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機械運動練習題含答案解析-_第1頁
初二物理機械運動練習題含答案解析-_第2頁
初二物理機械運動練習題含答案解析-_第3頁
初二物理機械運動練習題含答案解析-_第4頁
初二物理機械運動練習題含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章 機械運動長度時間測量、運動描述 習題1、關于長度的測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兩個人測量方法都正確,他們測同一物體的長度,測得的數(shù)值一定相同B一個人測量方法正確,多次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測得的數(shù)值一定相同C兩個人測量同一物體長度,測得的數(shù)值不同,其中至少有一個人測量方法錯誤D兩個人測量同一物體長度,測得的數(shù)值不同,兩人的測量方法可能都正確2、在校運動會上,裁判員要測量運動員的跳遠成績,下列測量工具中合適的是()A分度值是1mm的米尺B分度值是1cm,長30m的皮卷尺C分度值是1mm,長30m的鋼卷尺D游標長尺3、某實驗小組用同一把最小分度值為厘米的刻度尺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在下列記

2、錄的數(shù)據(jù)中正確的是()A6.2分米B62厘米C6.20分米D620.0毫米4、一列蒸汽火車在做勻速直線運動,在遠處的人看見火車頭上冒出的煙是豎直向上的這是由于()A當時外界無風B火車順風行駛,車速與風速大小相同C煙的噴出口是豎直向上的D煙有慣性5、某乘客坐在一列火車里,他看見窗外另一列火車向正東方向行駛,則下列判斷錯誤的是()A乘客坐的火車一定向西行駛B乘客坐的火車可能向東行駛C乘客坐的火車可能向西行駛D窗外的火車有可能靜止6、“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是唐代詩人李白早發(fā)白帝城中的詩句從物理學的角度看,我們說乘船的人是靜止的,所選的參照物是()A彩云B輕

3、舟C高山D兩岸7、(2011濟寧)如圖所示,木塊的 長度為cm8、為測量書本中一張紙的厚度,有位同學這樣做:先測整個課本的厚度,結果為0.7cm,然后他翻到課本的最后一頁,看到頁碼為178,他計算得到紙的厚度為:0.72cm÷178=0.004cm(1)他計算中存在的錯誤是:;(2)正確的計算應當是:9、(2005江西)在做“測平均速度”的實驗時,停表的示數(shù)如圖所示,該停表所示的時間為mins10、刻度尺的正確使用:(1)刻度尺要放有刻度的一邊要被測物(2)讀數(shù)時視線要和尺面(3)要估讀到的下一位,并記下(4)多次測量取作為最后的測量結果11、研究運動的時候,地面、樹木、太陽、人體自

4、身都可以作為運動的參照物毛澤東主席寫的“坐地日行八萬里”的著名詩句,從運動學的角度來理解,是以為參照物,判斷運動了八萬里12、觀察如圖的煙和小旗,可判斷現(xiàn)在吹的是風,乙小車不可能,也不可能向方向運動13、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汽車沿平直公路同向而行,他們各自以自己為參照物,甲看見乙乘坐的汽車靜止不動,乙看見丙乘坐的汽車離自己遠去,丙看見甲乘坐的汽車在后退若以地面為參照物時,汽車運動得最快14、據(jù)報道,有一天在某工地上,工人在一幢高190m的大樓上施工時,一大片烏云飛快地 飄過大樓的上空,突然有人驚呼“樓要倒了“,引起數(shù)千人驚叫狂奔造成這種錯覺的原因是這些人以為參照物,所以他們以為大樓是

5、(選填“運動“或“靜止”的)15、(2008揚州)如圖所示,甲圖中橡皮塊A的寬度是cm;乙圖中電流表的讀數(shù)A;丙圖中秒表的讀數(shù)是16、學校的實驗桌上擺放著如下器材:三角板一套(兩塊),刻度尺一把,大頭針以及足夠長的白紙條,圓柱體一個老師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從中任選器材設計一個測圓柱體周長的實驗,誤差越小越好寫出實驗器材及實驗步驟17、造紙廠生產(chǎn)的紙是緊密地繞成筒狀的,如圖所示是它的橫截面從它的標簽上知道,紙的厚度為d但是,要想知道紙的總長度有一定的困難因為紙很薄且卷繞的很緊,所以無法數(shù)出卷繞的層數(shù);又因為紙筒上卷繞的紙很長,不可能將紙全部放開拉直了再用尺測量請你設計一個簡易的測量方案,估測卷紙筒

