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學復習提要_第1頁
溫病學復習提要_第2頁
溫病學復習提要_第3頁
溫病學復習提要_第4頁
溫病學復習提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溫溫 病病特點范圍-一類外感熱病病因:溫邪病機與證候熱盛(邪正斗爭)傷陰(病邪傷正)溫熱性質(zhì)病種、命名、分類密切相關疾病的區(qū)分溫邪風熱病邪溫熱病邪(伏寒化溫) 暑熱病邪濕熱病邪燥熱病邪病位病情表-里淺-深輕-重實-虛溫邪衛(wèi)氣營血三焦所屬臟腑功能失調(diào)實質(zhì)損害陰竭陽脫死亡屬性熱盛傷陰治療撤熱育陰屬性熱盛、傷陰濕遏氣機、傷陽治療清熱(育陰)祛濕(行氣、燥濕、淡滲、助陽)n病理特點:氣分里熱熾盛、傷津。n辨證要點:發(fā)熱不惡寒,苔黃,口渴。n辨證要點:舌質(zhì)深絳,斑疹及出血見癥。1.濕溫初起證治特點6.熱閉心包與濕蒙心包證治區(qū)別7.溫病動風證治特點 1.1.濕溫初起證治特點濕溫初起證治特點 濕重于熱,衛(wèi)氣

2、同病。 表衛(wèi)(肺衛(wèi)失宣)發(fā)熱惡寒 里氣(濕邪蘊脾)胸悶脘痞 苔白膩 脈濡緩 n 治法分析治法分析濕熱病邪 衛(wèi)表芳香宣透、宣肺 氣分祛濕(綜合性) 三仁湯藿樸夏苓湯n 方藥分析方藥分析藿香、淡豆豉 芳香透泄杏仁 宣肺 (上)白蔻仁、厚樸、半夏 芳化、燥濕、理氣 (中) 祛濕苡仁、澤瀉、豬苓、赤茯苓、滑石、通草淡滲 (下)淡竹葉 清熱 n A.芳香宣透與發(fā)汗 B.五法疊用 特點:特點: (1)芳香宣透與發(fā)汗 濕邪粘滯難解,非辛散發(fā)汗所宜;秦伯未:芳香宣透“能透發(fā)中焦陳腐之氣從表外泄,不同于宣肺發(fā)汗”。 宣肺:肺衛(wèi)相通。且肺為水之上源,“啟上閘”。(2)五法疊用 上焦宣肺 (如霧) 肺衛(wèi)相通宣化衛(wèi)表

3、之濕 啟上閘 協(xié)同配合 杏、蔻 橘、桔中焦 (如漚) 燥 濕 烈日曬之 剛燥之土培之 燥運脾濕 蒼術 半夏 草蔻 草果 理 氣 宣通氣滯 厚樸 枳實 腹皮 檳榔 芳 化 芳香化濕醒胃暢腸 芳香透泄透表外泄 芳香化濁辟穢開竅 藿、佩 豆卷 菖蒲 郁金 玉樞丹 秦伯未:“治濕不分三焦,亦非其治也?!?并認為三仁湯可作為濕熱類溫病的基本方(謙齋醫(yī)學講稿) 吳鞠通:“凡統(tǒng)宣三焦之氣,皆扼重上焦,以上焦為病之始入,且為氣化之先。下焦 淡滲 開溝渠泄之 分利濕邪 苓、澤 滑石、木通 (如瀆) 半表半里證 濕熱痰濁留伏泄?jié)裢笩?表里氣機受阻疏通氣機 外解里和 葉天士溫熱論第7條:再論氣病有不傳血分,而邪留三

