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線路大修與橋上無縫線路技術設計_第1頁
鐵路線路大修與橋上無縫線路技術設計_第2頁
鐵路線路大修與橋上無縫線路技術設計_第3頁
鐵路線路大修與橋上無縫線路技術設計_第4頁
鐵路線路大修與橋上無縫線路技術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錄摘要IAbstractII第1章 緒論11.1 鐵路線路大修11.2 橋上無縫線路2第2章 鐵路線路大修及計算機編程設計32.1 大修概述32.1.1 鐵路大修基本任務32.1.2 大修要求及規(guī)則32.1.3 線路大修技術設計32.1.4 鐵路線路大修地段的原始資料42.1.5 根據(jù)運營條件選擇上部建筑類型52.2 軌道強度檢算52.2.1 強度檢算理論及使用條件52.2.2軌道強度檢算方法72.2.3軌道強度檢算結果142.3鐵路線路大修平面改善設計182.3.1 平面設計原則182.3.2 既有曲線的測量192.3.3 漸伸線原理及其應用202.3.4 既有線漸伸線長度計算232.3.

2、5 設計曲線半徑與緩和曲線長度的選配262.3.6 計算設計曲線中點及各主點里程272.3.7 設計曲線漸伸線長度計算282.3.8 計算撥距282.3.9 線路大修平面曲線計算機輔助設計282.4鐵路線路大修縱斷面改善設計432.4.1 縱斷面設計的原則及技術條件432.4.2 縱斷面設計原理432.4.3 縱斷面設計的方法和步驟472.4.4 線路大修縱斷面計算機輔助設計48第3章 無縫線路技術設計493.1 路基無縫線路技術設計493.1.1路基無縫線路意義及內容493.1.2 無縫線路軌道穩(wěn)定性計算493.1.3 鎖定軌溫的確定523.1.4 路基無縫線路軌道結構設計計算583.2橋上

3、無縫線路技術設計623.2.1橋上無縫線路設計原則及內容623.2.2橋上無縫線路伸縮附加力計算663.2.3橋上無縫線路撓曲附加力計算693.2.4橋上無縫線路強度及穩(wěn)定性檢算733.2.5橋上無縫線路鎖定軌溫的確定753.2.6 橋上無縫線路斷縫檢算763.2.7橋上無縫線路墩臺偏心檢算77結論82結束語83附錄1 XX線K110+000至K126+450線路大修設計 縱斷面改善設計圖84附錄1 英文翻譯85英文原文85 中文譯文91ii畢業(yè)設計論文II摘要 無縫線路是鐵路現(xiàn)代化標志之一,它具有行車平穩(wěn),旅客舒適,同時機動車輛和軌道的維修費用低,使用壽命長等優(yōu)點。隨著線路客貨運量和行車速度

4、的不斷提高,列車軸重的增加,無縫線路已經(jīng)成為高速、重載鐵路的必選軌道結構,也是我國鐵路線路的主要發(fā)展方向。線路經(jīng)過長期運營,線路平縱斷面會發(fā)生變化。因此,要對現(xiàn)有的平縱斷面進行勘測,并根據(jù)勘測資料,對線路平縱斷面進行改善設計。 本設計利用Auto CAD及Excel,對線路大修地段進行了平面、縱斷面改善設計,并繪制了線路大修縱斷面改善設計圖;通過對軌道結構類型選擇、軌道強度及穩(wěn)定性檢算,進而對路基上無縫線路進行設計;通過計算橋上無縫線路鋼軌伸縮附加力和撓曲附加力,設計了一座中跨度鋼橋上的無縫線路,并繪制了無縫線路長軌節(jié)布置圖。最后對線路大修工作做了專題研究。關鍵詞:線路大修;無縫線路;軌道強度

5、; 穩(wěn)定性; 附加力; 鎖定軌溫;平縱斷面設計;橋上無縫線路Abstract CWR is one hallmark of the railway modernization, it has some advantages such as smooth running, comfortable and length of service life. With the increasing of driving speed, passenger capacity and cargo carrying capacity, and increasing of axial load, CWR has

6、been a firstly chosen-tract construction of high-speed and heavy-load track ,so interregional CWR has been trend of rail track development in China Lin after long-term operation ,line profile will change .Therefore ,the existing profil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under investigation, the line profile i

7、s to improve. This project improves the track's plan and profile design of track renewal on the railway with the help of Auto CAD and Excel ,moreover ,it draws the track's strength and stability, then designs the CWR on the roadbed ,by calculating expansion forces and flexibility forces in t

8、he rails on the bridge, designing the CWR on a medium span steel bridge, and it draws the plan of long section of track layout of CWR .Finally the work of track renewal dome a special study.Keywords: track renewal CWR track strength stability additional force Fastening-down temperature Plane and pro

9、file design CWR track on bridge第1章 緒論1.1 鐵路線路大修 鐵路線路大修的必要性:傳統(tǒng)的鐵道線路結構是采用力學性能不同的材料組成。它是把鋼軌與軌枕組成的軌排浮裝在堆放于土質路基上的有松散顆粒做成的道床之上而構成的長大帶狀工程結構物。組合性和散體性是這種結構的一個工作特征。而線路又是專供列車以一定速度行駛于其上的工程結構物。其所承受的機車車輛荷載的隨機性和重復性則是它的另一個工作特征。認識到這些特征,就不難理解線路產(chǎn)生殘余變形的不可避免性,以及進行線路維修和定期修理的必要性。 線路不同于橋梁、房屋等工程結構物,在機車車輛動力作用下,在風沙雨雪和溫度變化等自然因

