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案_第1頁
蘇教版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案_第2頁
蘇教版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案_第3頁
蘇教版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案_第4頁
蘇教版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蘇教版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第一單元土壤與生命1 我們周圍的土壤教學目標 會觀察、 描述、 記錄; 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塊、 枯枝落葉、小蟲、 蚯蚓等;了解土壤與生命有密切的關(guān)系。 能夠親自采集土樣,并觀察土壤;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來研究土壤。教學過程一、導入1談話:走出課堂,在我們周圍哪里有土壤嗎?2談話:關(guān)于土壤,你知道些什么?大家還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3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引導學生確定本課的研究內(nèi)容。二、實地考察土壤并采集土壤樣品1分小組活動:挖開土層,觀察土層下看到了什么,并記錄。2小組交流:描述自己看到了什么。3注意觀察土壤中“居民 ”的生活,它們都在干什么?4在觀察的基礎(chǔ)上學生提出

2、自己的問題。三、感性認識,提出設(shè)想,深入研究1回顧認識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鼻子聞、用手摸、捻、握、捏等。2用放大鏡等工具進行觀察,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感受。活動過程:1)取一些采回的土樣放在紙上。2)觀察土樣、用放大鏡看、在手指間摩擦干燥的土樣、聞土樣。( 3)把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寫在活動記錄上。(科學教材第62 頁)3組織學生討論觀察到的結(jié)果。2 了解土壤教學目標 知道砂、黏土和腐殖質(zhì)是組成土壤的三種主要成分;了解土壤中砂、黏土和腐殖質(zhì)的多少,影響著土壤的種類;了解不同種類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樣; 了解不同土壤歷史和種植不同的農(nóng)作物,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不同方法鑒別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

3、; 能夠獨立的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能夠設(shè)計實驗,比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能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家鄉(xiāng)的土壤。教學過程一、激發(fā)興趣、導入1課件:它向我們介紹了什么?(土壤標本)2) 小結(jié): 大家想知道有多少種土壤?怎樣分類?我們周圍的土壤屬于哪一類?為什么不同地方的土壤生長的植物不一樣?今天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去研究吧。二、組織討論,交流經(jīng)驗1提問:關(guān)于土壤的種類,你知道有哪些?2談話:怎樣分類,是否與土壤中的成分有關(guān)?三、感知土壤、分離結(jié)構(gòu)1認識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鼻子聞、用手摸、捻、握、捏等。善于讓學生在平時探究活動中總結(jié)自己的研究方法,也要善于靈活地運用這種方法。2放大鏡等工具進行觀

4、察,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感受。四、比較沙和黏土的不同1研究干燥的砂、黏土的土樣,讓學生使用多感官進行檢測?;顒舆^程:( 1)取每一種土樣的一小堆放在紙上。( 2)觀察土樣、用放大鏡看、在手指間摩擦干燥的土樣、聞土樣。( 3)通過以下問題,描述關(guān)于土壤他們知道些什么:談話:如果弄濕每一種土樣,他們又會有哪些發(fā)現(xiàn)?活動過程:( 1)組織學生討論,關(guān)于土壤他們知道些什么: 當天氣下雨時,泥土地面會發(fā)生什么情況?看上去和感覺上像什么? 在海灘或沙盤里,濕的沙子感覺上像什么? 濕的黏土感覺上像什么?你曾經(jīng)用黏土制作過什么東西么?你是如何制作的?( 2)學生描述濕的沙子、黏土和腐殖質(zhì)的感覺和外形。( 3)學

5、生比較干燥的和濕的土樣,討論它們的相同和不同。五、比較不同土壤的滲水性能1談話:如果下雨時,滲水性能情況是什么樣?猜一猜,并說說你的理由。2提問:你有什么方法證明嗎?3提供給學生一組對比實驗器材,控制好條件進行實驗操作?;顒舆^程:3) 1) 設(shè)計實驗,討論需要控制哪些條件,在記錄紙上記錄自己的實驗設(shè)計。(實驗裝置相同;土壤的量相同;水的量相同)( 2)預測:當水倒入土壤以后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 3)實驗。( 4)敘述看到的現(xiàn)象,盛水的容器里經(jīng)過土壤過濾的數(shù)量,水多則說明土壤的保水性能差,滲水性能好,水少則相反。六、學以致用,加以拓展1(提供一堆家鄉(xiāng)土)活動:要用自己的方法來確定混合物中沙、黏土和

