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分析范式的第二個轉換:從“無意識演化”到“有意識演化”_第1頁
制度分析范式的第二個轉換:從“無意識演化”到“有意識演化”_第2頁
制度分析范式的第二個轉換:從“無意識演化”到“有意識演化”_第3頁
制度分析范式的第二個轉換:從“無意識演化”到“有意識演化”_第4頁
制度分析范式的第二個轉換:從“無意識演化”到“有意識演化”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制度分析范式的第二個轉換:從“無意識演化”到“有意識演化”    本文所使用的“制度演化分析”一詞,如同我在引言中聲明的那樣,它不特指經濟學在制度分析領域相對于其他學科的方法論(主要是指演化博弈論)優(yōu)勢;也不傾向于在純粹“自然選擇”這一社會達爾文主義的視角下,將社會制度型構的過程視為“無意識演化”的結果。相反,它主張從“演化”這一獨特的(而又傳統(tǒng)的)視角,在更加廣泛的意義上探討制度型構“在自然選擇之外”的動力學因素。因此,制度演化分析在范式上面臨第二種轉向,即從基于達爾文進化論的“無意識演化”轉向基于華萊士獨立證明的“有意識演化”。為了區(qū)別演化的“看不見

2、的手”的解釋和理性設計的制度起源解釋,希爾思(1992,4344)同時給出了“有預期設計過程”的規(guī)范描述。他認為,我們可以規(guī)定:規(guī)定R是一組行為X1Xn(完全)有預期的結果,當?a href=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醫(yī)齙泵扛魴形薣A1An有意使他的行為X1Xn產生(或幫助產生)R。并非每個行為人A1An 都有意使其行為X1Xn產生出R(或以R實際出現的方式有意產生出R)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此,判斷R是否是有意為之,在多數情況下還是個程度問題。 盡管純粹演化的制度觀念為制度起源提供了一個比理性設計更有說服力的解釋,但是自人類進入政府組織的社會狀態(tài)以

3、來,政府作為一個行動主體參與制度發(fā)展與管理的事實同樣不容忽視。因此,一旦我們認可社會主體“自我意識”獨立于其他物種而存在,那么社會主體有意識參與各種社會過程的現象就需要我們提供一種“有意識行為”的解釋。這需要我們在制度演化分析的范式上實現第二個轉換:即從“無意識演化”轉向“有意識演化”。2.2.1基于達爾文“自然選擇”的制度演化分析:無意識演化進化論最初由拉馬克(Lamarck)提出,達爾文為之奠定了科學基礎。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和生物進化論的奠基者達爾文,在其巨著物種起源中提出了生物進化的自然選擇學說。該學說的要點是群體中的個體具有性狀差異,這些個體對其所處的環(huán)境具有不同的適應性;由于空

4、間和食物有限,個體間存在生存競爭,結果,具有有利性狀的個體得以生存并通過繁殖傳遞給后代,具有不利性狀的個體會逐漸被淘汰(達爾文把自然界這種留優(yōu)汰劣的過程稱為“自然選擇”);由于自然選擇的長期作用,分布在不同地區(qū)的同一物種就可能出現性狀分歧和導致新物種的形成。他認為現存的生物都是進化而來的,它們有著共同的祖先。進化的方向是:生物種類和數量由少到多,生物的結構和功能由簡單到復雜。達爾文在總結前人思想的基礎上,從其他學科的學術思想中吸取養(yǎng)料,經過多年辛勤的探索和緊張的思考,最終提出了自然選擇學說,以此來解釋生物進化的事實。自然選擇說主要包括以下三個和諧統(tǒng)一的內容:(1)生存斗爭的理論。生殖過剩與生存

