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文獻及翻譯:信息系統開發(fā)和數據庫開發(fā)_第1頁
外文文獻及翻譯:信息系統開發(fā)和數據庫開發(fā)_第2頁
外文文獻及翻譯:信息系統開發(fā)和數據庫開發(fā)_第3頁
外文文獻及翻譯:信息系統開發(fā)和數據庫開發(fā)_第4頁
外文文獻及翻譯:信息系統開發(fā)和數據庫開發(f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天津科技大學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外文資料翻譯 專 業(yè):軟件工程 學 號: 10103219 姓 名: 吳振 指導老師姓名:程 嵐 嵐遲 22天津科技大學外文資料翻譯 信息系統開發(fā)和數據庫開發(fā)組織中,數據庫開發(fā)是從企業(yè)數據建模開始的,企業(yè)數據建模確定了組織數據庫的范圍和一般內容。這一步驟通常發(fā)生在一個組織進行信息系統規(guī)劃的過程中,它的目的是為組織數據創(chuàng)建一個整體的描述或解釋,而不是設計一個特定的數據庫。一個特定的數據庫為一個或多個信息系統提供數據,而企業(yè)數據模型(可能包含許多數據庫)描述了由組織維護的數據的范圍。在企業(yè)數據建模時,你審查當前的系統,分析需要支持的業(yè)務領域的本質,描述需要進一步

2、抽象的數據,并且規(guī)劃一個或多個數據庫開發(fā)項目。圖1顯示松谷家具公司的企業(yè)數據模型的一個部分。1.1 信息系統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高級的數據模型僅僅是總體信息系統體系結構(ISA)一個部分或一個組織信息系統的藍圖。在信息系統規(guī)劃期間,你可以建立一個企業(yè)數據模型作為整個信息系統體系結構的一部分。根據Zachman(1987)、Sowa和Zachman(1992)的觀點,一個信息系統體系結構由以下6個關鍵部分組成:數據(如圖1所示,但是也有其他的表示方法)。 操縱數據的處理(著系可以用數據流圖、帶方法的對象模型或者其他符號表示)。 網絡,它在組織內并在組織與它的主要業(yè)務伙伴之間傳輸數據(它可以通過網

3、絡連接和拓撲圖來顯示)。 人,人執(zhí)行處理并且是數據和信息的來源和接收者(人在過程模型中顯示為數據的發(fā)送者和接收者)。 執(zhí)行過程的事件和時間點(它們可以用狀態(tài)轉換圖和其他的方式來顯示)。 事件的原因和數據處理的規(guī)則(經常以文本形式顯示,但是也存在一些用于規(guī)劃的圖表工具,如決策表)。 1.2 信息工程信息系統的規(guī)劃者按照信息系統規(guī)劃的特定方法開發(fā)出信息系統的體系結構。信息工程是一種正式的和流行的方法。信息工程是一種面向數據的創(chuàng)建和維護信息系統的方法。因為信息工程是面向數據的,所以當你開始理解數據庫是怎樣被標識和定義時,信息工程的一種簡潔的解釋是非常有幫助的。信息工程遵循自頂向下規(guī)劃 的方法,其中,

4、特定的信息系統從對信息需求的廣泛理解中推導出來(例如,我們需要關于顧客、產品、供應商、銷售員和加工中心的數據),而不是合并許多詳盡的信息請求(如一個訂單輸入屏幕或按照地域報告的銷售匯總)。自頂向下規(guī)劃可使開發(fā)人員更全面地規(guī)劃信息系統,提供一種考慮系統組件集成的方法,增進對信息系統與業(yè)務目標的關系的理解,加深對信息系統在整個組織中的影響的理解。信息工程包括四個步驟:規(guī)劃、分析、設計和實現。信息工程的規(guī)劃階段產生信息系統體系結構,包括企業(yè)數據模型。1.3 信息系統規(guī)劃信息系統規(guī)劃的目標是使信息技術與組織的業(yè)務策略緊密結合,這種結合對于從信息系統和技術的投資中獲取最大利益是非常重要的。正如表1所描述