10、素侵蝕影響下,它不僅發(fā)生彈性變形,并且經(jīng)常不斷地產(chǎn)生殘余變形。這種殘余變形的存在,不僅影響列車的高速和平穩(wěn)運行,并且使這種變形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將大大削弱和降低線路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嚴重時將威脅行車的安全。對目前的線路結構來說,產(chǎn)生不均勻的殘余變形及其積累是無法避免的。人們只能設法延緩它的發(fā)展,通過線路維修把它限制在一定范圍之內,但不能完全消除。為保證列車的正常運行,線路必須經(jīng)常保持規(guī)定的技術完好狀態(tài),一旦這個技術標準被突破,靠線路維修又不能完全防止上述破壞現(xiàn)象的發(fā)生,線路各組成部件的疲勞與磨耗傷損,以及道床臟污程度等到達了規(guī)定的限度以至于不能繼續(xù)使用時,就必須進行線路大修來修復軌道的承載能力。

11、另一方面,隨著鐵路運量的增長,列車平均軸載的增加,行車速度的提高,以及新技術和新設備的發(fā)展與應用,需要強化或更新線路設備時,也必須由線路大修去完成。鐵路大修的性質與目的:鐵路線路是鐵路的主要技術裝備之一,是行車的基礎。線路設備在經(jīng)常不斷的運輸過程中,或者說在輪軌相互作用過程中在逐漸消耗。為了保障鐵道線路的安全、平穩(wěn)和不間斷的運輸,保持線路設備經(jīng)常處于完好狀態(tài),根據(jù)運輸需要及線路設備損耗規(guī)律,周期性地、有計劃地對損耗部分加以修理和更新,使之恢復到原來的形態(tài)或更新的形態(tài),是線路設備大修的根本任務。實踐表明,線路大修是提高線路設備質量,增強線路強度和穩(wěn)定性,適應鐵路運輸不斷增長需要的根本措施。為此,

12、深入了解線路設備的使用狀況,全面規(guī)劃、正確選擇大修對象,適時超前于需要,合理制定大修計劃,精心設計、精心施工,既要滿足運輸需要,又要節(jié)省投資,以期獲得最大社會和經(jīng)濟利益,是鐵路工務部門一項重要任務,其意義是非常重大的。我國鐵路將線路設備大修分為線路大修(以公里計)和線路中修(以公里計)兩類,本設計中為線路大修,即線路上原鋪鋼軌疲勞傷損,輕型鋼軌不符合要求,已不能適應近期發(fā)展需要,必須全面更換鋼軌。線路大修時,采用無縫線路軌道形式,按施工階段,分別列鋪設無縫線路前期工程和鋪設無縫線路。線路大修工程數(shù)量,以鋪換新鋼軌長度為準。無縫線路必須在近期完成的前期工程地段上鋪設,特殊情況下也可以在近期完成的

13、線路換軌大修地段上鋪設。換下的鋼軌可作為新鋼軌繼續(xù)使用。線路大修分為 :l 線路換軌大修l 鋪設無縫線路前期工程l 鋪設無縫線路在本設計中進行的主要內容有:1. 根據(jù)運營條件選擇上部建筑類型,重新選擇軌道類型,軌枕類型和道床類型2. 進行鋼軌強度檢算,確定最大溫降幅值。3. 根據(jù)無縫線路穩(wěn)定性理論及方法,檢算軌道穩(wěn)定性,確定無縫線路最大允許溫升幅值,最終確定鎖定軌溫。4. 對給定的九條曲線進行平斷面改善設計,同時對給定區(qū)段進行縱斷面改善設計,并繪制縱斷面改善設計圖。1.2 橋上無縫線路橋上無縫線路特點:橋上無縫線路與路基無縫線路有所不同。鋼軌不僅受到列車動載、溫度力和制動力等的作用,還會產(chǎn)生伸

14、縮附加力和撓曲附加力。l 因溫度變化梁伸縮引起的相互作用力,叫伸縮力;l 因列車荷載量的撓曲而引起的相互作用力,叫撓曲力。因此,在橋上鋪設無縫線路,為保證安全,必須考慮上述各種力的聯(lián)合作用,使鋼軌的強度和軌道的穩(wěn)定性能夠得到保證,同時還必須考慮這些力對于橋梁和墩臺的影響。此外,如果在橋上發(fā)生斷軌,橋跨結構將產(chǎn)生斷軌力。研究橋上無縫線路的目的就是要通過對梁軌相互作用的分析,求得梁的位移分布、鋼軌的位移和縱向附加力的分布、墩臺受力和墩臺頂面位移,從而在各種最不利的組合下,對鋼軌和墩臺進行強度和穩(wěn)定性檢算,并通過橋上無縫線路結構設計,采取必要措施,設法減小這些附加縱向力的作用,從而確保橋上無縫線路的