5、條件的有限這一矛盾是地球上的物種被淘汰的外在原因之一。(2)遺傳性發(fā)生變異的理論。雖然變異的機制并不清楚,但普遍發(fā)生變異的事實不容否認,達爾文以此說明物種演變的內在原因。(3)適者生存的理論。生存條件一直在變化,如果物種的變異適合于變化的環(huán)境,那么就在生存斗爭中取得勝利而發(fā)展;如果物種的變異不適宜于它當時生存的條件,那么就趨于衰減或滅亡。這樣,達爾文基于自然界本身的事實和矛盾,為我們大致描繪了生物進化的機制,各種關鍵的問題在他這里都有了比較合理的、有事實佐證的回答。達爾文的進化論從根本上否定了“神創(chuàng)論”“物種不變論”的傳統(tǒng)觀念 ,在哲學、社會學、倫理學、經濟等領域產生了巨大影響。但需要指出的是

6、,達爾文的進化論是一套漸進式(Gradualism)的演化理論,即自然選擇必須靠極度微小并對生物有利的遺傳改變,長期不斷地累積才能發(fā)揮作用。在達爾文看來,每次的遺傳改變必須是極其微小甚至是不能覺察的改變,經過漫長的自然選擇,動植物才漸漸進化出新種來。因此,高等動物是由低等動物進化而來,生物界全體的關系好比是一棵大樹,同出一源,低等的生物好比樹根,高等的種類好比樹枝,如此這般,進化是連續(xù)不斷的,漸漸改進的。達爾文認為“自然選擇”的生物學規(guī)律影響所有生物,包括人類在內。人類作為一個獨特的物種同其他生物有機體一樣,在資源有限這一情形下的數量增長都將導致生存競爭。某些生理和心理特征使個體在生存競爭中處

7、于有利或不利地位。這些特征被選擇出來,通過時間在代際間遺傳下去,并在適當的時候導致新物種的出現或另一些物種的消亡。達爾文的進化理論在應用于人類社會時并沒有像在生物界那樣被廣為接受。社會達爾文主義由于將達爾文進化論的自然選擇原理應用于遭遇了尷尬的難題。他們將人類社會組織視為人類有機體,它像其他自然有機體一樣,也經歷著發(fā)展變化。而這種變化如同自然界的有機體適應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一樣,社會也會在一種“功能性適應”的類遺傳機制下逐漸分化為彼此獨立卻緊密聯系、依賴的部分。然而在整個社會進化的過程中,如同自然選擇一樣,有一種超機體的力量適用于社會。顯然,在進化思想和社會理論的融合中,社會達爾文主義狹隘的接受了

8、達爾文進化理論中關于“基因遺傳”是獲取能力的唯一來源的觀點,但它卻忽視了特定社會中權利結構對于能力分布的影響,也忽視了社會主體在生存競爭的過程中習得的能力,以及由某種共生的合作產生的能力提升。概括而言,社會達爾文主義采用了一種“加爾文式的進化觀”。在解釋社會進化問題時,他們簡單的認為,人類和其他物種是無差別的有機體,他們在使用自然與社會進化的類比時,絲毫沒有意識到這種二分法可能導致的嚴重后果:即他們將人類社會的進化過程單純的視為一個“無意識演化的過程”。無意識演化過程中的社會主體,就如同達爾文進化論中的自然有機體一樣,只是外部環(huán)境變化的被動受體,社會主體競爭在原初形態(tài)上類似生物的生存競爭,即任

9、何種群數量的變化導致的競爭都是通過繁殖競爭在漫長的遺傳過程中實現的。達爾文認為,有機體器官的微小變化將會通過繁殖而擴大,并經由遺傳變異導致新物種的產生和不適物種的淘汰。此外,達爾文還認為有機體生理變異在較小程度上是外部環(huán)境變化以及器官使用的“用進廢退”造成的。顯然,社會達爾文主義者繼承了達爾文使用“基因遺傳”來解釋進化的一元論調。顯然,社會達爾文主義者在解釋社會進化時,像他們的導師那樣,排除了遺傳之外的互動學習、獨立思維與交流溝通、以及主動對環(huán)境變化做出反映等后天因素。此外,就資源的稀缺問題而言,它也不單是自然作用的結果,資源豐度的變化同樣會表現為社會關系(如權力結構、政治體制以及制度架構)的

