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古代詩文選期末復習_第1頁
古代文學古代詩文選期末復習_第2頁
古代文學古代詩文選期末復習_第3頁
古代文學古代詩文選期末復習_第4頁
古代文學古代詩文選期末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古代詩文選復習資料 第1講課 題:詩經一、詩經概說 1詩集的編定與傳播詩經原本稱詩或三百篇,收入作品305篇,時間跨度從西周 初期到春秋中葉有5、6百年。它們作為合樂的歌辭,大致是由周朝樂師 收集保存、加工整理、最后編集成書的;后來樂章或有錯亂,孔子重加 修定,并用以教育弟子。秦朝焚書坑儒,詩經只能口耳相傳,到了 漢朝傳授詩經的相繼出現(xiàn)了齊詩、魯詩、韓詩、毛詩,所謂“四家 詩”。前三家屬于今文經學,毛詩屬于古文學派,東漢末得到儒學大師 鄭玄作箋,日漸興盛,流傳至今,而其他三家詩則已亡佚。 2詩集的分類詩經作品,按音樂性質的不同分為“風”、“雅”、“頌”三類,按 表現(xiàn)方法的不同分為“賦”、“比”

2、、“興”三類,合稱“六義”。 “風”,是帶有地方色彩的樂調,風詩160篇,采自15個地方,稱為十 五“國風”,多為民歌,大都是東周作品。“雅”,是周王朝直接統(tǒng)治地 區(qū)的樂章,分大雅和小雅,雅詩105篇,多為朝廷官吏所作,大都產生 于西周后期,“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曲,有周頌、魯頌、商頌,頌詩 40篇,周頌產生于西周初期,魯頌和商頌則產生于春秋時期。 “賦”,是對事或物直接的敘述、描摹。“比”,是形象的比喻?!芭d”, 是一種比較獨特的手法,托物興詠,兼有比喻義、象征義,但又不象比 喻和象征那樣落實物和所詠的關系,更多的是起到喚起感情、烘托氣氛 的作用,創(chuàng)造情景交融的意境,多用于一首或一章的開頭。

3、二、詩經的思想內容 詩經作品廣泛地反映了周朝的歷史與現(xiàn)實。頌詩主要是對統(tǒng)治者歌 功頌德的作品,也有少數(shù)作品反映了周初農業(yè)生產和人民生活的情況。 雅詩中有少數(shù)作品敘述周民族的歷史,更多的是對周王朝政治的批評。 風詩保存了很多民間歌謠,它們描繪了更廣闊的社會現(xiàn)實和民俗風情, 內容豐富,情感率真,散發(fā)著濃郁的生活氣息。有的表現(xiàn)農事耕作和農 民生活,有的表達下層民眾對統(tǒng)治者的不滿,數(shù)量最多的是寫愛情和婚 姻的題材。三、詩經的藝術特點及其影響 詩經在表現(xiàn)上廣泛運用賦、比、興的手法,語言形式也有鮮明的特 點:句式以四言為主;常用重章疊句,反復詠唱,通過回環(huán)的韻律造成 強烈的節(jié)奏感,以達到強化感情的效果;多

4、用雙聲、疊韻、疊字,以音 聲和諧的語匯來描摹景物的特征,傳達曲微的感情。 這些藝術特點對中國文學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但詩經對后世的 影響,最大的在于文學精神和文學傳統(tǒng)方面。詩經奠定了中國文學 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它經漢樂府民歌得到發(fā)揚光大,歷代提倡“風雅”、 “比興”,實際上就是倡導詩經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詩經抒情詩 的成就遠高于敘事詩,這也奠定了中國抒情文學發(fā)達的基礎,同時溫柔 敦厚的情感表現(xiàn)也影響到中國抒情文學含蓄風格的形成。第2講課 題:先秦歷史散文教學重點:左傳一、先秦歷史散文介紹 1尚書與春秋中國文化向來非常重視歷史,早在周朝就開始有了專職的史官,他們掌 管官方文獻,同時負責記錄統(tǒng)治者的言

5、論和重大的政事,所謂“左史記 言,右史記事”,形成了最早的歷史著述。 記言的為尚書,記事的為春秋。前者即上古之書,是周朝史官 匯編的歷代文獻,主要記載了統(tǒng)治者的文誥命令、訓辭誓言,也包含對 歷史的片斷反映。后者是編年體的史書,記載每年發(fā)生的重要事件和政 府實行的政治措施,現(xiàn)僅存孔子修訂過的魯國的春秋。 2國語與戰(zhàn)國策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矛盾日益激烈,新舊制度的沖突交替,列國的興亡 盛衰,具有豐富的歷史內容,政治現(xiàn)實需要歷史借鑒,從而促使史學家 詳細記錄社會激烈變化的史實,藉以總結經驗,這刺激了歷史散文的發(fā) 展,產生了一些記述歷史更為系統(tǒng)的新型史書,同時由于文化的下移, 這些史書多由私人編纂,沒

6、有官方意識形態(tài)的色彩,也不再象史官那樣 記言、記事壁壘分明。國語和戰(zhàn)國策都是國別體的史書。前者記載春秋時期周王朝及 魯、齊、晉、鄭、楚、吳、越各國史事,此書記事不如左傳精彩, 記言較有自己的特色。后者記述戰(zhàn)國七雄及東周、西周、宋、衛(wèi)、中山 諸國之事,主要記載活躍于當時政治舞臺的縱橫家的言行。此書語言深 受當時游說風氣的影響,鋪張揚厲,辯麗雄肆,刻畫人物也較為生動, 可讀性很強。二、左傳 1左傳的史學價值 先秦歷史散文的代表作當推左傳。它是一部私修的編年體史書,原 稱左氏春秋,記事年代與春秋相當,很詳細地記述了各國的軍 政大事,后人把它當作春秋的經解之書,遂改稱春秋左氏傳。 這部史書是帶著接近儒

