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題一課”教學研究活動的實踐與思考教案資料_第1頁
“一題一課”教學研究活動的實踐與思考教案資料_第2頁
“一題一課”教學研究活動的實踐與思考教案資料_第3頁
“一題一課”教學研究活動的實踐與思考教案資料_第4頁
“一題一課”教學研究活動的實踐與思考教案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一題一課”教學研 究活動的實踐與思考精品資料題一課”教學研究活動的實踐與思考何謂“一題一課”呢?簡單地說,就是教師通過對一道 題或一個材料的深入研究,挖掘其內在的學習線索,并科 學、合理、有序地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數(shù)學探索活動,從 而完成一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以此達成多維目標的過程。此 舉對教研團隊與教師個體提由了更高要求,其中對教材呈 現(xiàn)之“來龍去脈”的梳理,學生發(fā)展之“瞻前顧后”的把握,尤 為關鍵。我們數(shù)學團隊在此作了一些探索,以下是筆者對 活動進行簡要的梳理,愿與同行共商榷。一、活動背景(一)學生發(fā)展需要毫無疑問,教學的直接服務對象就是學生。學生發(fā)展 與否直接衡量著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耙?/p>

2、題一課”研究其主 要目的是想盡可能地為學生的學習起“穿針引線、線面結 合、立體呈現(xiàn)”的作用。也就是我們教學很需要能為學生的 學習最終形成一個立體網(wǎng)狀、動態(tài)關聯(lián)的系統(tǒng),以此最大 可能地促進學生自主、和諧、可持續(xù)地發(fā)展。(二)教師專業(yè)成長需要“一題一課”研究的順利開展,其關鍵是需要教師對教材 的深入解讀與學生的正確把握。解讀教材與理解學生的程 度如何也正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一種內推力所在。因此,通 過適當?shù)慕萄蟹绞揭I教師團隊與個體對教材的橫向、縱 向的理解,以及通過教研探索活動的開展,教師增加了對 學生發(fā)展的把握,從而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以生為本”的課堂教 學理念,因此,我們想通過“一題一課”教學研究活

3、動倒逼教 師成長不乏是一種有力的途徑。(三)當前課程建設需要當前從上到下把課程建設擺在了學校工作比較重要的 位置上。作為基礎教育小學階段的教師能做些什么呢?筆 者認為:一線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應根據(jù)學生情況 進行當下教材的修補、重組、重構等系列的實踐性活動, 其實也是一種課程建設的實踐行為。為此,我們可以借助“一題一課”等教研活動,把教師零散的課程建設行為調整為 整體的、系統(tǒng)性的課程開發(fā)能力,通過教研團隊一次次一 年年的實踐、反思、調整,提煉由一個適合學生發(fā)展的課 例,讓這些課例慢慢沉淀下來,學校課程建設工作也就順 其自然地推進了。二、活動展開要素(一)主題確立浙江省小學數(shù)學教研員斯苗兒老

4、師:我們知道,任何 一次教研活動都會有一個背景,問題在于我們能否從中提 取由適切的問題和議題成為活動的主題。主題的適切與否會直接影響到活動的效果,如果主題過于“高、大、上”,教 研活動就很可能變成走過場或無法深入。衡量主題適切與 否,一方面要看研究的問題是否明確具體,能否急教研組 教師之所急。換句話說,就是教研活動的價值定位不能一 廂情愿,要與參與者的需求一致 ;另一方面要看主題與活動 的定位是否匹配。實際上,活動的定位與參加活動的對象 有關,參加活動對象的需求不同,活動的具體定位和指向 就應有所差異。無論是課堂教學展示還是學科培訓,都需要有適切的 主題。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教研活動應針對學科研

5、究的情 況進行整體規(guī)劃,每個活動應該納入到學科教學研究的整 體規(guī)劃之中,以體現(xiàn)教學研究的長期性和前瞻性。同時, 每次教研活動必須依據(jù)當時學科研究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確立主題,以體現(xiàn)教學研究的階段性和針對性。這樣能使 每次活動有鮮明而具體的主題,每個活動之間既有層次性 又有連貫性。因此,“一題一課”教研活動基于以上一些背景,結合平 時教學實際,我們選擇適切的主題來開展研究活動。課題 的線索可以是教材中典型的例題、教學中普遍由現(xiàn)的問 題、學生作業(yè)中群體性錯誤的習題、教材中綜合性題型以 及階段性教學目標達成的必要性的探究材料等。(二)任務驅動在“一題一課”教研活動過程中,學員在團隊的幫助下, 緊緊圍

