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科教學指導意見_第1頁
生物學科教學指導意見_第2頁
生物學科教學指導意見_第3頁
生物學科教學指導意見_第4頁
生物學科教學指導意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生物學科教學指導意見(高二年級)、八、冃u s為了貫徹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以及浙江省 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第一階段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便于廣人教師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普通高屮生物課 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積極穩(wěn)妥地推進我省普通高中第一階段綸物新課程實 驗,提高我省普通高中生物新課程的教學質雖,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切實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特制定浙 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生物學學科教學指導意見(以下簡稱生物學教學指導意見)。牛物學教學指導意見按照浙江省普通高屮第一階段生物新課程所使用教材的章節(jié)為序進行編排, 分為“課標

2、內容”、“教學耍求”、“教學建議”、“實驗活動建議”四個部分編寫。各部分的意旨如下:1. “課標內容”是教育部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中的相關內容標準。2. “教學要求”是根據高中牛物課程標準和所使用教材的要求,結合浙江省普通高小生物學科的 實際教學情況而制定。“教學要求”分為“基本要求”、“發(fā)展要求”和“說明”三部分:(1)“基本要求”是從面向全體學生,著眼于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提出的普通高屮 學牛必須具備的共同基礎,是高中牛物課程標準中的核心內容。學牛學習這些內容將在以下各方面得 到發(fā)展:獲得生物科學和技術的基礎知識,了解并關注這些知識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發(fā)展中的應用;提高 對科學和探

3、索未知的興趣;養(yǎng)成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增強愛國主義悄感和社會責任感; 認識科學的本質,理解科學、技術、社會的和互關系,以及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和價值觀;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冇較強的生物學實驗的棊木操作技能、搜集和處理信息 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初步了解與牛物科學相關的應用領域,為繼續(xù)學習和走向社會做好必要的準備。(2)“發(fā)展耍求”是從學科特點和學生發(fā)展對能存在的空間,著眼于滿足學生個性特點和多樣化發(fā)展 的需要岀發(fā)而確定的在“基木要求”基礎上進行適度拓展的教學要求。學生學習“

4、發(fā)展要求”屮的和應內 容,有助于拓展視野、增進理解、捉高能力。(3)“說明”是從避免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出發(fā),對教材內容的選用作適當控制。對于一些學有余力 的學生或高中生物教學條件和基礎較好的學校可以自行取舍?!敖虒W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現。內容表述所用的目標行為動詞分別指向知識性學習目標、技能性學 習目標和情感性學習目標,并且分為不同的層次(“目標行為動詞”參見附1)。文中沒有附1 ? ?3. “教學建議”是針對教師在實施高中生物新課程中如何冇效進行教學,達成教學目標,從課時安排 和教學方法兩個層而上提岀的建議。(1)“課時安排”是按每模塊36個課時、每周教學3課吋,以節(jié)為教學單位作出的計劃,總

5、的課時 安排參見附2。(2)“教法建議”是針對教學重點和難點內容提出的教學途徑或方法,不作為剛性、統(tǒng)一的要求。4. “實驗與活動建議”是從實驗或活動教學應把握好的環(huán)節(jié)、注意事項等方面提出建議。生物教學指導意見是提綱挈領式的,力圖體現和落實高屮生物新課程的理念和高屮生物課程標 準的要求,把握和處理好關鍵性問題。教師在具體實丿施過程中尚需根據實際悄況,充分發(fā)揮白主創(chuàng)新的 精神,積極進行研究和探索,以推進浙江省高中生物新課程改革。必修1分子與細胞該模塊有助于學生較深入地認識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理解生命活動中物質的變化、能量的轉 換和信息的傳遞;領悟觀察、實驗、比較、分析和綜合等科學方法及其在科

6、學研究過程中的應用;科學地 理解住命的本質,形成辯證唯物主義白然觀。第一章 細胞的分子組成一、課標內容1. 概述蛋口質的結構和功能。2. 簡述核酸的結構和功能。3. 概述糖類的種類和作用。4. 舉例說出脂質的種類和作用。5. 說明牛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6. 說出水和無機鹽的作用。二、教學要求第一節(jié)分子和離子基本要求1.說出組成細胞的主要兀素。認同生命的物質性,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 的統(tǒng)一性與差異性。發(fā)展耍求說明1. 小資料:“同位素示蹤”只提供學牛閱讀,不要求學生記憶或掌握具體內 容。2. “分子”、“離子”部分不作要求。第二節(jié)無機物基木要求1. 說出水在細胞中的作用。2. 概述細胞內無機鹽

7、的存在形式與生理作用。3. 學會模型方法。發(fā)展要求說明1. 水分的氫鍵形成及極性的原因不作要求。2. 無機鹽在細胞中的作用不作拓展。第三節(jié)有機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基木要求1. 說明地球上的生命是以碳元素為基礎構建的,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2. 概述糖類的種類和作用。能說出分類的依據。3. 舉例說岀脂質的種類和作用。能運用分類的科學方法。4. 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解釋蛋白質分子結構多樣性與功能復雜性的 關系,形成事物統(tǒng)一性的觀點。5. 說出核酸的種類和功能。6. 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進一步確立牛命物質性的觀點。7. 通過牛物組織中脂肪、糖類和蛋口質的檢測實驗,學會徒于切片制作、

8、 高倍鏡使用等技能,驗證生命的物質性,養(yǎng)成講究證據、實事求是的科學 態(tài)度。發(fā)展要求說明氨棊酸、多肽、蛋白質的關系。說明1各種糖類與脂質的分子結構式不作要求。2. 小資料:“人體必需的脂肪酸”、“人體必需氨基酸”只提供學生閱讀,不 要求學生記憶或學握具體內容。3. 活動:“檢測生物組織屮的汕脂”和“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和蛋白質” 不要求掌握顏色反應的貝體原理。4. 建議活動:“檢測細胞中的dna和rna”不作要求。三、教學建議1.課時建議(共計7課時).、/ 亠ijij s1課時第一節(jié)分了和離了 第二節(jié)無機物1課時第三節(jié)有機化合物及牛物大分子4課吋(含活動)復習與小結1課時2.教法建議(1)第一