6、上所卷繞的紙的總長度L(用相應的字母表示您在測量過程中所測的量,最后寫出計算紙的長度的表達式)18、A、B、C三列火車在一個車站(如圖所示),A車上的乘客看到B車向東運動,B車上的乘客看到C車和站臺都向東運動,C車上的乘客看到A車向西運動站臺上的人看A、B、C三列火車各向什么方向運動?19、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楚國有個人一次乘船出門,途中不小心把寶劍掉進江里去了一般人在這種情況下總會讓船停下來去打撈可是,這個楚國人與眾不同他并沒有 讓船夫停船,只是在船幫上寶劍掉下去的地方刻個記號,船開到目的地后,他才從刻有記號的地方跳下江去打撈寶劍這個故事就叫“刻舟求劍”請你回答:寶劍是從刻有記號的船幫掉下去的嗎

7、?這個人沒有撈到寶劍而鬧出了笑話,說說這個笑活里包含著的物理道理20、兩輛汽車同時同地向東行駛,甲車的速度為36km/h,乙車的速度為12m/s,若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向運動;若以乙車為參照物,甲車向運動第二章 答案及解析1、故選D2、故選B3、故選C 4、故選B 5、故選A 6、故選B7、故答案為:1.831.86均為正確8、(1)計算時要看清楚測量值,不要把數(shù)值代錯;(2)課本的頁碼數(shù)不是課本的張數(shù),一張紙是兩頁解答:解:(1)課本的厚度是0.7cm,而不是0.72cm;(2)課本的張數(shù)是:178/2張;課本厚度的正確算式是:0.7cm/(178/2)=0.007865cm;故答案為:弄錯

8、課本的厚度和紙的張數(shù),0.7cm/(178/2)=0.007865cm9、解答:解:停表中的小表盤是以分鐘為單位的,每一格表示0.5分鐘;大表盤是以秒為單位的,每一小格表示0.1s;小表盤的指針在3分鐘到4分鐘之間,且超過3.5分鐘,大表盤的指針在38.3秒故答案為:3;38.310、解答:解:刻度尺的正確使用:故答案為:(1)正;緊靠;(2)垂直;(3)分度值;數(shù)值和單位;(4)平均值11、分析:“坐地日行八萬里”是毛澤東七律送瘟神中的詩句,本意是人坐地(不動),但每晝夜隨地面運行八萬里路程把地球繞太陽一周的軌道近似看成圓,軌道半徑1億5千萬公里,地球繞太陽一周按365天計算,連接日地的半徑

9、每天繞過的圓心角約1度,于是地球運行的路程(弧長)=2R/365=250萬公里=500萬里!即地球上的人相對于太陽日行500萬里,而不是8萬里 考慮到地球的自轉(zhuǎn),“坐地”的人相對于地心(地軸)日行路程是多大呢?地球赤道半徑約6371公里,地球自轉(zhuǎn)一周,人行的路程為周長值:2r=2×6471公里=40100公里=80200里解答:解:人“坐地”(不動),相對地面是靜止的,顯然參照物不是“地面”;考慮到地球的自轉(zhuǎn),“坐地”的人相對于地心(地軸)日行路程是多大呢?地球赤道半徑約6371公里,地球自轉(zhuǎn)一周,人行的路程為周長值:2r=2×6471公里=40100公里=80200里 由

10、此看出,“坐地日行八萬里”的參照物是地軸故答案為:地軸,人12、分析:(1)根據(jù)冒得煙可以判斷有西風,再根據(jù)小車上的小旗子,判斷小車的運動情況(2)采用參照思想和假設方法解答:解:冒煙情況可以判斷有西風(1)甲車:當甲車不動時,小旗子受西風的影響,被刮向東方;當甲車向西行駛時,由于車速和西風都會使小旗子刮向東方;當甲車向東行駛時,由于車速小于風速,小旗子還是刮向東方(2) 乙車:小旗子和煙的飄動方向不同,乙車一定運動,乙車向東或向西運動假設乙車向西行駛,由于車速和西風都會使小旗子刮向東方,與圖不一致假設錯誤假設 乙車向東行駛,當車速使小旗子向西刮,西風使小旗子向東刮,如果車速大于風速時小旗子還

11、是刮向西方符合題意,假設正確故答案為:西;靜止;西點評:(1)根據(jù)房子做參照物,首先判斷風向,再判斷小旗子在東風和車速的共同作用下,判斷小車運動情況(2)假設方法經(jīng)常運用到解題中13、分析:相對于地面向相同方向運動的物體,如果以速度快的物體為參照物,運動慢的就向后退,如果以慢的為參照物,運動快的物體仍然向原方向運動如果兩個物體的運動速度相同,則兩個物體相對靜止解答:解:甲看見乙乘坐的汽車靜止不動,說明甲和乙是相對靜止,即相對與地面速度相同;乙看見丙乘坐的汽車離自己遠去,說明相對應地面丙車的速度大于乙車;丙看見甲乘坐的汽車在后退,更進一步證明丙的速度大于甲故以地面為參照物丙的速度最大故答案為:丙

