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el實驗講義_第1頁
protel實驗講義_第2頁
protel實驗講義_第3頁
protel實驗講義_第4頁
protel實驗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Altium designer實驗講義試驗一 繪制簡單電路原理圖實驗目的:1.體會Protel DXP 2004的基本操作,熟悉各元器件的應用技巧。2. 學會繪制電路原理圖的基本步驟以及方法與技巧。3. 掌握原理圖元件的屬性設置試驗步驟:一、創(chuàng)建原理圖設計文件1)創(chuàng)建項目文件。執(zhí)行選單命令“FileNewPCB Project”。2)通過“另存為”命令將創(chuàng)建的項目文件重命名。執(zhí)行選單命令“FileNew Save Project”或“FileNewSave Project As”。3)創(chuàng)建原理圖編輯文件。執(zhí)行選單命令FileNewSchematic。4)執(zhí)行選單命令FileSave。二、設置圖

2、樣參數在原理圖設計窗口單擊右鍵,屏幕上出現快捷選單,單擊“Document Options”,出現“文件選項”對話框。在“Standard ”欄選擇右邊的選項,將默認的圖樣幅面“B”改為“A4”三、載入元件庫四、放置元件單擊“Wiring” 工具欄內的放置元件按鈕,會出現“Place Part”對話框。也可在選單欄單擊“PlacePart”;還可以在原理圖設計畫面上單擊鼠標右鍵,在出現的快捷選單中選擇“Place Part”五、編輯元件屬性雙擊要編輯的元件符號,會彈出元件屬性“Component Properties”對話框。六、放置電源和接地符號執(zhí)行選單命令Place Power Port命

3、令,光標變?yōu)槭譅?,并拖有一個電源或地符號,按下Tab鍵,彈出的“Power Port”對話框進行編輯設置。七、放置連線和節(jié)點執(zhí)行選單命令Place wire和PlaceJunction,也可按工具欄中的按鈕操作。八、放置網絡標號單擊“Wiring”工具欄內的放置網絡標號按鈕,光標變?yōu)槭譅?,并拖著一個網絡標號字符串,按下鍵盤上的Tab按鈕,在彈出的“Net Label”對話框中進行修改,然后單擊“OK”按鈕,再將光標移到要放置網絡標號的的導線上,單擊鼠標左鍵即可定位,從而完成電路一個網絡標號的放置。九、畫圖案和放置文字可單擊實用工具欄下拉“Drawing”命令中單擊按鈕,光標變成十字狀,并在

4、其右上角有一個虛框,這時再按下Tab鍵,在對話框“Text”欄中填入文字“ZDQ.SCHDOC”,通過編輯文字對話框“Font”欄中“Change”可以改變編輯文字的字體和大小。將光標移到合適的位置單擊左鍵,完成文字放置,然后單擊右鍵退出放置圖形狀態(tài)。實驗二:繪制層次原理圖一、 實驗目的1了解自頂向下的設計方法。2掌握繪制層次原理圖的方法和流程二、 實驗原理利用Protel DXP 2004系統(tǒng)設計層次原理圖的方法和流程。三、 實驗內容采用自頂向下的設計方法繪制層次原理圖。 1. 繪制如圖3-1所示的子圖CLOCK.SchDoc。2. 繪制如圖3-2所示的子圖SIN.SchDoc。3. 繪制如

5、圖3-3所示的主圖TR1. SchDoc。圖3-1 子圖CLOCK.SchDoc圖3-2 子圖SIN.SchDoc圖3-3 主圖TR1. SchDoc 四、 實驗步驟1. 根據前面新建工程文件的方法,新建工程文件,并在指定目錄下保存為“本人名字-實驗3. PrjPCB”;在該工程文件中新建3原理圖文件,并分別保存為“主圖TR1. SchDoc”,“子圖CLOCK.SchDoc”,“子圖SIN.SchDoc”。2. 分別繪制“子圖CLOCK.SchDoc”和“子圖SIN.SchDoc”。繪制子圖根據以前繪制電路原理圖的方法進行繪制。3. 添加子圖中的輸入/輸出端口,并進行設置。執(zhí)行Place/P

6、ort命令或單擊工具欄的Port快捷按鈕,把輸入輸出端口添加到工作區(qū)中;雙擊添加的按鈕進入端口的屬性設置對話框,如圖3-4所示,子圖CLOCK.SchDoc中端口的設置如:在“Name”菜單里輸入CLK-SIG,在“I/O Type”下拉菜單中選擇“Output”,在“Style”中選擇“Right”,然后單擊“OK”按鈕即可完成子圖CLOCK.SchDoc端口設置。同樣的方法對子圖SIN.SchDoc”進行端口設置。 圖3-4 端口屬性對話框4. 層次原理圖主圖TR1. SchDoc的繪制。繪制主圖中,繪制方塊圖其他部分的電路圖與簡單電路原理圖畫法相似,下面簡要介紹下方塊圖的繪制。(1) 在