9、節(jié)分子和離子的教學重點是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索,教學難點是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索是 碳。學綸己有了初中化學的基礎,教師就可以先通過問題探討讓學牛:比較組成地殼和組成細胞的部分元索, 發(fā)現它們的異同點,說明牛物界與非牛物界的統(tǒng)一性與差異性。為了進一步了解構成牛物體的元索組成, 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組成人體細胞的主要元素圖(占細胞鮮重的百分比、占細胞干重的百分比),從中歸 納出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2)第二節(jié)無機物的教學重點難點是水、無機鹽在細胞中的生理作用。由于學生對于水的認識比 較豐富,教師可引導學牛: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綸活經驗,舉岀實例來說明生命活動離不開水,然后教師 從學生所舉的實例中引入水在細胞

10、中的作用。在學習無機鹽的作用時,可以讓學生分析問題探討中所列出 的運動員飲料,討論無機鹽的作用,并進一步理解無機鹽在調節(jié)酸堿平衡等方面的功能。(3)笫三節(jié)有機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細胞中兒種有機物的結構和它們的生理 功能。在學習糖類時,教學重點是糖類的種類和作用,以及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教學難點是多糖的 種類與生物人分了以碳鏈為骨架。由于木節(jié)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有密切的關系,教學時,教師要充分調動 學牛的積極性,先訃學牛說出在h常住活小常見有哪些糖,然后要求學牛將這些糖根據教材小的種類進行 分類,學生就能白然地明白單瞅 二糖與多糖。在學習脂質時,可提出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減吧話題,

11、從屮 引出脂肪等脂質,分別介紹他們的分布及作用。在學習蛋白質時,教學重點冇兩個,一是氨基酸的結構特 點與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二是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教學難點是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與蛋白質 的結構多樣性的原因。由于學生沒有有機物的知識,一開始學習蛋口質,認知有一定的困難,教學應從學 牛的住活經驗出發(fā),通過問題探討,讓學生交流一下他們了解的蛋口質功能有哪些,再結合教材中的蛋口 質的主要功能示例,先進行蛋白質功能的學習,在了解了蛋白質多種多樣的功能后,提出問題思考:蛋白 質的結構怎樣呢?就很自然地進行蛋片質和氨棊酸結構的學習。教師應利丿ij學生已冇的化學知識來識別氨 基酸,在觀察對比教材屮兒種

12、氨基酸結構的基礎上歸納出氨基酸分子的結構通式。針對“氨基酸形成蛋口 質”這個教學難點,教師要充分利用好現代化教學媒體,借助課件的動態(tài)模擬,讓學牛充分理解氨基酸的 脫水縮合形成多肽,肽鏈盤躺、折疊,形成冇一定空間結構的蛋白質,并通過蛋白質功能的多樣性來理解 其結構的多樣性。在學習核酸時,只要求簡述核酸的種類和功能即可,遺傳信息的深入理解放在遺傳與 進化模塊中進行。四、實驗與活動建議活動:“檢測牛物組織中的汕脂”和“檢測牛物組織中的糖類、和蛋口質”與原教材相比,探究性更強,實驗屮可采用以下方法:(1)多準備實驗材料,便于讓每組學生白己選擇一兩種樣品;(2)實驗前,對每一種實驗材料中含有哪些有機化合

13、物,讓學生通過討論進行預測;(3)實驗中,要求小組同學既侑分工, 乂有合作,相互協(xié)調,使實驗能有序開展;(4)實驗結束前,留出一定的時間,進行小紐交流,比較檢測 結果,了解同種生物組織中有機物含量的差弄和不同種生物組織間有機物含量的差界。對于油脂、糖類和 蛋口質與化學試劑的顏色反應,只是幫助學牛明確生物組織中有機化合物的鑒定方法,其原理不要求學牛 掌握與深究。第二章細胞的結構 、課標內容1. 分析細胞學說建立的過程。、2. 使用顯微鏡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3. 簡述細胞膜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4. 舉例說出幾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5. 闡明細胞核的結構與功能。6. 嘗試建立真核細

14、胞的模型。二、教學要求第一節(jié)細胞概述基本要求1簡述細胞學說的基本觀點,認同細胞學說的建立是一個不斷繼承、開拓、修 正和發(fā)展的過程,正確認識技術進步在科學發(fā)展中的作用,逐步養(yǎng)成科學探究 的思維品質。2.舉例說岀細胞的大小、數目和種類。3用高倍鏡觀察幾種細胞,客觀地描述觀察到的現彖,比佼、分析不同細胞的 異同點,清楚地用文字、圖表等方式表述觀察到的現象與結果,總結高倍鏡使 用的方法步驟與注意事項。發(fā)展耍求分析細胞學說建立的過程。說明1活動:“模擬探究細胞表面積與細胞體積的關系”活動不作要求。2.第一節(jié)的活動“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和笫二節(jié)的活動“驗證活細胞吸收物 質的選擇性”合并為一個活動完成。第二

15、節(jié)細胞膜與細胞壁基本要求1. 概述細胞膜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體會建立模型是解決問題的科學方 法之一。2. 舉例說出細胞膜的選擇透性。3. 說出膜組成成分的生理作用。4. 說出植物細胞壁的組成和生理作用。5. 活動:驗證活細胞吸收物質的選擇性。能熟練地把對照的方法運川到探究 實驗的設計屮。發(fā)展要求說明小資料:“細胞外被”、“真菌和細菌的細胞壁”只提供學生閱讀,不要求學 生記憶或掌握具體內容。第三節(jié)細胞質基本要求1識別幾種細胞器形態(tài)。2. 說出幾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樹立生物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辨證 觀點。3. 說出細胞溶膠的功能。4. 活動:“觀察葉綠體”。制作用于觀察葉綠體的生物材料臨

