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節(jié) 時間和位移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1.知道時間和時刻的區(qū)別和聯系.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與位移的區(qū)別.3.知道標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時間、時刻和路程是標量.4.能用數軸或一維直線坐標表示時刻和時間、位置和位移.5.知道時刻與位置、時間與位移的對應關系.(二)過程與方法1.圍繞問題進行充分的討論與交流,聯系實際引出時間、時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學生學會將抽象問題形象化的處理方法.2.會用坐標表示時刻與時間、位置和位移及相關方向.3.會用矢量表示和計算質點位移,用標量表示路程.(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通過時間位移的學習,要讓學生了解生活與物理的關系,同時學會用科學的思維看
2、待事實.2.通過用物理量表示質點不同時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時間內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體驗,領略物理方法的奧妙,體會科學的力量.3.養(yǎng)成良好的思考表述習慣和科學的價值觀.4.從知識是相互關聯、相互補充的思想中,培養(yǎng)同學們建立事物是相互聯系的唯物主義觀點.教學重點: 1.時間和時刻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和聯系.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與路程的區(qū)別.教學難點: 1.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生活中的時間與時刻.2.理解位移的概念,會用有向線段表示位移.教學方法:討論、講授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描述運動的幾個概念,大家想一下是哪幾個概念?生:質點、參考系、坐標系.師:
3、大家想一下,如果僅用這幾個概念,能不能全面描述物體的運動情況?生:不能.師:那么要準確、全面地描述物體的運動,我們還需要用到哪些物理概念?教師指導學生快速閱讀教材第一段,并粗看這節(jié)課的黑體字標題,提出問題:要描述物體的機械運動,本節(jié)課還將從哪幾個方面去描述?生通過閱讀、思考,對本節(jié)涉及的概念有個總體印象,知道這些概念都是為了進一步描述物體的運動而引入的,要研究物體的運動還要學好這些基本概念.引言:宇宙萬物都在時間和空間中存在和運動.我們每天按時上課、下課、用餐、休息.從幼兒園、小學、中學,經歷一年又一年,我們在時間的長河里成長.對于時間這個名詞,我們并不陌生,你能準確說出時間的含義嗎?物體的任
4、何機械運動都伴隨著物體在空間中位置的改變,你們用什么來量度物體位置的改變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課題時間和位移.(二)新課教學1、時刻和時間間隔討論與交流:指導學生仔細閱讀“時刻和時間間隔”一部分,然后用課件投影展示本校作息時間表,同時提出問題:1.在我校的作息時間表上,你能找出更多的時刻和時間間隔嗎?2.結合教材,你能列舉出哪些關于時間和時刻的說法?3.觀察教材第14頁圖1.21,如何用數軸表示時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閱讀,積極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組展開討論,每組選出代表,發(fā)表見解,提出問題.生:我們開始上課的“時間”:8:00就是指的時刻;下課的“時間”:8:45也是指的時刻.這樣每
5、個活動開始和結束的那一瞬間就是指時刻.生:我們上一堂課需要45分鐘,做眼保健操需要5分鐘,這些都是指時間間隔,每一個活動所經歷的一段時間都是指時間間隔.師:根據以上討論與交流,能否說出時刻與時間的概念.教師幫助總結并回答學生的提問.師:時刻是指某一瞬時,時間是時間間隔的簡稱,指一段持續(xù)的時間間隔.兩個時刻的間隔表示一段時間.讓學生再舉出一些生活中能反映時間間隔和時刻的實例,并讓他們討論.教師利用課件展示某一列車時刻表,幫助學生分析列車運動情況.(展示問題)根據下列“列車時刻表”中的數據,列車從廣州到長沙、鄭州和北京西站分別需要多長時間?T15站名T1618:19北京西14:5800:3500:
6、41鄭州08:4208:3605:4905:57武昌03:2803:2009:1509:21長沙23:5923:5116:25廣州16:52參考答案:6小時59分、15小時50分、22小時零6分.(教師總結)師:平常所說的“時間”,有時指時刻,有時指時間間隔,如有人問你:“你們什么時間上課?。俊边@里的時間是指時間間隔嗎?生:不是,實際上這里的時間就是指的時刻.師:我們可以用數軸形象地表示出時刻和時間間隔.教師課件投放教材圖1.21所顯示的問題,將其做成Flash動畫.學生分組討論,然后說說怎樣用時間軸表示時間和時刻.生:時刻:在時間坐標軸上用一點來表示時刻.時間:兩個時刻的間隔表示一段時間.一