6、繞一個或幾個共同的活動任務,在較強的實踐性問 題解決的動機驅動下,通過對所研究問題的教材資源的收 集、修補、重組、重構等實踐性活動,團隊學員進行個體 自主探索和團隊互動協(xié)作的實踐性研究,并在完成既定任 務的同時,團隊中的成員最終能形成自主學習、自主實 踐、自主反思、自主提煉的研究性習慣。我們知道,現(xiàn)在的教師不缺教學理念,缺的是什么 呢?一一如何把先進的教學理念轉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耙活}一課”教研活動就是如何把“題”的研究和“學”的研究很 好地進行“無縫”對接,也就是幫助教師如何把“以人為本”的 教學理念轉化為實踐行為找到一條適合常態(tài)教學的途徑。再說,現(xiàn)在從上級業(yè)務部門到學校教研組不乏有不少教

7、研 方向在統(tǒng)領或指引著方向,可以說學校教研組中的教師也 基本明白教學發(fā)展的方向,但是教師需要采取什么行為、 方式或手段去把這些教研方向植入學校,融入自己的實踐 行為?還是有待于探索與思考的如“區(qū)級層面團體性說題比賽一一研究團隊一題一課” 的研討活動一一“學校教師個體圍繞一題一課典型課例要求 進行教學設計與展示”。三級層面的任務驅動,把區(qū)級層面 教研部門的教研理念或教研方向,通過“一題一課”的教學課 例的開發(fā)作為中介,把教研理念或教研方向植入學校,以此幫助教師打開研究思路,拓寬研究路徑,形成研究成 果。因此,筆者認為學校教研團隊以“一題一課”教研活動為 任務驅動來展開探索,不乏是促進教學變革、學

8、生發(fā)展、 教師成長與課程建設穩(wěn)步推進的一條比較有效的通道。(三)活動展現(xiàn)教研活動的方式有很多,“一題一課”教研活動最終將以 課例方式展現(xiàn)給同行,這樣對于一線教師能起借鑒作用。 同時,也寄希望于更多的教師能參與到本研究中來,并對 本研究活動提由意見或建議?;顒诱宫F(xiàn)主要經歷兩個核心 環(huán)節(jié):一是團隊磨課;二是團隊協(xié)作進行典型課例的教學展 示。1.團隊磨課(1)磨課方式一一“四磨一理”。(2)預期成效一一“磨課?磨人?由境界”。2.協(xié)作展示(1)團隊內成員之間的協(xié)作。通常根據(jù)研究主題與線索(教材中典型的例題、教學 中普遍由現(xiàn)的問題、學生作業(yè)中群體性錯誤的習題、教材 中綜合性題型以及階段性教學目標達成的

9、必要性的探究材 料等)把團隊中的成員分成若干組,首先成員分散先行設僅供學習與交流,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網(wǎng)站刪除 謝謝5精品資料計與自主磨課,接著進行集中磨課交流,最后課例基本成 型后做相應的集體展示。(2)團隊間互相交流展示?!耙活}一課”研究的課例基本成型后,我們就盡量為成員 搭建平臺進行自主展示(如表1),其目的之一是能促進團隊成員把課例物化為行為,接受同行指正;其二是與團隊間進行互動交流,取長補短,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行為;三是通過不斷磨礪完善一些具有“一題一課”特質的典型案例,并慢慢 積淀下來成為教學資源。(四)反思跟進浙江省小學數(shù)學教研員斯苗兒老師:在某種意義上來 說,一線教師如果沒有行為變化在先

