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3. 施工方案編制標準及分項施工工藝流程的技術控制過程 3.1 施工方案編制標準 以下所列為施工項目必須編制的施工方案(施工措施)的編制標準,除此之外,項目部應根據(jù)各自實際并結合現(xiàn)行有關國家、行業(yè)和地方標準規(guī)范,對其它未涉及的關特工序編制相應的施工方案或施工措施。 3.1.1 基坑支護 基坑施工必須有支護施工方案。方案必須體現(xiàn)全面性、針對性、可行性、經濟性、
2、法令性的特點,深基坑支護施工方案必須報公司工程技術處或分公司、改制子單位相關技術部門審批,支護設計宜邀請有關專家審查,情況復雜的亦可邀請建設主管部門參加。 3.1.1 .1 基坑支護原則如下所述,具體做法及要求參見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程( JGJ120 ): (1) 基坑深度不足 2m 時,原則上不再進行支護,按規(guī)范要求放坡。若與相鄰建筑物、管線、道路較近或地質情況較差時仍需支護。 (2) 基坑深度超過 2m 小于 5m 時,坑壁土質為粉質粘土、粉土、濕
3、度為稍濕狀態(tài)下,周圍無其他荷載,可根據(jù)規(guī)范放坡。雨季、坡壁土質不良或周圍有附加荷載時,應進行支護。 (3) 基坑深度超過 5m 時,無論邊坡土質情況和周邊荷載如何,必須進行支護,并有詳細的支護計算。 3.1.1 .2 “基坑支護施工方案”的具體內容 (1) 工程概況; (2) 施工前準備工作; (3) 土方開挖順序和方法;
4、; (4) 坑壁支護計算書和設計、施工詳圖; 當采用支護樁型式時,應提供樁的計算簡圖、強度、穩(wěn)定性及安全度,不同挖土深度時樁頂?shù)奈灰朴嬎銛?shù)值。 當采用支護結構與地下室聯(lián)合工作型式時,樁頂位移值應控制在地下室設計許可值之內。 當采用錨桿作為樁、墻的彈性支承時,應先進行必要的現(xiàn)場試驗,取得可靠的數(shù)據(jù)。如條件不具備時,可根據(jù)在施工時實際張拉獲得的數(shù)據(jù)修正原來的設計。 (5) 臨邊防護;
5、0; (6) 降排水措施; (7) 坑邊荷載限定; (8) 上下通道設置; (9) 基坑支護變形監(jiān)控方案; 監(jiān)控方案應包括:監(jiān)控目的、監(jiān)測項目、監(jiān)控報警值、監(jiān)測方法及精度要求、監(jiān)測點布置、監(jiān)測周期、工序管理和記錄制度以及信息反饋系統(tǒng)等。 基坑監(jiān)測項目表,如下表所示。 基坑監(jiān)測項目表 一級 二級 三級 支護結構
6、水平位移 應測 應測 應測 周圍建筑物、地下管線變形 應測 應測 宜測 地下水位 應測 應測 宜測 樁、墻、內力 應測 宜測 可測 錨桿拉力 應測 宜測 可測 支撐軸力 應測 宜測 可測 立柱變形 應測 宜測 可測 土體分層豎向位移 應測 宜測 可測 支護結構界面上側向壓力 宜測 可測 可測 基坑開挖監(jiān)測進程中,應根據(jù)設計要求提交階段性監(jiān)測結果報告。工程結束時應提交完整的監(jiān)測報告,報告內容應包括:工程概況、監(jiān)測項目和各測點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圖、采用儀器設備和監(jiān)測方法、監(jiān)測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和監(jiān)測結果過程曲線、監(jiān)測結果評價。
7、160; (10) 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11) 材料、周轉料、機械設備、勞動力計劃; (12) 施工進度計劃。 3.1.2 腳手架工程 腳手架施工必須編制施工方案。方案必須體現(xiàn)全面性、針對性、可行性、經濟性、法令性的特點,腳手架施工方案必須報公司工程技術處或分公司、改制子單位相關技術部門審批。 腳手架高度超過規(guī)范規(guī)定必須經設計計算,不得憑經驗或想象隨意確定搭設參數(shù)。不得采用竹木腳手架。
8、160;3.1.2 .1 “落地式外腳手架方案”的具體內容 (1) 工程概況; (2) 施工準備工作; (3) 施工方案中必須明確下列內容的具體要求: 腳手架及其附件(鋼管、扣件、底座、鋼絲繩、螺栓、安全網(wǎng)、腳手板)材質;立桿基礎;桿件(立桿、大橫桿、小橫桿、欄桿、剪刀撐、斜撐、連墻件、門洞處加強桿件)設置間距;桿件搭接方式;斜道及卸料平臺搭設方法;防雷接地、腳手板、防滑條設置原則等內容; (4) 腳手架
9、搭設順序及要求; (5) 設計計算書和搭設詳圖; 根據(jù) JGJ130-2001 規(guī)范規(guī)定: 50m 以下的雙排腳手架當采用該規(guī)范第 6.6.1 條規(guī)定的構造尺寸,且符合該規(guī)范表 5.1.7 注、第 6 章構造規(guī)定時,其相應桿件可不再進行設計計算。 雙排扣件式鋼管腳手架一般搭設高度不宜超過 50m ,當搭設高度超過 50m 時,必須提供設計計算書及卸荷方法詳圖,對架體和構件應進行以下驗算: a. 小橫桿
10、強度、剛度驗算; b. 大橫桿強度、剛度驗算; c. 立桿強度、穩(wěn)定性驗算; d. 連墻件抗拉、抗壓強度驗算; e. 連墻件與腳手架及主體結構的連接強度驗算; f. 底座和地基承載力驗算; g. 卸料平臺承載力驗算。 搭設詳圖應包括以下內容:
11、60; a. 腳手架立面、剖面圖; b. 卸料平臺搭設詳圖; c. 腳手架開洞處加強圖; d. 斜挑防護搭設詳圖。 (6) 腳手架的檢查和驗收; (7) 腳手架的拆除方法和要求; (8) 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9) 材料、周轉料使用計劃。 3.1.2 .