7、段時間在時間坐標軸上用一線段表示.師:為了用具體數字說明時間,必須選擇某一時刻作為計時起點,計時起點的選擇是人為的.單位秒(s).課堂訓練:1.學習了時間與時刻,藍仔、紅孩、紫珠和黑柱發(fā)表了如下一些說法,正確的是A.藍仔說,下午2點上課,2點是我們上課的時刻B.紅孩說,下午2點上課,2點是我們上課的時間C.紫珠說,下午2點上課,2點45分下課,上課的時刻是45分鐘D.黑柱說,2點45分下課,2點45分是我們下課的時間答案:A解析:下午2點上課、2點45分下課是指一瞬間,是時刻;上課歷時45分鐘是指一段時間間隔,是時間.故選A.2.關于時刻和時間,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時刻表示時間較短,時間表示
8、時間較長B.時刻對應位置,時間對應位移C.作息時間表上的數字表示時刻D.1 min內有60個時刻答案:BC解析:緊扣時間和時刻的定義及位置、位移與時刻、時間的關系,可知B、C正確,A錯.一段時間內有無數個時刻,因而D錯.以下提供幾個課堂討論與交流的例子,僅供參考.2、路程和位移情景展示:中國西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在沙漠中,遠眺不見邊際,抬頭不見飛鳥.沙漠中布滿了100200 m高的沙丘,像大海的巨浪,人們把它稱為“死亡之?!?許多穿越這個沙漠的勇士常常迷路,甚至因此而喪生.歸結他們失敗的原因都是因為在沙漠中搞不清這樣三個問題: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選哪條路線最佳?而這三個問題涉
9、及三個描述物體運動的物理量:位置、位移、路程.師:(投影中國地圖)讓學生思考:從北京到重慶,觀察地圖,你有哪些不同的選擇?這些選擇有何相同或不同之處?生:從北京到重慶,可以乘汽車,也可以乘火車或飛機,還可以中途改變交通工具.選擇的路線不同,運動軌跡不同,但就位置變動而言,都是從北京來到了重慶.師:根據上面的學習,你能給出位移及路程的定義嗎?生:位移:從物體運動的起點指向運動的終點的有向線段.位移是表示物體位置變化的物理量.國際單位為米(m).路程:路程是質點實際運動軌跡的長度.在坐標系中,我們也可以用數學的方法表示出位移.實例:質點從A點運動到B點,我們可以用有方向的線段來表示位移,從初始位置
10、A向末位置B畫有向線段,展示教材圖1.23.討論與交流:請看下面的一段對話,找出里面的哪些語言描述了位置,哪些語言描述了位置的變動.哪些是指路程,哪些是指位移.甲:同學,請問紅孩去哪里了?乙:他去圖書室了,五分鐘前還在這兒.甲:圖書室在哪兒?乙指著東北的方向說:在那個方位.甲:我還是不知道怎么走過去,有最近的路可去嗎?乙:你可以從這兒向東到孔子像前再往北走,就能看見了.丙加入進來,說道:也可以先向北走,再向東,因為那邊有好風景可看.甲:最近要多遠?乙:大概要三百米吧.丙開玩笑說:不用,你如果能從索道直線到達也就是一百米.乙:別騙人了,哪有索道??!丙:我是開玩笑的,那只好辛苦你了,要走曲線.甲:
11、謝謝你們兩位,我去找他了.學生分組討論后,選代表回答問題.生1:乙手指的方向東北,就是甲在找紅孩的過程中發(fā)生的位移的方向.生2:里面的三百米是指路程,一百米的直線距離是指位移的大小.生3:他們談話的位置和圖書室是兩個位置,也就是甲在找紅孩過程中的初末位置.師:請你歸納一下:位移和路程有什么不同?生1:位移是矢量,有向線段的長度表示其大小,有向線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生2:質點的位移與運動路徑無關,只與初位置、末位置有關.生3:位移與路程不同,路程是質點運動軌跡的長度,路程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是標量.教師提出問題師:位移的大小有沒有等于路程的時候?學生討論后回答,并交流自己的看法.生:在直線運動
12、中,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教師適時點撥,畫一往復直線運動給學生討論.生:在單方向的直線運動中,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教師總結師:只有在單向直線運動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在其他情況中,路程要大于位移的大小.課堂訓練:下列關于位移和路程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位移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所以位移才不等于路程B.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方向由起點指向終點C.位移描述物體相對位置的變化,路程描述路徑的長短D.位移描述直線運動,路程描述曲線運動答案:C解析:A選項表述的因果關系沒有意義,故A錯.位移的方向可以用從初位置指末位置的有向線段來表示,但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往往是位移的大小小于等于路程,故選項B
