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堿失衡的類型及判斷方法_第1頁
酸堿失衡的類型及判斷方法_第2頁
酸堿失衡的類型及判斷方法_第3頁
酸堿失衡的類型及判斷方法_第4頁
酸堿失衡的類型及判斷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酸堿失衡的類型及判斷方法人體的酸堿平衡是通過復雜的生理調(diào)節(jié)來完成的,使血漿pH值維持在7.35-7.45范圍內(nèi)。如果某些致病因素使體內(nèi)酸和堿發(fā)生過多或不足,超過了機體的生理調(diào)節(jié)能力,此時即出現(xiàn)酸堿平衡失調(diào)。一、測定酸堿平衡的常用指標1.酸堿度(pH):是指體液內(nèi)氫離子濃度的反對數(shù)即pH=log1/H+是反映體液總酸度的指標,受呼吸和代謝的共同影響。正常值:7.35-7.45;平均值7.40。靜脈血pH較動脈血低0.03-0.05。<7.35為酸血癥;>7.45為堿血癥。2.PaCO2:溶解于血漿中CO2 所產(chǎn)生的壓力。正常值:35-45mmHg。平均值40 mmHg。靜脈血較動脈血

2、高5-7 mmHg。它是酸堿平衡呼吸因素的唯一指標。當PaCO2>45 mmHg(6kPa)時,應考慮為呼酸或代堿的呼吸代償;當PaCO2<35 mmHg(4.67kPa)時,應考慮為呼堿或代酸的呼吸代償。3.標準碳酸氫鹽(SB)和實際碳酸氫鹽(AB)SB是指血標本在37和血紅蛋白完全氧合的條件下,用PaCO2為40mmHg的氣體平衡后所測得的血漿HCO3-濃度。正常值:22-27 mmol/L,平均值24 mmol/L。正常情況下AB=SB;AB> SB見于代堿或呼酸代償;AB<SB見于代酸或呼堿代償。AB是指隔絕空氣的血液標本,在實際PaCO2和血氧飽和度條件下所測

3、得的血漿HCO3-濃度。正常值:22-27 mmol/L,平均值24 mmol/L。動靜脈血HCO3-大致相等。它是反映酸堿平衡代謝因素的指標。HCO3-<22 mmol/L,可見于代酸或呼堿代償;HCO3->27 mmol/L,見于代堿或呼酸代償。4.緩沖堿(BB):血液中一切具有緩沖作用的堿性物質的總和。(負性離子總和)HCO3-、Hb-、HPO42-等。5.剩余堿(BE):指在標準條件下(37、PaCO2為40mmHg、Hb150g/L、SaO2為1),將1L全血滴定至pH為7.40時,所用的酸或堿的量(mmol/L)。正常值:±3 mmol/L。6.二氧化碳總量(

4、TCO2):是實際HCO3-和溶解的CO2量(1.2 mmol/L)的總和。正常值:23-27 mmol/L。7.CO2CP:是指血漿中呈化合狀態(tài)的CO2量,理論上應與HCO3-大致相等,但因有NaHCO3等因素干擾,比HCO3-偏高。其意義同HCO3-值。8.PO2:是指血漿中物理溶解的O2分子所產(chǎn)生的壓力。正常值80-100 mmHg(10.63-13.33 kPa),隨年齡增加而下降。9.陰離子間隙(AG):是按AG=Na+-( HCO3-CI-)計算所得。其真正含義反映了未測定陽離子(uC)和未測定陰離子(uA)之差。AG升高的最常見原因是體內(nèi)存在過多的uA,即乳酸根、丙酮酸根、磷酸根

5、、硫酸根等。當uA在體內(nèi)蓄積必定要取代HCO3-,使HCO3-下降稱之為高AG代謝性酸中毒。臨床上重要意義是AG升高代表了高AG代酸。AG在酸堿失衡判斷中主要用途是可判斷以下六型酸堿失衡:(1) 高AG代酸;(2) 代堿并高AG代酸;(3) 混合性代酸;(4) 呼酸并高AG代酸;(5) 呼堿并高AG代酸;(6) 三重酸堿失衡(TABD)。在臨床應用中必須注意以下四點:(1)計算AG時強調(diào)同步測定動脈血氣和血電解質;(2)排除實驗誤差引起的假性AG升高。因為AG是根據(jù)Na+、HCO3-、CI-三項參數(shù)計算所得,因此此三項參數(shù)中任何一項測定誤差均可引起AG升高;(3)結合臨床綜合判斷;(4)AG升

6、高的標準。國內(nèi)外文獻報道,AG正常范圍為8-16 mmol/L,凡是AG>16 mmol/L,應考慮高AG代酸存在。動態(tài)監(jiān)測所得AG意義更大。必須明確,AG之所以能判斷所有含有高AG代酸的混合性酸堿失衡,關鍵是體內(nèi)所有電解質變化均應符合電中和原理,即陰陽離子電荷總數(shù)相等及維持陽離子或陰離子電荷總數(shù)在一相對恒定數(shù)。根據(jù)電中和原理,可揭示以下規(guī)律:(1)高AG代酸:HCO3-=AG;(2)高CI-性代酸:HCO3-=CI-,呼堿引起的代償性HCO3-也符合此規(guī)律;(3)代堿:HCO3-=CI-,呼酸引起的代償性HCO3-也符合此規(guī)律。一旦HCO3-AG或HCO3-CI-均應考慮混合性酸堿失衡