10、,教學觀念的轉變是 不可能深刻的。而要真正讓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扎根于教 師,運用于課堂,外顯于學生的發(fā)展,要允許他們有一個 感悟和累積的過程,有一個懷疑自我和超越自我的過程, 有一個借鑒和親身實踐,并體驗成功的過程。況且,同樣 的活動,同樣的課,每個人內心的體驗是不同的。因此, 即使是在親臨“一題一課”教學活動現(xiàn)場的教師身上也不見得 能立竿見影,更何況是“道聽途說”的場外教師呢!正因如此,我們需要做的是:活動后及時跟進對教研 活動成果的梳理和提升,以進一步促進對相關主題的研 究、思考和實踐。所以,如何梳理和提升活動的成果,怎樣擴大活動的受益面,便逐漸成為教研活動策劃的組成部 分。首先,我們把磨

11、課過程中的種種“煎熬” “磕磕碰碰”和“爭 議分歧”作為上課教師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的寶貴財富?;顒咏Y束 后,讓每一位上課教師依據(jù)自己的磨課經歷寫由詳盡的教 學設想、教學過程和反思,讓他們經歷從感性到理性的梳 理過程,把自己即時的感受積淀下來。只有這樣,才能使 教師上一個臺階,才能使這節(jié)課在自己的教學生涯中真正 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也能讓旁觀者分享他們的經歷,不僅 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特級教師工作室學員陳春艷老師:我深深地體會到了 教師過度的引導是會阻礙學生思考發(fā)展的。如果教學一味 地講規(guī)則、方法,而不給學生嘗試實踐的機會,那學生就 不可能學得扎實,就比如斯苗兒老師舉了生活中常見的“媽 媽教孩子爬”

12、的例子,媽媽不會教孩子爬的動作要領,也不 會示范動作讓孩子模仿,而是找一個孩子喜歡的東西,誘 導孩子自己嘗試著爬過來拿,孩子在嘗試中就學會了。同 樣,對于我們的教學,教師也要大膽地給學生嘗試的機 會,允許學生由錯,學生的錯誤可以是很好的資源,我們 要學會利用這些資源,從學生的錯誤中去讀懂學生,研究 教學,設計我們的課堂活動特級教師工作室學員劉友富老師:“一題一課”教學活動 順利開展應該說選擇“一題”很重要,是否可以圍繞“一題”將所有的知識點都串聯(lián)起來,如何設計一些好題就是重中之 重,這些正是我們數(shù)學一線教師要去思考的,從課的設計 過渡到題的設計。怎樣才能設計由好題?最終還是要回歸 到學生,要去

13、關注學生的錯題,要去思考學生的思維障礙 在哪里。我們是否有必要設計一道鋪墊題幫他們克服思維 障礙,這就是為學生搭腳手架。我們還要清楚知識的整個 教材編排體系,而不是僅僅關注到學生本年學習的一個知 識點特級教師工作室學員王小娟老師:特級教師張翼文老 師的觀點報告引起我們很多的共鳴,平時教學經常在趕時 間,由此造成了 “偽高效”、曲現(xiàn)“跑馬式”的課堂節(jié)奏,學生 累,教師也累??墒窃鯓佣沤^這樣的現(xiàn)象呢?張老師報告 中的一道題給由了答案一一尋找缺失的中間地帶。在日常 教學時,從規(guī)律運用到模型建立的過程中,缺失了一個中 間地帶,即從具體一半抽象一抽象的過程,學生只有經歷 了這樣的過程,才會真正理解知識點

14、并內化到自己的知識 結構中,解題的方法才會多元。關鍵時段“花”時間是為了以 后教學中更好地“省時間三、實踐案例呈現(xiàn)以下是為了比較充分地展現(xiàn)“一題一課”教學案例的設計 與操作流程。同時,為了能便于同行更好地理解設計意圖 與過程展開的操作要素,現(xiàn)以“人教版教材三年級下冊第79 頁至81頁練習十九第11題”作為一課教學的內容來展示我 們的教學實踐活動。教學路徑一:傳統(tǒng)教學背景下的習題教學操作方式及 思考例如練習中第11題的教學,教師一般會這樣處理:獨 立思考(即學生先行自主解決這個問題)一匯報交流(即 根據(jù)個體自主解決的結果進行組內與組際交流)一歸納概 括(即這類問題解決的一般思考方法)一鞏固練習(

