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增 語用型教學觀點_第1頁
劉仁增 語用型教學觀點_第2頁
劉仁增 語用型教學觀點_第3頁
劉仁增 語用型教學觀點_第4頁
劉仁增 語用型教學觀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劉仁增:“語用型”教學的觀點概述多少年來,我國中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幾乎拓展到課程、教材、教法和考試的所有方面,研究成果是豐碩的。但是從總體上看,語文教學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面臨很深的困惑。比起任何一個學科,語文教師都付出得更多,得到的回報卻是能力差,效率低,學生不愛學,社會不滿意。也沒有一個學科像語文教學研究得這么多,研究來研究去轉化為教學效益的卻不多見。一些優(yōu)秀教師的成功經驗,只能孤獨地掛在自己的樹上。大片語文園林,綠瘦紅也瘦。  1983年,在全國中語會第三次年會上,九十高齡的葉圣陶先生開始著急了:“不能今年研究,明年研究,研究它二十年,太慢了!能不能快一點兒?語文教學到底

2、是干什么的?”  記得呂叔湘先生說過,在種種問題上遇到困難,長期得不到解決,“如果能夠退一步在根本問題上重新思索一番,往往會使頭腦更加清醒,更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160; 什么是語文教學的根本問題?呂先生說了:一是認清教的是什么,一是認清人們學會一種語文的過程。  呂先生的“退一步想”,也就是葉圣陶先生所說的“貴窮本然”。語文和語文教學的“本然”,是不是都已經認識清楚、探究窮盡了呢?會不會在什么根本問題上有了毛病出了差錯,才使得語文教學老是遲遲走不出困境?   老主張“窮究”,呂老說要“認清”,都說明認識“本然”正未有窮期。

3、當我們走了很長的一段路之后,再回歸到“本然”上重新思索,再看看究竟路在何方,確是非常必要。   語文教學的“本然”是什么呢?目前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大有把簡單問題復雜化之勢。在多少人絞盡腦汁、難以解脫之時,我們是否可以借助反向思維,不以教學者身份,而是從學習者的角度來思考、審視這一問題呢?倘若如此,事情可能就變得簡單多了:作為一個普通的社會人,你學習語文干啥呢?絕大數(shù)人的回答應該是:形成基本的語文能力,供自己一生的學習、生活、工作之需。因此,語文不管怎樣學,到最后要來考察一個人的語文素養(yǎng)時,語言應用能力無疑是一個不容忽視、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標。一個人說的話恰當?shù)皿w

4、與否,寫出來的文章漂亮與否,是很能說明一個人的語文水平怎樣的。所以,我們認為,語文教學的“本然”,其實就是言語應用,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必須定位在“語用”上,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出路。因此,強化“語用”意識,打造“語用型”語文課堂,讓文本言語得以“增值”,讓言語技能得到提升,是語文教學的本原旨歸。   一、語用與“語用型”教學  所謂語用,是指人們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使用語言進行交際,表達特定意義,并產生相應交際效果的活動,內容包含語法結構、修辭知識、語言符號及其語言與它的使用者及使用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等等。研究它的學科就是語用學,它起源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

5、一門專門研究在不同的言語環(huán)境中如何理解和使用語言的科學,一切與語言使用者有關的語言動態(tài)因素都是其研究的范圍。具體地說,語用學就是“研究在一定的上下文里語言的使用,包括所產生的字面意義和蘊涵意義,以及可能產生的效果的學科?!逼浠咎卣髦饕牵?、語用學研究語言文字符號的意義及其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里的不同用法,乃至不同的表達效果,側重于語言的實用。2、語用學注重語言本身的使用,以語言為基本的要素,講究語言的組織與駕馭,特別在乎語言在特殊環(huán)境里的特殊表意效果,講究語言規(guī)律的內在探索。  當然,我們這里所研究的“語用”,并不是真正語言學意義上的“語用”,而是學生學習語文后的“語用”,

