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恩吉施的生平與著作_第1頁
卡爾·恩吉施的生平與著作_第2頁
卡爾·恩吉施的生平與著作_第3頁
卡爾·恩吉施的生平與著作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卡爾·恩吉施的生平與著作                               1899年3月15日生于吉森(Giessen),1990年9月11日終于阿爾蔡的尼德-維森的卡爾·恩吉施(Karl Engisch)幾乎是20世紀

2、的伴路人。1917年他完成高中學業(yè)后作為志愿兵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從1918年至1921年,恩吉施在吉森和慕尼黑研習法學和哲學。在黑森完成法律候補文官見習后,緊接著,他在其父親的律師事務所里工作了幾年,1929年在黑森隨沃爾夫岡·米特邁爾(Wolfgang Mitermaier)以那本刑法論著刑法中故意和過失之考察獲得教授資格。在其刑法著述,同時也在其方法-科學思維中,恩吉施另還受恩斯特·貝林(Ernst Beling)以及哲學家恩斯特·封·阿斯特爾(Ernst Aster)的影響極大。在于吉森、弗萊堡和慕尼黑任代理教授(Lehrstuhlvertre

3、tung)之后,1934年夏天,恩吉施受任前往海德堡接替古斯塔夫·拉德布魯赫(Gustav Radbruch)的刑法、刑事訴訟法和法哲學教席。當時,依據(jù)1933年4月7日的“重組職業(yè)公務員法”,拉德布魯赫被解職。但這并未損害拉德布魯赫與恩吉施之間的良好個人關系。1938年拉德布魯赫寫信給恩吉施:“您知道,對于我來說,失去了我的教席是多么的痛苦,然而,我能想到,在那個位置上,沒有一個接任者比您更令我喜歡,對于我們之間一開始業(yè)已建立的和現(xiàn)在未中斷的良好關系,我感到高興”。1在民族社會主義時代,恩吉施與新的法律秩序和政治體制保持著批評的距離。不同于大多數(shù)同僚,他沒有顧忌在其著述中繼續(xù)引用猶

4、太作者(的作品)。在先拒絕了萊比錫、維也納和漢堡的聘任后,1953年恩吉施轉往慕尼黑大學。1967年他退休,1971年回到海德堡,自1972年起,由于一個名譽講席他與那里的法學院聯(lián)在了一起。恩吉施的學術著作關注的是刑法教義學,醫(yī)生法(Arztrecht)以及法律方法論和法哲學。恩吉施自已視為最重要的作品為:刑法中故意和過失之考察,1930年,1964年再版Untersuchungenüber Vorsatz und Fahrl?ssigkeit im Strafrecht, 1930, Nachdruck 1964作為刑法行為構成特點的因果性,1931年Die Kausalit?t

5、als Merkmal der strafrechtlichen Tatbest?nde, 1931法律秩序的統(tǒng)一,1935年,1987年重印Die Einheit der Rechtsordnung, 1935, Neudruck 1987對法律適用的邏輯研究,1943年,1963年第3版Logische Studien zur Gesetzesanwendung, 1943, 3.Aufl. 1963論法律者的世界形象,1950年,1965年第2版Vom Weltbild des Juristen, 1950, 2.Aufl.1965當代法律和法學中的具體化觀念,1953年,1968年第2

6、版Die Idee der Konkretisierung in Recht und Rechtswissenschaft unserer Zeit, 1953, 2. Aufl. 1968法律思維導論,1956年,1983年第8版Einführung in das juristische Denken, 1956, 8.Aufl.1983追尋正義,1971年Auf der Suche nach der Gerechtigkeit, 1971作為刑法學者的恩吉施的著作,他的刑法著作的影響力,和他致力于刑法方法研究,尤其是為漢斯-海因里希·耶舍克(Hans-Heinrich

7、Jescheck) 2和漢斯·約阿希姆·希爾施(Hans Joachim Hirsch)3作了詳盡評價。對故意和過失或因果性的開路式考察,以及他關于醫(yī)生法的文章,在今天仍是刑法教義學的基礎。在他的法哲學和法律理論著作中,恩吉施既未與法律的傳統(tǒng)和法律理論的傳統(tǒng)決裂,也未尋求踏上法律認識的全新之路。毋寧說,他用一種非?;镜姆绞?,與本世紀有代表性的法哲學和法律理論觀點展開論辯,這尤其體現(xiàn)在他的法律思維導論中。在這一點上,他的法律思維導論也恰好同時是本世紀初以來的一本關于法律方法論發(fā)展的導論。在一個打上新實證主義傾向,但也打上法律秩序本身不為法律者重視烙印的時代,恩吉施通過法律思

8、維導論和在其他方法論文章中深為關切的事情,顯得是更為現(xiàn)實的:一方面,對基于民主合法性的法律,法律者有服從的義務,另一方面,法律者總是面臨一些棘手的問題:如何“正確地”適用制定法,如何可以有責任意識地去續(xù)造制定法。在法律思維導論中,首先,制定法規(guī)范的內容之確定和推論過程,合乎邏輯地占據(jù)了較大篇幅。在解釋方法問題上,恩吉施遵循著受薩維尼影響的傳統(tǒng)的方法準則(Methodenkanon),但他也同時正確評價了新的詮釋學觀點。此外,他意識到,既不是傳統(tǒng)的解釋學說,也不是方法學說方面(完全不是規(guī)范邏輯)的新觀點,同樣,不是某些推理程序(如類比推理),導致唯一正確的法律答案,而是每一種只是導致或多或少滿意

9、的合理的法律答案。當這用一個清楚和可以理解的方式被釋清時,同時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哪些要素和關鍵點在解釋法律規(guī)范時能夠和應該予以考慮,“法律秩序的統(tǒng)一”作為重要的關鍵點,與恩吉施的著述緊緊相連。進入規(guī)范解釋的基本問題,受對法律的根據(jù)和界限的法哲學思考所決定,只有如此,解釋才是前后一致的。恩吉施將他對法律的根據(jù)和界限的法哲學思考,集成在他的著作追尋正義法哲學的重大主題(1971年)中。在他持一定懷疑評價態(tài)度的價值相對主義的基礎上,恩吉施開展了對法哲學基本問題的討論,如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法律與權力的相互作用,或者實證法以正義觀念為導向。自20年代以來他所經歷的價值觀和正義觀的變遷,和當代趨于懷疑倫

10、理的傾向,導致恩吉施得出一種他當然不可能全力支持的認識:“只要價值相對主義在科學上,特別是在法哲學上被視為真理,既便是可怕的真理,我們必須忍受這種令人毛骨悚然的樣子!”(第286頁)。在所有的價值相對主義那里,法律不允許喪失其作為“人道的和平秩序”(第283頁)的功能,在所有喪失法律這種導向那里,法律的道德和規(guī)范約束力便失去了,這致使恩吉施也由于歷史的經驗走向去限制每一種有意的片面的相對主義立場。在此,顯而易見,他的立場接近法律的有效性的各種現(xiàn)代理論,它們同樣以倫理底線的實現(xiàn)為指導思想。在所有的相對主義和所有的懷疑中,恩吉施一直反復地在尋找法律歷史和法律制度中的確定性,方法論歷史和道德-倫理傳統(tǒng)中的確定性。經歷了政治體制和各種與之匹配的法律秩序快速改變的人,如恩吉施,帶著深深的懷疑遭遇了急劇的和根本的法律的“新生”,并且在各種具體的批評性討論中,尋求從方法角度去加工處理法律及其制度的各種實證傳統(tǒng)。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