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骨折的護理(1)_第1頁
胸腰椎骨折的護理(1)_第2頁
胸腰椎骨折的護理(1)_第3頁
胸腰椎骨折的護理(1)_第4頁
胸腰椎骨折的護理(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1.脊柱的三柱學理論 2.腰椎壓縮性骨折與爆裂性骨折的區(qū)別 3.腰背肌功能鍛煉方法有哪幾種 脊柱胸腰部是由12個胸椎、5個腰椎組成 椎骨由椎體、椎弓、椎弓根組成 胸椎到腰椎椎體逐漸增大 脊柱的三柱學理論 1.前柱-前縱韌帶、椎體與椎間盤的前23 2.中柱-椎體與椎間盤的后13、后縱韌帶 3.后柱椎弓、黃韌帶、棘間韌帶 1.間接暴力所致占絕大多數(shù),以高處墜落致足臀部著地而產生屈曲型損傷多見,亦可因彎腰工作重物打擊背、肩部,使脊柱突然屈曲而致傷。 2.直接暴力所致胸腰椎損傷較少見,多為工傷或交通事故直接撞擊胸腰部或因彈擊傷。 3.肌肉拉力,系因肌肉突然收縮而致的橫突骨折或棘突撕脫性骨折. 4.病

2、理性骨折等。 1.單純性契形壓縮性骨折-脊柱前柱損傷 2.穩(wěn)定性爆裂型骨折-脊柱前柱和中柱損傷 3.不穩(wěn)定性爆裂型骨折脊柱前、中、后三柱同時損傷 4. Chaece骨折 (椎體水平撕裂性損傷 ) 5.屈曲-牽拉型損傷-前柱部分因壓縮力量而損傷,而中、后柱則因牽拉的張力力量而損傷 6.脊柱骨折-脫位又名移動性損傷 -整個椎管斷裂,三柱均被破壞,椎管的對線對位已經完全被破壞 1.壓縮性骨折-脊柱受到后屈曲壓力,椎體前柱壓縮,中柱完整,后柱受到牽張,伴脊髓損傷的少。 2.爆裂性骨折-脊柱受到垂直壓力,脊柱如同炸裂開,三柱都有損傷,椎體向后移位,可壓迫椎管內神經,伴脊髓損傷的多。 1.癥狀 (1)局部

3、疼痛:程度多劇烈且不能站立,翻身困難,搬動時疼痛感加劇 (2)腹脹、腹痛:多系腹膜后血腫對自主神經的刺激所致 (3)神經癥狀:損傷脊髓和馬尾,可以出現(xiàn)損傷平面以下的感覺、運動、膀胱和直腸功能有不同程度的障礙 2.體征 (1)局部壓痛和腫脹:損傷部位腫脹,有明顯壓痛 (2)活動受限和脊柱畸形:胸、腰段骨折病人,常表現(xiàn)為活動受限和脊柱后突畸形。嚴重者常合并脊髓損傷,造成截癱,病人喪失全部或部分生活自理能力 對于任何脊柱骨折脫位的可疑患者,在搬動過程中要保持脊柱的伸直位,切忌脊柱扭曲或屈曲 脊柱骨折的急救搬運應采用滾動法和平托法 1.單純性壓縮性骨折以非手術治療為主 2.爆裂性骨折如有神經癥狀和骨折

4、塊擠入椎管內者,宜行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1.墊枕法 2.復位固定:1)兩桌復位法 2)雙踝懸吊復 位法 3.藥物治療 手術治療:椎管減壓加釘棒內固定治療 1.臥位護理 (1)臥硬板床,頭部不用枕,保持脊柱平直 (2)受傷椎體下墊以10-15CM高度的軟枕,維持腰部正常生理曲度 (3)堅持日夜墊枕不少于6周,鼓勵病人戰(zhàn)勝疾病 (4)嚴密觀察雙下肢感覺、運動情況 (5)軸性翻身:囑患者挺胸直腰繃緊背部肌肉形成自然內固定,一人扶托患者肩部、髖部,另一人扶托髖部及雙下肢,保持軀干上下一致,同時向對側翻,側臥時軀體前后要用被褥或墊枕等物夾持 (6)仰臥排便時適當加高墊枕 2.飲食護理 (1)多食清淡、

5、高營養(yǎng)、易消化、富含纖維素食物,多飲水 (2)忌食辛辣、油膩及易產氣的食物 3.呼吸訓練 (1)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訓練,有效咳嗽排痰 (2)指導患者吹氣球或吹水泡,反復練習,增強呼吸功能和肺活量 (3)向患者講明吸煙的危害,嚴禁吸煙 1.術前一般護理 (1)完善術前各項檢查 (2)備皮、備血,必要時備好胸帶、腹帶 (3)術前晚清潔灌腸,術晨禁食水 2.術后護理 (1)按硬膜外麻醉或腰麻術后護理 (2)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監(jiān)測生命體征,對前路經胸腹手術者,要密切監(jiān)護患者的呼吸情況及血氧飽和度 (3)引流管護理:術后妥善固定各引流管,保持引流通暢,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狀、量,如短時間內有大量血性液或

