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語言教學設計》_第1頁
《大自然的語言教學設計》_第2頁
《大自然的語言教學設計》_第3頁
《大自然的語言教學設計》_第4頁
《大自然的語言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自然的語言知識與能力:1、認讀理解文章中出現(xiàn)的生字詞;2、了解物候學的內容、意義、規(guī)律和發(fā)展前景等有關知識,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3、整體感知課文,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信息并練習概括要點,逐步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的能力。過程與方法:1、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事物說明文的寫作技巧,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物;2、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特點,增強語言感染力,并學習運用生動的語言說明事物。情感價值觀:1、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志趣;2、培養(yǎng)他們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tài)度。重點難點:教學重點:1、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體會說明的條理性,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初步概括內容

2、要點的能力;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教學難點:1、理清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并探究這樣安排的好處;2、概括物候學對于農業(yè)生產的重要意義,篩選提示性語言,進行全面概括。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課時:二課時第一課時活動設計一:1、導入新課:燕子呢喃,春風拂面,告訴我們春天來了;蟬聲聒噪,烈日炎炎,告訴了我們夏天來了;田野金黃,落葉紛飛,告訴我們秋天來了;白雪皚皚,粉妝玉砌,漫天的雪花說著冬天的故事。魚鱗上的圓圈告訴了我們它的年齡,三葉蟲的化石嵌在喜瑪拉雅山巔,告訴我們這里曾是浩瀚的海洋。其實人有語,物有聲,大自然也會說話。今天,讓我們一起聆聽大自然的語言

3、吧。2、板書課題:3、文學常識:竺可楨,又名紹榮,字藕舫。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和愛國教育家,當代聞名的科學家、地理學家和氣象學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人。他對中國氣候的形成、特點、區(qū)劃及變遷等,對地理學和自然科學史都有深刻的研究。他一生在氣象學、氣候學、地理學、自然科學史等方面的造詣很深,而物候學也是他嘔心瀝血作出了重要貢獻的領域之一。我國現(xiàn)代物候學的每一個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開的。他始終從科學的視角,關注著中國的人口、資源、環(huán)境問題,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先覺先行者。1890年3月7日出生于浙江上虞。竺可楨1910年公費留美,入伊利斯諾大學農學院學習。1913年夏畢業(yè)后轉入哈佛大學研究院地

4、理系專攻氣象,1918年以題為遠東臺風的新分類(A NEW CLASSIFICATION OF THE TYPHOONS OF THE FAR EAST)的論文獲得博士學位。1920年秋應聘南京高等師范學校。1927年任東南大學地學系主任,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建國前他先后執(zhí)教于武昌高等師范學校、東南大學和中央大學。1933年4月,竺可楨與翁文灝、張其昀共同發(fā)出成立中國地理學會的倡議,學會于翌年成立。1936年出任浙江大學校長直至1949年,為了婉拒蔣介石赴臺灣的邀請,而辭去了浙大的所有職務。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后,他擔任中國科學院第一任副院長,同時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副主席,中

5、國氣象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等職。他還當選為歷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并于1962年光榮地參加中國共產黨。1973年6月19日,我國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了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還在科學大眾1963年第1期的一門豐產的科學物候學中發(fā)表文章大自然的語言,現(xiàn)被編入中學教學范文中。竺可楨其他主要論著包括:中國氣候區(qū)域論(1930)、東南季風與中國之雨量(1934)、中國氣候概論(1935)、物候學(和宛敏渭合著,1963、1973)等。發(fā)表的論我國氣候的幾個特點及其與糧食作物生產的關系論文,闡明了我國優(yōu)厚的氣候資源和開發(fā)利用的正確途徑。二十八宿起

6、源之時代與地點一文,基本上解決了國際上100多年的爭論,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評價。1974年2月7日竺可楨因肺病在北京逝世。竺可楨一生積極倡導并身體力行地從事科學普及工作,他一直認為科學普及事業(yè)是整個科學事業(y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經常在各種場合提出:科學研究的提高與普及是互為因果、相輔相成的。越是高級研究人員,越應帶頭向群眾進行科普宣傳;一個科學家從事科普工作的成績,應該計入他對科學事業(yè)的貢獻內。自19161974年的半個多世紀中,他堅持帶頭進行科普工作,撰寫科普講稿、書籍約160余篇,內容除地學、氣象學、物候學外,還涉及天文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等許多學科,讀者對象從科學技術人員到少年兒童

