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檢驗大綱_第1頁
寄生蟲檢驗大綱_第2頁
寄生蟲檢驗大綱_第3頁
寄生蟲檢驗大綱_第4頁
寄生蟲檢驗大綱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寄生蟲學與寄生蟲檢驗學教學大綱(供五年制醫(yī)學檢驗專業(yè)試用)一、前 言寄生蟲學與寄生蟲檢驗學是醫(yī)學檢驗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課。它的主要任務是在研究人體寄生蟲的形態(tài)、結構,生活活動和生存繁殖規(guī)律,闡明寄生蟲和人體及外界環(huán)境因素相互關系的基礎上,認識寄生蟲病的發(fā)生與流行規(guī)律,掌握常用的寄生蟲檢驗技術,為臨床診斷與流行病學調查服務,并了解控制與消滅寄生蟲的基本理論和原則,適應寄生蟲病防治的需要。本課程應在病理解剖學、免疫學授課之后進行。寄生蟲學與寄生蟲檢驗學包括醫(yī)學原蟲、醫(yī)學蠕蟲、醫(yī)學昆蟲學和寄生蟲檢驗技術。以我國重要的人體寄生蟲為主要內容,重點講授寄生蟲的形態(tài)、生活史、致病及實驗診斷,加強寄生蟲檢驗基本知

2、識的學習和檢驗技術的訓練。適當介紹祖國醫(yī)學對寄生蟲和寄生蟲病認識與貢獻及國內外在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防治工作中的成就。讓學生掌握一定數量的本專業(yè)外文詞匯,為培養(yǎng)學生逐步閱讀外文書刊創(chuàng)造條件。本大綱根據本門課程的地位和設置要求并結合本地區(qū)實際情況編寫。二、理論教學內容和要求第一篇總 論教學時數2 學時目的要求重點掌握內容:寄生蟲、宿主、生活史等重要概念;寄生蟲與宿主之間的相互關系;寄生蟲病的流行特點與防治原則。熟悉的內容:寄生生活對寄生蟲形態(tài)及生理的影響一般了解和自學內容:寄生蟲的營養(yǎng)與代謝教學內容要點一、寄生蟲學與寄生蟲檢驗學的定義、目的、內容。二、寄生現(xiàn)象共棲、共生、寄生的概念、寄生蟲與宿主的

3、概念;寄生蟲的種類(體內、體外、兼性、專性宿生、中間宿主、轉續(xù)宿主、保蟲宿主);宿主的種類(寄生蟲的營養(yǎng)與代謝,寄生生活對寄生蟲形態(tài)及生理的影響;寄生蟲的生活史。三、寄生蟲與宿主之間的相互關系。寄生蟲對宿主的作用:掠奪營養(yǎng)、機械性損傷、毒性和抗原性物質的作用。宿主對寄生蟲的作用:非特異性免疫、特異性免疫、變態(tài)反應,各種寄生蟲病的免疫類型,免疫病理,免疫逃避。四、寄生蟲病的流行與防治寄生蟲病流行的基本環(huán)節(jié):1、傳染源:人源性,動物源性。2、傳播途徑:感染期,感染方式。3、易感者:人群免疫狀態(tài)。流行特點:地方性、季節(jié)性、自然疫源性、社會因素。我國防治寄生蟲病的重大成就。寄生蟲病的防治原則:1、控制

4、與消滅傳染源。2、切斷傳播途徑。3、保護易感人群。五、寄生蟲病檢驗目的與方法檢驗目的:了解寄生蟲感染的存在、感染程度,從而確立診斷,并為制定治療方案和預防措施提供依據。檢驗方法:包括病原學檢查、免疫學診斷兩大部分。第二篇醫(yī)學蠕蟲第一章 線 蟲教學時數7 學時目的要求重點掌握內容:蠕蟲的概念和分類;線蟲形態(tài)特征;蛔蟲、鞭蟲、蟯蟲、鉤蟲、絲蟲和旋毛蟲的形態(tài)、生活史、致病、實驗診斷、流行與防治。熟悉的內容:幼蟲移行癥;糞類圓線蟲、結膜吸吮線蟲形態(tài)、生活史、致病、實驗診斷、流行與防治。一般了解和自學內容:其他線蟲東方毛圓線蟲、美麗筒線蟲、廣州管圓線蟲結膜吸吮線蟲教學內容要點蠕蟲的概念、特征、分類、生活

