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相互作用習題(共15頁)_第1頁
高一物理-相互作用習題(共15頁)_第2頁
高一物理-相互作用習題(共15頁)_第3頁
高一物理-相互作用習題(共15頁)_第4頁
高一物理-相互作用習題(共15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zhì)文檔-傾情為你奉上高一物理 必修一 相互作用典型練習題 (含答案)1、下列有關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力的產(chǎn)生離不開施力物體,但可以沒有受力物體,例如一個人用很大的力揮動網(wǎng)球拍,卻沒擊中球,有施力物體而沒有受力物體B. 力的產(chǎn)生離不開受力物體,但可以沒有施力物體,例如物體沖上光滑斜面,在沿斜面上升過程中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沖力,這個力沒有施力物體C.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如果找不到施力物體,壽命這個力不存在D. 不接觸的物體間也可以產(chǎn)生力的作用,例如磁鐵吸引鐵釘,可見力可以離開物體單獨存在2、下面有關力和力的作用效果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 力既可以

2、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又可以引起物體的形變C. 物體運動快慢或運動方向發(fā)生改變時,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D. 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它們產(chǎn)生的效果一定相同3、在畫力的示意圖時,力的作用點一定要畫在( )A. 施力物體上 B. 受力物體上 C. 施力或受力物體都行 D. 以上說法都不對4、下列哪一組力都是根據(jù)力的性質(zhì)命名的?( )A. 重力、動力、分子力 B. 重力、分子力、安培力C. 電力、磁力、浮力 D. 拉力、壓力、阻力5、在下列各組力中,屬于同一性質(zhì)的力的是( )A. 重力、彈力、摩擦力、動力、拉力 B. 拉力、壓力、支持力、推力、提力C. 重力、拉力、電磁力、動力、

3、阻力 D. 重力、分子力、摩擦力、電磁力、推力6、下列各組力中,根據(jù)力的效果來命名的是( )A. 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 B. 拉力、壓力、支持力、推力、提力C. 重力、拉力、電磁力、動力、阻力 D. 電磁力、提力、壓力、動力、重力7、下列關于力的說法,錯誤的是( )A.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不能脫離物體而獨立存在B.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體同時一定是受力物體C. 力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D.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8、下列物體中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是( )A. 剛從站臺上發(fā)車的火車 B. 飛機在高空以飛快的速度勻速直線飛行C. 滑雪運動員在平直的路面上滑行 D. 繞地球做

4、勻速圓周運動的衛(wèi)星9、物體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的含義是( )A. 物體從靜止變?yōu)檫\動或從運動變?yōu)殪o止 B. 物體的運動快慢或運動方向發(fā)生改變C. 物體運動的快慢發(fā)生改變 D. 物體運動的方向發(fā)生改變10、關于重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G=mg表明物體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質(zhì)量成正比B. m=Gg表明物體的質(zhì)量跟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C.g=Gm表明g值大小等于物體所受重力跟它質(zhì)量的比值D. 物體受到的重力是由物體質(zhì)量產(chǎn)生的11、關于重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地面上的物體都受到重力 B. 一切運動的物體均不受重力C. 直升機能停在空中不動,是因為它不受重力 D. 不接觸地面的物體都不受重力

5、12、關于重力、重心、重力的方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任何有規(guī)則形狀的物體,它的重心就是幾何中心B. 物體的重心一定在物體上C. 自由下落的物體速度越來越大,說明它受到的重力越來越大D. 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13、關于重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重力沒有施力物體 B. 重力是由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產(chǎn)生的C. 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D. 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14、關于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在地球上方的物體都要受到重力作用,所受的重力與它的運動狀態(tài)無關,也不管是否存在其他力的作用B. 在地球各處的重力方向都是相同的C. 向上運動的物體所受重力可能小

6、于向下運動的同一物體所受重力D. 對某一物體而言,其重力的大小總是一個恒量,不因物體從赤道移到南極而變化15、下列情況下壓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的是( )A. 馬站在水平地面上,馬對地面的壓力B. 用手提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米袋,但未提起,米袋對地面壓力C. 用拇指和四指握住茶杯,手對茶杯的壓力D. 停在一斜坡上的汽車,汽車隊斜坡的壓力16、關于彈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不相互接觸的物體間也會產(chǎn)生彈力 B. 拉力不屬于彈力C. 壓縮的彈簧能產(chǎn)生彈力 D. 物體在發(fā)生形變時產(chǎn)生的力叫彈力17、關于彈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只要物體發(fā)生形變就一定產(chǎn)生彈力 B. 只要兩個物體接觸就