7、多個層面。活動設計二:1、自由閱讀課文,認讀理解生字詞:(1)、生字:銷聲匿跡 萌發(fā) 草長鶯飛 孕育衰草連天 翩然 風雪載途(2)、多間字:觀測(gun)玄妙觀(gun)差異(ch) 差遣(chi)差錯(ch)參差(c)連翹(qio)翹起(qio)落葉(lu)丟三落四(l)落枕(lo)2、默讀課文,初步了解文章:3、速讀課文,整體把握:(1)、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并明確概念。明確:這是一篇介紹物候學知識的科普文章。A、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學?B、物候觀測對農業(yè)有什么重要意義?C、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D、研究物候學有什么意義?(2)、概括段意:明確:第1段:描寫了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情況。第

8、2段:以具體的現(xiàn)象為例告訴讀者,這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第3段:介紹了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學等問題。第4、5段:以具體事例說明了物候學對于農業(yè)生產的重要性。第6、7、8、10段:說明了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第11、12段:說明了物候學對農業(yè)生產的重要意義。(3)、理清結構:明確:第一部分(第13段)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學。文章開頭,就把“冬去春來”、“入夏趨秋”的四季變化和花木蟲鳥的百態(tài)千姿生動地展示在我們的面前。從這些“周而復始”的變化中,這些百態(tài)千姿的差異中,勤勞智慧的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xiàn)象同氣候的關系,據以安排農事”。原來他們把“花香鳥語、草長

9、鶯飛”等現(xiàn)象看成了大自然的“語言”這就是“物候”;而“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yè)生產,已經發(fā)展為一門科學”這就是物候學。第二部分(第4、5段),說明物候觀測對農業(yè)生產的重要性。知道了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學之后,緊接著就要介紹研究物候學的用途。文章先指出:觀測物候使用的是活生生的生物,這些“活的儀器”比氣象儀器復雜得多,靈敏得多;應用在農事活動中也比較簡便,容易掌握“物候對于農業(yè)的重要性就在這里”,對其重要性做了說明,然后又以北京一九六二年春初種花生因為沒有注意物候資料而受到損失為例,具體地說明物候學對農業(yè)的重要作用。在這一部分里,一段說明,一個實例,就把問題談得清清楚楚,有理有據。在講明物候

10、學對農業(yè)生產的作用之后,文章更深入一層,著重分析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復雜的情況和原因。第三部分(第610段),說明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決定因素。在這部分中,作者分別從“緯度”、“經度”、“高下的差異”、“古今的差異”等幾個方面作了較為詳細的說明。說明時條目清晰,例證具體。第四部分(第1112段),在前文介紹的基礎上,進一步闡述了物候學研究的多方面的意義。歸納:總之這篇文章從大自然千姿百態(tài)的變化開始,順序地介紹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學物候學的作用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決定因素物候學研究的多方面意義。全文眉目清晰,結構自然精巧。(4)、概括出本文的說明順序。明確:邏輯順序。(5)、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

11、序是怎樣安排的?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明確:作者在介紹物候現(xiàn)象時采用了這樣一種邏輯順序:先提出本文說明的對象是什么,接著說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說明它取決于什么因素,最后說明研究它的意義。這種說明順序符合人對事物的認識規(guī)律,同時使得文章很有條理性。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由空間到時間的條理性來安排說明順序的。這樣安排言之有序,很有條理,表明四個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不同,有主有次,不能等量齊觀。順序不能打亂,因為這是按由主到次的邏輯順序來說明事理的,否則就會不合邏輯、事理。4、標題為什么把物候現(xiàn)象稱作“大自然的語言”?如果改為“簡介物候學”或“物候學與農業(yè)生產”有什么不同?明確:題

12、目采用“大自然的語言”這個說法,將大自然擬人化,將物候現(xiàn)象說得生動而有情趣,顯得新穎別致,引人入勝,也含蓄地說明了物候對于農事安排的重要意義。這樣的標題形象、生動,頗具文學性。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的工具,是人類所獨有的。但是人類在長期的農業(yè)生產實踐中,發(fā)現(xiàn)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大自然中的現(xiàn)象,是與農事安排密切相關的,好像這是大自然傳遞給人們的信息,在告訴人們,要根據這些現(xiàn)象來安排農事。如杏花開了,要趕快耕地;布谷鳥叫了,該割麥插禾。所以作者就用大自然的語言來做文章的標題。這樣,既貼切、自然、有趣,而且又富于形象性、生動性和吸引力。如果用“簡介物候學”或“物候學與農業(yè)生產”等等,似顯呆板

