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不同施肥處理對甘草生長動態(tài)的影響陳玉寶(甘肅農業(yè)大學 農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摘 要摘要:采用單因素隨機區(qū)組設計和相關性統(tǒng)計分析,對甘草在每年4月中下一次性施入坡縷石肥、氮磷鉀配比肥、坡縷石生態(tài)復混肥,并分析測定其形態(tài)指標和生物量指標方面的研究,為甘草栽培技術和綜合利用模式提供科學依據。結果表明:坡縷石肥與N-P-K配比肥混合使用有助于甘草的株高增高、分枝數增多、葉片數增多、蘆頭徑增粗,只有對于主根長有影響,兩者混合施用反而降低了主根長的伸長,因此要在施用這幾種肥料時,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正確施坡縷石肥和有機肥料,從而有助于甘草的生長。關鍵詞:甘草(Glycyrrhiza);栽培;坡縷石
2、肥;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fertilizer treatments on licorice growth dynamicChen Yubao(College of Agronomy,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hina)英文摘要:Abstract: Key words: radix glycyrrhizae; cultivation; Palygorskite fertilizer1.引言甘草作為我國著名的傳統(tǒng)中藥,始載于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上品,其性味甘平,歸心、肺、脾、胃經,應用歷史悠久,
3、中醫(yī)界素有“十方九草”之說,主要用于脾胃虛弱、倦怠無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攣急疼痛、癰疽瘡毒,并能夠緩解藥物毒性,調和諸藥,故又有別名為“國老”。近年來,隨著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藥理研究日益深入,甘草藥物求量不斷增加,僅依靠采挖有限的野生種已不能滿足現代化的制藥需求,雖然許多地區(qū)已基本實現了甘草人工栽培,但栽培技術落后,直接影響著甘草的產量和品質(甘草有效成分含量)。已有試驗表明,甘草栽培過程中的水肥管理,特別是施肥技術,包括施肥量、施肥時期、施肥種類及各種肥料的配比對甘草的有機化合物的代謝有很大的影響2。由于目前這方面研究較為零散,國內外缺
4、乏系統(tǒng)研究,使甘草優(yōu)質高產的施肥技術還依靠經驗,并建立在參照農作物施肥的基礎上,而針對某一特定生態(tài)條件下的土壤肥力狀況,進行甘草的高產優(yōu)質合理施肥研究甚少。為此,由于坡縷石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積和吸附能力,很好的流變性和催化性能,同時,具有理想的膠體性能和耐熱性能。所以我們在對甘草進行施坡縷石肥Mg,Al)2Si4O10(OH)2·4H2O和常用的NPK肥料混合施用的情況下,為甘草在施坡縷石肥方面提供合理的依據。通過對甘草栽培措施的研究來達到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收入和保護環(huán)境的目的, 對于提高甘草產品質量, 確保甘草產業(yè)的發(fā)展有重要意義。2. 實驗設計2.1試驗地概況試驗地設在
5、甘肅省酒泉市“甘草種植基地”,位于祁連山和馬鬃山之間的酒泉盆地(39°57N, 98°90E),海拔1 430 m。屬中溫帶沙漠干旱性氣候,年降水量82.9 mm,年蒸發(fā)量2 511.5 mm,年平均相對濕度46%,年干燥指數大于4;年日照時數3 288 h,日照百分率68%74%,太陽輻射總量達609.60643.93 J·cm-2;年平均氣溫日較差13.9 ,年平均氣溫410 ,年有效積溫1 8003 600 ;年平均無霜期140 d,土壤為土層較厚的棕漠土和風沙土,020 cm土壤基礎理化性狀間表2.1。表2.1 試驗地土壤基礎理化性狀Tab 2.1 Bas
6、ic physicochemical charaters of test soil全N g·kg-1全P g·kg-全K g·kg-1堿解N mg·kg-1速效P mg·kg-1速效K mg·kg-1有機質g·kg-1pH0.390.8225.7818.0013.10106.002.458.482.2 試驗材料2.2.1 試驗品種及種苗試驗所用種苗為甘肅省蘇武鄉(xiāng)1年實生苗,種苗長度2030 cm。于2012年4月24日,篩選蘆頭徑為7.113±0.095 cm、主根修剪為20 cm的烏拉爾甘草(Glycyrrhiz
