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愛問刑事再審制度中的價值沖突及其平衡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刑事再 審制度 的價 值模式黃士元價值問題雖然是一個困難的問題,但它是法律科學所不能回避的,即使是最粗糙、 最草率或最反復無常的關系調(diào)整和行為安排,在其背后總有對各種相互沖突和相互重疊 的利益進行評價的某種價值準則。具體到刑事再審制度,雖然現(xiàn)代法治國家普遍設立 了刑事再審制度,但是這些國家在再審事由、再審程序等各個方面的規(guī)定并不完全相 同,甚至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對再審制度本身的理解、對現(xiàn)代法治國家再審制度之間差 異的理解,對我國再審制度的理解和改進,都需要我們深入探討再審制度中的價值沖 突、各國(包括我
2、國)面對這些價值沖突所進行的價值平衡和選擇。刑事再審制度中最根本的價值沖突是“法的公平性”和“法的安定性”的沖突,即生效裁 判的穩(wěn)定性和公正性之間的沖突。在本文第一部分中,我將討論“法的安定性"和“法的公 平性”背后的法理基礎,指出二者可能存在的沖突。在本文第二部分中,我將探討現(xiàn)代 法治國家在平衡“法的安定性”和“法的公平性”的沖突上采用的兩種模式:既判力模式和 禁止雙重危險模式。在第三節(jié)中.我將對我國再審中的“有錯必糾”理念進行分析,并提 出我國應如何合理平衡再審中的各項價值。一、“法的安定性”與“法的公平性"(-)法的安定性一般說來,"法的安泄性”(Rccht
3、ssichcrhcit,scciirity of law)是和“法的公平性”相對應的概念。 通常所說的法的安泄性是指法律在一泄時期的不變動性。這種認識源于對法律形式上嚴格的制泄、 修改程序這一特征的邏輯推論,此種意義的安泄性表現(xiàn)為不對或者盡量少對法律條文進行改動。徳 國學者考夫曼認為,"法的安泄性”有兩種意義,一是“透過法律達成的安左性”,這種安左性是 外部視角的、功能角度的安定性,是法律作用于社會后所達致的秩序與安寧;二是“法律本身的安 左性”,這種安左性是內(nèi)部視角的、結構角度的安泄性,其認知以“認知可能性、操作可能性和實,參見知龐徳:通過法律的社會控制.沈宗靈、螢世忠譯,商務印書
4、館1984年版,第55頁。 '參見賈煥銀:論法律的安定性,載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07年第1期,第6頁。 踐可能性”為標準。也就是說,“法的安左性”不僅包括法規(guī)范的安定性,還包括法規(guī)范的安定性 作用于社會產(chǎn)生的安定效果。作為“法”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程序法本身也應具有穩(wěn)定性、準確性和邏輯的自恰性, 程序法作用于社會后也應產(chǎn)生秩序和安定。既然程序法作用于社會后也應產(chǎn)生秩序和安 定,根據(jù)程序法所進行的訴訟活動就應具有穩(wěn)定性,由此得出的裁判結論就應具有穩(wěn)定 性。在刑事訴訟中,對于生效裁判而言,法的安定性的根本要求是生效裁判的穩(wěn)定性, 即生效裁判不得被推翻。生效裁判的穩(wěn)定性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
5、是各種價值追求在生 效裁判上的交匯。概括說來,生效裁判的穩(wěn)定性,有肋于爭端的最終解決,有利于保障 當事人和公眾的預期,有利于社會秩序的形成,有利于維護司法的權威,是“法的空間” 形成的自然結果,是“程序保障"和“當事人自我責任”法理的要求,有利于防止國家刑罰 權的濫用。1爭端的解決、預期的保障和秩序的形成刑事訴訟是一種爭端解決程序。任何爭端解決都要具有終結性,一種爭端解決程序 如果總是被反復啟動,那它就不能成為“程序”,因為如果爭執(zhí)可被再次審理,則爭執(zhí)并 未解決,而程序法的目的就是一勞永逸地結束爭執(zhí)。2由此,刑事訴訟必須盡其可能透 過程序經(jīng)過及裁判結果,向被告人、被害人及社會大眾宣告
6、系爭的刑事案件在法律上已 經(jīng)“終局落幕”,以便回復社會的和平生活,即回復法秩序的和平。彳如果發(fā)生法律效力的 裁判難以確定,被告人所處的社會關系就難以穩(wěn)定,與之相關的主體的社會關系也就處 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其行為便不知所措,其合法權益就可能因此受到損失,社會生活也難以 實現(xiàn)有序性。°”參見德阿圖爾考夫曼:法律哲學,劉幸義等譯,法律出版枕2004年版,第274頁??倕⒁娒肋~克爾D貝勒斯:法律的原則個規(guī)范的分析,張文顯等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年版,第 22、37、82 頁。'參見林飪雄:刑爭訴訟法(上冊總論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9-10貞。'參見宋英