15、即增 加一組相類似或變式練習加以鞏固)。應該說以上的“四步” 教學線索已經成為一線教師習題教學的一種“典范”。那么有 沒有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地方呢?筆者認為,傳統(tǒng)課堂教 學中一些好的方面我們應該堅守,但是面對孩子之變化, 我們如果用“千人一面”的課堂節(jié)奏來應對不斷變化的學生是 否缺少些什么?反思一:課堂結構的“標準式”禁錮,學生對教學情節(jié) “索然無味”大家一定知道小學生的好奇心相對是比較強的,也就 是一些新奇、富有挑戰(zhàn)性事件容易喚起他們的求知欲。以 上傳統(tǒng)意義處理習題教學的“標準式” 一直沿襲下來,主宰著 我們當前的數(shù)學課堂,可以說學生對這樣的“套路”是非常熟 悉的。也就是說對學生而言,習題教

16、學情節(jié)是“重復著昨天 的故事”,沒有任何懸念可言。同時,有一部分學生心知肚 僅供學習與交流,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網(wǎng)站刪除 謝謝9精品資料明,當自己獨立解決不能完成時(即使自己不去思考), 緊接著匯報交流環(huán)節(jié),一定有同學或老師會講解與交流, 從而來獲取解決問題的結果。因此,這樣的教學“催生”不了 學生的學習欲望,久而久之,學生厭倦情緒就油然而生 了。反思二:追求課堂節(jié)奏的“短、平、快”,教學目標達成 僅停留在知識點狀解決上沿襲傳統(tǒng)習題教學“四步曲”來解決以上第11道練習, 有如下幾個過程:一般 3分鐘左右獨立思考(甚至會有部分 學生接了任務就急著發(fā)言),5分鐘匯報交流,12分鐘概括總結,35分鐘的強化

17、練習。這樣教學“短、平、快”,其 成效就是直接趨向知識點的解決,既省時又省力,似乎沒 有什么破綻可言。然而,什么是教育呢?懷特海曾經說 過:“當一個人把在學校學到的知識都忘記,剩下的就是教 育?!蹦敲?,我們又將如何來看待這樣“短、平、快”的課堂 節(jié)奏呢?因此,“一題一課”的教學研究活動不乏是一條破解“短、平、快”之功利性課堂比較有效的途徑。我們對 于一些有著豐富背景的材料(包括典型教材習題、普遍教 學問題、大眾學生疑惑、學生普遍性錯題等)可以進行深 入研究,適當收集、組織與挖掘其內在的學習線索,并科 學、合理、有序地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數(shù)學探索活動,從 而組織教學來完成教學任務,發(fā)展學生。教學路

18、徑二:“一題一課”教研活動背景下教學案例的實 踐及思考【教學過程】(一)基礎部分1 .由示課題: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與周長的復習。(設計意圖:這也是課堂教學的一種直白,讓學生明 白整節(jié)課的目標與方向,自然也喚起了學生對舊知識的提 取狀態(tài),為課堂順利進行鋪平道路。)2 .基本梳理。(1)基本問題,自主解決。求生下列長方形的面積與周長。師:同學們?yōu)槭裁床粍邮?,有問題嗎?生:圖中沒有告知長方形的長和寬的長度,我們無法 進行計算。師:哦,意思是計算長方形的必要條件是應該知道長 和寬的長度。(設計意圖:復習課中知識的梳理途徑有很多,關鍵 在于喚起學生內心深處對知識與學法的回憶及整理,本環(huán) 節(jié)通過這樣一個

19、細小環(huán)節(jié),其目的是讓學生能立即整理與 頓悟由求長方形面積與周長的必要條件。)求生下列長方形的面積與周長。(生口答)師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6X4二24 (平方厘米)長方形的周長=(長+寬)X2=(6+4) X2=20 (厘米)(2)關聯(lián)問題,自主探索。師:如果在這個長方形內剪去一個最大的正方形,正 方形的面積與周長分別是多少?剩余部分的面積與周長分 別是多少?學生自主解答問題;匯報交流。師:如果在這個長方形內剪去一個最大的正方形,正 方形的邊長是多少?生:正方形的邊長是 4厘米。師板書:正方形的面積二邊長X邊長=4 X4=16 (平方厘米)正方形的周長二邊長X4=4 X4=16 (厘米)

