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三物理(人教版)一輪復習晚自習隨堂練(含解析)力的合成與分解_第1頁
2020屆高三物理(人教版)一輪復習晚自習隨堂練(含解析)力的合成與分解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0 屆高三物理(人教版)一輪復習晚自習隨堂練力的合成與分解1、如圖所示,某實驗小組同學利用 DIS 實驗裝置研究支架上力的合成.A、B 為兩個相同的雙向力傳感器, 該型號傳感器在受到拉力時讀數(shù)為正,受到壓力時讀數(shù)為負.A 連接質(zhì)量不計的細繩,可沿固定的板做圓弧形移動,B 固定不動,通過光滑鉸鏈連接長 0.3m 的桿,將細繩連接在桿右端 0 點構成支架,保 持桿在水平方向.按如下步驟操作:1測量繩子與水平桿的夾角/ AOB=e;2對兩個傳感器進行調(diào)零;3用另一根繩在 O 點懸掛一個鉤碼,記錄兩個傳感器讀數(shù);4取下鉤碼,移動傳感器 A 改變e角. 重復上述實驗步驟,得到下表數(shù)據(jù):F1/N1.

2、0010.5801.002F2/N-0.868-0.2910.865e3060150(1)_ 根據(jù)表格,A 傳感器對應的是表中的力 _(填“ F1”或“ F2”),鉤碼質(zhì)量為 _kg(g=10m/s2,結果保留位有效數(shù)字).(2)_本實驗中多次對傳感器進行調(diào)零,其目的是.2、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中,某同學用圖釘把白紙固定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將橡皮條的 一端固定在板上一點,兩個細繩套系在橡皮條的另一端.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分別拉住兩個細繩套,互 成角度地施加拉力,使橡皮條伸長,結點到達紙面上某一位置,取下兩個彈簧測力計,用一個彈簧測 力計把結點拉到同一位置 O,如圖所示(1)_ 本實驗中

3、采用了“等效代替”的物理思想,“等效代替”含義是 _A. 橡皮條可以用細繩替代B. 左側彈簧測力計的作用效果可以替代右側彈簧測力計的作用效果C. 右側彈簧測力計的作用效果可以替代左側彈簧測力計的作用效果D. 兩彈簧測力計共同作用的效果與用一個彈簧測力計的作用效果等效(2)_完成該實驗的下列措施中,能夠有效減小實驗誤差的是 _.A.兩測力計的示數(shù)差應盡可能大一些B. 拉橡皮條時,彈簧秤、橡皮條、細繩應貼近木板且與木板面平行C. 兩測力計拉力的方向應相互垂直D. 拉橡皮條的細繩適當長些,標記同一細繩方向的兩點適當遠些3、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需要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

4、端系上兩根細繩套,并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分別勾住繩套互成角度的拉橡皮條,使結點到達某一位置O(1) 某同學操作過程中認為:A. 拉橡皮條時彈簧測力計、橡皮條、細繩應貼近木板且與木板平面平行B. 兩個拉力的夾角越大越好C.橡皮條彈性要好,拉結點到達某一位置 0 時,拉力要適當大一些D. 拉橡皮條的繩細一些且長一些,實驗效果較好其中正確的是 _ (填入相應的字母).(2)瞢兩個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均為 3N,且兩個彈簧測力計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則_(填“能”或“不能”)用一個量程為 5N 的彈簧測力計測量出它們的合力.4、小張同學在做“探究共點力合成的規(guī)律”實驗時,主要步驟如下:1在桌面上放一塊方木板,在

5、方木板上鋪一張白紙,用圖釘把白紙釘在方木板上;2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 點,在橡皮條的另一端拴上兩條細繩套;3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分別鉤住細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之伸長,橡皮條和繩的結點到達某一位置 0,記下 0 點的位置及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F1 和 F2;4按選好的標度,分別作出 F1 和 F2 的圖示,并以 F1 和 F2 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畫出對角線F,如圖所示;只用一個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套拉橡皮條,使其與兩個彈簧測力計共同作用效果相同,讀 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Fz,記下細繩的方向,按同一標度作出這個力F,的圖示;通過比較,得出結論.(1)_上述步驟中,有重要遺漏的步驟