15、運營安全。鋪設橋上無縫線路的作用:在橋上鋪設無縫線路,可以減小列車動力作用,改善橋梁運營條件,減少軌道維修工作量,延長軌道部件和橋梁的使用壽命。在國外,20世紀60年代就已經(jīng)開始研究和鋪設橋上無縫線路。我國從1963年開始,先后在跨度為16-32m的無碴橋及有碴橋上鋪設無縫線路。通過數(shù)十年的研究和探索,逐步建立了橋上無縫線路伸縮力、撓曲力的計算原理和計算方法,為我國在橋上鋪設全區(qū)間和跨區(qū)間無縫線路奠定了基礎。 本設計是對一座中等跨度橋梁上的無縫線路進行了計算設計,主要包括:1. 鋼軌強度檢算。包括鋼軌伸縮附加力計算和撓曲附加力計算。鋼軌在動應力、溫度應力和附加應力的作用下,不超過鋼軌的容許應力

16、;2. 軌道穩(wěn)定性計算。即鋼軌在溫度力和附加力的作用下,滿足穩(wěn)定性的要求;3. 鎖定軌溫的確定。在開始設計時先假定鎖定軌溫范圍,然后根據(jù)強度、穩(wěn)定性和緩沖區(qū)軌縫設置的要求來確定最后的鎖定軌溫;4. 鋼軌斷縫檢算。橋上無縫線路焊接長軌一旦斷裂后形成的斷縫以及由于伸縮附加拉力產(chǎn)生的鋼軌縮短量疊加起來,需小于鋼軌斷縫允許值;5. 墩臺穩(wěn)定性檢算。將鋼軌施加于墩臺支座上的斷軌力、伸縮附加力、撓曲附加力和制動力等通過各種不利的組合,檢算墩臺的穩(wěn)定性。第2章 鐵路線路大修及計算機編程設計2.1 大修概述2.1.1 鐵路大修基本任務線路大修的基本任務是:根據(jù)運輸需要及線路的損耗規(guī)律,周期性地、有計劃地對損耗

17、部件進行更新和修理,恢復與增強軌道的承載能力,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線路大修通常取決于鋼軌傷損的發(fā)展情況,以全面更換新軌為主要標志。鐵路線路設備大修應貫徹的原則l 運營條件匹配l 軌道結構等強l 修理周期合理l 線路質量均衡l 全面規(guī)劃,適當超前。2.1.2 大修要求及規(guī)則鐵路線路設備大修必須有正常的工作條件,應設置大修設計和施工專業(yè)隊伍,裝備必要的施工機械和工程運輸車輛,在列車運行圖中,安排施工“天窗”,同時應密切各有關部門的協(xié)作配合,為大修的正常進行創(chuàng)造條件。線路設備大修必須加強管理,積極發(fā)展施工機械化,采用新技術,改革施工方法,開展標準化作業(yè),不斷提高職工素質,提高勞動生產(chǎn)率和施工質量,降

18、低成本,減輕勞動強度,改善職工生活條件。線路大修,必須嚴格遵守鐵道部頒布的鐵路線路設備大修規(guī)則,以及鐵路技術管理規(guī)程、鐵路線路維修規(guī)則和鐵路工務安全規(guī)則等有關規(guī)章制度的規(guī)定。(以上三段引自鐵路線路大修工程第一章第三節(jié)要點三。2.1.3 線路大修技術設計鐵路線路大修設計應該對既有線進行全面的外業(yè)勘察。外業(yè)勘察工作主要內容包括:l 丈量線路里程。選擇正確公里標,建立基點,定出百尺標,在控制點設置加標。l 測量縱斷面:測量正線軌頂和路肩的標高。與起道有關的建筑設施要測量其建筑限界。l 測量曲線段:包括測量曲線的幾何形位,曲線轉角,曲線圓順度等外業(yè)勘察完成后進行大修技術設計,內容包括:l 線路平面設計

19、l 線路縱斷面設計l 軌道結構幾何形位設計l 跨區(qū)間無縫線路設計l 道岔設計2.1.4 鐵路線路大修地段的原始資料1. 大修地段位置:既有線,自K110+000至K126+450。2. 現(xiàn)有線路條件:1)該大修地段屬級干線,限制坡度12,最小半徑為600m,跨區(qū)間半徑600m。 2)原有線路平、縱斷面資料,包括:甲 線路縱斷面測量記錄(見原始資料附表)乙 線路曲線測量記錄(見原始資料附表)丙 橋隧位置及原狀(見原始資料附表)丁 站場調查記錄(見原始資料附表)戊 道口調查記錄(見原始資料附表)3)線路上部建筑狀況:表2-1 線路上部建筑現(xiàn)狀鋼軌軌枕道床類 型kg/m長度(m)平均磨耗(mm)單根

20、失效情況(%)類型數(shù)量(根/公里)失效情況(%)種類不潔程度一般情況502565S-型砼枕176010碎石10%一般4)其他(見調查記錄)3. 大修地段的運營條件1)目前及今后的客貨運量目前:20百萬噸公里/公里第五年:25百萬噸公里/公里第十年:30百萬噸公里/公里2)現(xiàn)有機車類型客機:DF4型內燃機車,構造速度120 km/h。2.1.5 根據(jù)運營條件選擇上部建筑類型線路大、中修時,枕下道床總厚度應根據(jù)五年內的年計劃通過總重密度和鋼軌類型,按鐵路線路設備大修規(guī)則中表3.3.3所列標準選用,而該設計在第五年的年計劃通過總重密度為25 Mt公里/公里,故選擇如下的軌道結構類型:(參照鐵路線路設

