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理論課教案(長拳)_第1頁
武術理論課教案(長拳)_第2頁
武術理論課教案(長拳)_第3頁
武術理論課教案(長拳)_第4頁
武術理論課教案(長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武術理論課教案 長拳 一、長拳概況一、長拳概況 長拳以其進得遠、攻得長、大開大合、松長舒展而得名。是一種姿勢舒展、動作靈活、快速有力、節(jié)奏顯明、拳路清楚、力點明確,并包括竄蹦跳躍、閃展騰挪和起伏轉折動作技術的拳術。長拳的特點: 勁力、方法快而長;動作姿勢高而大;進疾退速剛柔濟,精神勇往氣勢壯;動動有法,處處發(fā)揮“長一寸,強一寸”的優(yōu)勢。 由于長拳的動作數(shù)量多、幅度大、速度快,所以對于身體的各關節(jié)、肌肉、韌帶、神經(jīng)系統(tǒng)以及內(nèi)臟器官的技能都有良好的作用,可以全面地發(fā)展身體素質(zhì)。 長拳的發(fā)展源遠流長,支脈繁衍,名家的拳種都具有不同的風格和特點。長拳總的要求是一致的,就是“二十四要”。即“四擊”、“八

2、法”、“十二型”。 “四擊” 踢、打、摔、拿四種擊法?!鞍朔ā?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八種最基本的功夫?!笆汀?動如濤、靜如岳、起如猿、落如鵲、立如雞、站如松、轉如輪、折如弓、輕如葉、重如鐵、緩如鷹、快如風。二、長拳的基本技法二、長拳的基本技法 1、手要捷快 長拳的手法,須“拳如流星”,要迅速、敏捷、有力,即使是抖腕這樣的小動作,也要做得非常干凈利落,沒有拖泥帶水的感覺。 2、眼要敏銳 長拳的眼法,須“眼似電”,要明快、銳利,眼法不是單純行動的,而是眼隨手動,目隨勢注,眼法是長拳動作的意向、趨向傳神的關鍵。 3、身要靈活 長拳的身法,須“腰如蛇行”,要柔韌、靈活,身法的變化主要

3、在于腰。身法包括胸、背、腰、腹、臀五個部分,如果由活動性動作進入靜止性動作時,多講究挺胸、直背、塌腰、收腹、斂臀的方法。 4、步要穩(wěn)固 長拳的步法須“步賽粘”要輕快、穩(wěn)固,步不穩(wěn)則拳亂,步不快則拳慢,運動時要輕快,定勢要穩(wěn)固,不掀腳、不拔跟,為軀干活動提供必要的穩(wěn)固條件。 5、精要充沛 長拳的精神,需要充沛、飽滿,要“怒”,這種“怒”不是表現(xiàn)在臉上,而是貫注在動靜的動作之中。 6、氣要下沉 長拳的呼吸,要氣沉丹田,這是因為呼吸在長拳運動中關系著運動的持久性,也關系著勁力的催動。既所謂以氣催力。 長拳運動,一般都是結構復雜,動作快速,運動量大,這個特點決定了長拳運動對氧的需要量較大,如果不掌握好

4、氣沉丹田,呼吸就會短促,頭暈惡心,面色發(fā)白,動作紊亂,運動的平衡就會遭到破壞。 7、力要順達 長拳的勁力須要順達,如果使勁發(fā)力不順,也會使運動僵硬,用力順達,須從“三節(jié)”、“六合”著手。腿腳用力向前彈踢,必須是“起于跟、順于中、達于梢”,三節(jié)貫通,才能使力順而不僵硬。 例如:向上亮掌抖腕時,必須是“梢節(jié)起、中節(jié)隨、根節(jié)追”,三節(jié)均動,勁力才能順達。 8、功要純青 功宜純,是對長拳技術質(zhì)量的要求,重要的是在技術規(guī)范化的前提下加強鍛煉。三、練習長拳的基本要求三、練習長拳的基本要求(一)(一) 姿勢正確姿勢正確 長拳套路是由許多動作有機地銜接組成的,無論是動態(tài)還是靜態(tài),對身體各部分的姿勢要求都有一定

5、的規(guī)格,拳諺上要求做到“式正招圓” “式式”,通常是指各種靜止姿勢。基本要求是:頭正、項豎、肩沉、胸挺、腰直、臀斂;上肢動作要挺拔;下肢動作要穩(wěn)健、勻稱、輪廓清楚。 “招”,主要是指由動到靜,一個完整的技術方法。它不僅要求做到有頭有尾,過程清楚,而且要求身體各部位達到高度的協(xié)調(diào)、圓滿、完整、各種拳法、掌法、步法、身法的變化做到路線清晰、力點準確、攻防有序。(二)勁力順達(二)勁力順達 要有勁力,首先要做到用力順達,講究發(fā)力順序。武術中有“三節(jié)”、“六合”說法,手和腳為梢節(jié),肘和膝為中節(jié),肩和胯為根節(jié),這六個部位在運動中的和諧,稱為“六合”。 一般來說,上肢發(fā)力應是“梢節(jié)起,中節(jié)隨,根節(jié)催”;下