7、輝主編:刑事訴訟原理.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56貞。2司法權威的保障只有當國家之制裁在結束后獲得終局確定,司法才會具有權威。|如果連生效判決都 會被隨意變更,永沒定數(shù),人們就會對法院的權威產(chǎn)生懷疑,而作為法律守護者的法院 沒權威,法律也就沒什么尊嚴可言了。2由此,判決要具有權威性,能“一錘定音”是前 提。能一錘定準音當然最好,定不準也只能這樣。如果一方面說判決生效了,可以執(zhí)行 7,另一方面又說,生效的判決也可以再改判,那就不能說生效的判決有權威,也就不 能說司法具有權威。美國聯(lián)邦上訴法院首席法官愛德華茲就曾說過,如果敗訴方相信他 們可以再次提起訴訟,他們就永遠不會尊重法院的判決。33實體
8、法的創(chuàng)制與“法的空間”的形成確定判決未作出以前,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是存在爭議的,確定判決的作出,使 存在爭議的法律關系確定下來,由此,法院的判決,無論其正確與否,都有創(chuàng)造真實的 力量。4同時,確定判決的形成過程也是“法的空間”的形成過程。與社會生活空間的多姿多 彩和無限開放相比,“法的空間”具有封閉性、自縛性和終結性,一旦形成就不能直接根 據(jù)現(xiàn)實生活中的根據(jù)隨便推倒重來。5對于當事人來說,雖然在決定被正式作出之前, 其主張和行為被賦予了相當?shù)淖杂?,其選擇的機會是無限的,但是,程序的展開過程同 時也是其言行可能性縮減的過程,而決定的作出使得其它選擇機會統(tǒng)統(tǒng)歸于泡影,當事 人只能接受這一決定。而
9、對于法官來說,一旦判決已經(jīng)確立,法官就不能撤回,也不'參見洪家股:論“一爭不二罰”原則在行政秩序罰上之適用,戦臺大法學論叢1997年第4期,第77貞。 卜參見謝佑平主編:刑爭訴訟國際準則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575貞。參見宋冰主編:程序、正義與現(xiàn)代化一外國法學家在華演講錄.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前言,第3 頁。'參見陳榮宗:既判力之木質(zhì),載中興法學1978年第14期,第16頁。參見王亞新:社會變革中的民爭訴訟,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42-43頁。參見季衛(wèi)東:法律程序的總義一一對中國法制建設的另一種思考,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36頁。 得對判決
10、的內(nèi)容進行更改。判決一旦作出,法官就不再是法官,判決的作出使法官從他 處理的爭議中擺脫(dessaisissement)出來法官也要受自己判決的約束。有人可能提出這樣一種疑問,如果通過訴訟所形成的“法的空間”與現(xiàn)實的社會生活 空間可能不一致或者發(fā)生沖突,我們?yōu)楹卧瓌t上要堅持維護“法的空間”而不是按照現(xiàn)實 的生活空間來修正這一“法的空間”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我們這里所說的現(xiàn)實的社會 生活空間不可能是絕對的客觀存在。在我們說客觀事實如何時,我們說的不過是我們自 認為是客觀的事實。其次,現(xiàn)代刑事司法本身也沒有要求“法的空間"與絕對的客觀存在 相一致。在案件事實的在證明標準上,無論是英美法
11、系的“排除合理懷疑”,還是大陸法 系的“內(nèi)心確信”,對案件事實的證明都不要求達到數(shù)學上或者邏輯上的確定性,相反, 它們實際上要求的只是一種“道德上的確定性",即“那種足以應付實際生活的確定性”2, 那種本質(zhì)上只是一種高度蓋然性的“主觀確信蔦即使“鐵證如山”或者“沒有合乎情理的懷 疑”,也只是裁判者的一個判斷,其客觀性更多是一種社會共識,是一種交流意義上的 確信無疑,而既非某個客觀實在的對應。再次,事實認定主要是經(jīng)驗的產(chǎn)物,因此,不 同的人面對不同的證據(jù)得出不同的結論本身正常。在對證據(jù)的判斷發(fā)生分歧的情況 下,法律并不要求所有人都確認無疑,而是把案件事實的認定權交付給特定人(法官或 者
