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論刑事和解制度目 錄誠信承諾書1畢業(yè)論文2-12中英文摘要及關鍵詞2一、刑事和解概述2 (一)刑事和解的含義與特征2 (二)刑事和解與民事調解、和解3 (三)刑事和解與相關制度3二、刑事和解在刑事訴訟中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4 (一)刑事和解在刑事訴訟中存在的可能性4 (二)刑事和解在刑事訴訟中存在的必要性6三、刑事和解制度的內容8 (一)刑事和解的主體及其有關訴訟權利8 (二)刑事和解適用的條件9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與被害人達成的刑事和解協(xié)議9 四、刑事和解在社會穩(wěn)定中的作用10 (一)提高司法公信力,塑造法律信仰10 (二)特殊教育,預防犯罪10 (三)實現(xiàn)恢復性司法,營造和諧社會10
2、 (四)提高打擊犯罪成效,特別是治理打擊腐敗的能力11 參考文獻11-12開題報告表17中期檢查表18答辯記錄表21成績評定表23論刑事和解制度摘 要 刑事和解是指刑事案件發(fā)生后,經由司法機關幫助使被害人與加害人直接溝通來解決糾紛。刑事和解制度一方面能節(jié)約司法資源,另一方面又能做到“案結事了”,因此它在刑事訴訟中的存在既有可能性也有必要性。刑事和解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訴訟的不足,在社會和諧穩(wěn)定方面發(fā)揮了獨特的作用。關鍵詞 刑事和解;可能性;必要性;內容;作用Abstract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is refer to the victims and the inj
3、urers communicate directly with the help of judicial official in order to deal with disputes after the criminal cases happened. On the one hand,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can save judicial resources and on the other hand it can solve disputes thoroughly. Therefore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has its possi
4、bilities and necessities in criminal proceedings. It makes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lawsuit to a great extent and plays a distinctive role in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Key words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Possibilities; Necessities; Contents; Effect隨著社會的迅速發(fā)展,犯罪案件日益增多。司法機關一方面承受著案多人少的巨大壓力,另一方面一個案件經過一
5、審、二審之后,糾紛并沒有得到解決,當事人不斷申訴和上訪。刑事犯罪案件的處理面臨這樣的難題司法資源有限,案件的結果讓公眾感受不到正義,這嚴重威脅到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文章首先介紹刑事和解的內涵及其相關制度,其次分析我國刑事和解制度能夠存在的訴訟理論基礎,分析其存在的可能性與必要性,再闡述刑事和解制度的內容,最后落腳于刑事和解對社會穩(wěn)定的作用。一、刑事和解概述(一)刑事和解的含義與特征刑事和解,是指在符合法定條件的公訴案件中,加害人真誠悔罪,通過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方式獲得被害人的諒解,被害人與加害人自愿達成和解協(xié)議,經國家專門機關審查確認后對加害人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免除刑罰或從輕處罰的一種制度。刑事