7、一定產(chǎn)生彈力C. 彈力的方向與物體形變的方向相同 D. 拉力、推力、支持力都是彈力18、關于彈力,正確的是( )A. 壓力是物體對支持面的彈力,方向總是垂直于支持面且指向支持面B. 只要兩個物體發(fā)生接觸,就一定有彈力產(chǎn)生C. 壓力和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D. 放在桌面上的木塊對桌面的壓力是由于桌面發(fā)生了微小形變而產(chǎn)生的19、關于彈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形變微小時,彈力很小B. 輕桿一段所受彈力的作用線一定與輕桿方向重合C. 用細桿波動水中的木頭,木頭受到的彈力是由于木頭發(fā)生了形變而產(chǎn)生的D. 如圖所示,物塊A對斜面B的彈力方向跟物塊A恢復形變的方向是相同的20、關于彈力的方向,下列說法正

8、確的是( )彈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接觸面彈力的方向不一定垂直于接觸面繩子類軟物體產(chǎn)生的彈力一定垂直于被拉物體的平面繩子類軟物體產(chǎn)生的彈力一定沿繩子的方向A. B. C. D. 21、關于彈力的方向,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接觸面,并指向被壓物B. 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支持面,并指向被支持物C. 繩對物體拉力的方向總是沿著繩,并指向繩收縮的方向D. 桿對物體的彈力總是沿著桿,并指向桿收縮的方向22、木塊放在斜面上處于靜止狀態(tài),斜面對木塊的彈力方向( )23、一桿擱在矮墻上,關于桿受到的彈力的方向,如圖中畫得正確的是( )24、某人在立起一根木棍過程中經(jīng)過如圖所示的一個狀

9、態(tài),此時地面施予木棍的彈力方向正確的是( )A. N1 B. N2C. N3 D. N4 25、如圖所示,一小球放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擋板沿豎直方向,關于擋板對小球的彈力的作用方向,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 沿水平方向向右B. 沿斜面方向向上C. 沿水平方向向左D. 沿斜面方向向下26、如圖,AB之間一定存在彈力的是( )27、下列各圖中,P、Q兩物體之間存在彈力的是(所有的接觸面都是光滑,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 )28、生活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的彈簧比較“軟”,有的彈簧比較“硬”,用相同的力拉這兩種彈簧,“軟”彈簧的伸長量較大,彈簧“軟”、“硬”的科學表述是指彈簧的( )A. 彈力大小 B. 質(zhì)量大

10、小 C. 勁度系數(shù)大小 D. 形變量大小29、如圖所示的彈簧陣子。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k。當彈簧伸長了x時,彈簧對小球的彈力大小為( )A. kx B. xkC.kx D.kx2 30、某彈簧測力計受力50N時,彈簧伸長2cm,若彈簧測力計的彈簧伸長1cm,則彈簧測力計受力大小是( )A. 50N B. 25N C. 100N D. 0N31、彈簧下原有2N的重物,當撤去重物后,彈簧縮短了2cm,當將10N的重物掛在彈簧下端時,彈簧長15cm ,則彈簧原長是( )A. 10cm B. 5cm C. 2cm D. 12cm32、將彈簧測力計水平放置,在彈簧測力計的兩端各加8N的拉力,則當彈簧測力計靜

11、止時的示數(shù)( )A. 8N B. 0N C.4N D. 16N33、一個彈簧掛30N的物體時,彈簧伸長1.2cm,若改掛100N的物體時,彈簧的總長為20cm,則彈簧的原長是( )A. 12cm B. 14cm C. 15cm D. 16cm34、用彈簧測力計測出一物體受到的重力是3N,然后將彈簧測力計倒過來,把秤鉤固定住,將此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的提環(huán)上,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A. 仍等于3N B. 大于3N C. 小于3N D. 等于零35、如圖所示,一根輕質(zhì)彈簧測力計內(nèi)的輕質(zhì)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k=100N/m,在彈簧測力計的兩端有兩人向相反方向各用2N的力水平地拉彈簧,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及

