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亞當斯密價值論比較.doc_第1頁
馬克思亞當斯密價值論比較.doc_第2頁
馬克思亞當斯密價值論比較.doc_第3頁
馬克思亞當斯密價值論比較.doc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馬克思和亞當斯密的價值概念比較 蔣海益馬克思的價值概念包含勞動價值、生產成本價值(生產價格)、供求拉動價值(市場價值)和要素競爭價值等多重形態(tài)。與斯密相異的是,馬克思價值概念的多重形態(tài)是相互轉化的,而不是相互平行的。一、亞當斯密的價值概念斯密對價值概念的四種定義:第一,勞動數量價值(真實價值或真實價格)。商品價值由耗費的勞動決定。勞動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任何一個物品的真實價格,即要取得這物品實際上所付出的代價,乃是獲得它的辛苦和麻煩。第二,生產成本價值。當資本一經在個別人手里積聚起來,土地一旦完全成為私有財產以后,生產就由資本家來組織;由于資本家在組織生產過程中,預先墊付了原材料

2、代價、勞動工資和土地所有者的地租,生產過程中耗費勞動生產出來的物品售賣之后的所得,必須足夠補償資本家的墊付,同時還要讓資本家獲得應有的利潤。假若勞動生產物的售賣所得,不能多于他所墊付的資本,他便不會有雇用工人的興趣;而且,如果他所得的利潤不能和他所墊付的資本額保持相當的比例,他就不會進行大投資而只進行小投資。因此,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墊付的原材料代價、勞動工資、地租以及資本家應獲得的利潤構成了生產成本,生產成本決定商品的價值。這就是斯密的生產成本價值。第三,收入價值。生產過程中消耗的原材料,歸根到底總是可以分解為生產這些原材料時的工資、地租和利潤這三個部分或其中之一,所以,商品價值最終由工資、地

3、租和利潤這三種收入決定。分開來說,每一件商品的價格或交換價值,都由那三個部分全數或其中之一構成;合起來說,構成一國全部勞動年產物的一切商品價格,必然由那三個部分構成,而且作為勞動工資、土地地租或資本利潤,在國內不同居民間分配。工資、利潤和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可交換價值的三個根本源泉。第四,供求拉動價值(自然價格)。斯密認為,在長期內,商品價值總是存在一個自然率或自然價格,它恰好是商品供給量等于有效需求量,或者說供求均衡時體現出來的價值,這個價值恰好又能夠補償全部生產成本。如果市場上任何一個商品的供售量不夠滿足這商品的有效需求,這個商品的市場價格便或多或少地上升到自然價格之上;反之亦然。反過來

4、,商品的市場價格又會調節(jié)商品的供求。如果市場上商品量不夠供應它的有效需求,市場價格上升到它的自然價格之上,便會促使更多的資本、勞動和土地加入該商品的生產,從而使商品供給量增加,直至市場價格回落到自然價格的水平;反之亦然。所以,自然價格可以說是中心價格,商品價格時時刻刻都向著這個中心。從三種收入構成價值來看,商品的自然價格也就是工資、利潤和地租,這三種收入各自的自然率或自然價格的總和。因此,自然價格本身隨其組成部分即工資、利潤和地租的自然率的變動而變動,具有不確定性。這就是斯密的供求拉動價值,斯密把它稱為自然價格。二、馬克思的價值概念馬克思把勞動價值視為價值概念的本質,同時又把斯密其它的價值概念

5、定義一起納入分析框架,使價值概念呈現出多重形態(tài)。這就意味著:馬克思并非只吸收了斯密的勞動價值概念,比斯密的價值概念更為復雜。馬克思價值概念的多重形態(tài)大致如下:第一,勞動價值的純粹形態(tài)。馬克思把前述斯密的勞動數量價值作為商品價值最一般的定義(即概念的本質)承繼過來,并且在排除一切不必要因素的純粹形態(tài)4(P8)下對它作了更為精確的描述,認為,商品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抽象的人類勞動,商品價值量取決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創(chuàng)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第二,勞動價值的貨幣形態(tài)。馬克思發(fā)現斯密在說明生產成本價值時有這樣一

6、段表述:勞動者對原材料增加的價值分為兩個部分,其中一部分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另一部分支付雇主的利潤,來報酬他墊付原材料和工資的那全部資本。馬克思敏銳地覺察到,斯密的這句話中包含著兩種價值概念的定義。馬克思把這兩種價值概念的定義界分出來,分別加以修繕后作為價值概念的兩種不同形態(tài)。斯密在這句話的前半部分說:勞動者對原材料增加的價值分為兩個部分,其中一部分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另一部分支付雇主的利潤。馬克思認為,斯密這樣的定義仍然屬于勞動價值,因為在這里商品價值仍然是由勞動決定的,不過他已不是用勞動時間來計量,而是用貨幣來計量了。因此,馬克思把斯密的這一定義剝離出來,作為勞動價值的貨幣形態(tài)吸收到他自己的價

