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心理學教案課件_第1頁
公共心理學教案課件_第2頁
公共心理學教案課件_第3頁
公共心理學教案課件_第4頁
公共心理學教案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公共心理學教案公共心理學教案2006春公共心理學教案第一章心理學研究概說第一章心理學研究概說目標要求掌握心理學的概念了解心理學發(fā)展的脈絡了解心理學的流派了解心理學的分類了解心理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公共心理學教案第一節(jié) 心理學的界定心理學的界定本節(jié)主要內容一、心理學的定義一、心理學的定義二、心理學是否可以稱之為科學?二、心理學是否可以稱之為科學? 三、心理學具體研究的內容三、心理學具體研究的內容公共心理學教案一、心理學的定義一、心理學的定義 哲學含義哲學含義為:心理學是闡釋心靈的學問。十九世紀末心理學的科學含義科學含義:心理學是研究心理活動的科學。20世紀2060年代心理學被界定為心理學被界定為:心

2、理學是研究行為的科學 。20世紀70年代心理學被界定為心理學被界定為:心理學是研究行為與心理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本書的定義: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及其規(guī)律的科學 公共心理學教案二、心理學是否可以稱之為科學?二、心理學是否可以稱之為科學?(1)1.辭典或辭源對科學的科學的解釋:廣義而言凡有組織、有系統(tǒng)的知識均稱之為科學;狹義而言專指自然科學。2.科學的科學解釋科學的科學解釋:科學是運用系統(tǒng)的方法處理問題,從而發(fā)現事物變化的真相(規(guī)律),并進而探求其原理原則的學問。此界說包括了3個要件:待解問題、所用方法、目的。 公共心理學教案二、心理學是否可以稱之為科學?二、心理學是否可以稱之為科學?(2)3科學的特

3、征科學的特征:客觀性客觀性 按照事物的本來面目所作出的解釋,科學研究作出的結論不會因人而異;可驗證性可驗證性 指科學研究的結果或理論是可以重復驗證的;系統(tǒng)性系統(tǒng)性 指科學研究必須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規(guī)則。公共心理學教案二、心理學是否可以稱之為科學?二、心理學是否可以稱之為科學?(3)4科學的目的科學的目的科學研究的目的可以分為四個層次:陳述(事實) 將研究中所觀察到的事實,客觀地采用口頭或文字的方式描述出來,不涉及事實的原因;解釋(原因) 將問題發(fā)生的前因后果說清預測(發(fā)生) 根據現有的資料或得出的結論去推測,在相同的條件下事實發(fā)生的可能性控制(條件)阻(防)止災害性事件的發(fā)生,控制無關條件找出事

4、物變化的真正原因。 公共心理學教案二、心理學是否可以稱之為科學?(4)5心理學是科學嗎心理學是科學嗎? 從心理學研究的對象(人性)、方法(科學系統(tǒng))、目的(人性變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特征上看來,心理學的研究是比一般物性研究更為復雜的科學研究。公共心理學教案三心理學具體研究的內容(三心理學具體研究的內容(1)1個體行為:主要指機體任何外顯的、可觀察的反應動作或活動2個體心理:個人所具有的心理現象 認知過程 心理過程 情感過程 個體心理 意志過程 個性傾向性 個性差異 個性心理特征公共心理學教案三心理學具體研究的內容(三心理學具體研究的內容(2) 3.社會心理:人在社會生活中與人交往時產生的心理現象,

5、如人際關系、團體動力、個體社會化等稱之為社會心理。4.個體意識:意識是人對外部或內部刺激的覺知。5.個體無意識:是指人在正常情況下覺察不到的、不能自我調節(jié)和控制的現象。人在夢中的心理現象主要在無意識情況下產生的;精神錯亂、大腦損傷的病人其行為受無意識支配,所以自己沒法控制。公共心理學教案第二節(jié)心理學的發(fā)展脈絡第二節(jié)心理學的發(fā)展脈絡 本節(jié)主要內容:本節(jié)主要內容:一、科學心理學誕生前的歷史背景一、科學心理學誕生前的歷史背景 二、科學心理學的誕生二、科學心理學的誕生 三、心理學發(fā)展的流派三、心理學發(fā)展的流派公共心理學教案一科學心理學誕生前的歷史背景(一科學心理學誕生前的歷史背景(1)1.1.哲學源頭