6、即:能在一定的語境中正確、合理、妥貼地進行表達,并將已學過的字、詞、句、篇等內容,根據(jù)語境的需要加以規(guī)范、恰當、個性的運用。主要包括詞匯、書面語、口語、篇章結構、文章體裁等方面的內容。這就是我們所主張的“語用型”教學的價值取向與學術追求,它是基于教學對象是小學生,小學是語言學習的基礎階段這一現(xiàn)實狀況而確定的。二、影響語用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個人的語用能力受一些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主要有:  語感。語感對言語活動具有理解、生成、監(jiān)控、情感等多種功能。它不僅能靈敏準確的感受、領悟、把握言語對象意義,使人把握言語對象的字面意義,還能捕捉言下之意、弦外之音,甚至還

7、能準確補足對方未加表達的空白部分的意思;它能亳不費力、自然而然地為人們的言語交際提供一種遣詞造句的模式,使一個個個體性的意念團變成線性的言語表達,從而使人一開口或者一動筆就能說出或寫出合乎語法規(guī)范的人人能懂的句子;它能準確而靈敏地判斷、辨別出言語作品的正誤、優(yōu)劣和高下。對自已的言語,在說出或寫出之前,如果覺察到有什么不妥,會自動加以糾正或補救。在說出或寫出之后,還會進行反饋和評價;它能對言語作品的內容和形式作出反應,引起好惡、美丑、愛憎等情感體驗??傊?,語感本身所具有的種種神奇的功能,足以使其成為一個人的言語能力的核心,它對語用效果的影響作用是潛在而巨大的,不可等閑視之。  

8、;語境。語境是語言的存在環(huán)境,同時,又是學習者學習、運用語言文字進行交際的環(huán)境。它就象空氣,看不到摸不著,但無所不在。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具體的語境中,在這個語境中形成自已的語文甚至獨特的語言風格。由此看來,語文教育的任務就是將一個語言交際主體放在一定的語境中,對其進行影響和教育。語文課或語文活動就是讓學習者進入一個最優(yōu)美、最典范、充滿了營養(yǎng)、能使他高度吸收的語境當中,收到最好的“真善美的熏陶與教育,培養(yǎng)文學素養(yǎng),掌握恰到好處的語文知識”的學習效果。   文體??谡Z沒有明顯精細的體裁之分,但書面語的表達則有長期“寫”出來的文體表現(xiàn)形式規(guī)范??墒?,停留在對靜態(tài)的、孤立

9、的語言現(xiàn)象進行句法語義學的形式化分析只能是在抽象的層面上感知語言,感知文字、詞匯和語法,并沒有太大的“語用”價值,對言語實踐的幫助較為有限。只有著眼于個人的語言應用行為、具體的言語創(chuàng)制與表現(xiàn),甚至更為關注的是話語(說和寫):語段與篇章,研究人的言語行為、言語活動,將言語放在特定的應用語境中進行認識,指向話語與篇章,指向“說”和“寫”的行為實踐才是有應用價值的。具有這種良好“文體意識”的人,對某種特定文體的全部表現(xiàn)形式規(guī)范和構成因素如主題、材料、結構、語言等特殊要求的領悟與把握能力就高,其言語的表現(xiàn)力就強。三、“語用型”教學的基本觀點1、“語用型”教學的價值指向于言語活動。  

10、;語文即言語,語文課就是言語課,已成共識?!罢Z用型”教學就是以指向于言語活動而非語言活動為價值向取的,這樣的一種定性,是厘清了“語言”與“言語”之區(qū)別,回歸語文教學本原的必然選擇。  語言是由詞匯和語法構成的系統(tǒng),而從本質屬性和構成來看,語言由語音、詞匯、語法構成,它是一種靜態(tài)的知識體系;言語則是說話(或寫作)和所說的話(包括寫下來的話),它由語言運用者、語言運用環(huán)境與語言運用作品構成,是一個動態(tài)的實踐過程。語言是“有限手段”,存在于各種各樣的言語當中;言語是“無限使用”,它憑借語言構造出無數(shù)意義世界。首先是語言本身的組合就有無限創(chuàng)造性;其次語言與語言運用者、與語言運用環(huán)境

