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詩歌鑒賞_第1頁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_第2頁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_第3頁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_第4頁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文檔供參考,可復制、編制,期待您的好評與關(guān)注!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六種回答模式高考語文專題復習學案:古代詩歌鑒賞(五)古詩鑒賞題,大體上可歸納出六種回答模式。第一種模式:分析意境型一般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變式提問: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gòu)建的讓人產(chǎn)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題步驟:(1)描繪詩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忌鷳プ≡娭械闹饕拔铮米约旱恼Z言再現(xiàn)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加以再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優(yōu)美

2、。(2)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xiàn)景物的特點和情調(diào)。(3)分析整理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整理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因什么而“感傷”。答題示例:絕句二首(其一)杜甫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注:此詩寫于詩人經(jīng)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

3、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xiàn)了詩人結(jié)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第二種模式:分析技巧型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xiàn)技巧(或藝術(shù)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現(xiàn)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fā)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及托物寓理等。描寫手法主要有:(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2)聯(lián)想和想象,又叫虛實結(jié)合;(3)對比;(4)白描等。修辭手法在古詩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

4、的有:(1)比興,即先言它物引起所詠之物;(2)比喻;(3)擬人;(4)夸張;(5)雙關(guān);(6)用典。另外,還有設(shè)問、反問、反語等。答題步驟:(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jié)合詩句闡釋說明整理是怎樣運用了這種手法的;(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答題示例:早行陳與義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此題主要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huán)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第三種模式:分析語言特色提問方式:這首詩在

5、語言上有何特色?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shù)。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diào)婉約、簡練生動答題步驟:(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2)用詩中有關(guān)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指出表現(xiàn)了整理怎樣的感情。答題示例:春怨蓋嘉運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疤鋾r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zhì)樸的語言表明

6、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憂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xiàn)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第四種模式:煉字型提問方式:這一聯(lián)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要求品味這些經(jīng)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jié)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答題步驟:(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2)展開聯(lián)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答題示例:南浦別白居易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

7、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答:同意。“看”,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忍看的形象(步驟二)。只一“看”字,就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第五種模式:一詞領(lǐng)全詩型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guān)鍵,為什么?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gòu)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gòu)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答題步驟:(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從該詞在詩中結(jié)構(gòu)上所起的作用考慮。1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guān)鍵,為什

8、么?2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gòu)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gòu)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3答題步驟:(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從該詞在詩中結(jié)構(gòu)上所起的作用考慮。答題示例1: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guān)鍵,“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guān)鍵”之說,為什么?參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xiāng)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xiāng)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guān)鍵。第六種模式:情感主旨型題目類

9、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結(jié)合意境提問,或就某句某聯(lián)發(fā)問。考查方向:1、對所抒感情的理解2、對詩歌深層含義的揭示3、對詩歌主旨的理解答題要領(lǐng):兩點,一是根據(jù)詩句描述內(nèi)容,分析所涉及的詩句具體寫了什么。二是揭示主旨,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寫了抒發(fā)了”。解題格式:1、所抒感情:通過什么內(nèi)容+抒發(fā)(寄寓/揭露)什么感情2、概括詩歌主旨:這首詩歌(詞)寫了什么+通過什么手法+表現(xiàn)出什么【例】閱讀歐陽修采桑子,分析這闕詞的內(nèi)容主旨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鷗鷺閑眠,應慣尋常聽管弦。風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瓊田。誰羨驂鸞,人在舟

10、中便是仙?!敬痤}示例】這首詩描寫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風習習,夜鳥閑眠,一片寧靜、美好,好似人間仙境。抒發(fā)了詩人愛戀西湖風光和現(xiàn)實生活的美好情懷。 l 第七種模式比較評價題型1提問方式: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后,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2答題思路:(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nèi)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2)要結(jié)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nèi)容、感情、藝術(shù)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3)要注意點面結(jié)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答題示例:齊安郡中偶題 杜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

11、首背西風。暮熱游荷池上 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并作簡要分析。(4分)分析題目有兩問,第一問是問表現(xiàn)手法上的共同點,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寫出表現(xiàn)手法就可以,當然如果具體說明,也沒錯。第二問要求分析這兩首詠物詩表達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題時,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兩方面的內(nèi)容。答案參考都用了擬人表現(xiàn)手法。前一首的“綠荷”有“恨”而“背西風”,(步驟一)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diào)凄怨低沉。(步驟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于荷葉之中,似是

12、“愁熱”,卻呈現(xiàn)嬌羞之態(tài),(步驟一)表露了整理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diào)活潑有趣。(步驟二)特別提示不論回答何種問題,都應盡量涉及三方面的內(nèi)容:詩歌相關(guān)內(nèi)容、表達技巧、詩歌主旨。例如第五種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內(nèi)容和主旨兩方面的內(nèi)容,如果加上“折柳運用了雙關(guān)修辭,既指聽到的折柳曲,又指聯(lián)想到的現(xiàn)實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場景”,那么就萬無一失了。一、高考原題詳析1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08山東卷)畫堂春秦觀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柳外畫樓獨上,憑欄手撚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注撚(nin):持取,捻弄。(1)上闋的景物描寫是如何表現(xiàn)無奈之情的?請作間要

