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學校德育實效性的實踐研究報告課題方案_第1頁
提高學校德育實效性的實踐研究報告課題方案_第2頁
提高學校德育實效性的實踐研究報告課題方案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提高學校德育實效性的實踐研究課題方案一、課題的研究背景1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指出:“要切實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主動適應新形勢的要求,針對不同年齡學生的特點,調整和充實德育內容,改進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敝泄仓醒雵鴦赵簭娜娼ㄔO小康社會的戰(zhàn)略高度出發(fā),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要求我們切實改進學校德育工作,廣泛開展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和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道德實踐活動,積極營造有利于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良好輿論氛圍和社會環(huán)境,不斷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思想道德建設的

2、改進創(chuàng)新,重點在充分體現(xiàn)時代性、準確把握規(guī)律性、大力增強實效性三個方面狠下功夫。”2市場經濟的急劇發(fā)展,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yè)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樣化,為少年兒童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更加廣闊的空間,與社會進步相適應的新思想新觀念正在豐富著他們的精神世界。與此同時,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假冒偽劣、欺騙欺詐活動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xiàn)象沉渣泛起,成為社會公害;一些成年人價值觀發(fā)生扭曲,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滋長,以權謀私等消極腐敗現(xiàn)象屢禁不止等等,也給少年兒童的成長帶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互聯(lián)網(wǎng)等新興媒體的快速發(fā)展,給少年兒童學習和娛樂開辟

3、了新的渠道。與此同時,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過網(wǎng)絡傳播,腐蝕他們的心靈。這些狀況需要我們面對現(xiàn)實,加強對學生主體意識、 價值觀念、社會態(tài)度等方面引導,提高學生自身的道德辨析、自我教育能力,使他們逐步學會正確地分析各種社會意識、社會行為,以社會主義道德規(guī)范要求自己來實現(xiàn)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的要求。3目前,少年兒童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還存在許多不適應的地方和亟待加強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一是全社會關心和支持少年兒童思想道德建設的風氣尚未全面形成,還存在種種不利于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和消極因素;二是學校教育中重智育輕德育、重課堂教學輕社會實踐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推進素質教育的任務艱巨;三是隨著人員流動性加大

4、,一些家庭放松了對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長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獨生子女的觀念和方法上存在誤區(qū),給少年兒童教育帶來新的問題;四是少年兒童思想道德建設在體制機制、思想觀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還有許多與時代要求不相適應的地方。這些都需要我們更新觀念,進行教育創(chuàng)新。二、課題的概念界定。德育是教育者根據(jù)一定社會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規(guī)律,采用言教、身教和受教育者道德實踐等有效手段,通過內化和外化,發(fā)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幾方面素質的系統(tǒng)活動過程。德育的實效性,是指按照教育規(guī)律和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規(guī)律,通過通過有效的教育形式、方法、途徑和實實在在的教育內容提高學校德育預期目標要達到的程

5、度和學生對學校德育預期目標的接納程度。本課題研究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為基點,根據(jù)初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認知規(guī)律、情感因素,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充分挖掘和整合各學科教材德育教育內容,切實做好學校德育教育工作,最大限度、最大效率地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促進學生的生命發(fā)展,為構建和諧校園奠定基礎。三、課題的理論依據(jù)。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德育過程的四個基本環(huán)節(jié)是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其中道德認識為人們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表現(xiàn)奠定基礎,道德情感為人們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表現(xiàn)提供動力性精神力量,道德意志為人們思

6、想品德的形成和表現(xiàn)提供調節(jié)性精神力量,道德行為是人們形成和表現(xiàn)思想品德的關鍵。學生思想品德形成,是學生主體接納外界各種刺激影響,通過自身的能動作用逐步形成的。其內在因素包括接納程度、內化過程、行為需求程度和行為穩(wěn)定程度。學生接納程度是學生內化過程的標志,學生的行為需求是制約行為穩(wěn)定程度的內在依據(jù),學生行為的穩(wěn)定程度是衡量學生內化程度和接納程度的標尺。個體的德性形成,是不可能僅僅通過認知層面“關于道德”知識的掌握而實現(xiàn)的。對于個體而言,其道德知識能否成為道德觀念,主要取決于其情感的投入程度。生命教育理論認為:學校教育在個體德育形成過程中起著基礎性奠基的重要作用。道德教育在本質上是人格的、生命的、

7、完整生活質量的教育,這種教育是不可能離開智育、美育等其它各育的。它必須依托其它各育而存在,以諸育為載體,而且諸育中也應該滲透道德教育。道德具有情感性,它在轉化成人的德性、美德時就不同于人們認識、學習知識的過程,它必須要有情感上的認同、接納,否則道德是不會真正內化為人的品德的。正所謂“行道而得之于心謂之德”。而這種情感的產生離不開學生真實的體驗。四、課題研究的目標。1從提高理論修養(yǎng)和豐富實踐經驗兩個層面打造我校德育教師隊伍,進一步完善我?!叭珕T德育”的機制。2從實效性和可操作性兩個方面進一步完善我校的德育目標、充實德育內容、探索德育途徑、創(chuàng)新德育手段,提高德育效率。五、課題研究的內容。(一)影響

8、德育實效性的因素的研究。本課題著重從社會、家庭、學校三個方面研究影響德育實效性的因素1、影響德育工作實效性的社會因素:社會的日益商品化也導致了全社會價值取向的功利性和社會心態(tài)的浮躁,學生在價值取向上會日益功利化,缺乏理性,不講奉獻,只求利益;在道德觀念上集體主義觀念和責任意識漸趨淡??;在社會生活中往往會急功近利和貪圖享樂。網(wǎng)絡社會對學校德育工作的影響,網(wǎng)絡卻具有多元性和虛擬性的特點。當尚未獲得免疫力的學生接觸到不健康的網(wǎng)站時,其身心健康所受到的損害是顯而易見的。社會的法制化在為教育的實施提供保障的同時,法律法規(guī)的滯后又使學校對于學生不良行為的教育處理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軟肋。隨著人們的法律意識、