4、焦,亦如傷寒中少陽病也。亦如傷寒中少陽病也。彼則和解表里之半,此則分消上下之勢,彼則和解表里之半,此則分消上下之勢,隨證變法,如近時杏、樸、苓等類,或如隨證變法,如近時杏、樸、苓等類,或如溫膽湯之走泄。溫膽湯之走泄。 2.1 2.1 蒿芩清膽湯蒿芩清膽湯 病因熱濕痰煩渴溲赤 脘悶苔膩 病位少陽(胃)寒熱往來 口苦脅痛 嘔惡n 治法分析半表半里之邪 直接清化向外透泄 痰 濕 阻 滯 祛 濕 化 痰 行氣(和胃 )和解樞機n方藥分析 蒿芩清膽湯 青蒿向外透泄黃芩清解少陽 半夏 陳皮 枳殼 竹茹 赤芩 碧玉散清膽利濕清 泄 溫膽湯 燥濕 化痰 理氣 利濕 特點:特點: (1)何以用溫膽湯為基礎方?

5、此方為溫膽湯(白茯苓赤苓)加蒿、芩、碧玉散 溫膽湯治膽胃不和,痰熱內(nèi)擾,虛煩不眠。名醫(yī)方論云“溫即和也”。膽和,膽復歸清寧平正,須泄化痰熱。 章虛谷:“凡表里之氣,莫不由三焦升降出入,而水道由三焦而行。此當展其氣機,雖溫邪不可用涼藥遏之。 溫膽湯“治膽不離三焦”(名醫(yī)方論語)。膽與三焦同屬少陽,三焦為氣機、水液通道。痰熱濕濁阻滯三焦,氣機不暢膽郁火熾。以此泄化三焦痰熱濕濁。 n(2)關于柴胡的運用 張鳳逵傷暑全書言:“柴胡劫肝陰”。葉、吳、王等皆附合,遂幾成一禁。 注意點:濕開熱透用之,反助相火、火熾風生/化濕化火,熱入營血,用之傷陰/與小柴胡湯混同。 濕熱類溫病,邪在半表半里,可用,參薛濕熱

6、病篇第8條。濕遏熱伏濕遏熱伏膜原 半表半里寒熱往來外通肌肉身痛沉重內(nèi)近胃腑嘔逆脹滿苔白膩如積粉,舌質(zhì)紫絳(白苔絳底白苔絳底) n 達原飲/雷氏宣透膜原法/薛氏第8條方厚樸 檳榔 草果 生 姜2 菖 蒲3 黃 芩1+2 知母 芍藥 甘草1+2 藿香2+3 半夏2+3 柴 胡3 六一散3 辛香雄烈 疏利透達 清濕中蘊熱潤燥斂陰和中 寒化濕濁 暢氣調(diào)和 透邪出表 利濕泄熱 為原則,側重疏利開達,清熱次之。氏“去知母之苦寒及白芍之酸斂”,“加藿、半暢之調(diào)脾,生姜破陰化濕”。后世醫(yī)家的達原飲“類方”,更加關注疏理中焦?jié)駶?。n俞根初、薛生白皆加柴胡。n薛生白加“六一散”。n吳氏達原飲三陽經(jīng)證加減法(羌/葛

7、/柴)。 濕熱俱盛發(fā)熱、口渴不多飲、苔黃膩 蘊伏中焦脘痞腹脹、嘔惡n 治法分析 燥濕辛味,溫燥走中 辛開苦降 苦辛通降 泄熱苦寒,化燥、沉降 苦泄法 辛開之品:半夏、生姜、厚樸、枳實、菖蒲 苦降之品:黃連、黃芩、梔子 枳實“濕郁中焦,水不下行,反來上逆則嘔;胃氣不降,則大便閉?!毙∠菪丶予讓崱叭∑淇嘈镣ń?,開幽門而引水下行”。 常用方藥常用方藥n王氏連樸飲:黃連、厚樸、石菖蒲、制半夏、香豉炒、焦梔、蘆根n小陷胸加枳實湯:黃連、半夏、栝樓、枳實n半夏瀉心湯:黃連、半夏、黃芩、干姜、人參、 炙甘草、大棗n半夏瀉心湯加減方(溫病條辨方,去人參、干姜、甘草、大棗加枳實、生姜 辨證 濕熱內(nèi)郁氣分 挾滯結

