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工作實施方案_第1頁
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工作實施方案_第2頁
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工作實施方案_第3頁
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工作實施方案_第4頁
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工作實施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工作方案為全面掌握XX區(qū)的耕地后備資源現(xiàn)狀,確保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工作順利開展,根據福建省耕地后備資源調查工作方案規(guī)定,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本服務方案。一、目的和意義全面查清耕地后備資源數量、質量及分布情況,分析耕地后備資源利用潛力,提出耕地后備資源開發(fā)利用管理建議和措施,對合理組織開發(fā)利用耕地后備資源,確保耕地紅線不突破,實現(xiàn)耕地占補平衡等量等質,保障糧食安全和生態(tài)安全,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平穩(wěn)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二、目標和任務(一)目標利用第二次土地調查和年度土地變更調查成果,查清全區(qū)耕地后備資源的數量、類型、權屬和分布狀況,并作出科學評價;分析土地整治的可行性、開發(fā)

2、利用的經濟效益及其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產生的影響,提出相應的措施和政策建議,以進一步支持全區(qū)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和滿足國土資源管理的需要。(二)主要任務1.開展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采用內、外業(yè)相結合的調查方法,依據第二次土地調查與年度土地變更調查成果,按照統(tǒng)一的技術標準,利用土壤普查、農業(yè)普查、林業(yè)普查、農用地分等定級等相關成果資料,參考相關規(guī)劃,評價耕地后備資源的宜耕性,掌握耕地后備資源的數量、類型、權屬和分布狀況。2.建立縣級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數據庫按照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技術規(guī)范和數據庫建設標準,根據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結果,以縣為統(tǒng)計單位,以圖斑為單元,進行數據匯總,建立縣級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

3、數據庫。3.提出耕地后備資源開發(fā)利用政策建議根據各類耕地后備資源所在區(qū)域的氣候、地質、地形、土壤、水資源條件、交通區(qū)位、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等,提出合理開發(fā)耕地后備資源的意見和建議。三、調查評價范圍、對象在全縣轄區(qū)范圍內開展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工作。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對象包括可開墾土地、可復墾采礦用地、可整理利用建設用地和可整理農用地(調查評價對象見附件一)。四、工作原則(一)依法依規(guī)原則開展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工作應遵守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行政規(guī)章和政策的規(guī)定,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各類規(guī)劃成果。(二)實事求是原則開展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工作做到實地、圖件和調查數據三者一致,在調查評價成果范圍內的耕地后備

4、資源,方可納入土地整治工作。(三)技術創(chuàng)新原則開展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工作充分運用最新影像成果、空間信息分析等新技術,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成果質量。(四)重點評價原則開展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工作以宜耕性調查評價為重點,查清能夠形成土地開發(fā)、復墾的耕地后備資源狀況。五、技術路線與方法(一)技術路線以第二次土地調查及2013年度土地變更調查成果為基礎,結合參考相關成果,采用“內外業(yè)相結合”的調查方式,評價耕地后備資源的宜耕性,建立全縣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數據庫,分析耕地后備資源開發(fā)的經濟、技術與生態(tài)成本和效益,提出耕地后備資源開發(fā)利用的政策建議。(二)技術方法利用2013年度變更調查數據庫,結合0.

5、5米分辨率彩色數碼航空影像進行內業(yè)解譯,提取調查評價對象,確定調查評價圖斑;實地對每一個圖斑進行外業(yè)調查、核實。結合土壤普查、農業(yè)普查等成果,運用GIS手段形成具有各種評價指標屬性的評價單元,采用最小限制因子法,評價每個圖斑的宜耕性(宜耕性評價指標見附件二),即評價單元中出現(xiàn)任何評價指標不符合耕種條件的,均評價為不宜耕,其余的則為耕地后備資源。建立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數據庫。六、工作步驟(一)準備工作編寫調查評價實施方案,收集相關資料,準備所需的技術設備,選定作業(yè)單位。1.資料收集:圖件資料(含地形圖、土壤圖、水資源分布圖、熱量分布圖、上輪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圖、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圖、開發(fā)整理規(guī)

6、劃圖);數據資料(含第二次土地調查各類土地分類面積數據、年度土地變更調查與遙感監(jiān)測各類土地分類面積數據、上輪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數據、農用地分等定級、林業(yè)普查、農業(yè)普查、水利普查等相關資料);數據庫資料(含第二次土地調查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及管理系統(tǒng)、2012年度土地變更調查與遙感監(jiān)測數據庫);文字資料(含第二次土地調查技術報告、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分析報告、2012年度土地變更調查與遙感監(jiān)測報告、上輪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報告、第二次土壤調查成果);其他資料(含相關的人口、自然、經濟、社會、環(huán)保等統(tǒng)計資料)。2.編寫調查評價實施方案。(二)形成調查評價單元采用GIS技術或人工透圖方法,將提取的調查