9、維權意識日益增強,我們就會越來越小心謹慎。對學生發(fā)生意外傷害的恐懼,也使我們不敢放手開展群體活動,更不敢將學生帶出校園,而德育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它的實踐性,當?shù)掠顒颖痪窒拊谛@和課堂內時,德育的實效性就大打折扣了。2、影響德育實效性的家庭因素家庭對孩子的過分關愛,容易造成學生人格缺損?!皢栴}家庭”的日益增多,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傷害。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與現(xiàn)代教育的矛盾。3、影響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學校因素:學校的德育工作仍存在三大誤區(qū):德育是德育工作者的事情。 德育方式的單一和陳舊。我們的德育工作往往過分倚重于耳提面命的灌輸,輔之以各種規(guī)矩的制定和對過失學生的批評懲戒,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10、忽視了學生良好道德行為養(yǎng)成的規(guī)律。德育活動形式重于內容。學校的德育工作越來越多地染上了功利主義頑疾,學校德育工作的不落實、走形式是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在許多德育活動中,組織者對于其新聞性的關注遠甚與對實效性的關注。目前,很多學校都有心理咨詢室或心理研究室,這其中有很多在轟轟烈烈的開張過后就沒有了下文。在學生的眼里德育活動就成了好玩的做秀,或可憎的作假,如果學生將德育活動都當成了做秀,我們的德育活動就變成了兒戲或虛偽。(二)聯(lián)系實際,確立德育目標和內容的實踐研究。根據(jù) 國家教育委員會發(fā)布的中學德育大綱(試行) ,結合我校實際和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水平,確立我校的德育目標和內容,本課題著重研究德育目標如

11、何體現(xiàn)整體性、層次性、階段性,著重研究德育內容的系統(tǒng)性、繼承性、穩(wěn)定性、具體性。(三)德育實效性的途徑和手段實踐研究1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德育實效性的實踐研究通過參與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讓學生獲得服務他人,服務社會,實現(xiàn)價值的真實感受,知道做一個合格公民必須遵守社會主義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使自己養(yǎng)成文明禮貌,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優(yōu)秀品質,做一個好公民。根據(jù)各年級的德育內容和學生的身心特點,安排系列活動,如(1)扮演一個職業(yè)角色,如商販、工人等,體驗該職業(yè)的偉大;(2)做小小服裝設計師,感受創(chuàng)造美的愉悅,培養(yǎng)正確的審美觀;(3)走進高科技企業(yè),體驗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對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

12、,從小培養(yǎng)愛科學,勇于創(chuàng)新的品質;(4)走近弱勢群體,感受他們的生活,如“敬老院的一天”、“做一天盲人”等,體驗弱勢群體生活的不易,培養(yǎng)愛心和同情心,為他們做實事;(5)開展和西部少年手拉手的活動,加強東西部少年兒童之間的交流,增強建設祖國的責任感、使命感;(6)開展社會公益活動,感受環(huán)境對我們的重要性。注意研究活動實施的過程和細節(jié)對學生的道德影響。2通過心理輔導,提高德育實效性的實踐研究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中學生往往會在需要與可能之間產生矛盾,引起心理沖突;在需要與目標之間產生矛盾,引起心理壓力;在壓力與隨力之間產生矛盾,引起心理對抗。這些矛盾激化的結果,容易導致青少年的心理障礙。所以,我們要助人

13、自助,教會中學生自我調節(jié),以減少沖突,降低壓力,轉移對抗,達到新的心理平衡,從而提高德育的實效性。相關研究表明,中學生常見的心理障礙大致有兩類:()有輕微心理失調。如有的學生情緒波動,時而熱情豪放,時而郁郁寡歡;有的學生脾氣暴躁,冒險逆反;有的學生孤獨寂寞,意志消沉,有的學生依賴從眾,情感脆弱;有的學生自卑煩惱,多思多慮;有的學生嫉賢妒能,難以自控;有的由過分緊張、焦慮而引起學習困難,有的由體象變化、異性交往、情感誤區(qū)引起青春煩惱等等。()有輕度心理疾病。如神經衰弱,社交恐怖癥,緊張焦慮癥,強迫癥、抑郁癥、神經性厭食癥,或由人際危機、情感危機、學習危機引起輕生念頭等等。當然,還有一類是嚴重的精

14、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癥、精神幼稚?。ǖ湍埽?,情感性精神病乃至變態(tài)人格、性變態(tài)等等。這些人已無法從事正常的學習和活動,需住院或長期治療。但是我們的心理輔導重點應該放在第一類心理障礙上,因為它是大量存在的,但往往為人們所忽視,它不僅構成對心理健康的嚴重威脅,而且潛伏著進一步惡化的危險。為此,更要給予認真的咨詢與矯治。 因此,本課題需要研究預防中學生心理障礙的具體措施,如:(1)加強心理教育:這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基本形式,其最終目的是保護和促進人的身心健康。因此,講課內容不僅是普及心理衛(wèi)生知識,還要矯正學生心理困惑的認識結構。為講課有針對性,必須通過座談,了解學生對心理保健知識的掌握、要求和問題;通

