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型頸椎病的康復張曉文資料PPT課件_第1頁
脊髓型頸椎病的康復張曉文資料PPT課件_第2頁
脊髓型頸椎病的康復張曉文資料PPT課件_第3頁
脊髓型頸椎病的康復張曉文資料PPT課件_第4頁
脊髓型頸椎病的康復張曉文資料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頸椎病是骨科的常見病,而脊髓型頸椎?。–SM)是其中危害最大的類型第1頁/共53頁CSMCSM的發(fā)病率、發(fā)現(xiàn)率和診斷準確率顯著提高老老齡齡2.2. 現(xiàn)現(xiàn)代代醫(yī)學醫(yī)學影像影像學學技技術術的的進進步和步和應應用,用, 尤其是尤其是MRIMRI的的應應用用第2頁/共53頁CSMCSM診斷標準診斷標準1、具有頸髓損害的臨床表現(xiàn)2、影像學證實頸椎退變,骨贅壓 迫脊髓3、除外肌萎縮側索硬化癥,椎管 內腫瘤,末梢神經炎等疾病第3頁/共53頁CSM發(fā)病發(fā)病贅壓迫脊髓第4頁/共53頁第5頁/共53頁第6頁/共53頁第7頁/共53頁第8頁/共53頁目前尚無能解除脊髓壓迫的藥物。因此,原則上CSM一旦確診應及時手術

2、,以解除脊髓壓迫,保護和改善脊髓功能第9頁/共53頁1. 以頸前路為主2. 頸后路手術不能去除脊髓前方致 壓物,只能起到間接減壓作用, 僅適用于多節(jié)段受累伴椎管狹窄 或OPLL者第10頁/共53頁一、頸前路減壓、植骨融合術An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Interbody Fusion第11頁/共53頁自1958年Robinson和Smith首次報道以來,一直被認為是治療CSM的最有效的手術方法第12頁/共53頁血管第13頁/共53頁缺缺 點點1、減壓不徹底2、植骨塊不穩(wěn)定3、需長期外固定第14頁/共53頁二、頸前路減壓、Cage植入術Anterior Decompres

3、sion and Interbody Fusion with Cage第15頁/共53頁優(yōu)優(yōu) 點點1、支撐、穩(wěn)定手術節(jié)段2、誘導成骨,達到椎間融合3、避免供骨區(qū)并發(fā)癥第16頁/共53頁缺缺 點點1、Cage陷入椎體2、假關節(jié)形成第17頁/共53頁三、頸前路減壓、植骨、鋼板系統(tǒng)內固定術An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with Plating System第18頁/共53頁單純前路減壓、植骨融合的缺點1、減壓不徹底2、植骨塊穩(wěn)定性差3、植骨融合失敗率高4、術后需長時間外固定第19頁/共53頁 隨著頸前路鋼板內固定系統(tǒng)(ACPS)和技術的問世和改進,在行頸前路減壓

4、、植骨同時行ACPS內固定術已成為新的手術方法第20頁/共53頁不少生物力學實驗和臨床研究證實ACPS具有顯著的優(yōu)越性。目前臨床上應用的ACPS種類很多,可分為靜態(tài)型和動態(tài)型兩類第21頁/共53頁ACPS的優(yōu)點 1. 操作容易,減壓徹底2. 可達到術后即刻穩(wěn)定3. 防止植骨塊的移位4. 術后無需行石膏外固定5. 可顯著提高植骨融合率第22頁/共53頁康復評定 頸椎的活動范圍測定 肌力的測定 感覺和反射的測定 疼痛與壓痛點的測定 肌電圖和神經傳導測定 ADL能力測定第23頁/共53頁三、康復治療 (一) 治療目標和治療原則 頸椎病康復治療的目標是消除癥狀體征,盡量恢復正常生理功能和工作能力,而不

5、可能是消除頸椎間盤退變與頸椎骨質增生。 第24頁/共53頁 康復治療的總原則: 針對各型特點,采用適當?shù)木C合治療,要求病人積極配合,堅持足夠療程,并注意消除工作和生活上可能加重病情的因素。 第25頁/共53頁 所選用的療法應有助于調整和改善頸椎節(jié)段與周圍各種軟組織的相互關系. 從而減輕或消除對各種神經和血管組織的刺激和壓迫、恢復或改善頸椎的穩(wěn)定性 第26頁/共53頁 應以非手術療法為主; 但癥狀明顯的脊髓型病人以及病情較重久治無效或反復發(fā)作的其他類型病人需要考慮手術治療。 第27頁/共53頁(二) 常用康復治療方法 1. 頸椎牽引: 為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主要適用于神經根型患者,其他類型患者亦

6、可試用。第28頁/共53頁 對脊髓型患者,如為頸椎間盤突出或膨出壓迫硬膜囊所致,可考慮牽引;若為椎體后緣增生、小關節(jié)或黃韌帶病變導致椎管狹窄,則不宜牽引。 第29頁/共53頁 牽引可使椎間隙增寬,椎間孔增大、頸背部痙攣的肌肉放松,并改善局部血循環(huán),促進水腫吸收、粘連松解,從而能緩解和消除對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使癥狀逐漸減輕與消失。 第30頁/共53頁 2.臥床休息 減少頸椎負載,有利于椎間關節(jié)的創(chuàng)傷炎癥消退; 注意枕頭的選擇與頸部姿勢。第31頁/共53頁2. 物理治療 (1) 高頻電療 常用超短波療法,電極并置頸后雙側或頸后與患肢前臂,微熱量,每次10 - 15鐘,每日1 - 2次,10次為1

