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當代文學名著導讀(2)講解二_第1頁
中國現當代文學名著導讀(2)講解二_第2頁
中國現當代文學名著導讀(2)講解二_第3頁
中國現當代文學名著導讀(2)講解二_第4頁
中國現當代文學名著導讀(2)講解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現當代文學名著導讀(2)講解二周作人散文輔導 一周作人的散文 周作人的小品散文確實有許多耐人尋味的地方,從內容、形式到它傳達出的意蘊,都可看作是他獨抒性靈的追求,也許那種書齋中的自由并不能滿足他心靈上的渴望,但他卻也憑借著有限的自由營造了一個屬于自己的精神的園地,他盡自己的可能拓展著精神的空間,因此,他的魅力也就在那蘊含“苦澀” 的勞作中。 率意隨心、平淡自然,這是人們讀周作人小品散文的共同感受。周作人曾在1925年所作的<雨天的書>·自序二中就說過:“我近來作文極慕平淡自然的境地。但是看古代或外國文學才有此種作品,自己還夢想不到有能做到的一天,因為這種氣質境地與年齡

2、的關系,不可勉強?!焙茱@然,周作人是把平淡自然作為自己創(chuàng)作所追尋的一種美學境界,同時它也成為周作人小品散文最顯著的特征。“平淡自然”不僅是周作人個性的真實體現和心靈的自然流露,更表現出一種自由的心態(tài)。因此當周作人宣布渴望“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烘著白炭火缽、喝清茶、同友人談閑話”,以為“那是極愉快的事”時,我們從中看到的是一種特有的寬松、自由的氣氛,一種心境上的閑適與灑脫。 周作人這種自由的心態(tài)首先體現在他小品文內容上的率意隨心。在周作人看來,文學是個性的表現、性靈的流露,屬于“自己的園地”,要寫什么,怎么寫,作者都隨性自在,有充分的自由,就像在自己的園地里愿意種薔薇還是地丁,種了消遣、觀賞

3、還是賣錢,完全可以憑自己的興趣。綜觀周作人所寫,皆是其見聞感思,取材極平凡而瑣碎,諸 如北京的茶食、故鄉(xiāng)的野菜以及喝茶、飲酒、鳥聲、蒼蠅、烏篷船、生老病死、名俗謠傳他都有興觀照。內容上的駁雜隨意、信手拈來正是一種心靈自由的體現。雖然周作人的小品文取材平凡而瑣碎,但在這平凡而瑣碎的東西里卻滲透著一種對于“人情物理”的追求。因此周作人的小品散文寫得趣味盎然、寓情寓理。 1.苦雨: 這是一篇“借物詠懷”的文章,“苦雨”很能代表當時作者的心境,借著回憶、想象以及敘述,各種各樣的“雨”被搬到筆下,寫得相當自如,而整篇文章始終籠罩在淡淡的哀愁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使用的是“書信體”,借著這一“私人化”文

4、體,敘述更顯得娓娓而談。 本文也很能體現周作人文章的特點,所用材料都是一般情況下不入詩文的,而他都能寫出味道來,自有其 過人之長。文章寫得似有意似無意,似有意思似無意思,所談的確都是“私事”,又在結尾若有所指若無所指,凡此種種,皆為典型周氏風格。   苦雨堪稱周作人的代表作“雨”與“風”一起構成了周作人散文的“基本(單位)意象”,以此為文題或書名的就有雨天的書、雨的感想、風雨談、風雨后談等等,苦雨即是第一篇,而且似乎成了周作人的傳世之作。周作人自己也以“苦雨”題名書齋,稱號“苦雨翁”,“苦雨”遂與周作人其人其文混然一體而不可分。文題曰“苦雨”,“雨”是客觀景象,“苦是主觀感受,不同的

5、主、客體的組合,就構成了不同的意象。文章即由此談起。于是,就有了:“臥在烏篷船里,靜聽打篷的雨聲”的“夢似的詩境”,“一葉扁舟”在“暴風雨”中滾浪行進的“危險極也愉快極”的豪情,以及“胡坐騾車中,在大漠之上,大雨之下,悠然進行”的快感。 以上三種“意象”,我們或許可以用“喜雨”二字概括,正與文題中的“苦雨”形成對比,而且 一開始就把讀者帶入了或悠然或壯闊的詩的境界。但作者 卻一語點破:“這只是我的空想,如詩人的理想一樣的靠不 住”,原來竟是一個浪漫主義的烏托邦的想象(幻像)?!盎?者你在騾車中遇雨,很感困難,正在叫苦連天也末可知”,這才是真實的現實。在前面一連串的“佳趣”、“風趣”、“愉 快”