6、哲學源頭:在西方古代的哲學家中對心理學的發(fā)展影響最大的有三個主要人物。第一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Aristotles,384-322),在其著作中討論了人類的本性、人類知識的由來、五官的運用以及記憶功能等問題。第二是歐洲文藝復興后的法國哲學家笛卡爾笛卡爾(ReneDescarts,15961650),他認為人類生來就具有足以產生感官經驗的心理功能。后來德國哲學家康德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發(fā)展了笛卡爾的理論,成為集大成者,成為哲學思想主流之一的理性主義。第三是十七世紀英國哲學家洛克洛克(John Loke,1632-1704)在哲學上,洛克屬于經驗主

7、義者,強調人類的一切知識均來源于后天經驗,反對理性主義。洛克認為人類的本性就像“白板”純然無色,不分善惡,所有的改變決定于后天經驗。 公共心理學教案一、科學心理學誕生前的歷史背景一、科學心理學誕生前的歷史背景(2)生物學源頭生物學源頭:生物學興起的代表人物是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達爾文(Charles Darwin,1632-1704),其代表作是發(fā)表于1859年的物種起源。他的著名的進化論,有三個主要觀點:(1)世界上一切生物的狀況特征,是經過數百萬年長期進化演變的結果;(2)不同物種的生物之間的顯著差異是由于不同的遺傳造成;(3)同種生物個體之間的顯著差異,主要是由于個體對生存環(huán)境的適應的好壞

8、使然。他的進化論的主要觀點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后來達爾文進化論中的遺傳、環(huán)境、個別差異、適應等概念成了心理學研究的部分主題。公共心理學教案一科學心理學誕生前的歷史背景(一科學心理學誕生前的歷史背景(3)生理學源頭:生理學研究對心理學影響最大的是十九世紀德國的三位生理學家。第一位第一位是柏林大學教授繆勒繆勒(Johannes Muller,1801-1858),繆勒發(fā)現了神經特殊能量說,認為大腦是分區(qū)司職的;他認為人類對外界刺激之所以產生感覺,能夠辨識,完全依賴于各種不同神經傳導所產生的特殊能量所致;他還發(fā)現了神經細胞之間由電化作用產生神經沖動的理論。第 二 位第 二 位 是 繆 勒 的 弟

9、 子 赫 姆 霍 茲赫 姆 霍 茲 ( H e r m a n n V o n Helmholtz,1821-1894),他是柏林大學著名的生理學教授,他的色覺理論和聽覺理論,至今仍是心理學上解釋色覺和聽覺現象的重要理論依據第三位第三位生理學家費西納費西納(Gustav Theoder Fechner,1801-1887),他是德國萊比錫大學教授,設計了著名的心理物理實驗。公共心理學教案二、科學心理學的誕生(二、科學心理學的誕生(1 1) 1879年德國著名心理學家馮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創(chuàng)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開始了對心理現象進行系統(tǒng)的實

10、驗研究,使心理學脫離哲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從此標志著科學心理學誕生了,馮特因此成為心理學之父。公共心理學教案二、科學心理學的誕生二、科學心理學的誕生 (2)馮特對心理學的貢獻可以從如下三點得到印證:第一,他是19世紀后期生理心理學的集大成者,于 1 8 7 4 年 出 版 了 生 理 心 理 學 原 理 (Principles of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有人認為該書是學術史上的心理學獨立宣言;第二,他的心理實驗采用了系統(tǒng)的科學實驗方法,以突破性的構想來研究心的結構;第三,馮特的研究主要以意識為主,現在看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公共心理學教案三、心理學發(fā)展的流派三、