15、過調查測試,分析受試者的心理障礙、偏異情況,然后講知識、講保健、還可以與學生共同對心理問題進行剖析交流、專題討論,以聯(lián)系實際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與修養(yǎng)的教育。(2)加強心理咨詢:這是幫助受詢者克服在人生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心理障礙,使他們能適應社會生活,處理好人際關系,順利完成社會角色轉移。心理咨詢要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在于咨詢員對來訪者要給予信任,給予理解,給予換位(即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咨詢過程中,咨詢員還要動之以情,要遵循聆聽(讓受詢者宣泄)、(有些深層內容要絕對保密)、疏導(對其提出的特殊問題作面對面的指導)原則。相互信任是咨詢取得成功的基礎。咨詢過程是雙方情感和心理交流的過程,只有這樣方能

16、取得消除精神壓力,達到心理轉化的效果。(3)加強心理治療:心理醫(yī)生有意識地和困于心理問題的患者建立關心、尊重、了解和指導的關系,并依他那問題的需要,使用適當?shù)男睦沓C治方法,減輕或消除個案的不適應的心理現(xiàn)象及行為,培養(yǎng)適應習慣,促進健全成熟的人格發(fā)展。3通過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提高德育實效的實踐研究進一步辦好“家長學?!?,各班選擇關心教育事業(yè),關心學校,關心孩子的家長成立家長委員會,經常與班主任聯(lián)系,及時提供德育工作信息,并總結推廣家教經驗,讓所有家長,共同關心孩子健康地成長。可指導學生參與家庭生活和家務勞動,讓他們了解每一個成員對家庭的責任和義務,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幫著做,

17、學習與家人進行交流和溝通,感受親情和溫馨,培養(yǎng)孝敬長輩,自立自強的品質??芍刈寣W生個人體驗 :(1)幫助父母做家務;(2)星期天體驗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學習安排一家人的生活;(3)和父母談心,學會與家人進行交流和溝通;(4)和父母一起走親訪友,掌握必要的交往技能,體驗親情和友情;(5)跟爸媽上一天班,體驗父母工作的辛勞;(6)做家庭環(huán)保小能手,為保護環(huán)境做出自己的貢獻。進一步借助“關公委”和“退協(xié)”的力量,研究指導德育工作以及協(xié)調備方面的關系。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宏觀指導和家長、教師的微觀教育作用,形成學校、家庭、社會齊抓共管的良好德育工作新局面。與相關單位建立共建關系,如區(qū)檢察院、區(qū)消防大隊、區(qū)

18、武警中隊、派出所,聘請法律工作者為我校法制副校長,大大促進了學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和發(fā)展。同時,建立社會實踐基地。不定期地組織學生參加基地活動,使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為今后走上社會、報效祖國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通過學校、家庭、社會緊密配合,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的德育工作網(wǎng)絡。4通過課堂教學滲透,提高德育實效性的實踐研究明確掌握知識與加強德育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引導他們把個人的學習與祖國的前途聯(lián)系起來,培養(yǎng)他們愛祖國的品德和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就能給學生以巨大的學習動力,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也就是說學科知識是提高學生思想素質的基礎

19、,而學生思想素質的提高反過來會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產生積極的影響。注意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指導,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學生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注意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引導學生知識學習的同時,加強德育指導,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深入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學科教學內容是科學性和思想性的統(tǒng)一。(1)要把德育滲透于學科教學之中,就要根據(jù)學科實際,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識教學與思想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挖掘教材中的已有內容因素,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2)以教材內容為載體,寄寓思想教育因素(3)通過教學內容中的辯證唯物主義因素,對學生進行變化與發(fā)展,對立與統(tǒng)一,現(xiàn)象與本質等辯證觀點的

20、啟蒙教育。(4)通過教學內容與形式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數(shù)學美、科學美教育,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5通過社團活動,提高德育實效性的實踐研究根據(jù)學生興趣,指導學生建立社團組織,開展健康的課外活動,從中滲透德育的內容,如書法興趣小組、美術興趣小組、舞蹈興趣小組、合唱隊、文學社、環(huán)保先鋒、籃球俱樂部、足球俱樂部、英語角等。6通過班集體建設,提高德育實效性的實踐研究推行班級管理民主化、自動化,制定班集體工作目標,開好主題班會,指導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班級風氣,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項教育活動,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學校政教處組織力量根據(jù)各年級的德育任務制定主題班會系列,并搜集素

21、材、編寫活動方案,便于班主任操作。7通過校園網(wǎng)絡建設,提高德育實效性的實踐研究校園網(wǎng)絡德育與傳統(tǒng)德育相比,具有開放性、交互性、趣味性、預見性、能動性等特點,因此本課題應加強尋找校園網(wǎng)絡與德育教育的銜接點的研究,構建以校園網(wǎng)絡為依托的現(xiàn)代化德育教育平臺,主要任務有:搭建網(wǎng)絡平臺的框架、建立網(wǎng)絡德育資源管理小組、尋找使網(wǎng)絡平臺成為德育教育場所的方法。8通過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德育實效性的實踐研究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具有催人奮發(fā)向上、積極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的教育力量。它可以促使學生在一種無形的巨大力量推動下,在積極向上的氛圍中受到激勵、鞭策、健康成長。本課題著重研究校園文化建設的措施,包括:(1)全面開展

22、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大力營造優(yōu)于社會環(huán)境的獨特氛圍,使教育和引導體現(xiàn)在細微之處。扎實開展師德教育,建設熱愛學生、為人師表、教書育人、鉆研教法、不斷探求的優(yōu)良教風。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落實好中小學生守則和中(?。W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建設勤奮努力、積極向上、認真誠信、充滿興趣、樂于探究的良好學風,合理規(guī)劃,創(chuàng)建綠園特色。以新建校園為契機,修建場所著力體現(xiàn)人文精神,以教化、激勵功能為主;突出植物造景的景觀特色,打造精品,做到一步一景,一區(qū)一景,一園一景,營造了多處綠化景觀,園林景觀,為校園植入了自然的文化性格。(2)精心設計,渲染濃郁的文化氛圍。學校對教學樓、科學館、行政樓、教室等建筑物墻面、過

