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史——重要書家作品的梳理_第1頁
中國書法史——重要書家作品的梳理_第2頁
中國書法史——重要書家作品的梳理_第3頁
中國書法史——重要書家作品的梳理_第4頁
中國書法史——重要書家作品的梳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中國書法史重要書家作品的梳理一、先秦書法(一)殷商時期甲骨文:祭祀狩獵涂朱牛骨刻辭、四方風(fēng)名刻辭、鹿頂骨紀事刻辭、宰豐骨刻辭金文:司母辛鼎、戌嗣子鼎、小臣賒尊(二)西周時期的金文1、西周前期:利簽、何尊、康侯簽、大盂鼎2、西周中期:大克鼎、詢簽、墻盤、衛(wèi)鼎3、西周晚期:(害夫)簽、散氏盤、毛公鼎、頌鼎、虢季子白盤(三)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書法春秋早期秦系文字:秦公鐘、秦公鑄春秋中期至戰(zhàn)國早期秦系文字:秦公簽、石鼓文、秦公大墓石磬刻石戰(zhàn)國中晚期秦系文字:商鞅方升、新鄢虎符、秦封宗邑瓦書秦篆隸變:青川郝家坪木牘、天水放馬灘秦簡、云夢睡虎地秦簡二、秦漢書法(一)秦代書家李斯、程邈、趙高、胡毋敬(二)秦代刻

2、石泰山刻石、瑯哪臺刻石、峰山刻石、東觀刻石、會稽刻石(三)漢代簡牘江淮漢簡、西北漢簡(四)漢金文1、挺拔、峻險、爽利一類:上林共府銅升銘、上林共府鼎銘;2、柔韌、渾厚、圓轉(zhuǎn)一類:光和斛銘、鏡鑒銘。(五)漢代刻石1、東漢篆書碑刻:袁安碑、袁敞碑、祀三公山碑、張遷碑碑額、鮮于璜碑碑額2、東漢隸書碑刻:(1)端莊平正、法度嚴謹一路:子游殘石、乙瑛碑、張景碑、西岳華山廟碑、史晨碑 、熹平石經(jīng)、王舍人碑(2)挺峻流麗、清勁秀逸一路:禮器碑、孔宙碑、楊叔恭殘碑、尹宙碑、曹全碑(3)質(zhì)樸高華、雄渾沉厚一路:裴岑紀功碑、鮮于璜碑、衡方碑、張遷碑3、東漢恣肆雄放的摩崖刻石:石門頌、劉平國摩崖刻石、封龍山頌、西狹

3、頌、郁閣頌。(“漢南三頌”:石、西、甫B)(六)東漢中后期書法流派曹喜影響下的篆書流派,杜操、崔諼影響下的草書流派,劉德升的行書流派,蔡邕的隸書流派。(七)張芝書作八月帖、冠軍帖、終年帖、欲歸帖(八)書論崔諼:草書勢,蔡邕:篆勢、筆論、九勢三、魏晉書法(一)三國、兩晉刻石1、曹魏刻石:上尊號碑、受禪表碑、黃初殘碑、正始石經(jīng)2、東吳刻石:天發(fā)神讖碑、禪國山碑、谷朗碑3、西晉碑刻:呂望表(二)三國、兩晉墨跡1、樓蘭殘紙2、西晉陸機:平復(fù)帖3、寫經(jīng)體(抄經(jīng)體):諸佛要集經(jīng)(西晉)(三)三國、西晉書家書家:鐘繇、衛(wèi)門書家(覬、瑾、恒、銖)、胡昭、皇象、韋誕、索靖。鐘繇書作:薦季直表、賀捷表、還示表、宣

4、示表皇象書作:急就章索靖書作:急就章、月儀帖、出師頌、七月帖衛(wèi)恒書論:四體書勢(自撰字勢、隸勢,崔草書勢,蔡篆勢)索靖書論:草書狀(四)東晉書家書家:王羲之、王獻之,王、希B、庾、謝四門,桓溫、桓玄,楊羲。三謝:安、尚、萬;四庾:亮、釋、翼、準(zhǔn);六都:鑒、情、曇、超、儉、恢;八王:敦、導(dǎo)、廛、羲之、獻之、瑁、瑯、蒙。王羲之書作:楷書:樂毅論、黃庭經(jīng)、東方朔畫贊;草書:十七帖、初月帖、上虞帖 、遠宦帖;行書:姨母帖、蘭亭序、喪亂帖、二謝帖、得示帖。王獻之書作:楷書:洛神賦;草書:中秋帖、奉別帖、相彼帖、先夜帖、集聚帖;行書:廿九日帖;行草:鴨頭丸帖、阿姨帖、鵝還帖、適奉帖。(五)東晉墓志、刻石1

