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發(fā)電項目可研_第1頁
生物質發(fā)電項目可研_第2頁
生物質發(fā)電項目可研_第3頁
生物質發(fā)電項目可研_第4頁
生物質發(fā)電項目可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表5.5.2-2 望奎氣象站累年逐月特征值表月 份123456789101112全年平均氣溫()-21.2-16.4-5.72.513.919.922.420.413.64.4-7.7-17.72.6平均最高氣溫()-15.1-9.41.112.620.725.927.525.719.910.7-1.7-128.8平均最低氣溫()-26.6-21.8-12.2-16.613.517.415.37.7-1.1-12.6-22.6-3.2平均相對濕度(%)76735950506376787163687567平均氣壓(hPa)1002.21001996.7990.6986.9985.2977987.

2、7992.6997.110001001.3993.8平均降水量(mm)2.32.55.318.634.885.5145.8121.257.118.26.13.9501.4平均蒸發(fā)量(mm)6.215.865162.7252.4225.9183.6148.6119.582.128.77.61298.8平均風速(m/s)2.93.24.35.353.93.33.13.44.13.933.8最大風速(m/s)1817.325.7252723191618232416.727風向SSEWSWNNWSSWSSWNWWSWSSSWSWSSSW5.6.2-15.6.2-25.6.2-3第6章 工程設想6.1

3、全廠總體規(guī)劃及廠區(qū)總平面規(guī)劃布置6.1.1 全廠總體規(guī)劃6.1.1.1 廠址與城鎮(zhèn)及工礦企業(yè)的關系廠址位于望奎縣城西工業(yè)園區(qū)內,東距縣城西邊緣約1公里;廠區(qū)西側緊靠省望奎糖廠。南側緊鄰綏望二級公路。廠址周邊無大、中型工礦企業(yè)。6.1.1.2 供水水源采用地下水,年用水量為約180萬噸6.1.1.3 灰場本工程所產生草木灰直接還田利用,不需要設灰場。6.1.1.4 電力出線電廠向東出線1回,電壓等級為66kV,出線走廊滿足要求。6.1.1.5 廠區(qū)防排洪廠址區(qū)域不受洪水威脅。廠址遇較大降雨時,由于排泄不及時等原因,會有030cm的積水,積水時間約12天。6.1.1.6 施工區(qū)及施工生活區(qū)規(guī)劃施工

4、生產區(qū)利用圍墻內預留場地和租用廠區(qū)北側空地相結合,施工生活區(qū)依靠縣城解決。6.1.1.7 廠區(qū)拆遷廠區(qū)有一破產的化工廠,地方政府承諾無償拆遷。6.1.1.8 廠區(qū)出入口廠區(qū)設1個廠區(qū)主出入口和2個貨運出入口。廠區(qū)主出入口布置在廠區(qū)的東南角,貨運主出入口分別布置在廠區(qū)西南及西北角。6.1.2 廠區(qū)總平面布置總平面布置是根據工藝流程和使用要求,結合自然條件和現(xiàn)場實際情況,在滿足防火、衛(wèi)生、環(huán)保、交通運輸等條件的前提下,力求減少占地節(jié)約投資,經濟合理,有利生產,方便生活。本階段總平面布置有兩個方案,如下:方案一:本期工程建設2×130t/h鍋爐+2×25MW發(fā)電機組,兩臺爐共用一

5、個煙囪,在鍋爐側面上料。兩臺爐(機)及相應料倉沿煙囪垂直汽機房A列方向中心線對稱布置。電廠固定端側朝南,向北擴建。廠區(qū)采用“二列式”布置,由東向西依次為配電裝置區(qū)主廠房區(qū)。主廠房布置在廠區(qū)場地的中部,由南向北依次布置#1、#2機。汽機A列面向東,朝東出線,兩料倉布置在主廠房南北兩側35米處,與主廠房平行。#1爐料倉東側為廠前區(qū),包括辦公樓,生活綜合樓,材料庫及檢修間,材料庫及檢修間布置在辦公樓的北側。自然通風冷卻塔布置在廠區(qū)的東北角,#2爐料倉的東側。配電裝置區(qū)布置在主廠房的東側,廠前區(qū)與自然通風冷卻塔之間。水處理區(qū)及油區(qū)布置在煙囪的西側。鍋爐補給水處理布置在#2爐除塵器的西側。污水處理設施布

6、置在鍋爐補給水處理設施西側。#1爐布袋除塵器西側布置了公用水泵房,油區(qū)布置在公用水泵房西側,污水處理設施南側。臨時儲灰渣場緊靠相應鍋爐房布置。兩組汽車衡分別布置在廠區(qū)西南角與西北角,緊鄰相應貨運出入口。詳見圖373-F1771K-Z-02方案二:與方案一相比,方案二有以下不同:汽機房A列面向西,向西出線。除汽車衡外所有輔助附屬生產設施均布置在主廠房區(qū)西側,由南向北依次為廠前區(qū)-鍋爐補給水處理設施-污水處理設施-公用水泵房及與水泵房-屋外配電裝置-油區(qū)及啟動鍋爐房-自然通風冷卻塔。汽車衡分別布置在貨運入口處。詳見圖373-F1711K-Z-036.1.3 方案比較廠區(qū)總平面方案技術經濟比較見表6

7、.1.3-1表6.1.3-1 方案一、方案二主要技術經濟比較表序號項 目方案一方案二工程量費用(萬元)工程量費用(萬元)1廠區(qū)布局主廠房A列朝東,廠區(qū)固定端向南,出線向東直接至屋外配電裝置。主廠房A列朝西,廠區(qū)固定端向南,出線向東直接至屋外配電裝置。2廠區(qū)用地11.34萬m2假定為011.34萬m204分區(qū)布置功能分區(qū)明確較方案一差5循環(huán)水管線530m假定為0590m106運輸組織優(yōu)點:廠內運輸距離短,秸稈運輸對廠內環(huán)境影響小。缺點:經過水處理設施區(qū)。不經過任何廠內附屬設施區(qū)。7總體布置功能分區(qū)明確,各種管線較短,敷設路徑交叉少。較方案一差8環(huán)保條件對周圍環(huán)境基本無影響同方案一9費用合計010