6、的序號是遺漏的內(nèi)容是 _(2)步驟中“使其與兩個彈簧測力計共同作用效果相同”,其中“效果相同”的含義是_(選填字母代號)A. 橡皮條拉伸長度相同B. 橡皮條拉伸方向相同C. 將橡皮條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長度(3) 關于此實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_A.兩個彈簧測力計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時,它們的夾角必須等于90o,以便算出合力大小B. 在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細繩、橡皮條都應與木板平行,且讀數(shù)時視線要正對彈簧測力計刻度C. 所用的細繩長度越短,實驗誤差越小D. 在確定細繩的方向時,用鉛筆沿著細繩直接畫線以確定細繩的方向(4)_ 在步驟中應比較和的大小和方向,然后得出結論.5、“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

7、則”的實驗情況如圖甲所示,其中;為固定橡皮筋的圖釘,為橡皮筋與細繩的結點,和:為細繩圖乙是在白紙上根據(jù)實驗結果畫出的圖.(1)乙圖中、分別為兩測力計共同拉時細繩:和所受的力,為根據(jù)平行四邊形定則做出的$的合力,F(xiàn) 為只用一個測力計拉時橡皮筋所受的力其中力 _ (填上述字母)不是由彈簧測力計直接測得的.I(2) 圖乙中的與兩力中,方向一定沿 A0 方向的是_ (3)實驗中,要求先后兩次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能夠?qū)崿F(xiàn)作用效果相同的選項是:_ (填正確選項前字母)A.兩個測力計拉力、大小之和等于一個測力計拉力的大小B. 橡皮條沿同一方向伸長C. 橡皮條伸長到同一長度D. 橡皮條沿同一方向伸長同一長度(4

8、)_ 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A.理想實驗法 B 等效替代法 C 控制變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6、(1) 該實驗中某彈簧秤顯示的讀數(shù)如圖所示,其大小是 _N.(2) 實驗中,在用兩個彈簧秤成一定角度拉橡皮筋時,必須記錄的有 _A.兩細繩的方向B橡皮筋的原長C.兩彈簧秤的示數(shù)D 結點 0 的位置7、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如圖甲,用兩根彈簧測力計一起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伸長到 O 點;如圖乙,改用一根彈簧測力計拉橡皮筋,也使橡皮筋伸長到O 點,實驗時,分別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并在貼于木板的白紙上記錄O 點的位置及拉線的方向.(1)下列正確的實驗要求是_A. 彈簧

9、測力計應在使用前校零B. 實驗時,橡皮筋可以盡可能伸長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實驗中C. 拉力方向應與木板平面平行D. 記錄拉線方向時,所描的兩點可盡量靠近(2) 實驗記錄紙如圖丙所示,0 點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長到的位置,兩彈簧測力計共同作用時,拉力F1 和 F2 的方向分別過 P1 和 P2 點,兩個力的大小分別為:F1=1.5N、F2=2.0N,請選擇合適的標度作圖,求出 F1 和 F2 合力 F 的大小為 _ N.(3) 若彈簧測力計 A 和 B 間的夾角大于 90,保持 O 點位置不變.彈簧測力計 A 與橡皮筋 PO 間夾角(ZPOA 不變,減小彈簧測力計 B 與橡皮筋 PO 間夾角(

10、/POB,則彈簧測力計 A 的讀數(shù)_.彈簧測力計 B 的讀數(shù)_ (填“變大”、“變小”、“先變大后變小”、“先變小后變大”或“不變”).0pnoftdsf KtII !i 1 fj甲Z丙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中,需要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兩根細 繩,細繩的另一端都有繩套,如圖所示。實驗中需用兩個彈簧秤分別勾住繩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 條。某同學認為在此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項:A. 兩根細繩必須等長。B. 橡皮條應與兩繩夾角的平分線在同一直線上。C.在使用彈簧秤時要注意使彈簧秤與木板平面平行。其中正確的是 _ 。(填入相應的字母)9、某同學的實驗情況如圖甲所示,其中A

