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土地財政隱藏的風險及相關的對策_第1頁
試論土地財政隱藏的風險及相關的對策_第2頁
試論土地財政隱藏的風險及相關的對策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試論土地財政隱藏的風險及相關的對策 我國土地財政的形成與分稅制改革和以gdp及財政收入為核心的政績考核體制有關。土地財政具有不穩(wěn)定性和不可持續(xù)性,是導致耕地數(shù)量減少的重要因素,土地財政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還會引發(fā)企業(yè)乃至一般公共部門改革所帶來的各種社會保障支出,以及各種企業(yè)虧損補貼和價格補貼,等等。在這種財權向中央集中,事權向地方政府下放的非對稱財政體制下,財權上收后地方政府缺乏足夠的能穩(wěn)定增長的地方稅種(如財產稅),于是地方政府的財政收支平衡很容易被打破,從而誘導地方政府以土地出讓相關收入作為補充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在財政分權、政治集中的體制下,地方政府官員具有通過做大gdp和上繳財政收

2、入來顯示政績,以此獲得晉升(或保住職位)的激勵,這種以gdp和財政收入為核心的政績考核體制便成為地方政府追求土地財政的內在動力。 二、土地財政隱藏著巨大的財政和金融風險 首先,土地財政具有不穩(wěn)定性和不可持續(xù)性。在現(xiàn)行的土地批租制下,地方政府無論以何種方式出讓土地使用權,賣一塊土地,政府就一次性地收取5070年土地收益,這為地方政府“以地生財”提供了便利。即使我們不考慮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也不考慮可征用農地、不可再生資源的有限性,但市場有冷暖,房地產市場也有周期性變動,這意味著土地價格不可能天天都有“面粉比面包貴”的火爆行情,當市場發(fā)生變化,原來的供不應求就會轉化為供過于求,土地流拍、降價就不

3、可避免,土地生財難以為繼。 其次,土地財政是導致我國耕地數(shù)量減少的重要因素。杜雪君、黃忠華(2009)的實證分析表明,土地財政對耕地數(shù)量存在負影響,其影響的彈性 系數(shù)為0.01,即土地財政每增加1個百分點,耕地數(shù)量將減少0.01個百分點。LOcaLhOST2009年,我國耕地總量為18.26億畝,已經接近18億畝的“紅線”。根據(jù)國土資源部的有關數(shù)據(jù),僅在20012008年的8年問,我國耕地數(shù)量就減少了1.25億畝。如果不加以控制,按照每年平均減少的數(shù)字,2年就會突破“紅線”。 第三,土地財政嚴重損害了國民的利益。根據(jù)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我國實行土地公有制,按理土地出讓收益的分配和使用應代表全民的利益

4、。然而資料表明,全國多數(shù)地方征地款的分配比例為:農民僅能拿到1015,集體拿2530,政府及其他機構拿6065。征地中各產權主體地位不平等、交易不公平使得農民失去了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權利,越來越多的農民成為失地又失業(yè)的弱勢群體。不解決5億多農民的問題,不解決全體國民的住房、醫(yī)療、養(yǎng)老等基本社會保障問題,中國這個全球少有的消費市場就難以啟動,中國的現(xiàn)代化就難以實現(xiàn)。 第四,土地財政還可能會引發(fā)金融風險。在土地財政中,有相當一部分城市建設資金是以政府信用為擔保取得銀行貸款的間接財政。這些貸款一般不超過2年,如果土地出讓順利且價格較高,地方政府可以通過豐厚的土地出讓金收入來償還貸款,但如果土地出讓價

5、格不高,用于償還貸款的能力有限,地方政府就必須用其他方式取得財政收入來還款。實際上,以政府信用為依托的貸款規(guī)模往往會超過地方政府財政收入規(guī)模,金融風險也就出現(xiàn)了。 第五,長遠來看,土地財政有違科學發(fā)展,必然會導致地方政府屆際之間的不公平,進而導致土地資源利用的代際不公平。土地出讓金一次性收取,最長以70年為限,實際上一次性預收了未來很多年的土地收益。而城市的基礎設施支出卻由歷任各屆政府負擔。一旦城市化速度放慢,前人賣地、后人維護的模式將難以為繼。 三、土地財政改革的政策建議 地方政府必須放棄土地財政,必須放棄對土地一級市場的控制。沒有任何一個大國是靠土地財政來支撐政府支出、提供公共物品的,唯一