5、、墓志:王興之夫婦墓志、張鎮(zhèn)夫婦墓志、王仙之墓志、王建之夫婦墓志2、刻石:爨寶子碑四、南北朝書法(一)南朝文人書家書家:羊欣、王僧虔、陶弘景、梁武帝蕭衍、智永。羊欣書作:筆精帖;書論:能書人名。王僧虔書作:太子舍人王琰帖;書論:書賦。陶弘景書作:瘞鶴銘;書論:與梁武帝論書啟。梁武芾蕭衍書論:觀鐘繇筆法十二意、答陶弘景書啟。智永書作:真草千字文。虞和書論:論書表。(二)南朝碑刻爨龍顏碑、瘞鶴銘(三)北朝文人書家崔、盧二門,趙文淵(四)北朝刻石書法北魏早期刻石:中岳嵩高靈廟碑北魏后期碑刻:張猛龍碑東魏南北楷書兼容的代表:呂望碑造像題記:龍門造像記:牛檄造像、始平公造像記、元詳造像、楊大眼造像記、鄭

6、長猷造像;藥王山造像題記:姚伯多兄弟造像記。北朝墓志:邙山墓志:元楨墓志、元簡墓志、元羽墓志;其它:刁遵墓志、崔敬邕墓志、張玄墓志。摩崖刻石:石門銘、鄭文公碑;北齊北周的摩崖刻經(jīng):四山摩崖刻經(jīng)(鐵山:石頌)、泰山經(jīng)石峪金剛經(jīng)五、隋唐五代書法(一)隋朝書法石刻:董夫人墓志、蘇孝慈墓志、龍藏寺碑、曹植廟碑書家:智永、智果、丁道護、房彥謙、史陵、薛道衡、趙文淵書作:智永:真草千字文;丁道護:啟法寺碑(二)初唐書法書家:唐太宗、初唐四家(歐虞褚薛)唐太宗書作:晉祠銘、溫泉銘、屏風(fēng)帖;書論:筆法訣、論書、指意、王羲之傳贊。歐陽詢楷書:化度寺碑、九成宮醴泉銘、虞恭公碑、皇甫誕碑;行書:張翰帖、卜商帖、夢奠

7、帖;隸書:房彥謙碑。歐陽通書作:道因法師碑虞世南楷書:孔子廟堂碑;行草書:汝南公主墓志銘;書論:筆髓論、書旨述、勸學(xué)篇。陸柬之書作:陸機文賦褚遂良楷書:伊闕佛龕碑、孟法師碑、房玄齡碑、雁塔圣教序;行書:枯樹賦、臨蘭學(xué)序。薛稷楷書:信行禪師碑、昇仙太子碑陰。孫過庭書論:書譜(三)盛中唐書法書家:隸書:史惟則、韓擇木、蔡有鄰;楷書:徐浩、顏真卿;行書:李邕、顏真卿;草書:賀知章、張旭、懷素;篆書:李陽冰。唐玄宗隸書:紀太山銘、石臺孝經(jīng);行書:賜益州刺使張敬忠敕書、鴿頌。李陽冰篆書:崔祐甫志篆蓋、顏氏家廟碑碑額。賀知章草書:孝經(jīng)張旭草書:肚痛帖、古詩四帖懷素草書:自敘帖、苦筍帖、論書帖、食魚帖。李邕