7、家的思想傾向性來評述歷史的,并以此表達對社 會發(fā)展的看法,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褒貶分明。雖然這種道德化的評 價無法揭示歷史的復雜性,但此書記載詳實,涉及到那個時代社會生活 的方方面面,包括典章制度、風俗民情、文化知識等,具有非常高的史 學價值。講解左傳·晉楚城濮之戰(zhàn)。 2左傳的文學特性 從文學的角度看,左傳又是中國第一部敘事性的長篇著述,表現(xiàn)出 一些非常明顯的文學特性。 敘事周詳曲折。左傳對于復雜的歷史事件,善于抓住本質方面,敘 述得有條不紊。其寫戰(zhàn)爭尤為出色,對當時諸侯爭霸的背景、戰(zhàn)爭的前 因后果、有關各國關系的變化、交戰(zhàn)雙方的策略和力量對比、戰(zhàn)斗的過 程和戰(zhàn)術的運用等,娓娓道來,

8、同時又避免平鋪直敘。它體現(xiàn)了中國散 文敘事能力的長足進步。 情節(jié)細致生動。左傳敘述歷史,往往抓住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著意描寫,其 中有些細節(jié)顯然不是官方史料所記錄的,而是作者根據(jù)社會的流傳加以 合理的虛構,以此表現(xiàn)人物形象,同時表達對歷史的看法,所以能把一 個事件過程寫得曲折生動,饒有趣味,極富故事性;而且通過情節(jié),鮮 明地刻畫出人物的個性。 語言簡潔精煉。左傳的敘述語言和人物語言文辭都很簡潔,又能縱 橫變化,表達豐富的意思,顯示了作者駕馭語言的能力。他尤其善記外 交辭令,言辭委婉而時露鋒芒,說理透辟而不失分寸,表現(xiàn)出當時一些 “行人”通曉各國形勢、善于外交辭令的特點。 3左傳對后世的影響 在史傳文學方

9、面,左傳雖是一部編年體的史書,但它記事、記言并 重,敘述故事,描寫人物,這在當時是一種獨創(chuàng),并以其成就樹立了史 書寫作的典范,后來的紀傳體史書大都效法它,注重敘事的藝術性和文 采而具有文學價值。 在散文寫作方面,左傳早在漢代就被人們當作優(yōu)美的散文來誦讀, 唐宋以后的古文家更奉之為楷模,清代桐城派認為左傳最有“義 法”,劉大櫆論文偶記謂其“情韻并美,文采照耀”。 在戲劇小說方面,左傳注重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描寫,包含了戲劇小說 的文學要素,它所深深影響的史記也是如此,所以后人評點戲劇小 說常用“盲左腐遷”來比;而戲劇小說的創(chuàng)作也多從它那兒吸取藝術經 驗,并在其中挖掘到豐富的素材。第3講課 題:先秦諸子

10、散文教學重點:孟子一、先秦諸子散文的勃興 春秋戰(zhàn)國是個大動蕩、大變革的時代,各個學派紛紛崛起,著書立說, 宣傳自己的主張,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諸子散文由此蓬勃發(fā)展起來。 諸子散文雖然都是闡述各派思想的論說文,但包含了很多文學因素,而 且各有特色,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獨特的地位。 1諸子散文的發(fā)展 春秋至戰(zhàn)國初期,是諸子散文發(fā)展的第一個階段。其時的作品,如論 語、老子、墨子,基本上都是簡單的語錄體。這是承記言體 的歷史散文演變過來的。 戰(zhàn)國中期,是諸子散文發(fā)展的第二個階段。百家爭鳴充分展開,出現(xiàn)了 孟子、莊子這兩部足以代表諸子散文最高成就的作品。它們雖 然還存有語錄體的痕跡,但據(jù)題抒論,議論縱橫,

11、富有氣勢和辭采,顯 示了論說文漸趨成熟,并具有很強的文學性。 戰(zhàn)國后期,是諸子散文發(fā)展的第三個階段。隨著天下大勢趨于明朗,諸 子思想更注重切合實際,文章也講究實用性,語言樸實簡練,議論深刻 明切,條理清楚,邏輯嚴密,如荀子、韓非子都有完整的體 系,已完全是成熟的論說文。 2諸子散文的作品 在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其中儒家和道家對中 國思想文化的影響最為深遠。 論語是第一部儒家典籍,主要記錄孔子的思想,充滿了注重道德人 倫的實踐理性精神。此書的語言比較接近口語,質樸簡明,自然曉暢, 不少文句因包含了孔子對生活的深刻認識,往往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具 有格言式的警策,耐人尋味。 老

12、子是第一部道家典籍,從作為宇宙本體的“道”出發(fā),闡發(fā)自然 無為的政治觀和人生觀,旨義深邃玄奧,具有很強的哲理思辨性。此書 的語言風格表現(xiàn)出清遠的特點,言簡意賅,啟迪智慧,而且大都押韻, 讀起來自有一種悠揚的美感。 墨子是第一部墨家典籍,是在記錄墨子言論的基礎上形成的,所闡 述的思想具有鮮明的平民色彩,語言表達上也是質樸無華。 韓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作,綜合以前法家的法、術、勢三派思想,構 成自己的理論體系。文章具有嚴峻峭拔的特點,議論深刻,辭鋒銳利。二、孟子 1孟子的思想內容 孟子一書主要記述孟軻的言行,是繼論語之后一部重要的儒家 典籍,孟軻是戰(zhàn)國中期弘揚孔子學說的儒學大師,主張以民為本,施行 仁

13、政,并提出“性善論”作為其政治學說的哲學基礎,極受宋儒的推崇 而被尊為“亞圣”。講解孟子·有為神農之言者許行。 2孟子的藝術特色 孟子一書記載了孟子為宣傳自己的學說而不得不與其他學派展開辯 論,所以行文的風格也具有縱橫家雄辯的色彩。 說理嚴密。孟子講究辯論技巧,優(yōu)勢采取欲擒故縱的方法,通過往復問 答,引導論敵不知不覺地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然后用類比推理,揭出 自己的觀點,層層論證,很有邏輯力量。 氣勢充溢。孟子論戰(zhàn)時往往雄辯滔滔,感情激越,辭鋒咄咄逼人,又多 用層層疊疊的排比句式,讀之有一種波瀾壯闊的美感,極具感染力。 語言雄肆。孟子的辯論不僅辭鋒犀利,而且語言辯麗多姿,明快流暢,

