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張衡傳》練習(xí)_第1頁
(整理版)《張衡傳》練習(xí)_第2頁
(整理版)《張衡傳》練習(xí)_第3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張衡傳練習(xí)1給以下黑體字注音:a屬  文    鄧騭        b逾侈      璇  璣c驛  站    河間相      d骸  骨    蟾  蜍  2指出以下各句中的通假字:1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         &

2、#160; 同   2合蓋隆起,形似酒尊               同   3子墨衰绖dié,梁弘御戎         同   4秦伯素服郊此,鄉(xiāng)師而哭           同   5府吏見丁寧  

3、                     同   3與“大將軍鄧騭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項為哪項:  a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c且庸人尚羞之            

4、;    d寧許以負秦曲e汲黯好直諫,守節(jié)死義,難惑以非4指出以下句式的特點:1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2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3后數(shù)日驛至,果地震隴西      4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5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6君何以知燕王7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8求人可使報秦者9將軍戰(zhàn)河南,臣戰(zhàn)河北    

5、0;   10甚矣,汲黯戇zhuàng也5以下說法正確的一項為哪項:  a“遂通五經(jīng),貫六藝中“五經(jīng)是指:詩、書、禮、易、左傳;“六藝是指:禮、樂、射、御、書、數(shù)。b兩都賦的作者是張衡,二京賦的作者是班固。二都與兩京都指長安和洛陽。c“拜、遷、轉(zhuǎn)、徙都是指調(diào)動官職。d后漢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被稱為“四史。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1題。胡質(zhì)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厲操清白。質(zhì)之為荊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貧,無車馬童仆,威自驅(qū)驢單行,拜見父。停廄中十余日,告歸。臨辭,質(zhì)賜絹一匹,為道路糧。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審于何得此絹。質(zhì)曰:“是吾俸祿之余,故以

6、為汝糧耳。威受之,辭歸。每至客舍,自放驢,取樵炊爨,食畢,復(fù)隨旅進道,往還如是。質(zhì)帳下都督,素不相識,先其將歸,請假還家,陰資裝,百余里要之,因與為伴,每事佐助經(jīng)營之,又少進飲食,行數(shù)百里。威疑之,密誘問,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賜絹答謝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質(zhì)。質(zhì)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譽著聞,歷位宰牧。晉武帝賜見,論邊事,語及平生。帝嘆其父清,謂威曰:“卿清孰與父清?威對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為不如?對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遠也。官至前將軍、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贈鎮(zhèn)東將軍。6對以下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為哪項:  a威

7、自京都省之?。禾酵?。    b不審于何得此絹審:知道。c自放驢,取樵炊爨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質(zhì)  信:使者。7以下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是吾俸祿之余,故以為汝糧耳。 見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與其客語。b每至客舍,自放驢,取樵炊爨。 每聞琴瑟之聲,那么應(yīng)節(jié)而舞。c后因他信,具以白質(zhì)。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d晉武帝賜見,論邊事,語及平生。 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落。8從句式的角度看,對以下兩組句子中加粗的局部的判斷,正確的

8、一項為哪項:  1大人清白,不審于何得此絹。   2于是名譽著聞,歷位宰牧。3密誘問,乃知其都督也。       4質(zhì)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a1與2相同,3與4不同b1與2相同,3與4也相同c1與2不同,3與4相同d1與2不同,3與4也不同9以下各個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確的一項為哪項:  a食畢,復(fù)隨旅進道吃完飯以后,又跟隨旅伴上路。b先其將歸,請假還家早就要帶他回去,于是請假回家。c陰資裝,百余里要之暗中準備盤纏;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候他。d因取向所賜絹答謝而遣之于是拿出先前給自己的絹答謝他,

9、并把他打發(fā)走。10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其父子清慎如此的一組是:  是吾俸祿之余,故以為汝糧耳。每至客舍,自放驢,取樵炊爨。又少進飲食,行數(shù)百里。      因取向所賜絹答謝而遣之。質(zhì)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于是名譽著聞,歷位宰牧。a    b     c     d11以下對原文的表達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為哪項:  a胡威自小志向遠大,砥勵名節(jié),品格高尚。他在辭父歸家時

10、,問明所賜絹的來路后,方肯接受。途中又親自放驢,料理生活,從無靡費之舉。這使他日后得到很高的聲譽。b胡威之父胡質(zhì)身居高位卻能恪守清廉。胡威辭別回家時,他僅取絹一匹送作路資。在兒子詢問時坦然地說明,此絹為正當(dāng)所得,并非不義之財。從而贏得了兒子的敬佩。c胡質(zhì)帳下都督善于逢迎。為博得胡質(zhì)的好感,他在胡威歸家途中曲意巴結(jié),并輾轉(zhuǎn)地讓胡質(zhì)知道此事。豈料弄巧成拙,胡質(zhì)了解真相后對他嚴加處分,并免去他的官職。d晉武帝十分贊賞胡質(zhì)。他問到胡氏父子的高低,胡威說“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認為自已遠遠不如。這既說明了胡質(zhì)品格高尚,又反映了胡威尊崇父親的心情?!緟⒖甲g文】胡質(zhì)的兒子胡威,字伯虎。自小就有志向,嚴