8、綜上,兩個方案技術上均可行,經濟上差別不大,主要區(qū)別在于循環(huán)水管線長度,但方案一充分利用廠區(qū)土地,使管線敷設長度短,功能分區(qū)明確合理,本階段暫按方案一推薦。6.1.4 廠區(qū)豎向布置規(guī)劃廠址不受洪水威脅,且地形平坦開闊,場地標高在162.4米左右,東高西低,高差約0.4米。廠區(qū)豎向布置宜采用平坡式布置方式。在廠區(qū)內以土方自身平衡為原則。廠內設計地坪為162.7米,室內標高163.0米??紤]基槽余土3萬m3,土方基本平衡。本期工程主要建筑物的標高如下:主廠房零米地坪標高為:163.0m秸稈儲存棚零米地坪標高為:163.0m生產辦公樓零米地坪標高為:163.0m室內外高差一般為300mm廠內道路中心

9、線標高為:162.40m6.2 裝機方案6.2.1 裝機方案選擇原則能源是國家經濟發(fā)展的命脈,我國電力以燃煤火力發(fā)電廠為主。燃煤電廠提供電力的同時,也產生了比較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利用清潔能源,減少污染,保護環(huán)境,是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本工程擬利用生物質能,燃燒秸稈發(fā)電。鍋爐采用丹麥BWE公司的秸稈發(fā)電鍋爐。鍋爐的容量決定于燃料來源的保證與數量,原則上鍋爐容量宜大不宜??;同時,應考慮使用功能情況。該地有充裕的秸稈,能夠滿足2臺130t/h鍋爐所需的燃料量。本期項目所承擔的對外供熱能力不是很大,而且只有冬季的采暖熱負荷,夏季無熱負荷,不宜采用背壓汽輪發(fā)電機組,因此考慮經濟性,選擇抽凝機組。為節(jié)

10、約能源,提高經濟性,選擇高溫高壓機組。6.2.2 裝機方案根據以上原則和本工程的客觀實際情況,可擬定如下裝機方案:2×130t/h高溫高壓燃燒生物質振動爐排鍋爐,2×25MW高溫高壓抽凝機組。6.2.2.1 鍋爐型式:高溫高壓、自然循環(huán)、全鋼爐架、燃燒秸稈、振動爐排、汽包爐、全封閉布置。鍋爐最大連續(xù)蒸發(fā)量: 130t/h過熱蒸汽壓力: 9.2MPa(g)過熱蒸汽溫度: 540給水溫度: 210鍋爐效率: 92%6.2.2.2 汽輪機型號:C25-8.83/0.98型,高溫高壓、一級調整抽汽、單缸、單軸、抽凝汽式汽輪機額定功率(不含勵磁功率,下同): 30MW(純凝工況)主蒸

11、汽閥前主蒸汽額定壓力: 8.83MPa(a)主蒸汽閥前主蒸汽額定溫度: 535主蒸汽額定流量: 115t/h冷卻水溫: 設計:20最高:33背壓: 4.90/11.8Pa(a)額定轉速: 3000r/min旋轉方向: 從機頭向發(fā)電機端看為順時針汽輪機對外供熱抽汽由四級抽汽接出,額定供熱抽汽量按40t/h設計(此時鍋爐最大蒸發(fā)量為130t/h,汽輪機發(fā)電功率為25000kW);最大供熱抽汽量按65t/h,(此時鍋爐最大蒸發(fā)量為130t/h,汽輪機發(fā)電功率為21280kW)。冷凝器: NQ25 冷卻面積2500m26.2.2.3 發(fā)電機型號:QF-30-2型 空氣冷卻,自并勵靜止勵磁額定功率: 3

12、0MW額定電壓: 6.3kV額定電流: 3437A功率因數: 0.8(滯后)額定轉速: 3000r/min頻率: 50Hz相數: 3轉子重量約: 16.3t定子重量約: 42t6.3 電氣部分6.3.1 電氣主接線本期工程新建2臺25MW抽凝式汽輪發(fā)電機組。根據系統(tǒng)專業(yè)初步資料,機組暫以發(fā)電機變壓器組單元接線方式接至66kV系統(tǒng)。電廠66kV出線兩回,采用雙母線接線。起備變電源暫由本期新建66kV配電裝置引接。詳見電氣主接線圖373-F1771K-D-01。6.3.2 高壓配電裝置66kV配電裝置暫采用屋外配電裝置,雙母線,單列布置7個間隔。由于缺少相關資料,電廠暫按三級污穢等級區(qū)考慮,設備外

13、絕緣爬距暫按2.5cm/kV(最高運行線電壓)設計選型。6.3.3 主要設備選擇發(fā)電機采用空冷發(fā)電機,其參數為:額定連續(xù)工作容量為24MW,額定電壓為6.3kV,額定電流為2749A,額定功率因數為0.8。主變壓器擬選用SF9-31500/66,69+2×2.5%/6.3kV,40MVA,Yn,d11;發(fā)電機出口采用電抗器引至6kV配電裝置,電抗器擬選用XKK-6-800-6型,額定電流800A。發(fā)電機出線至主變壓器低壓側采用共箱母線。6.3.4 廠用電系統(tǒng)高壓廠用電系統(tǒng)采用6kV中性點不接地系統(tǒng),高壓廠用工作電源引自發(fā)電機出口,由電抗器經電纜送至6kV廠用母線,向高壓廠用負荷供電。