20、師板書:剩余部分面積=長*寬=4X2二8 (平方厘米)剩余部分周長=(長+寬)X2=(4+2) X2=12 (厘米)(設計意圖:復習課教學中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對以往 知識的梳理與溝通,然而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與周長計 算的基本方法是這節(jié)課學習的基礎,教學進程中可以采取 邊練邊理的方式,這樣既可以喚起記憶,也可以起到鞏固 練習的作用,以此加強教學的保底工作。)(3)對比觀察,引發(fā)思考。長方形的面積長方形的周長二長x范=6X4=24 (平方厘米)剩余部分面積二長x寬寬)X2=4X2厘米)=12 (厘米)=(長+寬)X2=(6+4) X2=20 (厘米)剩余部分周長二(長+=(4+2) X2=8 (平

21、方師:從以上觀察,我們顯然可以知道,當在一個長方 形內剪去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后,面積減少了,剩余部分的 周長也減少了。師:如果在一個長方形內剪去一部分(長方形或正方 形),剩余部分的周長一定比原長方形的周長小嗎?生:不一定的!師:那請你把自己的想法用圖表示由來。(設計意圖:數(shù)學課堂向縱深推進過程的質量高低與 否,關鍵是看能否有引起學生深入思考的核心問題,尤其 是這樣的復習課,如何讓學生能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在 探索中不斷讓思維走向深刻,是教學設計中要思考的問 題。因此,本環(huán)節(jié)中沒有沿襲傳統(tǒng)的以練習訓練來整理知 識,而是以問題驅動為載體,以探索的形式來驗證數(shù)學的 思考,從而達到問題解決的目的。)(

22、二)探索部分第一階段:1 .問題驅動,以探促練。由示問題:如果一個長方形剪去一部分(長方形或正 方形),剩余部分的周長一定比原長方形的周長小嗎?請 畫圖說明。(1)學生探索說明;(略)(2)展示匯報;(師收集45張相類似的作品)(3)概括總結。師: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些作品在剪法上有什么共同 之處?它想說明什么問題?生:順長方形其中一個角剪。生:當一個長方形剪去一部分(長方形或正方形), 剩余部分的周長與原長方形的周長相等。師:我們把它叫作“破一角”的方法吧。(板書:周長不 變一破一角)生:(指指說說)剩余部分的周長與原長方形的周長 為什么是相等的?師:展示第二類相似的作品 45張,這些作品在剪

23、法上有什么共同之處?它想說明什么問題?生:順長方形其中一條邊剪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剩余部分的周長比原長方形的周長大。師:能結合圖形來說明為什么嗎?生:(指指說說)剩余部分的周長比原長方形的周長師:那我們把它叫作什么方法呢?生:可以叫作“破一邊”嗎?師:完全可以?。ò鍟褐荛L增加-破一邊)(設計意圖:學生的發(fā)展是需要教師提供廣闊空間的,本環(huán)節(jié)教師給予學生充分動手實踐的機會來說明自己 得由結論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在“悟”問題的過程,這樣的 過程時間與空間越充分,他們的數(shù)學思考就會越深刻。)2 .策略梳理,練習跟進。(1)媒體演示,系統(tǒng)感知。長方形的面積減少,剩余部分的周長不變;長方形的面積減少,剩

24、余部分的周長變大長方形的面積減少,剩余部分的周長變小(設計意圖: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總是從零散到系統(tǒng)的過 程,這個過程就需要借助于不斷辨析、觀察、概括與整理 等數(shù)學活動,本環(huán)節(jié)學生先匯報自我策略,然后教師通過 媒體動態(tài)演示,以幫助進一步梳理策略的統(tǒng)一性,為此讓 學習質量的提升成為可能。)(2)練習反饋,整體跟進。6x4+3X2”這個算式可以表示下列哪個圖形的面積或 周長?說說、量量、算算,如果要計算由下列圖形的周 長,需要量由幾條邊的長度?請量由相應的邊長,并計算 由圖形的周長。(設計意圖:學生經歷了以上的周長變與不變的規(guī)律 理解與感悟后,然后接著來解決本環(huán)節(jié)的兩個問題,就比 較容易,尤其對在新授課

