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獨生子女與父母的居住關(guān)系_第1頁
城市獨生子女與父母的居住關(guān)系_第2頁
城市獨生子女與父母的居住關(guān)系_第3頁
城市獨生子女與父母的居住關(guān)系_第4頁
城市獨生子女與父母的居住關(guān)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編者按:獨生子女政策與中國的改革開放同時進行,30多年過去了,獨生子女已成為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這一特殊人口的成長與發(fā)展,特別是與父母的關(guān)系,一直是學術(shù)界和整個社會關(guān)注的焦點之一。人們常常認為獨生子女有熱情、思進取,張揚個性,但缺乏社會責任感、與人合作能力差且婚姻不穩(wěn)定。獨生子女的行為模式究竟如何?本期發(fā)表的三篇論文在定量分析的基礎(chǔ)上,對這些問題做出了與我們的直覺不太相同的結(jié)論。風笑天的論文以大規(guī)模數(shù)據(jù)調(diào)查為基礎(chǔ),巨大差別的結(jié)論;吳瑞君等基于2000年全國0.95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和2005年上海,就我國獨生子女群體的婚姻穩(wěn)定性進行了初步的分析,相比,、受教育程度等個人特征密切相關(guān),;關(guān)穎的論文運用

2、全國范圍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齡、刑期、重新犯罪比例、,均不存在顯著差異的結(jié)論。我們相,具有學術(shù)意義。城市獨生子女與父母的居住關(guān)系風笑天內(nèi)容提要本文利用2008年對全國五大城市1216對已婚青年夫妻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對子女性別、子女婚姻類型與父母居住方式之間的關(guān)系進行了初步探討。結(jié)果表明,已婚獨生子女的父母單獨居住的比例高于同齡非獨生子女父母25%;同時,已婚子女的獨生子女身份、已婚子女的性別以及子女婚配的對象是不是獨生子女等因素同樣對父母的居住方式有著顯著的影響。關(guān)鍵詞獨生子女居住方式婚姻類型問題與背景老年人的居住方式與其養(yǎng)老保障、特別是與其采取家庭養(yǎng)老的方式密切相關(guān)。有研究表明,子女與父母之間的居住安排對

3、子女在料理家務(wù)等日?;顒?、給予父母經(jīng)濟支持以及給予父母情感支持三個方面提供贍養(yǎng)的可能性有顯著的影響(鄢盛明等,2001)?!盁o論是老年父母的日常生活照料、社會交往,還是情感慰藉以及生病、殘疾等特殊情況的料理,都與老人與子女的居住形式密切(風笑天,1993)對于我國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來相關(guān)?!闭f,當他們進入老年的時候,由于其受到的子女數(shù)目的特定限制,他們的養(yǎng)老保障與居住方式之間的這種相關(guān)性(項目號:06JZD0027)的中期成果之一。筆本文系2006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guān)項目“中國獨生子女問題研究”者感謝負責五個城市調(diào)查的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系孫龍博士、華東師范大學社會學系徐連明

4、副教授、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郝玉章副教授、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社會保障系樂章副教授、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方長春博士、成都理工大學社會學系許傳新副教授、西南交通大學管理系方綱博士。也感謝我的博士生王曉燾在數(shù)據(jù)處理和統(tǒng)計方面給予的支持。24©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009.5就會顯得更加突出。文獻回顧表明,與本文研究主題相關(guān)的研究大體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研究主要集中探討的是普通城市老年人的居住意愿、居住方式及其影響因素等問題(如郭志剛,2002;陸

5、杰華等,2008;韋璞,2009);另一部分研究則集中于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的養(yǎng)老保障、養(yǎng)老方式、養(yǎng)老支持、養(yǎng)老觀念以及養(yǎng)老意愿等問題(如王樹新等,2008;原新,2004;張戈,2008;風笑天,2006B)。而將這兩方樣調(diào)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上述研究的不足。該研究對我國城市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家庭結(jié)構(gòu)的現(xiàn)狀及其相關(guān)因素、獨生子女父母進入空巢期的年齡等問題進行了探討。結(jié)果表明,庭結(jié)構(gòu)以核心家庭為主、共同生活的。同時,50%的人(風笑天,2009)。這是該研究最為重要的發(fā)。然而,與前述王樹新等人的研究相似的是,該研究樣本中67.1%的獨生子女父母是與未婚子女居住在一起的。這也構(gòu)成了該研究對于分析已