5、的那樣,信息工程方法的規(guī)劃階段包括3個步驟,我們在后續(xù)的3個小節(jié)中討論它們。1.確定關鍵性的規(guī)劃因素關鍵性的規(guī)劃因素是指組織目標、關鍵的成功因素和問題領域。確定這些因素的目的是建立規(guī)劃的環(huán)境并且將信息系統規(guī)劃與戰(zhàn)略業(yè)務規(guī)劃聯系起來。表2顯示了松谷家具公司的一些可能的關鍵規(guī)劃因素,這些因素有助于信息系統的管理者為新的信息系統和數據庫社頂優(yōu)先級以處理需求。例如,考慮到不精確的銷售預測這個問題領域,信息系統的管理者可能在組織數據庫中存放額外的歷史銷售數據、新的市場研究數據和新產品的測試數據。2.確定組織的規(guī)劃對象組織規(guī)劃對象定義了業(yè)務范圍,業(yè)務范圍會限制后來的系統分析和信息系統可能發(fā)生改變的地方。五

6、個關鍵的規(guī)劃對象如下所示:組織單元組織中的各種部門。組織地點業(yè)務操作的發(fā)生地。業(yè)務功能支持組織使命的業(yè)務處理的相關組。業(yè)務功能不同于組織單元,事實上一個功能可以分配給多個組織單元(例如,產品開發(fā)功能可能是銷售部和生產部共同的責任)。實體類型 關于組織所管理的人,地點和事物的數據的主要類別。信息系統處理數據集的應用軟件和支持程序。3.建立企業(yè)模型一個全面的企業(yè)模型包括每個企業(yè)功能的功能分解模型、企業(yè)數據模型和各種規(guī)劃矩陣。功能分解是把組織的功能進行更詳細的分解過程,功能分解是在系統分析中為了簡化問題、分散注意力和確定組件而使用的經典處理方法。在松谷家具公司中訂單履行功能的功能分解的例子如圖2所示

7、。對于處理業(yè)務功能和支持功能的全部集合而言,多個數據庫是必須的,因此一個特定的數據庫可能僅僅對支持功能(如圖2所示)的一個子集提供支持。為了減少數據冗余和使數據更有意義,擁有完整的、高層次的企業(yè)視圖是非常有幫助的。企業(yè)數據模型使用特定的符號來描述。除了實體類型這種圖形描述外,一個完整的企業(yè)數據模型還應包括每個實體類型的描述和描述業(yè)務操作的提要,即業(yè)務規(guī)則。業(yè)務規(guī)則決定數據的有效性。一個企業(yè)數據模型不僅包括實體類型,還包括數據實體間的聯系,以及各種規(guī)劃對象間的其他聯系。顯示規(guī)劃對象間聯系的一種常見形式是矩陣。由于規(guī)劃矩陣不需要數據庫被明確的建模就可以明確描述業(yè)務需求,因此規(guī)劃矩陣是一種重要的功能

8、。規(guī)劃矩陣經常從業(yè)務規(guī)則中導出,它有助于社頂開發(fā)活動優(yōu)先級、將開發(fā)活動排序和根據自頂向下視圖通過一種企業(yè)范圍的方法安排這些開發(fā)活動。有許多種規(guī)劃矩陣可供使用,它們的共同之處是:地點-功能顯示業(yè)務功能在哪個業(yè)務地點執(zhí)行。單元-功能顯示業(yè)務功能由哪個業(yè)務單元執(zhí)行或負責。信息系統-數據實體解釋每個信息系統如何與每個數據實體相互作用(例如,是否每個系統都對每個實體中的數據進行創(chuàng)建、檢索、更新和刪除)。支持功能-數據實體確定每個功能中數據的獲取、使用、更新和刪除。信息系統-目標顯示信息系統支持的每個業(yè)務目標圖3舉例說明了一個可能的功能-數據實體矩陣。這樣的矩陣可以用于多種目的,包括以下三個目的:1)確定