14、6kV母線為一段。設一臺高壓備用變,為高壓廠用電源提供備用。高壓備用變高壓側通過架空線從新建66kV母線引接,低壓側通過電纜至6kV備用段。低壓廠用電系統(tǒng)采用400V中性點直接接地系統(tǒng),接線方式為明備用PC-MCC方式。每臺機組設兩臺低壓工作廠變,工作母線分為兩個半段供低壓負荷。兩臺機組設一臺低壓備用變壓器,作為低廠變及輔助車間變壓器的備用電源。每臺機組設一臺燃料變,供燃料低壓負荷。兩臺機組設一臺化水變和一臺水工變。主廠房低壓工作變、備用變及輔助車間變壓器采用干式變壓器,D,yn11接線。6kV開關柜推薦采用中置式開關柜。低壓配電屏推薦采用低壓抽出式開關柜。6.3.5 主要電氣設備的布置主變及

15、起備變布置在A列柱外,起備變布置在固定端。廠用6kV配電裝置及380V工作段均布置在主廠房B、C列的零米層。高低壓柜均采用雙列布置。6.3.6 直流系統(tǒng)每臺機組設一組220V直流裝置,采用一組蓄電池,動力控制負荷混合供電,供電電壓為220V。蓄電池配置一套充電浮充電設備,充電浮充電設備選用高頻開關電源裝置。每臺機組設一組220V單相輸出的不停電電源系統(tǒng)(UPS)采用靜態(tài)逆變裝置,正常時由廠用工作段向UPS提供交流電源,經UPS整流逆變供電。當逆變器故障或檢修時,由靜態(tài)開關切換至旁路電源向負荷供電。6.3.7 二次線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本期工程采用機爐電集中控制,兩臺機組設一個單元控制室。微機自動

16、監(jiān)控系統(tǒng)布置在單元控制室內。本工程電氣控制納入機組DCS系統(tǒng),實現(xiàn)機爐電一體化控制。該方案以CRT和鍵盤為主要監(jiān)控手段,對電氣系統(tǒng)的發(fā)電機主回路及廠用電系統(tǒng)進行數據采集、監(jiān)視及控制。在主廠房設電子設備間,布置發(fā)變組、廠用電保護屏、勵磁調節(jié)器屏、變送器屏、電度表屏,發(fā)變組故障錄波器屏、廠用電快切屏、直流屏及不停電電源裝置等。本工程電氣設備的保護裝置裝設原則按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技術規(guī)程及25條反措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保護選型采用微機型保護裝置。6.3.8 主機技術條件1) 發(fā)電機在額定頻率、額定電壓、額定功率因數和額定冷卻介質條件下,機端連續(xù)輸出額定功率為24MW(已扣除勵磁系統(tǒng)所消耗的功率后的保證

17、值)。2) 發(fā)電機最大連續(xù)輸出容量應與汽輪機最大連續(xù)出力相匹配,且其功率因數應與額定值相同,長期連續(xù)運行時各部分溫升,不應超過國標GB/T7064-96中規(guī)定的數值。3) 發(fā)電機額定功率因數為0.8(滯后);額定轉速為3000r/min,頻率為50Hz。4) 發(fā)電機冷卻方式為定子空外冷,轉子空外冷。5) 發(fā)電機保證使用壽命不低于30年。6.4 熱力系統(tǒng)原則性熱力系統(tǒng)及熱平衡圖如附圖373-F1771K-J-01所示。本工程安裝2臺130t/h高溫高壓燃燒秸稈鍋爐,配2臺25MW抽汽凝汽式供熱機組。在滿足對外供熱平均熱負荷時,汽輪發(fā)電機的發(fā)電功率為24.169MW。本項目機、爐容量基本匹配。主要

18、系統(tǒng)的連接方式設計,考慮了節(jié)約投資、運行靈活、可靠、節(jié)能。6.4.1 主蒸汽系統(tǒng)采用母管制,兩臺爐蒸汽通過母管連接再分別供至兩臺汽輪機主汽門前,主蒸汽管道材料為12Cr1MoV。6.4.2 主給水系統(tǒng)每臺機組設置兩臺100%容量的電動給水泵,一臺運行,一臺備用。并兩臺機組的給水管道通過給水母管相連接,給水管道材料為20鋼。6.4.3 回熱抽汽系統(tǒng)汽輪機設置六級抽汽,分別供兩臺高壓加熱器、一臺高壓除氧器、三臺低壓加熱器及采暖用汽。采用定壓除氧系統(tǒng),配置一臺給水箱和一臺高壓除氧器。加熱蒸汽由三段抽汽供給。高壓加熱器疏水為逐級回流,最后一級疏入高壓除氧器,當運行中工況變化不能疏入除氧器時,亦可疏入4

19、號低壓加熱器。低壓加熱器疏水為逐級回流,設一臺低加疏水泵,6號低加的正常疏水通過低加疏水泵送至凝結水系統(tǒng),以提高機組熱效率。廠外供熱由汽輪機四級抽汽供汽,兩臺機組通過供熱母管相連接。6.4.4 抽真空系統(tǒng)抽真空系統(tǒng)在機組啟動時排除凝汽器內以及輔助設備和管道里的空氣,使其真空達到要求的啟動值(抽吸狀態(tài));機組正常運行期間,該系統(tǒng)排除集結在凝汽器內的不凝結氣體,以維持系統(tǒng)真空。本工程推薦選用射水抽氣器。6.4.5 凝結水系統(tǒng)每臺機組配置兩臺100%容量的凝結水泵,一臺運行,一臺備用。6.4.6 工業(yè)水系統(tǒng)冷油器、發(fā)電機空冷器等采用開式循環(huán)水冷卻;給水泵、凝結水泵、風機等設備采用工業(yè)水冷卻,回水至循