16、時裝片,學會一 般的生物繪圖技能,運用間接觀察的科學方法,正確表述觀察到的現象,撰 寫格式規(guī)范的實驗報告。發(fā)展耍求簡述細胞器的協(xié)調配合。說明1. 關于線粒體、葉綠體的具體結構和功能作一般性描述,不拓展,詳細內容 將在以后章節(jié)中展開。2. “溶酶體”和“細胞骨架”不作要求。3. 活動:“觀察葉綠體”中觀察葉綠體的形態(tài)和分布作為本活動的重點,而 對觀察胞質環(huán)流現象不作要求。第四節(jié)細胞核、基本要求1. 概述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認同細胞核是細胞牛:命系統(tǒng)的控制中心,確立 生物體結構與功能、局部與整體、多樣性與共同性相統(tǒng)一的辨證觀點。2. 區(qū)分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學會運川模型的方法清晰地圖示細胞的結構,學

17、 會綜合運用比鮫、分析、歸納、綜合等科學思維方法。發(fā)展要求說明第五節(jié)原核細胞基木要求1.說明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異同點,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發(fā)展要求說明三、教學建議1課時建議(共計8課時)第-節(jié)細胞概述1課時第二節(jié)細胞膜與細胞壁2課時(含活動)第三節(jié)細胞質3課時(含活動)第四、五節(jié)細胞核、原核細胞1課時復習與小結1課時2.教法建議(1)第一節(jié)細胞概述的教學重點細胞學說及活動“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難點是“觀察多種多 樣的細胞”活動。由于學生初屮所學的相關知識好多已經忘記,或記憶模糊,教師就要采取各種措施盡可 能讓學牛突破重點與難點。細胞學說建立的過程體現了科學探究的過程,教師要訃學牛在閱讀課本

18、的過程 中,從科學史的角度來認識細胞學說的建立是一個不斷繼承、修疋、開拓和發(fā)展的過程,并從中獲得一些 有益的啟示。(2)第二節(jié)細胞膜與細胞壁的教學重點是質膜的結構,難點是質膜的流動鑲嵌模型。教學屮要充 分利用示意圖、模型、照片及有關動態(tài)媒體等肓觀教具以及科學家研究細胞獲得的相關資料,教師還可以 利川視頻圖像將“控制物質進出細胞”、“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等細胞膜的功能形彖直觀地介紹給學生。 如果沒有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也對以利用板圖、幻燈片,冃的是使學生能夠將抽彖的語言與圖解結合起 來,加深對細胞膜功能的理解,為第3章學習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做好鋪墊。盡量為學牛提供足夠的感 性材料,加深對細胞

19、膜功能的理解,培養(yǎng)學牛獲取新知的能力。(3)第三節(jié)細胞質的教學重點是各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活動“觀察葉綠體”。難點是內質網、 高爾其體的功能,活動“觀察葉綠體”。教學屮利川“問題探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通過類比認識細胞內的 各個“車間”及其分工。采用“識圖感知科學過程和方實驗觀察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 利用教材的插圖指導學牛認識細胞內主要的細胞器,介紹研究細胞器的過程和方法。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獨 立完成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的實驗。(4)第四、五節(jié)細胞核、原核細胞的教學重點是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原核細胞。難點是細 胞核的結構。教師可以從教材上“傘藻的實驗”引導學生通過分析認識細胞核在細胞生命活動中的

20、作川, 然后進一步講解細胞核的結構。針對“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這一難點,利用模式圖讓學生分析討論,比 較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異同,并列出簡表。四、實驗與活動建議將第一節(jié)的活動“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和笫二節(jié)的活動“驗證活細胞吸收物質的選擇性”合并為一 個活動完成。在“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的實驗屮,要提供盡可能多的不同類型的生物材料,展示不同人 小、不同形態(tài)、不同功能細胞的圖片,引導學牛通過觀察和比較來認識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在實際教 學小,教師耍作詳細的示范和指導,使學生學會正確使用高借顯微鏡技能?!膀炞C活細胞吸收物質的選擇 性”活動可在細胞膜和細胞壁之前一并完成,讓學生體會到細胞吸收物質的選

21、擇性,再進一步探討細 胞膜的結構和特點。第三章細胞的代謝一、課標內容1. 說明酶在代謝屮的作用。2. 解釋atp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3. 說明光合作用以及對它的認識過程。4. 研究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的環(huán)境因素。5. 說明細胞呼吸,探討其原理的應用。二、教學要求第一節(jié)細胞與能量基本要求1. 舉例說出住物體內或細胞屮發(fā)牛的各種能量形式可以相互轉變,認同生命 活動的過程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機聯(lián)系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2. 舉例說出細胞內的吸能反應和放能反應。3. 簡述atp的化學組成和特點。4. 寫出atp的分子簡式。發(fā)展要求解釋atp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說明1. atp的化學結構式只要知道結構簡式,atp

22、分子化學結構式不作拓展。 2小資料:“生物發(fā)光”提供學生閱讀,不要求學生記憶或掌握具體內容。第二節(jié) 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基本要求1. 說出擴散與滲透的區(qū)別。2. 說出滲透過程。3. 說明紅細胞吸水與失水的原因。4. 活動: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質壁分離和質壁分離復原。能排除觀察中各種 無關因素的干擾,善于發(fā)現問題并積極參與討論探求新知。能從不同的角度 思考、分析、解釋觀察到的現象,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觀察質壁分離及其復原試驗中,反應層次的情感冃標可表述為:價值化 (內化)層次的情感目標可表述為:能根據,5. 解釋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及質壁分離復原現象。6. 說明擴散、滲透、被動轉運、主動轉運。7.