8、阻腸道 胸腹灼熱,嘔惡苔黃垢膩、脈濡數(shù) 脘腹痞滿、便溏不爽 粘膩如敗醬、如藕泥 n枳實導滯湯配伍分析濕熱內(nèi)蘊(清熱化濕)黃連、連翹、紫草 泄熱解毒木通 分利濕邪阻結腸腑(導滯通下)小承氣湯、檳榔 行氣通下山楂、神曲 消導 甘草 調(diào)和諸藥n特點: 濕熱類溫病初期忌下。 輕下,頻下及停下指證。 通俗傷寒論:“然每有遲一、二日,熱復作,苔復黃膩,伏邪層出不窮,往往徑屢次緩下,再四清利,而伏邪始盡?!?抽蕉剝繭)“必俟宿垢下至五、六次或七、八次,而伏邪始盡”。 n 5.1 清營泄熱法n 治法方藥分析營分證 熱灼營陰身熱夜甚,乏苔、脈細數(shù) 營熱蒸騰舌絳、口反不甚渴心神被擾心煩不寐,時有譫語 清 營泄熱法

9、清心營之熱犀角、黃連(丹參) 滋養(yǎng)營陰生地、玄參、麥冬輕清透泄銀花、連翹、竹葉 n討論: 治療原則:“入營猶可透熱轉氣”。治療主體是清營熱、滋營陰 輕清透泄之品:佐用/主要作用于氣分,氣分證不顯,仍然兼用/與氣營兩清區(qū)別 清滋不可過于寒涼、滋膩。n 5.2 5.2 涼血散血法涼血散血法 針對溫病血分證的主要治法n 治法方藥分析 血熱熾盛 耗血動血 熱瘀交結 血熱擾心涼血散血涼解血熱犀角 散血通絡丹皮、赤芍 養(yǎng)陰去瘀生地犀角地黃湯 n討論: 原則:葉天士“入血即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 涼血為治本之法,參病機 關于“散血” 離經(jīng)之血為瘀,瘀血導致出血原因,妨礙新血生長/血遇寒則凝,防止涼血藥物

10、副作用/陰津耗傷,血液濃稠,運引澀滯,促成瘀血形成。吳塘“地黃去積聚而補陰”。n5.3 5.3 氣營氣營( (血血) )兩清兩清 針對氣、營、血俱病之證治法方藥分析氣營(血)兩清氣分證清氣法 營(血)證輕清宣氣辛寒清氣 苦寒瀉火清營泄熱涼血散血n特點: 關于玉女煎加減方、化斑湯、清瘟敗毒飲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細生地、玄參方 石膏、知母清氣生津 生地、麥冬、玄參涼營滋陰 化斑湯 白虎湯大清陽明胃熱 犀角、玄參清解營血熱毒 吳塘:“病至發(fā)斑,不獨在氣分矣,故加二味涼血之品。” 斑的病位和病熱概念。葉天士:“宜見不宜見多。”“亦必看外證所合,方可斷之” 吳塘:“斑疹陽明證悉具,外出不快,內(nèi)壅特甚者

11、,調(diào)胃承氣湯微和之。”“得通則已不可令其大泄,大泄則內(nèi)陷”。 余師愚創(chuàng)此方,熱疫病程始終(條辯72條)皆以此方為主加減治療。清史稿:“乾隆中,桐城疫,霖謂病由熱疫,投以石膏輒愈。緩數(shù)年至京師,大暑,疫作,醫(yī)以張介賓法者多死,以有性法亦不太盡驗。霖以大劑石膏,應手而痊,踵其法者,活人無算?!鼻逦翑《撅嬊鍤馇鍫I涼血犀角地黃湯加玄參辛寒清氣白虎湯苦寒瀉火黃連解毒湯(去黃柏)輕清宣氣連翹、竹葉、桔梗6. 6. 熱閉心包與濕蒙心包證治區(qū)別熱閉心包與濕蒙心包證治區(qū)別 6.1 6.1 清心開竅法清心開竅法 逼亂神明 神昏譫語 昏憒不語 邪陷心包 邪熱閉郁 灼熱肢厥 營熱熾盛 舌質(zhì)紅絳n治法方藥分析 清泄心包