20、環(huán)水系統(tǒng)。6.5 燃燒系統(tǒng)6.5.1 給料系統(tǒng)收集到電廠的秸稈由打包機打成一個個2.5×1.3×1.2的秸稈包,存放于位于爐前的秸稈倉庫中。秸稈包從倉庫通過鏈式輸送帶傳遞到破碎機,經破碎機稱重、破碎、松散,垂直落入螺旋給料機,螺旋給料機將破碎后的秸稈送入爐膛燃燒。6.5.2 煙風系統(tǒng)采用平衡通風系統(tǒng)??諝庀到y(tǒng)由一臺100%容量的送風機和空預器組成。因秸稈成分中含有氯元素,煙氣腐蝕性較強,煙氣將不通過空預器??諝獾念A熱由給水加熱實現(xiàn)。預熱后的空氣分三部分,一部分通過爐膛下部(爐排上部)進入爐膛,一部分通過振動爐排進入鍋爐,一部分通過爐前的螺旋給料機和燃料一起進入鍋爐。經爐膛燃

21、燒后產生的高溫煙氣和飛灰,流過過熱器和省煤器,再流經高壓煙氣冷卻器和低壓煙氣冷卻器,由一臺100%容量引風機將煙氣先吸入旋風除塵器再進入布袋除塵器凈化,最后經120m的煙囪排向大氣,煙囪出口內徑暫定3.3m。6.5.3 主要輔機選擇(每爐)(1) 送風機一臺。(2) 引風機一臺。(3) 爐前給料設備一套。(4) 旋風除塵器。(5) 布袋除塵器。6.5.4 點火油系統(tǒng)(兩爐公用系統(tǒng))本階段,秸稈點火暫按油系統(tǒng)考慮。采用#0輕柴油,初步考慮設置1個50m3的油罐,一臺卸油泵和兩臺供油泵。油區(qū)設置油泵房。6.5.5 空壓機系統(tǒng)(兩臺機組公用系統(tǒng))設置儀用和檢修用壓縮空氣系統(tǒng),空壓機暫按8m3/min

22、兩臺考慮,儀用和檢修用空壓機互用。設置兩臺8m3/min的壓縮空氣凈化裝置。6.5.6 啟動蒸汽(兩臺機組公用系統(tǒng))由附近的金都熱電廠引出一根133×4的啟動蒸汽管道,供本期工程啟動用汽。6.6 燃料運輸系統(tǒng)本工程共2臺機組,每臺機組設置一套燃料運輸系統(tǒng),兩套系統(tǒng)設備參數相同。6.6.1 卸料系統(tǒng)本工程日進車量約220260輛(考慮來車不均衡系數1.3),載重量58t。廠內設2臺30t的電子汽車重車衡和2臺輕車衡用于燃料的計量。裝載黃色秸稈的汽車進廠經過重車衡稱重,同時人工測量秸稈含水量。任何一包秸稈的含水量不得超過25%。合格的秸稈包堆入儲料棚。在儲料棚中設有橋式堆垛起重機(跨度2

23、8.5m,起重量2t)和內燃叉車(堆高3m,起重量1t)卸料,露天儲料場用叉車(堆高3m,起重量1t)進行卸料。6.6.2 儲料設施電廠內設秸稈儲存棚2座,每臺爐1座。棚長100m,寬60m,棚內秸稈包堆成24垛,每垛長10m,寬13m,高6.4m,堆包320包(單包體積為2.5m×1.3m×0.8m,重380kg),每個儲存棚共能儲存黃色秸稈7680包,共計20000m3、2920t,能夠滿足鍋爐燃用4.75天。儲料棚內設橋式堆跺起重機,跨度28.5m,起重量2t,每個儲料棚4臺,共8臺。每個儲料棚設內燃叉車,堆高3m,起重量1t,每棚8臺,共16臺,與橋式堆跺起重機一起

24、完成存料、上料、整備等功能。儲存棚四周封閉,但留有作業(yè)車輛進出大門。棚內設通風、消防、照明等必要的設施。6.6.3 上料系統(tǒng)及運行方式6.6.3.1 上料輸送機:每個儲料棚內設有四條帶式輸送機和四條鏈條輸送機進行上料,鏈條輸送機由鍋爐廠配套供貨。上料時,通過橋式堆垛起重機或叉車將秸稈包放在帶式輸送機上,帶式輸送機技術參數為:B=1400mm,V=1.00m/s,Q=400m3/h。秸稈包通過帶式輸送機傳送至鏈條輸送機后進入鍋爐的進料系統(tǒng)。6.6.3.2 帶式輸送機設有速度、拉繩開關等保護元件。6.6.3.3 系統(tǒng)采用程控和就地兩種控制方式,程控同時具有遠方一對一控制功能,采用工業(yè)電視進行監(jiān)控。

25、6.6.3.4 系統(tǒng)采用三班制運行,每班設備實際運行時間不大于6小時。6.6.4 存在問題業(yè)主需進一步確定廠外儲存堆積場的儲量和位置。6.7 化學水處理系統(tǒng)6.7.1 水源水質:電廠鍋爐補給水、循環(huán)水水源為地下水;本設計方案依據業(yè)主提供的水質,其重要參數如表6.7.1-1 表6.7.1-1項 目mg/l項 目mg/l項 目mg/lNa+98.6CL-21.5暫時硬度329K+12.6SO42-36.9PH7.4Ca2+105HCO3-401耗氧量2.1Mg2+36總硬度414細菌數4(個/L)6.7.2 鍋爐補給水系統(tǒng):根據水質特點,為了保證鍋爐補給水處理系統(tǒng)的出水水質,滿足擬安裝機組對汽水品