9、空白實體顯示哪些數據實體沒有被任何功能使用或哪個功能沒有使用任何實體。2)發(fā)現丟失的實體每個功能涉及的員工通過檢查矩陣能夠確認任何可能丟失的實體。3)區(qū)分開發(fā)活動的優(yōu)先級如果一個給頂的功能對于系統開發(fā)有高優(yōu)先級(可能因為它與重要的組織目標相關),那么這個領域所使用的實體在數據庫開發(fā)中擁有高優(yōu)先級。Hoffer、George和Valacich(2002)的著作中有關于怎樣使用規(guī)劃矩陣完成信息工程和系統規(guī)劃的更完整的描述。2數據庫開發(fā)過程基于信息工程的信息系統規(guī)劃是數據庫開發(fā)項目的一個來源。這些開發(fā)新數據庫的項目通常是為了滿足組織的戰(zhàn)略需求,例如改善客戶支持、提高產品和庫存管理或進行更精確的銷售預

10、測。然而許多數據庫開發(fā)項目更多的是以自底向上的方式出現的,例如信息系統的用戶需要特定的信息來完成他們的工作,從而請求開始一個項目,又如其他信息系統的專家發(fā)現組織需要改進數據管理而開始新的項目。即使在自底向上的情況下,建立企業(yè)數據模型也是必須的,以便理解現有的數據庫是否可以提供所需的數據,否則,新的數據庫、數據實體和屬性都應該加到當前的組織數據資源中去。無論是戰(zhàn)略需求還是操作信息的需求,每個數據庫開發(fā)項目通常集中在一個數據庫上。一些數據庫項目僅僅集中在定義、設計和實現一個數據庫,以作為后續(xù)信息系統開發(fā)的基礎。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數據庫及其相關信息處理功能是作為一個完整的信息系統開發(fā)項目的一部分而

11、被開發(fā)的。2.1 系統開發(fā)生命周期指導管理信息系統開發(fā)項目的傳統過程是系統開發(fā)生命周期(SDLC)。系統開發(fā)生命周期是指一個組織中由數據庫設計人員和程序員組成的信息系統專家小組詳細說明、開發(fā)、維護和替換信息系統的全部步驟。這個過程比作瀑布是因為每一步都流到相鄰的下一步,即信息系統的規(guī)格說明是一塊一塊地開發(fā)出來的,每一塊的輸出是下一塊的輸入。然而如圖所示,這些步驟并不是純線性的,每個步驟在時間上有所重疊(因此可以并行地管理步驟),而且當需要重新考慮先前的決策時,還可以回滾到前面某些步驟。(因而水可以在瀑布中倒流?。﹫D4對系統開發(fā)生命周期每一階段的目的和可交付的產品進行了簡明注解。系統開發(fā)生命周期

12、的每一階段都包括與數據庫開發(fā)相關的活動,所以,數據庫管理的問題遍布整個系統開發(fā)過程。我們在圖5中重復了系統開發(fā)生命周期的七個階段,并概述了每個階段常見的數據庫開發(fā)活動。請注意,系統開發(fā)生命周期的階段和數據庫開發(fā)步驟之間不存在一一對應的關系,概念數據建模發(fā)生在兩個系統開發(fā)生命周期階段之間。企業(yè)建模 數據庫開發(fā)過程從企業(yè)建模(系統開發(fā)生命周期中項目論證和選擇階段的一部分)開始設定組織數據庫的范圍和一般內容。企業(yè)建模發(fā)生在信息系統規(guī)劃和其他活動期間,這些活動確定信息系統的哪個部分需要改變和加強并概述出全部組織數據的范圍。在這一步中,檢查當前數據庫和信息系統,分析作為開發(fā)項目主體的業(yè)務領域的本質,用非