13、錯.位移和路程是兩個不同的物理量,位移描述物體位置的變化,路程描述物體運動路徑的長短,所以選項C正確.位移的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只有當物體做單向直線運動時,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無論是位移還是路程都既可以描述直線運動,也可以描述曲線運動,故選項D也是錯誤的.3、矢量和標量師:像位移這樣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我們以前學過的物理量很多都只有大小,沒有方向,請同學們回憶并說給大家聽聽.學生討論后回答生:溫度、質量、體積、長度、時間、路程.對于討論中學生可能提出這樣的問題,像電流這個學生學過的物理量,它是有方向的,但它仍然是標量.這在以后的學習中會更進一步加深對矢量和標量的認識.學生閱讀課文后
14、,說說矢量和標量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生:兩個標量相加遵從算術加法的法則.討論與思考:一位同學從操場中心A出發(fā),向北走了40 m,到達C點,然后又向東走了30 m,到達B點.用有向線段表明他第一次、第二次的位移和兩次行走的合位移(即代表他的位置變化的最后結果的位移).三個位移的大小各是多少?你能通過這個實例總結出矢量相加的法則嗎?教師板書演示,讓學生認識矢量相加的法則是平行四邊形法則.討論與思考:氣球升到離地面80 m高空中時,從氣球上掉下一物體,物體又上升了10 m高后才開始下落,規(guī)定向上方向為正方向.討論并回答下列問題,體會矢量的表示方向.(1)物體從離開氣球開始到落到地面時的位移大小是多少米
15、?方向如何?(2)表示物體的位移有幾種方式?其他矢量是否都能這樣表示?注意體會“”“”號在表示方向上的作用.解析:(1)80 m,方向豎直向下;(2)到現在有兩種:語言表述法,如“位移的大小為80 m,方向豎直向下”;矢量圖法;“”“”號法,如“規(guī)定豎直向上為正方向,則物體的位移為80 m”.4、直線運動的位置和位移提出問題:我們怎樣用數學的方法描述直線運動的位置和位移?如果物體做的是直線運動,運動中的某一時刻對應的是物體處在某一位置,如果是一段時間,對應的是這段時間內物體的位移.如教材圖1.24所示,物體在時刻t1處于“位置”x1,在時刻t2運動到“位置”x2,那么,(x2x1)就是物體的“
16、位移”,記為x=x2x1.可見,要描述直線運動的位置和位移,只需建立一維坐標系,用坐標表示位置,用位置坐標的變化量表示物體位移.課堂訓練:如教材圖1.25所示,一個物體從A運動到B,初位置的坐標是xA=3 m,末位置的坐標是xB=2 m,它的坐標變化量是x=?位移是多少?答案:坐標變化量x=5 m,位移大小為5 m,方向沿Ox軸的負方向.解析:x=xBxA=(2)3 m=5 m為坐標變化,也就是物體的位移,其大小為5 m,位移是負值,表示位移方向沿Ox軸的負方向.小結:時間和時刻這兩個概念是同學們很容易混淆的,同學們要掌握時間坐標軸.在時間軸上,用點表示時刻,用線段表示一段時間間隔.位移和路程是兩個不同的物理量,位移是用來表示質點變動的,它的大小等于運動物體初、末位置間的距離,它的方向是從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是矢量;而路程是物體實際運動路徑的長度,是標量.只有物體做單向直線運動時,其位移大小才和路程相等,除此以外,物體的位移的大小總是小于路程.找位移的最好辦法是從初位置到末位置間畫有向線段.有向線段的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有向線段的長度就是位移的大小.時刻對應位置,時間對應位移.在位置坐標軸上,用點來表示位置,用有向線段來表示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力安全教育在高校實訓室的推廣實踐
- 二零二五年高端酒店廚師聘請合同(含廚藝培訓與團隊建設)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國際海運貨物保險合同樣本(含附加險種)4篇
- 清泉鎮(zhèn)畜禽養(yǎng)殖污染源綜合治理工作總結
- 2025年蘇人新版選擇性必修3生物下冊階段測試試卷
- 2025年滬教版選擇性必修3語文上冊月考試卷
- 2025年浙教新版必修3歷史上冊月考試卷
- 2025年粵人版必修3英語上冊月考試卷
- 2025年北師大版選擇性必修3生物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浙教新版選擇性必修2生物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4年全國甲卷高考化學試卷(真題+答案)
- 汽車修理廠管理方案
-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小學生口算天天練
- 三年級數學添括號去括號加減簡便計算練習400道及答案
-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簡便計算300題及答案
- 澳洲牛肉行業(yè)分析
- 老客戶的開發(fā)與技巧課件
- 計算機江蘇對口單招文化綜合理論試卷
- 成人學士學位英語單詞(史上全面)
- KAPPA-實施方法課件
- GB/T 13813-2023煤礦用金屬材料摩擦火花安全性試驗方法和判定規(guī)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