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實驗-Ex14-表面創(chuàng)建及景觀圖制作_第1頁
ArcGIS實驗-Ex14-表面創(chuàng)建及景觀圖制作_第2頁
ArcGIS實驗-Ex14-表面創(chuàng)建及景觀圖制作_第3頁
ArcGIS實驗-Ex14-表面創(chuàng)建及景觀圖制作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九章 三維分析練習3:表面創(chuàng)建及景觀圖制作一、背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旅游業(yè)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加大。開發(fā)某一地區(qū)的旅游資源,制作景區(qū)的三維景觀圖,直觀形象地向游人展示該區(qū)域的地形地貌、秀美景觀,加強對景區(qū)的監(jiān)管,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二、目的通過本實驗,使讀者加深對表面概念及生成方法的的理解,掌握三維場景中表面及矢量要素的立體顯示其原理與方法,熟練掌握ArcGIS軟件中表面生成、表面及矢量要素雜場景中的三維顯示及其疊加顯示。此外,本實例還允許用戶自行設計要素的符號化顯示方案。三、要求1、利用所給等高線數據建立景區(qū)柵格表面; 2、在ArcScene三維場景中,實現(xiàn)表面與其它要素疊加三

2、維顯示; 3、設計各要素如道路、水系等的符號化顯示; 4、綜合考慮表面及各要素,生成美觀大方的區(qū)域景觀圖。四、數據1、景區(qū)等高線矢量數據Arc_Clip(.Chp9Ex3); 2、景區(qū)道路矢量數據Arc_Clip_road(.Chp9Ex3); 3、景區(qū)水系矢量數據Arc_Clip_river(.Chp9Ex3); 4、景區(qū)休憩地數據層Arc_Clip_urb(.Chp9Ex3)。五、操作步驟1、啟動ArcScene,打開場景文件Exercise3.sxd(光盤中.Chp9Ex3Exercise3.sxd),其中已添加以下數據層:等高線數據層Arc_Clip,道路數據層Arc_Clip_roa

3、d,水系數據層Arc_Clip_river,休憩地數據層Arc_Clip_urb(圖13)。圖1 添加了休憩地數據層的實驗場景2、創(chuàng)建區(qū)域TIN表面。(1)選擇并點擊3D Analyst菜單欄中的CreateModify Tin選項欄中的Create TIN From Features 命令(圖2)。彈出由要素創(chuàng)建對話框(圖3);(2)在Layer 框中勾選等高線圖層Arc_Clip,在右邊的Height Source 中選擇Elevation字段,在Triangulate as中選擇 soft line。圖2 創(chuàng)建區(qū)域TIN表面 圖3 由等高線創(chuàng)建TIN對話框(3) 最后,指定輸出路徑及文件

4、名即可生成的地形景觀(圖4)。圖4 TIN3、創(chuàng)建柵格表面。 (1) 關閉顯示所有已添加的圖層。(2) 點擊Spatial Analyst模塊的下拉箭頭,選擇Convert并點擊TIN to Raster(圖5)。 圖5 將TIN轉換為DEM 圖6 由TIN轉換為柵格對話框(3) 在彈出Convert TIN to Raster對話框中作如下設置:在Input TIN 選項欄中選擇tin,在 Attribute欄中點選Elevation.在Output raster欄中鍵入生成的DEM保存地址(圖6)。點擊OK。(4) 生成 DEM 如圖7。圖7 由TIN生成的DEM4、符號化設計。(1) 單

5、擊左邊內容列表中每一圖層下的符號樣式,在彈出的Symbol Seclector對話框中選擇合適的體例樣式。(2) 關閉等高線(Arc_Clip)圖層及tin圖層。顯示如圖8。圖8 平面景觀圖5、建立三維景觀圖。其它要素如道路、水系是景區(qū)三維景觀圖中游客向導的重要識別特征信息。在ArcScene中通過設置要素的基準高程,可以實現(xiàn)其三維顯示。此外,還可以將紋理、遙感影像或二維地理要素與表面疊加。依次打開需要疊加顯示的道路、水系、休憩地要素圖層的屬性對話框,設置其基準高程為區(qū)域TIN表面,以實現(xiàn)要素與地形的三維疊加顯示。此外,根據需要可對地形起伏程度進行拉伸以夸大或縮小起伏度,可通過設置各圖層數據高

6、程轉換系數實現(xiàn)。最后生成景觀圖如圖9、10。圖9 高程系數為1的三維景觀圖圖10 高程系數為0.5的三維景觀圖六、區(qū)分TIN與DEM 1、TIN(不規(guī)則三角網):是根據區(qū)域的有限個點集將區(qū)域劃分為相等的三角面網絡,數字高程由連續(xù)的三角面組成,三角面的形狀和大小取決于不規(guī)則分布的測點的密度和位置,能夠避免地形平坦時的數據冗余,又能按地形特征點表示數字高程特征。TIN常用來擬合連續(xù)分布現(xiàn)象的覆蓋表面。 2、DEM(數字高程模型):是一定范圍內規(guī)則格網點的平面坐標(X,Y)及其高程(Z)的數據集,它主要是描述區(qū)域地貌形態(tài)的空間分布,是通過等高線或相似立體模型進行數據采集(包括采樣和量測),然后進行數據內插而形成的。DEM是對地貌形態(tài)的虛擬表示,可派生出等高線、坡度圖等信息,也可與DOM或其它專題數據疊加,用于與地形相關的分析應用,同時它本身還是制作DOM的基礎數據。DEM是用一組有序數值陣列形式表示地面高程的一種實體地面模型,一般認為,DTM是描述包括高程在內的各種地貌因子,如坡度、坡向、坡度變化率等因子在內的線性和非線性組合的空間分布,其中DEM是零階單純的單項數字地貌模型,其他如坡度、坡向及坡度變化率等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