難以被植物短期內吸收利用,因此對于植物來說,只有少部分土壤養(yǎng)分是有效的,一般為礦質離子。酸性或堿性物質的輸入會導致土壤物理的、化學的及生物學的過程發(fā)生改變。當土壤酸堿度處于不利于植物生長的pH時,土壤的固定作用會增強,有效性則會大大降低,導致植物易于缺乏某種或多種礦質營養(yǎng)元素,如P、Ca、Mg、Fe、Mn、Cu、Zn、B、Mo等,并發(fā)生各種相關的生理性病害19。植物所需的大量營養(yǎng)元素土壤營養(yǎng)元素與我們熟知的營養(yǎng)元素分類不同,是根據植物對不同營養(yǎng)元素吸收量的差異來劃分的。大量營養(yǎng)元素包括N、P、K;中量營養(yǎng)元素包括Ca、Mg、S等;微量營

15、養(yǎng)元素包括Fe、Mn、B、Zn、Cu、Mo、Cl等。P的有效性明顯受土壤酸堿性的影響:當pH<6時,水溶性磷酸鹽與土壤中活性鐵、鋁形成遲效態(tài)(即溶解度很小的磷酸鐵、磷酸鋁鹽類,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只有分解轉化為速效態(tài)才能被植物利用的養(yǎng)分。),從而使土壤有效性降低;當pH>7.5時,水溶性磷酸鹽易與土壤中游離的Ca2+作用,生成磷酸鈣鹽,也會大大降低其有效性4。同為大量營養(yǎng)元素的K及中量營養(yǎng)元素Ca、Mg在酸性土壤中易代換或淋失,在強堿性土壤中溶解度則會變小,因此其有效性也會隨之降低5。而微量營養(yǎng)元素如B、Mn、Cu等在堿性土壤中有效性大大降低,而Mo可在強酸性土壤中與游離鐵、鋁生成

16、的沉淀,降低其有效性20。土壤中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養(yǎng)分本就不多,因此必須控制土壤酸堿性,以避免更多植物所需礦質元素有效性降低,影響植物的生長發(fā)育。為解決此類問題,應選用具有針對性的肥料,且在施用肥料之前先根據肥料的性質調節(jié)土壤酸堿度至能使肥料的有效性達到最高的pH,并配合施用有機肥料19。2.2.2 不利于土壤的良性發(fā)育,會破壞土壤結構。雖然強酸性土壤和強堿性土壤對土壤的具體影響不盡相同,但兩種土壤中H+和Na+均較多,而Ca2+較少,因此會導致土壤物理性質變差,難以形成良好的土壤結構4,水、氣、熱不協(xié)調,從而造成土壤和植物的抗逆性減弱,抵御旱澇等自然災害的能力下降,生產能力降低21 ,不

17、利于植物生長。而堿性土壤使土粒分散,干后板結,造成堿土的結構性不良。陽離子礦物溶解度降低從而影響吸收。酸性土壤中,H+濃度大,容易把膠體中Ca2+代換出來而使其淋失,會使土壤微龜裂程度加深,破壞土壤的團粒結構,從而使土壤板結。這會導致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降低、耐旱性減弱,從而影響作物的生長22。且隨著酸度增大、作用時間增長,土壤受到的影響越明顯。堿性土壤中,含有大量的代換性Na+和OH-,會代換出土壤中的Ca2+及Mg2+,破壞了土壤團粒結構的鍵橋,即團粒結構被破壞,從而使土壤板結。這會導致土壤酸性淋溶作用增強,質地黏重,土壤的通氣、透水性變差,水、氣、熱不協(xié)調,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且土壤中有機

18、質含量減少,肥力降低,不利耕作和植物生長9。2.2.3 不利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土壤微生物的種群數量、分布與活性等表明了土壤中物質代謝的旺盛程度,也是衡量土壤肥力和養(yǎng)分的一個重要指標23,其最適宜的pH值一般在6.57.5之間(中性至微堿性)4,但對于真菌、細菌、放線菌等不同種類的微生物,其適宜的pH值也不同。一般來說,細菌與放線菌最適的酸堿范圍均為微堿性,而酵母菌、霉菌等真菌則偏好酸性,其適應的pH范圍一般在4.06.0。酸性條件下,土壤中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均較少,且微生物的活性較低,有機質分解緩慢;隨著土壤pH值(在一定范圍內)的升高,微生物活性逐漸增強,有機質分解速度加快,使其更多的轉化為可