7、評價對象與評價指標專題圖進行疊加,形成具有各種評價指標屬性的評價單元。1.提取調查評價對象以縣為調查單位,在第二次土地調查和年度土地變更調查成果基礎上,結合高分辨率影像提取調查評價對象(見附表一)。2.獲取評價指標提取坡度信息、土壤信息、巖石類型信息、排水條件信息、生態(tài)用地信息,形成各種評價指標專題圖。再經過數字化,利用GIS技術疊加獲取評價單元的相關評價指標(耕地后備資源宜耕性評價指標見附件二)。(三)外業(yè)調查利用形成的調查評價單元與遙感影像疊加,制作調查底圖。開展外業(yè)調查并使用GPS定位采樣,實地核實調查對象的地類、面積、坡度、土層厚度、植被情況等,詳細記錄外業(yè)核實情況說明等,填寫外業(yè)調查

8、手簿(見附件六)。并拍照記錄調查圖斑的全貌和采樣點的剖面景觀,外業(yè)調查完成后,及時進行內業(yè)初步整理,填寫采樣點之記(見附件七)。采樣原則:根據地塊大小采取網格法、“S”法或棋盤法布點原則取樣,采樣單元按每100畝采樣1個,不足100畝計1個,記錄采樣點坐標。 (四)調查評價1.評價區(qū)域劃分各類耕地后備資源科學合理的宜耕性評價指標體系,參照農用地分等規(guī)程,全國耕地后備資源劃分為12個一級區(qū)和41個二級區(qū),新建縣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區(qū)沿江平原區(qū)(見附件三)。2.自然宜耕性評價根據各區(qū)限制因素,進行自然宜耕性評價。耕地后備資源的自然宜耕性評價采取“限制性因子”評價法,即評價單元中有任何評價指標出現(xiàn)不符合

9、耕種條件的,均劃分為不宜耕地類;其余的則為自然宜耕的耕地后備資源。各類可復墾采礦用地的自然條件不宜耕評價指標、各類耕地后備資源的自然條件不宜耕評價指標(見附件四、附件五)。3.生態(tài)安全性評價耕地后備資源生態(tài)安全性評價是在宜耕性評價的基礎上,考慮對周邊或區(qū)域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多樣性產生的影響。(五)數據庫建設外業(yè)調查評價成果經市級復查,并通過省級抽查合格后,以縣為調查單位,參照土地利用數據庫建設標準和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數據庫標準,建立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數據庫。(六)編制報告編制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工作報告、技術報告及其耕地后備資源分析報告。(七)成果檢查縣級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數據庫成果及文字報告

10、成果應進行縣級自檢,市級復查,省級核查、驗收。 七、組織和保障(一)進度安排1.準備階段(2014年3月4月)。成立工作領導機構、制定實施方案、落實調查經費、選定作業(yè)單位、收集資料等工作。2.實施階段(2014年4月5月)。內業(yè)提取圖斑,外業(yè)調查核實取樣,完成縣級耕地后備資源資源評價,建立數據庫等工作。3.驗收階段(2014年5月6月)。完成評審驗收工作,包括編制工作、技術、分析報告等成果縣級自檢、市級初檢、省級驗收。(二)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統(tǒng)籌安排耕地后備資源調查是國家部署的一項重大的資源調查。我縣成立由縣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縣國土、財政、林業(yè)、農業(yè)、水務、環(huán)保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新

11、建縣耕地后備資源調查工作領導小組(下稱領導小組),負責本轄區(qū)調查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如下: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國土局,辦公室主任由孫功文同志兼任,副主任由張華同志兼任,負責組織日常事務工作。今后,除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人員變動外,領導小組其他人員如需調整,由所涉人員部門按分工原則自行接替,報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不再另行發(fā)文。2.經費保障我縣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縣級技術服務經費由縣財政全額予以保障,確保全縣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工作順利開展。八、主要成果(一)縣級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調查底圖、記錄手簿;(二)縣級標準分幅耕地后備資源圖;(三)縣級耕地后備資源分布圖;(四)縣級耕地后備資

12、源面積匯總統(tǒng)計表、耕地后備資源分類型統(tǒng)計表; (五)縣級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數據庫;(六)縣級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工作報告、技術報告、分析報告。附件:1.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對象2.耕地后備資源宜耕性評價指標(可開墾土地)3.新建縣標準耕作制度分區(qū)表4.各類可復墾采礦用地的自然不宜耕評價指標5.各類耕地后備資源的自然條件不宜耕評價指標6.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記錄手簿7.采樣點之記附件1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對象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對象包括可開墾土地、可復墾采礦用地、可整理利用建設用地和可整理農用地??砷_墾土地主要是自然形成的尚未開墾的未利用地,也包含因生產建設或自然災害損毀等造成的需要復墾才能耕