13、分析。答:(2)“憑欄手撚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兩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了詞中人物怎樣的感情變化?答:答案:(1)上闋通過描寫鋪徑之落紅、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園、哀啼之杜鵑等殘春景象,表現(xiàn)傷春(惜春)的無奈之情。(2)這兩句詞主要的表現(xiàn)手法是:細節(jié)描寫。(答“動作描寫”也可)用“撚花”“放花”兩個細節(jié)(動作)表現(xiàn)了詞中人物由愛春、傷春(惜春)到無奈春歸的感情變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愛春、傷春(惜春)到無奈的感情變化也可。)2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2006年高考四川卷)夜歸周密夜深歸客依筇行,冷燐依螢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徑滑,竹窗斜漏補衣燈。注:筇:此代指竹杖。(1

14、)本詩是怎樣以“夜歸”統(tǒng)攝全篇的?結(jié)合全詩簡要賞析。答:(2)“竹窗斜漏補衣燈”這一耐人尋味的畫面中蘊含了哪些感情?請簡要賞析。答:答案:(1)本詩寫景扣住“夜”字,寫情扣住“歸”字。首句直接點明“夜深”,刻畫出“歸客”拄杖而行的疲憊之態(tài)。隨后,詩人以“冷燐”“螢”“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涼,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徑中孤身前行的艱難表現(xiàn)出歸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猶見“補衣燈”的感人畫面收束全詩,與先前的艱難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歸家的復雜心情,意味深長。(2)這幅畫面描繪的是詩人想象(見到)的情景:竹籬茅舍中,一縷昏黃的燈光從竹窗里斜漏出來。青燈之下,詩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親)正在一

15、針一線地縫補著衣服。詩人那懷鄉(xiāng)思歸的急切心情,家中親人對游子的關(guān)切和思念之情,正從這幅畫中流溢出來。解析:(1)詩以“夜歸”為題,又以“夜歸”統(tǒng)攝全篇,賞析時一定要扣合“夜”“歸”二字。深夜歸客,倚仗而行,冷燐土塍、泥徑之路,艱難滑“行”,臨到家門,看到補衣燈,詩人表現(xiàn)的是一種百感交集、難以言表的復雜情感,圍繞此線索不難賞析。(2)此題要求寬泛,言之成理即可。詩的前三句側(cè)重寫詩人歸家之切,而最后一句“補衣燈”的特寫鏡頭給讀者展開無盡的想象空間,是妻子,是母親抑或其他親人,要么一家老小不眠在昏黃油燈下苦苦盼著離家親人的歸來。我想家,家想我,互動互盼,使情感為之升華。3閱讀下面兩首詩,根據(jù)提示,完

16、成賞析。詠白海棠薛寶釵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詠白海棠林黛玉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據(jù)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紅樓夢第三十七回)詠物詩講究形神兼?zhèn)洹R陨蟽稍?,頷聯(lián)都著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繪形寫神各有不同。“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一聯(lián),前句以洗盡胭脂,極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瑩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清玉潔之魂。倒裝句式的運用,顯得新疑別致;“洗”“招”二字,運用擬人

17、手法,生動地傳達出白海棠的情韻神態(tài);而“秋階”“露砌”的映襯,更是意味深長。詩人含蓄地表現(xiàn)了白海棠樸素淡雅、清潔自勵的品性?!巴祦砝嫒锶职祝璧妹坊ㄒ豢|魂”一聯(lián),答案:前句以梨蕊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較之“洗出”句,更側(cè)重于表現(xiàn)“白”的鮮艷潔凈,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賦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來”“借得”,巧用了擬人手法;而“偷來”一詞,貶詞褒用,想象新穎,靈巧別致。解析:本題重點分析詩句,兩詩頷聯(lián)雖都著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繪形寫神各有不同。作答時我們首先分析題中的提示,即對薛詩兩句的賞析。其格式為:前句后句表達技巧的運用。我們在作答時以此為依據(jù),找出所要賞析詩句的關(guān)鍵詞“偷得”“白”

18、“借得”“魂”進行分析鑒賞即可。 二、高考熱點體驗1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回答后面的問題。(08棗三模)歸舟趙執(zhí)信望齊門外望青州,一室歡聲入棹謳。十幅風帆半城月,最難圖畫是歸舟。注:望齊門:蘇州的東北門。青州:山東地名,整理的家鄉(xiāng)。(1)從全詩看,首句“望齊門外望青州”的作用是什么?為何著兩個“望”字?答:(2)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最難圖畫是歸舟”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答:2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名優(yōu)七)水口行舟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滿江風浪夜如何?今朝試卷孤篷看,依舊青山綠樹多。(1)這首詩寫舟行江上時詩人的情感變化,富有層次。請結(jié)合詩句簡析之。答:(2)這首詩運用了什么藝術(shù)手法表現(xiàn)了怎樣