13、,泛味?;顒釉O計三:1、教師總結:本文從具體、生動的物候現(xiàn)象說起,條理分明地說明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語言(釋題),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學,由淺入深,由現(xiàn)象到本質,條理十分清楚。此外,生動形象的描寫增強了說明的生動性、趣味性。2、布置作業(yè):第二課時活動設計一:1、回顧內容2、板書課題活動設計二:1、閱讀課文,思考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下定義:舉例子:分類別:引資料:打比方:列數字:2、速讀課文,找出你喜歡的句子,并說說你喜歡的原因。明確:“蘇醒”將大地擬人化,展現(xiàn)一幅春回大地,生機勃發(fā)的景色。會聯(lián)想到哪些物候?于是,我們的腦海里浮現(xiàn)出,聯(lián)系春“ 東風來了,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小

14、草偷偷從土里鉆出來 桃樹、杏樹、李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趕趟兒 蜜蜂嗡嗡”擬人化的語言,使大自然有了靈性,有了語言?!叭诨焙铀鈨?,寫出了冰雪的動態(tài),滴答滴答的清脆入耳,暗示著春暖花開的美景,透露著暖暖的春意。 涌動春的希望。“萌發(fā)”描寫小草、樹芽生長的情態(tài),草木破土而出,顯示出草木的生機和活力。小草就像是季節(jié)變換的顯示器?!按蔚凇睂懗霭倩ǜ傁嚅_放、爭著報春的熱鬧情景。 傲雪的迎春,火紅的山茶,嫩黃的迎春爭奇斗艷。(山頂千門次第開)讓我們想象,在牧童的短笛里,一朵花睜開了眼、兩朵花、三朵花,一萬朵花,那是花的山,那是花的海?!棒嫒弧睂懗隽诵⊙嘧虞p盈飛舞、活潑伶俐的情態(tài),歌小燕子,透露出喜愛之情。

15、“孕育”擬人。將植物寫活了,形象地寫出了夏季植物的茂盛、茁壯之態(tài)?!绑睂戯h飛的落葉,有聲有色,讓人如聞其聲,如見其景?!绑蹦M風吹落葉的聲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肅殺。為什么不是一片片?“銷聲匿跡”描寫了昆蟲(準備)為過冬作好了一切準備工作,寫得有情有感,十分形象?!八ゲ葸B天”描寫出秋天蕭條冷落的情景?!坝印币辉~將秋天寫得很有情趣,好像是位知冷知熱、善解無意的天使。“風雪載途”寫寒冬,一詞傳神,表現(xiàn)出冬天風狂雪災,寒氣逼人。大地沉睡了。年年如是,周而復始穿越時間和空間,春夏秋冬不斷循環(huán)。正如白居易的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于是“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

16、。”3、理解句子的意思,回答下列問題。(1)、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麥插禾?!保ㄟ@三個例子是為了說明什么道理的?能否將“趕快種谷子”后面的句號改成分號?為什么?)明確:不能。因為杏花、桃花兩者是植物,而布谷鳥是動物,兩種不同類型的物候現(xiàn)象不宜合在一個句子里說。再則,前一句說的是春季的物候,后一句說的是夏季的物候。第三,前后兩句句型也不相同。(2)、此外,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遲早還有古今的差異。根據英國南部物候的一種長期記錄,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種喬木抽青和開花日期同1921

17、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說,春天提前九天。(“前者”和“后者”各指什么?)明確:“前者”指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種喬木抽青和開花日期,“后者”指1921年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種喬木抽青和開花日期。4、聯(lián)系課文中的物候知識,談談你對下面這首詩的理解。你有過與詩人類似的觀察和體驗嗎?說給大家聽聽。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活動設計三:1、教師總結:本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作者把一門科學物候學介紹得淺顯易懂,饒有趣味。全文采用邏輯順序說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現(xiàn)象做出科學解釋追究因果關系闡述研究意義。這種從現(xiàn)象到本質的認識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們學習。本文語言嚴謹而生動,兼具說明的科學性和生動性。如在第1、2段。這兩段都以時間為序。 運用擬人手法把物候現(xiàn)象寫得有情有感,這種寓說明于生動的描寫之中的寫法,增強了說明文的生動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