12、2 “懸挑式外腳手架方案”的具體內容 (1) 工程概況; (2) 施工準備工作; (3) 施工方案中必須明確下列內容的具體要求: 腳手架及其附件(型鋼、預埋套環(huán)、鋼管、扣件、鋼絲繩、螺栓、安全網(wǎng)、腳手板)材質;桿件(懸挑梁、受壓斜桿、立桿、大橫桿、小橫桿、欄桿、剪刀撐、斜撐、連墻件、門洞處加強桿件)設置間距;桿件搭接方式;斜道及卸料平臺搭設方法;防雷接地、腳手板、防滑條設置原則等內容; (4) 腳手架搭設
13、順序及要求; (5) 設計計算書和搭設詳圖; 架體和構件應進行以下驗算: a. 懸挑梁抗彎強度、抗剪強度、局部承壓強度、整體穩(wěn)定、剛度驗算; b. 受壓斜桿抗壓強度、穩(wěn)定性驗算; c. 預埋套環(huán)強度驗算; d. 連墻件抗拉、抗壓強度驗算; e. 連墻件與腳手架及主體結構的連
14、接強度驗算; f. 卸料平臺承載力驗算。 搭設詳圖應包括以下內容: a. 腳手架立面、剖面圖; b. 腳手架懸挑梁及預埋套環(huán)節(jié)點詳圖; c. 卸料平臺搭設詳圖; d. 腳手架開洞處加強圖; e. 斜挑防護搭設詳圖。 (6) 腳
15、手架的檢查和驗收; (7) 腳手架的拆除方法和要求; (8) 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9) 材料、周轉料使用計劃。 3.1.2 .3 “附著升降外腳手架方案”的具體內容(以公司自主研發(fā)的“ FZJ 附著式自升腳手架”為例,由材料分公司負責編制) (1) 工程概況; (2) 施工準備工作 &
16、#160; (3) 施工方案中必須明確下列內容的具體要求: 腳手架及其附件(承力三角架、鋼管、扣件、吊具、索具、鋼絲繩、螺栓、防墜器、防墜吊桿、防傾導桿導環(huán)、安全網(wǎng)、腳手板)材質;提升設備、防墜防傾設備、提升用葫蘆及腳手架桿件(立桿、大橫桿、小橫桿、欄桿、剪刀撐、斜撐、連墻件、門洞處加強桿件)設置間距;桿件搭接方式;斜道及卸料平臺搭設方法;防雷接地、腳手板、防滑條設置原則等內容; (4) 腳手架構造與裝置; (5) 搭設順序及要求; (6)
17、設計計算書和搭設詳圖; 附著升降腳手架的架體結構和附著支承結構應按“概率極限狀態(tài)法”進行設計計算,升降結構中的升降動力設備、吊具、索具,按“容許應力設計法”進行設計計算,各組成部分應按其結構形式、工作狀態(tài)和受力情況,分別確定在使用、升降和墜落三種不同狀況下的荷載標準值和計算簡圖,并按最不利情況進行計算和驗算。必要時應通過整體模型試驗驗證腳手架架體結構的設計承載能力。 架體和構件應 進行以下計算或驗算: a. 立桿強度、穩(wěn)定性驗算 b. 架體整體抗傾覆
18、驗算 c. 底座桁架系統(tǒng)強度、穩(wěn)定性驗算 d. 懸掛系統(tǒng)強度驗算(包括法蘭螺栓抗拉驗算、穿墻螺桿抗剪驗算); e. 提升點吊環(huán)抗拉強度驗算; f. 承力三角架驗算(包括鋼管強度及穩(wěn)定性性驗算和斜桿、水平桿連接處的螺桿抗剪強度驗算) g. 卸料平臺承載力驗算。 搭設詳圖應包括以下內容:
19、 a. 腳手架底座平面布置圖; b. 底部桁架立面圖 c. 腳手架立面、剖面圖; d. 法蘭螺栓構造詳圖; e. 提升承力架構造詳圖; f. 防傾、防墜裝置構造詳圖; g. 梁或墻內預埋螺栓構造圖 h. 卸料平臺搭設詳圖;
20、60; i. 腳手架開洞處加強圖; j. 某些不便采用提升架結構部位的架體處理。 (7) 腳手架的升降工藝; (8) 腳手架防傾、防墜裝置工作原理和正常工作保證措施; (9) 腳手架的檢查和驗收(含架體驗收記錄和升降前后安全檢查表); (10) 腳手架的拆除方法和要求; (11) 安全文明
21、施工要求; (12) 材料、周轉料使用計劃。 3.1.3 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必須編制施工方案。方案必須體現(xiàn)全面性、針對性、可行性、經濟性、法令性的特點,方案必須報公司工程技術處或分公司、改制子單位相關技術部門審批,涉及大體積或情況復雜的結構構件支模宜邀請有關專家或建設主管部門對施工方案進行評審。 3.1.3 .1 “模板工程(滿堂支模)施工方案”的具體內容 (1) 工程概況; &
22、#160;(2) 施工準備工作; (3) 施工方案中必須明確下列內容的具體要求: 模板、木枋、支模架鋼管、槽鋼、底座、可調節(jié)支撐、扣件、對拉螺桿、蝴蝶扣、套管等材料和構件的種類及材質要求;桿件(立桿、大橫桿、小橫桿、剪刀撐、斜撐)、緊固件(槽鋼、對拉螺桿、鋼管、木枋)設置間距;桿件接長方式等內容; (4) 模板制作及組拼方式; (5) 支模架搭設順序及要求; (6) 支撐系統(tǒng)設計計算和支模圖;
23、; 支撐系統(tǒng)設計計算 其中水平構件應進行以下第 a 、 b 、 c 、 d 、 e 、 j 項的計算或驗算(對于大截面梁板,還應附加進行以下第 f 、 g 、 h 項驗算),豎直構件應進行以下第 c 、 d 、 e 、 i 、 j 項的計算或驗算(對于層高大的墻柱,還應附加進行以下第 f 項驗算): a. 立桿強度、穩(wěn)定性驗算; b. 小橫桿強度、剛度驗算; c. 大橫桿強度、剛度驗算;
