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電子技術第三詳細答案_第1頁
模擬電子技術第三詳細答案_第2頁
模擬電子技術第三詳細答案_第3頁
模擬電子技術第三詳細答案_第4頁
模擬電子技術第三詳細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一、(1) (2)× (3) (4)× (5) (6)× 二、(1)A (2)C (3)C (4)少子漂移,B (5)A C三、UO11.3V UO20 UO31.3V UO42V UO51.3V UO62V四、UO16V UO25V五、根據(jù)PCM200mW可得:UCE40V時IC5mA,UCE30V時IC6.67mA,UCE20V時IC10mA,UCE10V時IC20mA,將改點連接成曲線,即為臨界過損耗線。圖略。六、1、UOUCE2V。2、臨界飽和時UCESUBE0.7V,所以七、T1:恒流區(qū);T2:夾斷區(qū);T3:可變電阻區(qū)。習題1.1(1)A C (2)A

2、 (3)C (4)A1.2不能。因為二極管的正向電流與其端電壓成指數(shù)關系,當端電壓為1.5V時管子會因電流過大而燒壞。 1.3 ui和uo的波形如圖所示。 1.4 ui和uo的波形如圖所示。 1.5 uo的波形如圖所示。 1.6 ID(VUD)/R2.6mA,rDUT/ID10,IdUi/rD1mA。 1.7 (1)兩只穩(wěn)壓管串聯(lián)時可得1.4V、6.7V、8.7V和14V等四種穩(wěn)壓值。 (2)兩只穩(wěn)壓管并聯(lián)時可得0.7V和6V等兩種穩(wěn)壓值。 1.8 IZMPZM/UZ25mA,RUZ/IDZ0.241.2k。 1.9 (1)當UI10V時,若UOUZ6V,則穩(wěn)壓管的電流為2.8mA,小于其最小

3、穩(wěn)定電流,所以穩(wěn)壓管未擊穿。故 當UI15V時,由于上述同樣的原因,UO5V。 當UI35V時,UOUZ5V。 (2)29mAIZM25mA,穩(wěn)壓管將因功耗過大而損壞。 1.10 (1)S閉合。 (2) 1.11 波形如圖所示。 1.12 60時ICBO32A。 1.13 選用100、ICBO10A的管子,其溫度穩(wěn)定性好。 1.14 1.15 晶體管三個極分別為上、中、下管腳,答案如表管號T1T2T3T4T5T6上ecebcb中bbbeee下ceccbc管型PNPNPNNPNPNPPNPNPN材料SiSiSiGeGeGe 1.16 當VBB0時,T截止,uO12V。當VBB1V時,T處于放大狀

4、態(tài)。因為當VBB3V時,T處于飽和狀態(tài)。因為1.17 取UCESUBE,若管子飽和,則 1.18 當uI0時,晶體管截止,穩(wěn)壓管擊穿,uOUZ5V。 當uI5V時,晶體管飽和,uO0.1V。因為1.19(a)可能 (b)可能 (c)不能 (d)不能,T會損壞。 (e)可能1.20 根據(jù)方程逐點求出確定的uGS下的iD,可近似畫出轉移特性和輸出特性。在輸出特性中,將各條曲線上uGDUGS(off)的點連接起來,便為予夾斷線。 1.21 1.22 過uDS為某一確定值(如15V)作垂線,讀出它與各條輸出特性的交點的iD值;建立iDf(uGS)坐標系,根據(jù)前面所得坐標值描點連線,便可得轉移特性。 1

5、.23 uI4V時T夾斷,uI8V時T工作在恒流區(qū),uI12V時T工作在可變電阻區(qū)。1.24 (a)可能 (b)不能 (c)不能 (d)可能第二章 基本放大電路自測題 一、(1)× (2) (3)× (4)× (5) (6)× (7)× 二、(a)不能。因為輸入信號被VBB短路。 (b)可能 (c)不能。因為輸入信號作用于基極與地之間,不能馱載在靜態(tài)電壓之上,必然失真。 (d)不能。晶體管將因發(fā)射結電壓過大而損壞。(e)不能。因為輸入信號被C2短路。 (f)不能。因為輸出信號被VCC短路,恒為零。 (g)可能。 (h)不合理。因為G-S間電壓將

