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練習題_第1頁
第一單元練習題_第2頁
第一單元練習題_第3頁
第一單元練習題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42015學年第一學期 高二年級 歷史學科 導學案 編號: 使用時間:2014年9月 編制:段菊芳 審核: 班級: 小組: 姓名 組內評價: 教師評價: 裝訂線課題:第一單元單元質量評估(一)第卷(選擇題,共40分)一、選擇題(本題包括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2014·西安高二檢測戰(zhàn)國時的稷下學宮,因建于臨淄城南的稷門附近而得名。齊國統(tǒng)治者廣納各地文學游說之士,使其成為當時各學派薈萃的中心。稷下學宮的出現(xiàn)說明()A. 齊魯大地有重視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B. “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發(fā)展C. 儒家思想居主導地位 D. 齊魯大地思想活躍、哲學家輩出答

2、案:B2近幾年,“達人”成為熱門詞語,有人考證該詞最早見于論語:“己欲立而立人(立人:使他人站得住),己欲達(達:通達事理)而達人?!毕铝醒哉撆c此觀點有直接關聯(lián)的是()A.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 “過猶不及”C. “仁者愛人” D. “有教無類”答案:C32014·廈門模擬孟子曰:“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文王發(fā)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辈牧象w現(xiàn)的政治思想是()A. “禮治” B. “仁愛” C. “仁政” D. “兼愛”答案:C4李白傲睨權貴,發(fā)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呼聲。他一生狂放不羈,隱逸行

3、樂,其人生價值和處世準則明顯受到()A. 孔孟之道的影響 B. 老莊哲學的影響C. 韓非思想的影響 D. 墨家學說的影響答案:B5秦王嬴政讀韓非子的書,感嘆道:“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你認為贏政發(fā)此感慨的最主要原因是()A韓非子認為今勝于昔,“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B韓非子主張“法不阿貴”“以法為本”C韓非子主張加強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D韓非子提出“富國以農”,認為耕可得以富,戰(zhàn)可得以貴答案:C6郭沫若把春秋戰(zhàn)國時期比擬為“第一次五四運動”,指出是“社會的轉變”促成了這一時期的“百家爭鳴,群花怒放”。這一時期“社會的轉變”表現(xiàn)為()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潰各種政治力量異常活躍各種思想

4、交相輝映中央集權制度確立A. B. C. D. 答案:A7董仲舒說:“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倍偈娴哪康氖?)A. 以法治國B. 禁止各家思想傳播C. 獨尊儒術D. 以思想統(tǒng)一鞏固政治統(tǒng)一答案:D82014·江門調研春秋繁露記載:“與天同者大治,與天異者大亂,故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與天同者而用之”這體現(xiàn)了董仲舒的哪一思想()A.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B. “君權神授”,強化君主專制C. “天人感應”,約束君主行為 D. “春秋大一統(tǒng)”,加強中央集權答案:C9歷史學家夏曾佑在中國古代史中說:“中國之教,得孔子而后

5、立。中國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國之境,得漢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國之所以為中國也?!毕铝袑Υ死斫庹_的是()“中國之教,得孔子而后立”指孔子創(chuàng)立儒家學派,并使其成為正統(tǒng)思想“中國之政,得秦皇而后行”,其中“政”的核心是中央集權“中國之境,得漢武而后定”,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現(xiàn)了“大一統(tǒng)”A. B. C. D. 答案:C10西方有學者認為:“促成中國文明的內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許是通稱為儒家學說的道德準則和文學、思想方面的文化遺產?!辈牧现械摹叭寮覍W說的道德準則”是指()A. 民貴君輕 B天人感應C. 三綱五常 D. 和諧中庸答案:C11朱熹的父親曾請人算命,卜者說:“富也只如此,貴也