26、質的要求,鍋爐補給水系統(tǒng)擬采用如下工藝:地下水加熱、接觸混凝雙介質過濾器保安過濾器反滲透強陽離子交換器除二氧化碳器中間水箱強陰離子交換器混合離子交換器鍋爐補給水鍋爐正常補給水量為30.6t/h,系統(tǒng)正常出力31.5t/h,按系統(tǒng)正常出力150選擇反滲透,控制方式為程序控制。鍋爐補給水原則性系統(tǒng)圖見37-F1771K-H-016.7.3 循環(huán)水處理系統(tǒng):根據環(huán)評要求和全廠水量平衡,循環(huán)冷卻水補充水處理系統(tǒng)擬采用以下方案:加酸、加穩(wěn)定劑、阻垢劑協(xié)和處理。循環(huán)水濃縮倍率基本維持在3倍左右,排污率為0.578%。對于水中細菌及藻類的處理采用定期投加殺菌滅藻劑。6.7.4 主廠房熱力系統(tǒng)加藥和汽水取樣系

27、統(tǒng)加藥系統(tǒng)包括:給水加氨、加聯(lián)氨、爐水加磷酸鹽。每套裝置為一箱兩泵式。給水加氨、加聯(lián)氨裝置為自動控制方式,爐水加磷酸鹽裝置為手動控制方式。本工程設集中水汽取樣分析裝置一套,用于監(jiān)督水汽品質。6.7.5 啟動鍋爐房啟動鍋爐房設給水加氨、爐水加磷酸鹽裝置各一套。6.7.6 油處理系統(tǒng)本期工程不設集中油處理室和露天油庫,只設一臺真空濾油機,用于絕緣油處理。6.7.7 關于水質說明:下一階段水質報告仍需進一步落實,待水質落實后 ,水處理系統(tǒng)將做相應調整。水質全分析報告見附表6.7.7-1水質全分析報告 表6.7.7-1 工程名稱: 取樣深度: 取樣日期: 年 月 日取樣名稱: 樣品外觀: 分析日期:

28、年 月 日取樣水溫: 水樣編號項 目mg/lmmol/l項 目mg/lmmol/l陽離子Na+98.64.29硬度全硬度414K+12.60.32永久硬度85Ca2+1055.25暫時硬度329Mg2+363負硬度NH+0.160.01酸堿度甲基橙堿度329Fe3+0.16酚酞堿度Fe2+酸度Al3+pH值7.4Ba2+游離CO2Sr2+侵蝕性CO2總計252.5212.78溶解固型物340陰離子CL-21.50.61耗氧量2.1SO42-36.90.77全固型物OH-懸浮物CO32-00活性SiO2HCO3-4016.57非活性硅SiO2NO3-0.860.012鐵鋁氧化物NO2-電導率(2

29、5,s/cm)430總細菌含量(個/L)4總計460.267.9626.8 熱力控制6.8.1 熱工自動化水平6.8.1.1 采用機、爐、電集中控制,在少量就地操作和巡回檢查配合下在單元控制室實現(xiàn)機組的啟停、運行工況監(jiān)視和調整以及事故處理。6.8.1.2 在單元控制室內,操作員站的LCD和鍵盤/鼠標是運行人員對機組監(jiān)視與控制的中心。單元機組采用一人為主,兩人為輔的運行管理方式。6.8.1.3 機組的監(jiān)視與控制主要由分散控制系統(tǒng)(DCS)來實現(xiàn)。分散控制系統(tǒng)(DCS)包括:數據采集系統(tǒng)(DAS)、模擬量控制系統(tǒng)(MCS)、順序控制系統(tǒng)(SCS)、鍋爐安全保護系統(tǒng)(FSSS)、電氣控制系統(tǒng)(ECS

30、)。此外,還將機組的空冷控制系統(tǒng)、鍋爐吹灰程控、循環(huán)水控制、空壓機房控制、燃油泵房控制納入DCS。6.8.1.4 順序控制系統(tǒng)(SCS)設計以子功能組級為主。6.8.1.5 隨主輔機設備本體成套供應及裝設的檢測儀表和執(zhí)行設備,應滿足機組運行、熱工自動化系統(tǒng)的功能及接口技術等要求。6.8.2 控制方式6.8.2.1 根據單元制機組的熱力系統(tǒng)特點,考慮采用機、爐、電集中控制方式。集中控制室、工程師室及電子設備間布置在B、C框架運轉層上。6.8.2.2 單元控制室內機組的輔助控制盤面和控制臺面設計按爐機電順序排列。6.8.2.3 以LCD和鍵盤/鼠標為機組主要監(jiān)控手段,LCD和鍵盤/鼠標以及緊急的事

31、故處理用的后備監(jiān)控設備布置在操作臺上,機組后備盤上設置少量必要的后備監(jiān)視儀表、熱工信號和工業(yè)電視等。當分散控制系統(tǒng)(DCS)發(fā)生通訊故障或操作員站全部故障時,可通過后備監(jiān)控設備實現(xiàn)安全停機、停爐。安裝在操作臺上且獨立于DCS的緊急安全停機、停爐所必需的后備監(jiān)控設備主要有:交、直流潤滑油泵、真空破壞門、事故放水門以及手動停機、停爐、解列發(fā)電機等操作按鈕。6.8.2.4 汽機控制采用純電調,主要完成汽機轉速控制、負荷控制、超速保護等功能;汽機本體監(jiān)測(TSI)監(jiān)測軸向位移、軸承振動、脹差、零轉速等重要參數。汽機緊急跳閘系統(tǒng)(ETS)采用雙工PLC實現(xiàn)。6.8.2.5 集控室、工程師室、電子設備間下

32、均設有電纜夾層。6.8.2.6 鍋爐側的變送器相對集中于就地設置的保溫箱內,汽機、除氧給水系統(tǒng)的變送器則視具體情況就地相對集中安裝。不設變送器小室。6.8.2.7 設置獨立于分散控制系統(tǒng)(DCS)的常規(guī)報警系統(tǒng)。6.8.2.8 分散控制系統(tǒng)(DCS)留有與MIS的接口以備今后擴展之用。同時考慮留有與汽輪機數字電液控制系統(tǒng)(DEH)的通訊接口。6.8.2.9 對某些僅用于機組啟停但不經常監(jiān)視的參數,如金屬溫度、線圈溫度、鐵芯溫度等擬采用遠程I/O站完成,并以通訊方式接入分散控制系統(tǒng)。6.8.2.10 本工程擬設置閉路電視系統(tǒng),對廠區(qū)內的重要設備及地點進行安全監(jiān)視。6.8.2.11 輔助車間及系統(tǒng)