19、的人生哲理?答:3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回答后面的問題。(08泰安質(zhì)檢)楊花詩黃任行人莫折柳青青,看取楊花可暫停。到底不知離別苦,后身還去化浮萍。注浮萍,古人有楊花變浮萍的說法。楊花,即柳絮。(1)古人有“折柳相贈以表挽留”的習俗,可這里詩人為什么反對“折柳”?答:(2)詩人寫了這首詩后,一舉成名,得了個“黃楊花”的雅號,你認為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答:4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魯原創(chuàng)五)洛橋李益金谷園中柳,春來似舞腰。何堪好風景,獨上洛陽橋。注“洛橋”,在唐代河南府河南縣(今河南洛陽市)。大唐盛世,陽春時節(jié),這里是貴達士女云集游春的繁華勝地。但在安史之亂后,已無往日盛況。(1)三、四兩句

20、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作簡要賞析。答:(2)這首詩在藝術(shù)手法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分析。答: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08濟寧二檢)余干注旅舍劉長卿搖落暮天迥,青楓霜葉稀。孤城向水閉,獨鳥背人飛。渡口月初上,鄰家漁未歸。鄉(xiāng)心正欲絕,何處搗寒衣?注余干:地名,今屬江西省。(1)這首詩選取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答:(2)試簡要分析結(jié)尾“何處搗寒衣”一句的表達作用和效果。答:6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甘露寺多景樓曾鞏欲收嘉景此樓中,徒倚闌干四望通。云亂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氣入青紅。一川鐘唄淮南月,萬里帆檣海外風。老去衣衿塵土在,只將心目羨冥鴻。注冥鴻,指飛入遠天的鴻雁。(1)這首詩的第二

21、聯(lián)描繪了怎樣的一幅圖景?請簡要分析。答:(2)尾聯(lián)表現(xiàn)了整理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答:7閱讀下面這首詩歌,然后回答問題。(名優(yōu)三)江天暮雪陳 孚長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雁影不復見,千崖暮如曉。漁翁寒欲歸,不記巴陵道。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1)不少評論家認為此詩“詩中有畫”,試結(jié)合前四句進行分析。答:(2)分析該詩中“漁翁”這一人物形象。答:8閱讀下面這首清詩,然后回答問題。(08日照二研)小園黎 簡水影動深樹,山光窺短墻。秋村黃葉滿,一半入斜陽。幽竹如人靜,寒花為我芳。小園宜小立,新月似新霜。注黎簡是一位無意仕進,寧愿以作書面、授蒙童為生,清貧自守的嶺南詩人。(1)詩的前半部

22、分以煉字勝,請以第二句為例作簡要賞析。答:(2)詩的后半部分以意境勝,景中見人。請結(jié)合詩句作簡要賞析。答:9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名優(yōu)八)終南別業(yè)王 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1)全詩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趣?請簡述之。答:(2)前人評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請結(jié)合頸聯(lián)談談你對“詩中有畫”的理解。答:10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后面的問題。(威質(zhì)一)別房太尉墓杜甫他鄉(xiāng)復行役,駐馬別孤墳。近淚無干土,低空有斷云。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唯見林花落,鶯啼送客聞。注謝傅:晉代名臣謝安。他在符堅率百萬大軍征討時,還在

23、與謝玄下圍棋,從容擊退了敵兵。徐君:典出說苑,“吳季杞聘音,過徐,心知徐君愛其寶劍。及還,徐君已歿,遂解劍系其冢樹而去?!保?)結(jié)合詩的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分析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答:(2)簡析尾聯(lián)的藝術(shù)手法。答:1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2007年合肥二檢)餞別王十一南游劉長卿望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蘋。(1)“飛鳥”隱喻什么?“青山空向人”一句描寫了怎樣的景和情?答:(2)詩人是怎樣寫“餞別”的?答:1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2007兗州模擬)早寒有懷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

24、鄉(xiāng)淚客中盡,歸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1)詩的題目為早寒有懷,詩人是如何寫出“早寒”的特點的?請結(jié)合首聯(lián)簡要賞析。答:(2)本詩頸聯(lián)、尾聯(lián)抒發(fā)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賞析。答:13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后面的問題。(濰質(zhì)一)中秋夜無月樊增祥亙古清光徹九州,今夜煙霧鎖瓊樓。莫愁遮斷山河影,照出山河影更愁。注此詩寫于1905年,八國聯(lián)軍入侵中國之后。(1)三、四兩句表達了整理怎樣的情感?請作簡要分析。答:(2)分析這首詩一、二兩句的藝術(shù)手法。答:14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濟二統(tǒng))望月懷遠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

