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陽法治療雜病體會_第1頁
溫陽法治療雜病體會_第2頁
溫陽法治療雜病體會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溫陽法治療雜病體會        【摘要】  溫陽法虛寒久瀉、頑固性哮喘、頑固性背痛、頑固性流涎等內(nèi)傷雜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辨證準確,選藥得當,可明顯提高療效。 【關(guān)鍵詞】  溫陽法; 腹瀉; 哮喘; 背痛; 流涎漢·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創(chuàng)立四逆湯、理中湯、大建中湯等方,開溫補學派之先河,溫陽法可謂源遠流長。社會關(guān)系復雜,人們精神壓力較重,在四川地區(qū)人們常年進食麻辣火鍋與燒烤炙搏之品,如遇內(nèi)傷雜病,四川人常以濕熱郁火為主。然筆者觀察,男女老少虛寒之癥亦頗常見;且有時對熱癥痼疾稍

2、用溫陽之藥,療效比單用寒涼藥好,因此深感溫陽法之重要。現(xiàn)將溫陽法治療頑固性雜病的四則案例與體會報道如下,歡迎同道雅正。1  背痛頑癥,附桂善后    例1:女,35歲,初診:20010815。持續(xù)性后背痛5年。日間較輕入夜重,尤其早晨45點,常因背痛嚴重而哭泣,病者苦惱不堪,有時兼有腰痛,不向胸前區(qū)放射,與氣候無關(guān);身體略胖,面有痤瘡,口渴尿赤,舌紅苔黃略厚,脈滑數(shù)有力;經(jīng)X光、ECG等檢查無異常,經(jīng)中藥、芬必得、杜冷丁、理療以及封閉等治療始終未完全緩解,停止治療后即恢復原狀。處方:中焦宣痹湯加減:    防己15 g,杏仁

3、12 g,赤小豆18 g,連翹15 g,苡仁18 g,梔子15 g,滑石18 g,法夏12 g,葛根30 g,羌活15 g,三棱12 g,莪術(shù)12 g。    兩劑后背痛減輕舌象正常,6劑后基本不痛,自行停藥。9月28日復診,訴15 d前因勞累背痛復發(fā),舌脈如初診,再予前方無效。病機相同而無效,是何道理?基本治法不應有錯,考慮因勞而發(fā),前方再加狗脊30 g,杜仲18 g。服藥后背痛明顯減輕,前后服藥二十余劑,自訴“好了七八成,背痛發(fā)作時也較前輕松很多,就是不能完好。”遂于復診方基礎上,加制附片、桂枝各10 g。5劑后完全治愈。   

4、按:該病員經(jīng)商多年,積勞成疾,身體結(jié)實,濕熱為患貫穿整個病程。之所以前醫(yī)用獨活寄生湯、右歸丸加減久治不愈,忽略了濕熱痹阻是主體,主癥未清,反而溫陽補腎,開始可能取效一時,久用反助濕熱難解,終歸徒勞。后見患者因勞累復發(fā),“腎者作強之官”,知其久勞傷腎,此刻補腎正當其時,加用狗脊、杜仲獲顯效。最后輔以附桂治愈收功。    體會:治療風寒濕痹或寒熱夾雜痹癥,用姜附桂,人皆知之。筆者體會,治療頑固的熱痹或濕熱痹,經(jīng)清散宣痹法獲一定效果而久治不愈時,稍用附子、桂枝,略施溫陽以鼓動經(jīng)絡之氣,有希望治愈。2  附桂無效,礦物收功    例

5、2:男,32歲,初診:20011120。反復腹瀉12年。菜不熱透或稍吃辣食即可誘發(fā)腹瀉,水樣便,查大便多次未發(fā)現(xiàn)異常,多年來不敢進食火鍋;冬季怕冷,常生凍瘡,舌淡脈緩;另訴從小尿床,多方治療無效,成年后夜尿頻繁,24次/夜,偶爾亦發(fā)生尿床,病者引以為恥;曾服附子理中丸、腎氣丸、補中益氣湯多年,有時生效,稍久還原如初。思索良久不得其要,讀張錫純醫(yī)學衷中參西錄獲啟發(fā),處方:硫磺250 g,研粉,晨服10 g,1次/d。1周后患者無發(fā)熱反應,硫磺增到20 g/次,2次/d,早晚服。服硫磺2個月,累計近2 000 g,腹瀉痊愈,進冷食與吃火鍋均可,無腹瀉之虞,且夜尿明顯好轉(zhuǎn),偶爾夜尿1次,病人非常歡喜

6、。    按:長期觀察該例病人,服硫磺并無不良反應,深感張錫純著書之可信。    體會:現(xiàn)今社會,很多青壯年衣食住行和娛樂交往,無不用其極,勞心勞力勞色,且冷飲涼品嗜食無度,初則不覺,漸則耗氣傷神,久則傷精損陽、脾腎虛寒。若右歸丸理中丸等溫補效果不佳時,酌情選用硫磺、紫石英等礦物藥可提高療效。3  頑哮苔黃,治以溫補    例3:女,53歲,初診:20030815。反復發(fā)作性呼吸困難10年,加重2年,復發(fā)3天。兒童時即有哮喘史,近兩年春夏季節(jié)發(fā)作頻繁,稍遇吹風受涼立即發(fā)作哮喘,口服中藥西藥無效,