5、史(土源性蠕蟲,生物源性蠕蟲),幼蟲移行癥。第一節(jié)概述形態(tài)、生活史、重要蟲種。第二節(jié)似蚓蛔線蟲(蛔蟲)( Ascaris lumbricoides)形態(tài):成蟲,蟲卵特征(受精、未受精、脫蛋白膜卵)。生活史:寄生部位,卵排出途徑,感染期和感染方式,體內移行。致?。河紫x、成蟲的致病作用及并發(fā)癥。實驗診斷:糞便直接涂片法,加藤厚涂片法查卵,蟲體鑒定等。流行(分布、因素),防治。第三節(jié)毛首鞭形線蟲(鞭蟲)( Trichuris trichiura)簡述形態(tài)(成蟲外形,蟲卵特征)、生活史、致病、實驗診斷、流行與防治。第四節(jié)蠕形住腸線蟲(蟯蟲)( Enterobius vermicularis)形態(tài):成蟲

6、特征(頭翼、食道球),蟲卵特征。生活史:寄生部位、產卵特征、感染方式、壽命。致?。焊亻T搔癢、異位寄生。實驗診斷:透明膠紙法,肛門拭子法,查成蟲。流行(分布、因素)與防治。第五節(jié) 鉤蟲種類:十二指腸鉤口線蟲(Ancylotoma duodenate)美洲板口線蟲(Necator americanus)形態(tài):兩種鉤蟲成蟲主要鑒別點(體態(tài)、口囊、交合傘),蟲卵特征。生活史:寄生部位,卵排出途徑,感染期和感染方式,體內移行。致?。河紫x、成蟲致病作用及機理。實驗診斷:糞便檢查(直接涂片法),飽和鹽水漂浮法查卵,鉤蚴培養(yǎng)法,蟲卵計數。流行(分布、因素)與防治。第六節(jié) 絲蟲種類:班氏關策線蟲(Wuchere

7、ria bancrofi)馬米布魯線蟲(Brugia maiayi)形態(tài):成蟲特征,兩種微絲蚴鑒別(體態(tài)、體核、頭間隙、尾核)。生活史:在人體內發(fā)育(成蟲寄生部位,微絲蚴夜現(xiàn)周期性)。在蛟體內發(fā)育(感染期、感染方式)。致?。杭毙云冢ㄈ磉^敏反應,局部淋巴系炎癥)。慢性期(鞘膜積液、乳糜尿、象皮腫)。實驗診斷:血液檢查微絲蚴(采血時間、鮮血片法、厚血片法、濃集法),免疫學診斷流行(分布、因素)與防治(我國的防治成就)。第七節(jié)旋毛形線蟲(旋毛蟲)( Trichinetta spiratis)簡介形態(tài) (成蟲, 幼蟲形態(tài)特征), 生活史, 致病, 實驗診斷 (病原檢查,免疫學診斷),流行與防治。第八

8、節(jié) 其他線蟲簡介糞類圓線蟲(Strongytoides stercoratis)東方毛圓線蟲(Trichostrongytus orientatis)美麗筒線蟲(Gongylonema pulchrum)結膜吸吮線蟲(Thetazia callipaeda)第二章 棘頭蟲教學時數1 學時目的要求重點掌握內容:豬巨吻棘頭蟲生活史和致病熟悉的內容:豬巨吻棘頭蟲形態(tài)和防治教學內容要點豬巨吻棘頭蟲(Macracanthorhynchus hirudinaceu)形態(tài),生活史(寄生部位,在中間s宿主體內發(fā)育,感染期及感染方式),致病,診斷,流行與防治。第三章 吸蟲教學時數6 學時目的要求重點掌握內容:吸