7、a uralensis Fisch.),分小區(qū)移栽。2.2.2 試驗肥料按試驗地養(yǎng)分含量、試驗條件及當地傳統(tǒng)施肥量,設計不同肥料類型及用量,供試營養(yǎng)物質類型及形狀如表2.2,不同施肥處理養(yǎng)分配比及用量如表2.3。表2.2 供試營養(yǎng)物質類型及形狀Tab 2.2 Basic physicochemical charaters of test soil類型名稱外觀營養(yǎng)成分及含量生產廠家無機營養(yǎng)物質坡縷石肥紅色粉末Mg5Si8O20(OH)2(OH2)4·4H2O=100%甘肅凱迪生態(tài)農業(yè)科技公司昆侖尿素白色粒狀N46.4%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公司過磷酸鈣灰色粒狀P2O512.0%云南昆明海口
8、宏寶磷肥廠鉀肥白色粉末K2SO450%寧夏金?;ぜ瘓F鉀肥公司礦物復混肥褐色粒狀N+P+K30%,坡縷石20%甘肅巨龍網科貿股份公司有機營養(yǎng)物質有機肥黑色粒狀有機質30%,N+P+K4%,腐殖酸15%甘肅白銀榮峰化工公司礦物有機肥褐色粒狀有機質45%,N+P+K8%,坡縷石20%甘肅欣慶環(huán)??萍脊颈?.3 養(yǎng)分配比及用量Tab 2.3 Basic physicochemical charaters of test soil營養(yǎng)物質類型用量(單位:kg/hm2)N-P-K比例營養(yǎng)物質及含量坡縷石(P)2000多種微量元素N-P-K配比肥(I)尿素:951.0910:16:4N:437.5kg過
9、磷酸鈣:5833.33P2O5:700kgK2SO4:300K2SO4:150kg生態(tài)復混肥(PI)437510:16:4NP2O5K2O30%;多種微量元素有機肥料(O)300024:2:15全氮(N):2.4%全磷(P2O5):0.2%全鉀(K2O):1.5%有機質含量:30%腐殖酸:15%生態(tài)有機肥料(PO)300024:11:6全氮(N):4.791%全磷(P2O5) :2.15%全鉀(K2O:1.2%有機質:6.381%坡縷石:30%由表2.2和2.3可見,試驗供試肥料分為:礦物肥、無機肥料和有機肥料3類,并包括3個養(yǎng)分層次,其中不施肥和坡縷石肥處理為低量養(yǎng)分供應層次,有機肥和生態(tài)有
10、機肥處理為中量養(yǎng)分供應層次,N-P-K配比肥和生態(tài)復混肥為高量養(yǎng)分供應層次。2.3 試驗設計2.3.1 小區(qū)設計試驗共設6個處理:(1)對照(CK),即不施肥;(2)坡縷石肥(P);(3)氮磷鉀配比肥(I);(4)生態(tài)復混肥(PI);(5)有機肥(O);(6)生態(tài)有機肥(PO),每年4月中下一次性施入。每處理重復3次,小區(qū)面積為6.2m×3m,共15個小區(qū),隨機區(qū)組設計,小區(qū)周圍設1 m保護行。行距40 cm,株距10 cm,密度25萬株·hm-2。田間管理采用甘草栽培常規(guī)管理措施進行,試驗小區(qū)設計圖如圖2.1西南IICK北PIPPPCKICKPIPIOPOOPOOPO東圖
11、2.1 試驗小區(qū)設計圖Tab 2.3 Basic physicochemical charaters of test soil2.3.2 采樣與測定自株高10cm起分,每隔約28天,每小區(qū)隨機采挖5株生長良好且長勢適中的完整植株,選相似株3株,清水洗凈,吸水紙吸干水分后,利用電子天平和直尺測定形態(tài)指標和生物量指標,主要包括:主莖分枝數、葉片數、主莖高、主根長、蘆頭徑等生長指標。2.3.3 數據分析數據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采用SPSS 1.9數據處理系統(tǒng)對試驗結果進行單因素方差和相關性統(tǒng)計分析,用Excel 2007軟件作圖。3. 結果與分析3.1 甘草形態(tài)指標對不同施肥處理的響應3
12、.1.1 不同生長期各處理甘草株高變化表3.1.1 不同生長時期各處理株高 單位:cmTab 3.1.1 Stem height in all treatments at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 unit: cm處理Treatment無機肥料Inorganic fertilizer不施肥No fertilizer有機肥料Organic fertilizerPIPICKOPO2013.6.2939.44±2.81ab53.71±3.00d55.57±3.74d37.55±3.57a43.95±1.01bc47.84