11、為固定橡皮筋的圖釘.O 為橡皮筋與細繩的結點,OB 和 OC 為細繩圖乙是在白紙上根據(jù)實驗結果畫出的圖.實驗中要比較的是圖乙中的 _ 和_ 兩個力的大小和方向,其中力 _ 實驗直接測得的合力.10、(1)在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時,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兩根細繩, 細繩的另一端都有繩套。實驗中需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分別勾住繩套把橡皮條的一端拉到某一確定的點,下列是某同學在做該實驗的一些看法,其中正確的是 _ A.拉橡皮筋的繩線要細長,實驗中彈簧秤、橡皮筋、細繩應貼近木板且與木板平面平行B.拉橡皮筋結點到某一位置 0 時,拉力要適當大些,讀數(shù)時視線要正對彈簧秤刻度C.拉橡皮筋

12、結點到某一位置 0 時,兩個彈簧秤之間夾角應取 90以便于算出合力大小D.實驗中,橡皮筋應該與兩個彈簧秤之間夾角的平分線在同一直線上(2) 探究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原理是等效性原理,其等效性是指_A. 使兩分力與合力滿足平行四邊形定則B. 使兩次橡皮筋伸長的長度相等C.使兩次橡皮筋與細繩套的結點都與某點 0 重合D. 使彈簧秤在兩種情況下發(fā)生相同的形變(3)_ 讀一讀右圖彈簧秤的讀數(shù) N,(4)如圖所示, 是甲、 乙兩位同學在做本實驗時得到的結果,其中F 是用作圖法得到的合力,F(xiàn)是通過實驗測得的合力,則結果符合實驗事實的那個實驗是 _(填:“甲”或“乙”)。u1rF,圖申昱乙11、在“探究

13、求合力的方法”的實驗中:F、aFi關于此實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_。A. 彈簧測力計、細繩、橡皮條都應與木板平行B.拉橡皮條的細繩的夾角必須大于 90C. 兩次拉橡皮條時,需將橡皮條結點拉到同一位置D. 在記錄力的方向時,標記同一細繩方向的兩點要近一些(2)某同學在坐標紙上畫出了如圖所示的兩個分力F1 和 F2,圖中小正方形的邊長表示 2N,則兩力的合力 F=_ N.12、某同學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主要步驟是:A.在桌上放一塊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鋪一張白紙,用圖釘把白紙釘在方木板上。B.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 A 點, 在橡皮條的另一端拴上兩條細繩,細繩的另一端系著

14、 繩套。C.用兩只已調(diào)零的彈簧秤分別勾住繩套,互成角度的拉橡皮條,使橡皮條的結點到達某一位置0,記 錄下 0 點的位置,讀出兩只彈簧秤的示數(shù)。D.按選好的標度,用鉛筆和刻度尺作出兩只彈簧秤的拉力F1 和 F2 的圖示,并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 出合力 F;E. 只用一只彈簧秤,通過細繩套拉橡皮條使其伸長,讀出彈簧秤的示數(shù),記下細繩的方向,按同一 標度作出這個力 F的圖示。F. 比較力 F和 F 的大小和方向,看他們在誤差范圍內(nèi)是否相同,得出結論。(1)_ 上述步驟中有兩處內(nèi)容有重要遺漏,分別是:_ 和_(2)實驗情況如圖甲所示,圖乙是在白紙上根據(jù)實驗結果畫出的圖。則圖乙中的F 與 F兩力中,方向一

15、定沿 A0 方向的是_ 。13、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實驗中,某同學采取了以下三個步驟做實驗: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固定一 張白紙,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兩根細繩套。a.通過細繩套同時用兩個測力計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它與細繩套的結點到達某一位置0 點,在白紙上記下 0 點和兩個測力計 F1 和 F2 的示數(shù)。b 只用一個測力計通過細繩套拉橡皮條,記下此時測力計的示數(shù)F和細繩套的方向。c在白紙上根據(jù) F1 和 F2 的大小,按選好的標度從 0 點沿兩繩的方向作兩分力 F1、F2 的圖示,以 F1、 F2 為鄰邊作出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得到它們的合力的F 合1以上 a、b 兩個步驟有