23、描述細胞“胞呑"、“胞吐”的過程。發(fā)展要求1.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研究物質跨膜運輸的意義。說明建議活動:“探究洋蔥表皮細胞細胞液的濃度范圍”不作要求。第三節(jié) 酶基本要求1. 簡述酶的概念。2. 描述酶的發(fā)現過程,認同像酶發(fā)現過程那樣,科學是在不斷的觀察、實驗、 探索和爭論中前進的觀點。3. 說明酶在細胞代謝屮的作用、木質與特性,感受生命活動的復雜性。4. 舉例說明酶的專一性和高效性,逐步形成運用所學知識解釋h常生活中實 際問題的能力。5. 活動:探究酶的專一性。學會對假設屮的重要變最下操作性定義,能在教 師指導卜設計比較可行的實驗方案,能對探究的過程和結果進行簡單的評估, 能寫出格式規(guī)范

24、的探究報告。6. 活動:探究ph對出。2酶的影響。學會依據實驗目的,操縱和控制自變量, 限制和控制無關變量,觀察和測量因變量的科學方法,具有較強的控制變量 意識。能與同學合作設計比較可行的實驗方案。7. 分析酶的催化作用受許多因素的影響。發(fā)展要求進行有關的實驗和探究,說明小資料:“輔酶”及課外讀“酶的應用”只提供學生閱讀,不要求學生記憶或 掌握具體內容。第四節(jié)細胞呼吸基本要求1概述需氧呼吸及厭氧呼吸概念、反應式、過程,認識活細胞中物質、能量 和信息變化的統(tǒng)一性。2.舉例說明細胞呼吸在實踐中的應用,關注細胞呼吸為生產生活的關系,認 同科學對技術、社會的促進作用,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點。發(fā)

25、展要求比較需氧呼吸和厭氧呼吸的異同。說明1 呼吸作用的氧化還原、電了得失的反應不作要求。2. 氧化型輔酶i (nad+)轉化成還原型輔酶1 (nadh)不作要求。3. “糖酵解”、“檸檬酸循環(huán)”、“電子傳遞鏈”三個名詞概念及“細胞呼吸從 糖酵解開始” “檸檬酸循環(huán)”、“電子傳遞鏈”、“細胞呼吸是細胞代謝的 屮心”三部分內容不作要求。4. 乙醇發(fā)酵中,從丙酮酸脫竣、述原到乙醇的化學方程式不作要求。5. 小資料:“呼吸速率”“需氧呼吸出現的意義”“酵母菌”及課外讀“各種體 育運動所花費的能量”提供學牛閱讀,不要求學牛記憶或掌握具體內容。第五節(jié)光合作用基本要求1辨別占養(yǎng)、異養(yǎng)兩類牛物。2.說明光合作

26、用的概念、反應式、階段、場所、產物,認同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能量代謝和物質代謝z間是辯證的對立統(tǒng)一關 系。3. 說出色素的種類、顏色和吸收光譜。4. 概述光系統(tǒng)的過程及作用反應。5. 概述碳反應的過程。6活動:“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離”。能對實驗中觀察到的現彖進行科學的分 析、判斷與推理,能用準確的術語、圖表介紹探究的方法和結果。7.活動:探究環(huán)境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學會捉出問題、建立假設、下操 作性定義、控制變量、數據解釋等一般的科學探究方法,能獨立設計單因子 對照實驗方案。發(fā)展要求1. 區(qū)別葉綠素與類胡蘿卜素的吸收光譜圖。2. 分析外界因素對光合速率的影響。3. 比較細

27、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異同。說明1. 光合作用反應式中氧化還原過程不作要求。2. 光合作用中“nadh”不作要求。3. 小資料:“樹葉的顏色”、咅反應和碳反應”、“表觀光合速率弓真正光合 速率”、“光呼吸”、“光合作用臨界溫度”、“光合作用最適溫度”及課外讀“c-4 植物”、“光合作用初期研究簡史”只提供學生閱讀,不要求學生記憶或掌握 具體內容。三、教學建議1.課時建議(共計15課時)第一節(jié)細胞和能量1課時第二節(jié)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2課時(含活動)第三節(jié)酶3課時(含活動)第四節(jié)細胞呼吸2課時第譏節(jié)光合作用5課時(含活動)復習與小結2課時2. 教法建議(1)第一節(jié)“細胞與能量”的教學重點是atp化學組

28、成的特點及其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難點是atp 與adp的相互轉化。教材先介紹了細胞屮有哪些能源物質,它們可以通過細胞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代謝吸能、放能。把學生帶入到細胞與能量的學習情景中,又為后而“atp是細胞的能量,通貨"做好了鋪 建。建議教師教學時多作些比喻會使木節(jié)內容易于被學生理解。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圖解,讓學生在看懂圖 解的基礎上,討論atp與adp的相互轉化,說明atp的生成途徑,闡明atp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形成 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相統(tǒng)一的觀點。(2)笫二節(jié)“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的主要問題是說明物質進出細胞的穿膜運輸和膜泡運輸的方式, 認識細胞膜的物質運輸的擴散、滲透、

29、被動運轉和主動運轉及胞吞、胞吐各種方式。重點的問題是區(qū)別擴 散、被動轉運和主動轉運的穿膜運輸方式。山于本節(jié)教材內容較抽象,在教學手段上應該充分運用示意圖、 模型、最好是結合動畫的多媒體課件等直觀手段,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幫助v牛對細胞膜控制物質運輸 功能的理解。在教學方法上,可引導學生結合貝體事實例進行探究,然后通過列表対比等方式,幫助學生 認識穿膜運輸與膜泡運輸、被動運轉與主動運轉的區(qū)別。通過探究活動“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的質壁分離 和質壁分離復原的實驗”,讓學生體驗水分了的滲透過程,接受科學探究方法的訓練,并熟練使用顯微鏡 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的過程。通過實驗,還要引導學牛理解以下內容