6、腐殖質(zhì)的多少,然后判斷出神秘混合物的種類。2組織學生交流,分享它們的研究。可以通過以下問題來討論: 家鄉(xiāng)的土壤中什么成分比較多? 你用了什么方法發(fā)現(xiàn)了這種成分?3拓展活動:調(diào)查家鄉(xiāng)的主要農(nóng)作物。3 肥沃的土壤教學目標: 知道土壤的重要組成物質(zhì)是腐殖質(zhì),腐殖質(zhì)是由腐爛的動植物遺體變成的。 知道一些動物的生活對土壤肥力的影響;教學過程一、導入1談話:關(guān)于土壤,大家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引導學生確定本課的研究內(nèi)容。2談話:我們一起來查一查土壤里能長出各種各樣植物的原因。二、探索土壤(一)室外活動:采集土層。(二)室內(nèi)活動。1探索枯死的植物變成了什么?( 1)觀察采集到的土層,你發(fā)

7、現(xiàn)了什么?(2)大家有什么想法?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2探索動物生活對土壤肥力的影響。( 1) 談話: 在挖到的土層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種小動物。這種動物身體細長、很軟,它沒有眼睛,下雨的時候會爬出地面,你們知道那是什么嗎?(2)展示昆蟲飼養(yǎng)盒,(蚯蚓開墾痕跡的土壤)。 學生觀察,并說說看到了什么。 教師小結(jié):像這樣顏色發(fā)黑、潮濕肥沃、蚯蚓喜歡生活的土,我們稱之為含有腐殖質(zhì)的土。什么是腐殖質(zhì)呢? 學生讀一讀課本第 11頁左下角的一段話。(3) 討論: 有人說蚯蚓是“天然的犁 ”和 “改良土壤的能手”, 這是為什么呢?(4)小結(jié):蚯蚓在土壤里不僅可以松土,還可以制造肥料,使其生活的環(huán)境更肥沃,利于植物

8、的生長。所以,蚯蚓是益蟲,我們要保護蚯蚓。3做肥料袋。( 1) 談話: 枯死的植物到底到哪里去了?蚯蚓對土壤有什么影響?你們愿意親手做個實驗來驗證一下嗎?(2)討論如何設(shè)計實驗。三、延伸活動:管理肥料袋每天都要介入這個實驗的管理、觀察和記錄,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會面臨 哪些困難?應(yīng)該怎樣來解決?4 土壤的保護教學目標 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土壤和人類的關(guān)系; 用各種形式宣傳保護土壤,保護耕地; 能夠?qū)⒂猛寥佬蟮男问綄⒆约旱耐寥乐R表達出來。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感受土壤的重要性1談話:同學們,經(jīng)過這段時間我們對土壤的親密接觸,相信大家對土壤已經(jīng)有了較深的認識。2提問: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chǔ),土

9、壤為人類提供了什么?3學生將自己準備的資料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并填寫好書本第65 頁的記錄表。二、交流討論,了解土壤的破壞情況及危害1提問:土壤為我們做了這么多,那么我們又對土壤做了些什么呢?2學生根據(jù)課前的調(diào)查及實驗,自由發(fā)表意見。3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加以講解或進行對比實驗。4 提問: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無論是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還是日常生活中都有一些破壞土壤的現(xiàn)象,想一想你自己有沒有破壞土壤的行為呢?5提問:破壞土壤的行為每時每刻都發(fā)生在我們的身邊,我們這樣無止境地破壞下去會造成什么后果呢?假如沒有了土壤,地球上是將是怎樣的情景?三、共同探討,交流保護土壤的措施和方法1談話:土壤是我們?nèi)祟惖哪赣H,我們能為保

10、護她做些什么呢?2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匯報:可以以什么方式保護土壤?第二單元植物的一生1、 植物和我們一、教學目標1、 能夠調(diào)查了解植物的用途。2、 能用畫圖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二、教學重難點重點: 通過調(diào)查、討論, 知道植物對人類的貢獻,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難點:在分析吃植物的某一部分時,對植物各部分的名稱有所認識。三、教學準備一些植物或圖片、課前收集植物對人類的貢獻相關(guān)資料。四、教學過程一、認識植物對人類的多方面貢獻。1、 講述: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有生命的物體,包括哪些?2、 提問:在動物和植物中,你認為誰和我們?nèi)祟惖年P(guān)系最密切?你能舉一些例子來嗎?3、 小組討論。(可以結(jié)合書上

11、插圖或自己收集的資料和圖片。)二、認識植物的局部。1、 講述:我們每天要吃很多植物,你能說平常都吃哪些植物嗎?2、 根據(jù)學生發(fā)言,把植物的名稱寫在黑板上或貼出相應(yīng)圖片。3、 以橘子為例,提問:橘子是大家愛吃的水果,我們是不是把整個橘子都吃下去呢?那吃橘子的哪一部分?三、認識植物各部分及其名稱。1、 講述:我們知道了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都有可能被我們食用, 它們含有不同的營養(yǎng),而這六個部分正是一株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請看p17,這是一株番茄的植物圖,在它的生長過程中我們看到了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其實,其他植物一般也有這些部分。你能說出一些嗎?2、 請你在活動記錄上畫