12、陪審團)。因此,“內(nèi)心確信”、“排除合理懷疑”都只是對法官或陪審團而言,并不要 求其它任何人都“內(nèi)心確信”、“排除合理懷疑”,更不要求被告人自己對事實認定不存在 合乎情理之懷疑。勿庸置疑,這種權力的配置確實給法官或者陪審團濫用權力留下了某 種可能,但是,如果要求所有人都不存在合乎情理之懷疑,刑事司法將完全無法運作。34 “程序保障”和“當事人自我責任”的要求'參見沈達明:比較民爭訴訟法初論(上冊),中信出版社1991年版第136頁。美波斯納:法理學朱蘇力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286頁。參見蘇力:法律與文學:以中國傳統(tǒng)戲劇為材料,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6年版 134頁
13、。 效率會呈邊際遞減的趨勢。'因此,相比于初審和上訴審,再審的邊際收益是最低的。 既然再審的邊際收益是最低的,我們要做的就應是完善原審程序,提高原審質(zhì)量,嚴格 限制再審的啟動。在沒有發(fā)現(xiàn)新證據(jù)、新情況時,對刑事案件進行再審是沒有效率的,因為新的判決 和原判決一樣可能出錯,我們無法確定前后矛盾的一系列判決何者為正確,由此,減少 錯誤成本的收益為零。'事實認定主要是經(jīng)驗的產(chǎn)物,每個法官的事實認定都不可避免 會帶上其個人文化背景、生活經(jīng)歷的印記。因此,即使都盡職盡力,即使根據(jù)的是同樣 的證據(jù),不同的事實裁判者仍可能作出不同的事實認定。原審的事實認定可能有差錯, 再審的事實認定同樣可能
14、有差錯。因此,最好的辦法是,如果前一次審判中當事人已經(jīng) 享受了司法組織審理層次的保障.如果前一次判決是在所有正規(guī)的保證已經(jīng)做到的情況 下做成,就視為訟爭已經(jīng)得到一次性的解決。3(-)法的公平性“法的公平性”是和法的安定性相對應的概念。一般說來,“法的公平性”要求法本身應 是公平的,因此在法本身存在公平性問題時,應對法進行修正。如前所述,“法的安定 性”要求生效裁判不得被隨意推翻。相應地,“法的公平性”要求推翻不公正之生效裁判。公正的裁判有兩個要素,一是裁判結果的公正性,即有罪的被告人被定罪并被處以 適當?shù)男塘P,無罪的被告人被宣告無罪,一是裁判過程的公正性。懲罰犯罪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無罪的被告人
15、被錯誤追究帶來的問題更多。對于被指 控人而言,“不被錯誤定罪權是其最重要的權利,應“享有高水平的法律保護,并不被參見蘇力:送法下鄉(xiāng)一一中國基層司法制度研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226見參見刻波斯納:法律的經(jīng)濟分析,蔣兆康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年版,第750-751貞。'參見沈達明編著:比較民事訴訟法初論(上冊),中信出版社1991年版,第156頁。1博登海默教授也把此原則稱作是“自然理性的命令”。參見芙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哲學與法律方法.鄧正來 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45頁。隨意犧牲以達到一般社會目標的實現(xiàn)” H. Dennis. The Liw
16、 of Evidence, Sweet & Maxwell Press. 1999.h日三丿J魚 日木民爭訴訟法汪一凡譯.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29頁。錯誤定罪不僅會給被告人及其親友造成極大的 痛苦,還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恐慌和不安全感。沒有比下列景象更令人不寒而栗的了: 人們基于信賴而賦予執(zhí)法機關以權力,期望他們能切實維護自己的權利,而執(zhí)法機關卻 運用這些權力去對其進行錯誤的定罪處罰?,F(xiàn)代刑事司法不僅要追求實體結果的正確性,還要追求程序運作的公正性。當前很 多學者已經(jīng)對程序公正的價值進行了探討,也不再贅述。為了實現(xiàn)程序公正,我們有必 要將那些程序上存在瑕疵的判決予以推翻重
17、審。(三)“法的安定性”和“法的公平性啲沖突如前所述,生效裁判的安定性具有諸多價值,由此,對于生效裁判,我們應維持其 安定性,尊重其既判力,而不得推翻之。同樣,如前所述,生效裁判的公正性非常重 要由此,不具有公正性的裁判,我們應推翻之。由此可見,“正義的要求和法的安定 性的要求,往往反映出法律對立的一面”2。面對這一沖突,現(xiàn)代法治國家是如何抉擇 的,我們是如何抉擇的二、西方國家刑事再審的價值模式大陸法系國家和英美法系國家都強調(diào)生效裁判不得被輕易推翻,都對再審進行了嚴 格的限制,只是這種相類似的做法背后卻是差異很大的價值理念和法理基礎。一般說 來,生效裁判不得被輕易推翻背后的法理基礎,在大陸法系