30、:滲透作用是水分子或其他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擴散,完成滲透作用的結構基礎是滲透系統(tǒng)。滲透系統(tǒng)的構成需兩個條件:一是存 在半透膜。二是在半透膜的兩側存在濃度差。成熟的植物細胞是一個典型的滲透系統(tǒng),首先成熟的植物細 胞有大液泡,其原生質層(包插細胞膜、液泡膜以及二者z間的細胞質)可看作一種半透膜(選擇性透過膜), 當外界溶液的濃度人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將滲透失水:反乙細胞將滲透吸水。關于“胞呑”、“胞吐'啲 膜泡運輸部分的教學,可從草履蟲形成食物泡、變形蟲吞食細菌、口細胞吞食病菌等學牛比較熟悉的事例 引入,通過引導分析其形成過程,結合插圖、動畫,增強直觀感受和學習。(3)第三節(jié)“酶”教學重

31、點是酶的作用、本質和特性。難點是酶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原理,控制 變量的科學方法。學生對酶的認識有限,但對催化劑的作用比較熟悉,建議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學生對無 機催化劑的知識基礎作為切入點,通過進行過氧化氮在生物催化劑與二氧化鎰無機催化劑的比較實驗證切“酶的催化效率”的演示實驗,引導學生進入新課學習。先介紹了酶的概念和成分,止學生對酶有一個總 體的印象,然后舉例說明了彫響酶活性的因素及機理,以及酶催化作用的特性:通過“探究酶的專一性”, “ph對出02酶的影響”實驗,培養(yǎng)實驗設計、獨立操作及分析實驗數據的能力,認識生物科學的價值, 養(yǎng)成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由于實驗設計類型實驗是學生在

32、生物學科屮第一次遇到,建議教師 利用直觀的手段(繪圖或電子幻燈等)將實驗的裝置特別是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裝置分別向學生展示,以增 加學牛實驗操作和討論的效率。(4)第四節(jié)“細胞呼吸”的教學重點是有氧呼吸的過程及原理。難點是細胞呼吸的原理和木質,學 生學過了 atp的知識,對于atp作為能量的通貨冇了一定的認識,建議教師可以此為切入點,提出問題 引入新課??梢韵瘸鍪疽恍┡c呼吸作用相關的圖文資料,讓學生分析說明這些事例中所應用的細胞呼吸原 理,再訃學牛:聯(lián)想其他事例,進行討論和交流,從而認識到細胞呼吸原理在實踐中應用的廣泛性后,闡述 有氧呼吸的化v過程,舉例說明無氧呼吸與有氧呼吸的異同,理解細胞呼吸是

33、牛物獲得能量的主要代謝途 徑。通過“乙醇發(fā)酵”演示實驗,肓觀了解細胞無氧呼吸,學習了科學方法,養(yǎng)成科學態(tài)度以及培養(yǎng)學生 分析實驗現彖的能力,同時也是關于細胞呼吸原理在生產和生活中的一種應用實例,正確理解科學、技術、 社會z間的關系。(5)第五節(jié)“光合作用”的教學重點是綠葉中色素的種類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光反應、碳反應過程 及相互關系,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環(huán)境因索。難點是光反應和碳反應的過程,探究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環(huán) 境因素。建議在學習光合作用的具體過程時,重點要學牛掌握光反應和碳反應兩個過程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特 別是其中的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的過程,發(fā)生的部位和條件也是學生要弄清楚的內容。試圖從化學反應

34、的 角度上看待光合作用的過程,從化學反應發(fā)生的變化公認識水和二氧化碳是如何轉變成有機物糖類等物質 的。同時訃學牛明確在這兩個過程中每一個物質變化的來龍去脈和相應的能量轉化的過程,以便從整體上 認識和理解光合作用。最后,可以用圖表的形式對光反應和碳反應過程的具體部位、需要的條件,物質和 能最的變化及聯(lián)系予以總結概括,讓學生在比較和鑒別屮同化知識。如果能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來模擬抽 彖的光合作川過程比如光反應階段光能如何轉換成電能,就可為學生的“觀察”和“想彖”插上翅膀。在 突破這個“難點”時,形彖的比喻也能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全部的胡蘿卜素、葉黃素、葉綠素b、 大部分葉綠素a就像是“天線”,不

35、斷收集吸收光能傳遞給少數特殊狀態(tài)的葉綠素a,這類葉綠素a在陽 光下不斷丟失電子和獲得電子而形成高能電子流,就起到了 “泵”的作用,電子流的“源頭”卻是水 同時配合啟發(fā)、討論、列表對比、圖示總結等手段,就可使學生牢固掌握光反應、碳反應屮物質和能最的 轉化過程,從而真正體會到光合作用在自然界的地位。對“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的探究活動,要讓學生掌握葉綠體中的色素的提取方法, 目的是讓學牛認識四種色素的顏色和含量,感知葉綠體結構與光合作用相適應的特點,因為在光合作用中, 只有色素才能吸收、傳遞光能,也只有色素才能轉化光能。在實驗過程屮,教師對于實驗原理、材料和藥 品的選用、操作注意事項都要向學生講解

36、清楚。同時,還可以讓學生觀察色素的吸收光譜,即讓白光穿過 葉綠體色素溶液后再經過三棱鏡分光,分析光屏上的暗帶,進一步感知色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在“嘗試探究環(huán)境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探究活動,教材借助于技能訓練,分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 與一些外界因素的關系圖表,總結外界因素對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認識光合作用原理對提高作物產量的 指導作用。如通過對一組關系圖象的分析、完成教材上的技能訓練來達成的,要訃學住能用這些關系illi線去解釋生產上的實際問題并指導農業(yè)生產實踐,以加深對光合作用過程的理解。此時配合i些針對性強的 一些圖像變式訓練題,檢查學牛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時予以糾正和鞏固。四、活動建議1