7、的可能。即(1)混合性代酸時,HCO3-=CI-+AG;(2)代堿+高AG代酸時,HCO3-AG,其中HCO3-與AG差值部分應考慮為代堿;(3)TABD時,影響HCO3-的因素有三種,呼吸因素引起HCO3-變化符合HCO3-=CI-;代堿引起的HCO3-變化也符合HCO3-=CI-;高AG代酸符合HCO3-=AG。三者混合在一起,必定是:HCO3-AG,HCO3-CI-,HCO3-=CI-+AG。10. 潛在HCO3-是近幾年提出的新概念,是指排除并存高AG代酸對HCO3-掩蓋作用之后的HCO3-,用公式表示為潛在HCO3-=實測HCO3-+AG。其意義可揭示代堿+高AG代酸和三重酸堿失衡中

8、的代堿存在。若忽略計算AG、潛在HCO3-,??裳诱`混合性酸堿失衡中的代堿的判斷。要理解上述意義,必須牢記:高CI-性代酸:HCO3-=CI-,AG不變。高AG代酸:HCO3-=AG;CI-不變。代堿和呼酸時HCO3-代償性增高,符合HCO3-=CI-,AG不變。呼堿引起的代償性HCO3-,符合:HCO3-=CI-,AG不變。根據(jù)上述代償規(guī)律,呼酸型TABD時,呼酸時HCO3-代償性增高,符合:HCO3-=CI-;高AG代酸:HCO3-=AG;呼堿:HCO3-=CI-。三者混合必符合:HCO3-=CI-+AG。即HCO3-變化反映了(1)呼酸引起的代償性HCO3-;(2)代堿的原發(fā)HCO3-;

9、(3)高AG代酸的原發(fā)HCO3-。由此可見,實測HCO3-包括了高AG代酸時引起的HCO3-。為了正確反映高AG代酸時等量HCO3-,提出了潛在HCO3-此概念,假如機體沒有高AG代酸時,機體應有HCO3-值,即潛在HCO3-=實測HCO3-+AG。因此在判斷TABD中呼酸或呼堿代償程度時應該用潛在HCO3-與預計HCO3-值相比,不應用實測HCO3-。潛在HCO3-的作用就是揭示被高AG代酸所掩蓋的TABD中的代堿存在。舉例:一名病人的動脈血氣分析及血電解質結果為pH7.40,PaCO240 mmHg(5.33kPa)、HCO3-24 mmol/L、K+3.8 mmol/L、Na+140 m

10、mol/L、CI-90 mmol/L。分析:AG=140-(24+90)=26>16 mmol/L,示高AG代酸;AG=26-16=10 mmol/L,潛在HCO3-=實測HCO3-+AG=24+10=34>27 mmol/L,示代堿;結論:代堿并高AG代酸。若不計算潛在HCO3-和AG,必誤認為無酸堿失衡。二、酸堿平衡的調(diào)節(jié)1.體液緩沖系統(tǒng)作用:有四對緩沖系統(tǒng):碳酸氫鹽(BHCO3/H2CO3)、血漿蛋白系統(tǒng)(B-蛋白質/H-蛋白質)、血紅蛋白系統(tǒng)(BHb/HHb及BHbO2/HHbO2)、磷酸鹽(B2HPO4/BH2PO4),前兩者在細胞外,后兩者主要在細胞內(nèi)。用于緩沖體內(nèi)多余

11、的酸或堿,使pH保持相對穩(wěn)定。2.肺的調(diào)節(jié)作用:體液緩沖最終須依賴肺呼出CO2或腎排酸保堿來維持酸堿平衡;肺通過CO2排除量的增減控制血液中HCO3-水平。3.腎臟的調(diào)節(jié)作用:(1)排除過多的H+或HCO3-:調(diào)節(jié)血漿中HCO3的水平,維持血液正常pH。腎小管上皮細胞中的碳酸酐酶使CO2和H2O生成H2CO3,而H2CO3H+ HCO3-,H+與Na+在管腔中進行交換,HCO3-與Na+結合成NaHCO3進入血漿。(2)排泌可滴定酸:尿中H+置換出Na2HPO4中的Na+,使之成為NaH2PO4,由腎臟排出體外。(3)生成和排泌氨:尿中H+NH3(腎遠曲小管生成)NH4,NH4+酸基(CI-、