6、、“親近”、“悠然”、“快哉”的“喜”詞之后,第一次點出 “苦”字。這才自然地轉入據說“叫我十分難過”的“這幾天的雨”,“苦”字仍暗含其中。這現實的(非想象中的)“雨”確實已經沒有半點浪漫主義的詩情,卻給人帶來災難,至少是不便,例如“將門外的南墻沖倒二三丈之譜”,給“梁上君子”以可乘之機之類,也讓人心煩,夜里不斷為單調的雨聲吵醒,“睡的很不痛快”,至于雨后劫余的書籍濕成“一餅一餅的紙糕”之讓人“不愉快”,“漲過大水后的普遍的臭味”,更是毫無美感可言。周作人平靜地敘述著這一切,為人們描摹了一幅幅真實極了,也現實極了的無美感可言。周作人平靜地敘述著這一切,為人們描摹了一幅幅真實極了,也現實極了的人

7、生圖景,語氣中略含幾分幽默(如說“梁上君子將去川島佢們的窗下竊聽”之類),也是對處于日常生活的困境中,有著凡人的苦惱的人自身的一種調侃吧,而那個“苦”字確也更加濃重了。但周作人筆鋒一轉,卻引出有兩種人“最是喜歡”的話題來。文章的氣氛又由“苦”轉向“喜”。哪兩種人呢?“第一是小孩們”,“第二種”卻是“蛤蟆”,這樣的并列已經夠有意思,而周作人不僅對小孩子們喜歡嬉水有幾乎是感同身受的深切體驗與理解(更確切地說是欣賞),而且對于蛤蟆吠聲之美,以及“聽它一口氣叫上十二三聲,可見它是實在喜歡極了”的心情的揣度,竟至于如此真切,實在令人驚異。但這正是周作人之為周作人的原因,在他的觀念中,人(特別是包括兒童在

8、內的自然形態(tài)的人)與生物原是溝通合一的,他所追求的正是物我無間的體驗。在前述無疑是全文最為入神的文字里,他把這種體驗外化了。而周作人自己,正是通過這種體驗在現實的凡人的苦惱中尋找到了一種貴族式的精神超越的喜悅。    在周作人看來,這不同于本文第一部分所描繪的浪漫主義想象中的、終不免成為虛妄的喜悅,它是真正現實的、真實的、沒有任何“代為悲嘆”(以及其他一切類型的“代為”)的“虛偽”,它只是(僅僅是)個人的私事這就落實 (歸結)到周作人的哲學。唯有人的個體生命才是真正現實與真實的;當然,我們也不會忘記:在周作人這里,個體的同時也是人類的。這樣,面對著同一個“雨”的客

9、體,周作人的主體感受,經過“喜”的浪漫主義想象到平凡生活的現實之“苦”,最后“苦中作樂”,升華為“物我無間”的個體(人類)生命體“喜”。周作人最終自稱為“苦雨翁”,這是可以理解的,并不出于“意表之外”。 2.水里的東西 和魯迅女吊相類,本文寫的也是“鬼物”或至少是“異類”,閱讀將獲益匪淺無論其同其異: (1)兩篇文章同樣征引繁富,可見“史才”;同樣寫出鬼的可敬或可愛,可見“詩筆” ;同樣不局限于就事說事,可見“議論”。 (2)女吊夾敘夾議,在敘述中逐漸展開議論;本文純是議論,娓娓而談,環(huán)環(huán)相扣,仔細體會這兩種寫法。 (3)文中有一節(jié)寫到河水鬼“在岸上柳樹下頓銅錢”,淡淡勾勒;對比女吊中對“女吊

10、”濃墨重彩的描繪,體會二者不同的審美趣味。 (4)周作人曾說他不喜歡伊索寓言,是因為它講完故事后每每多此一舉地談意義。本文明知故犯,就文章本身來說,是敗筆嗎 3.鬼的生長: 鬼的生長屬于引起很多爭議的“文抄公體”,亦即整篇文章大部分由抄書而成,這是周作人的特殊文體之一。文章開頭一本正經地考證人死后是否繼續(xù)生長的問題,歪題正做,試體味其詼諧之意。 后半部分大量抄引乩談日記,并說是“我讀過的最悲哀的書之一”,悲哀在于何處。作者重“人情物理”,他從這荒唐的“扶乩”記錄中讀出了什么。 文中說:“我不信人死為鬼,卻相信鬼后有人?!边@是解讀作者談鬼文字如水里的東西,乃至魯迅無常、女吊的鑰匙,宜深加體會。