6、大于零。 (i)不能。因為T截止。 三、(1) (2) 四、(1)A (2)C (3)B (4)B 五、(1)C,D E (2)B (3)A C D (4)A B D E (5)C (6)B C E,A D 六、習題 2.1 e b c 大 大 中 大 c b c 小 大 大 小 b e c 大 小 小 大 2.2(a)將VCC改為VCC 。 (b)在VCC 與基極之間加Rb。 (c)將VBB反接,且加輸入耦合電容。 (d)在VBB支路加Rb,在VCC與集電極之間加Rc。 2.3 圖P2.3所示各電路的交流通路;將電容開路即為直流通路,圖略。 2.4空載時:IBQ20A,ICQ2mA,UCEQ

7、6V;最大不失真輸出電壓峰值約為5.3V。 帶載時:IBQ20A,ICQ2mA,UCEQ3V;最大不失真輸出電壓峰值約為2.3V。 2.5(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2.6 (1)6.4V (2)12V (3)0.5V (4)12V (5)12V2.7 2.8(a)飽和失真,增大Rb,減小Rc。 (b)截止失真,減小Rb 。 (c)同時出現(xiàn)飽和失真和截止失真,增大VCC。2.9 (a)截止失真 (b)飽和失真 (c)同時出現(xiàn)飽和

8、失真和截止失真2.10 (1)(2)2.11 空載時,2.12 2.13(1)靜態(tài)及動態(tài)分析:(2) Ri增大,Ri4.1k;減小,1.92。 2.14 2.15 Q點: 動態(tài): 2.162.17 圖略。2.18 (1)求解Q點: (2)求解電壓放大倍數(shù)和輸入電阻: (3) 求解輸出電阻: 2.19 (1)(2) 2.20(a)源極加電阻RS。 (b)輸入端加耦合電容,漏極加電阻RD。 (c)輸入端加耦合電容 (d)在Rg支路加VGG,VDD改為VDD 2.21 (1)在轉移特性中作直線uGSiDRS,與轉移特性的交點即為Q點;讀出坐標值,得出IDQ1mA,UGSQ2V。 在輸出特性中作直流負

9、載線uDSVDDiD(RDRS),與UGSQ2V的那條輸出特性曲線的交點為Q點,UDSQ3V。 (2)2.22 (1)求Q點:UGSQVGG3V 從轉移特性查得,當UGSQ3V時,IDQ1mA,UDSQVDDIDQRD5V (2)求電壓放大倍數(shù): 2.23 2.24 (a)× (b)× (c)NPN型管,上-集電極,中-基極,下-發(fā)射極。 (d)× (e)× (f)PNP型管,上-發(fā)射極,中-基極,下-集電極。 (g)NPN型管,上-集電極,中-基極,下-發(fā)射極。第三章 多級放大電路自測題 一、(1)× (2) (3)× (4)

10、15; (5) 二、(1)A A (2)D A (3)B A (4)D B (5)C B 三、(1)B D (2)C (3)A (4)A C (5)B (6)C 四、(1)IC3(UZUBEQ3)/ Re30.3mA IE1IE20.15mA(2)減小RC2。當uI0時uO0,ICQ4VEE / RC40.6mA。習題3.1 (a)共射,共基 (b)共射,共射 (c)共射,共射 (d)共集,共基(e)共源,共集 (f)共基,共集 3.2 圖(a) 圖(b) 圖(c) 圖(d) 3.3 (1)(d)(e) (2)(c)(e) (3)(e) 3.4 圖(a) 圖(b) 3.5 圖(c) 圖(e)

11、3.6 3.7 3.8 3.9 (1) (2) uOuOUCQ11.23V 3.103.11 AdgmRD40 Ri3.12 Ri 3.13 3.14 (1)(2) 若Ui10mV,則Uo1V(有效值)。若R3開路,則uo0V。若R3短路,則uo11.3V(直流)。第四章 集成運算放大電路自測題 一、(1)C (2)B (3)C (4)A (5)A 二、(1)× (2) (3) (4) (5)× 三、 四、(1)三級放大電路,第一級為共集-共基雙端輸入單端輸出差分放大電路,第二級是共射放大電路,第三級是互補輸出級。 (2)第一級:采用共集-共基形式,增大輸入電阻,改善高頻特

