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guī)程_第1頁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guī)程_第2頁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guī)程_第3頁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guī)程_第4頁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guī)程 JGJ 55-20113 基本規(guī)定3.0.1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應滿足混凝土配制強度、拌合物性能、力學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設計要求。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學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試驗方法應分別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標準 GB/T50080 、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1 和普通混凝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2 的規(guī)定。3.0.2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應采用工程實際使用的原材料,并應滿足國家現(xiàn)行標準的有關要求;配合比設計應以干燥狀態(tài)骨料為基準,細骨料含水率應小于0.5% ,粗骨料含水率應小于0.2% 。3.0.3 混凝土的最

2、大水膠比應符合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 的規(guī)定。3.0.4 混凝土的最小膠凝材料用量應符合表3.0.4 的規(guī)定,配制C15 及其以下強度等級的混凝土,可不受表 3.0.4 的限制。表 3.0.4 混凝土的最小膠凝材料用量最大水膠比最小膠凝材料用量(kg/m3)素混凝土鋼筋混凝土預應力混凝土0.602502803000.552803003000.50320< 0.453303.0.5 礦物摻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摻量應通過試驗確定。鋼筋混凝土中礦物摻合料最大摻量宜符合表3.0.5-1的規(guī)定;預應力鋼筋混凝土中礦物摻合料最大摻量宜符合表3.0.5-2 的規(guī)定。表 3.0.5-1 鋼筋混凝土

3、中礦物摻合料最大摻量礦物摻合料種類水膠比最大摻量(% )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粉煤灰<0.40<45<35>0.40< 40< 30?;郀t礦渣粉<0.40<65<55>0.40< 55< 45鋼渣粉<30<20磷渣粉<30<20硅灰<10<10復合摻合料<0.40<60<50>0.40< 50< 40注:采用硅酸鹽水泥和普通硅酸鹽水泥之外的通用硅酸鹽水泥時,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材和礦物 摻合料用量之和應不大于按普通硅酸鹽水泥用量20% 計算混合材和礦物

4、摻合料用量之和; 對基礎大體積混凝土,粉煤灰、?;郀t礦渣粉和復合摻合料的最大摻量可增加5; 復合摻合料中各組分的摻量不宜超過任一組分單摻時的最大摻量。表 3.0.5-2 預應力鋼筋混凝土中礦物摻合料最大摻量礦物摻合料種類水膠比最大摻量(% )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粉煤灰<0.40<35<30> 0.40< 25< 20?;郀t礦渣粉<0.40<55<45>0.40< 45< 35鋼渣粉<20<10磷渣粉<20<10硅灰<10<10復合摻合料<0.40<50<40&g

5、t;0.40< 40< 30注:粉煤灰應為I級或II級 F類粉煤灰;在復合摻合料中,各組分的摻量不宜超過單摻時的最大摻量。3.0.6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離子最大含量應符合表3.0.6 的要求。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離子含量應按照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水運工程混凝土試驗規(guī)程JTJ 270 中混凝土拌合物中氯離子含量的快速測定方法進行測定。表 3.0.6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離子最大含量環(huán)境條件水溶性氯離子最大含量(% ,水泥用量的質量百分比)鋼筋混凝土預應力混凝土素混凝土干燥環(huán)境0.30.061.0潮濕但不含氯離子的環(huán)境0.2潮濕而含有氯離子的環(huán)境、鹽漬土環(huán)境0.1除冰鹽等侵蝕性物質的

6、腐蝕環(huán)境0.063.0.7 長期處于潮濕或水位變動的寒冷和嚴寒環(huán)境、以及鹽凍環(huán)境的混凝土應摻用引氣劑。引氣劑摻量應根據(jù)混凝土含氣量要求經(jīng)試驗確定;摻用引氣劑的混凝土最小含氣量應符合表3.0.7 的規(guī)定,最大不宜超過 7.0% 。表 3.0.7 摻用引氣劑的混凝土最小含氣量粗骨料最大公稱粒徑(mm )混凝土最小含氣量()潮濕或水位變動的寒冷和嚴寒環(huán)境鹽凍環(huán)境40.04.55.025.05.05.520.05.56.0注:含氣量為氣體占混凝土體積的百分比。3.0.8 對于有預防混凝土堿骨料反應設計要求的工程,混凝土中最大堿含量不應大于3.0kg/m3 ,并宜摻用適量粉煤灰等礦物摻合料;對于礦物摻合