24、160; d. 木枋強度、剛度驗算 e. 對拉螺桿強度驗算; f. 模板強度、剛度驗算; g. 下層樓面整體承載力驗算; h. 下層樓面局部抗沖切驗算; i. 墻、柱箍截面確定及間距計算; j. 扣件抗滑驗算; 支模圖應包括以下內容:
25、160; a. 支模體系剖面圖,有必要時加繪立面圖(對于不便在剖面圖中表示的斜撐和剪刀撐等構件須進行文字說明); b. 加固和卸荷支撐剖面圖、平面圖; c. 細部構造的大樣圖; (7) 模板檢查和驗收標準; (8) 拆模時間、方法; (9) 模板存放和保養(yǎng)方法; (10) 安全文明施工要求(應包括根據(jù)混凝土輸送方法制定有針對性的安全措施
26、); (11) 材料、周轉料使用計劃。 3.1.4 拆除工程施工方案編制要求 拆除工程施工必須編制施工方案。方案必須體現(xiàn)全面性、針對性、可行性、經濟性、法令性的特點,方案必須報公司工程技術處或分公司、改制子單位相關技術部門審批。 3.1.4 .1 “拆除工程施工方案”的具體內容 (1) 工程概況; (2) 施工準備工作(包括拆除工程量的計算、拆除方法的確定、機械、人員
27、選定,工作班安排等); (3) 確保作業(yè)安全和職業(yè)健康的措施(包括臨時加固措施、安全防護用品配備和使用、工人上崗安全教育、工作面安全與否判別方法、現(xiàn)場警示標識設置、待拆物周邊封閉和防護措施等) (4) 拆除施工順序(根據(jù)平面、立面分區(qū)分段繪圖輔助表示); (5) 拆除工藝; (6) 拆除構件的運輸和出場安排; (7) 降低環(huán)境污染的措施(包括降塵、降噪、清渣
28、、控制污水排放等方面) (8) 施工進度計劃。 (9) 材料、周轉料使用計劃。 3.1.5 季節(jié)性施工措施 3.1.5 .1 在施 工組織設計中,必須根據(jù)工期跨度和當?shù)貧夂蛱攸c,并結合工程現(xiàn)場實際,編制季節(jié)性施工措施,應能 體現(xiàn)全面性、針對性、可行性、經濟性、法令性的特點。 3.1.5 .2 “季節(jié)性施工措施”可按雨季、夏季和冬季三類目錄編制,由于各工程所在地氣候特點不盡相同,因此可能存在雨
29、熱或雨寒同期的現(xiàn)象,施工中應合并考慮。 3.1.5 .3 “雨季施工措施”的主要內容 (1) 基槽、管溝、基坑、邊坡等防坍塌措施; (2) 防漏電、觸電措施; (3) 腳手架、龍門架、塔吊、外用電梯架防倒塌措施; (4) 防雷擊措施; (5) 防雨用品材料計劃;
30、(6) 操作面、通道防滑措施; (7) 成品半成品保護措施; (8) 現(xiàn)場排漬、引流措施。 3.1.5 .4 “夏季施工措施”的主要內容 (1) 防暑措施和防暑用品發(fā)放計劃; (2) 防雷擊措施; (3) 成品半成品保護措施。 3.1.5 .5 “冬季施工措施”的
31、主要內容 (1) 施工及現(xiàn)場取暖防火災措施; (2) 防煤氣中毒措施; (3) 現(xiàn)場防電氣防火措施; (4) 操作面、通道防滑措施; (5) 保溫防凍材料計劃; (6) 防寒措施和防寒用品發(fā)放計劃; (7) 成品半成品保護措施。
32、; 3.2 分項施工工藝流程的技術控制過程 3.2.1 土方工程 3.2.1 .1 人工挖土工藝流程 (1) 工藝流程 確定開挖路線和坡度測量定位,撒灰標記切出基坑 ( 槽 ) 邊線分層開挖、降水修整邊坡清理坑底 (2) 要求 在天然濕度且無地下水的勻質土中開挖基坑(槽)和管溝時,可直立開挖且不加支撐,但不得超過下表的規(guī)定: 各類土直立開挖最大深
33、度(不加支撐) 土 的 種 類 容許直立開挖深度( m ) 密實、中密的砂土和碎石類土(充填物為砂土) 1.0 硬塑、可塑的粉質粘土及粉土 1.25 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類土(充填物為粘性土) 1.5 堅硬的粘土 2.0 淺條形基礎開挖時,對于一般粘性土可自上而下分層進行,分層厚度以 60cm 為宜,從開挖端向后倒退按踏步型挖掘;對于碎石類土,可先用大錘、鋼鑿結合撬棍或鐵鎬將土翻松,再向前挖掘,每層厚度約為 20cm ,應分層出土、清底,然后進入下層挖掘。 基坑(槽)、管溝放坡開挖時,應按施工
34、方案規(guī)定的坡度粗略開挖,再分層按坡度要求做出坡度線,每隔 3m 左右做一條,并以該線為依據(jù)進行放坡。 (3) 注意事項 防止開挖尺寸不足:基坑(槽)、管溝底部的開挖尺寸,除結構寬度、高度,還應根據(jù)實際需要增加工作面寬度、高度。如支護支撐結構、排水設施所需寬度,墊層、回填土的厚度等。 防止土方超挖:在坑(槽)壁上設置水平樁(間距不大于 3m )控制基底標高,并加強檢查。發(fā)現(xiàn)超挖,采用低壓縮材料(如灰土、砂卵石等)分層回填。 &
35、#160; 防止基底土擾動:待下道工序開始時,再將設計標高以上的 30cm 預留土層挖除,平時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并盡量避免雨季施工。 防止基礎、墻、柱的傾斜裂縫:避免在已施工完的基礎一側堆放過多材料或余土。 防止排水不暢:土方開挖先從低處開始進行,分段分層依次開挖,以形成一定坡度,使基坑內的水易于集中并排至積水井,但注意在可能影響邊坡穩(wěn)定的區(qū)域內不得積水。 防止流砂:地下水面以下挖土如遇粉、細砂層,應采用有效的降水措施,將水位降至