12、:牛黃、犀角、黃連、山梔、黃芩 芳香透絡:麝香、冰片、郁金、雄黃(四香)安宮牛黃丸為例n特點: (1)關于“芳香透絡” 陳平伯言:“泄熱透絡”,葉天士“清絡熱必兼芳香”。指明兩大關鍵。 “芳香透絡”(葉天士語)在于:“使閉錮之邪熱溫毒,深在厥陰之分者,一齊從內(nèi)透出?!薄爸T香化穢濁,或開上竅,或開下竅,使神明不致坐固于濁邪?!?吳塘語)何廉臣重訂廣溫熱論:“芳香開竅,辛涼透絡,強壯心機,興奮神經(jīng)?!薄镑晗阌葹殚_竅透絡,壯腦提神之主藥?!?(2)兼挾痰、瘀 邪熱灼液成痰,“或平素心虛有痰,外熱一陷,里絡就閉?!蓖趺嫌⑨屇?zhèn)餍陌唷凹兘{鮮澤”:“若竟無痰,必不甚澤?!眳⒖挤剑合厝?通俗傷寒論

13、)犀角、連翹、白薇、皂刺、羚角、郁金、竺黃、丹皮、竹瀝、石菖蒲、藕汁。 何秀山言,邪陷心包:“非痰迷心竅,即瘀塞心孔。”兼見狂亂、斑疹紫黑,唇指(趾)青紫,舌質(zhì)瘀暗等內(nèi)陷血分見證。參考方:犀珀至寶丹(引重訂廣溫熱論)犀角、羚角、郁金、琥珀、炒山甲、連翹、石菖蒲、蟾酥、辰砂、玳瑁、麝香、血竭、藏紅花、桂枝尖、丹皮、豬心血。 6.2 6.2 豁痰開竅 針對氣分濕熱釀痰,蒙蔽心包之證 治法方藥分析 蒙蔽心竅時清時昧,似清似昧氣分濕熱發(fā)熱羈留、苔膩、脈濡菖蒲郁金湯 行氣豁痰開蔽菖蒲、郁金、竹瀝 辟穢化濁玉樞丹 導濕下行木通、燈芯輕清氣熱連翹、竹葉、梔子 (清血熱丹皮)n特點:特點: (1)關于清熱。

14、輕清氣熱:“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過用寒涼,恐涼遇,妨礙痰濕解除。丹皮一味,有人提出異議。 (2)全方注重祛濕豁痰。開竅可配合成藥:痰濕偏重,配合蘇合香丸;熱偏重,配合至寶丹。 7.7.溫病動風證治特點溫病動風證治特點 7.1 7.1 涼肝息風涼肝息風熱盛引動肝風 邪熱熾盛身灼熱 痙牙關緊閉、項強、抽搐、角弓反張厥神昏、狂亂 治法方藥分析羚角鉤藤湯 涼肝息風羚角、鉤藤、桑菊 增液舒筋生地、白芍、生甘草 化痰通絡貝母、竹茹 養(yǎng)心安神茯神 主 次 n特點:特點: (1)“火平而風息”撤熱氣分熱盛營血分熱熾如犀、玄參、丹皮辛寒清氣如石膏、知母苦寒瀉火如膽草、大青葉苦寒攻下如大黃、芒硝 例如:陽明熱盛引動肝風:通俗傷寒論犀羚白虎湯(石膏、知母、生甘草、生粳米、荷葉包、犀角、羚角、鉤藤、桑葉、菊花、丹皮、童便) 金囚木旺:何廉臣桑菊飲加鉤藤、桑枝、竹瀝、竺黃、鮮石菖蒲。丁甘紅之麻杏石甘湯加味。 苦寒藥物運用:惲鐵樵:“惟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