23、道以及校園內一切空曠邊角場地的可視部分進行文化設計,用來配合綠化工作。按校園文化整體審美要求置放名人字畫、警示格言以及本校學生美術作品,形成內容豐富的板報文化、標牌文化。與綠色植物融為一體,使校園散發(fā)濃郁的文化芳香,以此挖掘文化教育底蘊,提高品位,潛移默化,愉悅身心,陶冶情操。學校主要干道與走廊里,設置藝術、教育、科學、文化、環(huán)保、體育等宣傳欄,定期地搞好宣傳報道,舉行攝影、書畫、集郵展覽。(3)加強管理,培育良好的校園精神。要把校園文化建設與依法治教、完善各項規(guī)章制度、嚴格校紀校規(guī)緊密結合起來。利用紀律、輿論等手段約束和制止一切不文明行為,不斷提高依法辦學、依法治教和依法管理的水平,形成良好

24、的校園行為規(guī)范。( 4)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學?;蚰昙壎ㄆ诮M織演講比賽、繪畫比賽等,每學期舉辦一次科技節(jié)、藝術節(jié)、體育節(jié),讓同學們展示各自的才能專長,體驗成功的喜悅和樂趣。另外,結合形勢,適時開展各種教育活動。如:抗戰(zhàn)紀念活動、環(huán)保宣傳活動等。9通過日常行為管理,提高德育實效性的實踐研究根據(jù)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制定“行為習慣千分制競賽”規(guī)則,開展競賽活動,加強值班領導和教師常規(guī)檢查的力度,盡可能使競賽成績客觀、真實地反映班級管理水平和學生行為道德素質。通過競賽加強對學生行為習慣的細節(jié)管理,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審美、學會創(chuàng)新、學會報恩,

25、促他律為自律,培養(yǎng)出負責任的公民。(四)德育實效性的評價激勵機制的實踐研究。1研究德育評價的標準。針對不同年級學生在思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行為表現(xiàn)等方面提出具體的要求規(guī)定,制訂具體的評價標準。 2研究德育評價的原則和方法。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運用各種手段進行激勵,引導學生健康發(fā)展。分層評價學生,如進步成就獎、優(yōu)秀成就獎、杰出成就獎。多方位評價學生,如文明天使、數(shù)學神童、創(chuàng)新先鋒、孝心楷模、運動健將等。多主體評價學生,實行班主任、家長、同學、科任老師、社區(qū)相關人員評價相結合。多方式評價學生,如投以贊許的目光、發(fā)條信息告知家長、發(fā)放優(yōu)點卡、頒發(fā)證書等。即時評價學生,只要發(fā)現(xiàn)學生閃光點,就應把握最

26、好的機會給學生以充分的肯定。六、課題的研究方法。1調查研究法。調查現(xiàn)階段各年級學生思想品德的現(xiàn)狀和影響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的因素。調查的范圍和對象是本校教師、學生、部分家長及社會人士。2行動研究法。在現(xiàn)實教育教學場景中進行觀察、訪談、案例分析和反思,在自然常態(tài)下以解決問題為核心的行動推進方式。3文獻研究法。在研究過程中,通過文獻研究為學生思想品德的目標、操作、評價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jù)和指導,同時將成功經驗總結建立在科學的理論基礎上。七、課題的研究步驟。1準備階段(2006.92006.11)完成課題研究方案,確定課題組成員及分工。召開開題會議,邀請專家學者、教育行政領導、學生家長等論證本課題的可行性

27、。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相關理論。2調查研究階段(2006.122007.2)制定調查方案,實施調查,完成調查報告。3行動研究階段(2007.32009.7)全面開展德育實效性實踐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根據(jù)需要調整方案。每學期,參與研究的教師完成一篇論文。4結束總結階段(2009.82009.12)收集整理資料,撰寫研究報告。八、成果形式本課題研究成果以調查報告、研究論文和典型課例、教案、個案分析及綜合實踐教育方案等形式予以反映。九、課題組成員1課題領導小組成員顧 問:鄭家強組 長:黎令良副組長:陳家槽 劉彪 姜圣厚2課題研究小組組長:陳家槽副組長:沈發(fā)貴成員:梁俊華 張有金 戎家貴 楊曉臣 戎家貴

28、 徐薇 狄向飛 閔婷五、研究的思路、過程與方法 1、研究思路: 圍繞德育工作目標和德育工作的內容,按照以下幾方面去組織實施,即首先對我校目前德育工作進行調查摸底,肯定成績,指出不足,并對不足之處進行重點分析,查找原因,提出解決方案,探尋解決途徑。其次,針對德育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和“盲區(qū)”,以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內容,重新構建德育課程,重新“占領”德育主陣地。再次,要改變德育的方式與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引領學生廣泛參與德育過程,以活動化、生活化的德育模式向學生展示德育工作,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感受學校德育工作的成效。 2、過程與方法:( 1)成立課題組 組長:馮素如 副組長:陳文

29、敏 陳南高 成曉玲主要成員:李先容 王靜 黃志偉 史敏 各班班主任 校醫(yī)陳可夫 韋淑芬 邢增強 鄧敦九 劉蘭麗( 2)研究方法: A、問卷調查法:設計好教師、學生德育工作問卷調查表,發(fā)放給全體師生,著重調查我校德育工作目前存在的問題,分析其原因,為下一步采取措施提供決策。 B、文獻研究法:查閱相關資料,收集相關理論,組織課題組成員集中學習,并做認真記錄,并將這些理論應用到課題研究之中。 C、案例研究法:將某位后進生或某個后進班級作為研究個體,進行案例分析和跟蹤研究,記錄變化的數(shù)據(jù),分析其成因,得出正確的結論。D、行動研究法:開展好相關德育活動,在活動中體現(xiàn)德育工作的體驗性特征、生活化特征,使一