37、 “探究ph對出。2酶的影響”實驗。本實驗連貫性很強,因此在實驗前要求學牛仔細閱讀實驗全過程,対實驗步驟做到心中有數。建議實 驗前,對實驗組組長進行培訓,以便在開展實驗時充當小老師。也町以課前布置學生利川課余時間以小組 為單位,制定實驗方案。在開展實驗前各小組進行實驗設計方案的匯報,提出預期結果。并在實驗中,根 據實驗現象及收集到的數據,培養(yǎng)學牛對數據的分析和處理,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 “探究酶的專一性”探究活動。對于酚的專一性的探究,教師可提出問題“食物中的淀粉和蔗糖同屬糖類,唾液淀粉酶能否消化水解 這兩種物質?”可提示學生,淀粉在淀粉酶作川下水解成的麥芽糖和蔗糖在蔗糖酶作川下水

38、解成的衙萄糖、 果糖,這些物質在煮沸的條件f,與本尼迪特試劑反應會有紅黃色沉淀物質產生,而淀粉和蔗糖與本尼辿 特試劑無此反應。因此,本尼迪特試劑可以用來鑒定淀粉和蔗糖溶液中是否有麥芽糖和葡萄糖及果糖,根 據顏色反應進而推測淀粉和蔗糖是否被水解??梢灾箤W生白行選樣藥品、試劑、器材設計對照實驗,結合 特定的顏色反應推測淀粉和蔗糖是否被水解,從而判斷酶是否具冇專一性。教師要對學生的實驗設計予以 精當的指導,使學生能在探索屮提升自己設計實驗、評價實驗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再列舉出更多 的實例說明酶的專一性是酶普遍具有的特性。3“光合色素的提取與分離”實驗。實驗小只要把握兒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制備濾液時一定

39、要剪碎葉片,研磨成糊狀然后過濾。劃濾液細線時, 該過程雖不是決定實驗成敗的關鍵,卻也關系著實驗效果的好壞。針對這一實際情況,建議用去掉鉛筆芯 的自動鉛筆代替毛細吸管,還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制備的濾液顏色的深淺,重復劃濾液細線26次。4.“探究環(huán)境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探究。山于學牛在麗而已經學習了光合作用的相關知識,建議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分析影響光合速率的因素 有哪些,使學生對光合速率的人小有一個理性的認識。本活動最后要用具體的數據來說明結果,因此活動 過程小數據的獲得、記錄以及分析,繪制折線圖是木活動的重點,對所繪圖形進行正確的分析,得出正確 的結論是活動的難點。為了便于控制光照強度,在活動中不

40、能采用自然光照,可以用不同功率的臺燈作為 植物光合作用屮光的來源,也可以通過控制光源與植物之間的距離,來達到控制光照強度的效果。本活動 適宜2至4人小組進行合作研究,小組成員要分工切確。第四章細胞的增殖和分化一、課標內容1. 簡述細胞的生長和增殖的周期性。2. 描述細胞的無絲分裂。3. 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并概述其過程。4. 說明細胞的分化。5. 舉例說明細胞的全能性。6. 探討細胞的衰老和凋亡與人體健康的關系。7. 說出癌細胞的主耍特征,討論惡性腫瘤的防治。二、教學要求第一節(jié)細胞的增殖1 簡述細胞周期。2.概述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基木要求3.通過“制作并觀察植物細胞冇絲分裂的臨時裝片”實驗,

41、增強識圖和繪圖能 力,總結、歸納各時期細胞分裂圖的異同,認同生命的運動性,形成事物發(fā)展 過程中由量變到質變的唯物辯證觀。發(fā)展要求1. 簡述冇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冃、dna數目的變化規(guī)律。2. 繪制各時期細胞簡圖。說明1 有絲分裂的過程以染色體行為和數目變化為主線。2. 對無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處理,本節(jié)內容未涉及,不宜補充。3. 活動:“觀察細胞的冇絲分裂”可以在“制作并觀察植物細胞冇絲分裂的臨 時裝片”穿插觀察冇關裝片即可。第二節(jié)細胞的分化基本要求1. 舉例說明細胞分化的概念和牛物學意義。2. 說出癌細胞的主要特征。3. 舉例說明細胞的全能性。4. 舉例說明干細胞的種類、特點和應用。5. 舉例

42、說明細胞分化是生物個體發(fā)冇的主要過程,分化細胞仍然具有發(fā)冇的潛 能。6. 說明細胞發(fā)工癌變的原因,關愛生命的重要價值,確立積極的?;顟B(tài)度和健 康的工活方式。7. 探討細胞的衰老和凋亡與人體健康的關系,關注人類的健康問題,認同良好 的?;盍晳T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意義,樹立內因與外因影響綸命活動的辯證唯物 主義觀點。8能通過公共信息資源(如圖書館、閱覽瓠 科技館、博物館、展覽館、廣播、 電視和互聯(lián)網等)收集有關惡性腫瘤防治的資料,學會鑒別、選擇、運用和分 享信息,形成評估有關信息科學性的意識和能力。發(fā)展要求嘗試科技小論文的寫作。說明1. 解釋細胞具有全能性以及動物體細胞的細胞核具有全能性的原因,不作拓

