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 人琴俱亡(3) 學案蘇教版_第1頁
八年級語文 人琴俱亡(3) 學案蘇教版_第2頁
八年級語文 人琴俱亡(3) 學案蘇教版_第3頁
八年級語文 人琴俱亡(3) 學案蘇教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琴俱亡主備人 審核人 教 者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力求弄懂課文大意;2. 積累部分常見的文言詞語:篤、索、輿、徑、素、卒、俱等;3. 感受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誼。教學重點:反復朗讀,理解大意。教學難點:文言詞語。教學過程一、預習·檢查1. 給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子猷( ) 病篤( ) 索輿( ) 擲地( ) 慟絕( ) 亦卒( ) 徑人( ) 奔喪( ) 了不悲( ) 弦既不調( )2.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詞。 (1)五子猷、子敬俱病篤( )( ) (2)語時了不悲( )( ) (3)便索輿來奔喪( ) (4)子敬素好琴( ) (5)便徑人坐靈床上( )

2、(6)月余亦卒( ) (7)何以都不聞消息( ) (8)弦既不調( ) (9)因慟絕良久( )3. 用“/”劃出下列句子的停頓節(jié)奏。 (1)何 以 都 不 聞 消 息 (2)此 已 喪 矣 (3)語 時 了 不 悲 (4)便 索 輿 來 奔 喪 (5)子 敬 素 好 琴 (6)便 徑 人 坐 靈 床 上 (7)因 慟 絕 良 久 (8)月 余 亦 卒4. 本文選自_,作者_,是南朝宋文學家。5. 人們常用“人琴俱亡”這個成語比喻什么? _6. 本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通過這些內容又想表現什么主題? _二、學習·研討1. 導入同學們,也許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親情更可貴、更長久的了;也許,

3、在我們這個生存的空間,沒有比我們摯愛的親人的離去更令人肝腸寸斷。這或許是我們生命中無法承受的痛。古代大書法家王羲之有七個兒子,品格才華最突出的是子猷與子敬兄弟二人,這倆兄弟的感情非常好,人琴俱亡講的就是他們痛人心扉的故事。2. 作者簡介劉義慶(403444),彭城人,文學家。南朝宋武帝劉裕的侄兒,襲封臨川王。世說新語是記載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劉義慶撰。全書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36個門類,記載了自東漢末年至西晉時豪門貴族和官僚士大夫的遺聞軼事,較為集中地反映了這一時期的社會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世說新語對后世文學有很大影響,書中故事有的成為人們常用的成語,如望梅止渴、新亭對泣、口

4、惹懸河、一往情深、別無長物、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地等等。3. 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準停頓,提高文言語感。4. 結合書下注釋,翻譯課文。注意翻譯文言文方法。給下面的字詞注釋王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何以都不聞消息?此已喪矣。 語時了不悲。 便索輿來奔喪,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徑入坐靈床上,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 擲地云。因慟絕良久。月余亦卒。5. 了敬之故后,子猷的感情有哪些變化?結果如何?6. 為什么子猷在聽聞子敬亡故的消息時了不悲,去奔喪一路也沒哭,而彈子敬琴后竟慟絕良久?7. 琴不調說明了什么?三、課堂總結1. 一詞多義 人琴俱亡 遂以名樓(于園)亡 以 或

5、以為亡(陳涉世家) 能以天下事為己任 因慟絕良久 子敬素好琴絕 素 沿溯阻絕(三峽) 看紅裝素裹(沁園春·雪) 月余亦卒卒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趙普)2. 重點字詞。俱病篤 子猷問左右:何以都不聞消息: 便索輿來奔喪:使人索扁鵲: 擲地云:絕多生怪柏: 月余亦卒:3. 古今異義。 古義:竟,總。如:何以都不聞消息?都 今義:全部。如:全班同學都去了。 古義:完全。如:語時了不悲。了 今義:助詞。如:我記住了。4. 特殊句式。(1)倒裝句。賓語前置例句:何以都不聞消息?“何以”即“以何”,“何”作“以”的賓語,正常語序應為“以何都不聞消息”。(2)省略句。 省略主語。例句:“便徑入坐靈

6、床上,取子敬琴彈。”每句前省略了主語“子猷”。正常語序應為(子猷)便徑入坐靈床上,(子猷)取子敬琴彈。省略介詞。例句:擲地云?!皵S”前既省略了主語“子猷”又省略了介詞“以”。正常語序為(子猷以琴)擲地云。四、拓展延伸知音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于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想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哉?”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1)峨峨兮若泰山。( )(2)洋

7、洋兮若江河。( )( )(3)卒逢暴雨。( )(4)乃援琴而鼓之。( )(5)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 )( )(6)吾于何逃聲哉?( )2. “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請解釋“為”“操”“造”“音”的意義,并指出這兩句所使用的修辭手法。 _ _3.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_ (2)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想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_ _4. 分析本文,談談你對“知音”的體會。_ _(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余謂侯本以中州雋人,抱忠仗義,章顯聞于南邦。齊虜巧負國,赤手領五十騎,縛取于五萬眾中,如挾毚兔,束馬銜枚,間關西奏淮,

8、至通晝夜不粒食。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圣天子一見三嘆息,用是簡深知,入登九卿,出節(jié)使二道,四立連率幕府。頃賴士禍作,自潭薄于江西,兩地震驚,談笑掃空之?!咀ⅰ亢颍褐感翖壖?。雋:才智出眾。南邦:指南宋。齊虜巧負國:指張安國降金。后文“賴士禍作”指賴文政發(fā)動武裝暴動。毚(chán)兔狡兔。間(jiàn)關:崎嶇輾轉。奏:通“走”。用是簡深知:因此被皇帝察知。“入登九卿”三句:指辛棄疾曾擔任的職務。潭:指潭州。1. 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誦節(jié)奏。懦 士 為 之 興 起2. 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 (1)謂:_ (2)頃:_ (3)?。篲3. 選出對畫線句子“赤手領五十騎縛取于五萬眾中”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 )a. 辛棄疾親自從五萬金兵中捆縛了五十個騎兵出來。b.辛棄疾赤手空拳帶領五十騎兵沖入五萬金兵中,擒獲叛徒張安國。c. 辛棄疾帶領五十騎兵從五萬金兵中逃脫。d. 辛棄疾僅率五十騎兵就從五萬金兵中擒獲叛徒張安國。4. 選文圍繞辛棄疾的軍事才能寫了哪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