12、性;利用有源負載(T5、T6)增大差模放大倍數(shù),使單端輸出電路的差模放大倍數(shù)近似等于雙端輸出電路的差模放大倍數(shù),同時減小共模放大倍數(shù)。 第二級共射放大電路以T7、T8構成的復合管為放大管、以恒流源作集電極負載,增大放大倍數(shù)。 第三級加偏置電路,利用D1、D2消除交越失真。 五、(1) (2) (3) (4) (5) (6) (7)習題 4.1 輸入級、中間級、輸出級和偏置電路。 輸入級為差分放大電路,中間級為共射放大電路,輸出級為互補電路,偏置電路為電流源電路。 對輸入級的要求:輸入電阻大,溫漂小,放大倍數(shù)即可能大。 對中間級的要求:放大倍數(shù)大。 對輸出級的要求:帶負載能力強,最大不失真輸出電

13、壓即可能大。 4.2 uO 1V 10V 14V 14V -1V -10V -14V -14V 4.3 A1通用型,A2高精度型,A3高阻型,A4高速型。 4.4 4.5 4.6 4.7 在圖(a)(b)所示電路中 圖(a)中: 圖(b)中: 4.8(1)T1和T2、組成的復合管為放大管,T5和T6為有源負載,雙端輸入、單端輸出的差分放大電路。 (2)4.9 同題4.8。 4.10(1)(2)當有共模輸入電壓時,uO=0。Rc1rD,uC1uC2,因此uBE30,故uO=0。4.11 (1)C (2)C (3)B (4)A 4.12 因為UBE3UCE12UD ,UBE1UD ,UCE1UD,

14、所以UCB0,反向電路為零,因此ICBO對輸入電流影響很小。 4.13(1)因為2,所以iC2iC1iI2 。 (2) iB3iI1iC2iI1iI2 (3)4.14 圖(a)所示電路中,D1、D2使T2、T3微導通,可消除交越失真。R為電流采樣電阻,D2對T2起過流保護。當T2導通時,uD3uBE2iOR uD1,未過流時iOR較小, uD3因小于開啟電壓而截止;過流時uD3因大于開啟電壓而導通,為T2基極分流。D4對T4起過流保護,原因與上述相同。 圖(b)所示電路中,T4、T5使T2、T3微導通,可消除交越失真。 R2為電流采樣電阻,T6對T2起過流保護。當T2導通時,uBE6uBE2i

15、OR uBE4,未過流時iOR較小,因uBE6小于開啟電壓T6截止;過流時6因大于開啟電壓T6導通,為T2基極分流。T7對T3起過流保護,原因與上述相同。4.15 (1)為T1提供靜態(tài)集電極電流、為T2提供基極電流,并為T1的有源負載。(2)T4截止。因為uB4uC1uOuRuB2uB3,uE4uO,uB4uE4。(3)T3的射極電流,在交流等效電路中等效為阻值非常大的電阻。 (4)保護電路。uBE5iOR,未過流時T5電流很??;過流時使iE550A,T5更多地為T5的基極分流。4.16 T1共射電流的放大管,T2和T3互補輸出級,T4、T5、R2消除交越失失真。 4.17 (1)u11為反相

16、輸入端,u12為同相輸入端。 (2)為T1和T2管的有源負載,將T1管集電極電路變化量轉換到輸出,使單端輸出的放大倍數(shù)近似等于雙端輸出時的放大倍數(shù)。 (3)為T6設置靜態(tài)電流,且為T6的集電極有源負載。 (4)消除交越失真。 4.18 (1)由T10、T11、T9、T8、T12、T13、R5構成。 (2)三級放大電路: T1T4共集-共基差分放大電路,T14T16共集-共射-共集電路,T23、T24互補輸出級。 (3)消除交越失真。UBE23UBE24UBE20UBE19第五章 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自測題 一、(1)A (2)B A (3)B A (4)C C二、(1)靜態(tài)及動態(tài)分析估算: (2

17、)估算:(3) (4),頻率特性曲線略。 三、(1)60 103 (2)10 10 (3)習題 5.1(1) (2) 5.2 5.3 5.4 (1)直接耦合; (2)三級; (3)當f104Hz時,135o;當f105Hz時,270o 。 5.5 5.6 (1) (2)圖略。 5.7 圖略。5.8 (1)(a) (2)(c) (3)(c)5.9 5.10(1)C1(RsRi)C2(RcRL),C1 : C25 : 1。 (2) 5.11 減小,因為在同樣幅值的作用下,將減小,隨之減小,必然減小。 fL減小,因為少了一個影響低頻特性的電容。 fH減小,因為會因電壓放大倍數(shù)數(shù)值的減小而減小。 5.