25、寢夢佳期。(1)首句“海上生明月”的“生”,曾有人認為是“升”之誤。請就此詩談談你的看法,并進而簡析首聯(lián)的表達作用。答:(2)前人曾評論此詩“纏綿悱惻而不傷感”,我國的傳統(tǒng)詩教也講究“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細讀全詩,簡要分析此詩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答:15閱讀下面的宋詩,然后回答問題。(魯原創(chuàng)二)秋齋即事許 棐桂香吹過中秋了,菊傍重陽未肯開。幾日銅瓶無可浸,賺他饑蝶入窗來。(1)詩中哪些意象體現(xiàn)了題目“秋齋即事”中的“秋”意?答:(2)后人評說本詩工于煉字,試選擇其一加以賞析。第6課時一、高考原題詳析1.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08寧夏、海南卷)題李世南畫扇蔡肇野水潺潺

26、平落澗,秋風瑟瑟細吹林。逢人抱甕知村近,隔塢聞鐘覺寺深。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畫家,擅畫山水。蔡肇(?-1119):字天啟,丹陽(今屬江蘇)人。曾任吏部員外郎、中書舍人等職。甕:這里指水甕。塢:地勢周圍高而中央凹的地方,這里指山塢。(1)請簡單描述一下李世南畫的扇面中應有的景物。這樣一幅畫呈現(xiàn)出什么樣的氣氛?答:(2)古人的題畫詩往往會闡發(fā)畫面以外的意趣,你覺得這首詩哪些描寫表現(xiàn)了畫面以外的景和趣?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答:答案:(1)畫面大概是:有條小溪從兩山之間流出,樹林里樹葉飄落,一個人抱著甕在路上(或在溪邊),山谷那邊隱約露出寺廟。這里面呈現(xiàn)出的是鄉(xiāng)村野外恬靜、安祥的氣氛。(意思答對即可)(2

27、)“水潺潺”聲音的描寫,“秋風瑟瑟”聲音的描寫,聯(lián)想到附近有個村莊的描寫,遠處寺廟傳來“鐘”聲的描寫,都表現(xiàn)了畫面以外的景和趣。這樣寫的好處是:使畫面上靜止的景物活動了起來,變得有聲有色;拓展了畫面,使之更顯豐富多彩。(意思答對即可)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次北固山注下王 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失,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注:北固山,在今江蘇鎮(zhèn)江市,北臨長江。此詩或題江南意。此詩第二聯(lián)“潮平兩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兩岸闊”,你覺得“失”與“闊”,哪個字更好?為什么?解釋第三聯(lián)的意思,并分析其情與景的關(guān)系。答案:說“失”字更好,因為它生

28、動地描摹出江岸因春潮高漲而與水平面平齊似乎消失了的主觀視覺形象。說“闊”字更好,因為它直抒胸臆地表達了春潮把江面變得邈遠無際,所以視野十分開闊的強烈感受,且讀起來與“懸”字對應,聲調(diào)似也更為響亮。第三聯(lián)是說紅日緊貼尚未褪盡的夜色在江面升起,舊年還沒有過完而江面上已經(jīng)春意盎然。此聯(lián)看似寫景,而晝夜輪回、季節(jié)更替、時光流逝、游人未歸的思鄉(xiāng)之情已經(jīng)暗寓其中。解析:本題重點考查了考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兩個字各有其妙,因此說哪個字好都不能算錯,只要能把妙處體會得比較準確就行。3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柳梢青 送盧梅坡劉 過泛菊杯深,吹梅角遠,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邊孤雁,水上浮

29、萍。教人怎不傷情?覺幾度、魂飛夢驚。后夜相思,塵隨馬去,月逐舟行。注:泛菊:飲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1)“聚散匆匆”一句,在內(nèi)容上強調(diào)什么?在上片的結(jié)構(gòu)上起什么作用?答:(2)整理在表達感情時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請結(jié)合全詞內(nèi)容具體說明。答:答案:(1)強調(diào)二人相聚之短暫、相別之倉促。在寫聚、散的內(nèi)容之間承上啟下。(言之成理即可)(2)主要運用了比喻的手法。上片用“云邊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來表現(xiàn)離別之苦,下片用“塵隨馬云,月逐舟行”的比喻來表現(xiàn)思念之切。(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從題目中可知這是一首送別詩。上片前三句是寫“聚”,后三句是寫“散”,“聚散匆匆”是關(guān)鍵句,它具有承上啟下的作

30、用?!熬邸弊纸Y(jié)上,“散”字啟下,“匆匆”二字,表示時間短暫。(2)詞的上片是離別之苦。“云邊”二句具體寫“散”,即景生情,融情入景,其中“孤雁”“浮萍”是他們離別后的寫照。下片寫別后之思。“塵隨”二句是虛筆,詞意含蓄,“塵”“馬”“月”“舟”四個意象進一步深化了相思之情。4閱讀下面一首小令,然后回答問題。黃鐘人月圓山中書事張可久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數(shù)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1)“黃鐘”是這首小令的曲調(diào),“人月圓”是 。(2)對作品賞析恰當?shù)囊豁検牵?)A作品語言委婉,結(jié)構(gòu)嚴謹,虛實結(jié)合,意境闊大,余韻耐人尋味。B首句以歷