6、婚獨生子女的父母的居住狀況來說的最主要不足。筆者上述研究所得到的“獨生子女結(jié)婚是影響父母家庭結(jié)構(gòu)發(fā)生變化主要原因”的結(jié)論,成為本研究得以開展的主要動因。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認為,只有當獨生子女結(jié)婚后,父母才會形成老年生活中相對穩(wěn)定、也相對長期的居住方式。本文正是根據(jù)這一研究發(fā)現(xiàn),將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已婚獨生子女的父母居住方式上。具體來說,本文關(guān)注的主要問題是:既然子女結(jié)婚是導致獨生子女父母家庭結(jié)構(gòu)變化的主要原因,那么,對于那些子女已經(jīng)結(jié)婚的獨生子女父母們來說,他們目前在居住方式(單獨居住或是與子女居住)上的分布又是怎樣的呢?他面內(nèi)容結(jié)合起來,王樹新等以2006保障的調(diào)查為基礎(chǔ),狀況。,78.9%

7、”,“:獨生子女與父母同住的(王比例如此之高是因為有76.7%的獨生子女是未婚的”樹新等,2007)。這即是說,一方面,該研究樣本中75%以上是未婚獨生子女的父母,另一方面該研究的樣本規(guī)模又非常小(僅270人),因此,該研究結(jié)果對于反映目前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特別是反映已婚獨生子女的父母的居住方式來說顯然缺乏足夠的代表性。尹志剛同樣對北京市兩個區(qū)1789戶第一代獨生子女家庭進行了調(diào)查,但其研究的內(nèi)容主要集中在描述獨生子女父母對不同家庭結(jié)構(gòu)和自理情景養(yǎng)老方式的選擇情況,而不是去探討獨生子女父母目前的居住狀況。文中所提供的唯一有關(guān)的數(shù)據(jù)是獨生子女父母與子女(包括與未婚子女或者與已婚子女)居住的比

8、例為65.9%。(尹志剛,2008)由于該研究只是把居住方式作為自變量來分析,并且同樣沒有區(qū)分出父母與未婚子女居住以及與已婚子女居住的比例,也沒有與同齡非獨生子女父母的居住狀況進行比較,因而其結(jié)果對于我們了解和分析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目前實際的居住方式及其相關(guān)因素的幫助也不大。筆者曾利用2004年全國12城市在職青年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從子女的角度探討了獨生子女婚后的居住方式問題。但其立足點是子女,回答的是“已婚獨生子女”如何居住的問題,而沒有從父母角度來探討獨生子女父母的居住狀態(tài)。即沒有回答“已婚獨生子女的父母們”是如何居住的問題(風笑天,2006A)。同時,在該調(diào)查樣本中,已婚獨生子女的比例很小(僅

9、占樣本的6.7%),因而對于反映已婚獨生子女的父母總體居住方式來說,偏差相對較大。筆者2008年對全國五大城市48-60歲中年人的抽們的這種居住分布狀況與同齡的非獨生子女父母的居住分布狀況之間有沒有什么差異?更為重要的是,由于每一對獨生子女父母都只有一種性別的子女,而我國長期以來以男系為主的傳統(tǒng)文化往往傾向于子女婚后與男方父母居住。因此,會不會出現(xiàn)已婚獨生子的父母更多地與子女小家居住,而已婚獨生女的父母則相對較少地與子女小家居住的狀況呢?再進一步考慮到獨生子女的婚配對象既可能是獨生子女,也可能是非獨生子女,那么這種子女婚姻的不同類型與他們父母的居住方式之間是否也存在著一定的關(guān)系?如果存在,這種

10、關(guān)系的特點又是什么呢?本文希望利用筆者2008年對京、滬、寧、漢、蓉五大城市已婚青年夫妻的專題調(diào)查所得的數(shù)據(jù),對上述問題進行初步探討。研究設(shè)計1.基本概念第一代已婚獨生子女。本文中的第一代并非人口學意義上的一代,而主要是指我國社會中由計劃生育政策25©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城市獨生子女與父母的居住關(guān)系所產(chǎn)生的第一批已婚獨生子女。根據(jù)第一批獨生子女的出生年代,本研究中將第一代已婚獨生子女界定為“1975年及其以后出生的已婚獨生子女”。子女婚姻

