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級七年制中文_第1頁
03級七年制中文_第2頁
03級七年制中文_第3頁
03級七年制中文_第4頁
03級七年制中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山東大學醫(yī)學院(20062007學年第2學期)2003級 臨床醫(yī)學7年制 斷層解剖學試題(A卷)題號標本考試總分統(tǒng)分人得分得分評卷人一名詞解釋:(每題 2 分, 共 20分)1.AC-PC線 2.帆間池 3.內側豆紋動脈 4.翼腭間隙(翼腭窩) 5.主動脈肺動脈窗6.肝左葉間裂 7.腱袖8.膀胱精囊角 9.肝正中裂 10.踝管二注圖題:(每題 1 分,共 50分)1 1098265743經頸內靜脈的冠狀面20111413121716181519 經主動脈弓上緣的橫斷面23222130292827262524 經胰腺的橫斷面 34323140393837363533經前列腺的橫斷面4846424

2、5504947444143經膝關節(jié)半月板的橫斷面 得分統(tǒng)分人三問答題:(每題6分, 共 30分)1.椎動脈的分段,主要分支及分部?2.橫斷面上如何區(qū)分肝靜脈和肝門靜脈?3.簡述膈下間隙的分區(qū)4.腕管的組成及其走行的主要結構?5.簡述腰神經通道的構成及其影像學意義答案及評分標準一、名詞解釋1. AC-PC: 為前連合(anterior commissure, AC)后緣中點至后連合(posterior commissure, PC)前緣中點的連線,又稱AC-PC線。腦立體定向手術和X-刀、-刀治療多以此線為準,故腦立體定位斷層解剖研究多以此線為基線。2. 帆間池: 胼胝體壓部的后方,左、右側大腦

3、內靜脈匯合成大腦大靜脈注入直竇,此處蛛網膜下腔寬闊,自上而下形成了帆間池.3. 內側豆紋動脈: 大腦前動脈起始段發(fā)出內側豆紋動脈和返支(Heubner動脈),返支的再分支也歸屬于內側豆紋動脈,供應內囊前肢下部、殼、尾狀核頭及下丘腦 4. 翼腭間隙(翼腭窩): 位于上頜骨后壁與蝶骨大翼的顳下面及翼突,腭骨垂直板之間,為一狹長的三角形間隙,其中主要有上頜神經,翼腭神經節(jié),上頜動脈第三段及其分支。交通廣泛,向前經眶下裂通眼眶,向內經蝶腭孔通鼻腔,向下經腭大管通口腔,向后經圓孔通顱中窩,在上頜竇后壁和蝶骨翼突之間可見翼腭窩pterygopalatine fossa,此窩內容有上頜動脈、翼腭動脈、上頜神

4、經和翼腭神經節(jié)等。此窩交通廣泛,在頜面部深層解剖中是一個很重要的標志,臨床常依此窩是否受累,作為手術適應征的選擇或估計病人預后的依據。5. 主動脈肺動脈窗: 主動脈升部和主動脈胸部之間至縱隔左緣,在CT圖像上呈一低密度空隙,放射學上稱主動脈肺動脈窗。其范圍是指主動脈弓下緣和肺動脈杈上緣之間12cm的小區(qū)域,其左外側界為縱隔胸膜,內側界為氣管,前方為主動脈升部,后方為食管和主動脈胸部。此區(qū)含有動脈韌帶動脈韌帶淋巴結和左喉返神經。6. 肝左葉間裂:在肝膈面為鐮狀韌帶左側1cm處和下腔靜脈左前緣的連線;于臟面為肝圓韌帶裂fissure for ligamentum teres hepatis和靜脈韌

5、帶裂fissure for ligamentum venosum這兩個天然標志。斷層中為下腔靜脈左前緣與肝門靜脈左支矢狀部的連線,于人體正中線前方偏右約15°。左葉間裂分左半肝為左內葉與左外葉。7. 腱袖:關節(jié)囊外,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和肩胛下肌圍繞在肩關節(jié)的上方、后方和前方,并與關節(jié)囊愈著,形成腱袖,使肩關節(jié)的穩(wěn)固性加強8. 膀胱精囊角:膀胱后壁與精囊之間有一充滿脂肪的三角區(qū),稱膀胱精囊角,常為一銳角,平均為28.8º,若此角減小或消失,常提示來自前列腺或膀胱的腫瘤已屬晚期。9. 肝正中裂:在肝膈面相當于膽囊切跡中點至第二肝門下腔靜脈左前緣的連線,該線略彎向右側,其臟面