11、的組合同樣具有無限創(chuàng)造性。從意義系統(tǒng)來看,語言與言語都有個言意的關系問題。但語言的意義是固定的,概括地附著在語言身上的;言語的意義是不固定的,它存在于語言與語言運用者、語言與語言運用環(huán)境以及語言與語言所構成的關系結構中。例如:“今天是星期天”這個句子,語言的意義是“說話人說這句話的當天是一個星期中的第一天”,這個意義是任何情況下都有的、固定的,適用于任何人。但在語言運用中,這個句子的意義隨著語言使用者,或語言使用環(huán)境的不同而出現(xiàn)“說話人說這句話的當天是一個星期中的第一天”之外的意義。如果一對夫婦,丈夫潛心事業(yè),天天伏案工作,不知休息,妻子說:“哎,今天是星期天。”這是對丈夫的關心,是勸丈夫:今

12、天該休息休息啦,放松一下啦。如果是一個小女孩對爸爸說這句話,可能意義又不一樣,是提醒爸爸:“你前天答應星期天帶我去公園玩,今天該去了?!笔翘嵝寻职謱崿F(xiàn)諾言。這是因語言使用者不同帶來的意義差異。如果語言運用環(huán)境不同,同樣的人使用這句話,意義也可能不一樣。例如即使同是一對夫婦,丈夫潛心事業(yè),很少顧家,妻子不能理解和支持,這天星期天,丈夫又提起包要到實驗室去,妻子說:“哎,今天星期天。”這是說:你應該留下來幫我做家務。即使同是小女孩對爸爸說的,但如果她與爸爸關沒有約好去公園玩,爸爸一大早就叫女兒起床,那么女兒的這句話是說:“還讓我睡一會兒,我又不上學,淡會遲到的?!蓖瑯?,在這一句話前后搭配不同的語句

13、也可能引起它的意義的變化。例如:“今天是星期天,領導管不著你。”那么,“今天是星期天”是說這是一個沒有工作責任的日子。如果“今天是星期天”出現(xiàn)在“今天是星期天,所以我特意把家里收拾一下,還買了好幾樣菜”這樣一句話里,那“今天是星期天”是說這一天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或者是說這一天沒有其他事,很空閑。  因此,著眼于言語活動的“語用型”教學,實際是對傳統(tǒng)的語言分析、語言賞讀甚至語言研究的路子改變與重建,它以語言運用為學習語言的起點與終點,讓學生在學習語言運用中運用語言,從而形成言語能力。   2、“語用型”教學著眼于學生基本言語能力的提高和發(fā)展。 

14、 語言教學大致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是語言的基礎,主要學習系統(tǒng)的基礎語言,從寫字、用詞、造句、組段到成篇,并學習簡單的實用語法。這個層次特別要學會語言的通順,從用詞準確,句子完整,句意明確,句子與句子在結構、語意和語氣上連貫,段落層次清楚,最后歸結到思路清晰。第二是語言的應用,主要是學習文章的各種表達方式,從記敘性語言、說明性語言、抒情性語言到議論性語言,并學習一些簡易的實用語法和實用邏輯。這個層次繼續(xù)要求學會語言的通順,并在通順的基礎上逐步求得簡潔。第三是語言的提高,主要學習文學語言,從散文語言、小說語言、戲劇語言到詩歌語言,并學習實用修辭。這個層次進一步要求學會語言的流暢生動。就小學

15、階段而言,應側重在語言的基礎和語言的應用兩個方面下功夫。  而在語言的實際運用中,語用能力又可分為兩個層次,一個層次是規(guī)范地運用語言文字,一個層次是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文字。規(guī)范地運用語言文字是指在運用語言文字時遵守已有的、共同的語言和言語規(guī)則。而創(chuàng)造性運用是在規(guī)范運用的基礎上更高的一個層次,是對規(guī)范運用的超越,是對既有語言和言語規(guī)則的突破。如, 1999年4月2日深圳法制報報道:一位小學四年級學生在一篇題為一件有趣的事的作文中寫道:“老鼠見了我,嚇得沒命地跑,突然一頭撞到墻上,四腳朝天地躺在地上,不省鼠事?!焙靡粋€“不省鼠事”!這就是語言文字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真正語文能