6、和解的特征:一是雙方自愿性。加害人認罪悔罪態(tài)度真誠,自愿賠償被害人經濟損失,尋求受害人諒解。被害人對賠償數(shù)額滿意,自愿與加害人和解;二是適用范圍有限性。刑事和解適用于情節(jié)輕微、危害性小且有具體被害人的刑事案件;三是協(xié)議合法性。和解協(xié)議不得損害國家、社會和他人的合法權益。(二)刑事和解與民事調解、和解刑事和解和民事調解相比,刑事和解側重于雙方當事人的自愿性,糾紛的解決結果取決于當事人的意愿。民事調解強調人民法院的能動作用。人民法院是雙方當事人協(xié)商一致達成合意的主持者,有時甚至由司法機關提出具體的協(xié)議方案。刑事和解相比于民事和解:第一,民事和解強調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包括實體權利和訴訟權利。刑事訴訟
7、中的強制性法律規(guī)定較多,追究犯罪本著罪刑法定的原則;第二,民事和解適用的案件范圍寬泛,民事案件基本上均可以適用和解。刑事和解適用的案件范圍窄,僅限于輕微的刑事案件。司法實踐中,刑事和解多發(fā)生在交通肇事案件、輕微的侵犯人身、財產類型案件和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第三,從最終解決糾紛的方式看,民事和解可以直接依據(jù)雙方達成的和解協(xié)議作為判決的內容;刑事和解追究犯罪的目的不因和解而消除,雙方僅就民事賠償部分進行和解。(三)刑事和解與相關制度1.刑事和解與辯訴交易制度辯訴交易是指在提起審判之前,檢察官在所指控的證據(jù)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與被告人及其律師的協(xié)商,檢察官對所指控的犯罪進行降格指控,而被告則承認自己的
8、犯罪行為。1刑事和解和辯訴交易制度相比,兩制度都體現(xiàn)了刑事訴訟中的契約精神,都注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訴訟權利的行使,都有利于化解社會矛盾,實現(xiàn)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但也存在以下幾方面區(qū)別:第一,適用條件不同。辯訴交易是檢察官在指證證據(jù)不足、罪責存在爭議的情況下采用的一種變通處理手段,目的是獲得被告人的有罪答辯,可以適用的案件范圍極其廣泛;刑事和解是在定罪證據(jù)確鑿、加害人自愿認罪的前提下適用,適用范圍較狹窄。第二,參與主體與行為性質不同。辯訴交易通常情況是檢察官與被告辯護律師進行交易,其性質是公權力與私權利之間的交易。而刑事和解的主體是被害人與加害人,通常有第三方的參與,但其性質依舊是私權利的交換。第
9、三,被害人在訴訟中的地位不同。前者被害人的地位被邊緣化,刑事和解中被害人是主要參與的一方,能夠自由表達意見并對協(xié)商的結果擁有決定權。2就我國而言,刑事和解制度追求的犯罪人與被害人的利益平衡,符合我國傳統(tǒng)的和諧文化理念,也體現(xiàn)了對構建和諧社會的積極追求。結合我國的國情和司法現(xiàn)狀,刑事和解制度仍需依現(xiàn)行的法律規(guī)定限定適用范圍,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七條的規(guī)定,第一類案件指因民間糾紛引起,涉嫌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規(guī)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第二類案件指除瀆職犯罪以外的可能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過失犯罪案件。另外以保護被害人利益為出發(fā)點,是否適用刑事和解程序由被害人決定。在
10、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根據(jù)案件的性質、具體情況,提出合理的賠償數(shù)額和其他要求。司法機關在合適的時機也可以面對面交談的方式安排被害人與被告人見面,通過敘說的方式,緩和緊張的關系。2.刑事和解與污點證人作證豁免制度污點證人作證豁免制度是指已實施的犯罪活動的參與者通過為公訴機關作證,來指控其他犯罪嫌疑人,以換取免受刑事追訴或減輕、從輕指控的一種制度。污點證人是一種特殊的證人,與一般證人相比較具有以下特點:首先,證人本身已經參與犯罪。這即是證人所帶的“污點”,具有可受到刑事法律追究的特點。其次,證人本身可能受到刑事追究而未受到追究。如果證人已經受到法律審判,已經生效的判決發(fā)生效力,只能作為一般證人。再次,