6、肢則是“起于根,順于中,達于梢”;牽涉到上下肢動作,則是“起于腿,發(fā)于腰,傳于肩,順于肘,達于手”,使腿、膝、胯的力量,通過腰力作媒介,以送肩、順肘而達于拳面,使上、中、下三節(jié)都貫通起來。 除了講究發(fā)力的順序外,還要做到發(fā)勁的剛柔變化,肌肉的松緊配合要得當。通常動作開始時要放松,逐漸加速,力達末端時達到最高速,這種勁力既迅速敏捷,又要有彈性。(三)節(jié)奏鮮明(三)節(jié)奏鮮明 一個套路由幾十個動作組成,形成不同的運動節(jié)奏。長拳中主要表現(xiàn)為動與靜、重與輕、快與慢、起與伏、長與短的變化。 動與靜的變化,要做到“動迅靜定”,動則疾風般迅速,靜若山岳似地穩(wěn)定;重與輕的變化,武術有“重如鐵”、“輕如葉”之說,

7、如震腳、砸拳、踏步等動作沉千鈞,而弧形步、躍步前穿則要輕靈,若春飄柳絮;起與伏,則是從動作的空間運動來講節(jié)奏變化的,高的動作要挺拔,有頂天立地的氣慨,低的動作要沉得下去,有魚翔潛底的本領;快與慢了體現(xiàn)了一定的節(jié)奏變化,不能一快到底,為了表現(xiàn)身法和動作的韻律,常出現(xiàn)以慢帶快或快而慢爾后更快的生動節(jié)奏;長與短的變化,就象寫出文章點標點似的,武術中的“長句”稱掛串動作,即連續(xù)完成多個動作,“短句”稱頓挫動作,有時做一二個動作即停,長短相參,使節(jié)奏更加多變。(四)精神飽滿(四)精神飽滿 武術中通常稱作為“精、氣、神”,主要指精神、意念和氣質(zhì)。 練套路時,首先,要精神飽滿,嚴肅認真,思想集中,充滿信心,

8、要有假設性的攻防含義和擊打形象,表現(xiàn)出勇敢、機智、無所畏懼的氣概來。其次,在每個動作中,要注意手與眼的嚴謹配合,通過眼睛的傳神會意來表現(xiàn)動作的攻防變化?!笆蛛S眼動,步到身行”,就是說,動作的攻防、架擋、進擊、格守,眼神都在貫汪中緊密配合,左顧右盼,傳神會意“眼到手到,步到身到”,當動作嘎然而止時,眼睛全神貫注,靜中含動;通過傳神會意來體現(xiàn)人的精神面貌,使動作之間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形斷氣不斷,勢停意來停。 (五)呼吸得法(五)呼吸得法 練習長拳時,動作和呼吸的配合,講究“提、托、聚、沉”四種方法。 一般情況下,由低動作進入高動作或跳躍動作時,應當運用“提”法(吸氣,提高重心);當靜止動作出現(xiàn)時

9、,應當運用“托”法(短暫地停止呼吸,穩(wěn)定重心);當剛脆、短脆發(fā)力動作出現(xiàn)時,應當運用“聚”法(吸氣過程);由高動作轉入低動作時,應當運用“沉”法(呼氣生短暫停吸,下降重心)。這些呼吸隨時支作變化,運用時要在自然呼吸的基礎上,慢慢體會,從反復實踐中逐步掌握。 四、練習長拳應注意的問題四、練習長拳應注意的問題 1、學時要有淺入深,循序漸進??梢韵葘W一些壓腿、踢腿、弓步、馬步和沖拳、掄臂以及活腰等動作,把專項訓練手段和基本動作結合起來練。 2、養(yǎng)成正確姿勢的習慣:可以放低高度,用力要順, 3、堅持經(jīng)常,持之以恒。只有堅持經(jīng)常練,才能提高身體的素質(zhì)和機能,掌握住帶有規(guī)律性的東西。五、三路長拳動作名稱:

10、五、三路長拳動作名稱: 預備動作:(1)虛步亮掌 (2)并步對拳第一段 1) 左弓步?jīng)_拳 2)右彈腿沖拳 3)馬步?jīng)_拳 4)右弓步?jīng)_拳 5)左彈腿沖拳 6)大躍步前穿 7)弓步擊掌 8)馬步架掌第二段:1)虛步栽拳 2)提膝穿掌 3)仆步穿掌 4)虛步挑掌 5)馬步擊掌 6)叉步雙擺掌 7)弓步擊掌 8)轉身踢腿馬步盤肘第三段:1)歇步掄砸拳 2)仆步亮掌 3)弓步劈拳 4)換跳步弓步?jīng)_拳5)馬步?jīng)_拳 6)弓步下沖拳 7)叉步亮掌側踹腿 8)虛步挑掌第四段:1)弓步頂肘 2)轉身左拍腳 3)右拍腳 4)騰空飛腳 5)歇步下沖拳 6)仆步掄劈拳 7)提膝挑掌 8)提膝劈掌弓步?jīng)_ 本學期教學安排及要求教學內(nèi)容理論 1.了解武術運動概況 2.了解長拳運動特點和練習方法 3.學會看武術圖解技術 1.掌握部分武術基本功和基本動作 2.掌握初級三路長拳 3.了解基本攻防格斗技術 4.武術組合介紹 教學內(nèi)容 素質(zhì) 1. 體鍛素質(zhì) 50米或100米、立定跳遠、 仰臥起坐。 2.專項素質(zhì) 柔韌、靈敏娛樂 1.配樂武術操 2.配樂拳擊操 3.華爾茲集體操 4.35個游戲 5.PARA PARA舞 6.自選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