8、行書:葉有道碑、楚州娑羅樹碑、麓山寺碑、李思訓(xùn)碑、李秀碑;墨跡有晴熱帖 、久別帖等。顏真卿楷書:早期:郭虛己墓志銘、多寶塔碑、東方朔畫贊碑;中晚期:大唐中興頌、麻姑仙壇記;晚歲:顏勤禮碑、顏家廟碑。顏真卿行書:祭侄文稿、告伯父稿、爭座位稿。(魯公三稿)徐浩楷書:不空和尚碑;隸書:嵩陽觀紀圣德感應(yīng)頌、張庭珪志。(四)晚唐書法書家:柳公權(quán)、柳宗元、杜牧、高閑、鞏光、亞棲。柳公權(quán)楷書:金剛般若經(jīng)、回元觀鐘樓銘、玄秘塔碑、神策軍碑。柳宗元書作:永字八法頌杜牧?xí)鳎簭埡煤迷姴⑿颍ㄎ澹┪宕鷷钅綍鳎壕禄ㄌ?、夏熱帖、神仙起居法等。(六)書論孫過庭:書譜張懷瑾:書斷、書估、書議李嗣真:書后評竇氏兄弟:述

9、書賦呂總:續(xù)書評張彥遠:法書要錄六、宋遼金書法(一)北宋書法北宋前期書家:身跨兩朝書家:徐鉉、王著、李建中;宋建國后書家:宋綬、周越、林逋、蘇舜欽兄弟、文彥博。徐鉉書作:重摹秦峰山刻石李建中書作:土母帖林逋書作:自書詩帖蘇舜欽書作:補懷素自敘帖前六行文彥博書作:汴河帖歐陽修書作:灼艾帖、集古錄跋尾北宋中后期書家:宋四家(蔡蘇黃米)蔡襄行書:較工整者:澄心堂紙?zhí)?;較灑脫者:扈從帖、腳氣帖;小楷:謝賜御書詩、茶錄;草書:陶生帖。蘇軾行書:杜甫梢木詩帖、黃州寒食詩帖、前赤壁賦;楷書:豐樂亭記、醉翁亭記。黃庭堅行書:??谇f題名、東坡黃州寒食詩跋、經(jīng)伏波神祠詩、松風(fēng)閣詩;草書:花氣帖 、劉禹錫竹枝詞、李

10、白憶舊游詩、杜甫寄賀蘭金舌詩、諸上座帖、廉頗藺相如列傳。米芾行書:蜀素帖、苕溪詩帖、珊瑚帖、多景樓詩冊;小楷:呈事帖、王略帖跋;草書:中秋登海岱樓詩、焚香帖、吾友帖。北宋其他書家:沈遼、錢勰、蔡京兄弟、薛紹彭、宋徽宗。(二)南宋書法南宋前期書家:宋高宗、吳說、趙令疇、朱敦儒等。南宋四家:陸、范、朱、張。陸游書作:自書詩卷范成大書作:西塞魚社圖卷跋朱熹書作:秋深帖張孝祥書作:柴溝帖南宋其他書家:吳瑁、白玉蟾、張即之、趙孟堅吳瑁書作:橋畔詩帖白玉蟾書作:天朗氣清詩帖張即之書作: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趙孟堅書作:臟腑藥帖(三)遼金書法金代書家:蔡松年、吳激、任詢、黨懷英、王庭筠、趙秉文。(四)宋帖學(xué)、書論

11、宋刻官帖:太宗淳化閣帖、徽宗大觀帖、高宗紹興米帖、孝宗淳熙閣帖、淳熙秘閣續(xù)帖;私家刻帖:西樓帖、群玉堂帖、鳳墅帖、寶晉齋帖,多刻蘇、米之跡。書論:朱長文:續(xù)書斷、米芾:書史、黃伯思:東觀馀論、姜夔:續(xù)書譜、趙孟堅:論書法。題跋:歐陽修:六一題跋、蘇軾:東坡題跋、黃庭堅:山谷題跋、米芾:海岳名言O(shè)七、元代書法元初三大家:趙孟鮮于樞、鄧文原。趙孟楷書:湖州妙嚴寺記、三清殿碑記、玄妙觀重修三門記、膽巴碑稿、仇銬墓碑銘稿 ;小楷:道德經(jīng)、洛神賦、過秦論、大洞玉經(jīng)、漢汲黯傳;行書:蘭亭十三跋、歸去來兮辭、赤壁賦、雪晴云散帖。鮮于樞行草書:保母科帖跋、游高亭山記卷、論張旭、懷素、高閑草書鄧文原書作:黃庭堅