21、備大修規(guī)則第3.3.3條) 鋼軌類型:60 kg/m軌枕類型:S-型鋼筋砼軌枕(軌枕數(shù)量增配至1840根/公里)道床厚度:450mm 根據(jù)鐵路線路設備大修規(guī)則第3.4.8條:混凝土枕、混凝土寬枕扣件:60kg/m及以上鋼軌配套使用彈條型、型扣件,50kg/m鋼軌配套使用彈條型扣件。使用70型扣板式扣件的線路,在半徑800m及以下的曲線地段,鋼軌外側應采用加寬鐵座。故本設計選擇彈條型扣件即可。2.2 軌道強度檢算2.2.1 強度檢算理論及使用條件1)概述 道岔設計軌道由鋼軌、軌枕、道床和路基四部分組成。列車通過時,軌道受垂直于鋼軌軸向的橫向水平力、平行于鋼軌軸向的水平力以及垂直于軌面的豎向力。在

22、荷載作用下,軌道將產(chǎn)生變形和失效,所以需要選擇合理的軌道結構,使其在一定時間一定條件下保持良好的運營狀態(tài)。故計算軌道結構承載力,使其既安全又經(jīng)濟是非常必要的。在進行軌道強度檢算時,只需計算鋼軌彎曲拉應力、拉應力,軌枕壓力、道床頂面應力和路基面應力。2) 適用條件1. 無縫線路強度計算。根據(jù)強度條件確定無縫線路鎖定軌溫的上、下限,或者在一定的鎖定軌溫條件下,檢算鋼軌的強度;2. 在既有軌道設備條件下,檢算大型機車車輛通過軌道時,允許最大軸重和最高速度或者在既有的軸重和速度條件下選擇適當?shù)能壍涝O備標準。3. 特大型貨車通過線路時,檢算其通過條件。4. 在進行軸重 、速度、軌道設備標準及重載組合列車

23、時,強度檢算結果可作為軌道的工作應力水平分析比較。3 )軌道結構靜力計算理論軌道結構靜力計算有2種計算理論:1. 連續(xù)彈性點支承梁理論(簡稱“點支承法”)它是將鋼軌視為支承在彈性點支座上的等截面無限長梁,力學模型如圖2-1。它認為鋼軌并非支承在連續(xù)彈性基礎上,而是支承在有一定間隔的軌枕上,其計算理論和公式推導均較復雜,一般需用差分方程或有限元等方法。圖2-1 連續(xù)彈性點支承梁理論力學模型2. 連續(xù)彈性基礎梁理論(簡稱“連續(xù)支承法”)該方法是將鋼軌視為支承在連續(xù)彈性基礎上的等截面無限長梁,力學模型如圖2-2。它的計算理論和計算公式均較簡便,得到的解析解方便實用。圖2-2 連續(xù)彈性基礎梁理論力學模

24、型在實際情況下的鋼軌支承情況,既不是連續(xù)支承,又不是連續(xù)點支承,所以,上述兩種方法都會與實際情況有差異。點支承法常用語無縫線路強度檢算。連續(xù)支承法更適合于理論研究。參照鐵路軌道強度檢算法(TB2034-88),本設計采用連續(xù)支承法進行靜力計算。2.2.2 軌道強度檢算方法 (一) 基本假設l 軌道及機車車輛的技術狀態(tài)符合鐵路技術管理規(guī)程規(guī)定。l 視鋼軌為連續(xù)彈性基礎上的等截面無限長梁,梁的下沉與基礎反力之間呈線性關系;l 用一個當量靜荷載來描述車輪對軌道的作用;l 作用于軌道上的荷載系符合力的獨立作用原理,即輪系作用下是使軌道部件產(chǎn)生的應力,應變等于各個單個車輪作用下的應力、應變的代數(shù)和;l

25、機車車輛對軌道的動力影響,用荷載系數(shù)(速度系數(shù)、偏載系數(shù)、橫向水平力系數(shù))來表示;l 計算中不考慮軌道各部件的自重 。 (二) 軌道特征參數(shù)(1) 鋼軌支座剛度(表示鋼軌支座的彈性特征)定義:使支座頂面產(chǎn)生單位下沉式所必須施加于支座上的壓力,單位為N/mm。鋼軌支座彈性特征是由包括軌下墊板、軌枕彈簧和枕下道床、路基彈簧所組成的串聯(lián)彈簧來反映的,因此,支座剛度可表示為 :(2-1)式中“墊板、軌枕彈簧”剛度,混凝土枕軌道即為軌下墊板剛度(N/mm);“道床、路基彈簧”剛度(N/mm)。的取值可參照表2-2 :表2-2:混凝土軌枕鋼軌支座剛度D(N/mm)軌道類型特重型、重型次重型及以下強度檢算部

26、件鋼軌軌枕、道床及基床鋼軌軌枕、道床及基床混凝土枕,膠墊厚7mm30000700002200042000緩凝土寬枕,膠墊厚7mm52000120000/注:在檢算鋼軌強度和檢算軌枕、道床及路基強度時,分別采用不同的最不利值。計算鋼軌強度時D取30000N/mm,檢算軌枕、道床及路基強度時,D取70000N/mm。(2) 鋼軌基礎彈性模量鋼軌基礎彈性模量(單位長度鋼軌基礎的彈性特征)定義:使鋼軌產(chǎn)生單位下沉時,施加于單位長度鋼軌基礎上的均布壓力,其單位為MPa。(MPa)(2-2)式中軌枕間距(mm)。(三) 軌道結構靜力計算1. 單個車輪作用下的計算計算鋼軌下沉 計算鋼軌彎矩 計算枕上壓力 以