18、12 5.13 (1) (2) 圖略。5.145.15 圖略。 5.16 (3)折線畫法,低頻段有兩個拐點,f4Hz時幅頻特性的斜率為40dB/十倍頻,4Hzf50Hz時幅頻特性的斜率為20dB/十倍頻;高頻段有一個拐點,f105Hz時幅頻特性的斜率為40dB/十倍頻。圖略。 5.17 (1)Ce (2)所在回路的大于所在回路的,第二級的上限頻率低。 5.18 。在折線化幅頻特性中,頻率小于10Hz時斜率為40dB/十倍頻,頻率大于105Hz時斜率為40dB/十倍頻。在折線化相頻特性中,f10Hz時相移為90o,f105Hz時相移為90o。第六章 放大電路中的反饋自測題 一、(1)×

19、 (2) (3)× (4) 二、(1)B (2)C (3)A (4)D 三、(a)電流串聯(lián)負反饋。 (b)電壓并聯(lián)負反饋。 (c)電壓串聯(lián)負反饋。 (d)正反饋。 四、(1)應引入電壓串聯(lián)負反饋。 (2)五、因為f105Hz時,為使此時,則需習題 6.1 (1)B B (2)D (3)C (4)C (5)A B B A B6.2 (1)A (2)B (3)C (4)D (5)B (6)A6.3 (1)× (2)× (3) (4)× 6.4 (a)直流負反饋 (b)交、直流正反饋 (c)直流負反饋 (d)、(e)、(f)、(g)、(h)均引入交、直流負反饋

20、 6.5 (a)交、直流負反饋 (b)交、直流負反饋 (c)RS引入交、直流負反饋,C2引入交流正反饋。 (d)、(e)、(f)均引入交、直流負反饋。 (g)R3和R7引入直流負反饋,R4引入交、直流負反饋。 6.6 (d)電流并聯(lián)負反饋 (e)電壓串聯(lián)負反饋 (f)電壓串聯(lián)負反饋 (g)電壓串聯(lián)負反饋 (h)電壓串聯(lián)負反饋 6.7 (a)電壓并聯(lián)負反饋 (b)電壓并聯(lián)負反饋 (e)電流并聯(lián)負反饋 (f)電壓串聯(lián)負反饋 (g)電流串聯(lián)負反饋 6.8 6.9 6.10(d)輸入電阻減小,輸出電阻增大。(e)(h)輸入電阻增大,輸出電阻減小。 6.11(a)輸入電阻減小,輸出電阻增大。 (b)輸入

21、電阻減小,輸出電阻減小。(c)輸入電阻增大,輸出電阻增大。 (e)輸入電阻減小,輸出電阻增大。 (f)輸入電阻增大,輸出電阻減小。 (g)輸入電阻增大,輸出電阻增大。 6.12 電壓串聯(lián)負反饋 無窮大 11 11 1 14 14 16.13 若uB1= uB2增大,則產生下列過程: uB1= uB2uC1= uC2(uB4= uB5)iE4=iE5uR5(uB3)iC3uR1 uC1= uC2 6.14 (1)Af1/F500 (2)Af相對變化率為A的相對變化率的,約為0.1。6.15 6.16 UO的調節(jié)范圍約為6.17 反饋系數(shù)的上限值為60dB,即的上限值為103。 6.18 6.19

22、 (1)引入電流串聯(lián)負反饋,通過電阻Rf將三極管的發(fā)射極與T2管的柵極連接起來。(2) Rf18.5k 6.20(1)一定會產生自激振蕩。因為在f103Hz時附加相移為45o,在f104Hz時附加相移約為135o,在f105Hz時附加相移約為225o,因此附加相移為180o的頻 率在104Hz105Hz之間,此時,故一定會產生自激振蕩。 (2)加消振電容,在晶體管T2的基極與地之間。 (3)可在晶體管T2基極和集電極之間加消振電容。因為根據(jù)密勒定理,等效在基極與地之間的電容比實際電容大得多。 6.21 (a)C2到R3,提高輸入電阻,改善跟隨特性。 (b)C2到R3,提高第二級跟隨范圍,增大放