33、(如:灰、渣處理、化學補給水處理及公用水泵房等)根據工藝系統(tǒng)的劃分和地理位置,共設灰、水處理兩個控制室。合并控制系統(tǒng)及控制點,每個控制點采用程序控制,即PLC上位機形式。6.8.2.12 循環(huán)水泵房、空壓機房、燃油泵房控制和監(jiān)視納入分散控制系統(tǒng)(DCS),按無人值班考慮。6.8.2.13 化學水處理及除灰、渣程控系統(tǒng)留有與DCS的接口。以便將信息送至DCS進行監(jiān)視。6.8.2.14 啟動鍋爐房采用車間控制方式。6.8.3 主要熱控設備的選型原則² DCS采用成熟、可靠、有同類工程良好應用業(yè)績的硬件系統(tǒng)和工程實力強、工程經驗豐富、工程業(yè)績好的系統(tǒng)總包承包商。² 汽機電液控制系

34、統(tǒng)(DEH)、汽機本體監(jiān)測儀表系統(tǒng)(TSI)、汽機緊急跳閘系統(tǒng)(ETS)隨汽輪機配供。² 可編程序控制器(PLC)選用進口產品,并盡可能做到全廠統(tǒng)一;² 變送器選用智能型產品;² 用于閉環(huán)調節(jié)的執(zhí)行機構采用進口產品;² 全廠閥門電動裝置統(tǒng)一采用引進技術一體化系列產品。² 熱力實驗室僅購置維護所需的設備。6.9 主廠房布置6.9.1 概述本工程為燃燒秸稈鍋爐,常規(guī)抽凝式汽輪機。本工程不同于常規(guī)電廠(主廠房采用四列式布置,主廠房按汽機房、除氧間、煤倉間、鍋爐房順序排列),而是主廠房采用三列式布置,依次為汽機房、除氧間和鍋爐房,且汽機房和除氧間布置在

35、鍋爐房的右側(從爐前看),尾部煙道從爐后的側面引出,垂直鍋爐中心線布置,依次設置有旋風除塵器、布袋除塵器、送風機和引風機,兩爐共用一個煙囪。爐前布置秸稈上料庫,凝汽器循環(huán)冷卻水管道經汽機房A列柱接進/出。汽輪發(fā)電機采用縱向布置。主廠房基本柱距采用6m,但為了節(jié)約空間,部分柱距不等距布置,檢修區(qū)柱距為7m,之后的兩跨依次為8m和4m。這樣既增大了零米檢修空間,方便機組檢修,又使主廠房縱向的總空間大大節(jié)約,節(jié)省投資。主廠房主要尺寸見表6.9.1-1。表6.9.1-1主廠房主要尺寸表車間名 稱單位數 據汽機房柱距m10×6.01×7.01×8.01×4.0跨度

36、m18.0加熱器平臺m4.30運轉層標高m8.00行車軌頂標高m15.5行車跨度m16.5屋架下弦標高m18.3廠房總長度m80.2除氧層柱距m10×6.01×7.01×8.01×4.01×8.0跨度m8.00電纜夾層標高m4.30運轉層標高m8.00管道層標高m12.10除氧層標高m14.0廠房總長度m88.2鍋爐房柱距m4×6.01×4.51×7.51×4.02×5.02×7.01×8.0運轉層標高m8.0廠房總長度m88.2(包括中間不連接部分)6.9.2 汽機房汽機房

37、跨度18m,總長80.2m。汽輪發(fā)電機組為縱向布置,機頭分別朝向1號柱,另一臺機組鏡像布置,機頭朝向14號柱,汽輪發(fā)電機中心線距A列為7.5m。汽機房底層7號至8a號柱之間約有12m寬作為檢修場地。高壓加熱器落地布置,低壓加熱器布置在4.30m 高的中間層加熱器平臺。電動給水泵布置在汽機房底層B列柱側。凝結水泵布置在零米機頭方向。主油箱布置在靠近A列柱的平臺上,潤滑油泵和冷油器靠近主油箱布置在零米。射水箱和射水泵布置在零米。運轉層標高8.00m。汽機房設行車一臺,作汽機、高加、低加、給水泵、冷油器等檢修用6.9.3 除氧間零米布置開關柜、蓄電池等電氣設備,4.3m為電纜夾層,12.1層為管道層

38、,14m層布置除氧器和暖通空調設備。8m運轉層9號柱至11號柱之間為兩機組共用的機爐控制室;4號柱至8a柱、11號柱至15號柱之間為電子設備間和繼電器室;1號柱至2號柱之間和8a柱至9號柱之間為樓梯間。6.9.4 鍋爐房鍋爐采用全封閉布置。送風機分別封閉布置在兩爐之間。旋風除塵器、布袋除塵器露天布置在爐后一側。吸風機封閉布置。6.9.5 起吊設施汽機房設行車一臺,起吊重量30t/10t,除起吊汽輪機大蓋及發(fā)電機轉子外,給水泵、低壓加熱器及高壓加熱器芯子均能起吊。吸風機、送風機設單軌手拉葫蘆起吊。6.10 土建部分6.10.1 地基基礎根據可研階段巖土工程勘測報告書,場址區(qū)上覆地層為第四系上更新