14、行文似一氣呵成,酣暢淋漓,非常雄健,顯示了他的才情。第4講課 題:楚辭和漢代詩歌一、楚辭 1楚辭的產生和特征 楚辭是戰(zhàn)國時崛起于楚地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其迥異于中原文學的鮮 明特征與楚文化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如物產豐饒、山川迷蒙的環(huán)境,相信 鬼神、重視祭祀的風俗,以及南方樂歌的形式。 楚辭與合樂可唱的詩歌不同,又與散文有別,押韻而有強烈的節(jié)奏感, 可以說是介于詩、文之間。它具有強烈的地方色彩,大量運用楚地的方 言詞匯,多描述楚地的風土物產,乃至社會文化生活。 2. 屈原的主要作品 屈原在戰(zhàn)國變革激烈、斗爭復雜的時代登上楚國的政治舞臺,由于他的 一系列的內政外交主張觸犯了權貴的利益,而其性剛情烈的詩

15、人氣質又 難以與邪惡勢力妥協(xié),結果屢遭迫害。他在長期的流亡中,懷著對現(xiàn)實 的憂憤,寫下了許多不朽的楚辭作品,主要有: 離騷,這部抒情長篇是屈原的代表作。前半部分反復傾訴對現(xiàn)實的 憂憤,再三表現(xiàn)出忠于理想、堅持人格、寧死不屈的崇高精神。后半部 分通過神游天國,上下求索,展現(xiàn)作者的心路歷程,最后選擇以死來完 成對理想、對祖國、以至對自己人格的忠誠。 天問,是一篇很奇特的作品,對宇宙自然、社會歷史、神話傳說等 方面一連提出了170多個問題,表現(xiàn)出大膽的懷疑傳統(tǒng)、強烈的探索真 理的精神,也反映了屈原博大的思想和獨立的人格。 九章,是后人輯錄的一組作品,共9篇,其中4篇被疑為偽托,惜 誦、抽思、涉江、哀

16、郢、懷沙五篇,片斷式地記 錄了屈原一時一地的流放生活和思想感情,風格比較樸實。 九歌,本是一種古老的樂歌,屈原根據(jù)楚國民間祭歌改寫成的這組 作品沿用此名,共11篇。這些作品充滿了楚地文化所保留的神話色彩, 并賦予神靈以人的品格,以神靈的形象表現(xiàn)人的情感。 3屈原作品的藝術成就及影響 與詩經相比,屈原的作品表現(xiàn)出極富個性的藝術特點,創(chuàng)造出一種 浪漫主義的文學美,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強烈的感情。屈原是個感情濃烈之人,執(zhí)著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屈 不撓地與邪惡勢力相抗爭。反映在作品中,熱愛祖國的深情,追求理想 的熱情,對腐敗政治的憤慨之情,感情噴薄而出,震鑠古今。 豐富的想象。屈原在作品中借助

17、楚地的祭祀模式,采用神話傳說,遣驅 日月星辰,天國漫游,神人交通,非這些想象就不足以表現(xiàn)他強烈的感 情,同時也創(chuàng)造出色彩繽紛而奇特的藝術形象。 瑰奇的比興。屈原發(fā)展了詩經比較樸素的比興手法,大量運用豐富 復雜的比興形象,構成一個象征系統(tǒng),并賦予這些形象人格化的內涵, 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同時也創(chuàng)造出優(yōu)美的意境。 華美的語言。屈原在語言運用上有高度創(chuàng)造力,縱橫騁辭,鋪排富麗的 辭藻,細致地描寫想象之景,比興之象,使作品文采絢爛,色澤艷麗, 在純文學性上大大超過了詩經。 屈原的作品開創(chuàng)了中國浪漫主義文學,與開創(chuàng)中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詩 經共同構成中國文學的兩大源頭,影響極其深遠。二、漢代樂府民歌 1樂府

18、詩的產生和特點 秦漢以后,雅樂衰落,新興的俗樂即清商樂盛行社會,由于“三百篇” 的舊歌辭已無法配樂演唱,朝廷的樂府機構便采集新的歌辭,稱“樂府 詩”,其中采自民間的就是“樂府民歌”。樂府詩因與音樂關系密切,在 體制上產生了一些鮮明的特點。如題目兼括歌辭和聲曲,常常帶有音樂 性的標記,最常見的是“行”。 2樂府民歌的思想內容 現(xiàn)存的漢樂府民歌大都是東漢作品,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尤 其是下層人民的疾苦。有的描寫他們的貧困生活,有的表現(xiàn)他們是對社 會的抗爭。此外還有抒發(fā)各種人生情感,或對家鄉(xiāng)的思念,或對人生的 珍愛,或對生命的悲哀,表現(xiàn)最多的仍是愛情與婚姻。講解孤兒行。 3樂府民歌的藝術成就

19、及影響 樂府民歌與詩經相比,在藝術形式上具有自己鮮明的特點: 自由多樣的新形式。詩經的四言體在漢代漸趨僵化,而樂府民歌根 據(jù)內容需要隨意抒寫,句式靈活,長短自由,并在雜言體的基礎上又形 成一種整齊的五言新詩體,至魏晉六朝成為最主要的詩歌形式。 質樸自然的風格。詩經的情感表現(xiàn)是比較克制的,而樂府民歌不管 是慷慨悲歌還是低沉哀吟,感情強烈,流露自然,而又都矢口道來, 不加雕飾,樸素真切而渾然天成。 生動的敘事手法。詩經中敘事詩寥寥幾篇,藝術上比較幼稚,而樂 府民歌敘事作品約占三分之一,藝術上有很大提高,奠定了中國敘事詩 的基礎。如選取生活中一個典型片斷集中描繪,通過口吻畢肖的對話傳 神地塑造出性格