12、彈簧的伸長量分別為( )A. 0N,0cm B. 4N,4cmC. 2N,2cm D. 2N,1cm 36、兩個勁度系數(shù)分別為k1和k2的輕質(zhì)彈簧a、b串接在一起,a彈簧的一端固定在墻上,如圖所示。開始時彈簧均處于原長狀態(tài),現(xiàn)用水平力作用在b彈簧的p端向右拉動彈簧,已知a彈簧的伸長量為L,則( )A. b彈簧的伸長量也為LB. b彈簧的伸長量為k1Lk2C. P端向右運動的距離為2LD. P端向右運動的距離為1+k2k1L37、如圖所示,AB質(zhì)量分別為20kg和15kg,彈簧測力計重力不計,用手抓住彈簧測力計外殼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是F1,用手抓住A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是F2,用手抓住B時,彈簧

13、測力計讀數(shù)是F3,如圖秤鉤在左側,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 F1=350N F2=150N F3=50N B. F1=200N F2=150N F3=150N C. F1=150N F2=200N F3=350N D. F1=200N F2=150N F3=200N 38、如圖所示,A、B兩彈簧勁度系數(shù)均為k,兩球重均為G,彈簧質(zhì)量不計,兩彈簧伸長長度之和為( )A. 2Gk B. Gk C. 3Gk D. G2k 39、有一根豎直吊著的彈簧,如果在彈簧下端掛上質(zhì)量為m1的物體后,彈簧長度為L1;如果在彈簧下端掛上質(zhì)量為m2的物體后,彈簧長度為L2,則彈簧原來的長度為(m1<m2;上

14、述過程彈簧均處于彈性限度內(nèi))( )A. L1+L2 B. L2-L1 C. L1m2-L2m1m2-m1 D. L2m2-L1m1m2-m140、關于滑動摩擦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B. 壓力不變,動摩擦因數(shù)不變,接觸面積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C. 壓力不變,動摩擦因數(shù)不變,速度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D. 動摩擦因數(shù)不變,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41、關于滑動摩擦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受滑動摩擦力的物體一定是運動的B. 滑動摩擦力一定阻礙物體的運動C. 滑動摩擦力一定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D. 兩物體之間有滑動摩擦力,則兩物體間一定存在彈力42、關于滑動摩

15、擦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B. 滑動摩擦力是成對出現(xiàn)的,一個物體在水平地面上滑動時,地面也要受到滑動摩擦力作用C.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物體相對運動的速度大小有關D. 滑動摩擦力總是阻礙物體的運動43、關于滑動摩擦力和動摩擦因數(sh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由滑動摩擦力公式Ff=FN可知,F(xiàn)f與成正比,與FN成正比B. 滑動摩擦力與物體間的接觸面積有關,接觸面積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C. 由=FfFN可知,與Ff成正比,與FN成反比D. 動摩擦因數(shù)由接觸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決定44、如圖所示的情況中A物體受到滑動摩擦力的是( ) 45、關于滑動摩擦力的

16、公式f=N,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公式中的壓力一定是重力 B. 有彈力必有摩擦力C. 有摩擦力必有彈力 D. 同一接觸面上的彈力和摩擦力一定相互平行46、重40N的物體沿豎直墻壁向下勻速華東。如圖所示,物體受到的壓力F是100N,則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是( )A. 100NB. 40NC. 60ND. 80N47、關于靜摩擦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只有靜止的物體才可能受靜摩擦力B. 有相對運動趨勢的相互接觸的物體間有可能產(chǎn)生靜摩擦力C. 產(chǎn)生靜摩擦力的兩個物體間不一定相對靜止D. 兩個相對靜止的物體間一定有靜摩擦力產(chǎn)生48、關于靜摩擦力的大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靜摩

17、擦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f=N來直接計算B. 當認為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時,可以用f=N計算最大靜摩擦力C. 在正壓力一定的條件下,靜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變化的,但有個限度D. 在壓力變化時,靜摩擦力的大小不一定也變化49、手用力握住一個豎直放置在空中的瓶子,瓶子靜止,下面對瓶子所受的靜摩擦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握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B. 越干燥越粗糙,摩擦力越大C. 只要瓶子不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其它因素無關 D. 以上說法都不對50、一輛汽車停在水平地面上,一個人用力水平推車,但車仍然靜止。則汽車受到的靜摩擦力的大?。?)A. 等于零 B. 小于此人的推力 C. 大于此人的推力 D.