11、心理學發(fā)展的流派1結構主義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 結構主義的奠基人是馮特,其代表人物是馮特的學生鐵欽納(Edward Bradford Titchener,1867-1927)。馮特企圖利用內省法(在精確的實驗條件下,準確地觀察并描述經歷到的心理狀態(tài))對人的意識進行物性的結構分析,所以一般將馮特開始的心理學稱之為結構主義。 公共心理學教案三、心理學發(fā)展的流派三、心理學發(fā)展的流派1結構主義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根據鐵欽納的解釋,經內省而得知人的經驗,經驗構成意識,意識包括3種元素:一為感覺性的,屬覺知元素;二為想象性的,屬觀念元素;三為情感性的,屬情緒元素。在他們

12、看來,心理學研究的目的在于通過內省而了解不同情境刺激下各種元素的結構。結構主義在美國開立門戶之后,就受歐美心理學界的反對,一方面使結構主義隨著1927年鐵欽納的逝世而結束;另一方面使心理學演變成百家爭鳴,學派林立的局面。公共心理學教案三、心理學發(fā)展的流派三、心理學發(fā)展的流派2功能主義(功能主義(functionalism)由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和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在本世紀初創(chuàng)立。其基本主張是:心理學的研究目的應該是研究個體適應環(huán)境時的心理或意識的功能,而不像結構主義那樣,只研究意識的組成元素。功能主義認為對個體適應其

13、生活環(huán)境時心理的了解,遠比心理結構重要。在研究對象上由成人擴展到兒童和動物;在研究方法上除了內省法以外,還引入觀察、測驗以及問卷調查等方法。從哲學思想上看,結構主義與歐洲17世紀的理性主義哲學(主張人的心智是先天結構的)思想有關,功能主義與英國哲學家洛克的經驗主義和生物學家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有關。公共心理學教案三、心理學發(fā)展的流派三、心理學發(fā)展的流派3行為主義行為主義(behaviorism) 行為主義又稱行為論或行為學派,美國心理學家華生(John B.Watson,1878-1958)在1913年發(fā)表了一篇題為一個行為主義眼中的心理學的論文,由此宣告了行為主義的創(chuàng)立。 公共心理學教案三、心

14、理學發(fā)展的流派三、心理學發(fā)展的流派3行為主義行為主義(behaviorism)行為主義有如下四點主張:(1)強調科學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只能是由研究者客觀觀察和測量的外顯行為;(2)強調行為的基礎是個體的反應,多個反應即構成行為的整體;(3)個體行為不是與生俱來的,不是由遺傳決定的,而是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被動學習的;(4)由動物或兒童實驗得出的結論,可推論到一般的人類行為。這種純粹以“客觀的客觀”的行為主義取向,被人們成為激進行為主義。公共心理學教案三、心理學發(fā)展的流派三、心理學發(fā)展的流派3行為主義行為主義(behaviorism)對行為主義作出如下兩點評論:(1)為使心理學符合嚴格的科學標準,刻

15、意就將研究的內容限制在可觀察的外顯行為,將意識排除在外,致使心理學的內涵窄化,限制了心理學的發(fā)展。(2)行為主義的嚴格的科學取向的方法,對心理學走上客觀研究的科學道路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致使心理學在社會科學各學科中形象突出,同時影響20世紀40年代行為科學的興起。在科學心理學的發(fā)展和學習心理學上行為都作出很大的貢獻。公共心理學教案三、心理學發(fā)展的流派三、心理學發(fā)展的流派4完型心理學完型心理學(gestalt psychology 格式塔心理學) 完型心理學由德國心理學家魏特墨(Max Wertheimer,1880-1943)1912年在法蘭克福大學創(chuàng)立,代表 人 物 有 考 夫 卡(K.K