11、“文抄” 所抄皆為古文,相應的,作者敘述文字也很大程度文言化了,這其中是否有什么道理。 淺談周作人散文風格一 “平和沖淡”中的蘊味說起周作人,不得不先提一提他的兄弟魯迅。從小學到高中的語文課本上魯迅的文章不僅僅是重點篇目還是考試時候必出的考題。魯迅在中國文壇上是以辛辣諷刺批判的風格著稱的,而他的弟弟周作人恰恰與其相反??梢灾v兄弟二人都是文學改革浪濤中的先驅,但兩人的風格卻截然不同。比起魯迅的兇狠周作人顯得溫和了許多。我們暫且撇開其在政治上錯誤的選擇,單單在散文創(chuàng)作這一領域,周作人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視的。他為中國散文開辟了一條光明大道,并且首次引入了美文這一概念。本文,筆者就想圍

12、繞他散文創(chuàng)作的藝術風格談談自己的看法。 大部分人談起周作人散文的藝術風格,都會用上平和沖淡這四個字。對于散文創(chuàng)作而言,平淡的的確確是其最高的境界??梢哉f平和沖淡是周作人始終沒有放棄追求的或者說是努力靠近的創(chuàng)作方向和心境。他的文章無論是隨筆還是文理評論都有著心平氣和說理的特點,確實很少有劍拔弩張的句子。他的平淡,不是不用技巧,相反倒是匠心獨運,只是不露痕跡而已。這就是為何人們說周作人散文中的一個重要藝術特點是“平和沖淡”了。周作人總是以平淡作為他孜孜追求的理想。這種平淡,在他的著作中是到處都找的到的。如喝茶中“喝茶當于瓦屋紙窗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又抵十年的塵

13、夢?!边€有北京的茶食中的 “我在西四牌樓以南走過,望著異馥齋的丈許高的獨木招牌,不禁神往,因為這不但表示他是義和團以前的老店,那模糊陰暗的字跡,又引起我一種焚香靜坐的安閑而豐腴的生活的幻想?!?然而周作人終究還是一個復雜的人。在其不少文章里面都寄托著正統(tǒng)的思想,而并不是一味的平淡無味,這些虛實,抒情性的散文不僅僅在描述真實的生活還臨摹了真實生活的美與丑。還有不少正經之作,內容相當嚴肅與尖銳。因此單純的用“平和沖淡”來概括他散文的藝術特色也不是最為確切。就連他自己也不太認同自己真正做到了平和沖淡,在他我的文章中周作人是如此來評價自己的作品的,他說“平淡,這是我所最缺少的,雖然也原是我的理想,而事

14、實上絕沒有能夠做到一分毫,蓋凡理想本來即其所最缺少而不能做到者也?!敝劣谧约何娘L他只是覺得“在于未能平淡閑適處,即其文字多是道德的”。事實上,對現實的憂患,即使是建立在對人生悲觀基礎上的“樂生主義”,但是都不能使他做到真正的平和沖淡。對于故鄉(xiāng)的野菜這樣的純散文來說,他在表面上的確是追求著一種清新淡雅的感覺,但實際上卻表達了他的精神寄托以及內心深處最最深刻的傷悲。一開始,他并沒有用很濃烈的語句去表達對故鄉(xiāng)的懷念,反而說自己對故鄉(xiāng)并沒有太多的感情。但到了后面又流露了“但是吃去總是日本風味,不復是兒時的黃花麥果糕了”的失望與傷感。顯然他也沒有忽視自己的情緒,只是在表現情緒的時候不那么張揚而已。就像朱

15、自清的荷塘月色一般,文字很清新很脫俗,是一篇美文,但是事實上卻是作者對現實的逃避,是對自己情緒的一種代償,有著極其憂傷的情調。 可是,為什么周作人在中國百年散文的歷史上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呢?在其作品的藝術風格上真正吸引到大眾的目光的又是什么呢?如果我們推翻那平和沖淡的定論,那又如何去為這獨特的藝術風格加以新的定論呢? 畢竟周作人所處的年代是中國社會相對來說動蕩的年代。作為一個敏銳的文人,周作人和魯迅一樣都抱著憂國憂民的心態(tài)。只是周作人力求用平淡的風格為人們揭示一些深刻的東西。就如初戀這樣的作品。作品的表面不僅僅是對人物的描寫也好對心理活動的捕捉也罷,給人的感覺是非常之平淡的。初戀的夢幻與濃烈在

