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園種植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案例研究_第1頁
在田園種植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案例研究_第2頁
在田園種植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案例研究_第3頁
在田園種植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案例研究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在田園種植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案例研究    黃穎摘 要:自主學習也稱為自我調(diào)節(jié)的學習, 是學習主體在學習目標、過程和效果等諸方面進行自我規(guī)劃、自我管理、自我調(diào)節(jié)、自我檢測、自我評價和自我反饋的主動建構過程。此案例研究是兒童在幼兒園的田園種植活動中開展的一系列的自主學習活動。在活動中幼兒通過質(zhì)疑、發(fā)現(xiàn)問題、調(diào)查研究、分析討論、解決問題、表達與交流等方式獲得直接經(jīng)驗,從而萌發(fā)自主學習的興趣,提升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關鍵詞:田園種植自主學習能力案例研究美國的教育學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從做中學”的教育主張。陶行知作為第一個

2、發(fā)展杜威教育理論與實踐體系的中國學者,他結合當時中國的實際情況,更強調(diào)生活對教育的重要性,他批判地吸收了杜威的學說,同時結合自己的教育實踐而總結出來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理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币约啊敖虒W做合一”等教育思想。他提出:“必須以大自然為您的生物園,才會有豐富的收獲”。提倡要解放兒童的頭腦、雙手、嘴、眼睛、時間和空間,還兒童以自由,從而解放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陶行知的理論思想給我們指引了方向,要帶孩子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開展豐富的田園種植活動1。一、田園種植活動促進了幼兒觀察能力的發(fā)展觀察能力是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客觀事物的能力,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活動。觀察能力是兒童認識世

3、界、增長知識的重要能力。幼兒在田園種植活動中會時刻洞悉植物的生長過程,觀察植物根、徑、葉、花、果實以及周圍環(huán)境的細微變化,在持續(xù)的觀察記錄中,需要幼兒專注地對植物進行觀察,并進行持續(xù)的追蹤記錄,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觀察能力不斷提升2。中班案例:秋天果實累累,我?guī)е⒆觽兊椒N植園里觀察佛手瓜。孩子們都小心地走到佛手瓜的旁邊,我問他們:“你覺得這個像什么呀?”孩子認真觀察著佛手瓜的形狀。有的孩子說像梨,有的孩子說果實上怎么有一道一道的溝呀,大家仔細地觀察著。孩子們有的摸了摸、有的聞了聞,還有的用手拍了拍佛手瓜的肚子,嘴里說:“佛手瓜好可愛啊!”這時孩子們看到很多佛手瓜細細的須根纏繞在鐵絲上好奇地問:

4、“老師這是佛手瓜的手嗎?”我笑笑問他:“為什么說這是它的手?”“因為看著它緊緊地抓住鐵絲,是不是怕佛手瓜掉下來???”我告訴他那是佛手瓜的須根,就是靠這些須根纏繞在鐵絲上,佛手瓜才能從土地里順著竹竿、鐵絲爬到圍欄上。他輕輕地拉動佛手瓜的根須,說:“這還像彈簧一樣卷卷的。”“老師,這些須須長大后是這個嗎?”他指向粗粗的藤蔓。“是的這些須根長大后就是纏繞在鐵絲上的藤蔓,這樣佛手瓜就會越爬越高,越長越長。”觀察過程持續(xù)了約二十分鐘3。幼兒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需要通過直接感知來獲得經(jīng)驗。田園活動給幼兒提供了直接感知的場所,孩子們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能運用各種感官進行觀察,觀察能力不

5、斷獲得發(fā)展4。二、田園種植活動培養(yǎng)了幼兒自主探究能力的發(fā)展孩子們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好奇,他們奇怪“含羞草怎么一碰就起皺”“向日葵為什么喜歡跟著太陽轉”“菜花還會再開花嗎?”在田園種植活動中一個個問題被解決,孩子們通過觀察、比較、記錄等方法深入地探究各種知識,幼兒在經(jīng)歷探究的過程中不斷形成和發(fā)展著自主探究能力。大班案例:老師帶著孩子們?nèi)y量梅豆莢,孩子們在教室里自選測量工具,有的選擇數(shù)棒,有的選擇俄羅斯方塊,一鳴選擇了一根白色的吸管。大家?guī)е^察記錄一起開心出發(fā)啦!孩子們到了種植園,各自尋找著理想的梅豆。一鳴用手剝開梅豆葉子,仔細觀察梅豆的長短,嘴里小聲說著:“我要找到最長的?!痹谝环瑢Ρ群螅?/p>

6、選了一根滿意的梅豆,左手捏著藤蔓,右手把紫色的梅豆花剝到旁邊,將梅豆摘了下來。他興奮地說:“我找到一根最長的。”其他小朋友聽到都來和他比長短。一鳴在教室里選擇的是白色的吸管,但他在走廊的地上發(fā)現(xiàn)了一根葉片掉落的葉柄,他問:“老師,我能用這個測量嗎?”得到肯定后,他將選擇的兩種測量工具放在一起。 他先將豆莢放在記錄單上,把豆莢的尾部和第一個格子對齊,讓它們在同一條線上,再用筆在豆莢的最上面做一個標記,他高興地說:“我的豆莢真的好長,都到頂了。”他數(shù)了數(shù),豆莢有12個格子的長度。 他沿著豆莢的邊,在記錄單上畫出了豆莢的輪廓,畫好后把豆莢放在輪廓圖旁邊,比對了一下,又在里面畫了一些豆豆。之后,他把測

7、量的格子涂上和豆莢一樣高度的顏色。接著他又用撿來的葉柄給豆莢測量,他把葉柄的根部放在和豆莢同一水平的線上,在葉柄的頂部做一道標記,再把葉柄的根部和做的標記對齊,他高興地說:“老師,我的豆莢有一個半那么長?!?他用葉柄量完后又用吸管量了一次,豆莢有兩個半吸管的長度。記錄之后,他把他的測量結果高興的和老師、身邊的同伴分享。在活動中幼兒自己尋找多種測量工具,并且對梅豆進行了長度測量,測量過程中幼兒能注意底部對齊、首尾相連減少了測量的誤差,最終孩子們發(fā)現(xiàn)不同測量工具測量的結果是不一樣的。相同工具測量不同的梅豆結果也不同。測量結束后,幼兒在記錄單上畫出了測量的結果。整個過程持續(xù)了二十多分鐘,孩子們始終全

8、神貫注進行自主探究5。“教學做合一”,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他用種田為例,指出種田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須在田里學,在田里教?!笆略鯓幼霰阍鯓訉W,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作為中心?!庇纱怂貏e強調(diào)兒童是在親自“做”的活動中掌握經(jīng)驗的,大黃山實驗幼兒園田園面積約1200平方米,植物品種約108種,為幼兒提供自主接觸自然、認識自然、探索自然的機會,讓幼兒在自己種植的過程中,滲透上述教育思想和觀點,并將其有機整合,在與田園互動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參考文獻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78-236.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8-37.3劉新學,唐雪梅.學前心理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