12、SO42-、H2PO4-)鹽類由腎臟排出。腎小管濾液中的Na+、K+被替代與HCO3-結合NaHCO3、K HCO3等被回吸收至血液中。(4)離子交換和排泌:腎遠曲小管內(nèi)H+與K+競爭性地與Na+進行交換,來達到酸堿平衡的目的。4.離子交換:HCO3-與CI-透過細胞膜自由交換。人體酸堿平衡調(diào)節(jié),以體液緩沖反應最迅速,幾乎立即起反應;肺調(diào)節(jié)需10-30分鐘起反應,持續(xù)時間長;離子交換起調(diào)節(jié)作用約需2-4小時;腎臟需5-6小時,但作用強而持久。三、酸堿失衡預計代償公式的臨床應用常用酸堿失衡預計代償公式原發(fā)失衡原發(fā)化學變化代償反應預計代償公式代償極限代酸代堿呼酸呼堿HCO3-HCO3-PaCO2P

13、aCO2PaCO2PaCO2HCO3-HCO3-PaCO2=1.5* HCO3-+8±2PaCO2=0.9*HCO3-±5急性:代償引起HCO3-3-4mmol/L慢性:HCO3-=0.35*PCO2±5.58 急性:HCO3-=0.2*PCO2±2.5 慢性:HCO3-=0.49*PCO2±1.7210 mmHg55 mmHg30mmol/L42-45 mmol/L18 mmol/L12-15 mmol/L注:代償極限:指單純性酸堿失衡代償所能達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有“”者為變化值;無“”者為絕對值在臨床使用酸堿失衡預計代償公式時,一定要考慮到

14、酸堿失衡的代償程度及代償極限。反映酸堿失衡代償程度的定量指標是酸堿失衡預計代償公式。目前,在臨床使用的酸堿失衡預計代償公式均是根據(jù)嚴格選擇的單純性酸堿失衡病人的酸堿參數(shù),經(jīng)過統(tǒng)計學處理推算出的直線回歸方程。代謝性酸堿失衡病人主要經(jīng)肺臟代償,時間快,無急慢性之分。呼吸性酸堿失衡病人主要是腎臟代償,因腎臟最大代償能力發(fā)揮需3-5天,因此在臨床上對呼吸性酸堿失衡按時間小于3天或大于3天,分成急慢性呼酸和呼堿。有上表可見,急慢性呼酸或呼堿之間代償程度差異極大,慢性呼吸性酸堿失衡代償程度大于急性呼吸性酸堿失衡。其中慢性呼堿代償程度最大。在臨床上,對呼吸性酸堿失衡判斷時一定要考慮到時間因素。另外,也必須考

15、慮到代償極限。所謂代償極限,即為機體發(fā)揮最大代償能力所能達到的代償值。各型酸堿失衡預計代償公式均有代償極限。若超過此極限,不管pH正常與否均應判斷為混合性酸堿失衡。舉例:pH7.38、PaCO280 mmHg(10.67kPa)、HCO3-46 mmol/L。判斷:PaCO280>40 mmHg、HCO3-46>24 mmol/L、pH7.38<7.40,示原發(fā)失衡為呼酸,因慢性呼酸代償極限為HCO3-<45 mmol/L,實測HCO3-46>45 mmol/L,示代堿,結論:呼酸并代堿。正確使用預計代償公式的步驟:(1)必須首先通過pH、PaCO2、HCO3-三

16、個參數(shù),并結合臨床確定原發(fā)失衡;(2)根據(jù)原發(fā)失衡選用公式;(3)將公式計算所得結果與實測HCO3-或PaCO2相比作出判斷。舉例:pH7.32、PaCO260 mmHg(8kPa)、HCO3-30 mmol/L。分析:(1)PaCO260>40 mmHg、HCO3-30>24 mmol/L、pH7.32<7.40,判斷原發(fā)失衡為呼酸;(2)選用呼酸預計代償公式HCO3-=0.35*PCO2±5.58=0.35*(60-40)±5.58=7±5.58,預計HCO3-=正常HCO3-+HCO3-=24+7±5.58=31±5.5

17、8=25.42-36.58( mmol/L);(3)實測HCO3-30mmol/L落在此范圍內(nèi)。結論:呼酸。舉例:pH7.47、PaCO220 mmHg(2.67kPa)、HCO3-14mmol/L。分析:(1)PaCO220<40 mmHg、HCO3-14<24 mmol/L、pH7.47>7.40,判斷原發(fā)失衡為呼堿;(2)選用呼堿預計代償公式HCO3-=0.49*PCO2±1.72=0.49*(20-40)±1.72=-9.8±1.72,預計HCO3-=正常HCO3-+HCO3-=24-9.8±1.72=14.2±1.72=15.92-12.48( mmol/L);(3)實測HCO3-14mmol/L落在此范圍內(nèi)。結論:呼堿。舉例:pH7.34、PaCO228.5 mmHg(3.80kPa)、HCO3-15mmol/L。分析:(1)PaCO228.5<40 mmHg、HCO3-15<24 mmol/L、pH7.34<7.40,判斷原發(fā)失衡為代酸;(2)選用代酸預計代償公式PaCO2=1.5* HCO3-+8±2=1.5*15+8±2=22.5+8±2=30.5±2=28.5-32.5 mmHg;(3)實測PaCO2=28.5 mmHg落在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