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新形勢下的高校教學管理創(chuàng)新_第1頁
論新形勢下的高校教學管理創(chuàng)新_第2頁
論新形勢下的高校教學管理創(chuàng)新_第3頁
論新形勢下的高校教學管理創(chuàng)新_第4頁
論新形勢下的高校教學管理創(chuàng)新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論新形勢下的高校教學管理創(chuàng)新周志榮摘要:隨著改革的深入和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我國高等教育的宏觀背景和微觀環(huán)境已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高校教學管理創(chuàng)新已成必然。我國高校教學管理體制中存在的主要缺陷一是學校定位模糊導致高校教學管理理念模糊甚至步入誤區(qū),二是教學管理體制僵化,靈活性、人性化不足。我國高校的教學管理應從教學管理理念、人才培養(yǎng)模式、教學管理體制、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關鍵詞:高等學校;教學管理;創(chuàng)新一、我國高校教學管理創(chuàng)新的必要性隨著改革的深入和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我國高等教育的宏觀背景和微觀環(huán)境已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首先,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我國高等教育已逐漸從精英教育階段轉變到大眾化教育

2、階段。上個世紀30年代,美國人馬丁·特羅把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分為三個階段。毛入學率在15以下為精英教育階段,毛入學率在1550之間為大眾化教育階段,毛入學率超過50則為普及教育階段。自1997年我國高等教育擴招以來我國的毛入學率已進入1550的區(qū)間,如果以毛入學率為判定標準。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已進入公認的大眾化階段,這一重大變化,必然要求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與之相適應,在教學理念、學校功能和定位、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標準、專業(yè)設置、教學管理體制等方面進行全面變革。其次,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發(fā)端,我國正進行和不斷推進社會的全面變革。高等教育體制、人們的就業(yè)方式是我國改革系統(tǒng)的組成部分社會就業(yè)方式的改變。使

3、得高校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人才生產者,在人才培養(yǎng)的同時,高校還承載著學生就業(yè)的壓力不僅要教育人、培養(yǎng)人,而且要做人才的“出口”工作。同時。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隨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而處在動態(tài)變化過程中。人們的職業(yè)生涯已不再是“從一而終”,學生畢業(yè)后面臨著更多的生存和發(fā)展的壓力。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斯賓塞在教育論中提出,教育的目的是“為完滿生活做準備”人類的“完滿生活”不僅需要人類掌握某種技術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必須有健全的人格及為人處事的能力因此高等學校在造就社會人才和社會進步方面應擔當更多的使命,要承擔為學生“完滿生活作準備”的重任,高等學校不能僅僅成為智育發(fā)展、技能訓練的場所,應為學生充分發(fā)展自己的人

4、格和才智提供一個很好的平臺,提高學生應對各種環(huán)境和挑戰(zhàn)的能力。因此,在新形勢下,高校在人才培養(yǎng)目標、專業(yè)設置等方面要有新的定位。最后,高校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和高校布局的變化,使得高校教學管理日益變得復雜。表現在:一是學生數、教師數急劇增加;二是專業(yè)設置快速增加,跨學科管理越來越普遍:三是很多高校在合并的過程中出現了跨校區(qū)管理導致教學管理難度和復雜程度增加、教學資源分散、校園文化建設等諸多新的問題。以上種種因素說明我國高等教育的背景已今非昔比正悄然發(fā)生著變革。這一切使得高校的教學管理創(chuàng)新已成必然。二、我國現有高校教學管理體制存在的主要缺陷我國經濟社會的變革和高等教育自身的發(fā)展推動著高校數學管理的改革

5、,然而與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相比較,高校教學管理改革顯得滯厲,仍存在明顯的不足和缺陷。主要有:1學校定位模糊導致高校教學管理理念模糊甚至步入誤區(qū)。高等學校的定位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比如,可以按學科結構分類將學校定位于綜合性或單科性院校:根據人才培養(yǎng)目標可將學校定位于精英教育或大眾教育或應用型、技能型、復合型、通識型教育等。目前我國較為流行的高校定位分類原則。是根據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學校研究水平將全國的高等院校分為研究型大學、教學科研型大學、教學型大學、應用型大學,很多大學也據此分類原則來給學校未來的發(fā)展定位?!半m然這4個層次能基本涵蓋我國高校的現狀,對其內涵的文義性詮釋也基本是清晰的但可操

6、作的指標卻有些模糊,甚至沒有比較一致的看法?!背酥?,在高校定位認識上還有一個很大的誤區(qū)就是求大求全趨同即在辦學上追求規(guī)模大、專業(yè)全、綜合性;不考慮高校自身的實際情況。不從教學規(guī)律出發(fā),最終影響人才培養(yǎng)質量,高職高專力求升本,新升本院校力爭碩士點、博士點,無論什么學校爭取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學科。造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與我國現階段的以政府為主體的高校辦學評價機制和政府主導型的高校教學資源配置機制有關,我國高校的教學評價機制以政府為主,第三方的社會評價機制還很不成熟,高校辦學的評價體制非常不完善,而且政府對高校的評價制度其科學性、合理性和公平性也值得反思。比如在政府的評價標準中理論研究和學術能力

7、導向非常明顯,對不同層次和不同類型的高校采取相同的評價標準。教育部2002020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對全國高校教育質量的評估實行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高校采取同一評估指標和同一評估標準就是這種做法的典型體現。不僅如此,這種評估體制下的評估結果直接關系到高校從政府那里獲得辦學資源的多寡?,F行的高校評估機制和資源分配模式成為高校辦學活動和教學管理最具作用的“有形之手”,在這只“有形之手”的指揮下,很多高校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也要上,忽視了高校自身的優(yōu)勢,在專業(yè)設置、辦學行為、發(fā)展目標上出現趨同的現象。2教學管理體制僵化,靈活性、人性化不足。教育的對象是人教育和教學的過程就應以人為中心,從人的客觀實際出