7、繪圖工具欄中單擊繪制方塊圖的快捷按鈕,或執(zhí)行Place/Sheet Symbol命令,此時出現十字光標,并帶有虛線形式的方塊電路,在此狀態(tài)下,按Tab鍵,將會出現如圖3-5所示的方塊電路屬性對話框。圖3-5方塊電路屬性對話框在方塊屬性對話框中,“Designator”文本框中輸入CLOCK;在“Filename”文本框中輸入CLOCK.SchDoc,單擊“OK”按鈕,就完成屬性設置,選擇合適的位置放置方塊圖,如圖3-6所示。 圖3-6 放置的方塊圖圖 3-8 完成放置的方塊圖(2) 放置電路端口。執(zhí)行Place/Sheet Entry命令或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快捷按鈕,此時光標變成十字形狀并帶有

8、虛線形式的電路端口符號,單擊Tab鍵,修改端口屬性,在“Name”中輸入CLK-SIG;在“I/O Type”下拉框中選擇“Output”,在“Style”中選擇“Right”即可完成設置,單擊“OK”按鈕,選擇相應的位置放置即可,放置完如圖3-8所示。圖3-7 Sheet Entry屬性對話框另外一個方框圖設置過程相似,這里不再敘述,這樣就完成了自頂向下的設計層次原理圖的整個過程。五、 實驗報告要求1. 敘述自頂向下設計方法的流程。2. 輸出層次電路原路圖。 試驗三 繪制簡單PCB圖試驗內容:1. 了解PCB設計流程、PCB工具欄使用。2. 掌握自動布局與自動布線等知識。3. 熟悉生成印刷電

9、路板的基本步驟和方法實驗步驟:1. 打開繪制完成的振蕩器電路原理圖。2. 新建一個PCB文檔,打開PCB編輯器,單擊PCB編輯窗口西方的“Keep-Out Layer”面板標簽,在該層中執(zhí)行Place/keepout/Track命令或者單擊工具欄中的快捷按鈕,繪制電路板的電氣邊框。3. 加載元器件庫,在PCB編輯窗口內,單擊“Libraries”面板標簽打開元 器件庫,在該面板中單擊左上方的“Libraries”按鈕,添加Miscellaneous Devices PCB元器件庫,然后單擊按鈕Close按鈕即完成PCB元器件庫的加載。4. 在PCB編輯中執(zhí)行Design/Import Chan

10、ges FromPCB Project1.PrjPCB命令并在出現的工程網絡變化對話框中單擊“Validate Changes”按鈕,若狀態(tài)欄一列中出現說明裝入的元器件正確,再單擊“Execute Changes”按鈕將原理圖加載到PCB編輯器中。 5. 執(zhí)行Tools/Auto Placement/Auto Placer命令,得到自動布線的結果。6. 手動元器件布局調整。執(zhí)行Edit/Move/move命令,選中要移動的元器件,單擊空格鍵進行旋轉,直至找到自己想要的角度,再單擊鼠標左鍵來放置元器件,手動調整元器件布局的結果。7. 執(zhí)行Auto Route命令后,在隨后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默認值

11、,單擊“Route All”按鈕,進行自動布線。布線完畢后,在PCN編輯器中,將顯示如圖5-5所示的自動布線電路版圖。8. 執(zhí)行View/Board in 3D命令,系統(tǒng)將自動生成一個3D 的效果圖9.布線規(guī)則檢查,完成后保存。實驗四 自制元件庫 一、實驗目的 1了解元器件庫編輯器的功能2熟練掌握元器件繪圖工具3熟練掌握元器件的制作方法二、實驗內容 1了解元器件庫編輯器的功能2制作元器件MCU AT89S52課程實例18、9腳為電源引腳,設為隱藏。216、8腳為電源引腳,設為隱藏。三、實驗步驟 1.執(zhí)行FileNewPCB Project命令,創(chuàng)建一個PCB項目文檔。2.執(zhí)行FileNewSc

12、hematic Library命令,創(chuàng)建一個原理圖元件庫文檔。圖4.2 原理圖元件庫編輯器界面元件庫編輯器與原理圖設計編輯器界面相似,主要有主選單欄、Sch Lib Standard標準工具欄、Mode模式工具欄、Utilities實用工具欄,左側是項目文件工作區(qū)面板,右面是編輯工作區(qū)。不同的是在元件編輯區(qū)有一個十字坐標軸,將元件工作區(qū)劃分為四個象限,通常在第4象限進行元件的編輯工作。3打開元器件繪圖工具欄后,連續(xù)單擊屏幕“放大”按鈕。4單擊“矩形”按鈕,在第四象限中放置一個矩形符號。5單擊“引腳”按鈕,按Tab鍵,出現Pin(引腳)對話框,設置Number為1,然后依次放置所有引腳。6整體編