18、 等于此人的推力51、如圖所示是一主動輪A通過皮帶帶動從動輪B的示意圖,主動輪的轉動方向為順時針方向,則關于主動輪上M點受到的靜摩擦力方向和從動輪上N點受到的靜摩擦力方向的判斷正確的是( )A. 向下,向上 B. 向下,向下 C. 向上,向下 D. 向上,向上52、如圖所示,左、右兩邊木板所加壓力都等于F時,夾在兩板中間的木塊靜止不動?,F(xiàn)在使兩邊的力都加大到2F,那么木塊所受的靜摩擦力將( )A. 保持不變 B. 變?yōu)樵瓉淼膬杀禖. 變?yōu)樵瓉淼乃谋禗. 無法確定53、如圖,箱子重100N,箱子與地面的最大靜摩擦力是11N,滑動摩擦力因素是0.1,若分別用9N和12N的水平推力F推箱子時,箱子受

19、到摩擦力分別為( )A. 9N、10N B. 9N、12NC. 10N、12N D. 11N、12N54、水平桌面上一個重200N的物體,與桌面間的滑動摩擦系數(shù)為0.2,(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當依次用15N,30N,80N的水平拉力拉此物體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依次為( )A. 15N,30N,40N B. 0,15N,15N C. 0,20N,40N D. 15N,40N,40N55、如圖所示,物塊P靜止在水平面上,分別對它施加互相垂直的兩個水平拉力F1、F2方向滑動,對應的滑動摩擦力大小分別是f1、f2,若從靜止開始同時施加這兩個水平拉力,物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f3。則比較這三個

20、摩擦力的大小,設最大靜摩擦力大小等于滑動摩擦力,則有( )A. f1>f2 B. f3>f2C. f1=f3 D. f1<f3 56、關于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之間的彈力和摩擦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兩物體接觸面上的摩擦力方向一定與彈力方向垂直有摩擦力必有彈力,而有彈力時未必有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與彈力的大小總是成正比彈力有時是動力,有時是阻力,而摩擦力總是阻力A. B. C. D. 57、關于彈力與摩擦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靜止地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塊對桌面的壓力,就是物塊的重力B. 摩擦力的方向一定與物體運動方向或運動趨勢方向相反C. 如物體有受彈力,必定受摩擦力;有

21、受摩擦力,一定有相應的彈力D. 如物體受摩擦力,則摩擦力的方向與相應的彈力的方向一定是相互垂直58、以下受力分析情況正確的是( ) 59、以下受力分析正確的是( ) 60、對以下靜止的物體受力分析正確的是( )61、均勻長棒一端擱在地面上,另一端用細線系在天花板上,如圖所示受力分析示意圖中,不正確的是( )62、如圖所示,物體A靠在豎直的墻面C上,在豎直向上的力F作用下,A、B物體均保持靜止,則物體A受力分析示意圖正確的是( )63、如圖所示,A、B、C三個物體疊放在一起,同時有F=1N的兩個力分別作用于A、B兩物體上,A、B、C三個物體仍處於平衡狀態(tài),則( )A. A物體對B物體的摩擦力為1

22、NB. 地面對A物體的摩擦力為零C. B物體對C物體的摩擦力為零D. C物體對B物體的摩擦力為1N64、水平面上疊放著A、B兩個物體,如圖所示。若用大小為F1的水平力作用于A,恰好使A、B一起做勻速運動;若用大小為F2的水平力作用于B,也恰好使A、B一起做勻速運動,則可得出的結論是( )A. F1一定等于F2 B. F1一定小于F2C. F1一定大于F2 D. 由于A、B質(zhì)量未知,所以無法比較F1和F2的大小65、關于力的合成與分解的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也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B. 合力可能比其中一個分力小C. 合力可以比兩個分力都小D. 合力與分力一定是同種