18、是既判力理論,在英美法系 是禁止雙重危險原則。當然,法理基礎的不同,使得這兩大法系國家雖然都強調(diào)對再審 進行嚴格的限制,但是在具體制度設置上仍有很大的不同。(-)大陸法系:既判力模式按照既判力理論,既判的事實應當被視為真實,應當“被看成是對事實真相的表達”1,不論其正確還是錯誤,任何法院或法官都不能將其推翻。在價值追求上,傳統(tǒng)的既判力理論強調(diào)的是防止法院就同一事實作出前后矛盾的判 決,從而維護國家司法權的威信,保證法秩序的“安定性”?!岸?zhàn)”結束以后,“二戰(zhàn)”結束 以后,德、日等大陸法系國家開始將限制國家刑罰權、保障公民權利作為既判力理論的 根基之一。雖然現(xiàn)代大陸法系各國強調(diào)生效裁判的既判力,
19、但是,在極為特殊的情況下,當生 效裁判存在嚴重錯誤,不予以糾正將嚴重危害司法公正時,這些國家一般仍然允許對生 效裁判進行再審。在現(xiàn)代大陸法系國家,用于糾正生效裁判事實錯誤的程序一般被稱為“再審這種 程序可以大致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保護被告人模式",也可以說是“法國模式”,一種 是“實體真實模式",也可以說是“德國模式”。在保護被告人模式下,再審只為被告人的 利益而提起,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審被絕對禁止,采用這種模式的國家包括法國、曰本、 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時、盧森堡、荷蘭等。在實體真實模式下,再審不限于 為了被告人的利益,也可以進行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審,只是對提起不利
20、于被告人的再審 理由有更為嚴格的限制。采用這種模式的國家包括德國、奧地利、丹麥、芬蘭和我國臺 灣地區(qū)。當然,無論采用哪種模式,現(xiàn)代大陸法系國家的再審事由都是嚴格、具體的,再審 程序都是嚴格、規(guī)范的。再審事由和再審程序的嚴格性,體現(xiàn)了再審的“非常性”,有利 于維護“法的安定性”,而再審事由的具體性和再審程序的規(guī)范性則有利于使得確實需要 再審的案件能順利進入再審程序,以實現(xiàn)“法的公平性”。比如,在法國,再審的事由被嚴格限定于法國刑事訴訟法典第622條規(guī)定的四 種情形:判處殺人罪以后,有足夠的證據(jù)證明所認定的被殺害人仍然存活;在判決一項 重罪或輕罪以后,對同一案件事實又作出另一新的裁定或判定,對另一
21、部分人定罪判 刑,而這兩個判決不能統(tǒng)一并存,其矛盾證明其中有一名被判罪人是無辜的;在定罪以 后,證人之一被追訴并判定對被告人有偽證罪,因此,在新的審理中被判罪的證人,不 得再行作證;在定罪以后,以提供或揭發(fā)出原判決法院在審理時所不知悉的新的事實或 證據(jù),足以對被判罪人是否有罪產(chǎn)生懷疑。再審的提起主體則被限定于司法部長、被判 罪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繼承人或者其明示委托者。申請人只能向由最高法院全體會議 指定的本院五名法官組成的“有罪判決復議委員會"提出申請。委員會以附理由的決定作 出是否將案件提交最高法院刑事庭進行重新審判的決定。對于“有罪判決復議委員會”提 交的再審案件,最高法院刑事
22、庭應重新審理。在聽取申請人及其律師和檢察官意見的基 礎上,刑事庭認為申請再審理由不足的,應當駁回申請,認為申請再審理由充分的,應 到撤銷原判。撤銷原判后,刑事庭認為有可能對案件重新進行對席辯論的,應將案件交 與和原審法院同級的另一法院進行審理。顯然,嚴格具體的再審事由.國家工作人員中 只允許司法部長提起再審,由最高法院審查決定再審,以及規(guī)范的再審程序,都體現(xiàn)了 法國刑事再審啟動的慎重性和嚴肅性,而具體的再審事由、規(guī)范的再審程序則同時可以 使得確需再審的案件不被任意駁回。德國的再審理由同樣嚴格和具體,再審程序同樣嚴格而規(guī)范。在德國,啟動刑事再 審的理由被區(qū)分為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審事由和不利于被告人
23、的再審事由兩種。根據(jù)德國 刑事訴訟法典第359條、第362條,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審和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審的 共同事由包括以下三種情形:審判時作為真實證書對受有罪判決人不利地出示的證書, 是偽造或者變造的:證人、鑒定人犯有故意或者過失違反宣誓義務,或者故意作出違背 誓言的虛假陳述之罪,對受有罪判決人不利地作了證詞、鑒定;參與了判決的法官、陪 審員,在與案件有關的問題上犯有不是由受有罪判決人所引起的、可處罰的違反其職務 義務的行為的罪行。除此之外,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審事由還包括:作為刑事判決依據(jù)的 民事法庭判決,已被另一發(fā)生了法律效力的判決所撤銷;得到新的事實、證據(jù),僅根據(jù) 這些事實、證據(jù),或者將它們與