19、以供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營養(yǎng)物質。土壤過酸或過堿都會嚴重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動,抑制土壤中有機質的礦質化過程(一般包括氮的硝化作用及磷、鉀的有效化過程等),從而影響N、P、K元素及其他養(yǎng)分的轉化和釋放20,可能導致植物因缺少某種或某些養(yǎng)分的吸收而不能正常生長發(fā)育。2.2.4 易使某些金屬元素活化,產生各種有毒害物質酸性土壤中:(1)Al:土壤活性鋁,即土壤膠體上吸附的交換性鋁和土壤溶液中的鋁離子,是一個可以影響自然植被的分布、生長和演替的重要生態(tài)因子。當土壤過酸時,土壤中游離態(tài)的Al3+多,耐鋁或喜鋁植物(如帚石蘭、茶樹等)可以較好的生長,但對于一般的植物而言,很容易受到鋁離子的毒害作用,從而使生

20、長受到抑制20。(2)重金屬離子:重金屬離子的脅迫對于植物生物量、葉綠素的結構、根系活力等均有極大的影響,嚴重危害植物的生長發(fā)育24。當pH較低時,土壤中吸附Cu容易被解吸(即Cu活化),同時酸性會降低Cu(OH)2的濃度,釋放出Cu2+,會有助于Cu生物毒性在土壤中的遷移25;Mn、Cr、Cd等有毒重金屬離子在低pH值下具有較高溶解度,因此當土壤pH降低時,這些金屬離子的活性會增加17,對土壤的污染增大。(3)有機酸:土壤pH較低時容易產生有機酸,也會直接危害作物4。堿性土壤中:pH過高時,容易引起堿脅迫,即堿性鹽脅迫(指植物由于生長在高鹽度生境而受到的高滲透勢的影響)。堿性土壤容易發(fā)生堿脅

21、迫,這會直接影響作物的萌發(fā)、根系活力、根生長等生理指標,直接危害植物的生長發(fā)育。若土壤中含有較多的碳酸鈉,則可能對作物有更大的毒害作用4。2.2.5 對土壤酶的影響土壤酶是土壤中產生專一生物化學反應的生物催化劑,它是土壤生物學活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土壤中各種生物化學過程的動向和強度26,在土壤的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循環(huán)中起到重要作用27。土壤酶與土壤組分結合形成復合酶,其酶學特性與純酶不同,但也具有適宜的pH范圍28。當土壤pH值發(fā)生變化時,其酶活性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有研究表明:過氧化氫酶、多酚氧化酶、酸性磷酸酶、堿性磷酸酶、脫氫酶、蛋白酶等幾種酶的活性與土壤pH呈正相關,pH值升高時酶活

22、性隨之增大;而蔗糖酶和轉化酶的活性在pH增加時受到抑制,活性變化呈現(xiàn)酸化激活堿化抑制29。2.3 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直接影響2.3.1 對植物病蟲害的影響地下害蟲也有與其相適應的pH條件,如竹蝗喜酸,而金龜子喜堿;且某些病害的發(fā)生要求特定的pH范圍,如猝倒病一般不會在酸性條件下發(fā)生,而往往容易發(fā)生在中性或堿性土壤上20。因此只要控制了土壤的酸堿性,既可以有效的預防某些特定的植物病蟲害的發(fā)生。2.3.2 不利于植物正常生長發(fā)育。各種植物的生長都有自己適宜的土壤酸堿性,一般的植物在中性或近中性土壤生長最適宜(多數適應中性至微酸性土壤),有些則對酸堿較為敏感,如杜鵑屬、越桔屬、茶花屬、帚石蘭、杉