7、料堿含量,粉煤灰堿含量可取實測值的1/6 ,?;郀t礦渣粉堿含量可取實測值的1/2 。4 混凝土配制強度的確定4.1 .1 混凝土配制強度應按下列規(guī)定確定:1 當混凝土的設計強度等級小于C60 時,配制強度應按下式計算:( 4.0.1-1 )式中, fcu,o 混凝土配制強度(MPa);fcu,k 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這里取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值(MPa);混凝土強度標準差(MPa)。2 當設計強度等級大于或等于C60 時,配制強度應按下式計算:( 4.0.1-2 )4.2 .2 混凝土強度標準差應按照下列規(guī)定確定:1 .當具有近1個月3個月的同一品種、同一強度等級混凝土的強度資料時,其

8、混凝土強度標準差b應按下式計算:( 4.0.2 )式中, fcu,i 第 i 組的試件強度(MPa );mfcu n 組試件的強度平均值(MPa );n 試件組數(shù),n 值應大于或者等于30 。對于強度等級不大于 C30的混凝土:當b計算值不小于3.0MPa時,應按照計算結果取值;當 b 計算值小于3.0MPa時,b應取3.0MPa。對于強度等級大于 C30且不大于C60的混凝土:當 b計算值 不小于4.0MPa 時,應按照計算結果取值;當 b計算值小于4.0MPa時,b應取4.0MPa。2 .當沒有近期的同一品種、同一強度等級混凝土強度資料時,其強度標準差b可按表4.0.2取值。 表4.0.2

9、 標準差 b值(MPa)混凝土強度標準值<C20C25C45C50 C55。4.05.06.05 混凝土配合比計算5.1 水膠比5.1.1 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大于C60 等級時,混凝土水膠比宜按下式計算:( 5.1.1-1 )式中 a 、 b 回歸系數(shù),取值應符合本規(guī)程5.1.2 的規(guī)定;fb 膠凝材料(水泥與礦物摻合料按使用比例混合)28d膠砂強度(MPa),試驗方法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 ISO 法) GB/T 17671 執(zhí)行;當無實測值時,可按下列規(guī)定確定:1 根據(jù) 3d 膠砂強度或快測強度推定28d 膠砂強度關系式推定fb 值;2 當?shù)V物摻合料為粉煤灰和?;郀t礦

10、渣粉時,可按下式推算fb 值:( 5.1.1-2 )式中 f、 s 粉煤灰影響系數(shù)和?;郀t礦渣粉影響系數(shù),可按表5.1.1 選用;fce,g 水泥強度等級值(MPa)。表 5.1.1 粉煤灰影響系數(shù)f 和?;郀t礦渣粉影響系數(shù)s摻量( % )種類粉煤灰影響系數(shù)f ?;郀t礦渣粉影響系數(shù)s01.001.00100.900.951.00200.800.850.951.00300.700.750.901.00400.600.650.800.9050-0.700.85注:本表應以PO 42.5 水泥為準;如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以外的通用硅酸鹽水泥,可將水泥 混合材摻量20% 以上部分計入礦物摻合料。

11、宜采用I級或II級粉煤灰;采用I級灰宜取上限值,采用II級灰宜取下限值。 采用 S75 級粒化高爐礦渣粉宜取下限值,采用 S95 級?;郀t礦渣粉宜取上限值,采用 S105級粒化高爐礦渣粉可取上限值加0.05 。當超出表中的摻量時,粉煤灰和?;郀t礦渣粉影響系數(shù)應經(jīng)試驗確定。5.1.2 回歸系數(shù)a 和 b 宜按下列規(guī)定確定:1 根據(jù)工程所使用的原材料,通過試驗建立的水膠比與混凝土強度關系式來確定;2 當不具備上述試驗統(tǒng)計資料時,可按表5.1.2 采用。表 5.1.2 回歸系數(shù)a、 b 選用表粗骨料品種系數(shù)碎石卵石a0.530.49b0.200.135.2 用水量和外加劑用量5.2.1 每立方米