7、值概念中來,并更精確地加以描述。馬克思認為,斯密這句話的前半部分意味著,原材料只是通過勞動轉移到商品價值中,耗費勞動在對原材料進行加工時又追加了新的價值,商品價值就包含了原材料價值和勞動創(chuàng)造的新價值。新價值又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以工資的形式由資本家支付給勞動者,用來滿足勞動者必需的生活資料;另一部分作為利潤歸資本家所有。馬克思對此作了如下修正:由于原材料(還有斯密疏漏的生產工具)只是轉移價值,對資本家來說為此墊付的資本屬于不變資本;由于以工資形式購來的活勞動可以創(chuàng)造新價值,對資本家來說為此墊付的資本屬于可變資本;至于斯密在這里所說的利潤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利潤,而是剩余價值(包括其中的地租)。因此

8、,馬克思說:斯密認識到了剩余價值的真正起源。經過修繕以后,馬克思建立了勞動價值貨幣形態(tài)的著名等式:商品價值=不變資本(C)+可變資本(V)+剩余價值(M)。顯然,這里的勞動價值與前面的勞動價值是有區(qū)別的,是由前面的勞動價值轉化過來的。由于這一勞動價值用貨幣計量,而不用勞動時間直接計量,我們把它稱為勞動價值的貨幣形態(tài)。因為馬克思總是在貨幣形態(tài)下闡述勞動價值,所以可以把兩種形態(tài)下的勞動價值合并。馬克思論證勞動價值是撇開流通過程等不必要的因素之后,在純粹的生產過程中進行的。第三,勞動價值的轉化形態(tài):生產成本價值(生產價格)。斯密在那句話的后半部分說:利潤是用來報酬資本家墊付原材料和工資的那全部資本。

9、馬克思察覺到,斯密那句話的后半部分又把利潤作為超出資本家預付資本之上的余額,而且利潤還要與預付資本保持相當的比例。馬克思認為,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利潤,因此斯密那句話的后半部分表述的是生產成本價值,斯密在一句話中把剩余價值和利潤混淆在一起了,因而也把勞動價值和生產成本價值混淆在一起了。于是,馬克思把斯密那句話后半部分所包含的另一種價值概念定義剝離出來,作為生產成本價值吸收進來,并把它作為勞動價值的轉化形態(tài)納入他的價值概念中,對它的描述當然也就更為精確。馬克思認為,剩余價值與利潤互相區(qū)別但又互相聯系,從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需要中介環(huán)節(jié);與此相關聯的勞動價值和生產成本價值也相互區(qū)別又相互聯系,從勞動價

10、值轉化為生產成本價值同樣也需要中介環(huán)節(jié)。為此,馬克思對斯密的生產成本價值作了如下修正:勞動者剩余勞動時間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在單個資本家看來是預付資本應得的利潤,也就是投入的成本價格包括不變資本(C)和可變資本(V)應得的利潤;這樣,剩余價值(M)在單個資本家那里初步轉化為利潤(P),商品價值等于成本價格(K)加上利潤(P);而全社會的利潤又必須在全部資本家之間平均化為平均利潤(P),使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資本會從利潤率較低的部門抽走,投入利潤率較高的其他部門,以致不同的生產部門都有相同的平均利潤;因而,商品價值就轉化為成本價格(K)加上平均利潤(P)。這就是馬克思的生產成本價值,馬克思稱它為生

11、產價格。因為它是由勞動價值轉化過來的,我們又把它稱為勞動價值的轉化形態(tài)。第四,勞動價值的轉化形態(tài):供求拉動價值(市場價值)。馬克思還吸收并修繕了斯密的供求拉動價值(自然價格)的定義。馬克思認為,勞動價值轉化為生產成本價值(生產價格)之后,還要進一步轉化為市場價值。從長期來看,市場價值是在供求一致的情況下按照勞動價值(嚴格地說是按照生產價格)出售的商品價值。首先,供求關系的變化會使市場價格偏離市場價值。如果某個商品供給大于需求,商品的市場價格就會降低到市場價值之下,需求隨之增加,同時一部分資本和勞動也會從該商品的生產部門中抽走,商品供給量也隨之減少,這樣市場價格又會回升,甚至上升到市場價值之上。

12、反之亦然。由此,各種同市場價值相偏離的市場價格,按平均數來看,就會平均化為市場價值,因為這種和市場價值的偏離會作為正負數相互抵銷。供求的變動使市場價格圍繞著市場價值這個中心發(fā)生波動。其次,市場價值本身也會因為供求關系的變動而變動。如果某個商品的供給大于需求,該商品就會有一部分賣不出去,生產該商品的一部分資本和勞動就會被抽出這個生產部門,商品供給量隨之減少;由于抽走的往往是生產條件較差的資本和勞動,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就會隨之減少,這也就意味著市場價值本身降低了。反之亦然。最后,市場價值還會因為其他原因提高或降低,比如某種發(fā)明縮短了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就會直接降低市場價值。所以,市場價值始