43、 展。2. 不宜用大量的分子遺傳學知識說明細胞分化和細胞全能性問題。3. 活動:“收集冇關干細胞研究進展的資料”不作要求。第三節(jié)細胞的衰老和凋亡基本要求1描述細胞衰老的特征。2.簡述細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細胞牛命活動的正?,F象,形成珍惜生命、關注健 康的科學生命觀。發(fā)展要求說明1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2. 細胞衰老的原因未有定論,教師只需對學生適當引導,不必過多介紹。3. 細胞凋亡這塊內容在教學時不宜拓展。4.課外讀:“細胞工程”只提供學生閱讀,不要求學生記憶或掌握具體內容。三、教學建議1.課時建議(共計6課時)第一節(jié)細胞的增殖3課時(含活動)第二節(jié)細胞的分化1課時(含活動)第三節(jié)細胞的衰老和凋亡

44、1課時復習與小結(含模塊復習)1課時2.教法建議(1)第一節(jié)細胞的增殖的教學重點是細胞生氏和增殖的周期性、冇絲分裂的過程。難點是冇絲分 裂過程中,各個時期染色體行為和數hl的變化,以及dna數屋的變化。細胞的癌變知識hl標定為了解水 平,通過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說出癌細胞的主要特征。在致癌因了的教學中突出情感教育,討論健康的 生活方式與癌癥防治的關系。由于本節(jié)內容繁多、抽象,加大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建議教師在教學時,要 選擇恰當的課程資源,如多媒體動畫、教學掛圖、可粘貼的染色體白制模型等,增強教學的直觀性。(2)第二節(jié)細胞的分化的教學重點是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細胞全能性的概念,難點是細胞全 能

45、性、干細胞概念及實例。細胞分化是多細胞生物體個體發(fā)育的基礎,已經分化的細胞仍然具冇發(fā)育成完 整個體的潛能,即具冇全能性。課程標準對此要求達到的層次為理解水平。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 師可以適當補充實例,也可以對教材做些處理,如把“干細胞”內容提前,再從中提煉出相關概念。在舉 例說明細胞分化和細胞全能性時,要兼顧植物動物,不要片面。(3)第三節(jié)細胞的衰老和凋亡的教學璽點是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的關系、細胞衰老的特征、細胞 凋亡的含義。難點是細胞凋亡的含義以及與細胞壞死的區(qū)別。關于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的關系的教學,學 生能夠舉出例了即可,不用拓展。建議教學中聯(lián)系學生熟悉的現象或實例,讓學生了解細胞衰

46、老的特征。四、實驗與活動建議活動“制作并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臨時裝片”、“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 一般按照驗證性實驗的步 驟和方法去完成。建議教師在每張學生實驗桌上放一張植物根尖冇絲分裂固定切片、馬婀蟲受精卵冇絲分 裂固定裝片,或者教帥提前準備好五臺顯微鏡,分別示范冇絲分裂間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5個不 同時期。必修2遺傳與進化該模塊有助于學牛認識牛命的延續(xù)和發(fā)展,了解遺傳變異規(guī)律在生產生活屮的應川;領悟假說演繹、 建立模型等科學方法及其在科了研究屮的應川;理解遺傳和變異在物種繁衍過程屮的對立統(tǒng)一,牛物的遺 傳變界與環(huán)境變化在進化過程屮的對立統(tǒng)-,形成牛物進化的觀點。第一章孟德爾定律一、課

47、標內容1. 分析孟徳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2. 闡明基因的分離規(guī)律和£|由組合規(guī)律。二、教學要求第一節(jié)分離定律基本要求1. 概述i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對分離現象的解釋和分離假設的驗證。能依據研究目的 選擇合適的實驗材料,能運用推理的方法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解釋,能依據實驗結果作出 支持或否定假設的判斷,接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的唯物主義認識論。2. 舉例說明冇關的遺傳學術語和顯性相對性。3. 通過分析表現型與基因型的關系,加深對“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 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的唯物辯證思想的認識。4. 應用分離定律解釋一些遺傳現象。5. 分析孟徳爾遺傳實驗的過程為

48、結果,討論孟徳爾遺傳實驗中的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 學思維方式,感悟孟徳爾遺傳實驗的巧妙設計,初步學會用數理統(tǒng)計方法處理、歸納、比 較、分析實驗數據,逐步養(yǎng)成科學探究的思維品質。發(fā)展耍求說明1課外讀:“孟徳爾生平簡介”,只作為背景材料供學生閱讀,不要求學生記憶或掌握具體 的內容。2.小資料:“配子形成吋發(fā)生基因分離的直接證據”,只作為背景材料供學生閱讀,不耍求 學生記憶或掌握具體的內容。3課外讀:“表現型是基因型與環(huán)境條件相互作用的結果”只作為背景材料供學牛閱讀,不 要求學生記憶或掌握具體的內容0第二節(jié)自由組合定律基本要求1. 概述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對自市紐合現象的解釋和白由紐合現象解釋

49、的驗證。2. 應用白由組合定律解釋一些遺傳現象。3. 通過模擬孟德爾雜交實驗,嘗試單因了雜交實驗的設計,感悟正確的科學研究方法對科學 研究的重要性。發(fā)展要求運用數學統(tǒng)計方法和遺傳學原理解釋或預測-些遺傳現象。說明1. 建議活動:“模擬兩對相對性狀側交的實驗”不作要求。2. 小資料:“實踐屮的自rti組合定律”只作為背景材料供學生閱讀,不要求學牛記憶或掌握具 體的內容。3. 課外讀:“孟徳爾獲得成功的原因”,只作為背景材料供學牛閱讀,不要求學生記憶或掌握 具體的內容。三、教學建議1.課時建議(共計7課時)第一節(jié)分離定律3課時第二節(jié)自由組合定律3課時(含活動)復習與小結1課時2教法建議(1)第一節(jié)