9、蟲的形態(tài)與生活史特征;肝吸蟲、姜片蟲、肺吸蟲、血吸蟲形態(tài)(成蟲特征,蟲卵特征),生活史(寄生部位,中間宿主,感染期及感染方式),致病,實驗診斷(直接涂片法、濃集法),流行與防治。熟悉的內容:斯氏貍殖吸蟲的形態(tài)和致病。一般了解和自學內容:其他吸蟲:肝片形吸蟲、貓后睪吸蟲等教學內容要點第一節(jié)概述形態(tài)、生活史、重要蟲種。第二節(jié)華支睪吸蟲(肝吸蟲)( Clonorchis sinensis)形態(tài):成蟲特征(外形、口腹吸盤,消化系及生殖系),蟲卵特征。生活史:成蟲寄生部位,卵排出途徑,幼蟲在第一、第二中間宿主體內的發(fā)育,感染期及感染方式。致?。簩嶒炘\斷:糞便檢查(直接涂片法,濃集法,消化法)十二指腸引流

10、物檢查,免疫學診斷。流行(分布、因素)與防治。第三節(jié)布氏姜片蟲(姜片蟲)( Fasciolopsis buski)形態(tài)(成蟲特征,蟲卵特征),生活史(寄生部位,在中間宿主體內和植物媒介上的發(fā)育,感染期及感染方式),致病,實驗診斷(直接涂片法、濃集法),流行與防治。種類:一、衛(wèi)氏并殖吸蟲(Paragonimus westerman) i形態(tài):成蟲(外形,口、腹吸盤,消化系及生殖系),蟲卵特征。生活史:成蟲寄生部位,卵排出途徑,幼蟲在第一、第二中間宿主體內的發(fā)育,感染期及感染方式,童蟲在人體內的移行,異位寄生。致病:童蟲、成蟲在體內移行的損傷,成蟲所致肺部病變,異位寄生。實驗診斷:痰及糞便內檢查蟲

11、卵,皮下結節(jié)活檢,免疫學診斷。流行(分布、因素)與防治。二、斯氏貍殖吸蟲(Pagumogonimus skrjabini)形態(tài)、生活史、致病、診斷、流行與防治。第五節(jié)日本血吸蟲(血吸蟲)( Schistosoma japonicum)形態(tài):成蟲(雌、雄成蟲特征),蟲卵特征,毛蚴和尾蚴特征。生活史:成蟲寄生部位,卵排出途徑,毛蚴孵化及其影響因素,在釘螺體內發(fā)育,感染期及感染方式,童蟲的移行。致病:尾蚴、童蟲、成蟲引起的病變,蟲卵致病作用。免疫:伴隨免疫、免疫病理。實驗診斷:病原檢查(直接涂片法、濃集法,毛蚴孵化法,活組織檢查免疫學診斷(環(huán)卵沉淀,尾蚴膜反應等)。流行(分布、因素)與防治(我國防治

12、血吸蟲病的成就和現(xiàn)狀。)第六節(jié) 其他吸蟲簡介肝片形吸蟲(Fasciota hepatia)貓后睪吸蟲(Opisthorchis fetineus)等。第四章 絳蟲教學時數4 學時目的要求重點掌握內容:絳蟲的形態(tài)和生活史特征;豬帶絳蟲、牛帶絳蟲、包生絳蟲、微小膜殼絳蟲的形態(tài),生活史,致病,實驗診斷,流行與防治。、熟悉的內容:縮小膜殼絳蟲、多房棘球絳蟲、曼氏迭宮絳蟲形態(tài),生活史,致病,實驗診斷,流行與防治。一般了解和自學內容:其他絳蟲教學內容要點第一節(jié)概述分類,形態(tài),生活史。第二節(jié)鏈狀帶絳蟲(豬帶絳蟲)( Taenia solium)形態(tài):成蟲(外形、大小、頭節(jié)、成節(jié)、孕節(jié)特點),囊尾蚴及蟲卵特征

13、。生活史:成蟲與囊尾蚴寄生部位,蟲卵、孕節(jié)排出途徑,在中間宿主體內的發(fā)育,感染期及感染方式。致?。撼上x及囊尾蚴的致病作用。實驗診斷:絳蟲病的檢查(糞檢孕節(jié),蟲卵及頭節(jié)檢查在考核療效中的意義),囊蟲病的檢查(活組織檢查,免疫學診斷)。流行(分布、因素)與防治。第三節(jié)肥胖帶絳蟲(牛帶絳蟲)( Teaenia sagintu)s重點講解形態(tài),生活史與豬帶絳蟲的不同點。第四節(jié)細粒棘球絳蟲(包生絳蟲)( Echinococcus granulosus)形態(tài):成蟲特征,棘球蚴特征,蟲卵。生活史:動物間傳播,人的感染。致?。杭蝌实闹虏∽饔谩嶒炘\斷:免疫學診斷(皮內試驗,間接血凝試驗),病原檢查(檢查的時