6、無色液引出,提示可能有活動性出血或腦脊液漏,應立即匯報醫(yī)生 ,采取有效措施 (4)神經功能的觀察:麻醉恢復后,檢查患者雙下肢的感覺及運動功能 1.術前常見護理問題 (1)應激心理反應(痛苦、焦慮、悲觀) (2)疼痛 (3)有腹脹、便秘的可能 (4)有發(fā)生褥瘡的可能 (5)知識缺乏 2.術后潛在并發(fā)癥的護理: (1)有內出血可能 (2)有肺不張,肺炎發(fā)生的可能 (3)有腸麻痹的可能 (4)有腦脊液漏的可能 應激心理反應(痛苦、焦慮、悲觀) 護理措施: (1)耐心細致協(xié)助其各種生活所需,同時加強自護知識指導,鼓勵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使其盡快恢復一定自理能力 (2)以嫻熟的技術,熱情周到的服務得到

7、病人的信賴,使其盡快康復 疼痛 護理措施: (1)可讓病人聽輕松愉快的音樂,或看一些有興趣的書刊,分散注意力 (2)飲食忌辛辣、肥甘,以免助生痰濕,加重疼痛 (3)必要時遵醫(yī)囑應用止痛劑,了解其副作用,嚴格掌握用藥時間和劑量 有腹脹、便秘的可能 護理措施: (1)指導病人多食清淡、富含纖維素、易消化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蜂蜜等,忌辛辣、油膩、易產氣食物,每日晨起飲用淡鹽水一杯,防便秘 (2)給予腹部環(huán)形按摩,配合腹部熱敷 (3)遵醫(yī)囑服用理氣活血、通便之藥物 有發(fā)生褥瘡的可能 護理措施: (1)保持床單元的清潔、干燥、平整 (2)定時協(xié)助翻身,按摩受壓部位 (3)加強全身營養(yǎng),可適當補充鋅劑及

8、維生素C,以增強機體及皮膚抵抗力 功能鍛煉知識缺乏 護理措施: (1)功能鍛煉的原則功能鍛煉以不感到疲勞為主,遵循次數(shù)由少到多,活動度由小到大,頻率由慢到快,先局部后整體,先床上后下地,循序漸進。 (2)功能鍛煉的方法1. 下肢肌力鍛煉 防止神經根粘連,肌肉萎縮及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1.1 直腿抬高法 患者仰臥,膝關節(jié)伸直,踝關節(jié)背伸90,腳尖向上抬腿至不能上抬,讓其在空中停留5-10秒緩慢放下,先單腿后雙腿。1.2 踢腿法 屈腿屈膝后再伸腿放下。1.3 局部關節(jié)鍛煉法 屈伸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趾間關節(jié),進一步行抗阻力練習,雙下肢交替進行。 2. 腰背肌功能鍛煉 2.1 五點支撐法 患者仰臥屈膝,以

9、頭部、雙肘、雙足為支撐點,向上挺胸,使背部、腰部、臀部及下肢離開床面,抬至患者感到最高度后放下,再撐起。 2.2 三點支撐法 患者仰臥屈膝,以頭部、雙足為支撐點,向上挺胸,使背部、腰部、臀部及下肢離開床面,抬至患者感到最高度后放下,再撐起。五點支撐法和三點支撐法主要鍛煉腰背肌,兩者可交替進行。 2.3四點支撐法:患者仰臥屈膝,用雙手及雙足撐在床上,全身騰空,成一拱橋狀。 2.4 飛燕點水式 患者俯臥,兩上肢置于體側,抬頭挺胸(頭盡量后仰),兩臂后伸,在雙膝伸直同時伸下肢,并盡量向上翹起,使頭、胸及雙下肢同時抬離床面,兩臂后伸僅腹部著床呈一弧形。 術后潛在并發(fā)癥的護理 1.有內出血可能 1.1術

10、后平穩(wěn)安放病人,嚴密觀察面色及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和尿量變化。 1.2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狀及量,如引流液量多且呈鮮紅色,要立即匯報醫(yī)師處理 術后潛在并發(fā)癥的護理 2.有肺不張、肺炎發(fā)生的可能 2.1嚴密觀察呼吸情況:一旦出現(xiàn)呼吸困難且肺部叩診為濁音或鼓音時提示血氣胸,即行胸腔閉式引流,做好胸腔閉式引流術后護理 2.2鼓勵病人深呼吸及咳嗽,以助痰液排出 術后潛在并發(fā)癥的護理 2.3給予間斷低流量氧氣吸入,同時保持呼吸道通暢 2.4術后常規(guī)霧化吸入,以消炎化痰,利痰液排出 術后潛在并發(fā)癥的護理 3.有腸麻痹的可能 3.1觀察腹部情況,用觸、聽、叩、問等方法檢查患者是否有腹脹、腸鳴音減弱等情況,如有即行胃腸減壓或肛管排氣,同時注意靜脈補液,防電解質紊亂 3.2術后未排氣前暫禁食水,排氣后先以流質、半流質過渡到普食,加強腹部按摩 術后潛在并發(fā)癥的護理 4.有腦脊液漏的可能 4.1仔細觀察引流液顏色、性狀及量并做好記錄,如色淡黃且持續(xù)時間長,經化驗確定為腦脊液時,應抬高床尾20-30CM,停用脫水劑 4.2嚴密觀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體征變化,是否有頭痛、頸項強直等癥狀 術后潛在并發(fā)癥的護理 4.3引流管拔除后要注意觀察傷口敷料滲液情況 4.4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