30、個個具體的活動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載體。( 3) 研究期限及研究過程:本課題打算用三年時間來完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分三個階段實施: A、前期準備階段(2009年1月-2009年5月):做好課題研究的各項準備工作。 B、研究階段(2009年6月-2011年6月):對各個具體內容進行逐項研究,注意研究資料的收集整理,同時做好中期總結工作。 C、總結階段(2011年7月-2011年12月):整理歸檔研究資料,撰寫研究論文和研究報告,安排好專著或論文的出版。六、主要觀點與創(chuàng)新之處 1、強化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豐富學校德育課程; 2、重視校園文化特色的建設,創(chuàng)建德育工作

31、的良好氛圍; 3、將心理咨詢與學校德育工作有機整合起來,為德育工作的成效性開展開辟新的途徑; 4、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為德育工作創(chuàng)設真實的時空; 5、以活動為載體的德育工作更顯生機與活力,使德育工作不再成為空洞的理論說教。七、預期研究成果成果名稱成果形式完成時間階段成果城鄉(xiāng)結合部農村初級中學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調查報告2009年6月城西中學學困生轉化案例選案例匯編2009年12月城西中學德育工作論文選論文集2010年6月城鄉(xiāng)結合部農村初級中學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研究階段性研究報告2010年10月最終成果城鄉(xiāng)結合部農村初級中學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研究研究報告

32、2011年12月城鄉(xiāng)結合部農村初級中學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研究專著2011年12月城鄉(xiāng)結合部農村初級中學德育工作紀實影碟2011年12月八、完成研究任務的可行性分析 1、課題組核心成員情況: 課題組核心成員均為中、高級教師。他們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每年至少有兩篇論文在各級各類論文評比或競賽中獲獎,有的則在教育主管部門主辦的教育刊物上發(fā)表。他們年富力強,有事業(yè)心,教科研熱情高漲,教科研能力較高。 2、前期準備工作: 本課題經過近5個月的籌劃準備,著重做了調查研究、文獻研究這兩個方面的工作。通過調查研究,我們了解了我校德育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通過對大量文獻的研究,課題組掌握了相關理論知識,

33、為下一步課題研究奠定了基礎。 3、保障條件: 學校高度重視此課題的研究,在各方面都給了很大支持,校領導親自擔任組長和副組長,并提供足夠的專項經費用于課題研究。此課題打算用三年的時間來完成,分階段實施,每個階段各有側重點,并有專人負責。城西中學德育室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塑造人類的精神和鑄造人的靈魂,始終是時代賦予教育的重要任務。改革開放和社會轉型使教育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與此同時,各種思潮、觀念使價值觀呈現(xiàn)出日益多元化的時代特征。在這種變化下,我國的學校德育工作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傳統(tǒng)德育顯露出種種弊端和不足,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無法真正地理解和交流。為此,我們有必要從批判的視角認真審

34、視當前的學校德育。我們認為,只有觸動心靈的德育才會是有針對性的實效德育。因此,我們試圖探討建立一種新的德育模式對話模式,以提高德育的實效性,促進德育工作的有效進行。對話德育是主體雙方在平等基礎上相互理解和交流的過程,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理解和精神溝通,促進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提高。建立在對話基礎上的德育是民主、平等的德育,是溝通、合作的德育,是互動、交往的德育,是創(chuàng)造、提升的德育。在對話中進行的德育過程試圖擺脫枯燥的說教,而使德育過程在充滿生命的激情與脈動中,使學生獲得道德情感和道德理性的升華。因此,對話德育將有助于彌補傳統(tǒng)德育的缺失,提高道德教育的實效性,對于探索符合新時代需要的德育新途徑具有

35、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認為,提出對話概念,建立在對話基礎上的德育實踐研究,選題本身就有創(chuàng)新之處。對話模式在班集體管理、課堂教學中的滲透、宿舍集體建設、心理教育等德育實踐活動中具有很廣的實踐空間。進行對話模式實踐策略的研究,可以調整師生關系,喚醒學生自我發(fā)展的主動性,幫助學生實現(xiàn)道德的自我建構。中共中央國務院2004年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意見強調“根據(jù)各自擔負的職責和任務,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貫徹落實,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注重工作實效,切實把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對話德育的研究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將更有利于德育工作扎實有效地開展和

36、實施。二、研究現(xiàn)狀與趨勢分析國外在教育領域,圍繞著教育理念早已展開了探究,并且已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教育理論,如羅杰斯的人本主義教育理論、蘇霍姆林斯基“個性全面和諧發(fā)展”的教育理論、杜威的教育理論等等。關于“對話和德育”的研究也正在深入和展開。但是由于我們的視野和條件所局限,目前尚難以獲得更為詳細的資料。我們將隨著課題的展開,對國外的相關研究資料進行深入的了解,從中找到適合我國國情的有益成分。在國內,有人認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經常采用自由和平等的對話方式,是對話德育的鼻祖。近年來已有人對對話德育進行研究,本課題主持人孫建軍的論著對話德育即為其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國內實施的新課程改革,在廣泛吸收和整合這