11、證人是為了國家利益而出庭作證。通過一種司法交易,有利于打擊其他社會危害更大的犯罪行為,從客觀上維護了更大的國家利益。最后,污點證人享有豁免權。使用豁免權并不是要禁止控訴,而是保護證人免受使用他的證言和直接或間接由他的證言而獲得的證據(jù)來對他進行的攻擊。3我國目前尚沒有關于污點證人作證豁免制度的相關規(guī)定。理論上該制度適用的案件范圍包括貪污賄賂犯罪、黑社會性質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等重大犯罪。司法實踐中,這類案件發(fā)生刑訊逼供的可能性大,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權常常缺乏保護。因此建立污點證人作證豁免制度將有利于保障人權,順應國際刑事司法的發(fā)展潮流。同樣的在上述案件犯罪證據(jù)很難獲取的情況下,通過豁免一些
12、輕微的罪行,使得難以獲得的證據(jù)變得易于取得,提高了訴訟效率和治理打擊嚴重犯罪的成效。二、刑事和解在刑事訴訟中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一)刑事和解在刑事訴訟中存在的可能性1司法權的居中溝通、協(xié)調作用提供的可能性市民社會和政治國家分野的形成,需要從傳統(tǒng)的線性社會走出來,其需要的條件是在市民社會和政治國家之間形成一中介性的減震緩沖與和平對話的機制,使這一機制能夠運作得益于立法權、司法權和行政權的不斷分離,至終使司法權具有高度的獨立至上性。這種司法權的高度獨立性使司法權同時具有政治國家的強制性和市民社會的自治性。這樣司法權的雙重性,使一個國家成為三角形關系的網格狀社會。法治的核心必然是司法至上,而司法至
13、上的關鍵是司法權的自治性。傳統(tǒng)司法權解決實體問題主要依靠司法權的強制性,自治性僅為實體問題的解決提供手段和合法的基礎,而現(xiàn)代司法權也運用司法權的自治性來解決實體問題便產生和解。和解在刑事訴訟領域中的應用,便產生了刑事和解。司法權自其產生之際,就是充當一個減震器,起到緩沖對立雙方之間對抗性的作用。最終目標就是要解決糾紛,恢復雙方原本和諧的信任關系,恢復正常的社會秩序。而由于其作為獨立、中立、被動的第三方,決定了要想實現(xiàn)這一目標必須由雙方當事人的共同參與,在特定的時間空間里,進行和平理性地對話,充分地進行溝通、交涉與交流,并表達自己的意見想法。最終經協(xié)商達成合意后,再交由法官來判決。為了更好地運用
14、人的理性,和諧地解決糾紛,一方面通過充分運用司法權自治性在雙方當事人之間進行協(xié)調、溝通,使雙方當事人能夠和平對話,降低對抗度,而更容易達成和解協(xié)議來解決糾紛,另一方面雙方當事人在對話中降低對抗度,加害人獲得受害人的諒解,恢復雙方的信任關系,從而起到司法權的恢復性司法的作用。和解的本質是司法權的自治性和當事人訴權的處分性相結合的產物,在雙方當事人之間產生狹義的訴訟契約,通過司法權的強制性賦予其強制執(zhí)行力。在司法權自治性的引導下,市民社會與政治國家既分立有對抗性,又相互依存制約產生互動性。市民社會與政治國家的分離與互動,在這種三角形架構的網格狀社會,司法權的自治性,使社會的管理和運作在平等對話、和
15、平協(xié)商,既定規(guī)則,可預測性的契約合意的基礎上,又有他律的強制,而這種強制總體上又是在契約合意的基礎上運作的,這樣就形成和平對話,穩(wěn)定繁榮,長治久安的社會格局。2檢察機關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之二造地位提供的可能性按照我國傳統(tǒng)的刑事司法理論,犯罪是“孤立的個人反對統(tǒng)治階級的斗爭”。檢察機關代表著國家利益,通過積極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責任,對其進行懲罰,來實現(xiàn)刑罰的正義,并以此達到震懾潛在犯罪人的效果。刑事訴訟活動中從事偵查、起訴和審判的國家工作人員需要全面收集和審查證據(jù)材料,無論被告人是否認罪,也無論被害人是否提出終止刑事追訴的要求,這種由國家依據(jù)職權發(fā)動的刑事追訴活動都要進行下去,而不受
16、被告人、被害人意志的影響和左右。4但刑事訴訟中檢察機關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雙方的地位的不平等性,并沒有改變司法權在檢察機關和被告人二造之間的居中裁判性。在檢察機關和被告人二造之間居中,司法權作為第三者的公共權力,形成三角形架構。在三角形架構中作為第三者的公共權力和雙方當事人共同完成和平對話,形成裁判。5因而訴訟三角形架構性仍然為刑事和解在刑事訴訟中存在提供了可能性。3加害人與被害人之利益關系提供的可能性源自于傳統(tǒng)犯罪觀、刑事責任觀的傳統(tǒng)刑事司法奠基于報應理念上,采取隔離、非暴力對抗的方式以直報怨,以懲罰為內容。對罪犯侮辱性和標簽化的刑罰懲罰,使犯罪個體被設計入刑事司法系統(tǒng)。6加害人一旦被貼上“