7、療程。 第32頁/共53頁 (2)熱療法 如紅外線等 (3)中頻電療 頸后雙側并置,每次20分鐘,每日1 - 2次,10次為1療程。 此法止痛效果較好。第33頁/共53頁 (4) 超聲波治療 于頸后及患 側肩背部,用接觸移動法; 劑量為0.8 - 1.5W/cm2,每次10 15分鐘,每日1 - 2次,10次1療程。 第34頁/共53頁3. 傳統(tǒng)治療方法 (1) 按摩推拿 對消除肌肉緊張痙攣,改善血液循環(huán),松解局部硬結,作用顯著??刹捎猛颇Α⑷嗄蟮仁址?并配合穴位按摩。第35頁/共53頁 應用推拿手法治療頸椎病能使合適病例取得迅速和明顯的效果,尤其適用于有后關節(jié)紊亂和頸椎椎節(jié)細微錯位 的病人。

8、 第36頁/共53頁操作必須掌握好“穩(wěn)、準、輕“的原則,嚴禁暴力強行屈伸扭轉。 第37頁/共53頁 (2) 針灸、火罐、中藥外用 均可應用。 第38頁/共53頁4. 運動療法 運動療法是提高和鞏固療效的重要手段,于急性癥狀減輕后即可開始應用. 包括保持和恢復頸部和肩部活動范圍的練習,應用抗阻等長收縮以增強頸部肌肉的練習,以及牽伸頸部肌肉的練習。 第39頁/共53頁 所有操作均應平穩(wěn)地慢速進行,并在病人能耐受的情況下逐漸加大動作幅度或所用阻力,以保證達到鍛煉目的。鍛煉可在家中進行,每日 次,要持之以恒,長期堅持下去。第40頁/共53頁5. 頸部矯形器 圍領與頸托可起到制動與保護作用,有助于緩解癥

9、狀和組織修復,是一輔助治療措施。 通常適用于急性發(fā)作期或癥狀較重,而療效不鞏固的病人,但戴用時間不宜過久。第41頁/共53頁6. 手法治療 頸椎病的關節(jié)松動手法,主要有拔伸牽引、旋轉頸椎、松動棘突及橫突等。 第42頁/共53頁 (1) 拔伸牽引 病人去枕仰臥,頸部置于床沿。治療師雙足取前后位立于床頭,右手四指放在病人頸部左側,拇指放在右耳后,使右手食指的掌指關節(jié)正好位于項線。左手放在病人下頜,左前臂貼在其面部左側,雙肘屈曲,借助自身重量向后牽引頸椎,每次持續(xù)15 - 20秒,休息5秒,共作3 - 4次。 第43頁/共53頁 (2) 旋轉頸椎 病人去枕仰臥,頸部置于床沿。治療師立于床頭。一手四指

10、分開放于病人健側頸枕部,拇指放在患側;另一側手托住病人下頜,前臂放于耳前,使病人頭部在治療師的手掌,前臂及肩前。操作時保持軀干及雙手不動,雙前臂向健側緩慢轉動病人頸部。旋轉應在頸椎正?;顒臃秶鷥?。 第44頁/共53頁 (3) 松動棘突 垂直松動:病人去枕俯臥,雙手五指交叉、掌心向上置于前額。如頸部后伸受限,也可將雙前臂放在胸前,使胸部稍抬起。治療師站在床頭,雙手拇指放在病變椎體棘突上,指尖相對,或者雙手拇指重迭,其余四指放在頸部及頭部兩側,借助上肢力量由背側向腹側垂直松動棘突。 第45頁/共53頁 側方松動:病人體位同前,下頜稍內收。治療師站在病人健側,右手拇指放在要松動棘突的健側,左手拇指緊

11、靠右手拇指放在要松動棘突的健側,左手拇指緊靠右手拇指,指尖相觸,其余四指放在頸部,穩(wěn)定拇指。操作時右手拇指水平(與棘突垂直)向患側松動棘突。第46頁/共53頁 (4) 松動橫突 單側松動:病人體位同前。治療師站在床頭,雙手拇指放在頸椎患側橫突背側,指背相觸,其余四指自然放在頸部,前臂內收約30 ,以防拇指從橫突上滑下。由背側向腹側垂直松動橫突 第47頁/共53頁 雙側松動:病人體位同前。治療師雙手虎口放在病人頸部,拇指分別在同一椎體兩側橫突的背側,其余四指放在頸椎兩側。操作時雙手保持不動,借助上肢和軀干的力量向腹側松動橫突。此手法一般用于癥狀雙側分布的病人。 第48頁/共53頁 (5) 松動椎

12、間關節(jié) 病人去枕俯臥,雙手五指交叉,掌心向上放于前額,頭向患側旋轉約30 。治療師站在床頭,雙手拇指放在患者椎棘突與橫突交界處,指尖相觸,借助上肢力量由背側向腹側松動。根據(jù)疼痛部位,也可用拇指分別松動棘突或橫突 第49頁/共53頁注意事項l 為提高和鞏固頸椎病的康復療效,患者應: 注意避免長時間低頭位或仰頭位,設法改善坐位閱讀、書寫和工作條件。 睡眠不能用高枕。 要經常注意頸背部保暖,避免過勞,長期堅持頸部鍛練。 第50頁/共53頁Fast-track理念與脊髓型頸椎病 The concept of fast-track surgery, also called enhanced recove

13、ry after surgery or multimodal surgery involves using various strategies to facilitate better conditions for surgery and recovery in an effort to achieve faster discharge from hospital and more rapid resumption of normal activities after both major and minor surgical procedures, without an increase

14、in complications or readmissions. The implantation of the project reduced the time spent in Hospital before the surgery, the time of pre-operative fasting, the number of canceled surgeries, the time spent in the PACU and the reintroduction of their meals in the infirmary. The time of fasting before surgery, the time spent in the PACU and the reintroduction of their meals in the infirmary. The quality of analg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