14、機及棘球蚴砂的檢查)。流行(分布、因素)與防治。第五節(jié)簡述多房棘球絳蟲(Echinococcus muttilocularis)第六節(jié) 微小膜殼絳蟲(短膜殼絳蟲)( Hymenolepis nana)形態(tài)(成蟲、蟲卵特征),生活史(能在一個宿主體內完成生活史),致病,實驗診斷,流行與防治。第七節(jié)簡介縮小膜殼絳蟲(長膜殼絳蟲)( Hymenolepis diminuta)第八節(jié)曼氏迭宮絳蟲(Spirometra manson)i簡介形態(tài),生活史,致病(重點介紹裂頭蚴的致病作用),實驗診斷,流行與防治。第三篇醫(yī)學原蟲第五章概述教學時數1 學時目的要求重點掌握內容:原蟲的運動及生殖方式,生活史類型和

15、致病特點熟悉的內容:原蟲的分類一般了解和自學內容:原蟲的代謝教學內容要點原蟲的概念、形態(tài)、生理(運動、營養(yǎng)、代謝、生殖),生活史類型、致病特點及分類。第六章根足蟲教學時數2 學時目的要求重點掌握內容:溶組織內阿米巴形態(tài),生活史,致病,實驗診斷,流行與防治。熟悉的內容:致病性自由生活阿米巴的種類,形態(tài),生活史,致病,實驗診斷,流行與防治一般了解和自學內容:非致病阿米巴:結腸內阿米巴、哈氏內阿米巴、齒齦內阿米巴、微小內蜓阿米巴、布氏嗜碘阿米巴教學內容要點第一節(jié)溶組織內阿米巴(痢疾阿米巴)( Entamoeba histolytica)形態(tài):大滋養(yǎng)體,小滋養(yǎng)體,包囊。生活史:包囊小滋養(yǎng)體包囊的基本型

16、,大滋養(yǎng)體的寄生部位。致?。捍笞甜B(yǎng)體的致病作用,臨床分型。實驗診斷:病原檢查(糞檢滋養(yǎng)體和包囊 直接涂片法,碘染色法,濃集法,Lawtess快速染色法,鐵蘇木素染色法,活組織檢查,培養(yǎng)法)。免疫學診斷(間接熒光抗體試驗,間接血凝試驗,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等)。流行(分布、因素)與防治。第二節(jié) 非致病阿米巴結腸內阿米巴(Entamoeba col)i哈氏內阿米巴(Entamoeba hartmann) i齒齦內阿米巴(Entamoeba gingivatis)微小內蜓阿米巴(Endolimax nana)布氏嗜碘阿米巴(Iodamoeba butcshtii)以上五種阿米巴與溶組織內阿米巴作形態(tài)比較

17、。第三節(jié) 致病性自由生活阿米巴簡介種類,形態(tài),生活史,致病,實驗診斷,流行與防治。第七章 鞭毛蟲教學時數2 學時目的要求重點掌握內容:杜氏利什曼原蟲、陰道滴蟲的形態(tài),生活史,致病,實驗診斷,流行與防治。熟悉的內容:賈第蟲的形態(tài),生活史,致病,實驗診斷,流行與防治。一般了解和自學內容:其他鞭毛蟲:人毛滴蟲、口腔毛滴蟲、脆弱雙核阿米巴教學內容要點第一節(jié)杜氏利什曼原蟲(黑熱病原蟲)( Leishmania donovani)寄生于人體的利什曼原蟲種類形態(tài):無鞭毛體,前鞭毛體。生活史:白蛉體內的發(fā)育,人體內的發(fā)育。致?。汉跓岵嶒炘\斷:病原檢查(穿刺檢查、皮膚活檢、培養(yǎng)、動物接種),血清學診斷。流行(

