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課的新認識_第1頁
備課的新認識_第2頁
備課的新認識_第3頁
備課的新認識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備課的新認識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 我對備課有了更多的理解, 從原來單純的備教案,有了新的認識。充分認識了備課的重要性。只有課前的精心預設,才有可能在課堂上實現(xiàn)精彩的生成、備課新理解。備課,實際上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進行的設計準備工作,即教師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內容作教學法上的加工和處理,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方法,規(guī)劃教學活動。(一)備課是教學過程的精心預設,包含著教師對課程教學內容的理解水平,也包含 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備課就是運用系統(tǒng)的方法對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進行具體計劃,從而預設教學的系統(tǒng)或程序,其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有效生成。教師上課面對的是一個個

2、鮮活的生命,如何把他們和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環(huán)境有機結合起來,發(fā)揮出系統(tǒng)的整體作用,需要教師提前進行深刻的思考。每一節(jié)課都應有其獨特的任務和要實現(xiàn)的目標,教師必須對自己的教學目標有十分恰當和清晰的認識。只有當教師對自己選擇與組織的教學內容進行了精心設計,達到融會貫通、如同己出的程度,教學才可以娓娓道來,左右逢源。教學氛圍的營造和教學方法的運用要讓學習者驚喜, 要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二)備課是知識的內化、具體化與課堂物化的預案很多教師都有這樣的感受:在經過多次重復同一課的教學之后,就覺得一切盡在掌握之中,備課根本就是多此一舉?;诖?,備課的政策也有所不同,年輕教師要備詳案”,經

3、驗豐富的教師便可以 備簡案”或可以是 零教案”。很顯然,這是對備課的誤解。事實上,對教學內容爛熟于胸,倒背如流并不意味著做到了對知識的內化、活化和轉化。提到內化,人們更多強調的是讓學生來內化,教師是否內化了教學內容或者能不能內化教學內容沒有受到重視。不論經驗多么豐富的教師,如果做不到內化”,他只能是知識的奴隸,只能是 傳聲筒”。教學就是一個不斷 內化”的過程,首先是教師對客觀的教學內容進行內化, 使其成為不斷促進自己發(fā)展的支點,緊接著是學生對客觀的教學內容和教師傳授內容的內 化。如果沒有教師很好地內化了的教學內容,學生就很難做到內化知識。內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主體自身與客觀內容相互作用的結果,但是

4、教師對知識的活化卻能有效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化。知識的存在狀態(tài)是靜止的,僵硬的,沒有感情的。具體化就是讓靜止的、僵硬的和沒有感情的知識變得動態(tài)、鮮活和充滿感情。知識的具體化、活化是教師想象力充分釋放,創(chuàng)造力充分展現(xiàn)的過程。每一節(jié)課的內容,首先對老師來說應是豐滿的 靈動的富有豐富情感的, 然后,才會對學生構成新奇的富有情感成分的,只有這樣,才能做 到對課程教學內容的再創(chuàng)造,才能實現(xiàn)師生的生成。(三)備課是對教學資源開發(fā)、整合與利用的過程當前,中小學課程教學改革的目標直指時代要求,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科學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以及和諧發(fā)展的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傳統(tǒng)

5、意義上只注重 寫教案”的備課顯然無法滿足這一需要。對課程、教學資源的 合理開發(fā)、整合與有效利用,是促進教學的有效手段。提到教學資源,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教科書、教參等文本資料,其實,這些只是教學資源中的一部分。教學資源的內涵會隨著社會、科技、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而不斷豐富。教學是一個復雜的活動,可供教學利用的一切事物, 物質的、精神的、校內的、校外的、有形的、無形的,均可說是教學資源。特別地,師生的 經歷、經驗和課堂上隨機生成的人力資源、條件性資源,都是課程教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活動不僅是一個認知活動過程,也是一個社會活動過程,教學資源的選擇與配置, 不應僅從認知的角度出發(fā),還必須善于營造良好的