23、性質(zhì)的力66、關于力的合成與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合力與分離是等效替代關系,都同時作用在物體上B. 合力一定大于每一個分力C. 當已知合力,和其中一個分力,則分解的結果可能是無數(shù)D. 已知合力和兩個分力的方向,分解結果是唯一的67、關于力的合成的分解,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介于這兩力大小之和與兩力大小之差的絕對值之間B. 大小均等于F的兩個力,其合力的大小也可能等于FC. 一個10N的力可以分解為兩個大小也可能等于FD. 分力一定要比合力小68、下列關于力的合成和分解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兩個力的合力,不可能小于一個分力B. 兩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都被確

24、定,則合力也被確定C. 5N、2N、6N三個共點力最大合力為13N,最小合力為1ND. 靜止在斜面上的物體的重力,可以分解為一個使物體沿斜面下滑的力,另一個是物體對斜面的壓力69、下列關于力的合成和分解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已知合力F的大小、方向和兩個分力F1、F2的方向,則F分解為兩個分力F1、F2一定是唯一B. 在力的合成中,合力F的大小隨分力F1、F2間夾角的增大而減小,合力F可能大于、等于、小于任一個分力C. 已知合力F的大小、方向和一個分力F1的大小、另一個分力F2的方向,則F分解為兩個分力F1、F2一定是唯一D. 在力的合成和分解中,合力F和分力F1、F2同時作用在物體上,合

25、力F和分力F1、F2的性質(zhì)也相同70、關于共點力的合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兩個共點力的合力,必然大于中一個分力B. 兩個共點力的夾角在0°到180°之間,夾角越小,合力越大C. 兩個5N的共點力,合力可能為5N;三個5N的共點力的合力也可能為5ND. 已知一個力F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兩個分力的方向,把F分解成F1、F2時,可以得到唯一確定的解71、在力學中我們經(jīng)常遇到重力、彈力、摩擦力這三種性質(zhì)的力,有時需要對力進行合成與分解,下面是關于力的一些說法,其中正確的是( )A. 運動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一定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B. 運動的物體不可能受到靜摩擦力,靜止的物

26、體不可能受到滑動摩擦力C. 物體間有摩擦力時一定有彈力,這兩個力的方向一定垂直D. 靜止在斜面上的物體,其重力可分解為下滑的力和對斜面的壓力E. 兩個力的合力一定大于每一個分力F. 重力、彈力、摩擦力既可以是動力也可以是阻力G. 靜止在桌面上的物體對桌面的壓力就是物體的重力72、已知三個共點力,其合力一定不可能為零的是( )A. 15N 5N 6N B. 3N 6N 4N C. 1N 2N 10N D. 1N 6N 3N73、三個共點力的大小分別為3N、4N、5N,則它們的合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為( )A. 12N、6N B. 12N、2N C. 12N、4N D. 12N、0N74、兩個共

27、點力同向時合力為8N,反向時合力為6N,當兩個力垂直時合力的大小是( )A. 10N B. 52N C. 102N D. 5N75、兩個共點力,大小都是10N,當它們的合力大小也為10N時,兩個共點力之間的夾角應為( )A. 60° B. 90° C. 120° D. 150°76、關于兩個大小不變的共點力與其合力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合力大小隨兩力夾角增大而增大 B. 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分力中最大者C. 合力的大小不能小于分力中最小者D. 兩個分力夾角小于180°時,合力大小隨夾角減小而增大77、兩個共點力F1、F2大小不同,它

28、們的合力大小為F,則( )A. F1、F2同時增大一倍,F(xiàn)也增大一倍B. F1、F2同時增加10N,F(xiàn)也增加10NC. F1增加10N,F(xiàn)2減少10N,F(xiàn)一定不變D. 若F1、F2中的一個增大,F(xiàn)不一定增大78、F1、F2是共點力,根據(jù)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合力F,作圖正確的是( )79、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實驗中,橡皮條在兩個彈簧測力計的作用下,沿直線GC伸長了EO的長度,兩個彈簧測力計的作用力大小分別為F1、F2,橡皮條對O點的作用力大小為F3,F(xiàn)1、F2與GC的夾角分別為、,且>,則這三個力的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A. F1>F2 B. F2>F1C. F1-F2<F