16、錯誤或疏漏,請指出:在a 中是_。在 b 中是_ 。2在本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_A. 彈簧測力計、細繩、橡皮條都應貼近木板且與木板平行B. 拉橡皮條的細繩要長些,標記同一細繩方向的兩點要遠些C. 拉力 F1 和 F2 的夾角越大越好D. 先將其中一個彈簧測力計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調(diào)節(jié)另一個彈簧測力計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條另一端拉到0 點。14、小明同學在做“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時,在白紙上記錄了以下信息,如圖所示,0 點是橡皮筋拉伸后的結點位置,兩彈簧測力計共同作用時,拉力 F1 和 F2 的方向分別過 P1 和 P2 點;用一個彈簧 測力計拉橡皮筋時, 拉力 F3

17、的方向過 P3 點。三個力的大小分別為 F 仁 3.40N、F2=3.90N 和 F3=4.65N(1)_請根據(jù)圖中給出的標度在答卷中相應位置作圖_ ,并求出 F1 和 F2 的合力 F=_N (結果保留兩位小數(shù))。(2)有關該實驗以下操作不當?shù)氖?_。A. 同一次實驗中,0 點位置允許變動B.實驗中,要記錄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及方向和 0 點的位置C. 實驗中,橡皮條應與兩繩夾角的平分線在同一直線上D. 在使用彈簧秤前,應先校零,使用過程應使彈簧秤與木板平面平行。15、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時,先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帶有繩套的兩根細繩實驗時,需要兩次拉伸橡皮條,一次是通過兩根細

18、繩用兩個彈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另一次是用一個彈簧秤通過細繩拉橡皮條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_ (填字母代號)A. 彈簧秤、細繩、橡皮條都應與木板平行B. 兩細繩必須等長C. 兩次拉伸橡皮條時將橡皮條拉伸相同長度即可D. 兩次拉伸橡皮條時應將橡皮條和繩的結點拉到相同位置16、某同學從實驗室里借來兩個彈簧秤,在課外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實驗步驟如下:用完全相 同的兩個彈簧測力計進行操作,彈簧測力計 A 掛于固定點 C,下端用細線掛一重物 G,彈簧測力計 B 的一 端用細線系于 0 點,手持另一端向左拉至水平,使結點 0 靜止在某位置,分別讀出彈簧測力計 A 和 B 的 示數(shù)并在貼于豎

19、直木板的白紙上記錄 0 點的位置和拉線的方向。彈簧測力計 A 的指針如圖所示,由圖可知拉力的大小為 _ N(本實驗用的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的單位為 N)。由實驗作出 FA 和 FB 的合力 F 以及拉線的方向,甲乙同學分別作出如圖所示,得到的結果符合事實 的是_(填“甲”或“乙”);某次實驗中,該同學發(fā)現(xiàn)彈簧測力計 A 的指針稍稍超出量程,下列解決辦法可行的是_ 。A.改變彈鳘測力計 B 拉力的大小 B 減小重物 G 的質(zhì)量C 將 A 更換成量程較小的彈簧測力計D 改變彈簧測力計 B 拉力方向17、某同學在做“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的實驗時,利用坐標紙記下了橡皮筋的結點位置0 點以及兩只彈簧測力計

20、拉力的大小,如圖(a)所示.試在圖(a)中作出無實驗誤差情況下 F1 和 F2 的合力圖示,并用 F 表示此力_.(2)圖(b)所示是甲和乙兩位同學在做以上實驗時得到的結果,力 F是用一只彈簧測力計拉時的圖示其中_同學的實驗結果比較符合實驗事實18、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中,需要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先用一個彈簧測力 計拉橡皮條的另一端到某一點并記下該點的位置;再將橡皮條的另一端系兩根細繩,細繩的另一端都 有繩套,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分別鉤住繩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1) 在此過程中下列操作中需要注意的是( _ )A. 兩根細繩必須等長B. 橡皮條應與兩繩夾角的平分線在同一

21、直線上C. 在使用彈簧測力計時要注意使彈簧測力計與木板平面平行D. 在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同時拉細繩時要注意使兩個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相等(2) “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情況如圖甲所示,其中 A 為固定橡皮條的圖釘,O 為橡皮條與細繩的結點,0B 和 0C 為細繩。圖乙是在白紙上根據(jù)實驗結果畫出的力的示意圖。1圖乙中的 F 與 F兩力中,方向一定沿 A0 方向的是_ 。2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 _(填正確答案標號)。A.理想實驗法 B 等效替代法C.控制變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19、某同學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情況如圖甲所示,其中A 為固定橡皮條的圖釘,0 為橡皮條與細繩的結點,