18、分布、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與防治(我國防治黑熱病的成就及現(xiàn)狀)第二節(jié)陰道毛滴蟲(陰道滴蟲)( Trichomonas vaginatis)形態(tài):形態(tài)特征,運動方式。生活史:寄生部位,傳播方式。致病:陰道滴蟲的致病機理。實驗診斷:直接涂片法,涂片染色法,培養(yǎng)法。流行與防治。第三節(jié)藍氏賈第鞭毛蟲(賈第蟲)( Giarcia lambia)形態(tài)(滋養(yǎng)體,包囊),生活史,致病,實驗診斷,流行與防治。第四節(jié)其他鞭毛蟲簡述人毛滴蟲(Trichomonas hominis)口腔毛滴蟲(Trichomonas buccalis)脆弱雙核阿米巴(Dientamoeba fragilis)第八章 孢子蟲3 學時

19、目的要求重點掌握內容:瘧原蟲的種類、形態(tài)(紅細胞內發(fā)育形態(tài)),生活史,致病,免疫,實驗診斷,流行與防治熟悉的內容:剛地弓形蟲、卡氏肺孢子蟲、隱孢子蟲形態(tài)(滋養(yǎng)體,包囊),生活史,致病。一般了解和自學內容:其他孢子蟲教學內容要點第一節(jié)瘧原蟲(Plasmodium)種類:間日瘧原蟲(Plasmodium vivax)三日瘧原蟲(Plasmodiummalariae)惡性瘧原蟲(Plasmodiumfalciparum)卵形瘧原蟲(Plasmodiumovale)形態(tài):瘧原蟲的基本結構與形態(tài);四種瘧原蟲的鑒別,重點講解間日瘧原蟲和惡性瘧原蟲。生活史:以間日瘧原蟲為代表,人體內發(fā)育(紅外期,紅內期,配

20、子體形成),蚊體內發(fā)育。致?。簼摲凇懠舶l(fā)作、再燃與復發(fā),貧血,脾腫大。免疫:天然免疫和獲得性免疫,免疫病理。實驗診斷:病原檢查(薄、厚血片的制作及染色);免疫學診斷(間接熒光抗體試驗等)。流行(分布、因素)與防治(介紹我國防治瘧疾的成就及現(xiàn)狀)。第二節(jié)剛地弓形蟲(Toxoplasma gondii)形態(tài)(滋養(yǎng)體,包囊),生活史,致病,實驗診斷,流行與防治第三節(jié)其他孢子蟲簡介長氏肺孢子蟲(Pneumocystis carriuii)隱孢子蟲(Cryptosporidium)等第九章 纖毛蟲簡介結腸小袋纖毛蟲(Batantidium coti)第四篇 醫(yī)學節(jié)肢動物第十章概述教學時數1 學時目的

21、要求重點掌握內容:節(jié)肢動物形態(tài)特征,醫(yī)學節(jié)肢動物對人的危害熟悉的內容:醫(yī)學節(jié)肢動物分類、防制原則一般了解和自學內容:醫(yī)學節(jié)肢動物生態(tài)教學內容要點分類,形態(tài)特征,生活史(變態(tài)),生態(tài),對人的危害(直接危害、間接危害傳病的方式) ,防制原則。第十一章蛛形綱教學時數1 學時目的要求重點掌握內容:疥螨的形態(tài)、生活史、致病、防治熟悉的內容:硬蜱、軟蜱的形態(tài)、生活史、致病、防治一般了解和自學內容:其他螨類:塵螨、粉螨、革螨、恙螨教學內容要點第一節(jié)蜱簡介硬蜱、軟蜱(形態(tài)、生活史、生態(tài)及對人的危害)。第二節(jié)螨一、疥螨:形態(tài)、生活史、致病、實驗診斷、流行及防治。二、蠕形螨:種類、形態(tài)、實驗診斷。三、其他螨類:簡

22、介塵螨、粉螨、革螨、恙螨。第十二章昆蟲綱教學時數1 學時目的要求重點掌握內容:蠅蛆的致病及實驗診斷熟悉的內容:蚊、蠅的分類、生活史、生態(tài)、危害一般了解和自學內容:白蛉、蚤、虱的生活史及危害教學內容要點一、蚊:形態(tài)、分類(鑒別三屬蚊)、生活史、生態(tài)、危害。二、蠅:形態(tài)、生活史、生態(tài)、危害。重點介紹蠅蛆(致病及實驗診斷)三、其他昆蟲:簡介白蛉、蚤、虱(形態(tài)特點及傳播疾病)。第五篇 檢驗技術第十三章病原學檢查教學時數3 學時目的要求重點掌握內容:顯微鏡測微器的使用;常用的糞便檢查方法;蟲卵計數法;血液檢查;幼蟲孵育法;肛拭法熟悉的內容:糞便中原蟲染色法;其他排泄物、分泌物及體液檢查;活組織檢查法;原