6、人際和情感氛圍,使教學資源在促進學生心智方面得到和諧、同步的發(fā)展,使興趣、注意、愛好、意志等非智力要素與感知、理解、應用、實踐、解決問題等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均得到同步和諧發(fā)展。(四)備課是對學生的研究與關注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于培養(yǎng)全面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人才,促進每一名學生的和諧發(fā)展。和諧發(fā)展”要求教師在看到學生的共性的同時,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中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 在承認差異存在,尊重學習個體差異的前提下,超越個體差異,以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應是我們努力的新方向?!苯虒W以人的發(fā)展為中心,知識的傳遞不是教學目的,只是手段,教學的目的在于促進人的發(fā)展。與此相適應,一生只備一個教案

7、的備課已經完全不能適應現(xiàn)代課堂教學的需要了。備課要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使他們在書本世界中找到生活世界的影子,把生活世界中無窮無盡的教育資源融入到書本知識之中;備課要關注學生的生命世界,以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留有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 間;備課要關注學生地位,構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備課要關注學生的心理世界, 創(chuàng)設對學生有挑戰(zhàn)性、激勵性的問題或情境;備課要關注學生這一團體特有的獨有的文化, 創(chuàng)建師生、生生有效交流互動的平臺;備課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因地制宜,打破單一的 集體教學的組織形式。(五)備課是教師再學習的過程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是當今社會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而建設學習型社會、

8、學習型組織,要求社會中的每個成員都要終生學習。教師更應如此。然而,教師教學工作的實際往往形成一種錯覺一一教師對知識越來越熟練了,但課堂教學不論從內容上、方法上還是從課堂氣氛上,并未發(fā)生多少質的變化,因而,一切一如既往。越教越熟”是否就是進步呢? 一方面,這是一種假象一一對于內容幾十年不變的傳統(tǒng)課程體系來說,似乎有一定道理 ”,但是,今天的中小學課程教學內容越來越體現(xiàn)出國際課 程的普遍趨勢,即 三五年一小改,八九年一大改另一方面,教師教學職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表明,教師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歷程,教師的教學能力恰恰是基于教學經驗和經歷基礎上的反思、回味而形成的,而主要不是在職前(大學讀書期間)形成的。專家指

9、出,其實恰恰相反,這正是教師原地不動的表現(xiàn)。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師年復一年反復研究同一本教材、課本的內容,以至于表面上看能夠倒背如流,運用得 得心應手,實質上卻是 井底之蛙眼中的那片天空 ”。不論是雨過天晴,還是風雷激蕩,它眼 中的那片天空永遠是狹小而又寧靜的。一成不變的教學和乙本教案教一年,教案十年都不變一變”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教師只有想方設法地不斷學習,才能跟得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教師再學習,要時刻關注理論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運用成熟的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同時要借鑒其他教學工作者的教學實踐經驗。 備課過程中,教師要跳出書本的局限,追求先進的理念和方法,轉換角 度,更新

10、內容,以更好地促進課堂教學,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服務。二、備課的實施要求。為此,教學設計要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這是核心問題;教學設計要體現(xiàn)情感性,注 重育人功能;教學設計要讓學生有多種機會應用所學知識,并廣泛挖掘和運用各種教學資源;教學設計尤其要克服教學目標分析中的知識結果中心”傾向,學習分析中的 教材中心”傾向,和教學策略制定中的教師中心”傾向。(一)、教學目標制定要準確認真研究課程標準,研究教科書相應內容的整體要求和本節(jié)內容的實際應達到的目標, 切忌以學段目標、單元目標取代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二)、內容選擇要合理選擇合理的教學內容是備好課的前提,教學內容的選擇要依據(jù)知識的特點、教材的編寫意圖