13、77;0.65c2013.7.2842.27±3.92a61.86±4.02c64.01±4.88c40.04±4.81a49.33±1.09b54.12±0.92b2013.8.2547.31±4.44a69.19±4.41c72.83±5.87c45.67±5.1a55.51±1.16b59.20±0.42b2013.9.2051.25±3.90a71.21±4.18c75.14±5.76c49.64±4.54a57.03±
14、;1.59ab60.99±0.1b2013.10.1853.56±3.62ab72.85±4.2c77.24±5.95c51.66±4.38a58.55±1.62ab61.02±0.63b2013年均值2013Average46.77±3.74ab65.76±3.96d68.96±5.24d44.91±4.48a52.87±1.3bc56.63±0.31c注:同行數據后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5) 下同Note: letters after data in on
15、e line showed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The same below對于移栽后的一年生的甘草,通過四種不同施肥處理可以明顯的看出,在每一個月內,各處理所得到了不同的顯著性,對于株高的增高效果明顯不同。79月是甘草莖葉的快速生長階段.6月29日10月18日,各處理甘草株高均不同程度的高于對照.6月29日測定結果顯示,株高處理N-P-K配比肥(I)和生態(tài)復混肥(PI)間無顯著差異,但均與對照和坡縷石(P)處理差異顯著(P<0.05)。有機肥(O)和生態(tài)有機肥(PO)之間在每一個月都是差異不顯著,在6月29日,而與N-P-K配
16、比肥(I)和生態(tài)復混肥(PI)差異顯著。7月28測定的株高,除N-P-K配比肥(I)和生態(tài)復混肥(PI)與坡縷石(P)和CK處理間差異顯著外, 坡縷石(P)和CK處理間均差異不顯著,有機肥(O)和生態(tài)有機肥(PO)均與其余的四個處理間差異顯著。8月25日測定結果顯示, N-P-K配比肥(I)處理的株高與生態(tài)復混肥(PI)處理均差異不顯著,但與坡縷石(P)和CK處理間差異顯著,與有機肥(O)和生態(tài)有機肥(PO)之間差異更加顯著。9月20日和10月18日測定甘草的株高,施用各種肥料后各處理的株高均不同程度的高于對照,但N-P-K配比肥(I)處理與對照間差異不顯著,而N-P-K配比肥(I)處理和生態(tài)
17、復混肥(PI)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但與對照組和坡縷石(P)處理間差異顯著,與有機肥(O)和生態(tài)有機肥(PO)之間差異也顯著(表3.1.1),其P、I、PI、O、PO處理后的平均株高要比對照組CK分別增高4.1%、46.4%、53.6%、17.7%、26.1%,所以各施肥處理對株高的促進程度依次為PI>I >PO>O >P>CK.這說明不同的施肥處理對甘草株高的促進程度不同,單獨施用坡縷石肥對于株高影響不大,在施用N-P-K配比肥的基礎上,增施坡縷石肥后的效果更加明顯,其中以生態(tài)復混肥(PI)的處理效果較好,有助于甘草的株高的增高。3.1.2 不同生長期各處理甘草分
18、枝數變化表3.1.2 不同生長時期各處理植主莖分枝數 單位:個Tab 3.1.2 Branch number in all treatments at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 unit: number處理Treatment無機肥料Inorganic fertilizer不施肥No fertilizer有機肥料Organic fertilizerPIPICKOPO2013.6.294.44±0.33a6.52±0.4d6.17±0.29cd4.14±0.42a5.69±0.15bc5.21±0.1b2013.7
19、.286.3±0.28a8.03±0.34c7.92±0.31c6.01±0.36a6.92±0.09b7.12±0.07b2013.8.257.31±0.32a8.95±0.28cd9.3±0.38d6.96±0.42a8.19±0.05b8.46±0.13bc2013.9.206.81±0.36a8.81±0.34c9.12±0.43c6.42±0.48a7.78±0.07b8.11±0.13b2013.10.1