31、史盛衰來表達整理對歷代王朝的繁華只是瞬間一夢的感慨。C“孔林”“吳宮”“楚廟”三句意在贊頌儒家圣賢與英雄豪杰。D末尾緊扣“山中何事”的疑問作答,描摹了釀酒飲茶的舒適生活。(3)“詩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請簡要說明理由。答:答案:(1)曲牌 (2)B(3)“倦”字既概括了整理飽受人間世態(tài)炎涼之苦,又為后文歸隱山村、詩酒自娛作了伏筆。解析:(1)此題考查的是文學常識。詞和曲都是配樂作品,所以有詞牌、曲牌,還有題目。此題中的“人月圓”是曲牌名,“山中書事”是題目。(2)此首小令借感嘆古今的興亡盛衰來表達自己看破世情、隱居山野的生活態(tài)度。全曲上片詠史,下片抒懷。開頭兩句,總寫歷來興衰,都如夢幻

32、,自己早已參破世情,厭倦塵世。接下來三句,以孔林、吳宮與楚廟為例,說明往昔繁華,如今只剩下凄涼一片。下片轉(zhuǎn)入對眼前山中生活的敘寫,這里僅有簡陋的茅舍,但有詩書萬卷。喝著自釀的松花酒,品著自煎的春水茶,幽閑寧靜,詩酒自娛,自由自在。綜上可知,A項中的“意境闊大”不妥。C項所提三處并不是意在贊頌,而是表明整理借此看破世情,心生厭倦。D項中的舒適生活和此首小令意旨不符,此小令描摹了釀酒飲茶的一種閑適自由狀態(tài),而非感受。(3)整理東奔西走、宦游天涯,卻始終干著些卑微的雜職,真是才比天高、命比紙薄!因此一旦寓居西湖山下,便生出對塵世的厭倦和對縱情山水、終老林泉的無限向往。因此此小令中的“詩眼倦天涯”中的

33、“倦”字用得好,既概括了那種飽嘗人間世態(tài)炎涼之苦,又為后文歸隱山村、詩酒自娛作了伏筆。 二、高考熱點體驗1讀下面這首詩,完成-題。(07北京)芣 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祮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注釋:選自詩經(jīng)?周南,這是婦女們采集野菜時唱的民歌。芣苢(f y):車前(草名),可食。薄、言:都是語助詞,無實意。有:得到。掇(du):摘取、拾取。捋(lu):成把地握取。袺(ji):手持衣角盛物。襭(xi):把衣襟掖在腰帶間裝物。詩經(jīng)使用賦、比、興手法,本詩使用的手法是 。這首詩生動地表現(xiàn)了采集野菜的勞作過程。這種過程在詩中是

34、怎樣具體表現(xiàn)出來的?答:前人讀這首詩說:反復諷詠,“自然生其氣象”。你讀這首詩。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景象?請概括描述。答:2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07江西)金陵晚望 金陵圖高蟾 韋莊曾伴浮云歸晚翠, 誰謂傷心畫不成?猶陪落日泛秋聲。 畫人心逐世人情。世間無限丹青手, 君看六幅南朝事,一片傷心畫不成。 老木寒云滿古城。注高蟾、韋莊,均為晚唐詩人。(1)這兩首詩都寫到了“傷心”,詩人為什么傷心?答:(2)兩位詩人一位說“一位傷心畫不成”,一位說“誰謂傷心畫不成”。請結(jié)合詩歌對此作簡要分析。答:3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回答問題。(濰質(zhì)二)春雪唐?韓愈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

35、,故穿庭樹作飛花。村居清 高鼎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1)同是描寫春天,這兩首詩在內(nèi)容上有許多不同之處。請結(jié)合詩句加以分析說明。答:(2)這兩首詩在煉字上都很見功夫,請從兩詩中各找一字分析其妙處。答:4閱讀下面兩首元曲,回答后面的問題。碧玉簫關(guān)漢卿秋景堪題,紅葉滿山溪。松徑偏宜,黃菊繞東籬。正清樽斟潑醅,有白衣勸酒杯。官品極,到底成何濟?歸,學取他淵明醉。注:潑醅:沒有濾過的酒。“有白衣”句:引用陶淵明“九月九日有菊無酒,適逢友人遣白衣童子送酒”的典故。普天樂滕 賓翠荷殘,蒼梧墜。千山應瘦,萬木皆稀。蝸角名,蠅頭利。輸與淵明陶陶醉,盡黃花圍繞東籬。良田

36、數(shù)頃,黃牛一只,歸去來兮。(1)滕曲中的“蝸角名”和“蠅頭利”比喻什么?表達了整理怎樣的思想感情?答:(2)試分析這兩首元曲所流露出的共同的思想傾向。答:5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回答后面的問題。(魯原創(chuàng)四)絕句漫興九首(其二)杜甫手種桃李非無主,野老墻低還是家。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shù)枝花。春居雜興二首(其一)王禹偁兩株桃杏映籬斜,妝點商山副使家。何事春風容不得,和鶯吹折數(shù)枝花。注太宗淳化二年(公元991年)王禹偁從開封被貶到商周,任團練副使,此詩即作于次年春。(1)詩僧齊己寫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數(shù)枝開。”鄭谷將“數(shù)”改為“一”,齊己佩服不已,尊稱鄭谷為“一字師”,杜、王詩中能