12、一株你熟悉的完整的植物圖,并標出各部分的名稱。四、課外調(diào)查調(diào)查家中的物品,看看哪些來源于植物,是植物的哪一部分提供的。2 果實和種子一、教學目標1、 能夠在預測的基礎(chǔ)上對植物的種子進行細心解剖、細致觀察,并用畫圖的方式描述觀察結(jié)果。2、 能夠針對 “種子萌發(fā)”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問題,探究種子在萌發(fā)時需要的條件。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對植物的種子進行細心解剖、細致觀察,并用畫圖的方式描述觀察結(jié)果。難點:針對“種子萌發(fā) ”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問題,探究種子在萌發(fā)時需要的條件。三、教學準備一些帶種子的植物、浸泡過的蠶豆等種子、鑷子、放大鏡四、教學過程一、認識種子和果實1、 講述:通過學習,我們知道植物對

13、人類的貢獻是非常大,那你知道植物寶藏在哪里?2、 你見過哪些植物的種子?它長在哪里呢?今天讓我們一起找一找種子在哪里。二、認識種子的各種旅行方式。1、 講述:種植植物時,一般是先把它的種子埋在土里讓它生根發(fā)芽,但也有很多植物不需要人們幫它們播種,而是自己有一種特殊的傳播種子的方法。比如蒲公英,你知道它是如何傳播種子的嗎?2、 講述:蒲公英的種子借助風力來傳播的,你還知道其他種子的旅行方式嗎?三、認識種子的構(gòu)造1、 講述:植物繁衍后代離不開種子,那種子里有些什么能讓它長成一株完整的植物呢?2、 展示用水浸泡過的蠶豆種子,用手摸一摸,你能想想這顆種子里會有些什么嗎?請你畫下來。四、探究種子萌發(fā)需要

14、的條件。1、 當我們把種子種到土里后,怎樣才能讓它生根發(fā)芽呢?你認為種子的萌發(fā)需要哪些條件?2、 你能設(shè)計一個實驗來證明嗎?小組討論,可以參考書上的實驗。3、 交流實驗方案。根據(jù)實際情況,讓學生回家做或在班上集中做。五、學生提出與種子萌發(fā)有關(guān)的問題。1、 第二課時上,看幾號瓶的種子發(fā)芽了,為什么其余瓶里的種子沒有長 出小芽?2、 討論:種子的萌發(fā)需要哪些條件?六、課后種植一種植物。3 根和莖教學目標1、 能夠?qū)Χ喾N植物的根和莖進行觀察,比較根和莖的不同之處。2、 能設(shè)計實驗證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重點:設(shè)計實驗證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難點:認識莖的作用。教學準備:帶根的各種植物、燒

15、瓶、水、油、棉花、小刀教學過程一、區(qū)分直根和須根。1、 出示大蒜和菠菜。你認識這兩種植物嗎?2、 觀察它們的根有什么不同?3、 講述:像菠菜這樣,有明顯的主根,側(cè)根小于主根的,我們叫它是直根。像大蒜這樣沒有明顯的主根,在莖的周圍長出很多粗細相似須毛狀的根,我們叫它是須根。二、認識根能吸收水分的作用。1、 你知道根有哪些作用嗎?2、 探究、匯報。3、 提問:你能設(shè)計一個證明根吸收水分的實驗嗎?4、 小組討論、匯報實驗方案。注意幾個條件的控制。三、了解莖有各種形態(tài)。1、 我們認識了植物的根多種多樣,那么它們的莖又是什么樣子的呢?看書上圖片,提問:這些植物的莖有什么不同?2、 小組討論,匯報。教師進

16、行適當補充。四、認識莖的作用。1、 講述:根有吸收水分和養(yǎng)料的作用,植物的莖又是干什么的呢?學生交流。2、 出示實驗裝置,講述:前幾天,老師把這根竹子插入紅水中,現(xiàn)在將它取出,看一看,它的葉有什么變化?五、課外作業(yè)試一試把胡蘿卜“頭 ”切下來,擺在淺水盤里,放在陽光下,經(jīng)常加水,幾天后觀察有什么變化?4、葉和花教學目標1、 能夠觀察描述不同葉子的形態(tài),比較它們的相同和不同,并進行分類活動。2、 能對“陽光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問題展開對比實驗。3、 能夠觀察并解剖植物的花。重點:觀察并描述不同的葉,培養(yǎng)觀察能力。難點:觀察并解剖花。教學準備:各種樹葉、花、鑷子、白紙教學過程一、認識葉的不同形態(tài)1、