50、分離定律的教學重點冇三個:一是以孟德爾的雜交實驗為素材進行科學方法教育; 二是對分離現象的解釋,闡明分離定律;三是運用分離定律解釋一些遺傳現象;教學難點冇兩個,一是對 分離現象的解釋;二是顯性相對性。木節(jié)課的內容是按科學發(fā)現史的發(fā)展線索來編寫的,學生在學習時缺 乏冇關減數分裂的知識,認知冇一定的難度,但從中可以使學生學會從現象到木質的認識論方法,還可以 使學生能深刻體會到孟德爾在當時的情況下,敢于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勇于實踐以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和科學精神。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根據現象去分析、去推論、去揭示木質,通過相關背景材料, 熟悉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觀察實驗、發(fā)現問題一一分析問題、

51、提出假設一一設計實驗、驗證假說一一歸 納總結、總結規(guī)律)。通過廣泛討論,使學牛明口高莖豌豆與矮莖豌豆雜交實驗的分析圖解及相關概念, 進而理解牛物在有性工殖時,山于遺傳因子分離以及受楮作用,導致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現象及其結呆。 關于顯性相對性這一難點,可以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討論來突破。(2)第二節(jié)自由組合定律的教學重點是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闡明自由組合定律。教學難點 是對自由組合現彖的解釋。做好“模擬孟德爾雜交實驗”活動對學生理解掌握孟德爾定律冇重要意義,它 能幫助學生理解等位棊因在形成配了時要相互分離,雌雄配了受精時是隨機結合的。在學生已掌握的分離 定律知識基礎上,教師可將兩對相對性狀的遺

52、傳中涉及到的二對性狀分別拆開,一對一地進行分析,得出 他們z間的相關性,從數學角度分析并得出(9:3:3:1)是(3:1)彳的展開式,由此推知兩對相對性狀的遺 傳實驗結果,也是兩對相對性狀獨立遺傳的結果。由于學生沒冇學習減數分裂,不知道同源染色體行為變 化的情況,要理解好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是冇相當的難度,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課件盡屋直觀地展示不 同對遺傳因了z間的自由組合的行為,并讓學生冇充分時間進行討論,理解在當時遺傳學還沒冇建立的情 況下孟德爾假說的意義,同吋也為下章學習減數分裂打好一定的知識基礎。四、實驗與活動建議“模擬孟徳爾朵交實驗”活動分為兩部分,一是關于分離定律的模擬驗證,讓學生通

53、過模擬活動認識 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吋耍和互分離,雌雄配子受精吋是隨機結合的。二是關于口由組合定律的模擬驗證, 通過模擬活動幫助學生發(fā)現兩對性狀雜交實驗中各代配子類型、基因型以及表現型的比例。首先要做好物 質上的準備,即按班級人數分成4人一組,每組準備大信封4個,標有黃y、綠y、圓r、皺r的卡片紙各 20張。其次是統(tǒng)計需要一定的樣本數量,加人樣本數量的方法,一是同一小組模擬活動中重復“產生配子”、 “配子結合”至少10次以上,二是在各組重復10次的基因上計算全班的各種數目z和。在記錄結果時要 仔細認真,耍保證統(tǒng)計的有序ft-u.il-:確性。第二章染色體與遺傳一、課標內容1. 闡明細胞的減數分裂

54、并模擬分裂過程小染色體的變化。2. 舉例說明配子的形成過程。3. 舉例說明受精過程。4. 舉例說明基因與性狀的關系。5. 概述伴性遺傳。二、教學要求第一節(jié)減數分裂中的染色體行為基本要求1簡述染色體形態(tài)、結構。2. 概述減數分裂過程屮的染色體行為,認識到減數分裂對生物遺傳和變異的重要性。3. 概述精子、卵細胞的產主和受精作用。4. 通過減數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學習模型這一科學的研究方法,認識到事物都是處于四維 的時空關系中。發(fā)展要求1. 比較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的異同。2. 闡明減數分裂的意義。說明1 活動:“減數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作為課外活動,由學生自行完成。2.小資料'多胞胎之迷”,

55、只作為背呆材料供學牛閱讀,不要求學生記憶或掌握具休的內容。第二節(jié)遺傳的染色體學說基本要求1. 說出遺傳的染色體學說,領悟學說的提出要有充分的實驗證據,要有質疑、求實、創(chuàng)新、 合作的科學精神與態(tài)度。2. 能用遺傳的染色體學說解釋孟德爾定律。發(fā)展要求說明1.課外讀:“連鎖和互換定律”不作要求。第三節(jié)性別決定與伴性遺傳基本要求1. 舉例說出染色休組型的概念。2. 辨別簾染色體與性染色休。3. 舉例說明xy型性別決定,能用簡潔的符號清晰地表示遺傳圖譜。4. 舉例說明伴性遺傳的特點,能運用遺傳知識解釋或預測一些遺傳現象,能聽取他人的意見, 并利用證據和邏輯對自己的解釋或預測進行辯護,或作必要的反思和修改

56、。發(fā)展要求分析人類常見的伴性遺傳。說明1. “zw型性別決定”不作要求。2. 活動:“分析摩爾根的果蠅伴性遺傳實驗”只作課堂資料分析。三、教學建議1.課時建議(共計7課時)第一節(jié) 減數分裂中的染色體行為3課時第二節(jié)遺傳的染色體學說1課時第三節(jié)性別決定與伴性遺傳2課時復習與小結1課時2.教法建議(1)“第一節(jié) 減數分裂屮的染色體行為”的教學重點有三個:一是染色體與同源染色體;二是減數 分裂過程屮染色體的行為;三是精了、卵細胞的形成以及受精作用的過程。教學難點是減數分裂過程屮染色體的變化。在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過程屮,起關鍵作用的是染色體的行為變化和數目的變化,為此教 師可在學生已有知識(如有絲分裂)的基礎上設置問題悄境,結合實例探討有性生殖過程屮親了代的染色 體數目變化。由于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是微觀、動態(tài)、連續(xù)變化的過程,學生的認知有一定的困難,教學 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課件,盡量宜觀地展示變化的過程,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