29、3 D. F3-F2<F180、用輕彈簧豎直懸掛質(zhì)量為m的物體,靜止時彈簧伸長量為L?,F(xiàn)用該彈簧沿斜面方向拉住質(zhì)量為2m的物體,系統(tǒng)靜止時彈簧伸長量也為L。物體與斜面間摩擦因數(shù)為,斜面傾角為30°,如圖所示。則下列正確的是( )A. 摩擦力等于零 B. 摩擦力大小為12mg,方向沿斜面向下C. 不可能等于零 D. 可能等于零81、如圖所示,小華拉行李箱的力與水平方向成30°角,拉力大小為F=20N,這個力可以分解為沿水平方向的分力F1和沿豎直方向的分力F2,則F1、F2的大小分別為( )A. F1=103N,F(xiàn)2=10N B. F1=10N,F(xiàn)2=103N C. F1

30、=2033N,F(xiàn)2=203N D. F1=203N,F(xiàn)2=2033N 82、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木塊放在傾角為的斜面上,木塊始終保持靜止狀態(tài),關于木塊所受重力沿斜面的分力F1和垂直于斜面的分力F2分別為( )A. F1=mgsin B. F1=mgcos C. F2=mgsin D. F2=mgcos 83、如圖所示,某個物體在F1、F2、F3和F4四個共點力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tài),若F4的方向沿逆時針轉過60°而保持其大小不變,其余三個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保持不變,則此時物體所受到的合力大小為( )A. F42 B. 3F42 C. F4 D.3F484、如圖所示,6個力的合力為F1,若去

31、掉1N的那個分力,則其余5個力的合力為F2。則關于F1、F2的大小及方向表述正確的是( )A. F1=0,F(xiàn)2=0 B. F1=1N,方向與1N的力反向,F(xiàn)2=0C. F1=0,F(xiàn)2=1N,方向與4N的力同向D. F1=0,F(xiàn)2=7N,方向與4N的力同向85、已知兩個共點力的合力為50N,分力F1的方向與合力F的方向成30°角,分力F2的大小為60N,則( )A. F1的大小只有一個可能B. F2的方向是唯一的C. F2有兩個可能的方向D. F2可取任意方向86、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質(zhì)點,與三根相同的螺旋形輕彈簧相連。靜止時,彈簧c沿豎直方向,相鄰兩彈簧間的夾角均為120°

32、。已知彈簧a、b對質(zhì)點的作用力大小均為F,則彈簧c對質(zhì)點的作用力大小可能為( )A.F-mg B.F+mg C.2(F+mg) D.mg-F 87、如圖所示,三個相同的輕質(zhì)彈簧連接在O點,彈簧1的另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且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30°,彈簧2水平且右端固定在豎直墻壁上,彈簧3的另一端懸掛質(zhì)量為m的物體且處于靜止狀態(tài),此時彈簧1、2、3的形變量分別為x1、x2、x3,則( )A. x1:x2:x3=3:1:2 B. x1:x2:x3=2:1:3 C. x1:x2:x3=1:2:3 D. x1:x2:x3=3:2:1 88、如圖所示,在高度不同的兩水平臺階上放有質(zhì)量分別為m1、

33、m2的兩物體,物體間用輕彈簧相連,彈簧與豎直方向夾角為。在m1左端施加水平拉力F,使m1、m2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已知m1表面光滑,重力加速度為g,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彈簧彈力的大小為m1gcosB. 地面對m2的摩擦力大小為FC. 地面對m2的支持力可能為零D. m1與m2一定相等89、如圖所示,將兩根勁度系數(shù)均為k、原長均為L的輕彈簧,一端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為2L的兩點,另一端共同連接一質(zhì)量為m的物體,平衡時彈簧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37°。若將物體的質(zhì)量變?yōu)镸,平衡時彈簧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53°sin37°=0.6則Mm等于( )A. 932 B. 9