12、松風(fēng)閣詩卷跋、瞻近漢時二帖跋趙派書家群:虞集、揭篌斯、錢良佑、郭畀、康里曖曖、張雨、柯九思、朱德潤、俞和、管道昇、趙雍。篆書書家:吾衍、吳取、周伯琦隸書書家:虞集、吳取、杜本、蘇大年奎章閣代表書家:趙世延、虞集、揭篌斯、柯九思、學(xué)術(shù)魯腫、康里曖曖、雅琥少數(shù)民族書家:前期:耶律楚材、趙世延;中期:學(xué)術(shù)魯腫、貫云石、康里曖曖、雅琥、薩都剌、盛熙明;后期:余闕、泰不華、迺賢等??道飼釙嵊绊懴碌臅遥吼埥椤⑽K卦笃陔[士書家:吳鎮(zhèn)、楊維楨、陸居仁、倪瓚。其他:黃公望、王蒙。元季四家:倪瓚、黃公望、吳鎮(zhèn)、王蒙。吳鎮(zhèn)草書:草書心經(jīng)卷楊維楨書作:真鏡庵募緣疏卷(人謂:“點畫狼藉,有亂世風(fēng)?!保╆懢尤蕰鳎?/p>

13、苕之水詩卷倪瓚書作:致慎獨有道詩禮八、明代書法(一)明代前期書壇沿襲元人書風(fēng)書家:宋克、宋廣、宋燧、陳璧等。宮廷書家(臺閣體):沈度、沈粲、解縉(二)明代前、中期書壇交叉點草書書家:張弼行書書家:陳獻章篆書書家:李東陽、喬宇、徐霖(三)明代中期吳門書派吳門書派先導(dǎo):徐有貞、沈周、李應(yīng)楨、吳寬、王鰲。吳門四家:祝允明、文徵明、陳淳、王寵。祝允明小楷:赤壁賦、洛神賦、出師表;狂草:草書詩卷、前后赤壁賦、草書詩軸。書論:奴書訂、書述。文徵明小楷:蓮社圖跋、高士傳、離騷經(jīng)等;行書:洞庭西山詩、赤壁賦卷等。陳淳草書:秋興八首王寵小楷:滕王閣序等;行草書:游包山集卷等。吳門書派的后緒:文彭、文嘉、王同祖、

14、王轂祥、周天球、王樨登。(四)明代中期其他書家書家:唐寅、王守仁、豐坊、王問。唐寅書作:落花詩卷、自作詩卷(五)云間書派書家:陸深、莫如忠、莫云卿、陳繼儒、董其昌。董其昌書作:答客難卷、癸卯臨雜書冊(六)個性解放的晚明書法晚明四家:董其昌、張瑞圖、邢侗、米萬錘。其他書家:黃道周、倪元璐、王鐸;詹景鳳、黃輝、趙宦光、宋玨、陳洪綬等。徐渭書作:夜雨剪春韭詩軸、詠墨詞軸、行草七絕詩軸、淮陰侯祠詩翰卷王鐸書作:雒州香山詩軸、草書詩卷(七)明代書論解縉:春雨雜述張紳:法書通釋李淳:大字結(jié)構(gòu)八十四法文徵明:甫田集祝允明:書述、奴書訂豐坊:書訣董其昌:容臺別集?書品趙宦光:寒山帚談九、清代書法(一)清代前期

15、晚明浪漫書風(fēng)的馀緒:王鐸、傅山、歸莊、法若真、宋曹、許友、朱聾。崇董書風(fēng):擔(dān)當(dāng)、查士標(biāo)、沈荃、查昇、姜宸英。隸書熱潮:鄭籬、程邃、朱彝尊、石濤、張在辛、萬經(jīng)。(二)清代中期前碑派:鄭籬、程邃、朱彝尊、石濤、張在辛、萬經(jīng)、王潮、金農(nóng)、高鳳翰、汪士慎、李耀、黃慎、高翔、鄭燮、楊法、丁敬、蔣仁、黃易等。帖派書家:劉墉、梁同書、王文治、翁方綱、梁崛、錢注、永理、鐵保。全面師碑書家:鄧石如、伊秉綬、阮元、包士臣、陳鴻壽。(三)清代晚期碑派書家:寫篆隸為主的:吳熙載、胡潮、徐三庚、楊蜿、楊沂孫、趙之謙、吳大徽、吳昌碩、黃士陵等;以魏碑法寫楷行的:何紹基、張裕釗、趙之謙、楊守敬、沈曾植、康有為等帖派書家:林