37、些理論的同時,結合國內的教育現(xiàn)狀和國情,提出了本次課程改革的全新理念。本課題同領域的問題在小學和初中實施新課程改革階段,已被相關部門廣泛關注和研究,也初步形成了一套具體操作的經驗和辦法,但是,對高中階段德育實踐如何有效貫徹新課程改革理念等問題上,尚缺乏成熟的操作模式。為此,結合校情,有效貫徹理念,整合形成教育、教學各項管理和實踐體系,是目前非常有現(xiàn)實意義的研究工作。三、課題研究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1、理論價值隨著時代與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人類社會正步入對話時代,對話將發(fā)揮它在當代德育以至未來德育中的價值,德育必然與對話聯(lián)姻,從而生成一種新的教育形態(tài)。它既與對話相聯(lián),又與德育相關,具有豐富的內

38、涵和特征,我們開展這項研究,有利于拓展和充實教育理論研究,為教育理論研究提供實證性資料。2、實踐意義當前,我國正在進行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本課題旨在研究探索出有效貫徹新課改理念、符合我校實情的德育實踐模式及制度體系和評價體系,以校本研究為手段,改革傳統(tǒng)德育實踐模式,探究有效的貫徹辦法,形成有效的操作機制,為學生終生發(fā)展服務,為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服務。四、課題界定與支撐性理論1、課題界定本課題旨在提出學校德育中對話的概念,并根據(jù)現(xiàn)代德育價值、中學生道德形成特點及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建構學校德育中對話模式的基本理論規(guī)范及實踐操作模式,通過計劃、實踐、觀察、反思,在實踐中加以驗證、完善。2、主題詞界定對

39、話:哲學家認為,對話就是對話者雙方相互理解的過程,是一個自我認識、自我反思的過程,也是人類和平共處的基本方式。我們認為對話有顯性和隱性之分,具體來說,顯性對話就是主體雙方從各自的理解出發(fā),以語言為中介,以交往、溝通、意義為實踐旨趣,促進主體雙方取得更大視界融合的一種交往活動。隱性對話是指人對外界(人、物、環(huán)境、實踐活動等)的刺激而產生的心理活動。對話德育:我們稱發(fā)生在德育過程和德育情境中的對話為“對話德育”。對話德育模式,既是一種古老的德育藝術的復興,也是對當代社會對話精神呼喚的回應。對話德育的范疇包括人與人的顯性和隱性對話,比如: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家長等等;人與環(huán)境的對話,比如:

40、社會、社區(qū)、校園文化與學生心靈的對話;環(huán)境與環(huán)境的對話,比如:學校與社會、學校與社區(qū)、學校與家庭的對話。該課題僅以教師與學生的德育對話研究和建立在對話基礎上的德育實踐活動研究為抓手,探索出符合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對話德育模式,促使師生在民主平等的關系中敞開心靈,通過言談和傾聽進行雙向溝通,在溝通合作中相互理解,在互動交往中交流碰撞,從而使學生獲得道德情感和道德理性的升華。3、支撐性理論(1)巴赫金的對話理論俄國文藝理論家巴赫金認為,生活的本質是對話,思想的本質是對話,語言的本質是對話,文學的本質也是對話。在他看來,人現(xiàn)實地存在于“我”和“他人”的形式之中,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存在,每個人都有獨立的價值

41、,都應當受到尊重和關懷。有了這個前提,才可能有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對話,才可能有思想與思想之間的平等對話。他在思想精神領域提倡思想的對話,反對思想的獨白。在他看來,思想是通過對話得到發(fā)展的,只有思想的對話才能給思想帶來生機和活力,而思想的獨白只能使思想僵化和枯萎。(2)弗萊雷的對話教育理論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羅弗萊雷將傳統(tǒng)教育概括為“儲蓄式教育”,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講解,這種方法讓學生只能接收、輸入并存儲知識,把學生變成了“容器”,變成了可任由教師“灌輸”的“存儲器”。這種灌輸式教育所產生的嚴重后果,首先是使學生失去了批判意識,只能成為現(xiàn)實世界的適應者,而不能成為世界的改造者。針對其弊病,他提出了被

42、壓迫者的教育學,建立了以培養(yǎng)批判意識為目的的解放教育理論。他在揭示灌輸式教學弊病的基礎上,深刻闡述了對話的實質、條件與特征,進而指出教育和教學應該是對話式的,是一種對話、創(chuàng)造的活動。他認為,“只有通過交流,人的生活才具有意義。只有通過學生思考的真實性,才能證實教師思考的真實性?!睅熒涣魇峭ㄟ^對話實現(xiàn)的。作為一種人類現(xiàn)象的對話,其構成包括兩個基本要素:反思與行動,它們是相互關聯(lián)、相互作用的。真正的對話同時也是一種實踐。因此,對話即意味著對世界的改造。(3)馬丁布伯的對話哲學德國哲學家馬丁布伯于20世紀初提出了“對話哲學”這個概念,他基于人本的立場,關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對話,認為真正的對話是“

43、從一個開放心靈到另一個開放心靈之話語”。馬丁布伯認為“我它”的關系,這種關系在他看來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去經驗和利用它者的關系?!拔摇笔鞘澜绲闹行?,“我”去感知世界,去認識他者,接下來便是如何利用和改造之,使之為我服務?!拔宜敝g基本上是一種對立關系,而不是交融的關系,“我它”的關系是不平等的,“我”是主動者,“它”是被動者;“我”是經驗“它”、利用“它”的主體。在這種關系之下不可能構筑真正的“對話”。于是,馬丁布伯提出了“我你”這種真正的關系。首先這不是一種功利的工具關系,是你我之間原本就有的一種親密關系,并被稱之為“對話”關系,在這種關系中我向你訴說,你則對我做出回應。這種關系強調一種“直