10、產物。因此,脫離社會主體間性和社會關系而單獨求助于遺傳機制,來討論社會進化是明顯具有局限性和誤導性的。與社會達爾文主義類似,現代經濟學關于社會秩序進化的早期觀點也帶有同樣的缺陷。如同達爾文進化論拒絕物種選擇和群體選擇,只承認個體選擇一樣,經濟學中的主體選擇單位也是個人主義和行為主義的。早期經濟演化思想基于個體選擇的選擇論,在解釋市場過程中非效率的個人行為和企業(yè)組織方式的淘汰方面很有解釋力,但遺憾的是,這一思想在解釋以下三個問題時實在缺乏說服力:(1)個人在物種間競爭的意義上是不可分割的單位;(2)個體選擇必須立足有物種、群體以及共同體的層次上;(3)即使承認個體選擇賴以發(fā)揮作用的物質立足于單個

11、有機體的事實,自然選擇論也無法解釋社會主體的認知進化以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事實。達爾文進化論在經濟學中有兩個重要代表:一是主流經濟學家在捍衛(wèi)邊際主義方法時提出的“市場選擇論”;二是以納爾遜和溫特為代表的“經濟演化理論”。根據主流經濟學的觀點,市場中獨立決策的企業(yè)和個人都是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行為主體目標函數的最大化被描述為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的狀態(tài)。但反邊際主義者根據經驗觀察發(fā)現,現實中的個人和企業(yè)并沒有嚴格遵守邊際分析所給定的購買或生產策略,邊際主義所提供的理論在實際中既沒有被采用,也不具有適用性。確切的說,每個企業(yè)主和個人都并不知道單位商品的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因此,他們認為邊際分析的最優(yōu)化教條

12、是帶有誤導性的(Hall and Hitch, 1939,113)。針對反邊際主義者的批評,早期的主流經濟學家馬克魯普指出,慣例性行為并不會使邊際分析失效,相反,二者是可以調和的(Machlup, 1946, 524-525)。他說,“就某種行為而言,從一個代理人角度觀察可能認為是慣例性的或者是由規(guī)則支配的,但從一個理論家的觀點分析,可能就是最大化的行為?!?根據馬克魯普的觀點,邊際分析的目的并不是要對企業(yè)和個人的行為給出一個詳細的預測,相反,它傾向于解釋企業(yè)或個人行為的趨勢。在馬克魯普之后,阿爾奇安、貝克爾和弗里德曼提出了“市場選擇論”來捍衛(wèi)新古典的行為假設。他們試圖證明,即使新古典理論關于

13、最大化的假設是錯誤的,非人格化的市場力量也會保證新古典的行為理論定理得以成立。阿爾奇安通過建立一個賽車手隨機選擇路線的“機會主導模型” 解釋了市場力量的“選擇過程”。該模型假定,行為不是深思熟慮或是有意識的,而是由外部環(huán)境隨機給定的,模型的結果發(fā)現:當環(huán)境變化時,沒有人能使自己適應新的情況,行為主體變成了純粹的接受者。因此,被環(huán)境所接受的幸存者,其行為就被證明是“適當的”。顯然,阿爾奇安的選擇論基本上是達爾文進化論的一個復制品,他所謂的“市場競爭的選擇”變成了對商業(yè)過程中稀缺的正利潤的篩選。因此,在他看來,在競爭性市場中,選擇的是已經實現的正利潤,而不是預期的最大利潤。無論市場主體是否以正利潤

14、作為行為目標,市場競爭的生存原則本身也會將“適應”市場的行為和利潤方式選擇出來。類似的結論,在弗里德曼的“臺球手”案例中得到了重復。不同的是,弗里德曼認為,最大化假設對于單個企業(yè)的行為不適用,而更適合于解釋產業(yè)趨勢。(Friedman, 1953, 14-23)簡言之,對于新古典經濟學家給出的選擇論而言,他們的觀點可以概括為:(1)有一個類似自然選擇的力量在發(fā)揮作用(看不見的手);(2)預期收益最大的假設預測了這一過程的結果;(3)市場“主體的內在動機”(最大化傾向),并不是至關重要的力量;甚至即使市場主體的動機毫無作用,但是(4)真正起作用的力量是,當市場主體不能最大化其目標時,市場中存在一