16、offka)、苛勒(W,Kuhler)等人。完型心理學主要研究知覺與意識,其目的在于探究知覺和意識的心理組織過程。公共心理學教案三、心理學發(fā)展的流派三、心理學發(fā)展的流派4完型心理學完型心理學(gestalt psychology 格式塔心理學) 完型心理學強調知覺經驗雖來自外界刺激,各個刺激可能是分離零散的,我們知覺到的卻是有組織的;部分之和不等于整體,整體大于部分之和。原因是在集知覺而成意識時,多加了一層心理組織,所以知覺到心理組織才是最重要的。完型心理學者認為,心理現象未必反應物理刺激的事實,物理刺激是客觀存在的,而心理現象是個體對其加以選擇與組織后的反應。這就是客觀的主觀的道理。完型心理

17、學對知覺的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由于完型心理學所研究的知覺組織與注意、識別、記憶等心理過程有關,所以認知心理學的發(fā)展受到了完型心理學理論的影響。公共心理學教案三、心理學發(fā)展的流派三、心理學發(fā)展的流派n5精神分析論(精神分析論(psychoanalysis)精神分析論是由奧地利醫(yī)生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所創(chuàng)立的。弗洛伊德的主要觀點可以概括為如下三點:(1)人格動力觀(personality dynamics):他用潛意識、欲望、生本能和死本能等概念來解釋人類行為的內在動力;(2)人格發(fā)展觀(personality development):以口腔期、肛門期、性

18、器期、潛伏期、性征期以及認同、母戀情節(jié)等概念來解釋個體心理發(fā)展的過程;(3)人格結構觀(personality structure):用本我、自我、超我來解釋個體的人格結構,并以沖突、焦慮以及各種防衛(wèi)作用等概念解釋人格結構中三個我之間的復雜關系。公共心理學教案三、心理學發(fā)展的流派三、心理學發(fā)展的流派5精神分析論(精神分析論(psychoanalysis)在精神分析論的發(fā)展過程中,一些追隨弗洛伊德的心理學家反對他的“一切行為決定于性本能發(fā)展”的泛性論觀點,又由于社會學和人類學發(fā)展的影響,開始轉向重視和研究人格發(fā)展過程中的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這部分人的觀點和理論被成為“新精神分析論”。弗洛伊德理論

19、的局限:(1)他對人性解釋所持的觀點,是以其多年對病人的觀察記錄為依據的,將其推及到對一般人的解釋,難免會有不妥之處;(2)其理論缺乏人性變異的社會文化解釋。公共心理學教案三、心理學發(fā)展的流派三、心理學發(fā)展的流派6人本主義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humanistic psychology) 人本主義心理學是由馬斯洛(Abraham H. Maslow,1908-1970)和羅杰斯(Carl Rogers,1902-1987)在20世紀50年代創(chuàng)立的。人本主義心理學興起于精神分析和行為主義之后,而且在心理學界的影響也比這兩派的勢力小,故而成為第三勢力。公共心理學教案三、心理學發(fā)展的流派三、心理學

20、發(fā)展的流派6人本主義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humanistic psychology)人本心理學家主張心理學研究應以正常人為研究對象,研究人類不同于動物的一些復雜經驗,如:動機、欲望、價值、快樂、幽默、情感、生活責任、生命意義等真正屬于人格各層面的問題。因此人本心理學主張進一步改善環(huán)境以利于人性的充分發(fā)展,以期達到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的境界。 公共心理學教案三、心理學發(fā)展的流派三、心理學發(fā)展的流派6人本主義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humanistic psychology)從現代心理學的觀點看來人本心理學有兩大特點:(1)人本心理學是以人的需要出發(fā)來研究人性,對人