24、先前收集的證據(jù)相結合,使得有理由宣告被告人無罪, 或者對他適用較輕的刑罰從而判處輕一些的處罰或者科處完全不同的矯正及保安處分。 而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審事由還包括:被宣告無罪人在法庭上、法庭外作了值得相信的犯 罪行為自白。德國刑事訴訟法典第363條同時規(guī)定了不準許提請再審的情形:不準 許追求在同一法規(guī)基礎上達到變更量刑的目的;不準許為了減輕責任能力而達到減輕處 罰的目的要求再審。也就是說,為了維護判決的安定性,只允許就事實認定上的錯誤進 行糾正,而對于被告人的量刑問題,是不能變更的。德國的刑事再審程序也是非常嚴格 和規(guī)范的。首先,再審法院是與生效裁判法院同級的另一法院,這保障了再審審查的嚴 肅性和
25、可信賴性。其次,再審的審查程序被分為非常規(guī)范的三個階段,分別是適法性和 許容性程序,理由審查程序,重新審判程序。第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審查有關再審的申 請是否符合法定的形式要件。第二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審查再審申請是否符合法律明確規(guī) 定的再審事由。第三個階段所要解決的是原裁判是否應被糾正這一實質(zhì)性問題?,F(xiàn)代大陸法系國家用于糾正生效裁判法律適用錯誤的程序一般被稱為“非常上訴”程 序。這種程序的申請權往往僅僅屬于總檢察長,管轄權則僅僅屬于最高法院。這種程序 的目的僅僅是法律的統(tǒng)一適用,因此審理后撤銷原判的,效力不及于當事人,也不影響 生效裁判的執(zhí)行。顯然,這種程序的運行受到的限制也是非常嚴格的。法國、曰
26、本、西 班牙、葡萄牙、希臘、盧森堡、荷蘭以及我國臺灣地區(qū)都有這種程序。(-)英美法系:禁止雙重危險模式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明確規(guī)定了“禁止雙重危險”原則。在英國法中,“禁止雙重危險” 原則至今沒有被在成文法中做出統(tǒng)一的規(guī)定,其內(nèi)容除禁止控方對陪審團的裁決提起上 訴外,主要是由普通法的“既決抗辯"規(guī)則構成;同時,法官以“濫用程序”為由裁定終止 訴訟的裁量權也對其起到了補充作用。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判例指岀,支撐“禁止雙重危險”原則的是如下在英美法制度中根 深蒂固的觀念:國家不得運用其所擁有的各種資源和權力,以同一項指控對一個公民實 施反復多次的刑事追訴;如果沒有這一限制,被告人將會承擔大量費
27、用,反復經(jīng)受痛苦 考驗,被迫長期生活在焦慮和不安全的狀態(tài)之中無辜卻被錯判有罪的可能性也會大 増。'據(jù)此,我們可以看出,“禁止雙重危險”原則的理論基礎至少包括:對國家刑罰權的 限制、對公民權利的保障,公民預期、公民個人自治的保障,避免錯判無辜,訴訟效率 的保障。2當然,無論是在美國還是英國,“禁止雙重危險”原則都不是絕對的,在適用上都存 在一些例外。只是這些例外都是被嚴格限定的,以在特殊情況下追求“公平性"的同時, 整體上維持生效裁判的“安定性”。在美國,“禁止雙重危險”原則的例外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 “雙重主權”的 例外。美國的聯(lián)邦和各州是各自獨立的政治實體。因此,
28、公民的某一行為同時觸犯聯(lián)邦 刑法和州刑法時,聯(lián)邦政府和州政府都有權提起訴訟,而公民的某一行為同時觸犯兩個 州的刑法時,這兩個州的政府都有權提起訴訟。(2) “污點判決”的例外。當被告人通過 賄賂初審法官或者陪審員獲得無罪判決時,該初審并沒有使被告人真正處于“危險”之 中,因此控方對該無罪判決有權提出上訴。3 (3)第一次審判在判決形成之前被宣告為 “誤審”(mistrial)因此被終止的,如果該“誤審”并非是控方的疏忽或者故意所造成,則Green v. United Slates 335 U. S. 184-88(1957).k參見孫長永:探索正為程序一一比較刑事訴訟法專論,中國法制出版社20