17、罪犯”的標簽,就會對前途失去希望,很難回歸到正常的生活。對被害人而言,因犯罪造成的損失,被害人可通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或單獨提起民事賠償。但較多的刑事犯罪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身經濟上并不富裕,甚至不少就是因貧困而犯罪,自然無法提供相應的賠償。由此,經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或民事訴訟的判決,被害人的勝訴幾無懸念,但判決的執(zhí)行成為難題。7 因此在刑事案件發(fā)生后,加害人通過賠禮道歉,主動提供能令被害人滿意的賠償數(shù)額,來尋求被害人的原諒,使其放棄刑事追訴的要求或者期待較為輕緩的刑罰。被害人也能得到較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或民事訴訟的判決更高的賠償數(shù)額,并且通常情況能夠即時得到履行,彌補物質上和精神上的損失。正
18、是這種加害人與被害人之間密切的利益關系為刑事和解的存在提供了可能性。 (二)刑事和解在刑事訴訟中存在的必要性 1實施追刑權的復雜性為刑事和解在刑事訴訟中存在有必要性實施追刑權的復雜性表現(xiàn)在,一方面犯罪行為本質上是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決定了實施追刑權的國家機關,不得放棄行使自己的權力,需要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但在一個資源有限的世界里,人們只有學會放棄才能獲取更大的利益。對于從事偵查、檢察和審判工作的國家機關來說,將有限的司法資源平均地投入到每一個刑事案件上,追求所謂的絕對司法公正,這是不切實際的,也會造成輕微刑事案件的資源投入過于奢侈浪費,而重大刑事案件的投入則嚴重匱乏。8因此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在
19、追查犯罪過程中往往會運用一些刑事政策?,F(xiàn)行的刑事政策強調寬嚴相濟,定紛止爭,案結事了,司法群眾路線,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統(tǒng)一,對青少年犯進行教育、感化、挽救等等。這些政策成了他們偵破犯罪案件的一項有效策略。從這些刑事政策可以看出,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在追查犯罪過程中,他們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仍然有各退一步的可能的,這也與中國傳統(tǒng)和諧文化理念相契合。因此從提高訴訟效率,集中精力解決重大疑難問題,對社會公益更有利的角度,刑事和解的存在有其必要性。2刑事和解是實現(xiàn)能動司法的重要途徑(1)刑事責任轉化為民事責任能動司法指法官不應僅僅刻板地適用法律,法官可以并應充分發(fā)揮個人的積極性和智慧,通過審判以及司法主
20、導的各種替代糾紛解決辦法,有效解決糾紛,努力做到案結事了。由于刑事案件發(fā)生后,加害人與被害人之間往往充斥著仇恨和報復心理,極易再次引發(fā)對抗沖突。而司法權積極發(fā)揮引導作用,通過對加害人的說服教育,令其真誠悔過并通過經濟賠償?shù)姆绞?,實現(xiàn)對被害人利益的直接補償。從單純地以刑罰的方式回應被害人某種程度上的報復心理,轉化為民事責任的承擔,對于經濟上并不富裕的犯罪人來講,也會產生某種程度上的剝奪感,具有“準刑罰”的作用。這樣既不會加重加害人的暴戾心理,也能更有效地安撫被害人物質上和精神上受到的創(chuàng)傷。(2) 深層次解決糾紛,實現(xiàn)恢復性司法傳統(tǒng)的刑事司法積極追求對加害人的定罪量刑,對糾紛的處理僅關注最終的結果
21、,卻對糾紛產生的深層次原因不予重視。因此加害人若不痛改前非,再犯罪率依然很高。犯罪人的有責性不只是接受懲罰,而應該幫助犯罪人正確認識犯罪行為的后果和幫助犯罪人認識到如何做才是正確的。要從道德、社會、經濟和政治等各方面認識犯罪。只有從深層次解決糾紛,對犯罪的動因進行剖析,才能徹底實現(xiàn)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聯(lián)合國經社理事會在關于在刑事事項中采用恢復性司法方案的基本原則中做出的注釋性闡釋為:“恢復性司法是指采用恢復性程序尋求并實現(xiàn)恢復性結果的任何方案?;謴托猿绦蛑竿ǔT诠谌綆椭?,受害人和罪犯及酌情包括受犯罪影響的任何其他個人和社區(qū)成員,共同積極參與解決由犯罪造成的問題的程序?;謴托越Y果是指由恢復性