11、格地堅守清廉。胡質(zhì)擔(dān)任荊州刺史時,胡威從京城洛陽前去探望父親。由于家中貧困,沒有車馬和童仆,自己單身騎驢前往,拜見父路上的開銷。胡威這才接受這匹絹,辭別父親回京。胡威每到一處客站,就自己放驢,取柴做飯,吃完后再與旅伴一道上路,前往途中、回京路上都是如此。胡質(zhì)帳下的都督,與胡威從不相識,在胡威未出發(fā)回京前,就請假回家,暗中置下路上所需物品,在百余里外等候胡威,邀胡威作為旅伴,事事都幫助胡威,而且少食少喝,一起行走幾百里。胡威心中疑惑,就引他說話得到實情,即知他是父親帳下的都督,就取出父親所賜給的那匹絹償付給都督,向他道謝后與他分手。后經(jīng)別的使者,詳細地把這件事告訴胡質(zhì),胡質(zhì)責(zé)打都督一百杖,除去了

12、他的吏名。胡質(zhì)父子如此清廉謹慎。因此名譽廣為人知,歷位宰牧。晉武帝召見胡威,同他談?wù)撨吺?,談話涉及到日常生活。晉武帝感慨他父親的清廉,對胡威說:“你與你父親相比,誰更清廉?胡威答復(fù)說:“我不如父親。晉武帝說“你憑什么認為不如你父親?胡威答復(fù)說:“我父親的清廉行為唯恐別人知道,我的清廉行為唯恐別人不知道,因此我遠不如我父親。胡威做官至前將軍、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去世,被追贈鎮(zhèn)東將軍。 參考答案:1azh ;zhì  bch ;xuán  cyì ;xiàng  dhái ;chán  ch

13、ú21禽通擒2尊通樽3衰通缞4鄉(xiāng)通向5丁通叮;寧通嚀3c41狀語后置2否認句  賓語前置3省略句4判斷句5定語后置6疑問句賓語前置7被動句8定語后置9省略句10主謂倒裝句5d6c解釋:樵:柴,名詞。7a解釋:a前句中的“故為“特地之義,副詞;后句中的“故為“成心之義,副詞。b句中的兩個“每都為“每當(dāng)時候之義,副詞。c句中的兩個“因都為“經(jīng)、有之義,介詞。d句中的兩個“及都為“到之義,介詞。8a解釋:a項中句“大人清白與句“名譽著聞,從句式上看均為一般性的形容詞謂語句,“清白“著聞分別充任“大人“名譽的謂語,二者沒有不同。句句那么不同。句中加點的“其都督以判斷句的身份充任“知

14、這一動詞的賓語,這個判斷句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沒有使用“是字一類的判斷詞。句中的“其都督是指胡質(zhì)帳下的都督,“其指稱“胡質(zhì)。9b解釋:a項中“隨旅進道是難點,“旅指旅客,“進字的根本意義是“前進,文中與“道相聯(lián)系,應(yīng)該理解為“上路。因此,a項是正確的。b項中的難點在“先其將歸。在閱讀材料上下文中的意思是“在他將要回去之前,指胡質(zhì)帳下都督想趕在胡威回家之前去預(yù)先迎候他。c項中的難點一是“陰表示暗中;二是“資裝表示“準備盤纏;三是“要字,原義是“中途攔截,指半道上截住某人。此題那么選用了更能表示帳下都督心理的“迎候一詞。這一選項是此題中最難的選項。d項中“因當(dāng)“于是,就講,“向當(dāng)“先前講,“遣當(dāng)“送走

15、講。10a解釋:題干中點明此題所需篩選信息的共同點“其父子清慎如此概括性論斷?!扒澹汗疂?;慎:謹慎,慎重。第1句“是吾俸祿之余,故以為汝糧耳,是在胡威詢問絹的由來時胡質(zhì)做的答復(fù),說明這是正當(dāng)所得,所以能表現(xiàn)胡質(zhì)的清慎。第2句“每至客舍,自放驢,取樵炊灶,其內(nèi)容是寫胡威在歸家途中辛勞地自行打理生活,也可以看做是清慎的表現(xiàn)。第3句是胡質(zhì)帳下都督的行為,所以無關(guān)。第4種承接的內(nèi)容是胡質(zhì)不愿無功接受帳下都督的照顧,于是拿出自己的路資即絹,送給對方并把他打發(fā)走了,因此,這句符合題干的要求。第5句“質(zhì)其都督一百,除吏名,胡質(zhì)因不喜歡帳下都督的阿諛奉承,于是將其痛責(zé)并開除官職,也符合“清慎的要。第6句“于是名譽著聞,歷位宰牧,是作者的評價,指的是胡質(zhì)父子二人聲譽好,做到很大的官,并非“清慎的內(nèi)容。由此可見,只有a項是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