29、05年版,第719-723頁。People v. Aleman .667 N. E. 2d615( 1996).被告人可以受到重新審判。(4)已被生效裁判認定構成犯罪的被告人可以求肋的非常 救濟手段主要是"人身保護令"(writ of habeas corpus)和“事實錯誤令"(writ of error coram nobis)o前者適用于尚在服刑者后者適用于服刑完畢者。后者的申請理由被嚴格限制 為“有罪判決所依據(jù)的事實有錯誤,這種錯誤在訴訟記錄中未能反映出來,被告人對沒 有在原來的訴訟過程中提岀這種事實錯誤的主張不存在過失,而且這種錯誤具有憲法意 義,足以對
30、事實裁判者的有罪裁決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和。無論在聯(lián)邦司法系統(tǒng),還是在州 司法系統(tǒng),相對于“事實錯誤令"和申請重審而言,人身保護令程序?qū)τ诩m正錯誤或者非 法的有罪判決都是最為重要的。人身保護令的申請要受到很多的限制。首先,接受有關 人身保護令申請的聯(lián)邦法院應尊重州法院對事實問題的認定。其次,“人身保護令”的申 請原則上僅限于一次,并且應在有罪判決生效后一年內(nèi)提出。再次,聯(lián)邦法院只受理以 州法院的有罪判決“違反聯(lián)邦憲法、法律或條約”為由提出的“人身保護令”申請。并且. 也不是所有違反聯(lián)邦法的訴訟請求都可以在人身保護令程序中提出。比如,凡是以定罪 違反聯(lián)邦憲法外的聯(lián)邦法律為由提出的“人身保護令
31、”申請,申請人必須證明對聯(lián)邦法律 的“實質(zhì)性違反"必然導致十足的錯判或者致使公正程序的基本要求被違反.從而使申請 人遭受重大的損害。比如,被告人在州法院指出控方證據(jù)的收集違反了憲法第四修正案 后,如果州法院為被告人提出的訴訟主張?zhí)峁┝巳娴?、公正的訴訟機會,則被告人不 得再依此申請“人身保護令"。再比如,如果州被告人既不提出通常上訴,也不向州法院 申請間接審查,而是直接向聯(lián)邦法院提出“人身保護令”申,則聯(lián)邦法院不得批準。最 后,請求事項原則上必須已經(jīng)在州法院訴訟程序中提出過。如果申請人以未曾向州法院 提出過的理由向聯(lián)邦法院提出“人身保護令”申請,他必須向聯(lián)邦法院證明在州法院
32、沒有 提出這一理由并非出于故意或者過失,并且本人由于州法院違反聯(lián)邦憲法而受到了實際Stephen A. Saltzburg, American Criminal Procedure. Group Press. 2000. 的損害,否則聯(lián)邦法院不予受理。在英國,“禁止雙重危險"原則的例外包括以下五種情形:(1) 1996年刑事程序和偵 查法第54條規(guī)定的撤銷有瑕疵無罪裁判程序。根據(jù)該規(guī)定,如果有人在有關訴訟程序 中干擾和恐嚇陪審團或證人,如果從事這種干擾或恐嚇行為的人己經(jīng)被判決犯有妨礙司 法罪,如果不是由于該干擾或恐嚇行為,原被判無罪的被告人將很有可能不會被判決無 罪,如果對被告人的重
33、新審判不違背正義的利益,那么,法院可以裁定對該被告人進行 再審。(2) 2003年刑事審判法規(guī)定的“新證據(jù)抗辯"。根據(jù)該法,對于謀殺、綁架、 武裝搶劫、強奸等20余種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的重罪案件,申請人在有令人信服的新 證據(jù)證明已被無罪釋放的被告人有罪時,可以申請上訴法院撤銷無罪判決并指令再審; 此項申請只能提出一次,并且必須經(jīng)過檢察長書面許可;檢察長只有當確認有符合條件 的令人信服的新證據(jù),并且提出申請符合公共利益時,才能許可提出申請;上訴法院必 須通過聽審的方式對該申請進行審議。$ (3) 1980年治安法院法規(guī)定的治安法院在 例外情形下的再審程序。治安法院對于本院作出的生效有
34、罪判決,如果認為“符合正義 的需要”,可以予以變更或者撤銷。不過,案件已經(jīng)上訴程序由刑事法院或者高等法院 裁判的,或者被告人在治安法院做有罪答辯的,不在此限。(4) 1995年刑事上訴 法規(guī)定的刑事案件審查委員會將生效裁判移送上訴法院再審的程序。(5) 1972年刑事司法法第36條規(guī)定的“檢察長提示程序”。在按正式起訴程序?qū)徖聿⒆龀鰺o罪裁 判的案件中,檢察長可以向上訴法院提出他們對于本案的任何一個法律上的問題所持的 意見。雖然這一程序在實體上不會給被告人造成什么危險,但檢察長有可能從上訴法院 那里得到一種可用以在將來支持針對其他犯罪嫌疑人的起訴的法律上的裁斷。這一程序參見孫長永:探索正、勺程序