20、鮮明的形象,以鋪陳渲染的描寫增加敘述的生動性。三、漢代無名氏古詩 1文人五言詩的產生 隨著民歌中五言體的流行,文人逐漸認識到這一形式在句式和節(jié)奏的組 合上奇偶相生、富于變化的優(yōu)越性,開始嘗試五言詩的創(chuàng)作,至東漢末 年一些在洛陽游宦不成的落拓文人所寫的無名氏古詩達到高潮。這類作 至南北朝尚存近六十首,文選收錄了其中優(yōu)秀的19首,即流傳至今 的古詩十九首,它們代表了早期文人五言詩的最高成就。 2古詩十九首的思想內容 古詩十九首主要抒寫落拓文人對社會對人生的種種感受,突出的是 失志傷時、相思離別。面對政治的黑暗,社會的動亂,他們失意沉淪, 迷惘困惑,重新思索人生的價值,喟嘆時間迅邁、生命短促構成了作

21、品 的主旋律。作為游子,他們又在詩中集中抒發(fā)了離別相思之情。講解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3古詩十九首的藝術特點 古詩十九首雖和樂府民歌同來自民間,但畢竟是具有相當文化修養(yǎng) 的文人所作,與樂府民歌相比又自成一格。 抒情傷感,真切動人。古詩十九首篇篇都是抒情,并以對人生的傷 感為基調,所抒發(fā)的情感都是作者內心的真實坦白,人性的大膽裸露, 體現(xiàn)了人的覺醒的朦朧意識,在當時具有震憾人心的力量。 托物寄情,委婉含蓄。古詩十九首多用景物描寫來烘托感情抒發(fā), 尤其擅長運用比興象征,在景物中融入豐富的感情,也使情感的表現(xiàn)形 象生動,從而創(chuàng)造出含蓄蘊藉的境界。 語言自然,淺近雋永。古詩十九首保持了民

22、歌語言樸素的特點,并 在此基礎上加以提煉,看似平淡無奇,卻準確生動,具有一種既讓人感 到親切、又令人回味無窮的韻趣。第5講課 題:漢代散文教學重點:史記一、散文漢代散文承先秦傳統(tǒng),仍以實用性為主,各種應用文體相繼出現(xiàn)并趨于 成熟;同時又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輝煌,最突出的是政論文和史傳文。 1政論文 漢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大一統(tǒng)的封建帝國,迫切需要總結秦朝短壽 的教訓以供借鑒,探索一套新的統(tǒng)治方略。政論文由此應運而生,乃至 蔚為大觀。西漢前期的政論文最為出色,議論風發(fā),氣度恢宏,賈誼的過秦論 尚有戰(zhàn)國縱橫家鋪張揚厲的遺風,晁錯的論貴粟疏則開啟漢代政論 文渾厚樸茂的本色。隨著漢武帝獨尊儒術,政論文也多依

23、經立論,一變 而為平實儒雅,唯桓寬的鹽鐵論較少經學氣。東漢中、后期,政治日趨黑暗,政論文又是一變,多指訐時政,極具批 判精神。重要的著作有王符的潛夫論和仲長統(tǒng)的昌言,慷慨陳 詞,鋒芒銳利,析理透辟,很有說服力。 2史傳文漢代史傳文雖不如政論文之盛,主要史書雖然只有兩部,西漢司馬遷的 史記和東漢班固的漢書,但都是后代史書的典范。從文學價值 來說,它們又都是敘事散文的杰作,史記的成就尤高,成為古代散 文的典范。三、史記 1史記的史學價值 “史家之絕唱” 體制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了一種全新的“紀傳體”的敘述框架。 識見的高卓。以兼容并包的文化態(tài)度和理性批判精神“究天人之際,通 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實錄

24、的精神。不畏權勢,秉筆直書,愛憎出于公心,褒貶不以私意。 2史記的文學精神“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非常推崇屈原的人格品質和文學成就,并以屈原身處逆境作離 騷來激勵自己發(fā)憤著書,這使史記的寫作本身就帶有文學創(chuàng)作的 動機和目的,所以能象離騷那樣抒發(fā)自己內心郁結的情懷,充滿現(xiàn) 實批判的精神。 3史記的藝術成就 史記在寫作上采用了史學與文學相結合的方法,在追求歷史真實的 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達到了很高的成就。 豐富多采的人物形象。史記記載了三千年歷史中形形色色的人物, 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件來刻畫其典型性格,同時通過細節(jié)的描寫使人物形 象真實豐厚,栩栩如生而又各具風姿;并把人物置于復雜的人際關系和 尖銳的矛

25、盾沖突中,通過他們的命運變化展示了人性與現(xiàn)實的沖突。 生動有致的敘事方式。為了塑造生動的人物形象,史記采用了文學 性很強的敘事方式,把歷史事件的敘述故事化,在富有戲劇性的矛盾沖 突中展開,構成曲折的情節(jié),并有聲有色地鋪陳故事發(fā)生的場景,讓人 物在場景中演繹自己的故事,表現(xiàn)自己的性格。 變化自然的語言藝術。史記用簡練生動、自然流暢的語言來寫人敘 事,對話語言力求個性化,敘述語言極富表現(xiàn)力。行文縱橫變化,初無 定法,文句或長或短,語調或急或緩,完全根據(jù)不同表現(xiàn)的需要;同時 善用虛詞,使行文疏宕逸放而又一唱三嘆,很有感染力。4史記對后世的影響 奠定了傳記文學的基礎。紀傳體成為后代史書及其它各種人物傳

26、記所效 法,塑造人物形象注重歷史性與藝術性的統(tǒng)一,也為傳記文學所借鑒。 沾溉了戲曲小說的創(chuàng)作。寫人敘事的藝術方法被戲曲小說加以吸收和發(fā) 展;風姿各異的人物形象也為戲曲小說提供了一批可參照的人物原型。 樹立了散文寫作的典范。散行單句的文章深受古文家推崇,深加摹習。 追求象史記那樣文從字順、簡潔自然的美,成為創(chuàng)作的主流傾向。講解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第6講課 題:魏晉南北朝詩歌一、建安詩歌 建安時,中國文學邁入自覺的時代,人們對文學的認識開始有質的突 破,文學被認為是表現(xiàn)個人情感、能使個體生命不朽的藝術創(chuàng)造而受 到普遍重視。一些文人相互唱和,共同切磋,形成中國文學史上第一 個文學集團,

