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七中學八年級語文上冊 拓展一 漢字形體的演變教案 長春版_第1頁
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七中學八年級語文上冊 拓展一 漢字形體的演變教案 長春版_第2頁
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七中學八年級語文上冊 拓展一 漢字形體的演變教案 長春版_第3頁
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七中學八年級語文上冊 拓展一 漢字形體的演變教案 長春版_第4頁
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七中學八年級語文上冊 拓展一 漢字形體的演變教案 長春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拓展一 漢字形體的演變講課教師:學科:語文課時:第一課時總課時數(shù):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漢字發(fā)展過程,領略漢字字形魅力 過程與方法比較不同字體特點,感受漢字演變之美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挖掘漢字文化內(nèi)涵,激發(fā)漢字文化情懷教材分析教學重點了解漢字的發(fā)展及演變教學難點感受漢字演變之美和文化內(nèi)涵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教學目的、時間分配等)設疑啟發(fā)傳說倉頡造字時,“天雨粟,夜鬼哭”,這是漢字的神奇。臺灣詩人余光中說這是漢字的浪漫。漢字是我們民族豐富、優(yōu)美且歷久彌新的文化符號。探疑互動第一節(jié) 漢字形體的演變 一、漢字形體演變的幾個階段及其代表字體 漢字形體演變的六個階段 : 甲骨文、金文、戰(zhàn)國文字、小

2、篆、隸書、楷書。 二、漢字形體演變的三個問題 (一)隸變 所謂隸變,是漢字由篆書到隸書的演變,是漢字由古文字演變?yōu)榻裎淖值囊淮钨|(zhì)的飛躍。隸變拋棄象形特征,用筆勢代替筆意(用書寫符號代替描繪符號),失去構形理據(jù)。 隸變在漢字發(fā)展史上的作用:隸變使?jié)h字形體徹底擺脫了古漢字象形、象意的桎梏,沖破了篆書線條結構的嚴密裹刺的糾纏,由"描繪"符號一變而為"書寫"符號。隸變在漢字發(fā)展史上確實是一次質(zhì)的飛躍,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嶺。 (二)訛變 訛變是指漢字形體在演變過程中,由于誤解字形或為著書寫的方便而破壞原本表義結構的變形。訛變造成了字形與字義的乖戾,喪失了構形的理據(jù)。

3、 是個別字的現(xiàn)象,無規(guī)律可循,在漢字形體演變的每一階段都發(fā)生。 訛變的原因: 1 因形體相近而致誤。 2 因割裂象形性筆畫而致誤。 3 因增加裝飾性的筆劃而致誤。 4 因增加聲符而破壞了原來的象形、象意結構。 (三)字形的趨繁與趨簡 字形的趨繁與趨簡是指某個字在其形體演變過程中筆劃的增多與減少。 第二節(jié) 造字原則和方法-六書 六書是漢代人根據(jù)對小篆的形體分析而歸納、總結出來的六條造字原則和具體的造字方法。 后世講六書,一般都用許慎的名稱而依劉歆的次第。 (一)象形 "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二)指事 "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4、" 象形和指事的辨別:在結構上都歸"獨體"。象形多表示具體概念,指事多表示抽象概念(但高、大為象形)。 (三)會意 "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 1 會形合成。 2 會義合成。 會意字與象形字、指事字的區(qū)別:象形、指事是以獨體、靜態(tài)而名物,會意則是以合體、動態(tài)而示意。所以反映在語法上,象形字、指事字多用為名詞,會意字則多為動詞。 (四)形聲 "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學習形聲字應注意的問題: 1 形聲字的義符只能表示某種意思的范圍,而不能標明表聲字的具體含義。 2 形聲字的聲符除了標聲之外

5、,往往兼有表意的作用。 3 形聲字的義符和聲符在表現(xiàn)形式上有多種復雜的情況。 (五)轉注 "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 對轉注的多種解釋: 1 訓詁上的互訓。戴震、段玉裁主此說。 2 語詞派生,文字孳乳。章炳麟主此說。 (六)假借 "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假借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 1 為了限制造字的數(shù)量。 2 由于要記錄的詞意思抽象,不好通過字形來顯示,于是借用同字來代替。 第三節(jié) 因形求義 一、因形求義的定義: 所謂因形求義,就是憑借對字形的分析來判定本字及其本義。這是傳統(tǒng)訓詁學的重要訓釋方法,后世的訓詁學家把它與聲訓