44、接性”,即直接的體認,而這個直接性并不是兩者的完全融合,其間永遠存在著一個距離,馬丁布伯稱之為“之間”。從對話哲學出發(fā),布伯對傳統(tǒng)教育進行了反思,提出了以“對話”為主線的教學觀。在“對話”的教學觀中,教學思想的核心是重新確定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教師承擔著提升學生生命,使其靈魂得以再生的重任。師生之間的信任是對話教學的首要條件,是師生關系最重要的特征,師生雙方彼此從對方的角度去理解共同的教學行為,“我你”的人際關系在教學中就是師生之間雙方施加影響于彼此,好象存在于另一方的靈魂中,教學活動是共同分享的。(4)戴維伯姆的對話思想英國著名學者戴維伯姆認為對話是個多層面的過程,遠遠超越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談話和

45、交流,它旨在探索對話中人們的思維作用方式。戴維伯姆提出了共享思維的觀點。他認為社會的組成基于意義分享基礎之上,通過對話實現(xiàn)意義分享形成新的文化人們不再固執(zhí)己見。在對話中要辨證地看待沖突,對話者要善于傾聽對方的意見,了解對方的觀點和看法,并且要意識到沖突的現(xiàn)實性和意義,通過懸置沖突并對沖突進行反思,使沖突向著創(chuàng)造性的方向轉變,從而產生新的觀念和看法。在戴維伯姆的對話理論里,對話是一種純粹的意義之間的流動而已,不拘泥于固定目的的界限,強調在對話過程中對話者思想間的激蕩、交流和創(chuàng)新。(5)哈貝馬斯的對話交往理論德國哲學家哈貝馬斯在“交往理論”中把“對話”更多地視為一種方法,認為“對話”是達成現(xiàn)代交往

46、最為合理、最為有效的一條途經,只有在真誠的、可理解性的對話過程中,才能達成新型的交往關系。而在這種社會交往中的人,總是處于和他人的相互關系之中,不存在絕對的真理擁有者,也不存在任何壟斷話語的特權者。哈貝馬斯關于主體間性的描述進一步闡述了對話中自我和他者的交往,主體間性也就是自我和他人的對話關系,這種對話所以可能,是基于這樣幾個條件:首先是平等,不存在任何人的特權和優(yōu)勢;其次是可互換性,言者和聞者的角色是不斷地互換的。五、理論假設與研究目標1、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進一步提升本校教師的校本科研能力,并使全校師生員工全面領悟和把握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標,認識對話德育的內涵和特征,并成為自身實踐工作的

47、價值取向。2、通過進行對話德育實踐模式的研究,構建學校德育新體系。包括目標體系、制度體系、管理體系、評價體系和心理教育體系,以期為其他學校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和實踐模式。六、研究內容設計(研究內容的分解與具體化,含子課題的設計)本課題重點根據(jù)對話德育的內涵、特征等相關理論研究,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探索對話德育模式,形成與新課程相匹配、相一致的具有鮮明校本特點的學校德育風格。1、對話及對話德育的理論研究(1)國內外對話及對話德育理論研究(2)對話德育理論框架研究2、建立在對話基礎上的德育實踐方式研究(1)對話德育模式與傳統(tǒng)德育管理、德育實踐的有效整合研究德育對話是師生雙方精神上的交流,通過達成

48、德育共識,實現(xiàn)道德判斷能力的發(fā)展,促進雙方的道德觀念發(fā)生更高層次的變化。但它僅僅是觀念上的變化,而德育的任務不僅是使學生理解、獲得德育知識,更要把這些德育知識應用于實際。因此,對話德育,作為一種新的德育模式,還必須與其他的德育模式相結合,使德育知識與德育實踐共同提高,做到知行統(tǒng)一,從而形成學校新的德育管理體系。(2)對話德育模式在班集體管理實踐活動中的應用研究班級文化建設模式與精神價值的體現(xiàn)優(yōu)化班集體的結構要素促進班集體德育對話經?;嗉w管理實踐活動方式探究班級家長委員會運行機制探究(3)對話德育模式在學科教學的擴展研究(4)對話德育模式與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5)對話德育模式在社會、社區(qū)

49、德育實踐活動中的應用探究3、建立在對話德育模式基礎上的德育評價體系的整合與建構研究評價體系諸要素的設定必須符合新課程改革理念,必須符合高中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并且注意與傳統(tǒng)德育模式的評價體系的整合。對師生德育工作的評價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師生德育工作過程狀況的評價,一類是師生德育工作效果的評價。(1)教師德育工作過程狀況及效果的評價研究任課教師德育工作過程狀況及效果的評價研究班主任德育工作過程狀況及效果的評價研究非教學人員德育工作過程狀況及效果的評價研究(2)學生德育工作效果的評價學生集體德育工作效果的評價研究學生個體德育工作效果的評價研究七、研究過程設計(階段時間劃分、階段達成目標、分階

50、段研究內容、階段成果形式、階段負責人)1前期準備(2006.92007.3)(負責人:孫建軍)(1)采用文獻法,查閱相關資料,學習相關理論,認識對話德育的本質,作出初步的概念界定;了解國內外對對話德育研究的現(xiàn)狀,并認識本課題研究的價值。(2)組建課題組,形成課題研究方案,撰寫課題立項報告。2實施階段(2007.32009.10)(負責人:孫建軍)(1)2007年課題開題論證(2)按計劃開展研究;綜合運用行動研究法,結合文獻研究、問卷調查、行動研究、個案研究、經驗總結等方法。研究過程中要求遵循總的課題研究方案。(3)通過中期評估,形成中期成果3總結、鑒定、結題階段(2009.102010.6)(