22、0B 和 0C 為細繩。圖乙是在白紙上根據(jù)實驗結果按同一標度作出的力的圖示。-J|/(;0甲乙只彈簧測力計拉力的大小,如圖(a)所示.(1)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A.理想實驗法B 等效替代法 C控制變量法D 建立物理模型法(2)_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如果沒有操作失誤,圖乙中的 F 與 F兩力中,方向一定沿 A0 方向的是 FB. 拉橡皮條時,彈簧秤、橡皮條、細繩應靠近木板且與木板平行C. 同一次驗證過程中 0 點位置應相同D. 拉力 F-i 和F2的夾角越小越好20、為了找到求合力的方法,老師演示了一個實驗。如圖甲,輕質(zhì)小圓環(huán)掛在橡皮條的下端,橡皮條的長 度為 GE進行圖乙和圖丙的操

23、作,得到圖丁。則_ C、圖丙的操作中只需要記錄彈簧秤的示數(shù)D 圖丁說明合力與分力遵循平行四變形定則AB、F1、F2 的共同作用效果與 F 相同B、圖乙和圖丙中小圓環(huán)處于不同位置2020 屆高三物理(人教版)一輪復習晚自習隨堂練力的合成與分解參考答案1、 答案: (1)Fi; 0.05 ;(2)為了消除橫桿自身重力對結果的影響.(1)由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都是正值,傳感器受到的都是拉力,因繩子只能提供拉力,故A 傳感器對應的是表中力;對結點 O 受力分析有:-,解得:m=0.05kg.(2) 本實驗中多次對傳感器進行調(diào)零,為了消除橫桿自身重力對結果的影響2、答案:D BD(1)本實驗為驗證力的平行四邊

24、形定則,利用“等效法”即兩次把拉橡皮條的結點拉到同一位置O點,以保證在同一次實驗中用一個力和兩個力拉橡皮條的作用效果相同,故D 正確;(2) A、實驗是為驗證兩彈簧測力計的合力與一個彈簧測力計的力大小相等,方向基本一致,對兩測力計的示數(shù)及它們之間的夾角沒有具體要求,示數(shù)不是太小或者太大即可,夾角在適當最好,故A、C錯誤;B、必須確保拉力方向與木板平面平行,所以橡皮條、彈簧秤、細繩應貼近木板且與木板平面平行,這樣才能確保力的準確性,故 B 正確;D 力是矢量,既要記錄力的大小,也要記錄力的方向,在標記方向時沿細繩方向的點遠一些能更準確記錄力的方向,故 D 正確。名師點評:本題考查探究力的平行四邊

25、形定則實驗,掌握實驗原理,熟記操作步驟,理解合力與分力的等效替代關系及減小實驗誤差的具體措施。3、答案:ACD 能(1)拉橡皮條時,彈簧測力計、橡皮條、細繩應貼近木板且與木板平面平行,故A 正確;兩個拉力 的夾角過大,合力會過小,量取理論值時相對誤差變大,夾角太小,會導致作圖困難,也會增大偶然誤差,故 B 錯誤;橡皮條彈性要好,拉結點到達某一位置O 時,拉力要適當大一些,故 C 正確;兩根細繩應適當長一些,便于記錄力的方向,故D 正確。所以 ACD B 錯誤。(2) 兩力均為 3N,且相互垂直,則其合力大小為F =3、2N : 5N,合力沒有超過彈簧秤的量程,故能用一個量程為 5N 的彈簧測力