23、木、松樹等植物喜歡酸性土壤,而甜菜、紫花苜蓿、紅三葉等植物偏好中性、微堿性的土壤,檉柳、沙棗、榆樹、枸杞等則喜好鹽堿土質。當然,大部分自然界的植物(包括作物),都對生存環(huán)境有較大的適應性,所以水稻等作物都有較大的耐酸耐堿的能力,種植時只要將pH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不要過酸或過堿,作物即可正常的生長。在引種時要選取適宜當地、能滿足在當地土壤條件較好的生長的作物品種和類型,因地種植;而在選擇可適應的pH范圍較窄的經濟作物時,則應注意原產地與引種地的酸堿度差異,以便調節(jié)引種地的上壤pH值,確保引種培育成功2。2.3.3 對植物的各種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2.3.3.1 對植物外觀形態(tài)的影響。土壤pH對植

24、物的外觀形態(tài)(如花色、株高等)有一定的影響。一般情況下,花青素隨著pH值變化而發(fā)生變化,在酸性條件下呈紅色,堿性條件下會由紅色變?yōu)樗{色,則當pH上升時,花瓣顏色逐漸由紅變藍;而隨著土壤pH降低,花瓣中總花青苷含量會增加。因此,土壤酸堿性通過影響花青苷的積累,進而影響花色的深淺30。吲哚乙酸(IAA)是植物體內的一種普遍存在的生長素,可以刺激形成層細胞分裂,增加植物的株高。IAA為酸性物質,所以在酸性環(huán)境中可以較好的合成,而堿性條件會抑制IAA其作用。所以,王京元等31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大豆株高一般隨土壤pH的升高而呈下降的趨勢。2.3.3.2 對植物產量及品質的影響土壤pH值降低,會使Ca的淋失加

25、速,從而使土壤中有效性的Ca2+含量減少,若不及時、適量的施用鈣肥,就可能會導致果樹缺鈣、果實發(fā)生苦痘病、痘斑病和水心病等生理病害的發(fā)生,從而嚴重影響果樹的生長發(fā)育及果品的品質與產量。土壤pH降低,同樣會使土壤中Mg、K等鹽基離子的有效性降低,可能會導致植物的“失綠癥”及根冠比降低(缺鎂)或“軟骨病”(缺鉀)等癥狀的出現(xiàn),同樣影響作物的產量及品質。此外,土壤pH值與果實形態(tài)指標(如單果重、果皮色澤、果實風味等)也息息相關32。劉春英34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土壤酸堿性還是影響烤煙品質和產量(烤煙生物產量、經濟產量、上等煙葉比例、煙葉還原糖及煙堿含量)的重要因素;而參照蘇燕生34的實驗結果,可知增施石灰

26、改變了土壤的pH值,毛豆增產效果明顯。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產量及品質均有顯著的影響。2.3.3.3 對植物生長發(fā)育的影響土壤pH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有很大的影響,根據唐琨等的研究結果2,土壤pH對小麥發(fā)芽率及油菜根系的生長發(fā)育(根生物量、根系長度、根體積)均產生了一定影響。種子從土壤中萌發(fā),通常都需要土壤具有一定的酸堿度。當土壤沒有處于適宜該植物種子萌發(fā)生長的pH時,會影響到種子表皮細胞的活性,且使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的活力降低,種子的呼吸速率及發(fā)芽速度也會隨之減慢35,從而對種子的發(fā)芽率造成影響;且通過實驗可知,當土壤酸堿性從最適pH值處降低或升高時,幼苗根的生物量、長度及體積

27、都會呈明顯下降的趨勢,根系活力也會隨之降低36。則可以看出,土壤酸堿性的變化對植物的某些生長發(fā)育過程產生一定的影響。已有研究表明,土壤pH值是影響病原菌存活的重要因子,且與根莖病害的發(fā)生密切相關3738。 魏國勝等39對發(fā)生根莖部病害煙田土壤的pH值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pH<4.4的強酸性土壤及pH>6.5的堿性土壤對抑制植物根莖部病害的發(fā)生有利。3 對酸性或堿性土壤的改良920當土壤pH值不適宜植物生長時,會嚴重影響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因此在實際的農業(yè)生產時,應根據實際對要種植作物的土壤進行改良,使作物更好的生長發(fā)育、開花結果,以得到產量高、品質優(yōu)良的糧食或果實等。3.1 針對酸性