13、常一般的術語描述每個信息系統在開發(fā)時所需要的數據。每個項目只有當它達到組織的預期目標時才可以進行下一步。概念數據建模對一個已經開始的信息系統項目而言,概念數據建模階段分析信息系統的全部數據需求。它分為兩個階段。首先,它在項目開始和規(guī)劃階段建立一張類似于圖1的圖。同時建立其他文檔來概述不考慮現存數據庫的情況下特定開發(fā)項目中所需的數據范圍。此時僅僅包括高層類別的數據(實體)和主要聯系。然后在系統開發(fā)生命周期的分析階段產生確定信息系統必須管理的全部組織數據的詳細數據模型,定義所有數據屬性,列出全部數據類別,表示數據實體間所有的業(yè)務聯系,確定描述數據完整性的全部規(guī)則。在分析階段,還要檢查概念數據模型(

14、在后面也稱作概念模式)與用來解釋目標信息系統其他方面的模型類別的一致性,例如處理步驟、處理數據的規(guī)則以及時間的時序。然而,即使是這樣詳細的概念數據模型也只是初步的,因為后續(xù)的信息系統生命周期中的活動在設計事務、報表、顯示和查詢時可能會發(fā)現遺漏的元素或錯誤。因此,經常說到的概念數據建模是以一種自頂向下的方式完成的,它由業(yè)務領域的一般理解所驅動,而不是由特定的信息處理活動所驅動。3.邏輯數據庫設計邏輯數據庫設計從兩個角度進行數據庫開發(fā)。首先,將概念數據模型變換成基于關系數據庫理論的標準表示方法關系。然后像設計信息系統的每個計算機程序(包括程序的輸入和輸出格式)那樣,對數據庫支持的事務、報表、顯示和

15、查詢進行詳細的檢查。在這個所謂的自底向上的分析中,精確地驗證數據庫中需要維護的數據和在每個事務、報表等等中需要的那些數據的性質。對于每個單獨的報表、事務等等的分析都要考慮一個特定的、有限制的但是完全的數據庫視圖。當報表、事務等被分析時有可能根據需要而改變概念數據模型。尤其在大型的項目中,不同的分析人員和系統開發(fā)者的團隊可以獨立地工作在不同的程序或程序集中,他們所有工作的細節(jié)直到邏輯設計階段才可能會顯示出來。在這種情況下,邏輯數據庫設計階段必須將原始的概念數據模型和這些獨立的用戶視圖合并或集成到一個全面的設計中。在進行邏輯信息系統設計時也可以確定額外的信息處理需求,此時這些新的需求必須集成到前面

16、確定的邏輯數據庫設計中。邏輯數據庫設計的最后一步是根據為生成結構良好的數據規(guī)格說明而確定的規(guī)則,將組合的、協商后的數據規(guī)格說明轉換成基本的或原子的元素。對當今的大部分數據庫而言,這些規(guī)則來自關系數據庫理論和稱作規(guī)范化的過程。這一步的結果是產生管理這些數據的、不引用任何數據庫管理系統的完整的數據庫描述圖。在完成邏輯數據庫設計后,開始確定詳細的計算機程序的邏輯和維護、報告數據庫內容所需的查詢。4.物理數據庫設計和定義物理數據庫設計和定義階段決定計算機存儲器(通常是磁盤)中數據庫的組織,定義數據庫管理系統的物理結構,概述處理事務的程序,產生期望的管理信息和決策支持的報表。本階段的目標是設計能夠有效、