26、計測量出它們的合力。4、 答案: 同時記錄兩個細繩的方向 C B FF(1) 上述步驟中,有重要遺漏的步驟的序號是遺漏的內(nèi)容是同時記錄兩個細繩的方向(2)“使其與兩個彈簧測力計共同作用效果相同”其中“效果相同”的含義是:將橡皮條沿相同方 向拉到相同長度,這樣能確保兩個彈簧拉的合力與一個彈簧拉的效果相同。(3)A.兩個彈簧測力計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時,對它們之間夾角的大小沒有要求,故A 錯;B. 在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細繩、橡皮條都應與木板平行,且讀數(shù)時視線要正對彈簧測力計刻度, 故 B 正確;C.在做本實驗時,所用的繩子稍微長一點,可以減少實驗誤差,故C 錯誤D.在確定細繩的方向時,應該在線的方

27、向點兩個點,然后借助于刻度尺畫線,故D 錯(4) 在步驟中應比較 F 和F的大小和方向,然后得出結論5、答案:- D B(1) 依據(jù)圖可知力F是由兩個力合成所得的,不是由彈簧測力計直接測得。(2) 由實驗原理知,F(xiàn)是F與F2合成的理論值,由于誤差的存在,其方向一定沿AQ F是實驗中Fi與F2合成的測量值,其方向一定沿AQ(3) 該實驗采用了 “等效替代”的原理,即合力與分力的關系是等效的,要求兩次拉橡皮筋時的形變量和方向是等效的,貝【J橡皮筋沿同一方向拉長到同一長度,故D 正確,ABC 錯誤。(4)實驗中要求兩次效果相同, 故實驗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故B 正確,ACD 錯誤。6、 答案: 4

28、.2N ACD(1)由圖知 1N 之間有 10 小格,一個小格代表 0.1N,所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 4.20N ; (2)實驗過 程需要記錄拉力的方向、 拉力的大小與結點的位置, 實驗過程不需要記錄橡皮筋的原長, 故 ACD 正確, B 錯誤;故選ACD.名師點評: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時,首先要明確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和分度值,讀數(shù)時視線與指針所指刻線相垂直,實驗過程需要記錄拉力的大小與方向,需要記錄橡皮筋結點位置(1)彈簧測力計為測彈力的大小,所以要測量準確使用之前必須校零,故A 正確;在實驗中,橡皮筋必須在彈性限度內(nèi),而不是盡量拉長,故B 錯誤;測量力的實驗要求盡量準確,為了減小實驗中

29、因摩擦造成的誤差,操作中要求彈簧秤、細繩、橡皮條都應與木板平行,故C 正確;為了更加準確的記錄力的方向,拉橡皮條的細繩要長些,標記同一細繩方向的兩點要遠些,故D 錯誤。故 AC 正確,BD錯誤。(2)以 R、F2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每小段表示1N,結果如圖所示,合力 F=2.5N ;(3)根據(jù)力的關系做出動態(tài)三角形如圖所示,可知:A的讀數(shù)變大,B的讀數(shù)變大;2.5變大 變大MSN在本實驗中兩根細繩的作用是確定力的方向,兩根細繩可以不等長。因為彈簧秤的拉力一般并不相等,所以橡皮與兩繩夾角的平分線不一定在同一直線上。在使用彈簧秤時要注意使彈簧秤與木板平面平行,這樣才是共點共面力。故選C9、 答案:

30、 F F F本實驗采用“等效法”,即用一個彈簧將繩套拉到O點,用兩個彈簧互成角度的拉繩套時也拉到O點,這樣兩次拉繩套的作用效果相同,根據(jù)平行四邊形定則做出兩個彈簧拉力的合力,然后和一個彈簧拉繩套時的拉力相比較,從而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據(jù)此可知實驗中要比較F、F兩個力的大小和方向,其中F是實驗直接測得的合力,即一個彈簧拉時的拉力。10、答案:AB C 1.66 甲(1) .A、拉橡皮筋的繩線要細長,實驗中彈簧秤、橡皮筋、細繩應貼近木板且與木板平面平行,故A正確;B、 拉橡皮筋結點到某一位置 O 時,拉力要適當大些,讀數(shù)時視線要正對彈簧秤刻度,故B 正確;C、 實驗過程中兩彈簧的夾角要適當,并