23、蟲的人工培養(yǎng)一般了解和自學內容:寄生蟲標本的固定與保存;動物接種與病原分離教學內容要點第一節(jié)顯微鏡測微器的使用第二節(jié)糞便檢查一、濕片法:生理鹽水直接涂片法,碘染色法。二、濃集法:1、加藤氏厚片法。2、漂浮法:飽和鹽水漂浮法,硫酸鋅浮聚法。3、 沉淀法: 自然沉淀法,離心沉淀法,倒置沉淀法,醛醚沉淀法,汞碘醛離心沉淀法。4、尼龍袋集卵法。三、蟲卵計數法:改良加藤法,小管漂浮法,洪氏法,司(stoll)氏法。四、幼蟲孵育法:鉤蚴培養(yǎng)法,血吸蟲毛蚴孵化法。五、糞便中蠕蟲的檢查和鑒定:1、蟲體收集方法:揀蟲,水洗沉淀,沖洗過篩。2、蟲體檢查和鑒定方法:直接觀察、壓片、乳酸酚透明。六、糞便中原蟲染色法:

24、鐵蘇木素快速染色法,lawless快速染色法,三色染色法。七、寄生蟲標本的固定與保存:1、固定保存標本的意義。2、常用固定液及其配制。3、原蟲的固定與保存。4、蠕蟲蟲體及蟲卵的固定與保存。第三節(jié) 肛拭法一、透明膠紙法。二、棉拭子法。第四節(jié) 血液,骨髓檢查一、血中微絲蚴的檢查:鮮血片法,厚血片法,離心濃集法,微孔薄膜過濾濃集法,海群生誘出法。二、血中瘧原蟲的檢查:采血(時間、部位),血膜制作(厚、薄血膜),染色(瑞氏和姬氏染色法)。三、骨髓內利什曼原蟲檢查:骨髓穿刺物涂片染色法。第五節(jié) 其他排泄物、分泌物及體液檢查一、痰液檢查:直接涂片法,消化沉淀法。二、尿液檢查:離心沉淀法。三、陰道分泌物檢查

25、:直接涂片法,涂片染色法。四、十二指腸引流物檢查:離心沉淀法。五、口腔物檢查:直接涂片法。六、腦脊液檢查:離心沉淀法。七、支氣管洗出物檢查。第六節(jié) 活組織檢查法一、壓片法二、切片法三、涂片法第七節(jié) 原蟲的人工培養(yǎng)一、常用培養(yǎng)基及其制備。二、阿米巴、利什曼原蟲、陰道滴蟲的培養(yǎng)。第八節(jié) 動物接種與病原分離旋毛蟲、弓形蟲、利什曼原蟲。第十四章免疫學診斷教學時數2 學時目的要求重點掌握內容:皮內試驗;環(huán)卵沉淀試驗;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熟悉的內容:間接熒光抗體試驗,放射免疫測定一般了解和自學內容:抗原、抗體的制備與純化教學內容要點第一節(jié) 抗原、抗體的制備與純化一、抗原的制備與純化:寄生蟲抗原的材料來源與制備

26、。二、抗體的制備與純化。第二節(jié) 免疫診斷技術一、皮內試驗二、凝集試驗:間接血凝集試驗,乳膠凝集試驗。三、沉淀試驗:環(huán)卵沉淀試驗,尾蚴膜反應,瓊脂擴散試驗,免疫電泳,對流免疫電泳。四、標記試驗:間接熒光抗體試驗,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放射免疫測定。三 授課時數分配表總 68學時,其中理論課36學時,實驗課32學時,理論:實驗比例9: 8章節(jié)內容理論學時實驗學時總學時數第一篇總論22第二篇線蟲8816吸蟲6612絳蟲448第三篇原蟲8816第四篇醫(yī)學節(jié)肢動物325第五篇檢驗技術549合計363268課程的考核辦法由題庫出題考試,理論成績占80,考試題型有:名詞解釋、選擇題(單選和多選)、填空題、簡答題