6、只如此,生個小孩兒,便是孔夫子。”這個傳說有可能是后人杜撰的,但有人說把朱熹比做“孔夫子”是有一定道理的,這是因為()A. 朱熹是教育家,也被奉為“圣人”B. 朱熹的為人處世、思想品德類似于孔子C. 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對儒學的貢獻極大D由于朱熹的努力,儒學成為封建社會的主流思想答案:C122014·吉林高二檢測“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出自朱子家訓,它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A. 道德教化作用 B. 家庭制度C. 禮制規(guī)范 D. 禮儀制度答案:A13宋明理學與先秦儒學相比,其重大發(fā)展有()完成了儒學理論化、思辨化的過程倡導“經世致用”學說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7、具有濃郁的人文主義精神A. B. C. D. 答案:B14“知是心之體,心自然會知。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悌,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傳習錄)材料認為加強道德修養(yǎng)的途徑是()A. 知德合一 B. 格物致知 C. 致良知 D. 窮理格物答案:C152014·北京石景山區(qū)高二測試李贄稱贊漢朝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善擇佳偶”,贊揚寡婦再嫁;稱贊武則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贊揚商鞅、吳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會揭竿起義的農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贄()A. 反對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等級觀念 B. 反對以三綱五常為核心內容的封建禮教C. 破除對孔子思想的迷信,主張思想解放D. 揭露宋

8、明道學家清心寡欲的虛偽主張答案:B16韓非子主張建立君主專制,而黃宗羲則抨擊君主專制。根據他們各自所處的時代,最恰當?shù)脑u價應是()A都是片面的B都順應了時代發(fā)展的潮流C都阻礙了歷史發(fā)展D都有利于封建統(tǒng)治答案:B172014·濰坊高二檢測明末清初,進步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與宋明理學家在無私無畏、襟懷磊落等精神上一脈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異。其中,最大的差別是前者()A. 認為儒家學者掌握“道”B. 宣傳民主革命思想主張C. 徹底抨擊宗教思想體系D. 猛烈批判君主專制統(tǒng)治答案:D18明清時期,進步思想家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點是()反傳統(tǒng)反教條反對封建專制具有一定

9、的民主色彩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要求A. B. C. D. 答案:A19. 2014·鄭州高二月考傳統(tǒng)文化強調人要奮發(fā)有為,勇于擔當。下列名句中體現(xiàn)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有(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位卑未敢忘憂國天下興亡,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A. B. C. D. 解析:屬于個人修身內容,排除含的選項。答案:C20對古代中國儒學發(fā)展演變的表述不準確的是()A. 孔子創(chuàng)立以仁為核心的儒學B. 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和陰陽五行家的思想,神化皇權C. 王陽明以“天理”“人欲”之說為封建制度辯護D. 顧炎武重視對社

10、會實際情況的了解,提倡經世致用解析:C中王陽明應為朱熹。王陽明是心學的集大成者,宣揚“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答案:C裝訂線課題:第一單元單元質量評估(二)第卷(非選擇題,共60分)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3小題,共60分)21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漫畫思想家的話語材料二“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睗h書·董仲舒?zhèn)鞑牧先叭舯卮∽阌诳鬃樱瑒t千古以前無孔子,終不得為人乎?”李贄焚書“咸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故未嘗有是非耳。”李贄藏書材料四“孔夫子之在中國,是權勢者們捧起來的。凡有企圖獲得權勢的后人,就是希望做官的

11、人,都是讀四書和五經,孔子這人,其實是自從死了以后,也總是當著權勢者們的敲門磚的差使的。”魯迅在現(xiàn)代中國的孔夫子請回答:(1)據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張,人物A和人物B分別是誰?二人的思想在哪個方面存在明顯矛盾之處?(6分)(2)據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樣的主張?這一主張對我國后世思想領域的影響是什么?(6分)(3)據材料三,明朝的李贄對孔子的思想言論持什么看法?(2分)(4)據材料四,漢代以后出現(xiàn)“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的現(xiàn)象,其原因何在?(4分)(5)在今天,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地對待以孔子思想為主的傳統(tǒng)文化?(2分)解析:本題材料的構成體現(xiàn)了縱向的歷史變遷色彩,專題性和跨度性都比較明顯。本題所