28、土壤的改良酸性土壤的改良,傳統(tǒng)的方法通常有如下幾種:施用石灰(熟石灰或石灰石)、草木灰或其他堿性肥料,中和改良酸性土壤,使土壤呈中性或微酸性,肥料的用量應根據土壤的pH大小及作物生長的要求來確定,不宜過量施用,以免產生不良效果9;增施綠肥(即green manure,是用作肥料的綠色植物體) 綠肥的作用:能為土壤提供豐富的養(yǎng)分。能使土壤中難溶性養(yǎng)分轉化,以利于作物的吸收利用。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學性狀。促進土壤微生物的活動?;蜣r家肥,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并改善土壤通透性,促進根際微生物活動,促使土壤中難溶性礦物質元素和有機質轉化為可溶性的養(yǎng)分和無機物,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耕性20;種植耐酸作物,

29、如水稻、油菜、蕎麥、茶、甘蔗等抗酸和耐酸植物20,通過整地施肥、定期管理的技術,使土壤活化,從而調整土壤酸度,使作物良好的生長;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實行水旱輪作,調節(jié)土壤濕度,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狀20,增加有機質的積累;或增加灌溉次數,沖洗稀釋土壤中的酸性物質,以減少其對植物的危害。3.2 針對堿性土壤的改良對堿性土壤進行改良,應根據土壤的堿性大小選擇方法,不至因改良過度而導致其轉變?yōu)樗嵝酝寥?。對于堿性不太強的石灰質土壤,可以選擇適量施用農家肥或弱酸性水溶磷肥過磷酸鈣,來中和土壤堿性,增加土壤的親和性19。對于pH一般不超過8.5的鹽土,一般采取合理灌排洗鹽、耕作、種植綠肥等綜合措施進行改良,其

30、中灌水洗鹽對重鹽堿地的改造迅速,尤其在具備排水系統(tǒng)的情況下,它是引用足量的淡水來溶解土壤中的鹽分,排水系統(tǒng)再將溶有鹽分的水排走,效果很好且見效快;若水源充足,也可以利用種稻洗鹽,即先在鹽堿地上灌水洗堿,然后種植水稻,并及時按時的更換田中的水,則土壤中的鹽分或通過溶解作用被水逐漸帶出,或通過淋洗作用而降低,從而可以降低土壤中鹽含量,改良土壤;還有種植耐鹽植物以培肥肥力,或通過平整土地以消滅鹽堿斑等方法40。對于堿性較高的堿土,其改良通常采用某些化學措施。(1)用磷石膏、氯化鈣等物質,以其中的Ca2+交換出堿土膠體中交換性Na+,再通過灌洗等方法使其溶解,隨雨水和灌溉水淋洗并排出,從而改善土壤堿性

31、,減輕Na2CO3、NaHCO3對植物的危害9;(2)用硫磺粉、硫酸亞鐵9等其他酸性物質或施用腐植酸肥,前者用以中和土壤堿度,活化土壤中的鈣,使土壤溶液中毒害性較大的碳酸鈉鹽類的濃度降低,并提高某些礦質元素對植物的有效性;而腐殖酸肥中含有較多的腐殖酸,且原料來源廣泛(存在于各種自然環(huán)境中),具有調整土壤的酸堿度、提高土壤肥力等作用。在采用以上化學改良方法進行改良時,還要配合多種水利措施(灌溉、排水、放淤)和農業(yè)生物措施(深耕、平整土地、合理輪作、施用有機肥料、種植耐堿植物等)。前者可以利用排水措施降低水位,以減少堿的上升,并通過大量灌溉淋洗淡化土壤中的鹽堿;后者則可增加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并改