20、86.35±0.34a8.15±0.3c8.83±0.5d5.94±0.47a7.19±0.09b7.5±0.10b2013年均值2013Average6.24±0.32a8.09±0.33c8.27±0.39c5.89±0.43a7.15±0.05b7.28±0.09b對于甘草不同生長時期各處理主莖分枝數進行分析得出,在6、7、8、9月期間,I處理和PI處理對于甘草的主莖分枝數之間的差異不顯著,有機肥(O)和生態(tài)有機肥(PO)之間的差異也不顯著,但是與P處理和對照組CK相比
21、較而言,差異顯著。在10月下旬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來,P處理與對照組CK的差異不顯著,I處理與PI處理間的差異顯著,有機肥(O)和生態(tài)有機肥(PO)之間差異不顯著,并且PI處理的分枝數更加顯著的多,達到了8.83個,其他的處理CK、P、I、PO、O的分枝數分別為5.94、6.35、8.15、7.5、7.19,PI、I、P、PO、O各處理后的分枝數分別是對照組CK處理的48.7%、37.2%、6.9%、26.3%、21.0%。再通過平均值數據可見,CK、P、I、PI、O、PO對于甘草的分枝數平均值分別為5.89、6.24、8.09、8.27、7.15、7.28,I處理與PI處理間差異不顯著,CK處
22、理與P處理間的差異不顯著,O處理和PO處理之間差異也不顯著,但是他們三組之間有差異性(表3.2.2),PI、I、P、O、PO各處理后的平均分枝數分別是對照組CK處理的40.4%、37.4%、5.9%、21.4%、23.6%,所以PI>I>PO>O>P>CK,這說明單獨施用坡縷石肥對于甘草的主莖分枝數的變化影響不大,而混合使用還是有助于主莖分枝數增加,但總體效果都是有助于主莖分枝數的增多,只有生態(tài)復混肥(PI)的處理效果最好,使得主莖分枝數明顯增加。3.1.3 不同生長期各處理甘草葉片數變化表3.1.3 不同生長時期各處理植株葉片數 單位:個Tab 3.1.3 Le
23、af number in all treatments at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 unit: number處理Treatment無機肥料Inorganic fertilizer不施肥No fertilizer有機肥料Organic fertilizerPIPICKOPO2013.6.2965.54±5.17a95.69±5.49c98.21±6.37c60.92±6.78a78.73±0.55b81.86±0.65b2013.7.2892.3±4.53a122.35±6.09c121.
24、98±5.96c87.59±6.18a100.96±1.5b105.38±0.15b2013.8.25114.48±4.37a140.84±4.95c142.6±5.57c107.9±6.67a124.77±0.77b130.38±1.29b2013.9.20107.73±5.91a137.48±4.61bc141.61±6.05c101.9±7.95a126.56±0.78b131.51±2.52bc2013.10.18103.74&
25、#177;5.75a132.67±4.47bc138.03±6.35c94.61±8.95a122.72±0.99b128.4±2.98bc2013年均值2013Average96.76±5.14a125.81±5.12c128.49±6.06c90.58±7.31a110.75±0.25b115.51±1.52b移栽后的甘草地上部葉片數在月下旬8月下旬時期增加比較迅速,月下旬10月下旬由于葉片衰老以及氣溫降低導致植株的葉片數由緩慢減少到迅速減少(表3.1.3)。葉片數對于每組處理在每
26、一個月來看都要比對照組明顯的多,從6月下旬 10月中旬期間P處理與對照組在每一個月內之間差異不顯著,有機肥(O)處理和生態(tài)有機肥(PO)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I處理和PI處理之間在每一個月內差異也不顯著(>0.05),但是I處理和PI處理兩者與P處理和對照組之間的差異顯著,有機肥(O)和生態(tài)有機肥(PO)處理與其余四組處理差異顯著(<0.05),他們兩者之間差異不顯著。對于9月20日與10月18日所測的數據來看,都是I與PI之間差異不顯著,O與PO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而與其他各時期的數據差異較顯著。CK、P、I、PI、O、PO各處理的葉片數平均值分別為90.58、96.76、125.