17、 出示樹葉,它是一片什么樹的葉子?它的外形有什么特點?2、看看它的正面和反面有什么不同?二、觀察并研究陽光對植物生長的影響。2、 提問:植物的生長需要營養(yǎng),這些營養(yǎng)主要從哪里來的嗎?3、 講述:大多數(shù)植物是利用陽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在葉子里自己制造養(yǎng)料,想想如果沒有陽光,葉子能制造養(yǎng)料嗎?4、 提問:你能設(shè)計一個實驗來證明嗎?三、認識花的構(gòu)造5、 課件:鮮花圖片,問:你認識這些花嗎?你還見過哪些花?2、 花有不同的色彩和千姿百態(tài)的形狀,花有哪些部分呢?3、 出示桃花模型,認識雄蕊、雌蕊、花瓣、萼片。4、 解剖其他花,強調(diào)力要小,手要輕。觀察各部分的樣子并畫下來。結(jié)合學生觀察雄蕊

18、和雌蕊,簡要介紹花的繁殖。四、了解植物傳粉的幾種途徑。1、 講述: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當花粉落在雌蕊的柱頭上,花就有可能結(jié)出種子。2、 提問:雄蕊上的花粉是怎樣落到雌蕊的柱頭上呢?植物是靠哪些方法來傳粉的呢?請同學們閱讀書上的資料。六、課外研究按照書上研究植物的向光性的實驗做一做,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第三單元固體和液體1、認識固體教學目標:1、能夠辨別周圍環(huán)境中的物體,哪些是固體,哪些是液體,給物體分類。2、會運用感官和工具認識固體在顏色、形狀、軟硬、透明、輕重等方面的性質(zhì),并能描述出來。3、感受小組合作的樂趣,愿意與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教學重點:小組合作研究固體的導熱性質(zhì)。教學難點:多角

19、度認識、描述固體。教學準備:水、墨水、膠水等液體,冰、面粉等固體。學生實驗記錄單學生分組研究材料:石頭、木塊、布、玻璃、磁鐵、別針等,剪刀,小刀等。教學過程:一、導入1、教師演示:一杯水。將這杯水,現(xiàn)在它盛在圓柱形的杯子里,它是什么形狀的?把它倒入方形的杯子里,它還是圓柱形的嗎?(水的形狀容易改變。)2、演示一杯冰。將這塊冰,它也盛在圓柱形的杯子里,它是什么形狀的?把它倒入方形的杯子里,它的形狀改變了嗎?這說明什么?(冰的形狀不容易改變。)3、小結(jié):像水這一類形狀容易改變的物體,我們稱它為液體;像冰這一類形狀不容易改變的物體,我們稱它為固體。4、關(guān)于固體和液體你們都知道些什么?還想知道些什么?

20、二、物體分類。1、同學們能夠分清固體和液體嗎,老師這里有一些物體,你能幫老師分一分嗎?2、出示:墨水、膠水、牙膏、面粉、石頭、鋼筆、食醋、白酒,待學生觀察思考后,指名學生分類。3、剛才有同學說面粉、牙膏形狀容易改變,是液體。大家同意嗎?4、演示一:(水倒在紙板上,流走了。面粉倒在紙板上,卻堆積下來。)這說明什么?5、演示二:(碗里放入面粉,加水攪拌,成糊狀。)像不像牙膏?它里面有些什么?(水、面粉)水和面粉分別是固體還是液體?小結(jié):牙膏是固體和液體的混合。三、揭題:剛才老師帶大家分辨了固體和液體,這一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第一課認識固體。(板書課題)四、探究固體的性質(zhì)1、我們的周圍有許許多多的固體,

21、你們想不想親自動手研究固體的性質(zhì)呢?你想從哪些方面研究它們呢?你想用什么方法去研究?2、小組內(nèi)研究:選擇4種感興趣的固體進行研究,比一比誰用的方法多,觀察的仔細、全面。3、學生研究固體性質(zhì),填寫活動記錄表。4、學生匯報。五、總結(jié)1、固體有哪些共同的特征?2、認識一種固體,可以通過哪些方法?六、拓展延伸課后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固體繼續(xù)研究2、把固體放到水里教學目標:1、 能夠認識固體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和溶解現(xiàn)象,并能用言語描述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2、知道哪些固體可沉浮,哪些固體可溶解。3、知道固體與水混合或分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yīng)用。4、對繼續(xù)研究固體的性質(zhì)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重點: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不同固體在水中有的