34、16 C. 38 D. 3490、如圖所示,勁度系數(shù)均為k的甲、乙兩輕質(zhì)彈簧,甲彈簧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乙彈簧一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當在甲的另一端掛一重物G,乙的另一端壓一重物G時,兩彈簧的長度均為L,現(xiàn)將兩彈簧并聯(lián),并在其下方系一重物G,此時彈簧的長度應為( )A.L+G2k B.L+Gk C.L-G2k D.L-Gk 91、如圖,A、B兩物體疊放在水平地面上,B與水平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0.50,A物體質(zhì)量m=20kg,B物體質(zhì)量M=20kg。處于水平位置的輕彈簧一端固定于墻壁,另一端與A物體相連,彈簧處于自然狀態(tài)(原長),其勁度系數(shù)為250N/m?,F(xiàn)用一水平推力F作用于物體B上,使A、B

35、兩物體一起緩慢地向墻壁移動(物體A、B始終保持相對靜止),當移動0.4m時(g取10m/s2)( )A. 水平推力F大小為100NB. 水平推力F大小為200NC. A、B間摩擦力為250ND. A、B間摩擦力為100N92、如圖,原長分別為L1和L2、勁度系數(shù)為k1、k2的輕質(zhì)彈簧豎直懸掛在天花板上。兩彈簧之間有一質(zhì)量為m1的物體,最下端連接質(zhì)量為m2的物體。整個裝置處于靜止狀態(tài)。若在m2的下方用以水平托板托住m2,使m2緩慢向上移動,至兩彈簧長度之和等于兩彈簧原長之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托板對m2的支持力等于m2的重力B. 托板對m2的支持力等于m1、m2的重力之和C. 托板對m

36、2的支持力大于m1、m2的重力之和D. 托板對m2的支持力小于m1、m2的重力之和93、如圖所示,為一位于墻角的光滑斜面,其傾角為45°,勁度系數(shù)為k的輕彈簧一端系在質(zhì)量為m的小球上,另一端固定在墻上,彈簧水平放置。小球在斜面上靜止時,彈簧的形變量大小為( )A. mgk B. 3mg2k C. 3mg3k D. 3mgk 94、如圖所示,輕繩一端固定在傾角為30°的光滑斜面上,另一端連接一質(zhì)量為m的小球,小球質(zhì)量分布均勻,輕繩水平。整個系統(tǒng)置于水平地面上,且處于靜止狀態(tài)。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繩的拉力為33mgB. 斜面對小球的支持力為32mgC. 地面對斜面的摩擦

37、力水平向右D. 斜面對地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右95、如圖所示,一吊床用AB,CD兩根輕繩懸掛起來,吊床靜止時,兩輕繩與豎直方向夾角為45°和60°,則AB,CD兩繩的拉力之比為( )A. 3:2 B. 2:3 C. 1:2 D. 2:196、力的分解可按實際效果分解或根據(jù)需要采用正交分解。如圖,質(zhì)量為m的物體被豎直懸掛于O點而精致。輕彈簧AO與水平方向夾角為,輕繩BO呈水平狀態(tài)。輕繩CO對O點的拉力可分解為沿AO方向的分力FA和沿BO方向的分力FB分別為(g為重力加速度)( )A. FA=mgsin B. FA=mgsin C. FB=mgtan D. FB=mgtan97、如

38、圖所示,晾曬衣服的繩子輕且光滑,懸掛衣服的衣架的掛鉤也是光滑的,輕繩兩端分別固定在兩根豎直桿上的A、B兩點,衣服處于靜止狀態(tài)。如果保持繩子A端位置不變,將B端或桿移動到不同的位置。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B端移到B1位置時,繩子張力不變B. B端移到B2位置時,繩子張力變小C. B端在桿上位置不動,將桿移動到虛線位置時,繩子張力不變D. B端在桿上位置不動,將桿移動到虛線位置時,繩子張力變大98、兩物體M、m用跨國光滑定滑輪的輕繩相連,如圖放置,OA、OB與水平面的夾角分別為30°、60°,M、m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則( )A. 繩OA對M的拉力大小大于繩OB對M的拉力B.