27、刺激了文學的興盛。當時的詩歌創(chuàng)作致力于人的表現(xiàn), 美的創(chuàng)造,形式上是“五言騰涌”,內容上是“慷慨任氣”,形成一 種感情表現(xiàn)鮮明爽朗、語言表達質樸有力的風格,被稱為“風骨”。 代表詩人是“三曹”、此外還有“七子”。 1曹操(附曹丕) 曹操現(xiàn)存的詩都是樂府詩,同時也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 所以能真實地反映漢末的社會現(xiàn)實,薤露行和蒿里行被 “漢末 實錄”;真實地表現(xiàn)自己的政治情懷,慷慨悲歌,直抒胸臆。 從藝術風格來看,曹操詩脫胎于漢樂府民歌,語言直率古樸,同時又氣 韻沉雄,顯示出一個亂世英雄慷慨悲涼的個性特色,在建安詩歌中最有 風骨。講解曹操短歌行。 曹丕對建安文學的貢獻主要在理論方面,其

28、典論·論文是中國文學 史上第一篇專門論文,其中“詩賦欲麗”的主張推動了文學的自覺。他 的詩多寫宴游生活及男女離別之情,最出色的是燕歌行二首,也是 現(xiàn)存最早的獨立完整的七言詩。在藝術風格上,曹丕詩與曹操詩形成鮮 明對比,語言華麗,情調婉秀,少了英雄的生氣,多了文人的情致。 2曹植 曹植存詩最多,成就也最高。他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可以曹丕稱帝為界,分為 前后兩個時期。前期他以才華深受曹操賞識,詩中多表現(xiàn)建立功業(yè)的政 治理想,及渴望輝煌的人生追求。后期他備遭曹丕迫害,政治上的壓抑 使他悲憤苦悶,詩中也多表現(xiàn)自己悲劇性人生的思想感情。 曹植的詩歌創(chuàng)作具有鮮明而貫一的藝術風格,詩品概括為“骨氣奇 高,

29、詞采華茂”。曹操詩和曹丕詩各得風骨與詞采一端,曹植詩則兼善 兩者,既感情充沛,慷慨悲涼,又非常講究藝術形式,如注重結構的按 排,突出警句的作用,講究語言的修辭,故在魏晉六朝備受推崇。 3其他詩人 “七子”是活躍于建安文壇的知名作家,其中寫詩最有成就的是王粲和 劉楨。王粲詩以七哀詩二首為代表,反映漢末動亂,抒寫自己的失 志懷鄉(xiāng)之情,詞采華美,但不如曹植詩骨氣奇高。劉楨詩以贈從弟 三首為代表,用比興的手法表現(xiàn)自己堅貞的品性和高遠的志趣,風骨剛 勁,但不如曹植詩詞采華茂。 曹魏后期的正始年間,政治環(huán)境的險惡和玄學思想的漸興是詩風發(fā)生了 變化:多表現(xiàn)對人生、對現(xiàn)實的沉重憂患和深刻思考,因不敢直抒胸臆

30、而形成曲折隱晦、沉郁遙深的風格。這些新特點比較集中地體現(xiàn)在阮籍 的詩中,憂時和憂生構成其著名的詠懷詩八十二首的兩大主題,在 表現(xiàn)上又常用比興寄托、象征寓意的手法,往往造成詩意撲朔迷離。二、兩晉詩歌 1陶淵明 東晉時玄學清談之風大盛,詩歌創(chuàng)作也受其影響而出現(xiàn)玄言詩,風靡一 時。能獨樹一幟而給詩壇帶來生氣的,唯有陶淵明。 陶淵明是魏晉南北朝最杰出的詩人,做人真,寫詩也真。他面對險惡的 政局,污濁的官場,為尋找自己生命的寄托和歸宿,真心地歸隱田園, 也用詩歌真心地歌詠委運自然的生活,從而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他在詩中表 現(xiàn)飲酒采菊、讀書撫琴、與農人閑話桑麻的種種情趣,抒發(fā)自己對寧靜 閑逸的耕隱生活的衷心喜愛

31、;同時也創(chuàng)造出一種沖淡平和、蕭散清遠的 風格,具有返樸歸真的自然美。 但陶淵明并沒有真正忘懷一切,想到自己壯懷成空,將默默度過一生, 也常感到焦慮和悲涼,借酒澆心中的塊壘。讀山海經、雜詩之類 的詩中激蕩著一股不平之氣,可見他雄心未泯,這也說明陶詩并非全是 沖淡平和的靜穆,還有“金剛怒目”式的感情強烈的一面,兩者是統(tǒng) 一的,表現(xiàn)了一個完整的陶淵明。講解陶淵明讀山海經之十(“精衛(wèi)銜微木”)。三、南北朝詩歌 1元嘉詩歌 元嘉時代是繼建安、太康之后文人詩創(chuàng)作的第三個高潮,代表詩人有謝 靈運、顏延之、鮑照,他們的創(chuàng)作對整個南北朝詩歌都有很大的影響。 謝靈運開創(chuàng)了山水詩的新流派,也發(fā)展了相應的表現(xiàn)技巧。顏

32、延之則開 博用典故的風氣,形成一種繁密雅麗的風格。鮑照寫了大量樂府體詩, 在內容上突出表現(xiàn)寒士懷才不遇的悲憤和對門閥社會的抗爭,在藝術上 則融合漢魏樂府的剛健骨力和南方民歌的艷俗詞采,形成一種遒麗的風 格,開齊梁以下雅俗并融而筆調流暢的詩歌。 2齊梁新體詩和謝朓 齊永明年間,文人詩由追求辭藻美進而講究聲韻美,提出了“永明聲律 說”, 并將這種聲律與對偶結合起來運用到五言詩的創(chuàng)作中,形成了永 明新體詩,為唐代近體詩奠定了基礎。 新體詩的代表詩人是謝朓,他擅寫山水詩,在詩中又注入仕途的憂慮、 故鄉(xiāng)的懷念、及對清靜生活的向往。與謝靈運詩相比,謝朓詩畫面敷色 較淡,而詩情更濃,創(chuàng)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他