22、溶解,有的不溶解。教學準備:記錄表,分組研究材料:蘋果和蘋果塊、粉筆和粉筆頭、蠟燭和蠟燭頭、砂糖和方糖、土豆和土豆塊各若干組。教學過程:一、出示材料,觀察比較1、今天,我們要做有趣的實驗,認識這些材料嗎?2、說一說,桌上有幾類材料?3、學生認識材料,比較兩組材料的不同和相同。二、提出問題,進行預測1、談話:老師這兒有一些固體,現(xiàn)在我要把這些固體放到水里(板書:把固體放到水里),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2、你們想不想知道自己桌上的固體在水里是沉還是???(教師介紹沉浮研究活動記錄表)你們先根據(jù)自己的實際經(jīng)驗預測一下,如果小組中有不同的意見,那該怎么辦?3、 分組預測一下自己桌上的固體在水里是沉還是???是溶

23、解還是不溶解?看哪個小組最快!4、兩種材料在水中的表現(xiàn)會一樣嗎?5、提出自己的想法表現(xiàn)在記錄紙上。三、確定方案,指導探究實驗。1、小組討論探究主題,商定探究計劃。2、提出實驗注意要求:觀察在什么時間最佳?(一開始?過一段時間?)怎樣放固體?(一樣一樣放?一組一組對比放?)需要攪拌嗎?實驗桌的整理等。3、指導記錄的方法。(不同的記錄符號的使用指導)溶解用黑點、氣泡用圓圈、沉浮用箭頭等4、學生探究,教師巡視。5、學生完善記錄資料。整理交流,發(fā)現(xiàn)規(guī)律。6、提出整理實驗資料的任務(wù),形成總結(jié)。有什么發(fā)現(xiàn)?哪些是自己想到的?哪些是自己沒想到的?那你們認為蘋果會浮在水上,可能是什么原因呢?7、總結(jié)實驗結(jié)果。

24、四、研究固體的溶解與分離1、有些固體不溶解于水中,有些溶解,人們正是利用了溶解的道理,做了許多事情,如喝果汁,你會發(fā)現(xiàn)它的溶解嗎?2、怎樣提煉出海水里的鹽?3、介紹過濾、沉淀、蒸發(fā)幾種常見的分離固體的方法。五、總結(jié)提升,得出結(jié)論我們研究了幾類固體放入水中的情況,發(fā)現(xiàn)了許多有趣的、意外的現(xiàn)象,通過研究,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3、把液體倒進水里教學目標:1、 讓學生知道液體能互相混合,混合不同的物質(zhì)能形成新物質(zhì)的科學事實,知道哪些液體可以沉浮,哪些液體可以溶解在水里。知道混合液體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2、能夠認識液體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和溶解現(xiàn)象,能用文字、圖畫、圖表描述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3、體驗實驗的樂趣,留心

25、注意日常生活中身邊的事物。重點: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液體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和溶解現(xiàn)象教學準備:食用油、蜂蜜和紅色的酒精、試管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引入主題1、談話:回憶一下,當我們把固體放進水中時,會出現(xiàn)哪些現(xiàn)象?(可能溶解、可能不溶解)2、揭題:如果我們把液體也放入水中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呢?二、認識把液體倒入水中的常見現(xiàn)象1、談話:自帶了一些液體,說說自帶的是什么液體?在家里一般怎么用這些液體?2、演示三種液體,分別是食用油、蜂蜜、和酒精,如果把它們分別倒入水中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3、學生分組討論,匯報自己的猜想(教師板書學生的猜測結(jié)果)4、集體演示:取出裝有酒精、蜂蜜、食用油的試管,把這些液體分別倒入裝有

26、水的試管里,然后把試管放回試管架,靜靜地等待一段時間,看看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三、創(chuàng)設(shè)情境,挖掘?qū)W生思維的潛能1、發(fā)現(xiàn):把紅水倒進水里后,水的上面一部分變紅了,下面一部分沒有變色。看來我們原來的預測:“紅水會溶解于水”,好象不夠準確。2、揭疑:到底酒精能不能溶解于水呢?3、思考討論:為什么老師的酒精和水混合后,酒精會溶解呢?猜猜看,老師當時是怎么做的?(學生談自己的想法:攪拌、久置、多放酒精、先放水再倒酒精、加熱)四、實驗驗證1、小組做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shè)。2、學生匯報實驗結(jié)果五、拓展提問:許多同學都發(fā)現(xiàn)了一個現(xiàn)象,不管怎么攪,油都不會溶解,你們有沒有辦法使油溶解呢?4、 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教學