22、程序而達成的協(xié)議?;謴托越Y果可能包括旨在滿足當事方的個別和共同需要及履行其責任并實現(xiàn)受害人和罪犯重新融入社會的補償、歸還、社區(qū)服務等對策和方案。”9恢復性司法的實現(xiàn),通過使受害人、罪犯和社區(qū)復原而尊重每個人的尊嚴和平等,建立理解并促進社會和諧;它為受害人提供了獲得補償、增強安全感和尋求將事情了結的機會,使罪犯能夠深刻認識到其行為的原因和影響并切實承擔責任,同時使社區(qū)能夠理解犯罪的根本原因,促進社區(qū)福利并預防犯罪。10恢復性司法的價值取向正是在刑事訴訟領域引入刑事和解制度的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3.刑事和解是使司法權充分發(fā)揮作用所必需以美國為代表的英美法系,司法權充分發(fā)揮作用的重要表現(xiàn)有司法審查權和
23、法官造法制度。以法國為代表的大陸法系奉行法典主義,法官的職責被限定為嚴格適用法律,只能對法律條文進行原則性的解釋。司法權作用的發(fā)揮更多地表現(xiàn)為法官在引導司法程序、法律適用過程中的一種主動性。而我國的刑事和解制度在使司法權充分發(fā)揮作用方面發(fā)揮重大的作用,突出地表現(xiàn)在司法權在糾紛解決上的引導、溝通和協(xié)調作用。司法權積極引導雙方溝通交流,更容易化解糾紛,增強當事人對案件解決結果的可接受性,減少申訴、上訪現(xiàn)象,真正做到“案結事了”,實現(xiàn)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tǒng)一。司法權適度主動,有利于人民法院掌握司法審判工作的主動權,提高糾紛解決的效率;司法權適度柔性,可以避免剛性裁判帶來的負面影響,確保糾紛解決的良好
24、效果;司法權適度干預,有利于實現(xiàn)司法裁判的實質正義,促進社會矛盾糾紛的源頭預防、就地化解等。11三、刑事和解制度的內容(一)刑事和解的主體及其有關訴訟權利刑事和解一般情況下應由加害人與被害人直接參與和解過程,但根據(jù)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被害人死亡的,其近親屬可以與被告人和解;被害人系無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的,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可以代為和解。被告人的近親屬經被告人同意,可以代為和解;被告人系限制行為能力人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為和解。刑事和解的過程要求雙方能夠進行平等對話,因此應確保雙方之間的地位是相當?shù)?。我國刑事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與被害人及其近親屬的訴訟權利
25、均有所規(guī)定。刑事訴訟法關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近親屬的訴訟權利的規(guī)定主要有:(1)自行辯護的權利;(2)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后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聘請律師作為辯護人;被告人有權隨時委托辯護人;(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4)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師對于公安司法機關采取強制措施不當?shù)模袡嗌暾堊兏?、解除強制措施等。傳統(tǒng)的“犯罪人-國家”二元體系下的刑事司法制度,忽視了對被害人的利益