16、力高的人,無不是同時具備了規(guī)范運用和創(chuàng)造性運用語言的的人。   3、“語用型”教學的基本策略是讓學生“親歷”和“歷練”。  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實踐性是它的本質屬性。人類語言能力的獲得、發(fā)展,始終伴隨著語言訓練實踐活動;離開這種活動,語言能力就根本無法形成。這就決定了小學語文教學不是要教孩子許多關于語言的知識,讓他們去研究和談論語言,而是要幫助他們形成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能力不可能是講會的、聽會的,它必須通過反復實踐和練習,這就不能離開多讀多寫。清朝的顏元說得好:“講之功有限,習之功無已?!薄按挂庥诹曋蛔?,使為學為教,用力于講讀者一二,加工于習行

17、者八九,則生民幸甚,吾道幸甚!”因此,成功的語文教學,一定要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在聽說中學會聽說,在閱讀中學會閱讀,在寫作中學會寫作等。語文教師的講解、傳授,無論如何也不能取代訓練和學生的各種形式的自我語言實踐活動。   “語用型”教學的實踐應當突出兩個環(huán)節(jié):一個是感受的實踐,即借助文本,通過感悟、欣賞言語現(xiàn)象,感受語方使用的精妙和特點;二個是旨在將所感受的言語現(xiàn)象轉化為語用的實踐,即教師創(chuàng)設具體的語用情境,遷移從文本感受到的言語現(xiàn)象,提高言語表達能力。這一過程,必須強調“兩歷”:一是親歷,二是歷練。  所謂“親歷”,就是親自經歷、親身體驗。一個人言語能力的

18、提高,肯定是自己的事,其他任何什么人都是無法越俎代庖的,必須強化自身的親歷親為和切實體驗?!皼]有人能真正傳授一種語言,只能提供條件讓語言在學習者的頭腦中自然地發(fā)展起來?!保ê楸ぬ兀┒辛梭w驗,知識的學習不再是僅僅屬于認知、理性范疇,它已擴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領域。在實際的學習活動中,“親歷”表現(xiàn)為:第一,強調身體性參與。學習不僅要用自己的腦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聽,用自己的嘴說話,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自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這不僅是理解知識的需要,更是激發(fā)學生生命活力、促進學生生命成長的需要。第二,重視直接經驗。重視直接經驗,從課程角度來說,就是要把

19、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從學習角度來說,就是要把直接經驗的改造、發(fā)展作為學習的重要目的。這樣,學生一旦從文本或生活中獲得了言語經驗,就能夠直接作用于言語實踐,使直接經驗不斷豐富、發(fā)展、升華,從而實現(xiàn)知識與能力的統(tǒng)一。  所謂“歷練”,就是學生參與言語實踐的過程不是一次兩次,而是反復地練。  因為,語用是一種駑馭語言的技能,凡屬技能都需反復歷練,多寫才能筆順,勤練方可文暢。所以,語文能力的提高,必須以一定數(shù)量的語言材料積累和反復多次的語言實踐為基礎。早在50多年前,葉圣陶先生在略談學習國文中就曾說過:“國文教本為了要供學生試去理解,試去

20、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長但是要養(yǎng)成一種習慣,必須經過反復的歷練。單憑一部國文教本,是夠不上說反復的歷練的。所以必須在國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書,越多越好?!薄皩W校里的定期作文,因為須估計教師批改的時間和精力,不能把次數(shù)規(guī)定得太多。每星期作文一次算是最多了;就學生歷練方面說,還嫌不夠。為養(yǎng)成寫作的習慣,非多作不可;同時為適應生活的需要,也非多作不可。”雖然講的是閱讀與作文,但對言語實踐活動不也一樣具有指導意義嗎?   4、“語用型”教學講求“以語言帶動內容”。  任何一篇課文都是通過具體可感的語言表達一定的思想,是特定的內容和特定的形式的統(tǒng)一體。