12、設計的問題,“影響”、“原因”、“看法”等,皆立足于史論,理性色彩比較重,也有一定的開放性,體現(xiàn)了新課程對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價值追求。本題屬于中等難度題。答案:(1)人物:A,孟子;B,荀子。倫理觀方面:孟子主張性善論,荀子主張性本惡。(2)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影響:儒學被統(tǒng)治者推崇(確立)為正統(tǒng)思想;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思想;阻滯了各種學術思想的發(fā)展等。(任答兩點即可)(3)看法:孔子不是天生的圣人,反對以孔子的是非為標準。(4)原因:漢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為歷代統(tǒng)治者推崇的正統(tǒng)思想。(5)正確對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地繼承。22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

13、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闭撜Z·為政材料二仲舒復對曰:“春秋大一統(tǒng)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tǒng);法制數(shù)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對既畢,天子以仲舒為江都相。漢書·董仲舒?zhèn)鞑牧先秊樘斓亓⑿模瑸樯窳⒚?,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張子語錄至論天下之理,則要妙精微,各有攸當;亙古亙今,不可移易,惟古之圣人為能盡之;而其所行所言,無不可為天

14、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宮便殿奏札材料四前三代,吾無論矣;后三代,漢、唐、宋是也。中間千百余年而獨無是非者,豈其人無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故未嘗有是非耳。李贄藏書請回答:(1)材料一的主要思想是什么?與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有何發(fā)展?分析其原因。(8分)(2)根據材料三中張載的言論指出宋代理學在塑造人格和德操方面有何建樹?(2分)(3)根據材料三、四,指出朱熹和李贄對孔子思想的態(tài)度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8分)(4)綜合以上材料,歸納指出漢代以來儒學長期被奉為正統(tǒng)思想的主要原因。(2分)解析:本題考查儒學演變歷程。第(1)問,材料一體現(xiàn)孔子德治思想,到漢代儒學經董仲舒改造后適應了當時大一

15、統(tǒng)和加強中央集權的需求,并確立了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第(2)問,從材料三信息和所學知識可以得出,魏晉南北朝至宋前,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受到嚴峻的挑戰(zhàn),為維護封建統(tǒng)治,張載在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的驅使下復興儒學。第(3)問,“態(tài)度”根據材料歸納即可,“原因”從政治、經濟等角度思考。第(4)問,儒學經歷先秦的冷遇、漢時的獨尊及之后的挑戰(zhàn)、復興等,說明儒學在不斷地發(fā)展以適應封建統(tǒng)治的需要。答案:(1)思想:為政以德。發(fā)展:提倡大一統(tǒng);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原因:適應漢武帝時期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2)注重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3)朱熹認為孔子思想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李贄提出不以孔子言論作為衡量是非的標準

16、。原因:魏晉南北朝以來社會矛盾尖銳,儒學正統(tǒng)地位受到沖擊,為維護封建統(tǒng)治,急需重樹儒學正統(tǒng)地位;商品經濟繁榮,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xiàn)。(4)儒學自身不斷發(fā)展與完善,適應了封建統(tǒng)治的需要。232014·中山高二檢測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2011年9月27日晚,2011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jié)在孔子故里山東曲阜杏壇劇場拉開帷幕。開幕式上演了大哉孔子,演出以“儒濟天下,和寧四方”為主題。整場演出由“序你是一團遙遠的火”“禮樂篇”“仁愛篇”“大同篇”和“尾聲千年孔子”五個部分組成。在祭孔大典上,還頒發(fā)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孔子教育獎”。據悉,孔子文化節(jié)以弘揚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為主旨,彰

17、顯儒家思想生生不息的魅力,呼喚中華兒女強烈的民族認同感與文化歸屬感,促進人類不同文明之間的理解與信任,共建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孔子思想產生的背景。(6分)(2)根據材料二中四幅圖片的順序,說明古代儒家思想發(fā)展演變的四個階段。(6分)(3)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歷經2000多年,雖多次經受沖擊,但流傳至今。試分析其原因。(4分)(4)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指出孔子思想的主要內容。據此分析今天大力弘揚儒家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4分)解析:第(1)、(2)問都是考查學生從圖片中提煉信息的能力,要透過圖片看到歷史發(fā)展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聯(lián)系。第(3)問,應從儒學自身的不斷完善、統(tǒng)治者的重視及儒學家的努力等角度回答。第(4)問的第一小問,應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