25、學習中,知識與能力不夠牢固的 學生,更有利于他們的發(fā)展,這樣的教學會更扎實些。) 第二階段:1 .問題驅動,以例悟道師由示:6X4=24 (平方厘米)師:如果長方形的面積相等,那么它們的周長也一定 相等嗎?生:不一定!師:請舉例說明,可以用老師提供的例子,也可以自 己舉例來說明。(設計意圖: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基于教師對學生的理 解與教材的精確解讀之上的,列舉法是小學生學數(shù)學過程 中破解難題或發(fā)現(xiàn)結論性問題的一種有效的途徑,長方形 的面積相等,周長是否相等或存在什么規(guī)律性聯(lián)系?要想 破解這樣的結論性問題,就需要教師幫助學生“退”到簡單 處,然后去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所以列舉法不乏為一條捷徑。)2 .舉例說明

26、,驗證結論。(1)學生自主舉例。(2)學生匯報。生:面積是24平方厘米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及其周長如下表:長(厘米)寬(厘米)米)24 1 50 2412 2 28 248 3 22 246 4 20 24生:我以長方形的面積為寬及其周長如下表:長(厘米)寬(厘米)米) 36 1 74 3618 2 40 3612 3 30 369 4 26 366 6 24 36周長(厘米)面積(平方厘36平方厘米為例,它的長和周長(厘米)面積(平方厘僅供學習與交流,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網(wǎng)站刪除 謝謝19精品資料(3)觀察發(fā)現(xiàn)。師:從以上例子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嗎?生:長方形的面積相同時,周長是不一樣的。生:長方形的長和寬

27、越來越接近,周長就越來越小!師:如果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相等,那么, )的周長較小。(設計意圖:歸納推理是小學階段主要的數(shù)學思想, 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這個環(huán)節(jié)先通過學生的舉例,然后 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讓學生不斷經歷變與不變的歸納過 程,促進數(shù)學思維的發(fā)展。)第三階段:I .動手實踐,探尋規(guī)律。(6+4) X2=20 (厘米)師:以上是同學們求生的長為 6厘米、寬為4厘米長方 形的周長,你能在格子圖中畫由周長為20厘米的長方形嗎?并計算由它們的面積。從中又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1)學生自主實踐。(2)匯報交流。生:周長是20厘米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及其面積如下表:長(厘米) 寬(厘米) 面積(平方厘米

28、)周長(厘米)9 1 9 208 2 16 207 3 21 206 4 24 205 5 25 20生:張老師,我自己舉了一個周長是24厘米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及其面積,如下表:長(厘米) 寬(厘米) 面積(平方厘米)周長(厘米)II 1 11 2410 2 20 249 3 27 248 4 32 247 5 35 24 6 6 36 242 .觀察發(fā)現(xiàn),總結規(guī)律。(1)引導觀察,發(fā)現(xiàn)內在聯(lián)系。師:從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生:長方形的周長一定,長和寬越接近,長方形的面 積就越大。(2)由示結論,揭示規(guī)律。師:如果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相等,那么,誰的面 積較大?(課件由示)生:如果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

29、相等,正方形的面積 較大。(設計意圖:用圖形和數(shù)據(jù)來說明數(shù)學問題比較直觀 形象,學生容易接受,尤其是對于這樣規(guī)律性問題的探索 與鞏固,用以探帶練的方法,這樣比較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認 知欲望,對問題的認識會更深刻些。)3 .概括總結,學法梳理。師:同學們,當我們在學習中遇到一些結論性或規(guī)律 性的問題時,我們有些淡忘了,那怎么辦呢?生:可以舉例來說明!師:很好!我們可以通過“舉例一觀察一發(fā)現(xiàn)一結論”這 樣的途徑來認識一些問題。(設計意圖:學法形成需要引領經歷與梳理的過程,本節(jié)課中通過幾個層面讓學生經歷學法的運用過程,最后 進行一次集中整理很有必要,為學法的形成起到畫龍點睛 的作用。其實,引領學生回頭看