27、上公式分別摘自軌道工程公式5-12;5-14;5-16令 ,、分別為均勻連續(xù)彈性基礎上等截面無限長梁的撓度和彎矩影響線系數(shù)。如以、分別表示靜輪重作用下的鋼軌靜下沉量、靜彎矩和靜枕上壓力,則得(摘自軌道工程公式5-19)(2-6)當時,所以、的最大值均出現(xiàn)在輪載作用點下的鋼軌截面上。隨著的增大,即距輪載作用點愈遠的鋼軌截面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小,而當時,輪載的影響已經(jīng)非常微小了,在輪系作用組合時就無需考慮了。2. 輪系作用下的計算根據(jù)力的獨立作用疊加原理,可得靜輪系作用下的鋼軌靜下沉、靜彎矩和靜枕上壓力的算式,即(摘自軌道工程公式5-21)(2-7)(四)軌道結構動力計算1. 動荷載參數(shù)1)速

28、度系數(shù)定義:列車在直線軌道上運行時,由于輪軌之間的動力效應,在垂直方向施加于軌道上的附加動力影響相關取值見表2-3。 表2-3牽引種類檢算部位鋼軌軌枕、道床、路基內燃0.0040.003電力0.0060.0045蒸汽0.0080.006注:V為行車速度,以km/h計。該表引用自鐵路公務技術手冊軌道篇表5-4-1。2)橫向水平力系數(shù)由于輪軌之間的橫向水平力及垂直力均有偏心,使軌頭和軌底邊緣相對于其中心處的應力有所增加。這一增加用橫向水平力系數(shù)表示,其值為軌底邊緣應力與軌底中心應力之比。不同的曲線半徑有不同的。不同曲線半徑的值見表2-4。表2-4 橫向水平力系數(shù)值直線曲線半徑30040050060

29、08001.252.001.801.701.601.453)偏載系數(shù)定義:列車通過曲線時,由于未被平衡的超高導致內軌或外軌偏載,由此而引起的鋼軌附加荷載。(2-8)式中未被平衡的超高(mm);機車或車輛重心高(mm);內外股鋼軌中心距(mm)。我國機車重心高度最大為2300mm,兩股鋼軌中心距為1500mm,將其代入上式則簡化為(2-9)2. 準靜態(tài)計算公式定義:將軌道的靜荷載乘以動荷載參數(shù)(其中包括速度系數(shù)、偏載系數(shù)和橫向水平力系數(shù))以表征列車和軌道相互作用的綜合動力效應,在此基礎上將動力問題變成簡單的靜力計算。考慮最不利工況,即列車在最不利荷載下通過曲線地段。車輪動荷載應由下式計算:(2-

30、10)式中車輪作用在鋼軌上的垂直當量靜荷載(kN);靜輪重(kN);行車速度(km/h);速度系數(shù),取值見表,;偏載系數(shù)。鋼軌動下沉量、鋼軌動彎矩和動枕上壓力的計算公式如下:(2-11)(2-12)(2-13)(五)鋼軌強度檢算鋼軌的強度條件是要求軌頭及軌底的邊緣荷載應力的最大可能值,不超過鋼軌鋼的屈服強度除以一定的安全系數(shù)所得出的容許應力。其表達式如下:軌頭 (2-14)軌底 (2-15)式中,軌頭、軌底的總應力(MPa);軌頭邊緣荷載應力的最大可能值(MPa),;軌底邊緣荷載應力的最大可能值(MPa),;,軌頭、軌底的截面系數(shù)();鋼軌溫度應力(MPa),對普通線路可按表2-5取值,對無縫

31、線路應用下式計算,式中為鋼軌軌溫變化幅度(),即最高或最低軌溫與鎖定軌溫之差;鋼軌附加應力(MPa),如制動區(qū)段制動應力及橋上無縫線路的伸縮應力等;鋼軌容許應力(MPa);鋼軌鋼屈服強度(MPa);安全系數(shù),新鋼軌K2=1.3,鋁熱焊及再用軌K2=1.35。本設計取K2=1.3。表2-5 普通線路鋼軌溫度應力(MPa)軌型(kg/m)75605043軌長(m)12.534.542.550602541.5516070(六) 道床頂面壓應力檢算道床頂面的應力,分布是不均勻的。假定壓力分布如圖2-4所示。圖2-4 枕下道床反力分布圖由此可近似得到道床頂面的平均壓應力的計算式:(2-16)式中道床頂面

32、平均壓應力(MPa);枕上動壓力(N);軌枕底面平均支承寬度(mm),混凝土枕取;一股鋼軌下軌枕有效支承長度(mm),混凝土枕中間部分掏空時,取(適用于型枕),中間不掏空時,(適用于或型枕)??紤]到實際應力分布的不均勻性,道床頂面最大壓應力為式中應力分布不均勻系數(shù),取。式中道床頂面允許承壓應力(MPa),碎石道床=0.5MPa,篩選卵石道床=0.4MPa,冶金礦渣道床=0.3MPa。(七) 路基基床表面壓應力檢算道床頂面壓應力以擴散角按直線規(guī)律向下傳遞至路基基床表面(如圖2-5)。圖2-5 道床頂面壓應力分布圖假設道床頂面壓力均勻分布,不考慮相鄰軌枕的影響,由此得不同道床厚度的路基基床表面壓應