26、的保護,導致被害人僅具有控訴和證人的邊緣化功能?,F(xiàn)行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為提高被害人訴訟地位,規(guī)定被害人享有以下主要的訴訟權利包括:代為起訴,申請回避,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權利,委托代理人參加訴訟的權利,申訴和申請抗訴的權利等。這是立法上的重大進步。國內有學者還提出應賦予被害人及其近親屬以司法保護權、更加明確的知情權、執(zhí)行階段的參與權等實體性權利以及構建被害人與被告人的自主協(xié)商程序、設置被害人法律援助制度等程序性權利。12對于進一步完善與被害人有關的訴訟權利提供了參考。(二)刑事和解適用的條件刑事和解的啟動需要滿足下列條件:第一,案件事實清楚,證據(jù)確鑿充分;加害人真誠悔罪,向被害人賠償損失、賠禮
27、道歉;被害人諒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自愿和解。第二,必須適用于特定的案件類型。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七條的規(guī)定,第一類指因民間糾紛引起,涉嫌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規(guī)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guī)定第三百二十三條規(guī)定,下列情形不屬于民間糾紛引起的犯罪,“雇兇傷害他人的、涉及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的、涉及尋釁滋事的、涉及聚眾斗毆的、多次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以及其他不宜和解的”情形。第二類指除瀆職犯罪以外的可能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過失犯罪案件。瀆職犯罪因不具有具體的被害人,損害的是國家形象和人民的利益,不適用刑事和解。另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內
28、曾經故意犯罪的,不得和解。(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達成的和解協(xié)議刑事和解的協(xié)商內容主要是民事事項。雙方當事人可以就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事項進行和解,并且可以就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是否要求或者同意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對犯罪嫌疑人依法從寬處理進行協(xié)商,但對案件的事實認定、證據(jù)采信、法律適用和定罪量刑等依法屬于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職權范圍的事宜不得協(xié)商。這是基于國家刑罰權的要求。雙方當事人和解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聽取當事人和其他有關人員的意見,對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進行審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協(xié)議書。根據(jù)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四百九十九條的規(guī)
29、定,對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主持制作的和解協(xié)議書,當事人提出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審查。經審查,和解自愿、合法的,予以確認,無需重新制作和解協(xié)議書;和解不具有自愿性、合法性的,應當認定無效。和解協(xié)議被認定無效后,雙方當事人重新達成和解的,人民法院應當主持制作新的和解協(xié)議書。對于達成刑事和解協(xié)議的案件,公安機關可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從寬處理的建議,不得撤銷案件。人民檢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從寬處罰的建議;對于犯罪情節(jié)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作出不起訴的決定,從而終結刑事訴訟進程。對于達成和解協(xié)議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對被告人從輕處罰;符合非監(jiān)禁刑適用條件的,應當適用非監(jiān)禁刑;判處法定最低刑仍然過重的