6、相當于自膽囊窩中線經尾狀葉至第二肝門下腔靜脈左緣的連線。正中裂將肝分為左、右半肝,與裂相鄰的分別為左半肝的左內葉和右半肝的右前葉。10. 踝管:居踝關節(jié)的后內側,從前至后依次有脛骨后肌腱、趾長屈肌腱、脛后血管、脛神經及母 長屈肌腱。二注圖題1額上回 2. 尾狀核 3. 紅核 4腮腺 5胸鎖乳突肌 6延髓 7腦橋 8海馬 9殼10扣帶回 11胸腺 12左頭臂靜脈 13左頸總動脈 14 左鎖骨下動脈 15左肺上葉16腋靜脈 17肩胛骨 18脊髓 19第4胸椎體 20右肺上葉 21腸系膜上靜脈 22脾靜脈 23左腎靜脈 24胃體 25脾 26胰尾 27左腎 28腹主動脈 29下腔靜脈 30肝右前葉

7、31 錐狀肌 32 膀胱 33 精索 34 坐骨神經 35 前列腺 36 直腸 37閉孔內肌 38股骨大轉子 39闊筋膜張肌 40股動靜脈 41髕韌帶 42脛骨髁間隆起43內側半月板 44脛側副韌帶 45后交叉韌帶 46脛神經 47腘血管 48腓總神經 49外側半月板 50前交叉韌帶三、問答題1. 椎動脈的分段,主要分支及分部? 答:左右椎動脈分別起自左右鎖骨下動脈,根據椎動脈全程各部走行形態(tài)不同,將椎動脈分為5段,前4段為顱外段,第5段為顱內段。 V1段(橫突孔段)是椎動脈在第6頸椎至第2頸椎橫突孔內上升的一段。 V2段(橫段)指椎動脈穿出樞椎橫突孔后,橫行向外的一段。 V3段(寰椎段)指從

8、樞椎外段彎曲向上,再垂直上行至寰椎橫突孔為止的一段。 V4段(枕骨大孔段)指自椎動脈V3段上端水平向內行一小段后,再彎曲向上垂直上行入枕骨大孔的一段。 V5段(顱內段)指椎動脈入枕骨大孔后,斜向中線上行與對側同名動脈匯合成基底動脈前的一段椎動脈。椎動脈顱內段的主要分支有腦膜支、脊髓前動脈、脊髓后動脈、延髓動脈和小腦下后動脈。2. 在斷面圖像上如何識別肝靜脈和肝門靜脈?答:肝靜脈愈近第二肝門口徑愈粗,且橫斷面的主干多呈橢圓形或圓形;而肝門靜脈則愈近第一肝門口徑愈粗,橫斷面上主干多呈長軸形。由于肝門靜脈管壁較厚,因此,在超聲圖像中回聲較強,顯示較亮,而肝靜脈回聲弱,難以顯示極薄的管壁。3. 簡述膈

9、下間隙的分區(qū)? 圖譜76頁答:肝的左右兩側為左,右膈下腹膜外間隙。肝上方借鐮狀韌帶分為左右肝上間隙,左肝上間隙借左三角韌帶分為左肝上后間隙和左肝上前間隙,肝下方借肝圓韌帶分為左右肝下間隙,左肝下間隙借小網膜和胃分為左肝下后間隙(網膜囊)和左肝下前間隙。4. 腕管的組成及其走行的主要結構?答:由屈肌支持帶和腕骨溝共同構成。管內有指淺深屈肌腱和拇長屈肌腱等9條肌腱及其腱鞘以及正中神經通過。5.簡述腰神經通道的構成及其影像學意義?答:腰神經通道可分為神經根管和椎間管兩段。神經根管 從腰神經根的硬膜囊穿出點至椎間管內口。通道較短,有幾處狹窄:1盤黃間隙;上關節(jié)突旁溝;側隱窩;椎弓根下溝。腰椎間管和腰骶椎間管的前壁為椎體及椎間盤,后壁為上關節(jié)突和黃韌帶,上、下壁分別為相鄰椎骨的椎弓根。椎間管分為上、下兩部,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