27、81、128.49、110.75、115.51,PI、I、P、PO、O處理分別是對照組CK的41.9%、38.9%、6.8%、27.5%、22.3%,比較可以得出PI>I>PO>O>P>CK,這說明生態(tài)復混肥PI處理后對于甘草的植株葉片數的增加更加顯著,只施用了坡縷石肥或者N-P-K配比肥對于葉片數有一定的增加作用,但是沒有生態(tài)復混肥的效果明顯。施用有機肥的增加效果也不如生態(tài)復混肥效果明顯,但是都可以增加葉片數。3.1.4 不同生長期各處理甘草主根長變化表3.1.4 不同生長時期各處理植株主根長 單位:cmTab 3.1.4 Taproot length in a
28、ll treatments at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 unit: cm處理Treatment無機肥料Inorganic fertilizer不施肥No fertilizer有機肥料Organic fertilizerPIPICKOPO2013.6.2938.15±3.05a58.49±5.19c53.93±3.37c36.12±3.86a41.07±1.88ab46.07±0.22b2013.7.2845.79±2.57ab65.82±5.54d57.83±2.34c42.8
29、±3.77a48.26±1.58ab52.08±0.06b2013.8.2552.99±1.81ab71.46±5.68d62.14±1.95c46.4±4.44a54.26±1.3ab57.03±0.19b2013.9.2055.02±2.37b75.42±5.89d66.68±2.4c48.22±5.09a58.57±0.95b60.98±0.12bc2013.10.1858.88±2.09b78.45±5.84d70.3
30、5±2.6c51.34±5.1a61.73±0.95b63.07±0.41b2013年均值2013Average50.12±2.39ab69.93±5.63d62.19±2.53c45±4.44a52.78±1.33b55.85±0.1b甘草的根既是積累光合物質的貯存器官,又是影響甘草經濟產量的器官。甘草根的長度和粗度與其經濟產量的高低有直接的關系。從表3.1.4可知施用肥料均能不同程度地促進甘草根系的伸長。6月29日測定結果顯示,P處理的根長與CK和O處理差異不顯著,I處理和PI處理之間差異不
31、顯著,但是I和PI處理與O和PO處理差異顯著。7月28日測定結果顯示P處理與對照組CK和O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而I處理與PI和PO處理之間差異比較顯著,且與對照組差異顯著。從8.25日后,P處理與對照組CK處理在每一個月之間差異顯著,而I處理與PI、O和PO處理在7月28日至10月18之間差異均顯著,O處理與PO處理之間差異一直不顯著。再由年平均值數據來看,CK、P、I、PI、O、PO各處理的平均值分別為45、50.12、69.93、62.19、52.78、55.85,PI、I、PO、O、P平均值分別是CK的38.2%、55.4%、24.1%、17.3%、11.4%,比較可得:I>PI&g
32、t;PO>O>P>CK。所以在各處理之間,I處理的根長更加顯著,這說明對于甘草根長促進作用來看,只要施用一定量的肥料,均有助于根的伸長,但是單獨施用一定量的N-P-K配比肥更加有利于根的伸長,而坡縷石肥與N-P-K配比肥混合施用反而降低肥效,不利于根的伸長, N-P-K配比肥處理對根長的促進作用最明顯,其余處理均不明顯,因此施氮磷鉀肥可增加甘草的主根長度, 而坡縷石并不會顯著影響甘草主根長的變化。3.1.5 不同生長期各處理甘草蘆頭徑變化表3.1.5 不同生長時期各處理植株蘆頭徑 單位:cmTab 3.1.5 Reed head diameter in all treatme
33、nts at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 unit: cm處理Treatment無機肥料Inorganic fertilizer不施肥No fertilizer有機肥料Organic fertilizerPIPICKOPO2013.6.291.24±0.08a1.68±0.07cd1.75±0.08d1.2±0.09a1.43±0.04b1.56±0.05c2013.7.281.38±0.08a1.81±0.07c1.92±0.09c1.29±0.1a1.57±0
34、.04b1.78±0.06c2013.8.251.44±0.09a1.94±0.07c2.05±0.09c1.36±0.1a1.65±0.05b1.92±0.07c2013.9.201.5±0.1a2.11±0.08c2.27±0.11c1.41±0.12a1.81±0.04b2.09±0.08c2013.10.181.56±0.11a2.3±0.1c2.41±0.12c1.44±0.14a1.88±0.05b2.2