16、則徐、戴熙、曾國藩、翁同穌等。(四)書論阮元:南北書派論、北碑南帖論包世臣:藝舟雙楫康有為:廣藝舟雙楫20042004年下半年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xué)考試中國書法史試題、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 1分,共2020分)1、中國書法的歷史悠久,距今約有()P1A、4500年B、3500年C、2500年D、2000年2、歷史上青銅器銘文的興盛時期是()P7A、殷商B、西周C、春秋D、戰(zhàn)國3、學(xué)術(shù)界認為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古隸標(biāo)本是()P15A、青川郝家坪木牘B、侯馬盟書C、溫縣盟書D、長沙子彈庫楚帛書4、秦代丞相李斯采用新定的小篆頒行天下,作()P22A、倉頡篇B、媛歷篇C、博學(xué)篇D、文字志5、東漢后期的書家曹喜

17、開創(chuàng)了一種書法流派,它是()P47A、篆書流派B、隸書流派C、行書流派D、草書流派6、賀捷表的作者是()P58A、皇象B、索靖C、王獻之D、鐘繇7、王羲之的早期作品還保留著隸書痕跡,這件傳世作品是(A、蘭亭序B、姨母貼C、初月貼D、賀捷表10、唐代僧人懷素的自敘帖屬于()P117A、小草B、章草C、狂草D、行草11、宋太宗詔修的淳化閣帖,其中五羲之、王獻之的作品大約占()P132A、三分之一B、四分之一C、一半D、全部12、蘇軾的行書代表作是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的()P148A、豐樂亭記B、黃州寒食詩帖C、醉翁亭記D、杜甫梢木詩帖13、元代書壇的總體特征是()P175A、復(fù)興晉唐書風(fēng)B、延續(xù)

18、宋代書風(fēng)C、南北書風(fēng)融合14、書法與中國畫緊密結(jié)合成為一種時代風(fēng)尚,源于()P176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15、明代前期的“三宋”,除了宋克、宋廣以外,還有()P205A、宋濂B、宋綬C、宋遂D、宋桂16、被袁宏道稱為“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俠客”的是()P231A、徐渭B、傅山C、張瑞圖D、王鐸17、晚明個性解放影響下的書家董其昌崇尚()P230A、天成B、童心C、性靈D、率意18、清代初期,查土標(biāo)、沈荃、姜宸英等書家的書法風(fēng)格延續(xù)屬于()P246A、趙孟銃書風(fēng)B、董其昌書風(fēng)C、以碑破帖書風(fēng)D、碑派書風(fēng))P668、洛陽龍門造像中,陽刻的造像是(A、牛檄造像B、姚伯多兄弟造像9、開創(chuàng)了以

19、行草入碑典范的是(A、唐太宗B、武則天C、李邑)P85C、楊大眼造像D、始平公造像)P99D、褚遂良D、追求個性解放19、被稱為“濃墨宰相、淡墨探花”的清代書家是()P263A、劉墉、王文治B、劉墉、梁同書C、翁方綱、王文治D、翁同和、王文治20、康有為的碑學(xué)思想集中體現(xiàn)在他的著作中,即()P278A、南北書派論B、北碑南帖論C、藝舟雙楫D、廣藝舟雙楫二、多項選擇題(每小題2 2分,共1616分)21、屬于秦書八體的有()()()()()P22A、大篆B、小篆C、隸書D、蟲書E、草書三、辨別題(每小題2 2分,共4 4分)29、圖1所示是西周(時代)毛公鼎(作品名稱)三國鐘繇(時代、作者)薦季直表(作品名稱)四、名詞解釋(每小題3 3分,共1515分)31、甲骨文P432、秦詔版P2433、初唐四家P10034、臺閣體P20235、南北書派論P268五、簡答題(每小題5 5分,共1515分)36、什么是“隸變”?P1537、簡述隋代書法的總體特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