21、的心理本質作出了新的解釋;(2)人本心理學的基本理念沖淡了心理學的純科學色彩,但其理論不能用實驗加以證明,主要依靠理論上的思辨和推測,難免使人感覺到人本心理學的理論方向是正確的,在進行實際研究時卻遇到了方法上的困難。這也是心理學發(fā)展上普遍存在的兩難問題,心理學研究越是涉及復雜的、高層次的心理,越難找到合適的令人信服的方法。公共心理學教案三、心理學發(fā)展的流派三、心理學發(fā)展的流派7認知心理學認知心理學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認知心理學不是由某一個或幾個心理學家提出來的一套理論,而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逐漸演變而成。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奈瑟(U,Neisser)將當時的各

22、種研究成果加以總結,寫出了認知心理學一書,使得認知心理學成為一種心理學學說。 所謂認知是指人在認識理解事物的過程中的各種心理活動。認知心理學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包括對人的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思維等心理過程的研究;狹義的指信息加工心理學研究感官的信息接收、儲存、提取和應用等信息加工過程。公共心理學教案三、心理學發(fā)展的流派三、心理學發(fā)展的流派8神經心理學(神經心理學(neuropsychology)神經心理學是現代心理學中研究大腦神經生理功能與個體行為以及心理過程的關系的一種新的方向。神經心理學的研究在于了解大腦的整體以及不同部位,在表現某種行為和進行某種心理活動時,究竟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

23、神經心理學不只是一種研究心理學的技術更是一種解釋行為與心理過程的心理學理論。通過直接觀察在不同的意識狀態(tài)下(如:睡眠、清醒、思考、情緒緊張等),大腦各個部位的活動狀況,推論出大腦各區(qū)的專司功能。同時對于行為異常者也可通過獲得的資料,作為為其診斷和治療的依據。公共心理學教案第三節(jié)第三節(jié) 現代心理學的研究領域現代心理學的研究領域 本節(jié)主要內容本節(jié)主要內容一、心理學的五大理論與八大主題一、心理學的五大理論與八大主題 (一)現代心理學的五大理論(一)現代心理學的五大理論 (二)現代心理學的八大主題(二)現代心理學的八大主題 二、二、 現代心理學的分類現代心理學的分類 (一)理論心理學(一)理論心理學

24、(二)應用心理學(二)應用心理學 公共心理學教案一心理學的五大理論與八大主題一心理學的五大理論與八大主題 (一)現代心理學的五大理論(一)現代心理學的五大理論 1行為論行為論 指行為主義所持的理論。行為論主張個體一切行為的改變,均在于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lián)結關系。現代心理學所指的行為論不是激進行為主義,而是指經過修正后的新行為主義。在現代心理學的主題中,行為論主要偏重于學習、動機、社會行為以及異常行為等方面的研究與應用。2精神分析論精神分析論 精神分析論一般指弗洛伊德以潛意識為基礎對行為的內在原因所做的解釋?,F代心理學的主題中,精神分析論主要偏重于身心發(fā)展、動機與遺忘、人格發(fā)展、行為異常以及心理治

25、療等方面的應用。 公共心理學教案一心理學的五大理論與八大主題一心理學的五大理論與八大主題 (一)現代心理學的五大理論(一)現代心理學的五大理論 3人本論人本論 人本論指人本心理學家馬斯洛與羅杰斯所創(chuàng)立的,用人性本善及天賦潛能等觀念,解釋在正常環(huán)境下,個體自我實現的心理過程。人本論主要偏重于學習、動機、人格發(fā)展、咨詢與輔導以以及心理治療等方面的研究。4認知論認知論 認知論包括認知心理學中的廣義與狹義兩種理論,廣義泛指對一般認知過程的解釋,狹義僅指對信息加工行為的解釋?,F代心理學的主題中,認知論主要偏重于學習、智力發(fā)展、情緒、心理治療等方面的研究與應用。5生命科學觀生命科學觀 生命科學觀指以生理心