17、安全地管理所有數據處理的數據庫,因此物理數據庫設計需緊密結合物理信息系統其他方面的設計,包括程序、計算機硬件、操作系統和數據通信網絡。5.數據庫實現數據庫實現階段編寫、測試和安裝處理數據庫的程序。設計人員可以使用標準的編程語言(如COBOL、C或Visual Basic)、專用的數據庫處理語言(如SQL),或專用的非過程化語言來編程,以產生固定格式的報表、顯示結果,可能還包括圖表。在實現階段,還要完成所有的數據庫文檔,培訓用戶,為信息系統(和數據庫)的用戶安裝程序。最后一步是利用現存的信息源(遺留應用中的文件和數據庫以及現在需要的新數據)加載數據。加載數據的第一步經常是將數據從現存的文件和數據

18、庫中轉到一種中間的格式(如二進制或文本文件),然后再將這些中間數據加載到新的數據庫中。最后,運行數據庫以及相關的應用以供實際的用戶維護和檢索數據。在運轉期間,定期備份數據庫,并當數據庫損壞或受到影響時恢復數據庫。6.數據庫維護數據庫在數據庫維護期間逐漸發(fā)展。在這一步,為了滿足變化的業(yè)務條件,為了改正數據庫設計的錯誤,或數據庫應用的處理速度而增加、刪除或改變數據庫的結構特征。當一個程序或計算機發(fā)生故障而使數據庫受到影響或損壞時也可能應該重建數據庫。這一步通常是數據庫開發(fā)過程中最長的一步,因為它持續(xù)數據庫及相關應用的整個生命周期,每次數據庫的發(fā)展都可看作一個簡略的數據庫開發(fā)過程,其中會出現概念數據

19、建模、邏輯和物理數據庫設計以及數據庫實現以處理提出的變化。2.2 信息系統開發(fā)的其他方法系統開發(fā)生命周期法或其稍作變化的變體經常用于指導信息系統和數據庫的開發(fā)。信息系統生命周期是一種方法學,它是高度結構化的方法,它包括許多檢查和權衡以確保每一步產生精確的結果,而且新的或替代的信息系統與它必須通信的或數據定義需要一致的現存系統保持一致。系統開發(fā)生命周期法經常由于產生一個工作系統需要很長的時間而受到批評,因為工作系統僅僅在整個過程結束時才產生?,F在組織越來越多的使用快速應用開發(fā)法,它是一個包含分析、設計和實現步驟的快速重復的迭代過程,直到匯聚到用戶所需的系統為止。快速應用開發(fā)法在所需的數據庫已經存

20、在、增強系統主要是為了檢索數據的應用中適用,而不適用于那些生成和修改數據庫的應用。使用最廣泛的快速應用開發(fā)法之一是原型法。原型法是一個系統開發(fā)的迭代過程,通過分析員和用戶的緊密配合,持續(xù)地修改系統而最終將所有需求轉換成一個工作系統。圖6顯示原型法的過程。在此圖中我們包含了注釋,概略地描述了每個原型法階段的數據庫開發(fā)活動。一般來說,當信息系統的問題被確定時,僅僅粗略地嘗試概念數據建模。在開發(fā)最初的原型時,設計用戶想要的顯示和報表,同時理解任何新的數據庫需求并定義一個用語原型的數據庫。這通常是一個新的數據庫,它復制現存系統的一部分,還可能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當需要新的內容時,這些內容通常來自外部數

21、據源,如市場研究數據、一般的經濟指標或行業(yè)標準。當產生原型新的版本時重復數據庫的實現和維護活動。通常僅進行最低限度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因為此時的重點是盡可能快地產生可以使用的原型版本。而且文檔管理也延遲到項目的最后,在交付使用時才進行用戶培訓。最后,一旦構建了一個可接受的原型,開發(fā)者和用戶將決定最后的原型和數據庫是否能交付使用。如果系統(包括數據庫)效率很低,那么系統和數據庫將被重新編程和重新組織以達到期望的性能。隨著可視化編程工具(如Visual Basic、Java、Visual C+和第四代語言)越來越流行,利用可視化編程工具可以很方便地修改用戶與系統間的界面,原型法正成為可供選擇的系