13、輯引腳名、電氣類型等。7執(zhí)行ToolsRename Component菜單命令。8設置元件默認屬性,并保存。四、 實驗報告要求1. 敘述自制元件庫的步驟。2. 輸出原理圖符號。 實驗五 封裝元器件的制作一、實驗目的 1了解元器件封裝管理器2熟練掌握新建元器件封裝3熟練掌握利用向導創(chuàng)建元器件封裝二、實驗內容 1了解元器件封裝編輯器2用手工和向導兩種方法進行元器件封裝的創(chuàng)建3編輯已有元器件封裝三、實驗步驟 (一)了解元器件封裝編輯器 新建一個設計數據庫文件,進入PCB元器件封裝編輯器窗口,練習放置工具欄的打開關閉。1創(chuàng)建一個名為MyLib1.Ddb的新設計數據庫文件。2進入PCB.Lib編輯器:

14、執(zhí)行FileNew菜單命令,出現新建文件對話框,選擇PCB Library Document(元器件封裝編輯器)圖標,單擊OK按鈕,進入元件封裝編輯器。(二)用手工方法創(chuàng)建一個元器件的封裝 用完全手工方法創(chuàng)建一個封裝實例,焊盤外直徑為l00mi1,孔徑為50mi1,第一個焊盤為矩形,外形尺寸如圖5.1所示。圖5.1 按鈕實例 1打開實驗創(chuàng)建的文件PCBLIB l .LIB,執(zhí)行ToolsLibrary Options菜單命令,出現工作層面參數設置的對話框,單擊Options選項卡,設置Snap X與Snap Y均為10mil,其余采用默認值,單擊OK按鈕。2按PageUp鍵23次,放大窗口的顯

15、示比例。3執(zhí)行PlacePad菜單命令,光標變成十字、中間帶有焊盤,將光標移動到編輯窗口區(qū)單擊,放置焊盤,按要求的距離尺寸放置四個焊盤。4焊盤屬性的編輯: (1)雙擊任一焊盤,出現焊盤屬性編輯對話框,按實驗要求設置外直徑(X-Size,Y-Size)和孔徑(Hole Size)。(2)因為4個焊盤尺寸均相同,在完成上述設置后,單擊Global按鈕對焊盤進行整體編輯,在Attributes To Match By區(qū)域中設置X-Size、Y-Size、Hole Size為Same,在Copy Attributes區(qū)域中,選中上述幾項,單擊OK按鈕退出。(3)雙擊左上角的焊盤,將其設置為矩形。5設定

16、新建封裝元件的相對原點: 執(zhí)行EditSet ReferencePin 1菜單命令,設定元器件的引腳1為元件的相對原點。6畫輪廓線: 將工作層面切換到Top OverLay(頂層絲印層),或者單擊管理器下面的Current Layer欄,在其中選擇Top Overlay層,執(zhí)行PlaceTrack菜單命令,在焊盤四周畫一個框線,并設置線寬為l0mil。7新建封裝器件的命名: 單擊封裝管理器的Rename按鈕,出現Rename Component(元件重命名)對話框,輸入元件的名稱KAIG-1,單擊OK按鈕,這時封裝器件列表框中顯示為KAIG-1。執(zhí)行FileSave菜單命令保存新建元器件。(三

17、)用向導方式創(chuàng)建元器件封裝 使用向導創(chuàng)建雙列直插式元件封裝DIP 16。1在PCBLIB 1.LIB文件中,執(zhí)行ToolsNew Component菜單命令,出現向導之一對話框。2單擊Next按鈕,打開向導之二對話框,選擇DIP封裝樣式,度量單位選Imperial(mil )。3單擊Next按鈕,打開向導之三對話框,選擇默認值。4單擊Next按鈕,打開向導之四對話框,用于設置焊盤水平與垂直間距,水平、垂直間距取默認值。5單擊Next按鈕,打開向導之五對話框,用于設置元器件的輪廓線粗細,采用默認值。6單擊Next按鈕,打開向導之六對話框,用于設置元器件引腳的數量,可以單擊右邊的微調器進行,也可以

18、直接輸入數量。這里設置16個引腳。7單擊Next按鈕,打開向導之七對話框,用于進行零件封裝的命名,按題目要求將其命名為DIP16。8單擊Next按鈕,打開向導之八對話框,提示完成元器件封裝。如果所有設置無誤,單擊Finish按鈕表示整個過程結束。在元件列表框中可以看到增加了一個元件DIP16。9單擊主工具欄中的“保存”按鈕,或者執(zhí)行FileSave菜單命令,保存新建的元器件。 四、實驗報告1.簡述創(chuàng)建元件封裝的步驟。2.繪出要求的兩元件封裝。實驗六、電路原理圖及印制板圖綜合設計 實驗目的:使學生掌握利用電路CAD軟件進行電路原理圖綜合設計的方法和技能,能熟練進行電路原理圖設計,提高綜合應用能力及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掌握印制板圖綜合設計的方法和技能,能熟練進行電路原理圖和印制板圖綜合設計,提高綜合應用能力及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驗內容:含有任意MCU的電路圖,焊盤數量不低120個。實驗要求:1電路圖連接正確;2. 正確使用畫電路圖工具;3. 正確設置每個元件屬性;4提交完成的電路原理圖。5正確生成和載入網絡表;6. 正確進行元件的自動布局與手工調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