11、類型。本文中的子女婚姻類型指的是青年夫妻雙方是否具有獨生子女身份。之所以探討子女婚姻類型,是因為獨生子女婚配對象的身份不同,導致父母在居住方式的選擇上所面臨的客觀基礎(chǔ)和現(xiàn)實條件有較大的不同。作為獨生子女父母,其子女結(jié)婚后配偶的身份有兩種可能:一是獨生子女,();稱作“雙獨婚姻”城市中,簡單隨機抽取兩個城區(qū);每個城區(qū)簡單隨機抽取一個街道;每個街道簡單隨機兩個社區(qū);每個社區(qū)中根據(jù)社區(qū)和計生部門的相關(guān)登記資料,按照青年夫妻身份的構(gòu)成,分層抽取“雙獨婚姻”、“男獨女非婚姻”、“男非女獨婚姻”、以及“雙非婚姻”的個案各20(15個,多抽取5320,采,即若前一對夫,下一對夫妻中盡量調(diào)查妻子。調(diào)查實際成功

12、完成已婚青年的有效問卷1216份,有效回答率為76%。已婚青年樣本的基本情況見下列表1:表1已婚青年樣本基本情況(n=1216)男女雙獨男獨女非婚姻類型男非女獨雙非性別45.854.226.822.924.925.4非獨生子女,(),由于獨生姻”(),因而“單獨婚姻”:一是獨生子與非獨生女的婚姻,“男獨女非婚姻”;另一種是獨生女與非獨生子的婚姻,我們稱為“男非女獨婚姻”。此外,為更好地揭示獨生子女婚姻類型與父母居住方式之間的關(guān)系特征,我們還將兩個非獨生子女的婚姻,即“雙非婚姻”作為參照與比較的對象。這樣,本文中子女的婚姻類型一共有四種,即雙獨婚姻、男獨女非婚姻、男非女獨婚姻、以及雙非婚姻。已婚

13、獨生子女的父母的居住方式只有兩種,即單獨居住以及與子女小家居住。而已婚非獨生子女的父母的居住方式則有多種情況。在調(diào)查問卷中我們分為以下六種:(1)單獨居住;(2)與被調(diào)查的子女小家居住;(3)與其他已婚兒子居住;(4)與未婚兒子居住;(5)與其他已婚女兒居住;(6)與未婚女兒居住。但統(tǒng)計中根據(jù)需要有時會將上述六種答案合并為兩種,即(1)父母單獨居住;(2)與子女居住。以便與獨生子女父母的居住情況一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和比較。2.樣本設(shè)計%57.342.78.126.633.232.2獨生子女文化程度大專身份為了盡可能多地了解已婚獨生子女父母的居住情況,在問卷中,我們不僅詢問了被調(diào)查對象的父母情況,同

14、時也詢問了其配偶的父母情況。這樣,從本研究所調(diào)查的1216對已婚青年夫婦的問卷中我們共獲得了2272位雙方父母的資料(由于有些調(diào)查對象沒有填答、還有少數(shù)調(diào)查對象的父母去世等原因,父母樣本的規(guī)模略少于2432人),其中,獨生子女父母1146對,同齡非獨生子女父母1126對,男方父母1135對,女方父母1137對。這2272位父母就構(gòu)成本研究中第一代已婚獨生子女的父母及同齡非獨生子女父母的樣本。結(jié)果與分析1.已婚獨生子女的父母居住方式及其與同齡非獨生首先,考慮到目前第一代獨生子女結(jié)婚的比例在中心大城市中相對較高,而在普通中小城市相對較低的現(xiàn)實,為保證實際抽樣中有足夠符合要求的抽樣對象,本研究選取了

15、北京、上海、南京、武漢、成都五大中心城市作為調(diào)查地點。其次,根據(jù)本研究的目標,兼顧到第一代獨生子女的出生年代,本研究將調(diào)查對象界定為“夫妻雙方至少一方是在1975年及其以后出生”的青年夫婦。第三,由于本研究的關(guān)注點是子女婚姻的不同類型與雙方父母的居住方式之間的關(guān)系,因而樣本的設(shè)計采用的是多段分層抽樣的方法。具體抽樣程序是:在每一子女父母的比較我們首先關(guān)心的是第一代已婚獨生子女的父母們在居住方式上的總體分布狀況,及其他們與同齡非獨生子女的父母之間在居住方式分布上的差別。下列表2是樣本統(tǒng)計結(jié)果。表2兩類父母的居住方式比較居住方式單獨居住與子女居住(n)Chi2square檢驗:%總體52.247.