13、種的土地??砷_墾土地包括土地利用現(xiàn)狀數據庫中的其他林地(033,森林法不允許調整開發(fā)的公益林、生態(tài)林、防護林、經濟林等除外)、其他草地(043)、坑塘水面(114)、內陸灘涂(116)、鹽堿地(124)、沼澤地(125)、沙地(126)和裸地(127)7個二級地類(見下表)??砷_墾土地分類表 代碼名稱含 義033其他林地包括疏林地(指樹木郁閉度0.1、0.2的林地)、未成林地、跡地、苗圃等林地043其他草地指樹木郁閉度0.1,表層為土質,生長草本植物為主,不用于畜牧業(yè)的草地。114坑塘水面指人工開挖或天然形成的蓄水量10萬立方米的坑塘常水位岸線所圍成的水面。116內陸灘涂指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

14、水位間的灘地;時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灘地;水庫、坑塘的正常蓄水位與洪水位間的灘地。包括海島的內陸灘地。不包括已利用的灘地。124鹽堿地指表層鹽堿聚集,生長天然耐鹽植物的土地。125沼澤地指經常積水或漬水,一般生長沼生、濕生植物的土地。126沙地指表層為沙覆蓋、基本無植被的土地。不包括灘涂中的沙地。127裸地指表層為土質,基本無植被覆蓋的土地;或表層為巖石、石礫,其覆蓋面積70%的土地??蓮蛪▓@地是廢棄園地,主要是土地利用現(xiàn)狀數據庫中的果園(021)、茶園(022)、其他園地(023)??蓮蛪ú傻V用地是廢棄的采礦、采石、采砂(沙)場,鹽田,磚瓦窯等地面生產用地及尾礦堆放地,主要是土地利用現(xiàn)狀數據

15、庫中采礦用地(204)??烧砝媒ㄔO用地主要是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中確定要進行整理的村莊用地,低效利用的零散村莊和城鎮(zhèn)用地。可整理農用地主要是耕地中的零星地物、田坎、田間道路等土地。附件2耕地后備資源宜耕性評價指標(可開墾土地)1.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分為三級:無污染;輕度污染:在某些情況下,只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可以復墾。重度污染:土壤遭受了重度污染,一般不能復墾。當地塊面積較小,并有覆土來源時,土壤污染可不作為限制性因素。2.灌溉條件灌溉條件分為:有保障:即地下水豐富可以打井發(fā)展灌溉,或附近有常年河流或有湖泊或有水庫等地面水資源,且可以分水到耕地后備資源所在區(qū)域發(fā)展灌溉的;無保障:既無地下水可采

16、,又無地面水資源可以引用發(fā)展灌溉的。3.排水條件排水條件是指積水情況和排除積水的條件,分為兩級:無條件:地勢低洼,會常年積水,且無排水出路,無法修建排水體系;有條件:可能有季節(jié)性積水或泛濫,但有排水出路,修建排水體系可解決積水和洪澇災害問題。4.土層厚度土層厚度是指從土壤表面到任何影響根系下扎的根系限制層(如基巖、鐵盤等)之間的土壤層和松散的母質層的總厚度,分為三級:30cm, 3060cm和60cm。當地塊面積較小,并有覆土來源,可客土造地時,土層厚度可不作為限制性因素。5.地形坡度地形坡度以25°為界,共分5個等級:2°、2°6°、6°15

17、°、15°25°,凡坡度等于大于25°的,均不宜作為耕地后備資源。6.土壤質地把土壤質地分為三類:礫質土:即按體積計,直徑大于31mm的礫石等粗碎屑含量大于10;包括前蘇聯(lián)卡慶斯基制的強石質土;1978年全國土壤普查辦公室制定的多礫質土。砂土:從土表到100cm深度基本由砂土組成,包括前蘇聯(lián)卡慶斯基制的緊砂土和松砂土;1978年全國土壤普查辦公室制定的中國土壤質地試行分類中的砂土。其他質地的土壤,包括前蘇聯(lián)卡慶斯基制的砂壤、輕壤和中壤、重壤和粘土;1978年全國土壤普查辦公室制定的中國土壤質地試行分類中的壤土和粘土。7.土壤pH值分為兩類:pH9.0或p

18、H<4.0;和pH低于9.0但高于4.0。8.土源條件評價標準分為有土源和無土源兩類。9.巖石類型巖石類型分兩類難風化巖石,包括石灰?guī)r、白云巖、大理巖、硅質灰?guī)r等碳酸鹽類和石英巖、石英砂巖、硅質礫巖等石英類。其他巖石,除上述難風化巖石之外的其他巖石類型。附件3附件4各類可復墾采礦用地的自然不宜耕評價指標壓占的土壤遭受輕度及其以上污染無排水條件壓占的土壤厚度小于30cm且周圍沒有可用的用以覆土的土源所處地形坡度6°壓占的土壤質地為礫質土壓占的土壤pH9.0附件5各類耕地后備資源的自然條件不宜耕評價指標地類土壤污染狀況灌溉條件排水條件土層厚度坡度土壤質地土壤pH土源條件備注其他林地重度污染25°其他草地重度污染30cm25°礫質土9.0內陸灘涂輕度污染以上無礫質土且無土源鹽堿地輕度污染以上無無9.0沼澤地輕度污染以上無沙地輕度污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