21、語言學習過程應該一個理解語言文字和理解內容相統(tǒng)一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由兩個相互聯(lián)系的階段構成的:第一階段是借助語言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第二階段是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課文內容的語言表達特點和規(guī)律??梢姡斫庹n文內容是語言學習的前提,忽視或放棄課文內容(特別是難點、疑點、重點、突破點)的分析是不可取的。但是,上述過程的出發(fā)點是語言,落腳點仍是語言。也就是說,課堂教學以語言應用為主線,帶動對課文內容、情節(jié)和思想的理解,即教師強化學生對語言的表達特點及語言對思想內容的表現(xiàn)力的認識,引導他們學習語言表達的方式。這種“以語言帶動內容”的總體策略是“語用型”教學所講求的,也是區(qū)別于以內容學習為主的教學的顯

22、著特點。  正因如此,理解和感悟課文的內容和語言,成了語言應用的基礎和前提,換言之,語言應用必須建立在熟知、掌握語言和言語的各種規(guī)則的基礎上,只有這樣,正確、規(guī)范、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才不會成為鏡中花、水中月。因為,語言見之于聲音,有共同的語音規(guī)則;語言見之于文字,有共同的書寫規(guī)范;語言表達意義,有共同的組合法則等等。讀錯音、寫錯字、違反了遣詞造句的一般規(guī)則等都不可能達到對語言文字的正確理解和運用。因此,語言運用不可能繞過語言的理解和感悟,必須將其納入自身體系之中。所以,“語用型”教學的首務工作就是要借助文本,感受語言特點,領悟語言規(guī)律,進而在熟練掌握語言規(guī)則的前提條件下掌握根據(jù)語

23、境使用語言的規(guī)則,即言語規(guī)則。關于這一點,李海林先生在言語教學論中用非常概括的語言提出了四個指標,即“語言與言語內容、語言與言語主體、言語主體與言語客體之間的高度和諧關系以及這三者高度和諧的美學效果,即所謂風格”。以上這些約定俗成的語言規(guī)律以及言語在特定語境中的運用規(guī)則是正確運用語言的前提。而言語規(guī)則的獲得,沒有理解、感悟是不可想象的。所以,“理解”、“感悟”和“運用”是密切聯(lián)系、有機統(tǒng)一的概念,不能把它們割裂開來。“運用”不能離開“理解”“感悟”這個基礎,“運用”才是最好的理解和感悟。   5、“語用型”教學融“工具性”與“人文性”于一體。    “語

24、用型”遠遠不是以往的為語言而語言的純技術性的語言訓練,而是融工具性與人文性于一體的“言”“意”互轉、“言”“意”融合的過程。這是由文本特點與教學目標所決定的。大家知道,一篇文章無非是要描述一個客觀的人物、事件、景物或自己的某些想法,發(fā)表自己的感情。他所寫的人物、事件、景物等等是具有客觀性,這個客觀性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這種客觀存在的人物、事件、景物等等,不會自動跑到你的言語作品中成為你作品中的言語內容,他之所以成為你言語的內容,是由于你去說,你去寫的結果。而作者去說,去寫的過程就是人文精神生成的過程。也就是說,作者一下筆,一張嘴說,就不管你是自覺的,還是不自覺的,你就介入其中了。不介入是不可能的,那拿什么去介入呢?優(yōu)秀的文本就是以人文精神,那個時代的人文精神滲透其中。人文精神主要不僅表現(xiàn)在內容中,而且主要表現(xiàn)在形式中,也就是說,我們應當把關注的重點由言語的內容轉移到言語的形式上,由說什么轉移到怎么說上面。俄國曾經有過學派叫形式主義文論學派,有一個很有名的代表人物,叫做托馬舍夫斯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