37、否也將“數(shù)”改為“一”?請簡要賞析。答:(2)王禹偁的兒子看過父親這首詩后,認為后兩句與杜詩相似,建議父親依杜詩修改,你認為是否應該修改?簡要分析原因。答:6閱讀下面這首元曲,然后回答問題。(青質(zhì)檢一)中呂朝天子?秋夜客懷周德清(元)月光,桂香,趁著風飄蕩。砧聲催動一天霜。過雁聲嘹亮,叫起離情,敲殘愁況。夢家山,身異鄉(xiāng)。夜涼,枕涼,不許愁人強。(1)“月光,桂香,趁著風飄蕩”描繪了怎樣一幅畫面?有什么作用?答:(2)試分析“過雁聲嘹亮,叫起離情,敲殘愁況”的妙處。答:7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2004全國,16)江城子(五代)歐陽炯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無情。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

38、空有姑蘇臺注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注:姑蘇臺:吳王夫差與寵妃西施長夜作樂之地,原址在蘇州市西南姑蘇山上。這首詞明寫眼前實景,暗寓歷史滄桑。詞中“水無情”“空有姑蘇臺上月”兩句含有深意,試結(jié)合全詩加以賞析。8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第-題。(07上海)阮郎歸?初夏蘇軾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碧紗窗下水沉煙,棋聲驚晝眠。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燃。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霸~”這種體裁的別稱是 。對作品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A整理從視覺、聽覺、觸覺等角度描寫狹景,顯得鮮明生動。B“棋聲驚晝眠”一句以棋聲來襯托周圍環(huán)境的幽靜閑雅。C“榴花開欲燃”表現(xiàn)了石榴花色的紅艷,突出了石榴的生機。D全篇語

39、言清新,感情細膩,風格委婉,境界開闊,韻味悠遠。就作品中畫線句,了解下片內(nèi)容,從情景關(guān)系的角度寫一段鑒賞文字。9. 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2007年濟南模擬)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 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贈劉景文蘇 軾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雪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1)兩首詩分別寫了什么季節(jié)的景物?詩人抓住了哪些景物來表達感情?答:(2)試從修辭手法的角度,分析蘇軾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答:10閱讀下面兩首元曲,完成(1)-(2)題。(2006年太原高三年級模擬)雙調(diào)清江引?詠梅貫云石其一南枝夜來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偏宜雪月

40、交,不惹蜂蝶戲。有時節(jié)暗香來夢里。其二芳心對人嬌欲說,不忍輕輕折。溪橋淡淡煙,茅舍澄澄月。包藏幾多春意也。(1)從(其一)“南枝泄露”和(其二)“溪橋茅舍”這兩句中任選一句,就手法和效果寫一段簡明賞析文字。答:(2)兩首小令都是詠梅,但在狀物言志上各有側(cè)重,請作簡要分析。答:11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濰質(zhì)三)鷓鴣天?建康上元作趙鼎(宋)客路那知歲序移,忽驚春到小桃技。天涯海角悲涼地,記得當年全盛時。花弄影,月流輝。水精宮殿五云飛。分明一覺華胥夢,回首東風淚滿衣。注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節(jié)。華胥夢:傳說黃帝夢游華胥之國,該國社會繁榮祥和。(1)這首詞第二句中的“驚”字可否換成“見”字?請

41、簡述理由。答:(2)本詞運用了對比手法,請作簡要分析。答:12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08魯原創(chuàng)一)鷓鴣天蘇軾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zhuǎn)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注這首詞是蘇軾謫居黃州時所作。紅?。杭t荷花。浮生:取自莊子中“其生若浮,其死若休”。(1)這首詞的優(yōu)勝之處就是寫景的時候采用了“動靜結(jié)合”的表現(xiàn)手法,請你就這個方面簡要賞析。答:(2)有人說“殷勤”一詞巧妙地表達出了整理當時的心境,請具體分析表達了整理怎樣的心境。答:13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青質(zhì)二)初發(fā)夷陵陸游雷動江邊鼓吹雄,百灘過盡失

42、途窮。山平水遠蒼茫外,地辟天開指顧中。俊鶻橫飛遙掠岸,大魚騰出欲凌空。今朝喜處君知否,三丈黃旗舞便風。(1)這首詩的寫景有何特點?請以頷聯(lián)為例簡要分析。答:(2)詩中尾聯(lián)說“今朝喜處君知否”,詩人喜在何處?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回答。答:14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魯原創(chuàng)三)寄夫陳玉蘭夫戍邊關(guān)妾在吳,西風吹妾妾憂夫。一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1)“西風吹妾妾憂夫”一句詩,寫得很樸實,但意味十足。請簡要賞析。答:(2)試分析鑒賞這首詩采用第一人稱寫法的妙處所在。答:15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問題。(名優(yōu)三)玉階怨 吳聲子夜歌李白 薛奇童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凈掃黃金階,飛霜皓如雪。卻下