8、發(fā)理解人、尊重人。在這方面我國高校教學管理體制的缺陷主要表現在:第一,沒有考慮到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迅速發(fā)展的事實,在培養(yǎng)同標上仍然沒有擺脫精英教育的思想造成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的設計沒有很好地考慮社會的需要、學生的需要和實際水平。第二,教學管理人性化不足。管理制度過于剛性僵化。一方面學生在怎么學、學什么等學習方面幾乎沒有選擇的主動權;對教師的教學管理也過于強調計劃性、規(guī)范性,對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課程安排、考核要求等管理統(tǒng)一性、計劃性有余,造成教學的主體性缺失。第三,管理與被管理者、教師與學生雙方關系僵化。管理是組織、協(xié)調和控制的過程在高校教學管理中。往往存在一些誤區(qū),在管理與被管理者的關系上管

9、理者處于絕對的主導地位教師和學生的主動性發(fā)揮不夠;在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上,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被動地位仍然基本沒有改變,灌輸式、注入式模式也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師生關系沉悶壓抑,限制了學生主動性、獨立性人格的發(fā)展。第四。在現行的教學管理和評價導向下,教師的教學創(chuàng)新和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新激勵缺乏。課程設置重理論輕實際動手能力;以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為主,而促進學生社會化發(fā)展,能夠提高學生與人交往能力、溝通能力等非技能、非知識性的課程開設不足;教學過程以教師和課本為主導,對教師和學生的評價過于規(guī)范、單一,制約了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創(chuàng)新積極性。教學管理體制中的種種缺陷,影響了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三、實現高校教學管

10、理創(chuàng)新的建議1教學管理理念的創(chuàng)新是高校教學管理的前提一是要真正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理念。教育以人為本是高校最根本的教學管理理念。教育以人為本一經提出,就因其以人為尊、以人為重的深厚人文主義價值取向而迅速在教育界廣受認同和接受。然而,作為一種教育的總體價值取向,在價值觀層面,教育以人為本的內涵是什么?實踐層面在教育體制、教學管理中又如何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仍是一道正在求解的難題。筆者以為以人為本的教育首先就是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生活方式、行為習慣的差異和思想、觀念、認識上的差異,實現教育知識本位和人格本位的并重,營造生動活潑、積極向上、充滿活力的大學校園環(huán)境,促進學生健全人

11、格的形成和個性的充分發(fā)展。其次,教學管理以人為本就是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的運用和教學管理上都要立足于現代社會的發(fā)展現實,考慮學生需要什么,能夠接受什么,任何脫離學生這一特定教育對象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體制的變革都是無意義的。教學管理以人為本,應貫穿于教學管理理念、教育體制、課程設置及教學過程等整個教學系統(tǒng)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huán)節(jié)。再次,強調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理念,就是在教學管理體現平等、民主的精神。二是要正確定位,突出特色。學校的特色體現在教學管理理念、人才培養(yǎng)模式、專業(yè)設置等各個方而,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優(yōu)勢社會對人才需求也是多樣的,各高校應結合社會需求,從

12、自身優(yōu)勢出發(fā),準確定位。辦出特色,這既符合教學規(guī)律,也是高校的生存之道。目前高校中大而全的辦學理念實是一種誤區(qū),大而全不等于強不等于一流,規(guī)模小、有特色,照樣可以成為名校,如世界知名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并非因為大而成為一流大學。不顧實際情況一味追求大而全,最終影響的必然是高校人才的培養(yǎng)質量。2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創(chuàng)新是高校教學管理的中心和關鍵教學管理理念最終會通過人才培養(yǎng)模式體現出來,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才是高校教學管理的最終目的。針對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及我國高校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方向應該是:第一,實行較為靈活的、彈性的教學管理制度。靈活、彈性的教學管理制

13、度可以更好地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可以使學生在選擇專業(yè)、選修課程上有更大的自由度,可以為學生的發(fā)展和就業(yè)營造更為寬松的環(huán)境。比如在有些高校已實行彈性學分制改革;有些高校的學生在一、二年級不分專業(yè)。二年級結束后再確定專業(yè)。這些做法都是這方面教學管理制度改革的有益嘗試。第二,在課程設置、教學手段、方法、內容和培養(yǎng)方式上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做法。重視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逐步培養(yǎng)學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不依賴于他人,不因循守舊、墨守成規(guī),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重視學生再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在新知識洶涌的現代社會,人類終身學習的過程,很多時候并非依靠教育機構完成,而是需要學習者自

14、身完成。所以,大學的霞要任務之一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和再學習的能力。第四,改變重知識技能傳授輕非知識、非技能等社會生存能力培養(yǎng)的現狀,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其完全社會化角色的轉變。大學階段是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社會化過程最為迅速,人生觀、價值觀快速成熟的階段,更為重要的是,對大多數大學生來說大學學習是他們成為社會人的“最后一道程序”,對他們是否能夠很好地融入社會至關重要,大學對他們來說既是獲得精神食糧、知識資源、技能訓練的場所,也應是他們獲得與人溝通交往能力、與他人相處能力、自我保護能力、法律意識的重要平臺。目前在大學生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日益凸現出我國高校教育教學體系中的缺陷,如對于艾滋病防范知識的缺乏,大學生中患艾滋病人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