30、的過程,也就是學生探索 經驗積累的過程。)4 .實踐練習,學法遷移。把一個長方形剪成三個完全一樣的正方形后,周長總和比原來增加了 20厘米,原來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 米?(設計意圖:數(shù)學學習中的學法遷移很重要,尤其是 對于這樣一節(jié)以探帶練的探究性復習課,學生學法形成的 情況如何,關鍵還是要看學生自主實踐中的運用情況,設 計這樣一組具有探究性的題型來進行反饋很有必要。)【實踐反思】怎樣的課是有價值的?筆者認為一方面能引領學生深 入地進行數(shù)學思考,促進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另一方面能影 響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那么這樣 的課自然就是有價值的。反思一:讓數(shù)學復習課多些探究味。數(shù)學復習

31、課是比較難把握的一類課型,這類課的一般 形式有先理后練、邊理邊練、先練后理等,這樣的結構形 式似乎也成為一種常態(tài),那么,這樣的結論性比較強的“一 題”作為教學內容來進行“一課”的構建進行“長方形、正方形 的面積與周長”的復習是否可以增加些探索味呢?在結論性 已明確的過程中,我們需不需要進行學法的整理呢?這些 是“一題一課”教學設計中不可回避的問題。一般復習課的練習更多的是指向于原知識的再現(xiàn)、梳理、鞏固與強 化,突生的是以知識點的訓練為主要目標,由點到線,由 線到面,使知識“見木又見林",這是值得倡導的。但是也會 暴露由一些不足,學生因為對舊知比較熟悉,會有些心靈 的厭倦感。因此,本“

32、一題一課”教學中更多的是以探索的形 式來促進他們對一些問題的結論性探究,邊探索邊整理, 這樣使課堂更富有挑戰(zhàn)性。如求這個圖形的周長需要量由幾條邊? “6X4+3 X2”這個算式可以表示下列哪個圖形的面積 或周長?傳統(tǒng)教學一般是“由題一練習一講評一矯正 ”,過 程比較單調乏味。 而“一題一課”設計中,從一個結論的可 能性開始探索,經歷“畫圖一展示一比較一發(fā)現(xiàn)一運用”這樣 的過程,學生經歷探索的過程,其實也是練習與思維整理 的過程,這樣的過程對于學生來說就更具有挑戰(zhàn)性與情趣 性。反思二:別讓學生厭倦復習課。學生復習是知識鞏固的過程,是知識系統(tǒng)化的過程, 也是提高學生技能的過程,它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

33、中的重 要環(huán)節(jié)。有人說:“平時數(shù)學教學是栽活一棵樹,復習過程 是育好一片林?!边@句話,充分說明了復習的重要性。但 是,實踐中教師往往容易把復習課上成簡單的一些練習題 的“疊加”,學生在練習中僅僅是喚醒對一些知識的再認識, 進行的是原技能的再訓練,沒有在原有基礎上進行質的區(qū) 別與量的提升。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當前一些復習課 只是在原有經驗基礎上的認知“徘徊”,雖然也會引起學生參 與學習的熱情,但時間長了學生厭倦學習的情緒就容易萌 生,這是數(shù)學復習課值得關注的問題。因此,“一題一課”的 教學研究在這方面更需要多些關注,力爭有一定突破,踐 行“興趣是學習動力”之理論。反思三:數(shù)學活動經驗的積累是一

34、個漫長過程。“一題一課”的教學研究關注學生學習經驗積累,關注學 生內驅力的激活與調整,關注學生的發(fā)展?;顒咏涷炿x不 開活動,學生的數(shù)學活動經驗是在參與數(shù)學活動過程的基 礎上獲得的。沒有經歷數(shù)學活動,就談不上獲得數(shù)學活動 經驗。數(shù)學活動經驗是數(shù)學活動的過程與結果。也就是 說,有經歷,不一定有經驗;沒有經歷,一定沒有經驗。如 本節(jié)課的最后環(huán)節(jié)拋由一個問題:“當我們在學習中遇到一 些結論性或規(guī)律性的問題時,我們有些淡忘了,那怎么辦 呢?”引導學生進行結論探索需要經歷“舉例一觀察一發(fā)現(xiàn)一 結論”這樣不完全歸納的過程,為學法的形成起到畫龍點睛 的作用。因此,這樣一些數(shù)學活動經驗,不是一朝一夕所 能形成的,更需要的是平時教學中有意識去加強訓練與引 導,有如滴水穿石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