33、的詩也開了一種新風, 由富麗精工轉向清新秀逸,加之聲韻和諧,所以為唐人所激賞。講解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第7講課 題:魏晉南北朝賦與文一、魏晉南北朝辭賦 魏晉南北朝,賦的創(chuàng)作雖然失去了漢代鼎盛的規(guī)模,但仍產生了不少作 品,同時在體制上也發(fā)生了一些重要變化。其流變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時 期:魏晉的抒情小賦和南北朝的駢賦。 1魏晉抒情小賦 隨著儒學式微,賦的創(chuàng)作也擺脫了侈麗弘衍、曲終奏雅的漢賦陳規(guī),出 現(xiàn)了明顯的變化: 在題材上,取材從宮廷京都向廣闊的社會生活延伸,寫親人的離別,游 子的思鄉(xiāng),婦女的遭遇,軍旅的生活等。就是詠物,描寫對象也擴展到 自然萬物,大至天地風云,小至草木禽獸,而且大都不帶功利性

34、的諷諫 目的。 在體制上,東漢已露端倪的短小篇幅成為主要形式,并在文人抒情詩的 影響下大大增加了抒情成分,寫懷言志、悼亡傷別之類的抒情題材不用 說,就連詠物賦也不乏借景抒情的作品。從體物大賦到抒情小賦,這一 變化增強了賦的文學性,提高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建安是這一變化的首發(fā)期,作品很多,堪為代表作的首推曹植的洛神 賦和王粲的登樓賦。講解王粲登樓賦。 西晉賦風較盛,東晉賦受玄風的影響,成就稍遜。唯陶淵明所存三篇 賦,篇篇抒情,獨高一時,歸去來兮辭尤為著名。二、魏晉南北朝駢文東漢以來,文章寫作因在修辭上大量運用對偶句,開始出現(xiàn)駢化的傾向, 至魏晉南北朝形成極具唯美傾向的駢文,盛行一時,成為人們心目

35、中的 文章正宗。 1魏晉文章的特點 建安時期,曹操文章一掃陳規(guī)舊矩,大膽表達自己的思想,辭鋒犀利, 形成一種清峻通脫的風格。影響之下,文人盡力馳騁才華,同時慷慨任 氣,文章注重辭采,多運用駢偶手段,又具有一種不為形式所拘的充沛 力量,表現(xiàn)出華麗壯大的特點。書檄章表之文尤為如此,陳琳檄豫州 文、諸葛亮出師表、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等,均為各體的名 文。曹植的文章屬對精工,情調慷慨,堪為代表。講解李密陳情表。 第8講課 題:初唐詩歌與盛唐山水田園詩派一、唐詩概說 1唐詩繁榮的外因中國古典詩歌發(fā)展到唐代進入了黃金時代,創(chuàng)作空前繁榮。究其原因, 主要是: 在經濟上,從“貞觀之治”到“開元之治”一百多年間,

36、唐朝經濟持續(xù) 繁榮,民富國強,為詩歌的繁榮打下了深厚的物質基礎。 在政治上,唐朝既有士族的存在,因其制約了皇權的專制而帶來比較自 由寬松的政治環(huán)境,又為擴大統(tǒng)治基礎,通過科舉考試選拔官吏,中下 層文人的崛起給社會注入蓬勃向上的生氣,以他們?yōu)橹鲗Яα康奈膶W創(chuàng) 作也突破士族文學的樊籬,獲得充分發(fā)展。 在文化上,唐朝容納百川,民族的融合,文明的交流,南北互補,中外 溝通,促進了各種文化的融匯,擴大了文人的視野,為其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 了多樣化的養(yǎng)料和素材。此外,統(tǒng)治者愛好文藝,科舉以詩賦取士,也 無疑刺激了文學的繁榮。 在思想上,與多元化的政治結構和文化形態(tài)相應,唐朝對儒、道、佛各 派思想兼容并蓄,形成了

37、一種比較自由活躍的局面,為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 一個寬松的思想環(huán)境。二、唐詩輝煌的內因 繼承與革新。魏晉六朝詩歌積累了很多經驗,特別是對詩歌本質的認識 和對藝術形式的探討。唐人雖然不遺余力地抨擊六朝詩風,但在創(chuàng)作上 卻繼承了這份寶貴遺產,并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完善,使詩體大備;同時注 入充沛的思想感情,創(chuàng)造出一種雄渾健美的風格。 普及與提高。魏晉六朝的詩歌創(chuàng)作幾乎為士族所壟斷,到了唐代,隨著 文化的普遍高漲,寫詩的人越來越多,討論格律、摘錄秀句的詩學著作 也應運而生,這對于創(chuàng)作水平的提高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內容與形式。魏晉六朝的詩歌內容基本上局限于士族生活的狹小圈子, 而唐代詩壇增添了來自社會各階層的新

38、生力量,他們的作品多層面地反 映廣泛的社會生活,大大豐富了詩歌內容。多采的內容也有多樣的形式 來表現(xiàn),五、七言的古體近體、律詩絕句繁音會奏,浪漫主義的奔放、 現(xiàn)實主義的沉郁等風格也各放異彩。 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唐詩取得輝煌的成就,拓展了詩歌的反映領域, 創(chuàng)造出完美的詩歌意境,藝術技巧也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如音律的完 美,嚴整而富于變化;語言的凝煉,高度詩化而又生活化。這一切都使 唐詩成為中國古典詩歌的典范。唐詩的發(fā)展一般分為四個時期:初唐、 盛唐、中唐、晚唐。二、初唐詩歌 初唐的詩歌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出兩種傾向,一是宮廷文學集團承襲六朝綺靡的詩 風,但對促進近體格律詩的成熟還是有一定的貢獻,如上官儀將