16、周作人的筆下卻寫成了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也僅僅就是使他對于自己以外感到對于別人愛著、引起他沒有明了的性之概念的、對于異性的戀慕的第一個人了。而說起那姑娘他也只是說那是個“尖面孔、烏眼睛、瘦小身材而且有尖小的腳”的少女。最后聽說那姑娘死了也不過就是“覺得不快,想象她的悲慘的死相,但同時卻又似乎很是安靜,仿佛心里有一塊大石頭已經放下了?!笨瓷先サ拇_很平淡,平淡到讓人初讀會覺得不過是飲了一杯白開水??墒?,就其寫作背景而言,或許初戀的意義又不在于僅僅是回憶一段過去的情感了。他真正的高敏卻在于潛藏在這淡淡之味背后那深深的思慮。可以說崇儒的周作人的靈魂深處并不反對教化。但是他又不愿意像魯迅那樣吶喊式的教化

17、,立足于散文這一題材,他選擇的是溫和的教化。他力求用平和的語言向人們播撒新的思想。初戀中當他聽到宋姨太太說“阿三那小東西,也不是好貨,將來總要流落到拱辰橋去做婊子的?!彼]有寫過多的內心活動的描寫,只是寫了一句,“她如果真是流落做了,我必定去救她出來?!彪m然不過就是一句話,但卻有一種點到為止的感覺。他不削于拉拉撒撒的說上一大堆。如果他寫上一大堆的心理描寫,那他就不再是周作人了。也就是他這樣輕輕落下的一筆將初戀的意義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即徹底的表現了自己的人道主義。 因此我覺得于其說他的作品“平和沖淡”,不如說是“在平淡中不失意義和感情”來的更加的確切些了。善于將生活方式和情趣與散文小品相結合

18、可以說又是他的散文藝術的第二大特點。這個特點也集中表現在其中年時期的散文創(chuàng)作。那時他的取材面很廣。又很擅長捕捉生活中那些很容易被人所忽視的小情趣,然后用輕松而又毫不壓抑的筆調將其展現于讀者面前。因此“趣”也是周作人散文創(chuàng)作中的本體意識,徘徊于大俗大雅之間。然而他的“趣”又多多少離不開他的“博”。此間的“博”的意思是講周作人的博學。當然也與他看到的有著密切的關系。就連他自己也說“少年時浪漫地崇拜好許多英雄,到了中年再一回顧,那些舊日的英雄,無論是道學家或超人志士,此時也都是老年中年了,差不多盡數地不是顯出泥臉便即露出羊腳,給我們一個不客氣的幻滅。”于是這時的他便能夠更加理性的去觀察身邊的事物。他

19、寫喝茶,論茶道,而且也在文中談及了自己對茶道的一些看法與理解。也寫茶食,談到北京的茶食,毫不掩飾的表明自己對于北京茶食的不喜愛之情,同時也講到了自己對生活的詮釋。他說“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比绻罹克膶懽髂康牡脑?,我想他還是想通過這些東西拔高人們思想境界。在他的作品中我們根本看不到濃重的教化的筆墨,但是他所寫的這些東西只是用了另一種方式將其高超的思想境界展現于廣大讀者面前。 然而我們也不可否認周作人內心的孤寂。在他所創(chuàng)造的散文藝術世界里,他又常常以宇宙萬物、異邦、古人為友,看似顯示了他胸襟的通達與博大,但在更深層次上,卻又

20、表現了他內心的寂寞。因此他在落筆的時候更多的是在排遣內心的寂寞,于是他選擇在紙上與別人交談,就像在與別人說話一樣。這樣一來“說閑話”自然成了他散文又一大明顯的特點。他把每一個讀者都看成了自己的朋友,而筆和紙就成了與他們交流的一個媒介。在這樣的前提之下,“說閑話”風格的形成也就成了一種必然。“說閑話”的作用也直接表現了其散文藝術風格上的“從容”。也正是因為“說閑話”,他更加用不著去過多的推敲文字的用意。只是在寂寞時候找個人聊天般的從容不迫。特別是在烏篷船一文中,他更是以書信體的方式給自己寫了一封信。于是那娓娓道來的感覺在不經意之間又給文章增添了一種親切感。描寫故鄉(xiāng)的烏澎船時感覺是那么的從容。沒有

