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玲201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數學試卷(問卷)_第1頁
林燕玲201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數學試卷(問卷)_第2頁
林燕玲201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數學試卷(問卷)_第3頁
林燕玲201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數學試卷(問卷)_第4頁
林燕玲201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數學試卷(問卷)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3學年上學期八年級數學期中測試(問卷)制卷人:林燕玲 復核人:梁鉅源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三大題26小題,共4頁,滿分120分考試時間90分鐘不可使用計算器.注意事項:1. 答卷前,考生務必在答卷密封線內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填寫自己的班別、姓名、學號。2. 所有試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涉及作圖的題目,用2B鉛筆畫圖。答案必須寫在答卷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的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改動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區(qū)域。不準使用鉛筆(除作圖外)、圓珠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第一部分 選擇題 (共2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2、10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列圖形是軸對稱圖形的有(* )A.2個 B.3個 C.4個 D.5個2.下面各組線段中,能組成三角形的是(* ) A5,11,6 B8,8,16 C10,5,4 D6,9,143.下列命題中:形狀相同的兩個三角形是全等形;在兩個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是對應角,相等的邊是對應邊;全等三角形對應邊上的高、中線及對應角平分線分別相等.其中真命題的個數有( * )A.3個 B.2個 C.1個 D.0個 4.等腰三角形的一個角是50,則它的底角是( * ) A. 50 B. 50或65 C、80. D、655.和點

3、P(2,)關于軸對稱的點是( * ) A(2,) B(2,) C(2,) D(2,)6.下列各組圖形中,是全等形的是( * )A.兩個含60°角的直角三角形 B.腰對應相等的兩個等腰直角三角形C.邊長為3和4的兩個等腰三角形 D.一個鈍角相等的兩個等腰三角形7等腰三角形的兩邊分別為3和6,則這個三角形的周長是 ( * ) .A . 12 B. 15 C. 9 D .12或158.下列敘述正確的語句是( * )A.等腰三角形兩腰上的高相等 B.等腰三角形的高、中線、角平分線互相重合C.頂角相等的兩個等腰三角形全等 D.兩腰相等的兩個等腰三角形全等9若ABCDEF,A=80°,

4、B=40°,那么F的度數是( )A.80° B:40° C:60° D:120°10.將一張長方形紙片按如圖所示的方式折疊,為折痕,則的度數為(*)A60°B75°C90°D95°AECBAED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100分)二、填空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格3分,共18分)11. 點P(1,2)關于Y軸對稱的點為_*_12. 一個多邊形的每一個外角都等于36,則該多邊形的邊數是 * .13.如圖1,PM=PN,BOC=30°,則AOB= * .圖214. 如圖2,已知1=2,請你添加一個條件

5、:_ * _,使ABDACD.15.如圖3, 已知AB=AC, A=40°, AB的垂直平分線MN交AC于點D,則DBC= * 度. 16. 如圖4:點P為AOB內一點,分別作出P點關于OA、OB的對稱點P1,P2,連接P1P2交OA于M,交OB于N,P1P2=15,則PMN的周長為 * 圖3NMDCBA 圖4三、解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共62分.解答應寫出文字說明、證明過程或演算步驟.)17. (12分)如圖5,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A(1, 2),B(3, 1),C(-2, -1).(1)在圖中作出關于軸對稱的.(2)寫出點的坐標(直接寫答案).A1 _ B1 _ C1 _(3)

6、求的面積18. (10分)一個多邊形的內角和等于1260,它是幾邊形?19. (10分)如圖:已知AB平分CAD,AC=AD。求證:BC=BD。20、(10分)如圖,AD是ABC的外角平分線,交BC的延長線于D點,若B = 30º,DAE = 55º,求ACD的度數。ADEFBC21. (10分)已知:ABC中,B、C的角平分線相交于點D,過D作EF/BC交AB于點E,交AC于點F求證:BE+CF=EF22. (10分)如圖8,在中,于,于D.(1)求證:ADCCEB. (2),求BE的長度.四、附加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20分.解答應寫出文字說明、證明過程或演算步驟.)23、(10分)如圖:在ABC中,BE、CF分別是AC、AB兩邊上的高,在BE上截取BD=AC,在CF的延長線上截取CG=AB,連結AD、AG。 求證:(1)AD=AG,(2)AD與AG的位置關系如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