12、點評: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參照物的選擇、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如果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得出的結論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確的結論14、分析:判斷一個物體的運動和靜止,首先確定一個參照物,被研究的物體和參照物之間發(fā)生了位置的改變,被研究的物體是運動的,否則是靜止的解答:解:“樓要倒了!”,被研究的物體是樓房,樓房和地面(自己)沒有發(fā)生位置的改變,以地面(自己)為參照物,大樓是靜止的一大片烏云飛快地飄過大樓上空,大樓和烏云之間發(fā)生了位置的改變,以烏云為參照物,大樓是運動的,所以造成“樓要倒了!”的錯覺故答案為:烏云;運動點評:一個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的確定,關鍵取決于所選取的參照

13、物所選取的參照物不同,得到的結論也不一定相同15、分析:三種測量儀器的讀數(shù),刻度尺要先看清分度值為1mm,讀數(shù)時要估讀;電流表要先看清量程0-0.6A,分度值為0.02A;秒表先看內(nèi)小表盤,再讀外面的大表盤的示數(shù)解答:解:(1)刻度尺的示數(shù)為:1.00cm+0.25cm=1.25cm;故答案為:1.25(應該在1.24-1.26之間都對)(2)根據(jù)電流表連接的量程,示數(shù)為0.2A+0.06A=0.26A;故答案為:0.26(3)內(nèi)表盤讀數(shù)為1min,外表盤讀數(shù)為5s,故秒表讀數(shù)為1min+5s=1min5s;故答案為:1min5s點評:本題重要的問題有三個一是刻度尺要估讀,最后一位估讀值可能不

14、同;二是電流表必須先看清連接的量程;三是秒表要先讀出內(nèi)小表盤的讀數(shù),再讀外表盤的示數(shù),這三個問題在三個測量儀器上都容易出問題16、分析:圓柱體的周長是無法直接測量的,我們可以使用白紙條繞圓柱體一周,并用大頭針在重疊處扎一個小孔,測出相鄰兩小孔之間的距離就是圓柱體的周長,這種測量長度的方法叫以曲代直法為了減小誤差還可以采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解答:答:器材:白紙條、大頭針、刻度尺、圓柱體;步驟:(1)將白紙條緊緊包住圓柱體一周多,在紙條的重疊處用大頭針扎一個孔;(2)將白紙條展開,用直尺量出相鄰兩孔之間的距離L1;(3)在圓柱體的不同處重復上述實驗步驟,分別記下測量結果為L2,L3;(4)求出

15、平均值就是圓柱體的周長,L=(L1+L2+L3)/3。點評:此題考查了長度的特殊測量方法,同時還考查了減小誤差的辦法17、分析:(1)從緊密地卷成筒狀的紙的橫截面積的形成來分析,紙筒的橫截面積是由紙的厚度和長度疊加而成的;(2)只要測出橫截面積的大小和一張紙的厚度,根據(jù)拉開紙的總體積和紙筒的體積相等,列出關系式即可求出紙的總長度解答:解:不可能把紙拉直再測量長度,但卷成筒狀的紙的橫截面積是由紙的厚度和長度疊加而成的,所以要測出橫截面積的大小和一張紙的厚度即可求出紙的總長度;(1)用刻度尺(或其他有效的方法)測出紙筒橫截面的半徑R和卷軸的半徑r;(2)紙的厚度d已知,設紙的寬度為c,根據(jù)體積關系

16、可以列出:Lcd=(R2-r2)c 紙卷總長度L=(R2-r2)/d。點評:本題考查長度測量的特殊方法,對于微小的長度、質(zhì)量等物理量采用累積法18、分析:研究物體的運動情況時,首先要選取一個物體作為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研究對象的運動情況是怎樣的,就看它與參照物的位置是否變化由此來突破此題解答:解:B車上的乘客看到C車和站臺都向東運動,說明B車是向西運動的A車上的乘客看到B車向東運動,說明A車也是往西運動的,并且車速比B車快C車上的乘客看到A車向西運動,說明C車的運動狀態(tài)可能是:靜止;向東行駛;向西行駛,但速度比B車小點評: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只要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改變了就是運動19、分析: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判斷物體的運動和靜止,首先確定一個參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體和參照物之間沒有發(fā)生位置的改變,被研究的物體是靜止的,否則是運動的解答:解:故事中的記號作為參照物,人和記號之間沒有發(fā)生位置的變化,以記號為參照物,人是靜止的掉到江里的箭和記號之間發(fā)生了位置的變化,以記號為參照物,箭是運動的所以沒有通過“刻舟”而求得劍,是由于他不懂得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答:寶劍是從刻有記號的船幫掉下玄的;包含著的物理道理是:機械運動具有相對性點評:(1)判斷一個物體的運動和靜止,首先確定一個參照物,再判斷被研究的物體和參照物之間的位置是否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