33、力的檢算公式如下: (2-17) 式中路基基床表面壓應力(MPa);道床厚度(mm),;道床壓力擴散角,碎石道床?。宦坊脖砻嬖试S承壓應力(MPa),新建線路=0.13MPa,既有線=0.15MPa;等的意義同前。2.2.3軌道強度檢算結果(一) 軌道強度計算中主要參數(shù)的取值1.與鋼軌有關參數(shù)的取值如表2-6所示。表2-6 與鋼軌相關的參數(shù)取值鋼 軌 鋼軌支座剛度D (N/mm)軌底寬(mm)橫截面積(cm2)慣性矩Jx(cm4)軌頭截面矩Wj(cm3)軌底截面矩Wg(cm3)容許應力s(MPa)檢算鋼軌檢算軌枕、道床及路基15077.4528792913753523000070000(摘自

34、鐵路公務技術手冊表5-3-1)2. 與軌枕有關參數(shù)的取值如表2-7所示。表2-7:軌枕資料長度(mm)軌枕至軌中距離a1(mm)滿支承長度e(mm)有效支承長度e'(mm)軌枕間距(mm)平均底寬bp(mm)25005009501175570275(摘自鐵路公務技術手冊表5-2-1)3. 與機車有關參數(shù)的取值如圖2-8所示。圖2-8 DF4型機車輪重和軸距圖(軸距單位為cm,軸載單位為kN)(二) 軌道強度檢算根據(jù)鐵路公務技術手冊第五章進行計算。1. 軌道結構靜力計算使用連續(xù)彈性支承模型,計算鋼軌靜彎矩,靜撓度,和枕上靜壓力。檢算鋼軌 :檢算軌枕、道床及路基: 一般,當車輪距計算截面5

35、m以上時,鄰輪對計算截面的應力撓度影響可忽略。由此可知,輪位相對于計算截面排列不同,則其所產(chǎn)生的、和也各不相同,其中必有一種排列的某一輪子放在計算截面,產(chǎn)生的、和為最大,這種排列的輪位稱為最不利輪位。DF4型機車前后兩轉向架最近車輪相距840cm,超過5m,僅考慮單個轉向架的計算。第一轉向架中,由于存在對稱性,只取、輪作為計算輪位。計算結果列于表2-8中。表2-8 計算表計算輪位計算項目輪位pDP或P備注輪輪輪輪(mm)01800360011280030000N/mm9643602.2124.425112800K=0.0012291mm-11-0.1532 0.0081112800用于計算鋼軌

36、彎矩10.0222-0.0149112800輪(mm)180001800112800782472.21202.212112800K=0.0012291mm-1-0.15321-0.1532112800計算鋼軌位移用0.022210.0222112800輪(mm)01800360011280070000N/mm10895502.7345.469112800K=0.0015191mm-11-0.08530.0060112800用于計算枕上壓力1-0.0339-0.0002112800輪(mm)1800018001128001051502.73402.734112800K=0.0015191mm-1

37、-0.08531-0.0853112800用于計算枕上位移-0.03391-0.0339112800所以,鋼軌靜彎矩,靜撓度,和枕上靜壓力為:2. 軌道結構動力計算考慮最不利工況,即列車在最不利荷載下通過曲線地段。設內燃機車=93km/h時,檢算鋼軌:=0.004V=0.372檢算軌枕、道床及路基:=0.003V=0.279取,偏載系數(shù)為。取的橫向水平系數(shù)。3. 鋼軌強度檢算軌頭邊緣荷載應力的最大可能值軌底邊緣荷載應力的最大可能值普通軌道取溫度應力,對于無縫線路,取,式中為鋼軌軌溫變化幅度(),即最高或最低軌溫與鎖定軌溫之差;,取縱向附加力只考慮制動區(qū)段制動附加應力。檢算鋼軌強度:軌頭壓應力,

38、滿足要求。軌底拉應力,滿足要求。4. 道床頂面壓應力檢算碎石道床。,滿足要求。5. 路基基床表面壓應力檢算設現(xiàn)有道床計算厚度,屬于道床的第二區(qū)域。該線為既有線,故有,滿足要求。6. 計算結果匯總表2-9 混凝土枕軌道各部分強度檢算結果匯總(曲線地段)檢算項目鋼軌應力(MPa)道床頂面壓應力(MPa)路基頂面壓應力(MPa)計算值225.18188.400.3180.0870允許值3520.50.15是否滿足要求滿足滿足滿足滿足從上表中可得出結論,軌道各部件應力(或彎矩)計算值均未超過容許值。綜上所述,該軌道各部件強度通過檢算,符合要求。(三) 鋼軌、道床及路基強度電算檢核結果為了保證計算結果的

39、準確性,自編Excel程序進行檢核,檢核結果見表2-10和表2-11。表2-10 鋼軌強度電算檢核結果檢算項目靜彎矩(Nmm)動彎矩(Nmm)軌底動彎應力(MPa)軌頭動彎應力(MPa)軌底總應力(MPa)軌頭總應力(MPa)計算值1961432647774926127.40164.18188.40225.18允許值352表2-11 道床及路基強度電算檢核結果檢算項目道床頂面壓應力(MPa)路基頂面壓應力(MPa)計算值0.3182920.0781289允許值0.50.15從表2-10和表2-11中可以看出,電算檢核結果與手算結果接近,且檢算的各項應力計算值均未超過容許值。而表中的動彎矩則為后