39、 繩OA對M的拉力大小等于繩OB對M的拉力C. m受到水平面的靜摩擦力大小為零D. m受到水平面的靜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99、如圖所示,用三根輕繩將質(zhì)量為m的物塊懸掛在空中。已知ac和bc與豎直方向夾角分別為30°和60°。重力加速度為g,則( )A. ac繩中的拉力大小是233mgB. ac繩中的拉力大小是32mgC. bc繩中的拉力大小是33mgD. bc繩中的拉力大小是12mg100、用一根輕質(zhì)細繩將一副質(zhì)量為1kg的畫框對稱懸掛在墻壁上,畫框上兩個掛釘間的距離為0.5m,已知繩能承受的最大張力為10N,為使細繩不斷裂,輕質(zhì)細繩的長度至少為( )A. 22m B. 3

40、2m C. 33m D. 34m101、如圖所示水平面上一個靜止的小車上有一彎桿,其下端固定一個小球,小球的受力示意圖正確的是( )102、如圖所示,傾角為30°,重為80N的斜面體靜止在水平面上,一根彈性輕桿一端垂直固定在斜面體上,桿的另一端固定一個重為2N的小球,小球處于靜止狀態(tài)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斜面有向左運動的趨勢B. 地面對斜面的支持力為80NC. 球對彈性輕桿的作用力為2N,方向豎直向下D. 彈性輕桿對小球的作用力為2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103、如圖所示,甲乙丙丁四個圖中,AB、CD均為輕質(zhì)桿,各圖中桿的A、C端通過鉸鏈與墻連接,兩桿都在B處由鉸鏈連接,且系統(tǒng)

41、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F(xiàn)用等長的輕繩來代替輕桿BC,仍能保持平衡的是圖( )A. 甲B. 乙C. 丙D. 丁104、一輕繩一端系在豎直墻M上,另一端系一質(zhì)量為m的物體A,用一輕質(zhì)光滑圓環(huán)O穿過輕繩,并用力F拉住輕環(huán)上一點,如圖所示?,F(xiàn)使物體A從圖中實線位置緩慢下降到虛線位置。則在這一過程中,力F、繩中張力FT和力F與水平方向夾角的變化情況( )A. F保持不變,F(xiàn)T逐漸增大,夾角逐漸減小B. F逐漸增大,F(xiàn)T保持不變,夾角逐漸增大C. F逐漸減小,F(xiàn)T保持不變,夾角逐漸減小D. F保持不變,F(xiàn)T逐漸減小,夾角逐漸增大105、如圖所示,一輕桿A端用光滑鉸鏈固定在豎直墻上,可繞A無摩擦地自由轉動,B端用

42、一水平輕繩拴在墻C處,并吊一重球P,現(xiàn)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緩緩拉起重球P的過程中,水平輕繩CB所受拉力T和F的變化情況是( )A. FN變大,T變大B. FN變大,T變小C. FN不變,T不變D. FN不變,T變大106、如圖所示,在光滑的墻上用輕質(zhì)細繩懸掛一個勻質(zhì)小球,小球處于靜止狀態(tài),現(xiàn)將繩子緩慢變長,則繩的拉力FT、墻所受到的壓力FN的變化情況是( )A. FT、FN均不變B. FT變小,F(xiàn)N變大C. FT、FN均變大D. FT、FN均變小107、如圖所示,輕繩一端系在質(zhì)量為m的物體A上,另一端與套在粗糙豎直桿MN的輕圓環(huán)B相連接?,F(xiàn)用水平力F拉住繩子上一點O,使物體A及環(huán)B靜止在圖中虛線

43、所在的位置?,F(xiàn)稍微增加力F使O點緩慢地移到實線所示的位置,這一過程中圓環(huán)B仍保持在原來位置不動。則此過程中,桿對桿摩擦力F1和環(huán)對桿的彈力F2的變化情況是( )A. F1保持不變,F(xiàn)2逐漸減小B. F1逐漸增大,F(xiàn)2保持不變C. F1逐漸減小,F(xiàn)2保持不變D. F1保持不變,F(xiàn)2逐漸增大108、如圖所示,固定在光滑豎直桿上套一個滑塊,用輕繩系著滑塊繞過光滑的定滑輪,用力F拉繩,使滑塊從A點沿桿緩慢上滑至B點,在此過程中拉力F和桿對滑塊的彈力N的變化情況是( )A. F恒定不變,N逐漸增大B. F逐漸減小,N保持不變C. F逐漸增大,N逐漸增大D. F先增大后減小,N逐漸增大109、如圖所示,滑輪固定在天花板上,物塊A、B用跨過滑輪不可伸長的輕繩相連接,物塊B靜止在水平地面上。若將物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