31、非要求達到90,非特殊角度也可,故 C 錯誤;D 兩細線拉橡皮條時,只要確保拉到同一點即可,不一定橡皮條要在兩細線的夾角平分線上,故D錯誤;故選 ABo(2) 在“探究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采用了 “等效法”,即要求兩次拉橡皮筋到同一點0,從而是橡皮筋產(chǎn)生的形變大小和方向都相同,故C 正確,ABD 錯誤;故選Co(3) 彈簧秤的分度值是 0.1N,圖中彈簧秤的讀數(shù) 1.66N(4) F1、F2合力的理論值是指通過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的合力值,而其實驗值是指一個彈簧拉橡皮條時所測得的數(shù)值,一定沿 A0 方向,由此可知 F 是 Fi、F2合力的理論值,F(xiàn)是合力的實驗值;由于誤差的存在,作圖法

32、得到的合力與實驗值有一定的差別,故甲更符合實驗事實。11、答案: (1) AC 12N.(1)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細繩、橡皮條都應與木板平行,故A 正確;為減小測量誤差,F(xiàn)1、F2方向間夾角越大,用平行四邊形作圖得出的合力的誤差也越大,所以實驗中不 要把兩分力的夾角取得太大,但也不宜太小,一般以60 度到 100 度為宜,故 B 錯誤;兩次拉橡皮條時,需將橡皮條結點拉到同一位置,故C 正確;拉橡皮條的細繩要長些,標記同一細繩方向的兩點要遠些,這樣有助于比較準確的表示出拉力方向,故D 錯誤;故選 ACo(2) 在坐標紙上畫出了如圖所示圖中小正方形的邊長表示 2N,則兩力

33、的合力 12No12、 答案: (1) C 中未記下兩條細繩的方向 E 中未說明是否把橡皮條的結點拉到0位置 (2)F(1)上述步驟中有兩處內(nèi)容有重要遺漏,分別是:C中未記下兩條細繩的方向; E 中未說明是否把橡 皮條的結點拉到0位置;(2) 圖乙中的F與F兩力中,F(xiàn) 是兩個分力的理論值,而 F是兩個分力的實際值,則方向一定沿A0方向的是 Fo13、 答案: 沒有記下兩條細繩的方向把結點拉到與第一次相同的位置0AB(1) 該實驗采用“等效法”進行,即一個彈簧秤和兩個彈簧秤拉橡皮條與細繩套的結點時應該拉至同一位置0點,由于力是矢量,因此在記錄數(shù)據(jù)時,不光要記錄力的大小,還要記錄其方向,這樣才能

34、做平行四邊形,從而驗證兩個力的合力大小和方向是否與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所以在中沒有記下兩條細繩的方向,在(2)中應把細繩的結點拉到同一位置0(2) A、彈簧測力計、細繩、橡皮條都應貼近木板且與木板平行故A 正確.B 拉橡皮條的細繩要長些,標記同一細繩方向的兩點要遠些,可以減小測量的誤差故B 正確.C、拉力 R 和 F2的夾角不是越大越好,適當大一些即行故 C 錯誤.D 實驗中,彈簧的讀數(shù)大小適當,便于做平行四邊形即可, 并非要求一定達到最大量程故 D 錯誤故選 AB.名師點評:直接考查了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時如何進行操作,對于基礎實驗一定熟練掌握才能為解決復雜實驗打好基礎.14、 答案:

35、如圖所示:(2)為了保證等效性,則同一次實驗中,0 點位置不允許變動,選項 A 錯誤;實驗中,要記錄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及方向和 0 點的位置,選項 B 正確;實驗中,橡皮條不一定與兩繩夾角的平分線在同 一直線上,選項 C 錯誤;使用彈簧秤前應先校零,使用過程應使彈簧秤與木板平面平行,以減小實驗4.90(4.80 5.20N 均可)ACf,3 0Nf3.40N的誤差,選項 D 正確;此題選擇不正確的選項,故選AC.15、答案:AD彈簧秤、細繩、橡皮條都應與木板平行,以減小實驗的誤差,選項A 正確;兩細繩不一定必須等長,選項 B 錯誤;兩次拉伸橡皮條時必須將橡皮條拉伸相同長度,且將結點拉倒相同的位置, 選項 C 錯誤,D 正確;故選 AD.16、答案:5.8 甲 ABD(1) 由題圖知,彈簧測力計A的最小刻度值為0.2N,讀數(shù)為5.8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