23、大倍數(shù),使輸出的正方向電壓有可能高于電源電壓。 6.22 (1) (2) (因為ro很?。?(參閱P297P298) 6.23 (a)反饋放大電路的基本放大電路如下圖所示,因此整個電路的輸入電阻約為(RRf /Aod)。 (b)反饋放大電路的基本放大電路如下圖所示,因此第七章 信號的運算和處理自測題 一、(1) (2)× (3) (4)× 二、(1)C (2)F (3)E (4)A (5)C (6)D 三、(1)帶阻 (2)帶通 (3)低通 (4)有源 四、習題 7.1 (1)反相 同相 (2)同相 反相 (3)同相 反相 (4)同相 反相 7.2 (1)同相比例 (2)反

24、相比例 (3)微分 (4)同相求和 (5)反相求和 (6)乘方 7.3 uO1(Rf /R) uI10 uI uO2(1+Rf /R ) uI11 uI uI/V0.10.511.5uO1151014uO21.15.51114 7.4 可采用反相比例運算電路,電路形式如圖P7.3(a)所示。R20k,Rf2M。 7.5 由圖可知Ri50k,uM2uI。7.6 (1)uO2 uI4V (2)uO2 uI4V (3)電路無反饋,uO14V 。 (4)uO4 uI8V 7.7 (1)1 0.4 (2)10 7.8 (a)uO2 uI12 uI25 uI3 (b)uO10 uI110 uI2uI3 (

25、c)uO8( uI2uI1) (d)uO20 uI120 uI240 uI3uI4 7.9 因為均有共模輸入信號,所以均要求用具有高共模抑制比的集成運放。 7.10 (a)uICuI3 (b) (c) (d) 7.11 ILUZ / R20.6mA 7.12 (1)uO2uP210( uI2uI1) uO10(1R2 /R1)( uI2uI1)或uO10(RW /R1)( uI2uI1) (2)uO100mV (3)uO10(10 /R1min)( uI2maxuI1min)V=14V,R1min71k R2maxRWR1min(100.071)k9.93 k 7.13 (c) uO10(uI

26、1uI2uI3) 7.14 當uI為常量時 若t0時uO0,則t5ms時uO100×5×5×103V2.5V。 當t15mS時,uO-100×(-5)×10×103(2.5)V2.5V。因此輸出波形為 7.15輸出電壓與輸入電壓的運算關系為uO100uI(t2t1) uIuC(t1),波形如圖下所示。 7.16 (a) (b) (c) (d) 7.17 (1)uO1uOuI,uCuO,(2)uO10uIt110×(1)×t1V6V,故t10.6S。即經0.6秒輸出電壓達到6V。 7.18 7.19(1)UA7V,U

27、B4V,UC1V,UD2V,uO2 UD 4V。(2)uO2 UDuO37.20 7.21 (1)上為“”,下為“” (2),所以 7.22 7.23 方框圖如圖7.3.9所示,N5時為5次方電路;N0.2時為5次冪電路。 7.24 (1)帶阻濾波器 (2)帶通濾波器 (3)低通濾波器 (4)低通濾波器 7.25 (a)高通濾波器 (b)高通濾波器 (c)帶通濾波器 (d)帶阻濾波器 7.26 將兩個濾波器串聯(lián),圖略。 7.27 7.28 uO1:高通。uO2:帶通。uO2:低通。 7.29 參閱P362P363。7.30 7.31 參閱7.5節(jié)。7.32 略。第八章 波形的發(fā)生和信號的轉換自

28、測題 一、(1) (2)× (3)× (4)× 二、(a)加集電極電阻Rc及放大電路輸入端的耦合電容。 (b)變壓器副邊與放大電路之間加耦合電容,改同銘端。 三、與相連,與相連,與相連,與相連。四、(1)正弦波振蕩電路 (2)同相輸入過零比較器 (3)反相輸入積分運算電路 (4)同相輸入滯回比較器 五、圖(b)中±UT±0.5 UZ。六、(1)A1:滯回比較器;A2:積分運算電路。 (2) (3)(4) (5)減小R4、C、R1,增大R2。習題 8.1 (1) (2)× (3)× (4)× (5)× (6