27、目標:1、通過探究能夠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的方法;2、知道改變物體形狀、借助漂浮物、改變自身重量、水里加鹽等物質(zhì)可以使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3、能將學到的沉浮知識運用攪拌站渣油泵于解釋日常生活中的有關(guān)現(xiàn)象。重點:知道改變物體形狀、借助漂浮物、改變自身重量、水里加鹽等物質(zhì) 可以使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難點: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的方法。教學準備:水槽、水杯、橡皮泥(鋁箔)、藥匙、精鹽、糖、雞蛋、土豆、小潛水艇、方便筷子、小勺、蠟燭、吸管、細鐵絲、塑料泡沫、盒蓋、一元硬幣等。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1、猜測: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還是?。?、實驗:慢慢將橡皮泥放入準備好的飽和鹽水中,此時橡皮泥

28、竟然浮在水面上。3、提問:我們每組都有一塊橡膠泥,你們也想表演一下嗎?4、導情追問:你有哪些好的方法,不借助任何材料讓沉在水底的橡膠泥浮在水面上?(二)學生實踐探究橡膠泥浮在水面上的方法1、小組討論讓橡膠泥“浮 ”在水面上的方法2、學生匯報想法3、教師小結(jié):你們的設(shè)想都很好!下面我們就實踐驗證一下你的想法吧!4、學生實踐探究。5、引導學生交流、反饋探究的結(jié)果教師小結(jié):改變物體的(形狀),可以使沉在水底的物體浮起來。(板書)6、游戲競賽,看哪個組在浮上來的橡皮泥小船上放的硬幣最多!( 1)學生比賽2) 匯報你們在橡皮泥上放了多少枚硬幣?為什么同樣大的橡皮泥造成的船裝的硬幣都不一樣多呢?( 3)學

29、生小結(jié):裝硬幣的多少與小船空間大小有關(guān),小船空間越大,載重量越大,裝的硬幣就越多。( 4)多媒體展示大的輪船,引導欣賞( 5)將設(shè)計的小船畫在活動記錄上(三)借助漂浮物使橡皮泥浮上來1、質(zhì)疑:除了改變形狀使橡皮泥浮上來,你還有什么方法使橡皮泥浮起來呢?2、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匯報。3、組織探究實驗(教師準備盡可能多的有結(jié)構(gòu)的材料。)4、展示實驗結(jié)果,使組間能掌握更多的方法。5、師生小結(jié):借助漂浮物可以使橡皮泥浮上來。6、多媒體展示借助漂浮物使物體浮在水面上的應(yīng)用(網(wǎng)漂、釣魚線等)(四)玩小潛艇,研究沉浮的道理。1、提問:有什么東西既能浮在水面上又能沉入水底?2、你見過潛水艇嗎?知道有關(guān)潛水艇的哪些

30、事情?3、潛水艇真的又能上浮,又能下沉嗎?想親自駕駛一艘潛水艇嗎?4、做潛艇上浮、下沉實驗并討論是什么原因。(要求認真觀察現(xiàn)象)5、匯報小結(jié):把潛艇灌滿水,潛艇變重了就會下沉;抽掉水,里面進入了空氣,潛艇變輕,就上浮。(板書:改變自身重量)(五)指導學生探究下沉物體上浮的方法 加入鹽或糖等1、故事激趣:教師講述死海淹不死人的故事。是誰救了他們?你們想不想揭開其中的秘密?2、創(chuàng)設(shè)情景:死海的水與普通的水有什么不同嗎?3、觀察與感受(1)將一大一小兩個土豆分別放進不同的兩杯水中,你們看現(xiàn)在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土豆在死海的水中能浮在水面上,在普通的水中不能浮。)(2)其中的秘密在哪呢?(3)交流并猜測

31、原因(如果學生提出是大小的原因,就交換試一下,從而明確和土豆的大小無關(guān))(4)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來吧!大家用舌頭嘗一嘗就知道了。(它是咸的?。?)你受到怎樣的啟發(fā)?4、你們想不想也擁有一杯類似于“死海的水 ”?引導制做“死海之水 ”。(將土豆放在燒杯中,再往杯中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慢慢地向杯中加入鹽,不斷的攪拌,直到土豆浮在水面上。)5、學生制作“死海之水 ”并放入土豆驗證。6、小結(jié):通過實驗,你們獲得了哪些知識?(向水中加入大量的鹽,也可以使沉在水底的物體浮起來。)(六)拓展延伸如果在水中加入其他物質(zhì),土豆也能浮上來嗎?板書設(shè)計:改變形狀借助漂浮物改變自身重量、水里加鹽使在水里的物體浮起