51、負責人:孫建軍)(1)匯編課題研究成果集。(2)舉辦研究展示活動(3)舉辦課題結題報告會。八、研究方法設計(對應研究目標、內容、過程進行某一方法的具體設計)以行動研究法作為主要的研究方式:基于本課題研究是實踐者兼作研究者,是以實踐者對實踐的變革和對實踐情境的理解和發(fā)展兩方面展開的。這種研究方式重視從經驗中學習,重視辯證分析批判與反思,以及理論與實踐互相結合、循環(huán)轉化。研究過程中要求遵循總的課題研究方案和階段研究方案,注意研究數(shù)據(jù)及數(shù)據(jù)分析的真實性,及時做好階段總結分析,在總結分析的基礎上,制訂出后階段研究目標,確保研究工作的有序性和有效性。九、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保證措施1、我校在課題研究方面

52、具有一定的經驗,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yǎng)方式研究十五期間立項為江蘇省教育學會課題,已于05年12月31日結題,十五無錫市立項課題高中生學習方法指導方式研究也已結題,研究期間,形成了一套不斷完善的教科研體系,有良好的教科研氛圍和基礎,有一批熱愛教科研并且有良好科研能力的教師群體。2、本課題主持人孫建軍在基層擔當過國家級示范高中的教科室主任,有強烈的科研意識和良好的科研能力,是我校教科研工作再上新臺階的強勁動力和保障。學校一把手校長親自擔任領題人,將對本課題的研究做直接、有效的組織和協(xié)調,并為本課題提供經費、人員、時間等各方面的充分支持。3、我校地處無錫市惠山區(qū),區(qū)教育局領導把教育科研放在十分重要的

53、位置,十五期間立項的江蘇省教科院重點規(guī)劃課題已結題,并獲省教育成果二等獎。這為我校更好地開展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組織保證和制度環(huán)境。十、預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預期完成時間)成果名稱成果形式負責人完成時間階段成果對話及對話德育的理論研究論文孫建軍200710建立在對話基礎上的德育實踐方式研究論文、案例孫建軍200910建立在對話德育模式基礎上的德育評價體系的整合與建構研究論文、案例孫建軍200910最終成果建立在對話基礎上的德育實踐研究研究報告研究報告孫建軍20106建立在對話基礎上的德育實踐研究專著孫建軍20106十一、課題研究人員1、領題人:孫建軍2、子課題領題人:對話及對話德育的理論研究

54、:劉丹建立在對話基礎上的德育實踐方式研究:陳建良、姚振宇建立在對話德育模式基礎上的德育評價體系的整合與建構研究:秦小萍3、核心組成員:秦小萍、陳建良、謝建新、姚振宇、強陸新、劉丹、陳維銘、肖文革、鄒曉虎新時期職業(yè)學校德育體系構建與實踐課題調查分析報告宜昌市機電工程學校英在湖北省宜昌市機電工程學校立項課題新時期職業(yè)學校德育體系構建與實踐中,按照課題研究方案,以我校在校學生為研究對象,在2010年11月對我校2009級、七個系、部20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形成如下分析意見。一、對學生人生價值取向的分析1學生價值取向基本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較明確的是非觀和榮譽感。在“當聽到國

55、歌奏響時,你會怎么做”問題的回答上,90%以上的同學都能作出“肅然起敬,行注目禮”的正確回答,他們認為聽到奏國歌、看到升國旗感到無比自豪;在回答“你選擇讀中職學校是為了什么”時,有90%以上的學生能選擇“學一技之長”,說明大部分學生能積極求上進;在回答“你贊成學校哪種管理模式”時,有70%以上的學生能選擇“嚴格管理”,說明學生還是希望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同時也從側面反映出學生的價值取向基本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明確的是非觀和榮譽感,正所謂的“大事面前不糊涂”,讓我們看到了中職學校學生的可塑性,這也正是中職學校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石所在。2規(guī)范學生的日常行為準則。在問卷調查中,對于“

56、是否參與過賭博”、“是否有亂扔垃圾或隨地吐痰的習慣”、“你如何看待男女學生非正常關系”等問題的回答上,有50%以上的同學承認自己有過賭博或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的行為;40%的學生在“男女生非正常關系”和“在寢室里不跟同學打招呼,就用了同學的洗衣粉”兩個問題時回答均屬正常;“對于亂花錢,你的看法”,20%學生回答“自己的錢,怎么花別人管不著”等問題。這既說明了學生對上述部分情況的司空見慣,從側面反映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做人的心理,也就是經常說的“語言的巨人,行動上的矮人”,如何將普遍認同的人生價值觀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行為準則,養(yǎng)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還有待我們教育者研究更合理的教育方法。二、對學生思

57、想品德情況的分析1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實際表現(xiàn)存在偏差,“自我為中心”傾向明顯。從學生的問卷調查中,不難看出學生的基本道德觀念存在著盲區(qū),如在對于“看到別人破壞公共設施時的做法”的回答中,有一半同學選擇了“別管他,與我無關”;對于“在寢室里不跟同學打招呼,就用了同學的洗衣粉”的問題中,有30%的學生認為“小事情,用不著打招呼”。聯(lián)系實際,可能我們的實際生活中選擇這些做法的比例會更高。由此不難發(fā)現(xiàn)我們的同學在品行修養(yǎng)上缺乏主動性,“自我為中心”傾向明顯以及對有些事物反映出過度的冷漠,學生的基本思想道德建設任重道遠。2學生主動性不強、服務意識淡化。在關于“你會主動參加志愿活動嗎.”這一問題提出時,20%的學生會去做,是因為考慮到自己是學生干部,要帶頭;有近40%的同學都承認自己的態(tài)度不是主動積極要求的,學生須在學校領導或老師的要求下才會去做;還有10%的學生選擇“太累,不參加”。這一方面反映了學生的思想實際情況,另一方面又說明了學生自身不成熟的思想表現(xiàn),。學生主動性不強,服務意識淡化,最根本的原因是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