39、統(tǒng)沖、洪積層(Q3al+pl),巖性主要為黃土狀土、粘性土、砂土及部分淤泥質土。根據現(xiàn)場調查及搜集資料,現(xiàn)將場地地層特征描述如下: 黃土狀粉質粘土:黃褐、灰黃等色,可塑狀態(tài)為主,局部硬塑狀態(tài),稍濕濕。初步判定該層土局部具有濕陷性。該層厚度一般5.0015.00m。地基土承載力特征值建議采用:fak130160kPa。 粉質粘土:灰、灰褐等色,濕很濕,軟塑可塑狀態(tài),局部夾淤泥質土。該層層厚5.0010.00m。地基土承載力特征值建議采用:fak110130kPa。淤泥質粉質粘土:灰、灰褐、灰黃等色,濕,軟塑狀態(tài),厚度不詳。地基土承載力特征值建議采用:fak90110kPa。 中細砂:黃、黃褐等色

40、,中密狀態(tài)為主,局部稍密,濕飽和。該層層厚2.005.00m。地基土承載力特征值建議采用:fak160200kPa。 粗砂:灰黃、淺黃等色,中密密實,飽和。該層層厚不詳,據調查一般大于5m。地基土承載力特征值建議采用:fak200250kPa??碧缴疃葍葓龅氐叵滤愋蜑榈谒南悼紫稘撍吧暗[層微承壓水,含水層主要為砂層和砂礫石組成??睖y期間地下水穩(wěn)定水位埋深8.0010.00m,年變幅約13m。初步判定場地地下水對混凝土無腐蝕性。該區(qū)最大凍土深度為2.13m。該廠區(qū)、層土不能滿足對承載力及變形要求較高的重要建(構)筑物(如主廠房、煙囪等)的要求,須采用人工地基。初步確定對地基做以下處理:主廠房、

41、煙囪及爐后支架等擬采用DDC灰土樁處理地基,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其它建、構筑物擬以層黃土狀粉質粘土為持力層,采用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或條形基礎,砌體結構采用毛石帶形基礎。6.10.2 主要生產建(構)筑物的布置及結構選型本期主廠房按高溫高壓抽凝式汽輪發(fā)電機組進行設計,裝機容量2×25MW。主廠房設計為汽輪發(fā)電機組縱向布置方案。主廠房按汽機房、除氧間、鍋爐房順列布置,列柱汽機房屋蓋除氧間框架鍋爐房屋蓋列柱橫向組成框、排架結構體系,汽機房外側柱、除氧間縱向、鍋爐房外側柱為框架體系。汽機房跨度為18m,除氧間跨度為8m,縱向柱距為6.0m,汽機房縱向長度為80.2m。除氧煤倉間長度為88

42、.2m。鍋爐房跨度26.6m,縱向長度36米,兩臺鍋爐單獨布置。汽機房運轉層標高8.0m,汽輪發(fā)電機縱向島式布置,屋架下弦最低標高為18.4m。除氧間四層布置:電氣工作段、備用段等布置在0米層,4.3米層為夾層,8.0米為運轉層,除氧器布置在14.0米層。鍋爐房運轉層標高8.0m,屋架下弦最低標高為28m。皮帶棧橋從鍋爐房固定端D列進入主廠房。鍋爐島由設備廠家負責設計并供貨。集控室布置在主廠房除氧間運轉層。主廠房A列柱、除氧間框架、D列柱等構件均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結構;汽機房平臺、除氧間樓板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板;汽機房屋蓋采用單坡組合H型鋼梁、鋼支撐體系,屋面板采用帶保溫壓型鋼板;吊車梁采用預

43、制鋼筋混凝土吊車梁;汽輪發(fā)電機基座為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大板式底板;鍋爐房屋蓋采用雙坡鋼屋架、鋼支撐體系,屋面板采用帶保溫壓型鋼板;汽機房、鍋爐房山墻采用鋼筋混凝土抗風柱、現(xiàn)澆框架結構;圍護結構運轉層以下采用砌體封閉,運轉層以上采用帶保溫壓型鋼板封閉。鍋爐補給水處理室及化驗樓:建筑面積1325m2。鍋爐補給水處理室橫向采用鋼筋混凝土排架結構,縱向框架結構,屋面梁為預制鋼筋混凝土薄腹梁,預應力預制槽型屋面板,毗屋為框架結構,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化驗樓為框架結構;中間設變形縫滿足規(guī)范要求燃料輸送系統(tǒng)建筑主要包括:輸送棧橋、秸稈儲存棚、汽車衡等。棧橋采用鋼筋混凝土支架、鋼桁架+鋼檁條+壓型鋼板做

44、底模的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橋面板結構體系。側墻、屋面采用保溫型壓型鋼板,保溫材料采用巖棉或玻璃絲棉,支架柱基礎采用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秸稈儲存棚采用鋼筋混凝土排架結構,鋼屋架、預制鋼筋混凝土槽形屋面板,圍護結構采用砌體封閉。汽車衡控制室采用砌體結構。煙囪高度120m,出口內徑3.3m,采用鋼筋混凝土煙囪,兩側各設煙道口與煙道相連,由于目前尚無煙氣資料,煙囪及煙道內側防腐構造及防腐措施待下階段確定。鋼煙道支架、引風機檢修支架為現(xiàn)澆混凝土框架結構,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電除塵器基礎采用鋼筋混凝土筏板基礎;電除塵器支架為鋼結構由設備廠供貨。輔助、附屬建筑物包括:辦公樓850m2、檢修間及材料庫600m2、單

45、身公寓及食堂1100m2,其中單身公寓800m2,食堂300m2,主傳達室40m2,次傳達室30m2。6.10.3 抗震措施本工程地震基本烈度為6度,相應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建筑場地類別為III類,根據火力發(fā)電廠土建結構設計技術規(guī)定(DL-5022-93)、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電力設施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260-96)有關規(guī)定采取抗震構造措施。6.11 供、排水系統(tǒng)6.11.1 循環(huán)冷卻水系統(tǒng)根據水源條件,本工程供水系統(tǒng)擬采用帶冷卻塔的二次循環(huán)供水系統(tǒng)。系統(tǒng)流程為:循環(huán)水泵循環(huán)水進水管凝汽器及輔機循環(huán)水回水管冷卻塔回水溝吸水井循環(huán)水泵。循環(huán)水量見表6.11