35、一一比較刑爭訴訟法專論,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756-763頁:陳瑞華: 問題與主義之間刑事訴訟基木問題研尤,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318-321頁。'參見孫長永:探索正、勺程序一一比較刑事訴訟法專論,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695-699頁。類似于法國、曰本針對法律問題的再審程序。(三)兩種價值模式之比較應該說,雖然英美法系的禁止雙重危險原則和大陸法系的既判力理論在適用范圍和 價值追求上還是有很大不同的。在適用范圍上,既判力理論只強調(diào)“既決的案件不得重 新審判”,因此,只有那些業(yè)已產(chǎn)生法律效力的法院判決,才具有這種既判力,也才會 發(fā)揮一事不再理的效果。而在法
36、院判決生效以前,只要控辯雙方依法提起上訴,案件都 會進入第二審甚至第三審程序,從而接受上級法院的重新審判。與此不同的是,禁止雙 重危險原則強調(diào)的是國家追訴機關只有一次證明被告人有罪的機會,強調(diào)的是被告人不 得因同一行為而受到“雙重危險”,因此,檢控方不僅不能通過發(fā)動再審,促使法院對一 個已決案件重新審判,而且對一個已經(jīng)進入第一審程序的案件,無論法院作出的是有罪 判決、無罪判決,還是終止訴訟的裁定,檢控方都不能隨意地重新起訴。在價值追求 上,雖然當前德國、日本等大陸法系國家已經(jīng)開始注重既判力理論在限制國家權利、保 障公民權利上的價值,但是,這一理論更為強調(diào)的是防止法院就同一事實作出前后相矛 盾的
37、判決,從而維護國家司法權的威信,保證法秩序的“安定性”。而禁止雙重危險則旨 在對擁有強大追訴力量的政府與處于受追訴地位的弱小個人加以平衡,使兩者有可能進 行理性的、平等的抗爭,防止政府利用其超強勢地位,對個人進行任意的追訴,從而維 護刑事訴訟中的“公平游戲”法則。因此,后者更多地站在保障被告人權利的立場上,發(fā) 揮著限制政府追訴權的功能。I不過,我們還是要看到,兩大價值模式的共同點是非常突出的,都強調(diào)“法的安定 性”,都強調(diào)生效裁判不得被輕易推翻,都對再審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強調(diào)“法的安定性” 這一價值高于對具體案件的處理結果進行事后救濟,可以視為西方法治和法學傳統(tǒng)的典參見陳瑞華:刑事訴訟中的重復
38、追訴問題.載政法論壇2002年第5期,第119-120貞。型特點。'無論是在大陸法系國家還是英美法系國家,流行的觀點都是,在絕大多數(shù)情 況下,即使生效裁判有錯誤,也應遵從,因為相對于不可忍受的法的不安定性,在具體 案件上忍受錯誤判決的危險的危害要小得多;如果說“實體法一向?qū)⑴袛啻_立什么是合 乎正義看作是其一大使命”,那么,“與此相對,程序法則毫無疑問將維護和貫徹判決的 結果,順應法的安定性要求作為一大重點?!?也就是說,西方現(xiàn)代法治國家更為強調(diào)的 是普遍的安定性,而不是具體的妥當性,更強調(diào)的是最后的裁判,而不是最好的裁判, 認為重要的是給爭議設置一個結局,其次才是給爭議設置一個公正的結
39、局,法秩序的存 在較之于它的公正更為重要3。同時,西方現(xiàn)代法治國家強調(diào)“法的安定性”并不意味著在這些國家再審沒有存在的 空間。按照這些國家的流行觀念,“安定價值也同樣不是一種絕對價值,因為安定價值 的實現(xiàn),本身受到既對個人有益又對社會有益這個條件的限制”“;確定之判決未必正 確、真實,若概不許救濟其違誤,難免悖乎發(fā)現(xiàn)真實、追求正義之目的,并且,重大 違誤之判決若未予糾正,借由刑事訴訟法程序所欲追求之法和平性,也是空中樓閣,因 此,刑事訴訟制度的整體設計,必須求取法安定性和實體正義的平衡點,而確定判決既 判力之維護與排除,正是為了求取這種平衡的體現(xiàn)5。由此,這些國家都設定了刑事再 審制度,而刑事
40、再審制度的具體設定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對相互沖突的兩大原則,法的安 定性原則和公平原則,進行權衡的結果在具體制度設計上,現(xiàn)代法治國家在“法的安定性”和“法的公平性”發(fā)生沖突時所做的 選擇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1)原則上,生效裁判不得被推翻以維護“法的安定 性”。(2)當生效判決的事實基礎已經(jīng)不存在,或者原審程序有重大的瑕疵,以至于如 ,參見日滋賀秀三等:明清時期的民事審判與民間傳統(tǒng).王亞新等譯,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05貞。日三刀魚 日木民事訴訟法汪一凡譯,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27、29貞。,參見徳拉徳布魯赫:法學導論,米健、朱林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年版,第2