21、刻意述說的成分,節(jié)奏也非常之緩慢??梢哉f寫給自己只是個形式,文章真正意義上的閱讀群依舊是他的讀者。 不知不覺談了那么多。為了使得整篇論文有個有始有終之感覺,我決定引用何其芳對于周作人和魯迅的評價作為本文的終結?!白x魯迅、周作人的散文,總有不同的感覺。一個使你興奮起來,一個使你沉靜下去。一個使你像曬著太陽,一個使你像閑坐在樹陰下。一個沉郁地解剖著黑暗,卻能夠給與你以希望和勇氣,想做事情,一個安靜地談說著人生或其他,卻反而使你想離開人生,去閉起眼睛來做夢”。 二 也談苦雨 題目拈出一個“苦”字,正是周作人頗為標榜而又刻意追求的一種藝術境界。因此,這篇散文,也就要加如題所示,處處圍繞苦字而左旋右轉了

22、。他寫出了因為雨而懸想旅人或者有行路之苦;因為雨而圍墻頹記有梁上君子光顧之驚;因為雨而水浸書齋;因為雨就是睡著了也仿佛覺得耳邊粘著面條似的東西;因為雨而推想鄉(xiāng)下的窮朋友很有可能遭逢不幸??梢哉f通篇以雨旋轉而以苦打結,故面統(tǒng)名苦雨??噙@個字眼,在周作人的筆下是不應該漫然視之的。是應該做為苦味對待的,對此,周作人非常自知也非常自負。他在藥味集中嘗言,“拙文貌似閑適,往往一二舊友知其苦味”、“今以藥味為題,不自諱言其苦?!彼幬都霭嬗?942年,前一年他發(fā)行了 藥堂語錄,后一年又有苦口甘口付梓。如果說良藥苦口,藥與苦字雖可同等看待,字面上卻終隔一層。早在1935年周作人已出版苦茶隨筆,次年又有苦竹雜

23、記問世。十年之間六次揭示了藥(即苦)與苦的標幟。由此可見出周作人對“苦”的追慕??嘤赀@篇散文,絕非涉筆成趣的游戲之作,而是從中可以折衍出他整個心境與為文態(tài)度的。但是周作人所倡言和呤味的苦,絕非論肌泱髓之苦,而是苦中有趣,苦中有味,一種苦味或者一種苦趣的境界。因為作者既寫出因為雨而可能造成的行路之難,卻也回憶了因為雨而在烏篷船與腳劃子所可能享受的愉快極也危險極的心態(tài)以及遙想在陜半天胡坐騾車中在大漠之上,大雨之下喝著四打之內的汽水”不亦快哉;因為雨雖然有梁上君子的光顧,然并沒失竊什么,反而在枯淡的生活中增添了一點點情趣的佐料;因為雨雖然漫進書齋卻并沒有淹濕書籍而化為紙糕,反而可以就此倚此炕桌上寫文

24、件信;因為雨雖然聯想到農民可能罹受天災,卻并非現實,只是猜揣,故而這種苦也終究隔膜一層而顯得沖淡飄遠了。況且因為雨而造成的孩子與青蛙的歡快呢?周作人有一名詩:“惜無白粥下微鹽”。1936年他在五十大壽詩中也有句云:“詩人苦問其中意,且到寒齋吃苦蔡?!庇纱丝芍髋兜目嗄耸强嗖柚啵Ⅺ}之苦,白粥鹽當然淡而無味,鹽多了也苦不可啖,因此,這種苦要苦得頗有姿致而又雅韻十足。他的筆是極有分寸的。而這,也正是周作人所孜孜企及的一種藝術鴿的。認真地說,周作人的散文是最無技法的形式與內容自然有機地交融在一起,很難硬掰兩橛而胡亂分析,具體地講作者主要采取了對此映襯、回憶、聯想等筆法。至于語言,文章也頗為講究,如說:“白鴿似的波浪”極為精簡具象而傳神,由此可見一斑。然也有模糊處,如說雨中有兩種人最為快樂,一說孩子,一說蛤蟆,把蛤蟆也歸到人類,不能說不是一種失誤,卻也可以看出周作人行文重雕琢而重自然的一種渾樸之氣。   三 生命中的悲與喜再談苦雨>1. 苦雨堪稱是周作人的代表作“雨”與“風”一起構成了周作人散文的一道特殊的風.雨天的書、雨的感想、風雨談、風雨后談等等都是以雨為主線索的,苦雨即是其中比較著名的一篇,甚至可以說是周作人的傳世 之作.苦雨中,“雨”是客觀景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