36、作業(yè)面以下 50cm 再繼續(xù)挖土。 防止軟土地區(qū)樁身偏移:軟土地區(qū)基樁挖土,在打樁完成后,應間隔一定的時間,使土體恢復穩(wěn)定,且樁身強度達到 70% 以上時,再對稱挖土,高差控制在 80cm 以內,防止軟土滑動而造成樁身偏移。 3.2.1 .2 機械挖土工藝流程 (1) 工藝流程 確定開挖方法、路線和坡度降水分層分段開挖、邊坡支護修整邊坡清理坑底基坑驗收 (2) 要求 土方開挖宜從上至下分層
37、分段依次進行。 機械開挖接近基底時,應預留 150mm 300mm 厚土層由人工清理,既可精確找平,亦可避免超挖或造成基底土體擾動?;娱_挖并清理完畢,應進行驗槽,宜用釬探的方法判斷地基土質情況。對不符合要求的松軟土層、孔洞、墓穴等,應作出地基處理記錄,認真進行處理,完全符合要求后由參加驗槽的各方簽署隱蔽工程驗收記錄,作為竣工資料存檔備查。 土方開挖不宜在雨季進行,如無法避免,應分段、分期依次完成,已開挖面應隨時澆筑墊層。施工時可在坑、槽頂側壘矮堤、挖導流溝,防止雨水流入坑槽浸泡基土,并造成邊坡
38、失穩(wěn)塌方,必要時可適當放緩邊坡或加強支護。 (3) 注意事項 防止開挖尺寸不足:基坑(槽)、管溝底部的開挖尺寸,除結構寬度、高度,還應根據(jù)實際需要增加工作面寬度、高度,如支護支撐結構、排水設施所需寬度,墊層、回填土的厚度等。 防止土方超挖:開挖基坑(槽)管溝不得超至基底標高以下。如個別地方超挖,處理方法應取得設計單位同意,不得擅自處理。 防止基底土擾動:待下道工序開始時,再將設計標高以上的 30cm
39、 預留土層挖除,平時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并盡量避免雨季施工。 防止排水不暢:土方開挖先從低處開始進行,分段分層依次開挖,以形成一定坡度,使基坑內的水易于集中并排至積水井,但注意在可能影響邊坡穩(wěn)定的區(qū)域內不得積水。 防止流砂:地下水面以下挖土如遇粉、細砂層,應采用有力高效的降水措施,將水位降至作業(yè)面以下 50cm 再繼續(xù)挖土。 3.2.1 .3 人工回填土工藝流程 (1) 工藝流程 基坑(槽)底清理檢驗土質分層填土鋪平分層土
40、方夯實 密實度檢驗修整找平 (2) 要求 填土前應將基坑(槽)底的垃圾和雜物清理干凈?;刍靥钋?,必須清理到基礎底面標高,將回落的松散垃圾、砂漿、石子等雜物清除干凈。 應盡量采用同類土水平分層攤鋪填筑,嚴格控制每層鋪土厚度,應根據(jù)土質、密實度要求和機具性能確定攤鋪厚度,具體數(shù)據(jù)如 3.5.1 中表所示。嚴禁汽車直接向基坑(槽)中倒土。 每層回填土攤鋪耙平后,應及時夯實,每層至少夯打三遍。
41、; (3) 注意事項 回填土方下沉:多由虛鋪土超過規(guī)定厚度,夯實遍數(shù)不夠、漏夯、坑(槽)底有機雜物或余土清理不凈等原因造成。應在施工中認真執(zhí)行規(guī)范的有關各項規(guī)定,并應嚴格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 回填土夯壓不密實:可在夯壓時對干土適當灑水加以濕潤,但加水過多導致“橡皮土”出現(xiàn),同樣夯不密實,此時應將“橡皮土”挖出,重新?lián)Q土夯填。 管道下部夯填不實:管道下部應按標準要求夯填,如果夯填不實將造成管道下方空虛,導致管道折斷而滲漏。
42、; 基礎墻兩側受壓不均:基坑(槽)回填時應按相對兩側或四面同時進行?;A墻兩側標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墻體受側壓不均產生傾斜裂縫。 3.2.1 .4 機械回填土工藝流程 (1) 工藝流程 基坑(槽)底清理檢驗土質分層填土分層輾壓密實密實度檢驗 修整找平 (2) 要求 填土前應將基坑(槽)底的垃圾和雜物清理干凈。 回填土應分層攤鋪。
43、 每層回填土攤鋪耙平后,應及時碾壓。 密實度檢驗:每層土夯實后,均應按規(guī)范進行環(huán)刀取樣,測出干土的質量密度,達到要求后,方可進行上層填土。基坑(槽)或管溝,視實際情況每 20 50m 長度取樣一組(每個基坑不少于一組);場地平整按 400 900m 2 取樣一組。 (3) 注意事項 回填土方下沉:多由虛鋪土超過規(guī)定厚度,夯實遍數(shù)不夠、漏夯,坑(槽)底有機雜物或余土清理不凈等原因造成。應在施工中認真執(zhí)行規(guī)范的有關各項規(guī)定,并應嚴格檢查,發(fā)
44、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 回填土夯壓不密實:可在夯壓時對干土適當灑水加以濕潤,但加水過多導致“橡皮土”出現(xiàn),同樣夯不密實,此時應將“橡皮土”挖出,重新?lián)Q土夯填。 管道下部夯填不實:管道下部應按標準要求夯填,如果夯填不實將造成管道下方空虛,導致管道折斷而滲漏。 土粒流失:在地形、地質條件復雜地區(qū)內的填方,對填方密實度要求較高時,應采取加設排水暗溝、護坡樁等措施,以防填方土粒流失,造成不均勻下沉和坍塌等事故。