26、理學和神經心理學的知識為基礎,對個體行為與心理過程的解釋?,F代心理學的主題中,生命科學觀主要偏重于身心發(fā)展、學習、感覺、動機、情緒、異常行為等方面的研究與應用。公共心理學教案一心理學的五大理論與八大主題一心理學的五大理論與八大主題(二)現代心理學的八大主題(二)現代心理學的八大主題1心理的生理基礎心理的生理基礎 在科學心理學發(fā)展的初期,生理心理學只限于對感覺過程的解釋。現代生理心理學的研究已經擴展到身心發(fā)展、學習、動機、情緒、人格、行為異常等層面。 2感覺與知覺感覺與知覺 現代心理學對感覺與知覺的研究,在于研究個體如何以各種感覺器官為通路,去覺察、認識以致解釋周圍世界。感覺是知覺的記錄員,主要

27、以生理功能為基礎;知覺是感覺的評判者,主要受心理因素所支配。 3學習心理學習心理 現代心理學對學習心理的研究,在于探討個體與環(huán)境(包括人事物等)交互作用時,行為獲得和經驗改變的過程。學習并不局限于在學校里獲得知識,凡是動作、技能、語言、生活習慣、記憶、概念、認知、思考、推論、判斷等都是學習心理研究的范圍。學習心理的研究還有應用的目的,以使教學技能和教學效果得到提高。4身心發(fā)展身心發(fā)展 現代心理學對身心發(fā)展的研究,在于探究個體的身心改變與年齡增長二者之間的關系。早期的研究只研究兒童與青年,現代心理學將研究范圍擴展到對整個生命歷程。 公共心理學教案一心理學的五大理論與八大主題一心理學的五大理論與八

28、大主題(二)現代心理學的八大主題(二)現代心理學的八大主題 5個別差異個別差異 現代心理學對個別差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能力差異與性格差異兩個方面,其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差異形成的原因并建立差異的系統(tǒng)理論;陳述差異的事實,為教育的因材施教和社會的人才分工提供依據。6動機與情緒動機與情緒 現代心理學一般把動機與情緒看作一個大主題。動機是行為發(fā)展與改變的內在動力;情緒則是動機滿足與否所帶來的行為反應;兩者性質雖有不同,但有很強的連帶關系。7社會心理社會心理 現代心理學對社會心理的研究,在于探究在團體活動中,個體在行為和心理上受團體的影響,個體之間的相互影響,從而了解人際互動關系,建立系統(tǒng)的社會心理學理論。

29、8異常心理與心理治療異常心理與心理治療 現代心理學對異常行為的研究,在于從個體行為的異?,F象中探究其異常的原因,并建立變態(tài)心理學的理論,評析目前流行的各種心理治療方法。公共心理學教案二、二、 現代心理學的分類現代心理學的分類 (一)理論心理學(一)理論心理學1普通心理學普通心理學 是概略性的基礎理論心理學科。2發(fā)展心理學發(fā)展心理學 探究生命發(fā)展的全程的身心發(fā)展與年齡的關系。3學習心理學學習心理學 探究個體由觀察或練習,使其行為產生較為持久性的改變的過程或結果。4認知心理學認知心理學 探究我們如何獲取知識和如何使用知識的過程。5人格心理學人格心理學 探究個體的人格發(fā)展與人格結構,以及影響其發(fā)展與

30、結構的先天與環(huán)境因素。公共心理學教案二、二、 現代心理學的分類現代心理學的分類(一)理論心理學(一)理論心理學6社會心理學社會心理學 探究個體如何受團體的影響,以及團體中個體之間的相互影響。7變態(tài)心理學變態(tài)心理學 探究異常行為的類別與成因,從而建立系統(tǒng)理論,為心理診斷與治療提供依據。8生理心理學生理心理學 探究個體的行為和心理過程與身體和生理功能的關系。9動物心理學動物心理學 其探究目的有二:一是了解動物行為變化的原理原則,建立解釋動物行為變化所系統(tǒng)理論;二是用動物行為研究中的結論,推論解釋人類的行為。10實驗心理學實驗心理學 以科學的實驗方法,研究人和動物的行為和心理變化過程。 公共心理學教