12、干硬性或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mwo )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混凝土水膠比在 0.400.80范圍時,可按表 5.2.1-1 和表5.2.1-2 選取;2 混凝土水膠比小于0.40 時,可通過試驗確定。表 5.2.1-1 干硬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拌合物稠度卵石最大公稱粒徑(mm )碎石最大粒徑(mm )項目指標10.020.040.016.020.040.0維勃稠度( s)16 201751601451801701551115180165150185175160510185170155190180165表5.2.1-2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拌合物稠度卵石最大粒徑(mm )

13、碎石最大粒徑(mm)項目指標10.020.031.540.016.020.031.540.0坍落度( mm)1030351901701601502001851751655055200180170160210195185175707521019018017022010519518590215195185175230215205195注:本表用水量系采用中砂時的取值。采用細砂時,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可增加采用細砂時,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可增加510kg ;采用粗砂時,可減少 510kg 。 摻用礦物摻合料和外加劑時,用水量應相應調整。5.2.2 每立方米流動性或大流動性混凝土的用水量(mwo )可

14、按下式計算:( 5.2.2 )式中mwo滿足實際坍落度要求的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 ),以本規(guī)程表5.2.1-2 中90mm 坍落度的用水量為基礎,按每增大20mm 坍落度相應增加5kg 用水量來計算;外加劑的減水率(),應經(jīng)混凝土試驗確定。5.2.3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劑用量應按下式計算:( 5.2.3 )式中: ma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劑用量(kg );mb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膠凝材料用量(kg );0 a-外加劑摻量( ),應經(jīng)混凝土試驗確定。5.3 膠凝材料、礦物摻合料和水泥用量5.3.1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膠凝材料用量(mbo )應按下式計算:( 5.3.1 )5.3.2 每

15、立方米混凝土的礦物摻合料用量(mfo )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按本標準3.0.5條和5.1.1條確定符合強度要求的礦物摻合料摻量2 礦物摻合料用量(mfo )應按按下式計算:( 5.3.2 )式中: mf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礦物摻合料用量(kg );0 f 一可算水膠比過程中確定的礦物摻合料摻量( )。5.3.3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mco )應按下式計算:( 5.3.3 )式中: mc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 )5.4 砂率5.4.1 當無歷史資料可參考時,混凝土砂率的確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坍落度小于10mm 的混凝土,其砂率應經(jīng)試驗確定。2 .坍落度為1060mm 的

16、混凝土砂率,可根據(jù)粗骨料品種、最大公稱粒徑及水灰比按表5.4.1選取。3 坍落度大于60mm 的混凝土砂率,可經(jīng)試驗確定,也可在表5.4.1 的基礎上,按坍落度每增大 20mm 、砂率增大1 的幅度予以調整。表 5.4.1 混凝土的砂率()水膠比( W/B )卵石最大公稱粒徑(mm )碎石最大粒徑(mm )10.020.040.016.020.040.00.4026 -3225 -3124 -3030 -3529 3427320.5030 -3529 -3428 -3333 -3832 3730350.6033 -38323731 -3636 -4135 4033380.7036 一4135

17、-4034 一3939 -4438 433641注: 本表數(shù)值系中砂的選用砂率,對細砂或粗砂,可相應地減少或增大砂率;采用人工砂配制混凝土時,砂率可適當增大;只用一個單粒級粗骨料配制混凝土時,砂率應適當增大; 對薄壁構件,砂率宜取偏大值。5.4.2 砂率應按公式5.5.1-2 計算。5.5 粗、細骨料用量5.5.1 采用質量法計算粗、細骨料用量時,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5.5.1-1 )( 5.5.1-2 )式中 mg0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 );ms0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細骨料用量(kg );mw0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3 s -砂率();mcp 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質量( kg ),可取23502450kg 。5.5.2 采用體積法計算粗、細骨料用量時,應按公式5.5.1-2 和下列公式計算:( 5.5.2 )式中p c -水泥密度(kg/m3 ),應按水泥密度測定方法GB/T 208 測定,也可取2900kg/m33100kg/m3摻量01020304050f 礦物摻合料密度kg/m3 ),可按水泥密度測定方法g 粗骨料的表觀密度kg/m3測定;石質量及檢驗方法GB/T 208),應按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