6、的辦法是通過產業(yè)振興、通過光明正大的稅收進行公共財政運作。地方政府必須擺脫對土地財政和房地產市場的依賴。 1.通過綜合性的配套改革,降低地方政府經營土地財政的激勵。財權上收、事權下放以及“政績逼人”是造成地方政府依賴土地財政的一個重要原因。要降低地方政府謀求預算外收入的動機,就必須建立多元化的公共投資機制,地方政府不能再作為地方經濟建設的主導者,而應該成為地方公共物品和服務的提供者。在財政負擔上,中央政府要適當增加事權,如義務教育經費由中央政府承擔,這樣既減輕了地方政府的財政負擔,又能減少因經濟發(fā)展差異帶來的教育投入差異。 在政績考核上要改變gdp和財政收入至上的 考核體制,建立一個以人為本,

7、綜合考慮經濟增長率、資源消耗強度、社會保障率、居民收入增長率、社會治安破案率、人口自然增長率等諸多指標在內的政績考核體系。 建立國有土地收益基金制度。國有土地出讓收入實質上是未來5070年地租的資本化形態(tài),政府當期獲得的土地出讓收入實際上是讓渡未來若干年土地使用權的收益。因此,應當從土地出讓收入中預留一部分資金,以保障城市建設和發(fā)展的可持續(xù)性。基本設想是從每年的土地出讓收入中劃出30的比例,建立中央、省和縣(市)三級國有土地收益基金,實行分賬核算。通過建立國有土地收益基金,可以遏制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土地收益的短期行為,建立良性的土地收益管理機制,保證農地征收、城市建設和發(fā)展有穩(wěn)定的資金來源。同時

8、,應建立完善的國有土地收益基金投資制度,以保障國有土地收益基金保值增值。 完善土地稅制,形成科學合理的土地稅收體系。(1)提高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稅率,適時開征物業(yè)稅。應將所有的城鎮(zhèn)建設用地者納入征收范圍,同時提高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稅率。待條件成熟時,與房產稅合并,開征統(tǒng)一的物業(yè)稅。(2)完善土地增值稅。一是擴大土地增值稅征收范圍,采取“普遍征收”的辦法,在征收范圍上要能覆蓋引起土地增值的所有對象。二是應設置“土地轉移增值稅”、“土地租賃增值稅”和“土地保有增值稅”三個稅目。(3)增設空地稅。即以閑置未用的土地為征收對象,對空地的實際持有人課稅。開征空地稅,可以抑制土地浪費現(xiàn)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4)

9、提高耕地占用稅稅率,通過稅收杠 【1】【2】桿促進節(jié)約和集約用地,保護耕地。 嚴格土地管理制度,積極防范土地融資風險。地方政府通過政府性公司以土地為抵押,貸款進行城市發(fā)展建設,抵押的土地往往是政府儲備的土地,這樣容易帶來政府的財政風險和金融風險,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中央政府都應該采取積極的防范措施:嚴格將政府儲備土地限定為存量土地,禁止將征用的農村集體土地納入土地儲備范圍;對抵押的土地進行評估,放款數(shù)量依據(jù)土地的價值而非政府信用。 加強土地規(guī)劃管理,確保建設用地的后備資源。為了追求土地收益最大化,地方政府往往具有修改土地利用規(guī)劃的動機。修改規(guī)劃隨意性大,有時還會采取欺上瞞下的做法來增加用于創(chuàng)收的

10、土地面積,也可能出現(xiàn)土地征而不用、出而不用的現(xiàn)象,造成土地資源的極大浪費。要減少這種土地違規(guī)行為,就必須嚴格土地利用規(guī)劃、城市建設規(guī)劃,將規(guī)劃的修改上升到法律程序,要經立法機構通過才能進行調整;要提高規(guī)劃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性;對有違規(guī)行為的地方政府,不但要追究行政責任,而且要按照司法規(guī)定追究法律責任。 目前土地供應中,低價工業(yè)用地所占比重較高,不少地方都提出要建園林式開發(fā)區(qū),明顯存在著土地資源浪費問題。與此同時,房地產地價卻很高,這對房地產業(yè)的發(fā)展和改善民生都不利。因此,應當在合理規(guī)劃的基礎上,嚴格控制工業(yè)用地,增加房地產用地,同時通過市場供求關系提高工業(yè)用地的價格。 6.尊重公民權利,保障失地農民的生存權和發(fā)展權。(1)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保障失地農民的生存權。應將失地農民納入城市社會保障體系,從土地出讓金中劃撥資金,建立起對失地農民的基本生活、養(yǎng)老、醫(yī)療、住房等基本民生需要的防護網,保障失地農民的基本生存需要。(2)保障失地農民的發(fā)展權。首先,政府應當設立專項基金,用于失地農民的技能培訓,增強他們的就業(yè)能力;其次,保證失地農民子女享受到公平的教育。(3)在土地收益分配中,做好土地征用中農民的權益保護問題,既要體現(xiàn)農地的農民生存權,又要體現(xiàn)農地發(fā)展權、國家糧食安全戰(zhàn)略權、農民在農地所有權中的成員權等。 7.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減少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