31、案二、二、 現代心理學的分類現代心理學的分類(二)應用心理學(二)應用心理學1教育心理學教育心理學 以教育情境中教師與學生的交互作用行為作為研究對象,解決教學上的實際問題,建立系統(tǒng)的教學理論。2咨詢心理學咨詢心理學 幫助生活適應困難和心理異常者,了解自己,認識環(huán)境,澄清觀念,解除困惑,消除不良習慣,重建積極的人生。3臨床心理學臨床心理學 專以行為異常和有心理疾患者為研究對象,從事心理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工作。4工業(yè)心理學工業(yè)心理學 研究工業(yè)從業(yè)人員的行為,從而獲得工業(yè)心理的原理原則,解決問題提高生產效率。5消費心理學消費心理學 以社會大眾的消費行為為研究對象,探究消費動機、購買行為、消費信息

32、來源和影響消費決策的因素等。 公共心理學教案二、二、 現代心理學的分類現代心理學的分類(二)應用心理學(二)應用心理學6法律心理學法律心理學 運用心理學原理探究司法程序中,犯罪動機,犯罪證據的信度與效度等。7廣告心理學廣告心理學 研究如何將產品的信息提供給社會大眾,并由此引起消費者購買意識與購買行為。8心理測量學心理測量學 內容包括心理測驗與統(tǒng)計兩部分,研究心理測驗的理論與編制方法,并以統(tǒng)計分析的數據表述測驗的結果。9管理心理學管理心理學 研究團體組織中人與事的問題,從對個別差異的研究,到人際關系和團體效能的探討,其目的在于促進組織發(fā)展,提升工作績效。10健康心理學健康心理學 基本理念是:有健

33、康的心理,就會有健康的身體;心理是可以自主的,由心理而影響身體,比較容易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其研究目的在于:助人調適生活,預防心理疾病,提升病后復健工作的功效。公共心理學教案第四節(jié)心理學的研究方法第四節(jié)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本節(jié)主要內容本節(jié)主要內容一、心理學研究的類型一、心理學研究的類型二、心理學研究的基本程序二、心理學研究的基本程序三、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三、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公共心理學教案一、心理學研究的類型一、心理學研究的類型1根據時間的延續(xù)性可分分為:縱向研究、橫向研究根據時間的延續(xù)性可分分為:縱向研究、橫向研究縱向研究:縱向研究:是在較長的時間內人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系統(tǒng)定期的研究。優(yōu)點優(yōu)點:

34、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對研究對象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反復測查,能較為詳盡地了解其發(fā)展變化的過程,結果的可信度較高。缺點缺點:由于周期長,被試會減少,反復測查會影響被試的情緒,造成準確性下降。橫向研究橫向研究:在同一時間內對不同年齡的被試的心理發(fā)展狀況進行測查,并加以比較的研究。優(yōu)點優(yōu)點:省時、省力、經濟,見效快;缺點比較粗糙,不夠系統(tǒng),不能全面反應心理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橫縱研究橫縱研究:結合橫向和縱向研究共同的優(yōu)點,克服了共同的不足,是較為理想研究方法。公共心理學教案一、心理學研究的類型一、心理學研究的類型2根據研究對象的多少分為:個案研究和根據研究對象的多少分為:個案研究和成組研究成組研究個案研究:對一個和

35、少數幾個被試進行的研究成組研究:對一批被試進行的研究個案成組研究:將個案與成組結合的研究。公共心理學教案二、心理學研究的基本程序二、心理學研究的基本程序(一)確定問題提出研究假設確定問題提出研究假設根據前人的研究和日常生活實際,找出或確定有理論和實際的研究價值的問題。所研究的問題至少是探討兩個或兩個以上事物的關系。在對問題了解認定之后,依據一定的規(guī)則或者原理,提出推測性的結論就是研究假設。實際的研究結果未必與研究假設相符,但在事先的準備與實際的研究過程中,假設對研究具有導向作用。公共心理學教案二、心理學研究的基本程序二、心理學研究的基本程序(二)研究設計研究設計1確定研究對象確定研究對象研究對