40、面的鋼軌鎖定軌溫的計算提供了基礎數(shù)據(jù),通過動彎矩計算得到的動應力、附加應力以及容許應力可求得鋼軌鎖定軌溫。2.3鐵路線路大修平面改善設計2.3.1 平面設計原則l 設計曲線時應采用單曲線,僅在困難地段允許保留復曲線,但復曲線的兩個圓曲線間,應設緩和曲線連接,其長度由計算決定,且不應短于20 m,如條件困難不能設緩和曲線時,兩個連續(xù)圓曲線的曲率差應不大于1/2000,且每個圓曲線的長度不得短于50 m。l 直線與圓曲線間采用緩和曲線連接,其長度(m)應不短于9×超高度(m)×容許最高行車速度(km/h),特別困難地段也不應短于7×超高度(m)×容許最高行車

41、速度(km/h),計算結果取10m的整數(shù)倍,如原線路的緩和曲線標準較高時,應不低于原線路標準。兩緩和曲線間的圓曲線長度應不短于20m,在特別困難地段,可減至14m。l 兩曲線間的夾直線的長度,應不低于原線路的標準。l 兩線路中心距離在5m以下的曲線地段,內側曲線的超高不得小于外側曲線超高的一半,否則,必須根據(jù)計算加寬兩線的中心距離。l 線路大修時,應調整線路對橋梁的偏心和建筑限界等。l 應按工務段提供的資料設置圓曲線外軌超高和順坡,并應符合鐵路線路維修規(guī)則規(guī)定。l 大修平面設計時,應減少或取消直線漫彎。如因建筑限界等原因不能改善時,允許保留原狀。(以上7點摘自鐵路線路大修工程第二章第一節(jié))2.

42、3.2 既有曲線的測量既有線的測量一般采取偏角法或矢距法。1. 偏角法測量,如2-9圖所示。在第一測段,要測出每個20m測點的偏角,即切線方向與置鏡點到各測點弦線間的夾角;移動置鏡點后的各個測段,要測出置鏡點間弦線與置鏡點到每個20m測點弦線間的夾角;最后一個置鏡點,要測出置鏡點間弦線與切線方向的夾角。若各個置鏡點處的夾角,用、表示,則既有曲線的轉角等于上述各角的總和,即(2-18)圖2-6 偏角法測量圖偏角法應注意以下幾點:l 第一個與最后一個置鏡點,應設在曲線范圍之外,在直緩點(ZH)和緩直點(HZ)外側4060m的20m測點上;第二個與倒數(shù)第二個置鏡點,最好在緩圓點(HY)與圓緩點(YH

43、)附近的20m測點上。其余置鏡點應保證通視與觀測清晰,置鏡點間的距離,一般不應長于200300m。l 置鏡點的偏角,應正倒鏡各觀測一次,其較差在40以內時,取平均值。曲線上有橋梁等控制既有線撥距的建筑物時,應將其中心點或起訖點(加標點)的偏角測出。曲線測量通常沿外軌進行,也有沿線路中心線進行的,行車繁忙的線路上,為安全起見,也可在外移樁上進行。2. 矢矩法測量,如圖2-10所示。圖2-10 矢矩法測量圖則各曲線段的照準線對始端切線轉角為:(2-19)測出兩置鏡點連線與測點切線的夾角及每20 m處的矢矩即可。2.3.3 漸伸線原理及其應用1. 漸伸線的幾何意義如圖2-11圖2-11 漸伸線幾何意

44、義曲線表示軌道的中線,設有一條柔軟且無伸縮的細線緊貼在曲線,端固定,另一端沿著軌道中線的切線方向拉離原位,拉開的直線始終與曲線相切,則點的移動軌跡就是點相對于曲線的漸伸線,弧的長就是點相對于切線的漸伸線長度。2)漸伸線特征l 漸伸線上某一點的法線是曲線對應點上的切線;l 漸伸線上各點的曲率是不相同的;漸伸線上的任意兩點的曲率半徑之差等于對應點上的原曲線弧長的增量;l 漸伸線上在短距離范圍內的曲率可以認為相等,故可按圓弧考慮。(以上三點摘自鐵路線路大修工程P54-P55)2. 漸伸線長度、轉向角和曲率1)根據(jù)漸伸線的定義和特性,可導出下式點的漸伸線長度計算公式為:(2-20)式中LB 、兩點間的

45、弧長;曲線上任意一點處的曲率半徑與點曲率半徑的夾角(rad);曲線上任意一點與點間的弧長。2)曲線轉向角若R為AB曲線計算點的半徑,K為該曲線計算點的曲率,則由圖2-11可得:(2-36)(2-21)(2-22)上式表明:AB曲線的轉向角(rad)為計算曲線K在其對應弧段上的定積分。3)曲線曲率K平面曲線上任意一點的曲率表示其方向變換的旋轉程度,在數(shù)學上曲率K通常用曲線函數(shù)的二階導函數(shù)表示,即。經(jīng)推導得到圓曲線和緩和曲線的K、E的計算公式如下: 圓曲線(2-23)(2-24)(2-25)式中 計算點的圓曲線長。 緩和曲線 (2-26)(2-27)(2-28)式中計算點的緩和曲線長。3. 漸伸線