30、,可以減輕處罰;綜合全案認為犯罪情節(jié)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除刑事處罰。四、刑事和解在社會穩(wěn)定中的作用(一)提高司法公信力,塑造法律信仰司法公信力取決于兩方面,一是法院的強制力,二是訴訟自治性。一旦判決缺乏雙方當事人的參與或者法官沒有做好解決糾紛的第三者的角色,被害人會認為判決沒有彌補自己最低程度的精神上、物質上的損失;被告人則認為判決結果對其處罰過重。此時,法院依其公權力強制被告人履行,會引發(fā)新的社會問題。而在刑事和解過程中,雙方當事人在法官引導下,積極參與發(fā)表意見,最后判決的結果令雙方都滿意。美國法學家伯爾曼說“法律不被信仰,就形同虛設?!狈尚叛鲫P涉一國國民的行為方式,生活習慣,心理
31、結構和思想、思維方式,這其中與訴訟法有莫大的關聯(lián)。我們可以設想,一國法律制度無論怎樣設計,實體法再完備,最終都要到司法實踐中才得以檢驗和落實?,F(xiàn)代訴訟是在法官的引導下,雙方當事人參與訴訟與證明,在訴訟過程中溝通、交涉與交流,訴訟和平對話的民主性和自治性,使國民認同司法至上性,人們不再依靠權力的人治,自然養(yǎng)成法律至上意識,追求良法之治,法律信仰自然產生。13(二)特殊教育,預防犯罪刑事和解以雙方自愿為前提,以說理教育為手段,直接作用于犯罪人的內心,使其良心發(fā)現(xiàn),知錯能改,這種內心的悔悟力量遠比外部的強制力更強大、更持久,并深深影響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刑事和解制度是隨著構建多元化解決糾紛
32、機制的理念而產生的。充分考慮每一個案件所具有的個體特征,補償受害人的精神、物質損失,促使犯罪人早日回歸社會,避免因私力救濟的不足陷入早期同態(tài)復仇的惡性循環(huán),更好地恢復被破壞的社會秩序。刑事和解理念與刑罰個別化乃至去刑罰化理念有著密切的理論淵源。與罪刑法定原則和罪刑相當原則所追求的普遍正義不同,它更加關注具體案件當事人的意愿,尊重糾紛雙方的合意,在實質上追求的是一種具體的個案正義。從解決紛爭、恢復和諧關系的目的來看,它是以一種靈活務實的方式追求每一個具體個案的圓滿解決,在實現(xiàn)刑法目的的基礎上也更加考慮社會效果。14(三)實現(xiàn)恢復性司法,營造和諧社會刑事和解既重視被害者利益,又促進犯罪者復歸社會,并致力于恢復被破壞的社會關系,體現(xiàn)了恢復性司法理念。首先是恢復被害人遭受的物質和精神傷害,其次是恢復犯罪人的守法生活,預防其重新犯罪,再次是恢復被破壞的社區(qū)關系和社會秩序。通過刑事和解,加害人自愿主動地對被害人進行賠償、道歉,同時通過社區(qū)服務等方式對其他社會居民進行補償,有助于消除被害人、社區(qū)居民對加害人的恐懼感,淡化被害人、社區(qū)居民和加害人之間的隔閡,恢復平和的社區(qū)關系。15恢復性司法以經濟賠償作為手段,在恢復性司法程序中被害人獲得賠償?shù)目赡苄栽黾?,賠償?shù)臄?shù)額較刑事附帶民事賠償數(shù)額也較多。加害人也希望通過賠償獲得被害人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生物技術藥物研發(fā)合同
- 私人訂制戶外探險活動服務協(xié)議
- 智能家居系統(tǒng)與節(jié)能照明合作協(xié)議
- 數(shù)據(jù)挖掘技術在企業(yè)決策支持系統(tǒng)中的應用合作協(xié)議
- 精密電子元器件采購合同
- 離婚標準協(xié)議書車輛分配
- 裝修公司合同保密協(xié)議
- 信用社借款展期合同協(xié)議書
- 教育培訓合作項目實施協(xié)議
- 建筑施工臨時承包合同
- DB3202-T 1026-2022 無錫市安全生產技術服務單位等級評定規(guī)范
- 產品設計材料及工藝PPT完整版全套教學課件
- 2006年度銀行業(yè)金融機構信息科技風險評價審計要點
- 反恐C-TPAT程序文件整套(通用)
- 2022年全國高考詩歌鑒賞試題-教學課件
- 教師資格證幼兒教育真題及答案近五年合集
- 化學檢驗工高級工理論知識試題題及答案
- 廣東省五年一貫制語文試卷
- 收養(yǎng)協(xié)議書真實范本模板
- 國家電網公司電力安全工作規(guī)程 配電部分 試行
- 杭州市住宅房屋裝修備案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