29、) 8.2 (1)× (2) (3) (4)× (5) (6)×8.3 (1)A (2)B (3)C 8.4 (1)B A C (2)B C A (3)B 8.5 (a)可能產生正弦波振蕩。因為共射放大電路輸出電壓和輸入電壓反相(A180o),而三級移相電路為超前網絡,最大相移為270o,因此存在使相移為180o(F180o)的頻率,即存在滿足正弦波振蕩相位條件的頻率f0(此時AF0o);且在ff0時有可能滿足起振條件1,故可能產生正弦波振蕩。(b)可能產生正弦波振蕩。因為共射放大電路輸出電壓和輸入電壓反相(A180o),而三級移相電路為滯后網絡,最大相移為270

30、o,因此存在使相移為180o(F180o)的頻率,即存在滿足正弦波振蕩相位條件的頻率f0(此時AF360o);且在ff0時有可能滿足起振條件1,故可能產生正弦波振蕩。8.6 (1)不能,因為不存在滿足相位條件的頻率。(2)可能,因為存在滿足相位條件的頻率,且有可能滿足幅值條件。 8.7 (1)根據(jù)起振條件。 (2)求解振蕩頻率的范圍。8.8 (1)(2) 8.9 (1)上“”下“” (2)輸出嚴重失真,幾乎為方波。 (3)輸出為零。輸出為零。 (5)輸出嚴重失真,幾乎為方波。 8.10(1)在特定頻率下,由A2組成的積分運算電路的輸出電壓超前輸入電壓90o,而由A1組成的電路的輸出電壓滯后輸入

31、電壓90o,因而和互為依存條件,即存在f0滿足相位條件。在參數(shù)選擇合適時也滿足幅值條件,故電路在兩個集成運放的輸出同時產生正弦和余弦信號。(2)解方程組:可得正實根,求出。(3) UO2maxUZ6V對方程組中的第三式取模,并將代入可得,故。若uO1為正弦波,則uO2為余弦波。圖略。 8.11 (a)原邊線圈上端和副邊線圈上端為同銘端。 (b)原邊線圈上端和副邊線圈下端為同銘端。 (c)原邊線圈下端和副邊線圈下端為同銘端。 (d)原邊線圈左端和副邊線圈右端為同銘端。 圖略。8.12 (a)可能 (b)不能 (c)不能 (d)可能 8.13 (b)加耦合電容。 (c)加耦合電容,改同銘端。 8.

32、14(a)選頻網絡:C和L;正反饋網絡:C2和RW;負反饋網絡:C和L。滿足相位條件。 (b)選頻網絡:C2和L;正反饋網絡:C2和L;負反饋網絡:R8 。滿足相位條件。 8.15 8.16 8.17 (1)A1工作在線性區(qū)(電路引入了負反饋);A2工作在非線性區(qū)(電路僅引入了負反饋)。 (2)uO1iIR1100iI 8.18 8.19 (1)T(R1R2)C ln33.3mS (2) 8.20 三處錯誤:(1)集成運放“”“”接反;(2)R、C位置接反;(3)輸出限幅電路無限流電阻。 8.21 ,;,;,;。 8.22 RW2滑動端在最上端 RW2滑動端在最下端8.23 (1)在A1組成的

33、滯回比較器中: 在A2組成的積分運算電路中:求解T1:求解占空比: (2)波形:8.24 8.25 8.26 (1)波形 (2)求解振蕩頻率:首先求出電壓比較器的閾值電壓,然后根據(jù)振蕩周期近似等于積分電路正向積分時間求出振蕩周期,振蕩頻率是其倒數(shù)。 8.27 (1)T導通時,uN1uI /3。T截止時, (2) (3) (4) 8.28 8.29 參照圖P8.26、P8.27。8.30 參閱P451P452。8.31 參閱P448、P452P454。第九章 功率放大電路自測題 一、(1)A (2)B (3)C (4)B D E (5)C 二、(1)消除交越失真。(2)最大輸出功率和效率分別為

34、(3)R11k,故R5至少應取10.3 k。習題9.1 (1)× (2) (3)× (4)× × (5)× × (6)× 9.2 (1)C (2)B (3)C (4)C (5)A 9.3 (1)最大輸出功率和效率分別為 (2)最大功耗 (3)輸入電壓 9.4 (1)UB11.4V UB30.7V UB517.3V (2) (3)若靜態(tài)時iB1iB2,則應增大R3。 (4)采用如圖所示兩只二極管加一個小阻值電阻合適,也可只用三只二極管。 9.5 最大輸出功率和效率分別為9.6 應引入電壓并聯(lián)負反饋,由輸出端經反饋電阻Rf接T5