46、.1-1。表6.11.1-1 循環(huán)水量表序號機組容量(MW)凝汽量(t/h)凝汽器水量(m3/h)輔機水量(m3/h)需水量(m3/h)12×25162.8976897010738循環(huán)水泵的主要規(guī)范暫定為:Q2684.53415.4m3/h,H1816m。循環(huán)水泵房擬布置在主廠房A列柱外,呈毗屋式布置。循環(huán)水泵房由檢修場地及水泵安裝場地組成,擬建2座循環(huán)水泵房,每座安裝2臺循環(huán)水泵,進出口配電動蝶閥。循環(huán)水回水母管擬采用1條1320×10焊接鋼管,循環(huán)水回水溝擬采用1條雙孔暗溝,斷面為21.0m×1.8m。冷卻塔可采用逆流式自然通風型或機械通風型,本次設計暫按自然

47、通風冷卻塔考慮,待階段再進行塔型比選。初步估算,本工程可選用一座2000m2逆流式自然通風冷卻塔,采用內、外圍水槽分區(qū)供水,主水槽呈十字型分布,擬采用塑料填料。6.11.2 補給水系統(tǒng)6.11.2.1 補給水量本工程補給水量見表6.11.2-1。表6.11.2-1 補給水量表序號項目需水量(m3/h)回收水量(m3/h)實耗水量(m3/h)1冷卻塔蒸發(fā)損失13501352冷卻塔風吹損失5053冷卻塔排污損失620624鍋爐補給水系統(tǒng)350355主廠房工業(yè)用水10086146化學取樣冷卻水303007暖通用水1018生活水處理用水0.400.49生活用水32.40.610未預見用水1501511

48、總計386.4118.4268由上表可看出,本工程2×25MW機組夏季平均補給水量268m3/h,用水指標約1.489m3/s.GW。6.11.2.2 補充水系統(tǒng)本工程以地下水為水源,擬采用打深井的取水方式。地下水入廠后分成三路,一路接入生活消防及工業(yè)水池;一路接入鍋爐補給水系統(tǒng);另一路接入循環(huán)水系統(tǒng)。深井的位置、深度、井徑等參數待得到供水水文地質勘測報告后再定。6.11.3 廠區(qū)給排水系統(tǒng)廠區(qū)給水系統(tǒng)包括生活消防給水系統(tǒng)和工業(yè)給水系統(tǒng),排水系統(tǒng)包括生活污水與工業(yè)廢水合流排水系統(tǒng)、雨水系統(tǒng)。6.11.3.1 給水系統(tǒng)本工程在廠內設一座1000m3生活消防水池、一座600m3工業(yè)水池、

49、一座公用水泵房。公用水泵房內布置2臺工業(yè)水泵、1套變頻調速生活供水設備、2臺消防水泵。6.11.3.2 排水系統(tǒng)本工程擬采用生活污水與工業(yè)廢水合流排放及雨水單獨排放的分流制系統(tǒng),生活污水與工業(yè)廢水經合流污水管匯集至廠區(qū)排水泵房,然后送入污水處理站,處理后回用;雨水經雨水管匯集至廠區(qū)排水泵房,由排水泵排出。排水泵房內布置2臺工業(yè)廢水泵,2臺雨水泵。6.11.3.3 污水處理系統(tǒng)本工程的廢水主要包括:工業(yè)廢水、酸堿廢水、含油廢水及生活污水等。將按照“清污分流”、“一水多用”的原則對各類廢水進行處理,經各處理系統(tǒng)處理后的廢水重復利用,不能復用的排放。對生活污水和工業(yè)廢水擬采用接觸氧化處理工藝,處理后

50、回用,擬選用2套接觸氧化處理設施。對酸、堿性廢水擬采用中和處理,處理至pH值達69。6.12 除灰系統(tǒng)6.12.1 灰渣量根據黃色秸稈分析資料及燃料量,計算的灰渣量如表6.12.1-1所示:設計煤種灰渣量表 表6.12.1-1灰渣量裝機容量每小時灰渣量(t/h)日排灰渣量(t/d)年排灰渣量(104t/y)灰量渣量灰渣灰量渣量灰渣灰量渣量灰渣一臺爐0.870.581.4519.1412.7631.900.4790.3190.798兩臺爐1.741.162.9038.2825.5263.800.9580.6381.596注:1.表中日利用小時數按22小時計,年利用小時按5500小時。2.灰渣分配

51、比:灰按灰渣總量的60計算,渣按灰渣總量的40計算。6.12.2 綜合利用秸稈燃燒后所產生的底灰、炭灰含有豐富的鉀、鎂、磷和鈣等營養(yǎng)元素,是一種優(yōu)質有機肥料。本工程所產生的灰渣可全部作為肥料用于當地農田,既節(jié)約了農民在化肥購買上的消費,減輕農民負擔,也實現(xiàn)灰渣的綜合利用。6.12.3 灰場秸稈燃燒所產生的灰渣可作為一種優(yōu)質有機肥料用于當地農田,可實現(xiàn)灰渣全部綜合利用,故本期工程不設專用灰場。6.12.4 除灰渣系統(tǒng)主要設計原則(1)除灰、渣系統(tǒng)采用分除方案。(2)灰、渣考慮全部綜合利用。(3)除灰系統(tǒng)采用埋刮板輸送機輸送干灰至儲灰倉,經加水調濕后 的灰渣用汽車外運至綜合利用用戶。(4)除渣系統(tǒng)采用鏈式輸送機輸送濕渣至儲渣場,用汽車外運至綜合利用用戶。(5)除灰渣系統(tǒng)設計應充分考慮節(jié)約用水。6.12.5 除灰渣系統(tǒng)方案6.12.5.1 除灰系統(tǒng)方案除灰系統(tǒng)工藝流程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