35、1±0.08c2013年均值2013Average1.42±0.09a1.96±0.08c2.08±0.1c1.34±0.11a1.67±0.04b1.92±0.07c甘草蘆頭徑粗從表3.1.5可以看出,施肥處理在6月至10月蘆頭徑一直緩慢增粗,在6、7、8、9、10月,P處理后的蘆頭徑與對照組CK處理的蘆頭徑在每一個月都是緩慢增粗,但是每個月之間差異不顯著,對于I處理和PI處理來看,在6月29日的數據之間差異顯著,之后每個月,I處理與PI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而I處理和PI處理與對照組CK之間在每個月差異顯著,與O處理和PO
36、處理間差異也顯著,而O處理和PO處理之間在每一個月里差異都顯著,并且明顯要高于對照組。從年蘆頭徑的平均值可以得出,CK、P、I、PI、O、PO處理的平均值分別為1.34、1.42、1.96、2.08、1.67、1.92,PI、I、PO、O、P五個處理的蘆頭徑平均值分別為對照組CK處理的55.2%、46.3%、6.0%、24.6%、43.3%,數據比較得出:PI>I>P>O>PO>CK。這說明單施坡縷石的處理的蘆頭徑粗與不施肥對照無顯著差異, 但坡縷石與氮磷鉀肥配施的處理在收獲時其蘆頭徑粗與施肥對照顯著差異。表明在施氮磷鉀肥的基礎上再施入高量坡縷石可使甘草的蘆頭明顯
37、增粗,坡縷石肥對于甘草根的增粗起到了明顯的作用。4討論與結論(大量看文獻,對結果進行討論并總結出結論,不少于1000字)甘草株高、分枝數、葉片數、蘆頭徑的增長狀況看,都是生態(tài)復混肥最有助于提高株高、增加分枝數、增多葉片數、蘆頭徑增粗,與N-P-K配比肥相比,生態(tài)復混肥只是添加了坡縷石肥,導致生態(tài)復混肥的肥力效果更加明顯,突出于其他的各處理,而且生態(tài)復混肥的用量數據最大,為4375 kg/hm2 。從生態(tài)有機肥料與有機肥料的肥料元素來比較而得出,兩者差別比較大,生態(tài)有機肥料中具有坡縷石肥,并且所占有的氮磷鉀配比大于有機肥料,而有機肥料里面除了具有氮磷鉀配比肥料外,主要還有腐殖酸,從他們兩者對于甘草的株高、分枝數、葉片數、主根長來看出,生態(tài)有機肥料的肥料效果優(yōu)于有機肥料,而有機肥料的效果高于坡縷石單獨施用的肥效。這充分得出,各種肥料處理中,施用了坡縷石肥的肥料效果要明顯優(yōu)于不施用坡縷石肥料的各處理效果。這充分說明坡縷石能協(xié)調土壤的水肥氣熱,改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泰山學院《西方經濟學(上)》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益陽醫(yī)學高等專科學?!度瞬潘刭|測評與選拔》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做賬實操-機械制造公司的賬務處理分錄
- 鄭州經貿學院《網路原理與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陜西服裝工程學院《專業(yè)課程綜合2(酒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貴陽人文科技學院《環(huán)境與食品安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山西省建筑安全員-C證考試題庫
- 廣西財經學院《老年社會工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地理空間數據庫》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常德職業(yè)技術學院《藥劑學A》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物聯(lián)網項目實施進度計劃表
- 學校校園安全巡邏情況登記表
- DLT5210.4-2018熱工施工質量驗收表格
- 中國-各省市地圖可編輯課件
- (兒科學課件)腎病綜合征
- 光纜線路工程段終版施工圖
- 2023年最新的郭氏宗祠的對聯(lián)大全
- 礦井年度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
- 畢業(yè)論文-基于Java Web的模擬駕校考試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
- 駱駝祥子1一24章批注
- 新部編人教版四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全冊教案(教學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