7、必輸菌必治等高級抗菌藥數(shù)周才逐步緩解,緩解幾天又復發(fā)作,患者幾乎喪失生活信心??淘\:氣急胸悶,顏面青紫,自覺時有發(fā)熱,口渴尿赤,背冷,舌偏紅苔厚微黃,脈滑數(shù)而細,尺關(guān)脈沉取無力;聽診雙肺滿布哮鳴音。前醫(yī)從濕熱論治效差,筆者診為寒哮,兼有郁熱。處方:小青龍加石膏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桂枝12 g,麻黃12 g,白芍24 g,干姜20 g,川細辛10 g,法夏15 g,五味子10 g,甘草10 g,附片20 g,石膏18 g,葶藶子12 g,補骨脂15 g,紫菀20 g。1         患者擔心燥火,猶豫服下兩劑

8、,并未上火,且胸悶氣緊均有減輕,效不更方,繼服4劑后各癥明顯好轉(zhuǎn)。此后去葶藶石膏,基本均按溫陽法,哮喘發(fā)作時宣肺溫散為主,緩解后溫補肺腎為主。前后加減服用的藥物尚有黨參、黃芪、防風、熟地、棗皮、肉桂、山藥、肉蓯蓉等。另結(jié)合脫敏療法調(diào)理數(shù)月,哮喘頻繁發(fā)作基本控制,一般吹風受涼能夠耐受。    按:該例哮喘,發(fā)熱口渴尿赤脈數(shù),極易診為熱哮,前面醫(yī)生認為濕熱亦在情理之中,給予清熱化濕祛痰平喘之方,舌苔暫時可以變薄,哮喘不能有效緩解,必經(jīng)輸液才行?;颊唠m然一派熱象,但尺關(guān)脈沉取無力,舌苔厚而微黃并非黃厚,背冷,微微受寒即可復發(fā),由此可知病本為寒,病標為熱,其本為命門火衰脾

9、腎虛寒,故以重劑溫陽法,獲得鞏固的較好療效。    體會:典型寒哮,溫而散之;緩解以后,緩補圖之。但臨床常有熱象掩蓋,如氣促口渴苔黃脈數(shù),須注意隱藏的陽虛表現(xiàn),勿失溫陽法應用時機,勿誤病程。 4  流涎痼疾,溫補獲愈    例4:男,1歲9個月,初診:20020306。溢口涎21個月。出生以來涎唾甚多,下巴常墊毛巾,每日口涎打濕厚毛巾34條,有時更多,以致頸部皮膚時常糜爛,皮色潮紅;舌質(zhì)偏紅苔白,指紋淡紅。曾到兩家三級就診,按體虛夾熱之口炎論治未愈。處方:炒益智仁60 g,炒白術(shù)50 g,共研細粉,每服3 g,調(diào)入芝麻糊喂服

10、,早晚各1次。1劑未盡即愈。    按:此例流涎,經(jīng)多方中藥治療無效,察前方大多為清熱滲濕之劑,少數(shù)藥方含溫陽藥,卻伍以寒藥清火,雖有皮膚潮紅糜爛、舌質(zhì)偏紅等“熱象”,但指紋淡紅,應責之虛寒,脾液為涎,腎液為唾,當以溫補脾腎為法,病久緩圖,施予散劑。把散劑調(diào)入芝麻糊中喂服,此為投小兒所好,使患兒樂于吃藥,且監(jiān)制益智仁炒白術(shù)之燥,故療效良好。    體會:小兒外感多易化熱,小兒雜癥有所不同。小兒雖為純陽之體,然而由于家庭溺愛、喂養(yǎng)無度、冷暖不調(diào)、小兒偏嗜飲料、稟賦不足、或患病后過用涼藥等因素,極易損傷體內(nèi)陽氣,如,反復感冒、反復腹瀉、消化不良、厭食、多涎、遺尿尿頻、發(fā)育遲緩等,頗多虛寒之癥,其中脾腎虛寒尤為常見,因此對小兒雜癥,溫陽法切不可廢,切忌一見小兒舌紅就貿(mào)然清火。5  溫陽法理論探討    經(jīng)曰:陽生陰長,陽殺陰藏。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章,故天運當以日光明”。上述經(jīng)文提醒醫(yī)者應十分重視陽氣的巨大作用。盧崇漢扶陽講記認為人的生長衰老與病機轉(zhuǎn)歸均與陽氣息息相關(guān),推崇“陽主陰從”1的觀點,這是清末名家鄭欽安創(chuàng)立的火神學派的核心理論之一,讓筆者受益匪淺。筆者體會,對虛寒久瀉、頑固性哮喘、頑固性背痛、頑固性流涎,還有其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