13、終處于變動之中,具有不確定性。這就是馬克思的供求拉動價值,馬克思把它稱為市場價值。需要指出的是,馬克思一再強調,供求只是影響市場價值,而不決定市場價值,市場價值是由生產成本價值(生產價格),進一步講是由勞動價值或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馬克思詳細論證了供求拉動價值(市場價值)。馬克思的論證是在流通過程中考慮了供求關系這個更加復雜的條件下進行的。第五,勞動價值的轉化形態(tài):要素競爭價值。在現實的競爭中,作為組織生產或執(zhí)行職能的資本家必須獲取資本、勞動力和土地等生產要素,而這些生產要素作為商品由于供求關系的變動其市場價值是不確定的,執(zhí)行職能的資本家只有通過競爭努力使自己能夠以較低的價格獲取這些生產要

14、素,即以較低的利息、工資和地租獲取資本、勞動力和土地等生產要素。另外,執(zhí)行職能的資本家應得的企業(yè)主收入也必須通過競爭以較高的價格售出生產的商品,賺到更多的利潤來決定。如果把執(zhí)行職能的資本家和擁有貨幣的資本家看成一個整體,那么利潤就包括企業(yè)主收入加上利息。馬克思指出:資本家的利己打算從實際方面表明,商品價值是在競爭中最終由利潤(企業(yè)主收入加上利息)、工資和地租決定的;撇開不變資本不說,好像不是一個已預先規(guī)定的價值量分為具有互相獨立的收入形式的三部分,而是反過來,好像這個價值量是由獨立地、分別地決定的、構成這個價值量的工資、利潤和地租這些要素的總和形成;不變資本部分的價格,以及商品的總價值,最后分

15、析起來,雖然是按照一種有點莫名其妙的方法,都會歸結為由幾個獨立的、按不同規(guī)律調節(jié)的和由不同源泉形成的工資、利潤和地租這些價值形成要素相加而成的價值總額。這種價值形態(tài)可以稱之為要素競爭價值。由于它是從勞動價值已定的量逐步轉化過來的,我們也可以把它稱為勞動價值的轉化形態(tài)。馬克思雖然沒有給這個價值形態(tài)命名,但在資本論詳細論證了這一價值形態(tài)。以往人們在這里僅看到馬克思批判斯密的收入價值,并沒有領會馬克思與斯密收入價值相似的要素競爭價值。三、馬克思和斯密的分析思路比較馬克思和斯密在分析思路上有相似之處,又有很大區(qū)別。斯密在分析價值概念時,雖然抓住了商品價值的本質(由勞動決定),也說明了商品價值的現象(現

16、實中的種種表現),但是對本質和現象的闡述是分開來進行的,兩者之間缺少聯系。馬克思指出:一方面,他試圖深入研究資產階級社會的內部生理學,另一方面,他試圖既要部分地第一次描寫這個社會外部表現出來的生活形式,描述它外部表現出來的聯系,因為兩個任務是各自獨立進行的,所以這里就出現了完全矛盾的表述方法:一種方法或多或少正確地表達了內在聯系,另一種方法同樣合理地,并且缺乏任何內在關系地和前一種理解方法沒有任何聯系地表達了外部表現出來的聯系。馬克思在確立自己的分析思路時糾補了斯密的錯誤,說明了他的分析思路。馬克思把斯密的勞動數量價值加以修繕之后作為簡單抽象的勞動價值的純粹形態(tài),又把斯密的收入價值批判地吸收進

17、來作為復雜具體的要素競爭價值形態(tài),而分布在這兩個價值形態(tài)中間的一系列價值形態(tài)則是上升過程的中介環(huán)節(jié)。馬克思的分析思路顯然要比斯密的分析思路邏輯性更強。馬克思不但從價值概念的抽象一步一步逼近具體,而且還充分展現了價值概念各種形態(tài)之間既相互對立又相互聯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轉化的復雜關系。馬克思的形式化分析還是遺留下一些可商榷之處,比如從勞動價值(價值)向生產成本價值(生產價格)轉變的形式化分析,就留下了一個著名的價值轉形問題。四、馬克思和斯密的方法論比較斯密對價值概念的定義是相對固定的。斯密堅稱只有用勞動作標準,才能在一切時代和一切地方比較各種商品的價值。正因為此,馬克思說斯密抓住了商品價值的本質??墒?斯密同時又意識到,直接用勞動度量商品價值并不現實,于是他又給價值概念下了其它定義,并按照社會發(fā)展時序將這些定義排列起來。這看起來也不違背科學方法,因為在不同的時間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