36、象研究對象:人或動物。 受測者受測者(subjcet:被試,受試者):所要研究的人或者動物。樣本樣本(sample):從總體中抽取的少數作為研究對象的被試。總體總體(population):與被試同類的所有的研究對象。由對樣本研究所得的結論要推及到總體的前題是,所抽取的樣本具有代表性。抽樣抽樣:如何從總體中抽出有代表性的樣本的過程。隨機抽樣隨機抽樣:使總體中所有的對象被抽到的機會是相同的,抽簽或搖獎就是根據隨機抽樣的原理而設計的。 公共心理學教案二、心理學研究的基本程序二、心理學研究的基本程序(二)研究設計(二)研究設計2選擇研究工具選擇研究工具研究工具研究工具:使被試表現出某種行為或態(tài)度的東

37、西。如:觀察記錄可用照相機、錄音機、錄像機;測量可以選擇合適的心理測驗。所選工具必須符合實驗目的的要求。公共心理學教案二、心理學研究的基本程序二、心理學研究的基本程序(二)研究設計研究設計3變量的界定變量的界定按性質可分為按性質可分為3種:種:(1)屬性變量屬性變量(attribute variable) 指被試本身的特征,指被試本身的特征,如性別、年齡、身體狀況、性格、需要、價值觀等;如性別、年齡、身體狀況、性格、需要、價值觀等;(2)刺激變量刺激變量(stimulus variable) 指引起被試作出反應的指引起被試作出反應的刺激的種類、特征、強度;刺激的種類、特征、強度;(3)反應變量

38、反應變量(response variable) 指被試因刺激引起的指被試因刺激引起的行為變化的種類、特征、強度。行為變化的種類、特征、強度。 公共心理學教案二、心理學研究的基本程序二、心理學研究的基本程序(二)研究設計(二)研究設計3變量的界定變量的界定按變量之間的關系分為五種按變量之間的關系分為五種:按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分為(1)自變量自變量 假定為原因的變量;(2)因變量因變量 假定為結果的變量;(3)中介變量中介變量 介于原因與結果之間產生媒介作用的變量;如果變量之間為相關關系則分為:(4)預預測變量測變量(predictor variable) 預測行為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變量;

39、(5)被預測變量被預測變量(predictid variable亦稱效果變量) 因預測變量的變化而可能發(fā)生變化的變量。4變量操作化變量操作化(operational definition) 對抽象、模糊的概念進行具體、清楚、明白的界定。公共心理學教案二、心理學研究的基本程序二、心理學研究的基本程序(三)選擇研究方法(三)選擇研究方法 (略)方法的選擇和研究的問題達到最佳匹配 ,方為上策。(四)結果解釋與推論(四)結果解釋與推論研究者對研究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后,對結果作出是否驗證假設的解釋。在解釋時要注意結果是否真正驗證了假設,是否出現虛假驗證,所用的統(tǒng)計方法是否正確適當;從樣本推論總體尤其要小心

40、謹慎。公共心理學教案三、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三、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一)觀察法(一)觀察法定義:由研究者直接觀察和記錄被試的行為活動,從而研討變量之間存在何種關系的方法。自然觀察法自然觀察法(舊):在自然情境中對被試的行為進行觀察記錄,從而作出解釋的方法??刂朴^察法控制觀察法(新):在預先設置的情境中進行觀察的方法。在研究中觀察者因立場、研究目的和情境的不同而有兩種不同的身份:一是參與觀察者參與觀察者(participant observer) 即觀察者實際參與被觀察者的活動,以被觀察者中一員的身份,將所見所聞隨時觀察記錄;另一種是非參與觀察者非參與觀察者(non-participant observation) 以旁觀者的身份記錄其所見所聞,其觀察原則是:不能讓被試覺察。在實驗室中為了不使被試覺察常用單向玻璃。觀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