32、善土壤表層結構41。另外,近年來使用的一種調節(jié)pH的種衣劑(即種子包衣過程中包在種子外邊的組合物質)種衣劑(seed coating agent):將干燥或濕潤狀態(tài)的種子,用含有粘結劑的農藥組合物所包,使在種子外形成具有一定功能和包覆強度的保護層,這一過程稱為種子包衣,包在種子外邊的組合物質稱之為種衣劑。,已在農業(yè)上示范應用,效果良好9。了解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可以在實際生產應用中發(fā)揮很大的作用。它可以幫助我們在果樹種植栽培時,選擇適宜的土壤pH環(huán)境,以有效地避免果樹的各種營養(yǎng)元素缺乏癥、有毒物質的毒害以及某些病蟲害的發(fā)生;在農業(yè)生產上,則有助于我們對肥力較差、酸堿失調的土壤根據實際情

33、況進行改良,制定科學合理的實施方案,以供作物正常的生長發(fā)育,以提高作物的質量與產量;還有,我們可以根據土壤pH及植物的特點選擇施用的肥料,有助于高效施肥。因此,我們應該更加重視有關土壤酸堿性的研究與應用,選擇更合理的作物和肥料的品種以及更有效的方法,以促進農業(yè)生產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雖說對于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發(fā)育的影響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果,但由于諸多原因,目前該項研究在很多方面都還存有缺陷或了解的還不夠深入與全面。比如對于這項研究,即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發(fā)育的影響的作用機理,我們的了解與研究還不夠透徹、深入。因此,開展相關方面的研究,進行更深層次的探討亟待加強2。參考文獻1李翠英土壤與肥

34、料的酸堿性J科學種養(yǎng),2008(11):632唐琨,朱偉文,周文新,等土壤pH對植物生長發(fā)育影響的研究進展J作物研究2013,27(2):207-2123龍雅宜切花生產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34赫偉紅土壤酸堿性對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長的影響J現(xiàn)代農村科技,2012(24):435李曉平土壤酸堿度與肥效的關系J農家參謀,2014(06):106穆興民試論黃土區(qū)旱地土壤水資源的地帶性與非地帶性J土壤學報,1999,36(2):2372447丁文陜西茶史M西安:陜西旅游出版社,20078范慶峰保護地土壤酸度特征及酸化機理研究D沈陽市:沈陽農業(yè)大學,2009:1-1219趙軍霞土壤酸堿性與植物的生

35、長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03,30(6):334210胡啟山土壤的酸堿性對土壤肥力及作物生長的影響J科學種養(yǎng),2010(10):6311范昊明,蔡強國,王紅閃中國東北黑土區(qū)土壤侵蝕環(huán)境J水土保持學報,2004,18(2):667012王米道外源木炭對異丙隆在土壤中吸附、淋溶及降解的影響D安徽:安徽農業(yè)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2009:1113樊后保,林德喜模擬酸雨對福建四種山地土壤的淋溶與風化作用J山地學報,2002,20(5):57057714張萬儒,許本彤,楊成棟,等山地森林土壤枯枝落葉層結構和功能的研究J土壤學報,1990,27(2):12113115李和生現(xiàn)代植物生理學M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

36、社,2012:6219216崔芳蚯蚓及根際處理對果園土壤肥力和果樹生長發(fā)育的影響D廣西:廣西大學農學院,2008:11417謝忠凱,殷秀巖長白山區(qū)植參土壤酸堿度及其管理J人參研究,1997(2):7918郭鈺四種經濟林枝葉碳氮磷元素含量及其內吸收率比較D福建:福建農林大學,2011:1219胡啟山土壤酸堿性對作物生長的影響J品牌農資,2011(07):4320李二云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及其改良措施J現(xiàn)代農村科技,2012(06):4821于文濤,孫召貴,宋正修日光溫室土壤酸化的原因、危害及綜合防治技術J山東蔬菜,2006,(4):3122許中堅,劉廣深,喻佳棟,等模擬酸雨對紅壤結構體及其膠結物影響的實驗研究J水土保持學報,2002,16(3):91123陳偉,姜中武,胡艷麗,等蘋果園土壤微生物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