46、長度計算公式綜上所述,漸伸線長度實用計算公式如表2-13所示。表2-13 漸伸線長度計算公式測點范圍計算公式符號意義ZHHY= 測點里程 ZH點里程HYYH= 測點里程 ZY點里程YHHZ= 測點里程 ZY點里程 = 測點里程 YH點里程HZ以后= 測點里程 QZ點里程曲線半徑(m),緩和曲線長(m),轉角(rad),2.3.4 既有線漸伸線長度計算1. 計算公式既有曲線已錯動,但基本線形仍保持原來的形狀,可分別按緩和曲線和圓曲線的性質來進行計算,由式(2-25)和式(2-28)可得:1)圓曲線的漸伸線長度(2-29)式中測點偏角;計算點的圓曲線長;為轉向角;圓曲線的半徑。2)緩和曲線的漸伸線

47、長度(2-30)式中測點偏角;計算點的緩和曲線長;緩和曲線全長。3)測點的漸伸線長度由上兩式可知,既有曲線無論是圓曲線或是緩和曲線,每個測點的漸伸線長度均可表示為:(2-31)式中該測點的偏角(rad);該測點到置鏡點的曲線長(m)。2. 置鏡點漸伸線長度計算1)置鏡點在始切線O點上(見圖2-13)圖2-13 置鏡點在始切線O點在曲線的起始線段內,K較小,故弧長OA近似等于弧長,漸伸線長度也近似等于相應的弧長,因而可得:(2-32)2)置鏡點在曲線的A點上(如圖2-14)圖2-14 置鏡點在曲線的A點上測出B點偏角,則B點的漸伸線長度可按下式計算。(2-33)式中置鏡點A的漸伸線長度;置鏡點A

48、到置鏡點B的曲線長;弦線AB與始切線的夾角(rad),。3)置鏡點在曲線的B點上(如圖2-15)圖2-15 置鏡點在曲線的B點上與2)對照,同理可得:(2-34)式中置鏡點B的漸伸線長度;置鏡點B到置鏡點C的曲線長;弦線BC與始切線的夾角(rad),。3. 通用計算公式根據(jù)上述的推導,可歸納出n個置鏡點的漸伸線長度計算的通用公式如下:(2-35)式中置鏡點i至前一段置鏡點的曲線長;置鏡點i到前一段置鏡點間弦線與始切線間的夾角(rad)。第n測段中的每個測點的漸伸線長度的通用公式為:(2-36)式中第n測段中置鏡點n到測點j的曲線長;測點j到置鏡點n間的弦線與始切線的夾角(rad)。2.3.5

49、設計曲線半徑與緩和曲線長度的選配1. 選配原則在選配設計曲線半徑及緩和曲線長度時,應該遵循以下的原則:l 曲線撥動前后其長度應基本不變。l 保證曲線撥正前后的終切線方向不變。l 保證曲線撥正前后的終切線位置不變。l 力求曲線路段大修工程量最小。2. 選配曲線半徑的方法選配半徑的方法較多,一般常用的方法有:平均偏角法、三點法和多點法。本設計利用三點法選配曲線半徑。l 三點法在既有曲線的圓曲線范圍內,連續(xù)選取三個間距相等(L)的測點A、B、C,三點的漸伸線長度分別為、,則通過此三點的設計曲線半徑為:(2-39)3. 選配設計緩和曲線的長度線路大修平面設計緩和曲線長度的選擇,應滿足鐵路線路設備大修規(guī)

50、則的規(guī)定。一般情況下,緩和曲線的長度不小于10倍的超高和速度的乘積,特別困難地段也不小于7倍的超高和速度的乘積。在滿足技術標準的條件下,應盡量采用原有緩和曲線的長度,可使撥量最小。在已經(jīng)選定設計曲線半徑的條件下,為了減小撥動量,可采用下述方法選取緩和曲線的長度。1)計算設計曲線的圓曲線長,并根據(jù)QZ點的里程,計算ZY點里程 = QZ里程;2)選出兩三個位于圓曲線段的測點,它們的設計曲線漸伸線長度為,其中L = 測點里程ZY點里程,為已知數(shù),因待定,尚需推導;3)這兩三個測點的既有曲線漸伸線長度已經(jīng)求出,可令各個測點的,求出如下:(2-41)4)將求出的兩三個取平均值,故緩和曲線的長度為:(2-

51、42)將計算結果取為10米的整數(shù)倍,就是選定的緩和曲線長度。2.3.6 計算設計曲線中點及各主點里程已選定的設計曲線半徑,可保證設計曲線圓弧和既有曲線圓弧相當接近,但尚未確定設計曲線的具體位置,為此要計算曲線中點和各主要點的里程。1. 計算曲線中點(QZ)里程QZ點的里程應保證終切線不撥動,也就是撥動前后曲線的轉角不變,即,測量終點的撥距為零,即。如圖2-17所示,終點設計曲線的漸伸線的長度。令測點終點既有曲線的漸伸線長度,則測量終點至QZ點的距離為:(2-43)式中曲線轉角(rad)。由此可得QZ點的里程為:QZ里程 = 測量終點里程 圖2-17 QZ點里程2. 計算曲線各主點里程曲線各主點ZY、ZH、HY、YZ、YH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