35、管基極,圖略。Rf 10 k。 9.7 功放管的最大集電極電流、最大管壓降、最大功耗分別為9.8 (1)最大不失真輸出電壓有效值 (2)負載電流最大值 (3)最大輸出功率和效率分別為 9.9 當輸出短路時,功放管的最大集電極電流和功耗分別為 9.10 (1) (2)引入電壓串聯(lián)負反饋。信號源兩端接電路的兩個輸入端,且將接集成運放反相輸入端一端接地;通過一個電阻Rf將集成運放的反相輸入端和電路的輸出端連接起來。圖略。 (3)根據(jù) 9.11 (1)射極電位UEVCC /212V;應調節(jié)R3。 (2)最大輸出功率和效率分別為 9.12 (1)UA0.7V UB9.3V UC11.4V UD10V (

36、2)最大輸出功率和效率分別為 9.13 在圖(a)所示電路中,在信號的正半周,經共射電路反相,輸出級的輸入為負半周,因而T2導通,電流從C4的正端經T2、地、揚聲器至C4的負端;在信號的負半周,經共射電路反相,輸出級的輸入為正半周,因而T1導通,電流從VCC經T2、C4、揚聲器至地。C2、R3起自舉作用。 在圖(b)所示電路中,在信號的正半周,經共射電路反相,輸出級的輸入為負半周,因而T3導通,電流從VCC經揚聲器、C2、T3至地;在信號的負半周,經共射電路反相,輸出級的輸入為正半周,因而T2導通,電流從C4的正端經揚聲器、T2至C4的負端。C2、R2起自舉作用。 圖(b)有誤:T2管集電極應

37、接VCC。 9.14 (1) (2)最大輸出功率和效率分別為 9.15 (1) (2)最大輸出功率和效率分別為 (3)輸入電壓有效值 9.16 (1)UREFVCC /27.5V uO1uO27.5V (2)最大輸出功率和效率分別為 (3)輸入電壓有效值 9.17 同題9.16(1)、(2)。9.18 (1)OTL電路應取VCC20V,BTL電路應取VCC13V。 (2)OTL、OCL和BTL電路的最大輸出功率分別為9.19 (1)僅有負半周; (2)T1、T2將因功耗過大而損壞; (3)僅有正半周; (4)T2將因功耗過大而損壞; (5)uOVCCUBE114.3V (6)稍有交越失真。9.

38、20 (1)無輸出; (2)功放管將因功耗過大而損壞; (3)uOVCCUBE1UBE216.4V (4)正、負半周不對稱,正半周幅值??; (5)稍有交越失真。第十章 直流電源自測題 一、(1)× (2) (3) × (4) (5)× (6) 二、(1)B (2)C (3)A (4)D三、T1,R1、R2、R3,R、DZ,T2、Rc,R0、T3; 四、(1)由于空載時穩(wěn)壓管流過的最大電流所以電路不能空載。 (2)根據(jù) 根據(jù) 五、(1)UOmin1.25V (2) (3)輸入電壓的取值范圍為 六、1接4,2接6,5接7、9,3接8、11、13,10接12。習題10.

39、1 (1) (2) (3)× 10.2 (1) (2) (3) (4)× 10.3 (1)A (2)C (3)C (4)B 10.4 (1)D (2)C (3)A (4)A 10.5 (1) (2)整流二極管的參數(shù)為 10.6 (1)全波整流電路,波形略。 (2) (3)10.7 (1)兩路輸出電壓分別為 UO10.45(U21U22)31.5V UO20.9U2218V (2)D1的最大反向電壓 D2、D3的最大反向電壓 10.8 (1)均為上“”、下“”。 (2)全波整流。 (3)UO1(AV)UO2(AV)0.9U210.9U2218V (4)UO1(AV)UO2(AV)0.45U210.45U2218V 圖略。 10.9 圖(a)、(b)所示電路可用于濾波,圖(c)所示電路不能用于濾波。原因略。 10.10 (1)C1上電壓極性為上“”下“”,數(shù)值為一倍壓;C2上電壓極性為右“”左“”,數(shù)值為二倍壓;C3上電壓極性為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