39、對偶總 結為正名對,同類對、連珠對、雙聲對、疊韻對、雙擬對六種,沈佺期 和宋之問完成了律詩的體制,使五律完全定型,七律開始規(guī)范化。 二是文學新人銳意變革,先有“初唐四杰”的崛起,他們年少氣盛,挑 戰(zhàn)宮廷文學,以開闊的視野將詩歌題材從宮廷臺閣拓展到社會和自然, 并在作品中注入激昂的情調,剛健的氣息,同時在詩歌形式上也努力開 拓創(chuàng)新。 后有陳子昂抨擊齊梁的綺靡詩風,提倡恢復漢魏風骨,并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 以強烈的自我意識塑造新的人格,明朗剛健地表現(xiàn)對社會人生的強烈關 懷,以及由此激發(fā)起來的熱烈情感。這為唐詩的發(fā)展指出了一條康莊大 道,開盛唐詩歌的風骨峻爽。同時,張若虛從另一方向開拓境界:歌唱 青春,感悟

40、人生,情深韻長,開盛唐詩歌的興象玲瓏。講解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三、盛唐山水田園詩派 1盛唐氣象 唐詩經過九十余年的準備和醞釀,終于在唐玄宗時達到了全盛的高峰, 名家輩出,流派紛呈,成就最為輝煌,成為中國古典詩歌的鼎盛時期。 其時國力強盛,國威遠播,整個社會蓬勃向上,昂揚奮進,一派生機勃 勃。反映在詩歌中,朝氣蓬勃,生機彌漫,既有雄健的風骨,又有靈動 的韻致,鮮明豐滿的形象和明朗簡凈的意境,清水芙蓉之美和浪漫熱烈 之情,交織在一起,一片渾厚,后人謂之“盛唐氣象”。這種氣象實際 上就是盛唐時代精神的體現(xiàn),詩人們處在一個蓬勃向上、充滿自信的時 代,馳騁才性,激揚文字,發(fā)揮出極大的創(chuàng)造力,將充沛的思想感

41、情與 氣象萬千的景物融為一體,構成雄渾壯麗、闊大開朗的境界,從而具有 獨特的、難以再現(xiàn)的藝術魅力。詩人們從各個方面歌唱自己的時代,活 躍的創(chuàng)作形成兩種主流傾向,一是山水田園題材的創(chuàng)作,以王維、孟浩 然為代表;一是邊塞戰(zhàn)爭題材的創(chuàng)作,以高適、岑參為代表。超越這兩 種傾向而成為盛唐詩歌最杰出的代表的,則是那個時代的驕子、大詩人 李白。 2山水田園詩派 盛唐很多文人隱逸田園,悠游林泉,寫下了大量的山水田園詩,蔚然 成派。隱逸在盛唐,客觀上有繁榮的社會經濟提供充分的物質基礎, 主觀上是文人擁抱生活的自主選擇,所以他們朝氣猶在,熱情依舊, 悠閑的心情仍充滿著期待,山水田園詩也洋溢著與自然息息相通的無 限

42、生機。這一派的代表詩人是孟浩然和王維。 孟浩然是盛唐最早大力寫作山水田園詩的詩人。他寫詩很有靈氣,以清 湛的筆觸表現(xiàn)生機盎然的自然美,以及審美主體的精神狀態(tài),情韻空靈 而氣象渾厚。他寫壯偉的江山氣勢磅礴,更善于寫寧靜明秀的山水,興 象玲瓏,語言洗脫凡近,自然清新。他善于寫短詩,尤擅五律,但無長 篇巨制,不善奔放的七古。講解孟浩然臨洞庭湖上張丞相。 王維的山水田園詩成就最高。他多才多藝,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也兼善各種詩 體,題材也非常廣泛,但最能表現(xiàn)其獨創(chuàng)風格和驚人才華的、也最受后 世推崇的是山水田園詩。他寫山水田園詩,既有大筆揮灑,氣勢恢宏; 又有精細刻畫,情韻空靈,特別善于表現(xiàn)自然的幽深之處那種生機

43、充盈 的寧靜。講解王維山居秋暝。 王維的山水田園詩富有視覺的美感,就象繪畫一樣,講究虛實遠近的布 局,富有空間的層次感和立體感;同時注重色彩的搭配,所以后人評為 “詩中有畫”。他還在追求畫意的基礎上,注重詩情的融入,傳達自己 對自然的微妙感受,構造情景渾一的優(yōu)美意境。其詩歌語言凝煉而不雕 飾,明凈而不淺露,顯得清新自然。第9講課 題:盛唐邊塞詩派與李白詩一、盛唐邊塞詩派 1邊塞詩盛行的原因 邊塞題材的創(chuàng)作從先秦起歷代都有,而至盛唐一下子蔚為大觀,其根本 原因是當時戰(zhàn)爭的頻繁,唐朝和契丹、突厥、吐蕃,南詔屢屢發(fā)生大規(guī) 模的戰(zhàn)爭。一方面,戰(zhàn)爭頻頻告捷,國威大振,許多志存高遠的詩人紛 紛投筆從戎,走

44、向邊塞,向往立功封侯,授官升遷,步入更廣闊的政治 舞臺施展抱負。另一方面,戰(zhàn)爭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產生了一系列嚴 重的社會問題,如傷亡的慘重,軍費的龐大,尤其是邊將擁兵自重,形 成尾大不掉之勢,構成對中央朝廷的威脅。這些都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 深切關注,也為邊塞詩歌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深刻而復雜的內容。 2邊塞詩人的創(chuàng)作 盛唐很多詩人寫過邊塞詩,如王之渙、王昌齡、崔顥、李頎等,他們的 作品或抒發(fā)立功壯志,描寫將士的英雄氣概;或表現(xiàn)戰(zhàn)爭苦難,批評統(tǒng) 治者的窮兵黷武;或抒寫征夫思婦的相思之情,以及描繪邊塞的風光和 習俗。它們風力駿爽,格調悲壯,有的還表現(xiàn)出深沉的歷史感,內涵深 刻,并具有藝術概括力。 3