22、統開發(fā)方法。使用原型法改變用戶報表和顯示的內容和布局是相當容易的。在這個過程中,新的數據庫需求被確定,因此被發(fā)展中的應用使用的現存的數據庫應該進行修改。甚至有可能為一個需要新的數據庫的系統使用原型法,在這種情況下,當系統需求在迭代的開發(fā)過程中不斷變化時需要獲取樣本數據以建造或重建數據庫原型。3數據庫開發(fā)的三層模式體系結構在本文前面關于數據庫開發(fā)過程的解釋中提到了一個系統開發(fā)項目上建立的幾個不同的、但是相關的數據庫視圖或模型: 概念模式(在分析階段建立)。 外部模式或用戶視圖(在分析階段和邏輯設計階段建立)。 物理模式或內部模式(在物理設計階段建立)。圖7描述了數據庫這三個視圖之間的關系,重要的

23、是要記住,它們是同一個組織數據庫的視圖或模型。也就是說,每一個組織數據庫都有一個物理模式、一個概念模式以及一個或多個用戶視圖。因此,三層模式體系結構用觀察同一數據集的不同方式定義數據庫。概念模式 關于全部數據庫結構的、與技術無關的規(guī)格說明。概念模式定義了整個數據庫而不涉及數據怎樣存儲在計算機的二級存儲器中。通常,概念模式用實體-聯系(E-R)圖或對象建模符號這樣的圖形格式來描述,我們把這種類型的概念模式稱為數據模型。另外,概念模式的規(guī)格說明作為元數據存儲在信息庫或數據字典中。物理模式 包括概念模式的數據怎樣存儲在計算機二級存儲器中的規(guī)格說明。對數據庫分析員和設計人員來說,重要的是物理數據庫(物

24、理模式)的定義,它提供了關于分配和管理存儲和訪問的數據所在的物理二級存儲器空間的數據庫技術的全部規(guī)格說明。數據庫開發(fā)和數據庫技術是以數據庫這三個模式間的區(qū)分為基礎的。數據庫開發(fā)項目的一個角色可能僅需處理與這三個視圖中的一個相關的工作。例如,一個初學者可能設計用于一個或多個程序的外部模式,而一個有經驗的開發(fā)者將設計物理模式或概念模式。數據庫設計問題在不同的層次上有很大的不同。4三層數據庫定位體系結構顯然,所有數據庫中的好的事情都和“三”有關!當設計一個數據庫時,你要選擇把數據存放在何處。這個選擇在物理數據庫設計階段作出。數據庫分為個人數據庫、工作組數據庫、部門數據庫、企業(yè)數據庫和因特網數據庫。個

25、人數據庫經常由最終用戶自己設計和開發(fā),僅僅由數據庫專家給予培訓和咨詢幫助,它僅包含最終用戶個人感興趣的數據。有時候,個人數據庫是從工作組數據庫或企業(yè)數據庫中提取出來的,這種情況下數據庫專家經常編寫一些提取例程來創(chuàng)建本地數據庫。工作組數據庫和部門數據庫經常被最終用戶、業(yè)務部門中的系統專家和中心數據庫專家一起開發(fā)。這些人員的協同工作是必須的,因為在設計共享的數據庫時必須權衡大量的問題:處理速度、易于使用、數據定義的差別和其他類似的問題。由于企業(yè)數據庫和因特網數據庫影響廣、規(guī)模大,所以,通常由在集中的數據庫開發(fā)小組中受過專業(yè)培訓的數據庫專家來開發(fā)。1.客戶層一個臺式計算機或筆記本也稱作表示層,它專門