45、3.2.2 基礎工程施工工藝流程 3.2.2 .1 砂石地基工藝流程 (1) 工藝流程 基層處理 設置標高 級配砂石 分層鋪筑砂石 灑水 夯實或碾壓 找平驗收 (2) 要求 對級配砂石進行技術鑒定,如果是人工級配砂石,應將砂石拌合均勻,質量均應達到設計要求或規(guī)范規(guī)定。 鋪筑砂石的每層厚度,一般為 150 -200mm ,不宜超過 300mm ,分層厚度可用樣樁控制。視不同條件,
46、可選用夯實或壓實的方法。大面積的砂石墊層,鋪厚可達 350mm ,宜采用 6-10t 的壓路機碾壓。 灑水:鋪筑級配砂石在夯實碾壓前,應根據(jù)其干濕程度和氣候條件,適當灑水以保持砂石的最佳含水量,一般為 8%-12% 。 夯實或碾壓,夯實或碾壓的遍數(shù),由現(xiàn)場試驗確定。用木夯或蛙式打夯機時,應保持落距為 400 -500mm ,要一夯壓半夯,行行相接,全面夯實,一般不少于 3 遍。采用壓路機往復碾壓。一般碾壓不少于 4 遍,其輪距搭接不小于 500mm 。邊緣和轉角處應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機補夯密實。
47、 (3) 注意事項 大面積下沉:主要是未按要求施工,分層鋪筑過厚,碾壓遍數(shù)不夠、灑水不足等。要嚴格執(zhí)行操作工藝的要求。 局部下沉:邊緣和轉角處夯打不實,留接槎沒按規(guī)定搭接和夯實。對邊角處的夯打不得遺漏。 級配不良:應配專人及時處理砂窩,石堆等問題,做到砂石級配良好。 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砂石地基,其最下層的鋪筑厚度可適當?shù)脑黾?50mm 。 &
48、#160; 密實度不符合要求:堅持分層檢查砂石地基的質量。每層的純砂石檢查點的干砂質量密實度。必須符合規(guī)定。否則不能進行上一層的砂實施工。 砂石墊層厚度不宜小于 100mm ;凍結的天然砂石不得使用。 3.2.2 .2 鋼筋混凝土沉管灌注樁工藝流程 (1) 工藝流程 場地整平放線預埋樁尖樁機就位復核樁位沉管安放鋼筋籠灌注混凝土拔管養(yǎng)護 (2) 要求 錘擊沉管灌注樁宜
49、按流水順序,依次向后退打。對群樁基礎及中心距小于 3.5 倍樁徑的樁,應采取不影響鄰樁質量的技術措施。 注意檢查及保證樁管垂直度無偏斜后才正式施打。施打開始時應低錘慢擊,施打過程中若發(fā)現(xiàn)樁管有偏斜時,應采取措施糾正。如偏斜過大無法糾正時,應及時會同施工負責人及技術、設計部門研究解決。 拔管時采用倒打拔管的方法,用自由落錘小落距輕擊不少于 40 次 /min ,拔管速度應均勻,對一般土層以不大于 1m /min 為宜。在軟硬土層交界處及接近地面時,應控制在 0.6 0.8m /min 以內。在拔管
50、過程中,應用測錘隨時檢查管內混凝土的下降情況,混凝土灌注完成面應比樁頂設計標高高出 50cm ,以留作打鑿浮漿。 對于混凝土灌注充盈系數(shù)小于 1.1 的樁,應會同設計單位研究補救措施。 (3) 注意事項 為防止出現(xiàn)縮頸、斷樁、混凝土拒落、鋼筋下沉、樁身夾泥等現(xiàn)象,應詳細研究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制定切實有效的技術措施。 灌注混凝土時,要準確測定每一根樁的混凝土總灌入量是否能滿足設計計算的灌入量,在拔管過程中,應嚴格
51、控制拔管速度,用測錘觀測每 50 100cm 高度的混凝土用量,換算出樁的灌注直徑,發(fā)現(xiàn)縮頸應及時采取措施處理。 如采用跳打法施工,跳打時必須等相鄰成形的樁達到設計強度的 60% 以上方可進行。 嚴格檢查樁尖的強度和規(guī)格,樁管沉至設計要求后,應用測錘測量樁尖是否進入樁管內。如發(fā)現(xiàn)樁尖進入樁管內,應拔出樁管進行處理。灌注混凝土后拔管時,應用測錘測量,看混凝土是否的確已流出管外。 3.2.2 .3 人工挖孔樁工藝流程
52、;(1) 工藝流程: 定樁放線及標高 開挖第一節(jié)樁孔土方 檢查樁位(中心)軸線 支護壁模板放附加鋼筋 澆筑第一節(jié)護壁混凝土 架設垂直運輸架 安裝電動葫蘆(卷揚機或木轆轤) 安裝吊桶、照明、活動蓋板、水泵、通風機等 開挖吊運第二節(jié)樁孔土方(修邊 先拆第一節(jié)支第二節(jié)護壁模板(放附加鋼筋 澆第二節(jié)護壁混凝土 檢查樁位(中心)軸線 逐層往下循環(huán)作業(yè) 開挖擴底部分 檢查驗收 吊放鋼筋籠 放混凝土溜筒(導管) 澆筑樁身混凝土(隨澆隨振) 插樁頂鋼筋 (2) 要求 開挖第一節(jié)樁孔土方:開挖樁孔應從上到下逐層進行,先挖中間部
53、分的土方,然后擴及周邊,有效地控制開挖孔的截面尺寸。每節(jié)的高度應根據(jù)土質好壞、操作條件而定,一般以 0.9 1.2m 為宜。 吊放鋼筋籠:鋼筋籠放入前應先綁好砂漿墊塊,按設計要求一般為 70mm (鋼筋籠四周,在主筋上每隔 3 4m 左右設一個 20 耳環(huán),作為定位墊塊);吊放鋼筋籠時,要對準孔位,直吊扶穩(wěn)、緩慢下沉,避免碰撞孔壁。鋼筋籠放到設計位置時,應立即固定。遇有兩段鋼筋籠連接時,應采用焊接(搭接焊或幫條焊),雙面焊接,接頭數(shù)按 50% 錯開,以確保鋼筋位置正確,保護層厚度符合要求。 混凝