41、2貞。1 日三丿冷:日木民爭訴訟法,汪一凡譯,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27、29貞。參見林鋰雄:刑事訴訟法(下冊各論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313-314頁。'參見德克勞思羅科信:刑事訴訟法,吳麗琪譯.法律岀版社2003年版,第541貞。果不進行再審將導致嚴重的不公正,將嚴重影響法院的權威的情況下,可以對生效裁判 進行再審。羅科信抬岀:事后才被發(fā)現(xiàn)的新爭實對該判決而言,出現(xiàn)了在公平性上實在無可忍受的顯然鉗誤時.則法律效 力確定必須讓步。”參見徳克勞思羅科信:刑爭訴訟法,吳麗琪譯,法律岀版社2003年版,第541貞。"林傑儺:刑事訴訟法(下冊各論篇),
42、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314頁。參見王亞新:對抗與判定一一日本民事訴訟的基木結構,淸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333頁。 參見張述元:論刑爭審判監(jiān)督程序的理論基礎,戦政法論壇2001年第1期,第137-138貞?,F(xiàn)代法治國家普遍設立了再審制度,以糾正存在重大問題的生效裁判。各 國再審的啟動都受到了嚴格的限制,這種限制不僅表現(xiàn)在再審理由的嚴格上,也表現(xiàn)在 有關再審的提起主體、再審的審查法院和審理法院、再審的審查程序和審判程序等方面 的法律規(guī)范之上。并且,很多國家,如法國、曰本、美國,甚至嚴格禁止不利于被告人 的再審,只允許受到嚴格限制的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審,以致于曰本學者安倍將本國的
43、再 審喻為“基本人權對法的安定性所作之最后一線挑戰(zhàn)”2??梢哉f,很多國家都設有再審制 度表明了“法的安定性”是相對的,“法的公平性”仍然應在特殊情況下受到關注,而這些 國家嚴格限制再審的適用條件的事實,又從反面昭示了判決一經(jīng)確立就不再容許輕易改 變這一原則。彳三、我國刑事再審的價值模式(一)“有錯必糾”模式按照我國主流的刑事訴訟理論,刑事訴訟是一個查明案件事實,并根據(jù)查明的事實 適用法律的過程;對于辦案人員來說,查明案件事實是一個具體的認識過程,隨著訴訟 進程的推進,辦案人員對案件事實的認識也會不斷深化,前一訴訟階段的錯i吳認識會在 后一訴訟階段被糾正。在再審制度上,長期以來,我國學者們動輒以“實事求是"、“不枉不縱"、“有錯必糾” 等認識論意義上的觀念,為審判監(jiān)督程序的合理性提供理論上的論證和解釋。按照這 種觀念,“忠實于法律制度,實事求是,有錯必糾是我國刑事訴訟始終堅持的方針。即使判決、裁定已經(jīng)發(fā)生法律效力,但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有錯誤,不論是在認定事實上,還是在適用 法律上,也不論是對原被告人有利的,還是不利的,都要通過審判監(jiān)督程序重新審理, 加以糾正,從而使無辜受罰者得到平反昭雪,輕縱的罪犯受到應得的懲罰”。'在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廢棄物處理與環(huán)保合同
- 2024年度智能語音交互系統(tǒng)研發(fā)與推廣合同
- 2024年攪拌站場地租用:混凝土生產(chǎn)協(xié)議
- 回家的路中班教案教案6篇
- 員工代表發(fā)言稿怎么寫范文(素材稿件16篇)
- 2024年投資借款合同的電子版管理
- DB4114 124-2019‘吉德1號’楊扦插育苗技術規(guī)程
- DB4106T 22-2020 畜禽養(yǎng)殖場防疫監(jiān)督管理規(guī)范
- 員工個人年終總結
- 專題14人體的內(nèi)環(huán)境與穩(wěn)態(tài)-2023年高考生物真題分類解析與應試策略
- GB/T 7702.20-2008煤質(zhì)顆?;钚蕴吭囼灧椒兹莘e和比表面積的測定
- 新歷史主義文藝思潮
- GB/T 40120-2021農(nóng)業(yè)灌溉設備灌溉用熱塑性可折疊軟管技術規(guī)范和試驗方法
- GB/T 3903.2-1994鞋類通用檢驗方法耐磨試驗方法
- GB/T 10801.2-2018絕熱用擠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
- 12J5-1 平屋面建筑標準設計圖
- 中印邊境爭端
- 《墨梅》課件(省一等獎)
- 招聘與錄用期末考試卷及答案AB卷2套
- 實驗室基本技能培訓課件
- 如何申報科研項目 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