32、來.第四單元關(guān)心天氣1 、 今天天氣怎么樣教學目標1、能夠了解氣象工作者的天氣預報工作。認識一些常見的氣象符號。知道可以用一些可測量的量來描述天氣(如氣溫、濕度、風向、風力、降水量、氣壓等)。知道150年前人們預報天氣的一些方法。2、能夠交流討論關(guān)于天氣現(xiàn)象,獲取有關(guān)天氣的信息。能夠設(shè)計富有個性的符號記錄天氣情況。3、意識到天氣對人們工作和生活的影響,關(guān)注天氣的變化。愿意像氣象工作者那樣觀察研究天氣。教學重點;了解有關(guān)天氣的符號教學難點:設(shè)計富有個性的天氣符號教學準備:反映不同天氣的圖片,2、 氣溫有多高教學目標:1、懂得看、讀、寫溫度的正確方法。知道氣溫計又可稱為寒暑表。不同環(huán)境下氣溫是有差

33、異的。知道白天氣溫變化的一般規(guī)律是早晚氣溫低、午后氣溫高。知道進行標準化測量的重要意義。2、能夠正確地看、讀、寫溫度。能夠較準確地測量不同環(huán)境下的氣溫并進行記錄。能利用氣溫變化記錄的統(tǒng)計圖找出一天中氣溫變化的規(guī)律。3、 意識到證據(jù)的重要性,有重證據(jù)的科學態(tài)度。有標準化的科學觀測意識,能實事求是地反映測量結(jié)果。重點:懂得看、讀、寫溫度的正確方法。難點;知道氣溫計又可稱為寒暑表。不同環(huán)境下氣溫是有差異的。知道白天氣溫變化的一般規(guī)律是早晚氣溫低、午后氣溫高。教學準備:1 學生測量氣溫用的寒暑表、寒暑表模型。2寒暑表、記錄氣溫用的紙筆。3、雨下得有多大教學目標1、知道下雨前空氣溫度會增加。2、知道用測

34、量的方法可以明確空氣的溫度和降水的多少。教學重點嘗試根據(jù)空氣的溫度推測會不會下雨。教學難點了解計量標準的統(tǒng)一,才能得到正RYB 內(nèi)嚙合齒輪泵確的雨量測量效果。教學準備釘子、大頭針、木板、長頭發(fā)、硬紙板、紐扣、線軸、小錘、膠水、兩粒小珠、彩筆。塑料瓶、剪刀、透明膠帶、標尺。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1、檢查學生帶來的物品。2、復習引入。二、自主學習下雨前,空氣的濕度會變大。我們通過觀測空氣的濕度變化,就可以判斷會不會下雨。1、做個頭發(fā)濕度計。2、小組合作來完成。3、小組展示各自的成果。4、師生小結(jié)。5 在一個下雨天,觀察天空和地面的情景。記錄下來和同學交流。活動時要注意安全。6、分小組進行測量

35、。小組匯報。7、比較各小組測得的數(shù)據(jù),大家測量的雨量一樣嗎?說說這是為什么?8、教師小結(jié)。三、課后作業(yè):寫幾個描寫雨的成語。:第二課時一、看云識天氣1、回憶:下雨前,天是怎么樣的?你能描述一下嗎?2、欣賞:剛才有同學說到下雨前天是陰沉沉的,烏云密布。老師這兒有很多云圖,請你欣賞一下(用掛圖或課件出示各種各樣的云圖,包括積雨云、雨層云等能下雨的云,也包括高積云、高層云、卷云、卷積云、卷層云等不大可能下雨的云??勺寣W生描述各種云的形狀、顏色、 數(shù)量, 在四人小組中交流)3、猜測:你認為什么樣的云會下雨?為什么?(學生說出自己的猜想和理由)4、統(tǒng)計:對學生的猜想作一簡單的統(tǒng)計,只要他們舉手就可以了,

36、可以看到很多學生都認為積雨云、雨層云會下雨。二、觀察、比較雨的大小1、組織學生描述雨景:你能描述你所見到的下雨時的情景嗎?2、學生描述:有對形狀的描述,也有對雨量大小的描述,也可以是對雨中物體的描述。三、制作雨量器1、知道測量雨量大小的工具叫雨量器,雨量的大小用毫升( ml)作單位。(板書:毫升ml)2、出示氣象臺使用的雨量器,引導學生觀察氣象臺的雨量器。3、學生制作,教師巡視,適時指導。四、利用雨量器測量雨量的大小1、給學生一些時間向其他組展示自己組的雨量器。2、組織學生討論使用方法:你們準備怎樣使用雨量器?該注意些什么?3、師生到室外繼續(xù)上課。教師模擬降雨,學生利用自制雨量器量雨。4、 指