45、代表詩人 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詩人是高適與岑參,他們都擅長七古,并以“風 骨”著稱,風格又同中有異。 高適格豪放,充滿自信,又抱負遠大,關心現(xiàn)實。反映在其邊塞詩中, 既謳歌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具有雄壯渾厚的特色;又表現(xiàn)邊塞的真實生 活,閃耀著現(xiàn)實主義的光輝。代表作有燕歌行,通過高度的藝術概 括,真實反映了邊塞戰(zhàn)爭復雜的現(xiàn)實,風格剛健遒勁,氣勢雄渾奔放, 給人以酣暢淋漓的美感。 岑參性格好奇,想象力豐富,又兩度出塞西域,多年的邊塞生活經歷使 他大開眼界,塞外變幻的景物,異域奇特的風情,以及邊境將士艱苦的 生活,壯烈的征戰(zhàn),都給了他新鮮的刺激。他將這一切盡收詩中,從而 開拓了邊塞詩的新境,在創(chuàng)作上形成

46、了獨特的藝術個性奇,充滿積 極樂觀的浪漫精神。其詩熱情奔放,想象豐富,詞采飛揚,以瑰麗雄奇 的藝術魅力動人心魄,更集中地體現(xiàn)出盛唐時代的浪漫氣質。講解岑參走馬川行。二、李白 李白是盛唐詩壇的天才詩人,他的浪漫的性格最能體現(xiàn)那個時代的豐 采,浪漫的詩篇也為唐詩的風韻增添了無限的魅力。李白以蓬勃朝氣 的詩歌創(chuàng)作及其巨大成就,出色地完成了陳子昂大聲呼吁的詩歌革新 的歷史使命。其詩又超越了那個時代,以其至大至奇至自然的美,在 中國文學史上將浪漫主義的文學推向新的境界,和同時代的偉大詩人 杜甫一樣,對后世產生了巨深的影響, 1思想性格 李白從小觀奇書,好劍術,游神仙,已開始形成他的個人風貌,憧憬 壯麗而

47、自由的人生,尚武好俠,豪飲縱賭,任情使氣,放浪不羈,想 通過不平凡的道路,建立不平凡的功業(yè)。另一方面,他又深受道教思 想的影響,高蹈出塵,求仙訪道,他對道教神仙信仰之虔誠,追求之 熱烈,態(tài)度之認真,在唐朝士人中是最突出的,晚年干脆入了道門。 游仙更使他的英風豪氣具有一種自由瀟灑、超脫飄逸的韻質,歷來稱 李白為“詩仙”,用“仙” 來形容其超凡脫俗的形象和思想性格,再 恰當不過了。講解李白蜀道難。 2詩歌成就 李白一生豪飲浪游,并形諸吟詠,寫下了大量的詩篇,現(xiàn)存九百多首, 題材內容是非常豐富的,有對社會腐敗的批判,有對豪門權貴的蔑視, 有對邊塞戰(zhàn)爭的反映,有對自然山水的描繪。最突出的是他投入全部的

48、 生命熱情,引吭高歌充滿時代精神的人生理想。 李白的豪壯和超逸也貫注在詩歌藝術上,形成一種天馬行空般的浪漫風 格,時人也用“天仙之辭”來加以概括。這種風格具體表現(xiàn)為: 鮮明的個性,濃烈的感情。李白的詩是他生命的詠唱,一氣貫注,感情 噴涌而出,極具個性色彩。在他的詩中處處可見強烈的自我表現(xiàn),他的 自我形象躍然于讀者眼前,人們一讀便知是李白的詩。 豐富的想象,大膽的夸張。李白詩中的感情之強烈,用一般的語言和意 象往往難以充分表現(xiàn),詩人馳騁于想象之域,神游天地,將歷史故事、 神話傳說、乃至夢境、幻覺,和自然景物組合起來,并加以逸出常規(guī)的 夸張性描繪,壯大氣勢,形成恢宏的大美與瑰異的奇美的交織。 奔放

49、的氣勢,自然的語言。李白才高氣盛,寫詩一如天馬行空,御氣而 行,無拘無束,詩歌的清規(guī)戒律擋不住詩人感情的跌宕奔躍。因此,他 最喜歡用比較自由的詩體,如七言歌行和絕句,隨意抒寫,任憑感情從 胸中一氣流瀉,并依著感情大起大落的節(jié)奏,結構忽開忽合,句式或伸 或屈,時而奔騰直下,時而騰挪跳躍,極其放浪恣肆。他的詩歌語言也 似脫口而出,毫無人工斧鑿的痕跡。第10講課 題:杜甫詩與中唐元白詩派一、杜甫 安史之亂使唐朝迅速由盛而衰。唐詩也發(fā)生重大變化,開始出現(xiàn)對現(xiàn)實 的批判,反映民生疾苦,杜甫是杰出的代表。出于對杜甫詩歌典范價值 的考慮,人們習慣把它歸入盛唐的成就,但從唐詩的發(fā)展變化來看,杜 詩的主導風格卻

50、形成于安史之亂,充滿自信的浪漫情調消失了,代之而 起的是寫實傾向,及由此帶來的語言表現(xiàn)形式方面的一系列變化,這對 中唐直至宋代詩歌產生深刻的影響。 1詩圣與詩史 稱杜甫為“詩圣”,一是指其對儒家政治理想和人生態(tài)度的執(zhí)著態(tài)度, 在詩歌中繼承詩經風雅比興的傳統(tǒng),強烈表現(xiàn)以天下為己任、為民 請命的懷抱。二是指其集古典詩歌之大成,博采眾家之長而加以創(chuàng)造發(fā) 展,各體詩歌都突破前人的藩籬而達到新的高度,在藝術上達到了超凡 入圣的境界。 稱杜詩為“詩史”,是指作者以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沉重責任感,在詩 歌中真實反映了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歷史轉折,忠實地描繪了時代的面 貌,以及身處亂離社會的人們的思想感情。講解杜甫登高。 2成就與影響 杜詩在詩歌藝術上取得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