27、、論述題、病例分析五 參考書目統(tǒng)編教材實驗教學大綱一 前言寄生蟲學與寄生蟲檢驗學是醫(yī)學檢驗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課。培養(yǎng)合格的高級檢驗必須掌握常用的寄生蟲檢驗技術。寄生蟲學與寄生蟲檢驗學實驗教學內容包括線蟲、吸蟲、絳蟲、原蟲和節(jié)肢動物標本形態(tài)及寄生蟲常用的檢驗方法。實驗教學應在加強對寄生蟲形態(tài)和實驗診斷方法掌握的同時,強化對寄生蟲檢驗技術的訓練,以達到本門課程設置的基本要求掌握常見寄生蟲的形態(tài)和實驗診斷方法。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及操作能力,并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能力,嚴謹的科學素養(yǎng)和工作作風。實驗課總學時為32 學時,本大綱根據本門課程的地位和設置要求并結合本地區(qū)實際情況編寫。二

28、實驗教學內容和課時分配表線蟲:8學時吸蟲:6 學時絳蟲:4 學時原蟲:8學時節(jié)肢動物:2學時檢驗技術:4學時三 實驗內容實驗一:線蟲(上)目的和要求:掌握蛔蟲、鉤蟲、鞭蟲、蟯蟲形態(tài),熟悉其實驗診斷方法。教學時數:4 學時。實驗二:線蟲(下)目的和要求:掌握絲蟲、旋毛蟲、結膜吸允線蟲、豬巨吻棘頭蟲形態(tài),熟悉其實驗診斷方法。教學時數:4 學時實驗三:吸蟲(上)目的和要求:掌握肝吸蟲、肺吸蟲形態(tài),熟悉其實驗診斷方法。教學時數:4 學時。實驗四:吸蟲(下)目的和要求:掌握姜片蟲、血吸蟲形態(tài),熟悉其實驗診斷方法。教學時數:4 學時。實驗五:絳蟲目的和要求:掌握豬帶絳蟲、牛帶絳蟲、包生絳蟲、微小膜殼絳蟲、

29、曼氏迭宮絳蟲形態(tài),熟悉其實驗診斷方法。教學時數:4 學時實驗六:原蟲(上)目的和要求:掌握阿米巴、瘧原蟲、弓形蟲形態(tài),熟悉其實驗診斷方法。教學時數:4 學時。實驗七:原蟲(下)、醫(yī)學節(jié)肢動物目的和要求:掌握陰道滴蟲、利什曼原蟲、蠅蛆、疥螨、蠕形螨形態(tài),熟悉其實驗診斷方法。熟悉蚊、蠅、蚤、虱 形態(tài)。教學時數:4 學時。四 考核辦法:實驗操作考試。實驗成績占20附:實驗標本及實驗操作內容線蟲部分似蚓蛔線蟲受精、未受精蟲卵,脫旦白膜及含蚴卵,雌雄成蟲大體及解剖標本,唇瓣,病理標本(膽道蛔蟲,蛔蟲性腸梗阻)。毛首鞭形線蟲蟲卵,雌雄成蟲大體標本,寄生部位病理標本。蠕形住腸線蟲蟲卵,成蟲頭翼食道球標本,雌雄成蟲大體,含蟲闌尾切片病理標本。十二指腸鉤口線蟲蟲卵,兩種鉤蟲口囊,交合傘,兩種鉤蟲美洲板口線蟲成蟲大體標本,腸病理標本,絲狀蚴旋毛形線蟲幼蟲囊包(壓片成切片)。班氏吳策線蟲兩種微絲蚴(染色標本和活體標本)馬來布魯線蟲成蟲,病理標本(或照片)。結膜吸允線蟲成蟲豬巨吻棘頭蟲成蟲,蟲卵吸蟲部分華支睪吸蟲蟲卵, 成蟲 (大體及玻片標本), 尾蚴, 囊蚴, 肝病理標本,中間宿主 (沼螺,豆螺及涵螺等,淡水魚、淡水蝦)。衛(wèi)氏并殖吸蟲蟲卵,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