11、、完成教學任務需要的時間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因素來決定。(三)、作好教學內容分析,突出重點,擊破難點,抓住關鍵幾乎每節(jié)課都有它的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重點、難點部分的教學處理要害就是這節(jié) 課的關鍵,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主要體現(xiàn)在重點的突出和難點的突破上。一般說來,一節(jié)課中學生需要掌握的主要內容(包括知識、方法、經驗、思想)就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而學 生理解存在困難的地方、教學難于實施的地方,就是教學難點。(四)、要全面了解學生水平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智力能力水平,是確定學生的學習方法、選擇教師的教學方法 和設計教學方案的重要依據(jù)。如果學生對相關的舊知識掌握不好,就會影響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12、因此,在備課時,我們要根據(jù)所教內容,找出新舊內容之間的關聯(lián),尋找學生 的現(xiàn)實水平,明確未來要達到的水平, 以便確定學生的 最近發(fā)展區(qū)”。這就是我們常說的 備 學生”,只有這樣,我們在備課、上課時才能有的放矢。(五)、學法制定要恰當,切合學生實際學生的學習方法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 它既能反映教師的教學理念,又能影響學 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和新課程目標的實現(xiàn)。 目前,學生的學習方法有很多,歸納起來可以分為 兩種:接受性學習和探究發(fā)現(xiàn)式學習。接受性學習可分為機械接受性學習和有意義接受性學習。探究發(fā)現(xiàn)式學習可分為指導性的探究發(fā)現(xiàn)、獨立探究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性學習。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

13、生的實際情況來選擇相應的學習方法。(六)、教學方法要精選,體現(xiàn)教學方式的轉變和課堂環(huán)境的改善人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有法是指教學時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實驗法、發(fā)現(xiàn)法、自學輔導法、引探教學法、合作教學、探究式教學等。教無定法是指在實 際教學時,沒有固定不變的教學模式,同樣的教學內容和學生,不同的教師,同樣的教學內 容和教師,不同的學生,同樣的教師和學生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的教學方法各不相同,因為每種教學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各自的優(yōu)點、缺陷和適用范圍,超出了這個范圍就不適用了。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學生的年齡特點、 接受能力

14、以及自己的教學風格,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特別要注意,一節(jié)課中采用的教學方法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在實際課堂教學中, 往往是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和實際教學的進程交替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有的教學內容可以用幾種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這就要結合實際情況擇優(yōu)選擇。總之,教學方法的選擇要依據(jù)教學的內容、 本人的教學風格、學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以達到課堂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為準。值得一提的是,選擇教法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絕不能憑空想象,不切實 際。(七)、問題設計要精當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信息交流的多邊活動,師與生、生與生間的交流活動主要是靠教師的提問、 學生的答問、生

15、生之間的信息傳遞來實現(xiàn)的。學生在教師的提問之下進行思考和信息交流并相互啟發(fā),同時教師從學生的回答和信息交流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從而調整課堂教學的進程。良好的課堂提問可以使課堂教學機制正常運轉,可以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合作和交流,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八)、教學細節(jié)要周密安排課堂教學中的細節(jié)問題雖然是一些細小的問題,但是也能影響一堂課的教學效果,細小的問題也能釀成大的失誤。因此,教師在備課時不要輕易放過每一個細節(jié)問題。細節(jié)問題包括的內容很多:有板書設計的問題:板書是否科學、合理、簡潔、實用;有提問、演示、作 圖的問題:問題是否準確,無歧義,演示是否到位,準確無誤,作圖是否科

16、學、合理;有前 后銜接問題:有沒有過渡性語言,過渡性語言是否簡潔明了;有教學設計問題:是否對各種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作了充分的估計,是否設計了兩套甚至幾套教學的方案,以應付課堂教學中的突發(fā)事件等,做到萬無一失;有對學生作業(yè)書寫格式的指導問題等。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通盤考慮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處理好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問題,使課堂教學自然,流暢,扣人心弦。(九)、教具和課件準備要充分多媒體課件和教具是必不可少的輔助教學手段。它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直觀化,形象化,較好地制作演示教具、 多媒體課件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shù)學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制作必要的多媒體課件和教具。

17、多媒體課件和教具的制作要具備色彩鮮明、直觀性強、便于操作演示、能反映知識的本質等特點。教具和多媒體課件制作好以后, 教師還要先進行操作演示, 看看還有什么不足之處, 需要如何改進, 確保課堂演示萬無一失。在教學中,特別要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合理選擇對媒體課件、教具等輔助教學手段, 注重實效,關注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實質性整合。(十)、練習設計要精當課堂練習是為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服務的,學生通過練習來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形成技能和技巧,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所以,課堂練習要精心設計,不僅要有一定的數(shù)量和質量, 而且要有層次,有坡度,有變化,有發(fā)展,不僅練習設計要有針對性,重點突出,而且要設 計一些新舊知識的對比練習,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