26、管理用戶系統界面和本地化數據,在這一層上可以執(zhí)行Web腳本任務。2.服務器/Web服務器層處理HTTP協議、腳本任務,執(zhí)行計算和提供數據訪問,所以該層稱作處理服務層。3.企業(yè)服務器(小型機或大型機)層執(zhí)行復雜的計算和管理來自組織間多個數據源的數據的合并,也稱作數據服務層。在一個組織中,數據庫和信息系統分層的體系結構與用于分布式計算的客戶/服務器體系結構的概念相關??蛻?服務器體系結構基于一個局域網環(huán)境,其中服務器上(稱作數據庫服務器或數據庫引擎)的數據庫軟件執(zhí)行來自客戶工作站的數據庫命令,每個客戶的應用程序專注于它們的用戶接口功能。實際上,整個概念數據庫(以及訪問這些數據庫的應用處理例程)作為

27、一個分布式數據庫或單獨但是相關的物理數據庫而分布在本地的PC工作站、中間的服務器(工作組或部門)和一個中心服務器(部門或企業(yè))上。簡單地說,使用客戶/服務器體系結構的原因是: 它可以在多個處理器上同時處理同一個應用,因此改善了應用的響應時間和數據處理速度。 它可以利用每個計算機平臺最好的數據處理特性(如PC的高級用戶界面與小型機和大型機的計算速度)。 可以混合使用各種客戶端的技術(裝配Intel或Motorola處理器的個人計算機、網絡計算機、信息站等)和共享公共數據。另外,你可以在任何層改變技術而僅對其他層系統模塊的影響很小。 能夠使處理靠近需處理的數據源,從而改進響應時間并減少網絡通信量。

28、 它允許和鼓勵接受開放系統標準。對于數據庫開發(fā)而言,使用一個多層的客戶/服務器體系結構開發(fā)數據庫最有意義之處在于易于將數據庫開發(fā)和維護數據庫的模塊與向最終用戶表示數據庫內容的信息系統模塊分隔開。表示例程能夠使用像PowerBuilder、Java和Visual Basic這樣的語言來提供易于使用的圖形化的用戶界面。通過中間件,表示例程能夠通過層間相互作用來訪問例程,該例程訪問所需數據并分析這些數據以形成所需信息。作為一個數據庫開發(fā)人員和程序員,你可以在這三層中的任何一層工作,開發(fā)必需的軟件。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and Database Developm

29、entIn many organizations, database development from the beginning of enterprise data modeling, data modeling enterprises determine the scope of the database and the general content. This step usually occurs in an organization's information system planning process, it aims to help organizations c

30、reate an overall data description or explanation, and not the design of a specific database. A specific database for one or more information systems provide data and the corporate data model (which may involve a number of databases) described by the organization maintaining the scope of the data. Da

31、ta modeling in the enterprise, you review of the current system, the need to support analysis of the nature of the business areas, the need for further description of the abstract data, and planning one or more database development project. Figure 1 shows Pine Valley furniture company's enterpri

32、se data model of a part. 1.1 Inform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 As shown in figure 1, senior data model is only general inform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 (ISA) or a part of an organization's information system blueprint. In the information system planning, you can build an enterprise data model as a

33、whole inform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 part. According to Zachman (1987), Sowa and Zachman (1992) views of an inform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six key components: Data (Figure 1 shows, but there are other methods that). Manipulation of data processing (of a data flow diagram

34、can be used, with the object model methods, or other symbols that). Networks, which organizations and in organizations with its main transmission of data between business partners (it can connect through the network topology map and to demonstrate). People who deal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data an

35、d information and is the source and receiver (in the process model for the data shows that the sender and the receiv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events and time points (they can use state transition diagram and other means.) The reasons for the incident and data processing rules (often in the form of

36、text display, but there are also a number of charts for the planning tools such as decision tables). 1.2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systems planner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pecific information system planning methods developed inform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s a po

37、pular and formal methods.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s a data-oriented cre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s because the data-oriented, so when you begin to understand how the database is defined by the logo and whe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 concise explanatio

38、n is very helpfu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follow top-down planning approach, in which specific information systems from a wide range of information needs in the understanding derived from (for example, we need about customers, products, suppliers, sales and processing of the data center), rather th