43、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下簾彈箜篌,不忍見秋月。(1)這兩首詩的開頭兩句分別寫到白露、飛霜,這對表達情感有什么作用?答:(2)著名學者俞陛云在詩境淺說續(xù)編中提到吳聲子夜歌時說:“此與宮怨詞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詞異而意同。”請比較這兩首詩,分析其內(nèi)容上的“同”和寫法上的“異”。第五課時參考答案1答案:(1)首句切入正題,既點明了出發(fā)地點,又標明了回歸之所。(2分)著兩個“望”字濃墨重彩地勾畫出整理對回歸故里的渴望。(2分)(2)全詩描繪了登上歸舟后全家人的喜悅之情。從“一室歡聲”到“十幅風帆”,一路歡歌一帆風順,自然發(fā)出了“最難圖畫是歸舟”的感嘆。(2分)這一句點明了主題,表明眼前景物可以畫出,

44、而內(nèi)心的喜悅心情卻難以描繪,高興喜悅之情溢于言表。(2分)2答案:(1)“夜如何”寫出詩人心中的擔憂。(1分)“試卷”刻畫了詩人既抱希望而又疑慮不安的心態(tài)。(2分)“依舊”則透露出詩人無限欣喜之情。(1分)(2)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觸景生情”)(1分)(寫“借物抒懷”“托物言志”均不給分)。昨夜,漆黑的滿面飄搖著一葉孤舟,風狂、雨驟、浪急,危機四伏。但今早卷簾看時,兩岸依然是充滿生機的青山綠樹。(1分)風浪有平息之時,黑夜盡頭就是黎明,而風光美好的大地是永遠長存的,從中可以看出,詩人雖身處逆境,仍能以平常心面對現(xiàn)實,堅定自己的信念。寫出了詩人在逆境中的達觀態(tài)度。(2分)3答案:(1)因

45、為在詩人看來,“楊花”飄落后化為了“浮萍”,而“浮萍”飄忽不定,正如游子一般。那么,生出“楊花”的“柳枝”怎會成為多情留客的象征呢?所以詩人反對“折柳”。(4分)(2)原因有二,一是整首詩見解新穎,言他人所未嘗言;二是整首詩結(jié)構(gòu)上順接而下,不斷提出論斷,造成懸念,又不斷加以說明,最后解決疑問。(4分)4答案:(1)面對如此美景,今日只有詩人孤零零地站在往昔繁華的洛陽橋上,他覺得分外冷清,感慨萬千。(2分)抒發(fā)了整理對好景不常、繁華消歇的歷史感慨。(2分)(2)在藝術(shù)手法上,最大的特點是借景抒情。前兩句寫景、眺望金谷園遺址,只見柳條在春風中擺,婀娜多姿;后兩句寫心中情,面對這一派好景,詩人孤零零

46、地站在過去繁華的洛陽橋上,抒發(fā)了詩人對歷史盛衰的感慨。(2分)對比:以金谷園引出洛陽橋,用消失了歷史豪奢與正在消逝的對比,引發(fā)人們對歷史的感慨,對現(xiàn)實的關(guān)注。(2分)興的手法:以園中柳的美姿形象起興,仿佛要引起人們對盛世歡樂的神往,但實際上卻以獨上洛橋的憂傷,切實引起人們對時世衰微的關(guān)切。(此題答出以上任兩點即可得4分)解析:解答本題要理解詩的內(nèi)容,抓住“何堪”“獨上”這些達情的詞語,結(jié)合景物描寫,揣摩詩人的感情。藝術(shù)手法即詩歌的表現(xiàn)技巧,可以從詩歌的抒情方式,詩歌的寫作手法、詩歌運用的修辭方法等方面進行分析。5答案:(1)暮天、青楓、霜葉、臨水的孤城、遠去的獨鳥、渡口、初月。點明了時間節(jié)令,

47、渲染了凄清孤寂的氛圍,傳達出詩人內(nèi)心悲涼愁苦的思鄉(xiāng)之情。(4分)(2)鄉(xiāng)思正濃的時刻,又傳來誰家少婦為遠方親人趕制寒衣的搗衣聲。使縈繞在詩人心頭的思鄉(xiāng)之情更加濃重,深化了主旨,拓寬了想象空間,產(chǎn)生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表達效果。6答案:(1)描繪了一幅色彩鮮明、山川掩映的壯麗圖景。(2分)去氣和水光彌漫(交匯)之處,浮現(xiàn)出碧瓦紅樓;(1分)紅色的晚霞、青色的山巒相互映照(映襯),浸染遠處的天空。(1分)(2)雖老境漸至,征塵滿衣,(1分)卻仍想振翅高飛,(1分)表達了整理雖已年老,(1分)但內(nèi)心依然追求遠大抱負的曠達情懷。(1分)7答案:(1)本詩的前四句傳神地描繪了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江天暮雪圖。