37、導學生讀出雨量的大小,提醒學生小心地把雨量器放在平坦的窗臺上,在與肉眼水平的位置上讀出降雨量。五、激勵學生實際應(yīng)用1、談話:同學們,有了雨量器,今后下雨時,你們可有了用武之地,可以測測每次的降雨量了!2、思考:在外面收集雨水時應(yīng)該注意些什么呢?3、交流注意點:請同學們堅持測量,并作好記錄。兩個月后,我們將進行總結(jié)。4、 今天刮什么風教學目標1、知道風吹來的方向叫做風向,風速叫做風級。2、了解一些判斷風向和風力的方法,認識風向標和風力計。3、知道不同等級的風造成的自然現(xiàn)象。 教學重點 會用多種方法來觀測風向,會根據(jù)觀察自然現(xiàn)象估測風力的大小教學難點 能夠制作風向標,并知道怎樣使用。了解風向標的工

38、作原理。教學準備手絹、紙巾、紙屑等輕飄物體。觀測天氣的器材、記錄本、筆。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檢查學生帶來的觀測風向的物品。2、復習引入。 二、自主學習分小組1、組織學生到教室外看看,今天刮的是什么風?風吹來的方向。進行觀測。2、將自己記錄風向和風力的方法寫在活動記錄上。3、小組匯報。4、教師小結(jié)。5、組織學生熟讀并背頌這首風級歌。6、動手制做風標和風力計。7、準備好制做材料。8、做好后在小組內(nèi)進行評價。9、連續(xù)觀測一周的天氣情況,把結(jié)果記在活動記錄上。三、課后作業(yè)寫出兩條能預報天氣的諺語。5、氣候與季節(jié)教學目標1、知道氣候特征是一定地區(qū)的規(guī)律性天氣現(xiàn)象。2、知道季節(jié)是根據(jù)特定氣候劃分的時間

39、段。教學重點了解四季的氣候特征。教學難點了解一些動植物夾套保溫泵的季節(jié)性變化。教學準備準備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圖片或錄像資料。關(guān)于動植物的季節(jié)性生活規(guī)律變化的圖片,錄像資料。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復習引入。2、展示收集有關(guān)春季、夏季、冬季氣候特征的圖片。二、自主學習1、 引導學生觀看本課圖片,了解在一定的地區(qū),天氣現(xiàn)象總有一定的規(guī)律,這種規(guī)律稱為該地區(qū)的氣候特征。2、小組討論。3、秋天氣候的特征。4、其他季節(jié)的氣候特征。5、小組匯報、小結(jié)。6、在不同季節(jié)里,動植物有什么變化?7、小組討論后匯報、小結(jié)。三、課后作業(yè)1、觀察小動物。2、觀察植物。3、把自己觀察到的動物或植物,記下它在不同時期的變化第

40、五單元教案1、觀察與測量教學目標1、知道什么是觀察。2、初步學會幾種基本的測量方法。3、認識到觀察與測量對科學研究的重要作用。4、認識各種常見的測量工具和計量單位。德育目標:1、體驗到觀察是發(fā)現(xiàn)和探究之源。2、體驗到借助工具可以擴展人的感官功能。3、意識到技術(shù)對科學發(fā)展的推動作用。4、體驗到所有感官一起工作,我們的觀察才會更全面、更準確5、體驗到科學技術(shù)是不斷發(fā)展的。教學重點:1、初步學會幾種基本的測量方法。3、意識到只憑感覺是不可靠的??茖W需要精確的測量數(shù)據(jù)。教學難點:1、運用眼、耳、鼻、舌、手等感官直接觀察自然事物,并用語言和圖畫 描述其形態(tài)特征。2、用放大鏡、顯微鏡、聽診器等儀器對物體進行較細致的觀察,并用圖和 文字表不。3、用尺、天平、量筒、溫度表、秒表等對物體進行定量觀察、采集數(shù)據(jù), 并做簡單記錄。1 觀察教學目標:1、能夠運用自己的視覺、嗅覺、觸覺、味覺全面過觀察茶葉的形狀、顏 色、氣味、口味,并進行交流。2、觀察不僅僅是用眼睛,各種感覺器官參與的識別活動都是觀察。3、了解關(guān)于茶葉品種與品質(zhì)的有關(guān)知識。4、體驗科學探究中的認真、仔細、負責任、尊重事實等。5、樂于交流、互助。德育目標1 .敬佩我們國家的科學家。2 .同情、關(guān)愛殘疾的同齡兒童。3 .體驗科學探究中的認真、仔細、負責任、尊重事實等。4 .樂于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