16、8(2272)獨生子女父母非獨生子女父母64.735.3(1146)P<.00039.460.6(1126)26©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009.5表2的結(jié)果表明,從總體上看,已婚獨生子女的父母們單獨居住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二,明顯高于同齡非獨生子女父母的比例,二者之間的差距達到25%。由于樣本中兩類父母的總體比例是基本相當?shù)?因此這是一個很大的差別。造成這種明顯差別的客觀原因應該說主要是兩類父母所擁有的子女數(shù)目的不同所致。這一統(tǒng)計結(jié)果也

17、從經(jīng)驗上支持了筆者有關(guān)獨生子女父母的家庭養(yǎng)老不具備多子女父母那樣的客觀基礎(chǔ)的論述(風笑天,2006B)。當然,除了子女數(shù)目的因素以外,2.3.子女的獨生子女身份、性別與父母的居住方式上述兩表的結(jié)果說明,總體上看,當已婚子女的性別不同時,父母的居住方式也有所不同?;蛘哒f,已婚子女的性別與父母的居住方式相關(guān)。但我們更希望了解的是,?特,會因為子女性?我們先看看,結(jié)果見表5的結(jié)果說明,非獨生子女父母與兒子居住的比例明顯地高于與女兒居住的比例(二者比例相差超過25%)。而相比較而言,獨生子女父母在居住方式上因子居住的取向,前,位父母的居住方式按其已婚子女的性別進行交互分類,以了解父母居住方式與已婚子女

18、性別之間的關(guān)系。結(jié)果詳見下列表3。表3已婚子女的性別與父母的居住方式交互統(tǒng)計%父母居住方式單獨居住與該青年小家居住與其他已婚兒子居住與未婚兒子居住與其他已婚女兒居住與未婚女兒居住()女性別所產(chǎn)生的差異雖然同樣存在,但卻要小得多(相差不到10%)。造成這一結(jié)果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獨生子女父母更多地單獨居住(高于非獨生子女父母25%),另一方面或許也是由于非獨生子女的父母具有更大的與兒子居住的客觀基礎(chǔ)和現(xiàn)實條件的緣故。表5子女的獨生子女身份與父母的居住方式交互統(tǒng)計%父母居住方式單獨居住與兒子居住與女兒居住(n)Chi2square檢驗:男方47.837.27.12.24.11.6()女方56.617

19、.412.95.84.23.1()總體52.227.310.04.04.12.3()獨生子女64.722.113.2(1146)P<.000非獨生子女39.443.317.2(1126)表3的結(jié)果表明,總體上看,2272位父母中,男女雙方父母單獨居住的比例都在50%左右,都是最主要的居住方式,表現(xiàn)出第一代已婚獨生子女的父母及其同齡非獨生子女父母在居住方式上的突出特點。但盡管如此,男方父母單獨居住的比例依舊比女方父母低約10%。同時,男方父母與兒子居住的比例(46.5%)明顯高于女方父母與兒子居住的比例(18.7%),二者相差近30%;而女方父母與女兒居住的比例則明顯高于男方父母與女兒居住

20、的比例,二者相差近20%。將上表中的居住方式歸類成下列表4,二者的差別就更為清楚。表4已婚子女性別與父母的居住方式交互統(tǒng)計%父母居住方式單獨居住與兒子居住與女兒居住()在上述結(jié)果的基礎(chǔ)上我們再進一步,將已婚子女的獨生子女身份以及他們的性別因素都考慮進來,看看父母的居住方式又會呈現(xiàn)出什么樣的特征。下列表6是交互統(tǒng)計的結(jié)果:表6子女的身份、性別與父母的居住方式的交互統(tǒng)計%父母居住方式單獨居住與子女居住(n)Chi2square檢驗:獨生子女男方55.544.5(568)非獨生子女男方40.259.8(567)女方73.926.1(578)女方38.661.4(559)男方47.846.55.6()

21、女方56.618.724.7()總體52.232.615.2()P獨<.000P非>.05表6的結(jié)果表明,已婚獨生子女的父母們隨著子女性別的不同其居住方式也有著明顯的不同。這種不同的特征是:已婚獨生子(即男方)的父母單獨居住的比例只是略高于與子女小家居住的比例(僅相差10%左右);而已27©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城市獨生子女與父母的居住關(guān)系婚獨生女(即女方)的父母單獨居住的比例則遠高于與子女小家居住的比例(相差接近50%);而與