39、an merging many detailed information requested ( orders such as a screen o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mportation of geographical sales summary report). Top-down planning will enable developers to plan mor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system, consider system components provide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e

40、nhance the information system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usiness objectives of the understanding,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information systems throughout the organization in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cludes four steps: planning, analysi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

41、on. The planning stage of project information generated inform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 including enterprise data model. 1.3 Information System Planning Information systems planning objective is to enable IT organizations and the business strategy closely integrated, such integration for the inform

42、ation systems and technology to make the most of the investment interest is very important. As the table as a descriptio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pproach the planning stage include three steps, we in the follow-up of three sections they discussed. 1. Critical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planning Plann

43、ing is the key factor that organizational objectives,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and problem areas. These factors determine the purpos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planning and environment planning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linked to strategic business planning. Table 2 shows the Pine Valley furniture compa

44、ny's key planning a number of possible factors, these factors contribute to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r for the new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databases clubs top priority to deal with the demand. For example, given the imprecise sales forecasts this problem areas,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rs

45、in the organization may be stored in the database additional historical sales data, new market research data and new product test data. 2. The planning organizations set targets Organizations planning targets defined scope of business, and business scope will limit the subsequent analysis and inform

46、ation systems may change places. Five key planning targets as follows: organizational units in the various sectors. organizations location of the place of business operations. functions of the business support organizations handling mission of the relevant group. Unlike business organizations functi

47、on modules, in fact a function can be assigned to various organizations modules (for example, product development function is the production and sale of the common responsibility of the Ministry). types of entities managed by the organization on the people, places and things of the major types of da

48、ta. Information System data set processing software applications and support procedures. 3. To set up a business model A comprehensive business model including the functions of each enterprise functional decomposition model, the enterprise data model and the various planning matrix. Functional decom

49、position is the function of the organization for a more detailed decomposition process, the functional decomposition is to simplify the analysis of the issue, distracted and identify components and the use of the classical approach. Pine Valley furniture company in order to function in the functiona

50、l decomposition example in figure 2 below. In dealing with business functions and support functions of the full set, multiple databases, is essential to a specific database therefore likely only to support functions (as shown in Figure 2) provide a subset of support. In order to reduce data redundan

51、cy and to make data more meaningful, has a complete, high-level business view is very helpful. The use of specific enterprise data model to describe the symbol. Apart from the graphical description of this type of entity, a complete enterprise data model should also include a description of each ent

52、ity type description of business operations and a summary of that business rules. Business rules determine the validity of the data. An enterprise data model includes not only the types of entities, including the link between the data entities, as well as various other objects planning links. Showed

53、 that the linkage between planning targets a common form of matrix. Because of planning matrix need not be explicit modeling database can be clearly described business needs, planning matrix is an important function. Regular planning matrix derived from the operational rules, it will help social dev

54、elopment activities that top priority will be sorting and development activities under the top-down view through an enterprise-wide approac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activities.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planning matrix is available, their commonalities are: locations - features show business func

55、tion in which the implementation of operational locations. unit - functions which showed that business function or business unit responsible for implement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 data entities to explain how each information system interact with each data entity (for example, whether or not each

56、system in each entity have the data to create, retrieve, update and delete). support functions - data in each functional entities in the data set for the acquisition, use, update and delete. Information System - target indication for each information system to support business objectives. Figure 3 i

57、llustrate a possible functions - data entities matrix. Such a matrix can be used for a variety of purposes,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three objectives: 1) identify gaps in the data entities to indicate the types of entities not use any function or functions which do not use any entity. 2) found that t

58、he loss of each functional entities involved in the inspection staff through the matrix to identify any possible loss of the entity. 3)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development activities if the priority to the top of a system development function for a high-priority (probably because it important organizational objectives related), then this area used by entit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atabase has a high priority. Hoffer, George and Valacich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