54、土澆筑到樁頂時,應適當超過樁頂設計標高,以保證在剔除浮漿后,樁頂標高符合設計要求。樁頂上的鋼筋插鐵一定要保持設計尺寸,垂直插入,并有足夠的保護層。 (3) 注意事項 垂直偏差糾正:開挖過程堅持按要求每節(jié)核驗垂直度。每挖完一節(jié),必須根據(jù)樁孔口上的軸線吊直、修邊、使孔壁圓弧保持上下順直。 孔壁坍塌:因樁位土質不好,或地下水滲出而使孔壁坍塌。開挖前應掌握現(xiàn)場土質情況,錯開樁位開挖,縮短每節(jié)高度,隨時觀察土體松動情況,必要時可在坍孔處用砌磚,鋼板樁、木板樁封堵;操作進
55、程要緊湊,不留間隔空隙,避免坍孔。 孔底殘留虛土太多;成孔、修邊以后有較多虛土、碎磚,應認真清除。在放鋼筋籠前后均應認真檢查孔底,清除虛土雜物。 孔底出現(xiàn)積水:當?shù)叵滤疂B出較快或雨水流入,抽排水不及時,就會出現(xiàn)積水。開挖過程中孔底要挖集水坑,及時下泵抽水。如有少量積水,澆筑混凝土時可在首盤采用半干硬性的,大量積水一時又排除困難的情況下,則應用導管水下澆筑混凝土的方法,確保施工質量。 樁身混凝土質量差:有縮頸、空洞、夾土等現(xiàn)象。在澆筑混凝土前一定要
56、做好操作技術交底,堅持分層澆筑、分層振搗、連續(xù)作業(yè)。必要時用鐵管、竹桿、鋼筋釬人工輔助插搗,以補充機械振搗的不足。 鋼筋籠扭曲變形:鋼筋籠加工制作時點焊不牢,未采取支撐加強鋼筋,運輸、吊放時產生變形、扭曲。鋼筋籠應在專用平臺上加工,主筋與箍筋點焊牢固,支撐加固措施要可靠,吊運要豎直,使其平穩(wěn)地放入樁孔中,保持骨架完好。 3.2.2 .4 鋼筋混凝土打入樁工藝流程 (1) 工藝流程 (2) 要求
57、0; 打樁。宜重錘低擊,按要求的落距錘擊,用落錘或單動汽錘打樁時,最大落距不宜大于 1m ;用柴油錘時應使錘跳動正常。錘重的選擇應根據(jù)地質條件、樁的類型、結構、密集程度及施工條件選用。 當樁長度不夠時,采用焊接接樁,鋼板宜用 Q235 低碳鋼,焊條用 E43 ××,預埋鐵件表面應清潔,上下節(jié)之間的間隙應用鐵片墊實焊牢,焊接件應做好防腐處理。 (3) 注意事項 樁身斷裂 a. 現(xiàn)象:樁沉入過程中,樁身突然傾斜錯位,當樁尖處土質條件沒有特殊變化,
58、而貫入度逐漸增加或突然增大,同時在樁錘跳起后, 樁身隨之出現(xiàn)回彈現(xiàn)象,這時可能是樁身發(fā)生斷裂。 b. 原因 1) 樁節(jié)的長細比過大,沉入又遇到了較硬的土層。 2) 樁在制作時,樁身彎曲超過規(guī)定,樁尖偏離樁的縱軸線較大,沉入后樁身發(fā)生傾斜或彎曲。 3) 樁入土后遇到大塊堅硬的障礙物,把樁尖擠向一側。 4) 穩(wěn)樁時不垂直,打入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走架方法校正,使
59、樁身產生彎曲。 5) 兩節(jié)樁或多節(jié)樁施工時,相接的兩樁不在同一軸線上,產生了曲折。 6) 樁在反復長時間打擊中,樁身受拉應力作用,當拉應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強度,樁身某處即產生橫向裂紋,表面混凝土剝落,如拉應力過大,鋼筋超過流限,樁即斷裂。 7) 制作樁的混凝土強度不夠。樁在堆放、吊運過程中產生裂紋或受力后導致斷裂未被發(fā)現(xiàn)。 樁頂碎裂 a. 現(xiàn)象:在沉樁過程中,
60、樁頂出現(xiàn)混凝土掉角、碎裂、坍塌甚至樁頂鋼筋全部外露而被打壞。 b. 原因 1) 設計時沒有考慮到工程地質條件、施工機具等因素,混凝土設計強度偏低,或者樁頂鋼筋網(wǎng)片不足,主筋距樁頂面距離過小。 2) 樁預制時,混凝土配合比不良,施工控制不嚴,振搗不密實等。 3) 混凝土養(yǎng)護時間短或養(yǎng)護措施不當,致使鋼筋與混凝土在承受沖擊荷載時,不能很好地協(xié)同工作,樁頂容易嚴重碎裂。
61、160;4) 樁頂面不平,與樁軸線不垂直,樁頂保護層過厚。 5) 樁頂與樁帽的接觸面不平,樁沉入時不垂直,使樁頂面傾斜,造成頂面局部受集中應力而破碎。 6) 沉樁時,樁頂未加襯墊或襯墊已損壞未及時更換,使樁頂直接承受沖擊荷載。 7) 錘重選擇不當。樁錘小,樁頂受打擊次數(shù)過多,樁頂混凝土容易產生疲勞破壞而打碎;樁錘大,打擊力過大,樁頂混凝土承受不了過大的打擊力,也會發(fā)生碎裂。 3.2.2 .5 地層錨桿護坡
62、工藝流程 (1) 工藝流程 鉆孔 插放鋼筋或鋼絞線 灌漿 養(yǎng)護 安裝錨頭、預應力張拉 挖土 (2) 要求 錨桿水平方向孔距誤差不大于 50mm ,垂直方向孔距誤差不大于 100mm 。鉆孔底部偏斜尺寸,不大于長度的 3% ,可用鉆孔測斜儀控制鉆孔方向。 按設計要求制作錨桿,為使錨桿處于鉆孔中心,應在錨桿桿件上安放定中架或隔離架(粗鋼筋桿體沿軸線方向每隔 1 2m 設置一個定中架,鋼絞線或鋼絲束每隔 1
63、 1.5m 設置一個隔離架)。 注漿材料應根據(jù)設計要求確定,一般選用水泥砂 =1 1 1 2 、水灰比 0.38 0.45 的水泥砂漿或水灰比為 0.40 0.45 的純水泥漿,必要時可以加入一定量的外加劑或摻合料。 注漿時,宜邊注邊拔出注漿管,但應注意管口應始終處于漿面以下。注漿時應隨時活動注漿管,待漿液溢出孔口時全部拔出。 (3) 注意事項 根據(jù)設計要求和土層條件,認真編制施工組織設計,選擇合理