22、獨生子女父母的這種差別有所不同的是,已婚非獨生子女的父母們的居住方式卻并不與子女的性別相關(guān)。即無論是男方的父母,還是女方的父母,他們單獨居住的比例基本相同,與子女共同居住的比例也基本相同。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獨生子女父母所面臨的不同與非獨生子女父母的居住分布現(xiàn)狀及其特點。4.子女婚姻類型與雙方父母居住方式比較分析例高出近20%。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中,與已婚兒子居住者依然多于與已婚女兒居住者。這一狀況啟示我們,從夫居的傳統(tǒng)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異,的,獨。其單例雖然相對于雙獨家庭來說降低了大約10%,但依然沒有下降到雙非家庭、或者男獨女非家庭中40%左右的水平??磥碇挥幸粋€

23、女兒的因素并沒有明顯子女不同的婚姻類型(雙獨婚姻、非女獨婚姻、雙非婚姻)點,居住安排。,2272對老年父母目前,并進行差異的統(tǒng)計顯著性檢驗,以深入探討子女婚姻類型與父母居住方式之間的關(guān)系。交互分類結(jié)果如下表7:表7控制子女不同婚姻類型后子女性別與父母居住方式的交互統(tǒng)計單獨居住與子女居住總計(n)Chi2square檢驗抵御住傳統(tǒng)文化中從夫居習俗的影響。對于男獨女非家庭和雙非家庭的雙方父母居住方式之間都沒有顯著差異的結(jié)果,需要略作解釋。如果僅就統(tǒng)計檢驗的結(jié)果來看,似乎雙方父母居住方式不存在差別。但是有一點應該特別注意:即表中的“與子女居住”在不同的婚姻類型中對于雙方父母來說,實際上包含著%雙非不

24、同的含義:在雙獨家庭中,它實際上意味著男方父母與獨生兒子一起居住的比例,以及女方父母與獨生女兒居住的比例;在男獨女非家庭中,它意味著男方父母與兒子居住的比例,以及女方父母與兒子或女兒居住的比例;在男非女獨家庭中,則相反,它意味著男方父母與兒子或女兒居住的比例,以及女方父母與女兒居住的比例;只有在雙非家庭中,無論是男方父母還是女方父母,他們與子女居住才具有其本來的含義與兒子或女兒居住。當我們將這些不同的含義進行區(qū)別對待時,其結(jié)果或許就會有所不同了。從下列原始的(沒有合并不同答案類別的)交互統(tǒng)計表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點(詳見表8)。從表8中可以看出,男獨女非家庭中,女方父母與子女居住的高比例

25、并非是與女兒居住的比例(18.3%)造成的,而是與其他兒子居住的高比例(42.6%)造成的。即使在雙非家庭中,男方父母與兒子居住的比例(53.5%)也明顯高于女方父母與兒子居住的比例(34.1%)。綜合這些結(jié)果,可以認為,不僅已婚子女是否獨生子女,對父母居住方式的影響非常大,而且已婚子女的性別、以及子女婚配的對象是不是獨生子女,同樣對父母的居住方式有顯著的影響。雙獨男獨女非男非女獨男方女方男方女方男方女方男方女方63.179.546.339.244.167.836.438.136.920.553.760.855.932.263.661.9(309)(302)(259)(268)(281)(27

26、6)(286)(291)P<.000P>.05P<.000P>.05首先從表7中四類婚姻類型的家庭比較來看,雙獨家庭中父母單獨居住的比例最高,且男女雙方父母差異明顯;雙非家庭中父母單獨居住的比例最低(大約只有雙獨家庭比例的一半),且男女雙方差異不顯著;男獨女非家庭中雙方父母單獨居住的比例也相對較低(40%左右),也不存在顯著差異;男非女獨家庭中,男方父母單獨居住的比例也在45%左右,但女方父母(獨生女父母)單獨居住的比例卻接近70%,且二者之間差異顯著。雙獨家庭的父母居住方式有兩個明顯特征:一是與子女小家分開、老兩口單獨居住明顯是主流趨勢,總的比例超過70%,說明雙獨家

27、庭中,雙方父母處于空巢狀態(tài)的比例相當高。二是相對而言,獨生女的父母單獨居住的比例更高,比例接近80%,比獨生子的父母單獨居住的比28©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009.5表8控制子女不同婚姻類型后子女性別與父母居住方式的交互統(tǒng)計父母居住方式單獨居住與被調(diào)查青年小家居住與其他已婚兒子居住與未婚兒子居住與其他已婚女兒居住與未婚女兒居住總計(n)Chi2square檢驗雙獨男方63.136.9%女方79.520.5男獨女非男方女方46.253.83