48、天空中紛紛揚揚地飄舞著雪花,江中的汀洲銀妝素裹白茫茫一片,隆冬時節(jié)鴻雁的身影已不能再看到,暮雪映照下的山崖半幽半明。(4分)(2)詩中的漁翁因天“寒”已登返小船,卻因為大雪彌漫迷遮江路,忘記了回返的道路。這位漁翁索性坐睡舟中,任憑小舟隨江流漂蕩。由此可以看出漁翁對“江天暮雪”處境的順適。(4分)解析:高考詩歌鑒賞,具有“小切口,深考查”的命題特點。讀懂詩作是基礎(chǔ),從標題到整理,從意象到主旨,從語言特點到表達手法都須深入領(lǐng)會。其次,答題時須看清題目要求,再根據(jù)要求結(jié)合詩句具體分析;學會運用鑒賞術(shù)語;語言表述要講究層次性。8答案:(1)詩人不說小園中的人越過短墻能看見墻外山光,卻說“山光窺短墻”,

49、好像那山光探頭越過短墻,在窺視小園中的景物。“窺”字把“山光”寫活了,化靜為動,以物喻人,形象傳神。(4分。意思對即可)(2)幽竹靜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新月潔白無瑕。詩人與景物融為一體,構(gòu)成孤清高潔的意境,表現(xiàn)了詩人的品節(jié)和風骨。(4分。意思對即可)9答案:(1)自得其樂的閑適情趣。(2分)“獨往”“自知”,寫出了詩人的勃勃興致和欣賞美景時的樂趣;“行到”“坐看”,說明心情悠閑到極點,“談笑無還期”是無心的遇合,突出心中的悠閑、自在。(簡述2分,寫出兩點即可)(2)頸聯(lián)對仗工穩(wěn)、語言傳神,突出了詩歌的意境、情趣,(1分)描述了詩人出游時看到的景象,這一景象如一幅淡雅的國畫:山環(huán)水繞,詩人坐在

50、一處山石上,悠閑地看云起云落。(2分)詩句意境深遠,構(gòu)圖清晰,是詩與畫的完美結(jié)合。(1分)10答案:(1)首聯(lián)敘寫身在他鄉(xiāng)又要四處奔走,臨行前停下馬來特地來到老友的墳前告別(1分)。頷聯(lián)追憶死者生前的凄涼和自己一生的坎坷,詩人倍感悲傷,以致眼淚把墳周圍的土都淋濕了。悲痛之情似乎感動了上天,天上的愁云也和詩人一起來共同哀悼(1分)。杜甫通過其營造的陰郁凄涼氛圍,含蓄地表達了對亡友的深切懷念和孤獨憂傷凄涼之情(2分)。(2)尾聯(lián)以景結(jié)情(或借景抒情):林花飄落,似珠淚紛紛;啼鶯送客,似哀樂陣陣。詩人將滿腹的哀痛與憂傷都寄寓于林花附落、鶯聲哀囀的悲景描寫之中(2分);同時用“林花落”“鶯啼”襯托出孤

51、零零的墳地與詩人的悲哀(2分)。解析:(1)本題考查對詩歌思想內(nèi)容的鑒賞。解答題目時要注意抓住關(guān)鍵詞語。如題目中的“別”“墓”兩字,首聯(lián)中的“他鄉(xiāng)”“孤墳”和頷聯(lián)中的“淚”“斷云”等詞語,這些詞語在營造氛圍、表達感情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2)本題考查對詩歌表達技巧的鑒賞。解答這個題目時要注意術(shù)語的使用及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的分析。比如尾聯(lián)中有“花”,有“鶯”,那就可以從景、情方面入手;再如“啼”本是一種歡快的聲音,而在這里是反襯。詩歌鑒賞:首聯(lián)說明盡管在他鄉(xiāng)公事在身,行色匆匆,詩人還是來到孤墳前向亡友致哀。先前堂堂宰相之墓,如今已是“孤墳”,房琯的晚歲坎坷,身后凄涼可想。頷聯(lián)說明詩人在墳前灑下許多傷悼之淚,以至于身旁周圍的土都濕潤了。詩人哭墓之哀,似乎使天上的云也不忍離去。天低云斷,空氣里都帶著愁慘凝滯之感,使人倍覺寂寥哀傷。頸聯(lián)以謝安的鎮(zhèn)定自若、儒雅風流來比喻房琯是很高妙的,足見詩人對房琯推崇備至。詩人以延陵季子自比,表示對亡友的深情厚誼,雖死不忘。這對照應前兩聯(lián),道出痛悼的原因。尾聯(lián)詩人只看見林花紛紛落下,只聽見鶯啼送客之聲。這兩句收尾,顯得余韻悠揚不盡。詩人著意出一個幽靜肅穆之極的氛圍,引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