64、的鉆進方法,認真操作,防止發(fā)生鉆孔塌陷、掉塊、涌砂和縮徑,保證錨桿順利安裝和順利灌注。 按設計要求正確組裝錨桿,正確綁扎,認真安插,確保錨桿安裝質量。 按設計要求嚴格控制水泥漿和水泥砂漿的配合比,掌握攪拌質量,并使注漿設備和管路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tài)。 根據(jù)所用錨桿的類型正確選用錨具,并正確安裝臺座和張拉設備,保證實驗數(shù)據(jù)準確可靠。 3.2.2 .6 樁承臺工藝流程
65、 (1) 工藝流程 基坑開挖及砌地模 基坑開挖降、排水砌磚(砌塊)地模水泥砂漿抹面搗樁身以外的承臺墊層 鋼筋綁扎 鋼筋核對、分類、就位鋼筋綁扎預留、預埋綁(塞)水泥砂漿墊塊 混凝土澆筑 拌制混凝土澆灌振搗養(yǎng)護 (2) 要求 基坑開挖:根據(jù)放出的基坑開挖線逐個開挖。挖土應分層進行,每層高度不宜過大。挖出的土方不得堆放在基坑附近。
66、 鋼筋核對、分類、就位:按設計圖紙和鋼筋加工單核對成型鋼筋的規(guī)格、型號、形狀等,然后分類掛牌堆放,由垂直運輸設備輔以人力運至綁扎現(xiàn)場。 澆灌:樁頭、槽底及幫模應澆水濕潤。承臺混凝土應一次澆筑完成。澆筑時應按順序將混凝土直接倒入模內。甩槎如超過初凝時間,應按施工縫處理。若采用塔吊運輸卸料入模時,吊斗出料口距操作面高度以 30 40cm 為宜,且不得集中往一處傾倒。大體積承臺澆筑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因溫度應力聚集而產生裂縫。 (3) 注意事項
67、; 蜂窩、露筋:胎模組砌不嚴,混凝土漏漿易產生蜂窩;振搗不足, 混凝土不密實,易造成露筋現(xiàn)象。 缺棱、掉角:混凝土配合比不準,攪拌不勻,養(yǎng)護不夠,易導致混 凝土棱角損傷。 偏差過大:胎模組砌質量不高、尺寸不準,混凝土局部澆筑過高或 振搗時間過長,易造成混凝土脹肚、走模、傾斜等缺陷。 插筋移位:插筋固定不牢,振搗棒或塔吊料斗碰撞鋼筋,人為踩踏 扳動,易造成插筋移位。 3.2.2
68、 .7 設備基礎工藝流程 (1) 工藝流程 槽底或模板內清理 混凝土拌制 混凝土澆筑 混凝土振搗 混凝土找平 混凝土養(yǎng)護 (2) 要求 混凝土不能連續(xù)進行澆筑時,如果超過 2h 以上,應按設計要求和施工規(guī)范的規(guī)定留置施工縫。 混凝土的養(yǎng)護:混凝土澆筑搓平后,應加以覆蓋和灑水,澆水的次數(shù)應保持混凝土有足夠的潤濕狀態(tài)。養(yǎng)護期一般不少于 7 晝夜。 (3) 注
69、意事項 混凝土不密實:混凝土下料過厚,振搗不實或漏振、吊幫模板根部砂漿涌出等原因造成蜂窩、麻面或孔洞;或拆模過早,混凝土漿粘在模板上造成麻面。 混凝土表面不平、標高不準、尺寸增大:水平標志線或小木橛不準,操作時未認真找平,混凝土多鋪過厚、少鋪過薄等原因造成。 基礎軸線位移,螺栓孔洞,隔板位移:主要是預埋件固定措施不當,或澆筑混凝土時碰撞、振動棒插入不準而造成。 露筋:鋼筋墊塊漏放或位移,鋼筋緊貼模
70、板或振搗不實、漏振等造成露筋。 縫隙夾渣:未認真清理施工縫導致施工縫處混凝土結合不好有雜物。 不規(guī)則裂縫:基礎過大,內部由于水化熱產生溫度應力,上下層混凝土結合不好,養(yǎng)護不夠,或過早拆模等原因造成。 3.2.3 地下防水工程工工藝流程 3.2.3 .1 水泥砂漿防水層施工工藝流程 (1) 工藝流程: 墻、地面基層處理 刷水泥素漿抹底層防水砂漿刷水泥素漿
71、抹面層防水砂漿抹水泥防水砂漿養(yǎng)護 (2) 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空鼓、裂縫:基層未處理好,刷素漿前混凝土表面未進行鑿毛,油污處未用火堿水刷洗干凈,以致出現(xiàn)空鼓、裂縫。另外,養(yǎng)護不好,養(yǎng)護期限不夠,也是原因之一。 滲漏:各層抹灰時間掌握不當,跟得太緊,出現(xiàn)流墜。素漿干的太快,抹面層砂漿粘結不牢易造成滲水。接槎、穿墻管等細部處理不好,易造成局部滲漏。必須按規(guī)定認真操作。 3.2.3 .2 二元乙丙卷材防水施工工藝流程 (1) 工藝流程 基層清理 聚氨酯底膠配制 涂刷
72、聚氯酯底膠 特殊部位進行增補處理 ( 附加層 ) 卷材粘貼面涂膠基層表面涂膠 鋪貼防水卷材做保護層 (2) 要求 聚氨酯底膠配制:聚氨酯材料按甲 乙 =13 (重量比)的比例配合,攪拌均勻即可進行涂刷施工。 接頭處理:卷材搭接的長邊與端頭的短邊 100mm 范圍,用丁基膠粘劑粘結;將甲、乙組份料,按 11 重量比配合攪拌均勻,用毛刷蘸丁基膠粘劑,涂于搭接卷材的兩個面,待其干燥 15 30min 即可進行壓合,擠出空氣,不許有皺折,然后用鐵輥滾壓一遍
73、。 凡遇有卷材重疊三層的部位,必須用聚氨酯嵌縫膏填密封嚴。 防水層施工的環(huán)境溫度不得低于 5 。 (3) 注意事項 接頭處卷材搭接不良:接頭搭接形式以及長邊、短邊的搭接寬度偏小,接頭處的粘結不密實、空鼓、接槎損壞;操作應按程序、彈標準線,使與卷材規(guī)格相符,施工中齊線鋪貼,使卷材搭接長邊不小于 100mm ,短邊不小于 150mm 。 空鼓:鋪貼卷材的