15、種能自動糾正這一非效率行為的“外部力量”。顯然,新古典經濟學家的選擇論是一種“終極意義上”的解釋,這使得他們的“終極主張”似乎成了這樣:即無論市場主體是否致力于收益最大化,市場經濟的“自然選擇”過程將確保整體層次上關于趨勢的新古典定理得以成立。同樣,在納爾遜和溫特的“演化理論”中,他們對于市場選擇的過程給予了一個更加接近“達爾文進化過程”的描述。弗羅門認為,納爾遜和溫特的理論更應當被看作是對阿爾奇安和弗里德曼選擇論的一個引申和擴展。 在演化理論中,納爾遜和溫特將研究重點從“自然選擇”過程轉向了演化觀的基石的慣例性企業(yè)行為(Routine firm behaviour)的考察。在他們看來,真正演

16、化的是企業(yè)內部的慣例,而不是組織形式。慣例在納爾遜和溫特的演化理論中所發(fā)揮的作用,被認為與生物進化中基因所發(fā)揮的作用是相似的。即他們在解釋企業(yè)行為演化時將慣例視為基因的“類比物”。他們認為企業(yè)內部慣例性行為的一個主要功能在于,把組織內潛在的和明顯的沖突保持在可預測的限度之內。此外,慣例還有助于組織內部特定操作性知識的存儲。納爾遜和溫特還指出,慣例作為企業(yè)知識的存儲方式,它無法還原為個體的記憶和認知的加總,它是一種企業(yè)內部成員共同分享的信息系統(tǒng)。因此,慣例在企業(yè)演進中成為穩(wěn)定的、不可替代的遺傳物質。市場對現存企業(yè)的“慣例的復制”是選擇性的,而“企業(yè)慣例的變異”則是由市場競爭的失敗所引起的。顯然,

17、企業(yè)慣例也由此變成了一個自發(fā)演化過程的結果,它并不取決于企業(yè)動機和意識傾向上的最優(yōu)化方向,而只是取決于對外部市場環(huán)境的適應。盡管在很大程度上,我們都可以認為納爾遜和溫特的演化理論與達爾文進化論十分相似,但所不同的是,達爾文進化論是個嚴格的無意識演進過程。而納爾遜和溫特則聲稱他們的演化理論是“不加掩飾的拉馬克式 的”,因為“它既考慮了獲得性特性的遺傳,也考慮了在逆境的刺激下變異的適時出現” (Nelson and Winter, 1982, 11)。但遺憾的是,我們在納爾遜和溫特的演化理論中,似乎無法找到理性和意識的恰當位置。首先,在承認市場競爭是個選擇過程時,我們就無法界定何種行為是“最優(yōu)的”

18、,而只能從結果上說明何種行為是“最適合的”。其次,一個依賴于市場選擇的結果,與新古典理論的理性最優(yōu)決策結果并不會對應。顯然,納爾遜和溫特所面臨的困難在于,即使將企業(yè)視為市場環(huán)境的一個受體這一假設,擴大為企業(yè)彼此在行為決策上的相互影響也是環(huán)境的構成部分,那么在深思熟慮的行為選擇與慣例性行為的選擇之間也仍然存在一個優(yōu)劣的權衡問題,更為麻煩的是,權衡的標準到底是“最優(yōu)效率”還是“最佳適應”似乎很難明確。納爾遜和溫特在演化理論中所提出的“組織遺傳學”問題,將我們對制度的演化分析引入了意識是否參與的問題?基于達爾文進化論的無意識演化過程在解釋社會進化時面臨的尷尬,需要我們對無意識演化過程的缺陷和邏輯有個基本的概念?,F代心理學關于人類意識形成的研究告訴我們:首先,無意識的演化是機械的、自然的。它自動發(fā)生。其次無意識的演化是集體性的,可是演化一旦變成了有意識的,它就會變成個體的。當演化還是無意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