6、相對,稱之為形訓。 二、因形求義的作用: 1 有助于準確地把握住文句中某個字的含義,從而得以深入、具體、形象地理解文辭的意思。 2 有助于了解和把握有關字群的相關含義。 三、因形求義的步驟與方法: 1 恢復古形。 2 辨明構形方法。 3 參考和利用說文的正確解釋。 4 驗證文獻,查找例證。 四、因形求義要注意的問題: 1 所依據(jù)的字形要正確。 2 抽象概念與具體形象符號之間有矛盾。 3 證據(jù)要充分 4. 并非所有的字都能因形求義。 第四節(jié) 古書的用字 一、通假字 1. 通假與六書的假借的區(qū)別。 六書的假借和通假都是"依聲托事",但前者是"無本其字",后者

7、是"本有其字"。 2. 通假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 3. 通假字與被通假字之間的關系。 4. 通假字的辨別。 二、分化字 1. 什么是分化字。 一個字由于承擔的職能太多,后來分成兩個或數(shù)個字,分別承擔不同的義項,這些職能分細的字叫分化字,原來職能未分的字叫母字或原字。分化字與母字相對。 2. 分化的原因:文字記錄詞分工精密化的要求。節(jié)省與辨別是一對矛盾。 3. 分化的手段:( 1 )增加義符;( 2 )改換義符;( 3 )增加聲符;( 4 )改換聲符;( 5 )在原來的字形上改變寫法。 4. 母字與分化字的關系(分化字的類型)。 三、異體字(異構字) 1. 什么是異體字。 所謂異

8、體字,是指在某一歷史時期音義完全相同、記詞職能也完全一樣,只是構形有異的字。 2 異體字的形體差異: (1) 所用造字方法不同; (2) 同為形聲,所取意符不同; (3) 同為形聲,所取聲符不同; (4) 同為形聲,所取意符和聲符都不同; (5) 偏旁部首所處的位置不同; (6) 筆道形態(tài)略有不同。 3. 辨析異體字應注意的問題。 四、繁簡字 1. 什么是繁簡字。 記錄同一個詞的幾個字中,筆畫多的叫繁體字,繁體字簡化后筆畫少的叫簡體字。 2 繁簡字之間的關系。 解疑歸類漢字是我們民族特有的文化符號,雖然幾經(jīng)演變,卻又歷久彌新,煥發(fā)著新的魅力。查疑落實選擇喜歡的字體,進行林寫,并集體展示交流。

9、(一)甲骨文 甲骨文又稱卜辭、殷虛文字等,主要是指商代鍥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 甲骨文的特點: 1 象形、象意字多。形聲字占百分之二十。 2 字無定格,異構字多。 3 存在不少異字同形現(xiàn)象。 (二)金文 金文又稱鐘鼎文、銅器銘文等,是古代鑄(少數(shù)是刻)在青銅器物上的文字。 金文的特點: 1 象形性弱化,符號性增強 2 趨向定型化,但異體依然不少。 3 形聲字增加。 4. 注重字形美化。 (三)戰(zhàn)國文字(六國文字) 戰(zhàn)國文字的品類很多:金文、石刻文字、璽印文字、貨幣文字、陶文、簡帛文字 戰(zhàn)國文字的特點: 1 形體歧異多。 2 俗體使用廣泛。 (四)小篆 秦統(tǒng)一中國之后頒行的標準字體;是根據(jù)戰(zhàn)國時期的秦國文字稍作整改而來。 小篆的特點: 1 結構定型,固定了偏旁部首的位置和寫法。 2 符號化(表意抽象化,筆畫線條化,書寫規(guī)整化) 3 構形系統(tǒng)性加強(基本構件、組合模式、組合層次三要素) (五)隸書 隸書歷史上也稱佐書、史書、八分,是以點、橫、掠、波磔等點畫結構取代篆書的線條結構而使之便于書寫的一種字體。 隸書有秦隸、漢隸。一般指漢隸。漢隸由秦隸發(fā)展,秦隸是秦系文字的發(fā)展。漢隸又叫"八分"。 隸書的特點: 1 用方折、平直的筆法改變篆書圓轉的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