74、基層潮濕,不平整、不潔凈,易產生基層與卷材間空鼓;卷材鋪設空氣排除不徹底,也可使卷材間空鼓。注意施工時基層應充分干燥,卷材鋪設層間不能窩住空氣。 刮大風時不宜施工,因在涼膠時易粘上砂塵而造成空鼓。 管根處防水層粘貼不良:在這種部位施工應仔細操作、清理應干凈,鋪貼卷材不得有張嘴、翹邊、折皺等問題。 轉角處滲漏水:轉角處不易操作,面積較大。施工時注意留槎位置,保護好留槎卷材,使搭接滿足規(guī)定的寬度。 防水層做完后,應按設計要求做好保護層、保護墻。
75、160; 3.2.3 .3 防水混凝土結構施工工藝流程 (1) 工藝流程 混凝土骨料配比 混凝土攪拌 混凝土澆筑 混凝土養(yǎng)護 (2) 要求 防水混凝土應連續(xù)澆筑,底板、頂板宜少留施工縫。墻體水平施工縫不應留在剪力或彎矩較大處或底板與墻交接處,其位置應留在高出板底不小于 200mm 處的墻體上。墻體設有孔洞時,施工縫距離孔洞邊沿不宜小于 300mm ;如墻體垂直留施工縫,應留在結構的變形縫、后澆帶處,并應在接縫部位埋設橡膠、塑料或鋼板止水帶。
76、 養(yǎng)護 防水混凝土凝結后,應立即進行養(yǎng)護,并充分保持濕潤,養(yǎng)護時間不得少于 14 天。墻體澆筑完畢三天后將側模松開,宜在側模與混凝土表面縫隙中澆水,以保持濕潤。拆模時,防水混凝土結構表面的溫度與周圍的氣溫的溫差不得超過 15 。防水混凝土不得采用電熱法養(yǎng)護。采用蒸汽養(yǎng)護時,不宜直接向混凝土噴射蒸汽,但應保持混凝土表面有一定的濕度,防止混凝土早期脫水,并應采取措施排除冷凝水和防止結冰。 (3) 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防止蜂窩、麻面:應加強振搗,適當延遲拆
77、模時間,澆混凝土前潤濕模板,并將模板縫隙貼嚴。 防止孔洞:此類通病多由漏振引起。當管道密集、預埋件和鋼筋過密處澆灌混凝土有困難時,應采用相同抗?jié)B等級的細石混凝土澆灌。大管徑套管或面積大的預埋鋼板應設澆灌振搗孔,以便于澆灌、振搗、排氣。 防止?jié)B水、漏水:多由于施工縫接槎處未處理好或施工中漏振、隨意加水、水灰比不準等操作原因造成。應嚴格控制加水量,按工藝標準要求振搗密實,并認真處理好施工縫。 3.2.3 .4 地下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工藝流程
78、; (1) 工藝流程 清理基層涂刷底膠刮第一遍涂膜層刮第二遍涂膜層閉水試驗做保護層 (2) 要求 涂刷順序:按照先立面、陰陽角、排水管及立管周圍、變形縫、混凝土接槎處、裂縫處及膨脹加強處,后大面積鋪開的順序進行底膠涂刷。 施工時如發(fā)現(xiàn)第一遍涂膜 24h 仍未固化,使第二遍涂刮有困難時,可先涂一層涂膜防水材料,達到既不粘連下層,又不影響涂膜質量的效果。 頂板的細石混凝土保護層與防水層之間宜設置隔離層; 底板的細石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大于 50mm ; 側墻宜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保護層,或砌磚保護墻(邊砌邊填實)和鋪抹 30mm 厚水泥砂漿。 (3) 注意事項 防止空鼓:空鼓現(xiàn)象主要發(fā)生在涂膜防水層與找平層之間及涂膜層接縫處,是由于基層或找平層含水率過大,使涂膜層鼓泡所引起。應對基層認真操作養(yǎng)護,待基層充分干燥(含水率低于 9% ),先刮底層涂料,固化后再按防水層施工工藝逐層涂刷。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0-2021學年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體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
-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小數(shù)乘除法計算練習題-集
- 《急性咽炎》課件
- 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教學設計
- 《行政法講義》課件
- 《菱鎂礦開采工藝》課件
- 護欄工程勞務作業(yè)內容及技術參數(shù)
- 《刑法分則的適用》課件
- 高校美術教育實踐經驗總結計劃
- 小學班主任工作經歷總結
- 公務員調任(轉任)審批表 - 陽春人才網(wǎng)
- IE部成立工作規(guī)劃
- 單體調試及試運方案
- 2023-2024學年浙江省杭州市城區(qū)數(shù)學四年級第一學期期末學業(yè)水平測試試題含答案
- 網(wǎng)球技術與戰(zhàn)術-華東師范大學中國大學mooc課后章節(jié)答案期末考試題庫2023年
- 2023年35kV集電線路直埋施工方案
- 思政教師培訓心得體會2021
- HLB值的實驗測定方法
- 2023年《病歷書寫基本規(guī)范》年度版
- 防止電力生產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2023版
- 代理記賬機構代理記賬業(yè)務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