28、9.25.2男非女獨男方女方44.123.5967.832.2雙非男方36.436.08.05.5(286)女方38.111.323.4711.0(291)(309)(302<.00029.514.)()08.22.1(281)(276)P<.001,本研究得到下列主要結(jié)果:首先,目前已婚的獨生子女的父母在居住方式的總體分布上與同齡非獨生子女父母明顯不同。獨生子女的父母單獨居住的比例大約在65%左右,高于同齡非獨生子女父母單獨居住的比例25%;其次,已婚子女的性別不同時,其父母的居住方式也有所不同。男方父母單獨居住的比例比女方父母低約10%。同時,男方父母與兒子居住的比例明顯高于女

29、方父母與兒子居住的比例,二者相差近30%;女方父母與女兒居住的比例則明顯高于男方父母與女兒居住的比例,二者相差近20%;第三,子女的獨生子女身份與子女的性別對父母的居住方式具有綜合影響。已婚獨生子的父母單獨居住的比例略高于與子女居住的比例,而已婚獨生女的父母單獨居住的比例則遠高于與子女居住的比例;與已婚獨生子女父母的這種差別有所不同的是,已婚非獨生子女的父母們的居住方式卻并不與子女的性別相關(guān);第四,子女婚配對象的不同對父母的居住方式也有顯著的影響。雙獨家庭中父母單獨居住的比例最高,且男女雙方父母居住狀況差異明顯;雙非家庭中父母單獨居住的比例最低(大約只有雙獨家庭比例的一半),且男女雙方父母之間

30、的差異不顯著;男獨女非家庭中雙方父母單獨居住的比例也相對較低,且不存在顯著差異;男非女獨家庭中,男方父母單獨居住的比例也在45%左右,但女方父母(獨生女父母)單獨居住的比例卻接近70%,二者之間差異顯著。分析結(jié)果說明,不僅已婚子女是否獨生子女對父母居住方式的影響非常大,而且已婚子女的性別、以及子女婚配的對象是不是獨生子女等因素同樣對父母的居住方式有著顯著的影響。本研究得出已婚獨生子女的父母與子女居住的比例大約在35%左右,它與前述現(xiàn)有研究的結(jié)果有較大差別。如果用王樹新等人關(guān)于“獨生子女父母與子女同住的占78.9%”的結(jié)果、或者尹志剛等人“比例為65.9%”的結(jié)果來反映已婚獨生子女的父母居住狀況

31、的話,就會明顯高估這一現(xiàn)實。所以,王樹新等對結(jié)果所作的分析和說明(樣本中有76.7%的獨生子女是未婚的)是十分中肯和重要的。這也從一個側(cè)面說明了已婚獨生子女與未婚獨生子女的父母在居住方式上存在的巨大差別。同時也再次體現(xiàn)了本研究所具有的認識意義。筆者在20年前(1988年)曾對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及同齡非獨生子女父母做過一項有關(guān)子女教育和家庭生活的調(diào)查,其中詢問過“將來當孩子結(jié)婚成家后,你們希望怎樣居住”的問題。當時他們的孩子正在上小學,他們自己的年齡也只有三四十歲。如果可以把那時的愿望看作是他們理想的居住方式的話,那么我們可以將目前他們實際的居住現(xiàn)狀作為現(xiàn)實與其進行比較。當時調(diào)查的結(jié)果表明“,

32、與子女同住是廣大父母的最集中意愿。特別是在獨生子女父母中,希望未來與子女住在一起的比例(49.7%)(風笑天,1993)。而目前他們與子女接近半數(shù)”居住的比例只有35%左右,其中獨生子的父母與子女共同居住的比例(44.5%)比較接近當時的愿望,而獨生女的父母與子女共同居住的比例則只有當時愿望的一半(26.1%)。當然,由于兩次調(diào)查樣本所覆蓋的范圍、樣本本身的結(jié)構(gòu)并不完全相同,因而這種比較只能作為一種參考。筆者2006年的研究曾從子女的角度,探討他們婚后與哪方父母居住的問題。結(jié)果表明,第一代獨生子女“婚后與女方父母同住的比例和與男方父母同住的比例基本相當,顯示出一種在婚后居住方式上的男女平等現(xiàn)象,(風笑天,2006A)?;驈姆蚓雍蛷钠蘧酉鄬ζ胶獾?/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